回覆列表
  • 1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痛風能吃豆角嗎?

    這類問題經常有朋友問到,什麼什麼病能吃不能吃什麼的事,實際上世界上的事和醫學上疾病的事,道理都是一樣的,只是相對而論,沒有絕對。理論上講痛風是有一些禁忌的,醫生的話是對的,對治療和恢復有好處。但實際上不是說就一點不能吃了。要儘可能注意,少吃或不吃對自己的健康是有好處的。

    首先對疾病要有所瞭解,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心理也就有個數了。

    痛風是怎麼回事?

    造成痛風的因素很多,預治重點在於控制飲食,少食高嘌呤食物。痛風是痛風性關節炎的簡稱,這是一種體內嘌呤代謝紊亂所引起的疾病。人體內的嘌呤來自飲食和體內生物合成兩個方面,嘌呤分解代謝的最終產物是尿酸,由腎臟隨尿液排出。

    當體內體內尿酸生成過多或者尿酸由腎臟排出過少,或兩者皆而有之,血液中的尿酸就會增高,形成高尿酸血癥。尿酸可以在人體的各種組織裡積聚,特別容易沉積在關節及腎臟內,引起關節炎及腎臟疾病的徵候。

    患痛風后須注意:

    早發現早治療,越早越好。合理飲食,少食嘌呤鹼和蛋白質高的食物,少吃肉等、動物內臟、魚、茶、莢豆類植物、菠菜、肉湯、腦髓、紅蘿蔔、蘑菇等。可以多食一些含維生素B1和維生素C較多及含鉀多含鈉少的鹼性食物如,麵包、麵粉、水果、玉米、芋艿、蕃茄、山萸等。禁止飲酒及其它辛辣刺激食物。

    從以上看出,除酒類和辛辣刺激食物要禁止,其它的多是少吃或不吃食物。常人食用沒有問題,痛風病人因體內代謝紊亂,而須注意了。豆類含嘌呤鹼高,故應少食。但是,如體主所說豆角“如果是青菜類的嫩豆角、架豆角、芸豆角”,而不是大量的豆類及製品,我認為偶爾吃二頓是沒有問題的。何況又不是天天吃、頓頓吃的。再說了,痛風病的原因和吃豆角(炒菜吃的嫩豆角),也沒有直接的關係啊!

  • 2 # 全科掃地僧

    傳統觀點認為,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患者應少食用富含嘌呤的蔬菜,如豆類(豆角等)、菌類、菠菜、萵筍等,以免加重體內尿酸代謝的負擔。但近年來國內外多項研究均顯示大量攝入富含嘌呤的蔬菜不會增加痛風的發病風險,相反的是蔬菜為主的飲食有降低尿酸水平的作用,即使是我們進食富含嘌呤的蔬菜也有同樣的效果。所以,根據國內外最新指南意見我們不建議大家禁食蔬菜(包括嘌呤較高的蔬菜),應適當增加攝入。痛風是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但僅有5~12%的高尿酸血癥人群會出現痛風),可併發腎臟病變,嚴重者可出現關節破壞、腎功能損害,常伴發高脂血症、高血壓病、糖尿病、動脈硬化及冠心病等。痛風的治療有賴於綜合治療,包括日常生活方式的調整及相關藥物治療(急性期對症止痛、緩解期降尿酸)。痛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如下:①限酒、禁菸:最好戒酒(尤其是白酒和啤酒),如要飲酒建議緩解期適當飲用紅酒,同時必須戒菸;②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痛風患者應減少動物性高嘌呤食物(應儘量避免食用動物內臟、海產品、肉湯,儘量少吃肉類)的攝入,蔬菜類等植物性食物不包括在內;③防止劇烈運動及突然受涼,運動應規律適當:劇烈運動和突然受涼都會誘發痛風急性發作,應避免;④減少富含果糖飲料的攝入:如可樂、果汁等;⑤大量飲水:飲水有助於稀釋和排出尿酸,建議每日飲用2000ml以上;⑥控制體重;⑦增加新鮮蔬菜的攝入:最好每日攝入在500g以上,包括傳統意義上嘌呤較高的蔬菜;⑧規律飲食和作息。對於痛風患者,藥物治療必不可少,我們建議大家正規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案。痛風急性發作期應以對症止痛為主(非甾體消炎藥或秋水仙鹼或糖皮質激素),禁忌降尿酸藥物治療;緩解期應降尿酸藥物治療,包括抑制尿酸生成的別嘌醇、非布司他和促進尿酸排洩的苯溴馬隆。切不可偏聽偏信,以免貽誤病情。

  • 3 # 照大地2

    痛風是由於吃多消化不開,長期胃存食而導致的痛風,把主食副食降下來,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多活動就行了。否則嚴重了會導致渾身性關節疼痛糖尿病的病發症,其實痛風病與糖尿病患者病因疾病差不多,都是富貴病吃的多,沒有活動量而造成的。

  • 4 # 痛靜風平

    作為一名高尿酸導致痛風的患者,我的回答是,痛風患者可以吃豆角。蔬菜類的食物,痛風和高尿酸患者可以放心食用,一般不會對尿酸水平產生不利的影響。

    現在,痛風患者的人數是越來越多了,不僅是老年人和中年人,就連許多的青年人也加入到了痛風患者的“大軍”中,成為“痛風俱樂部”的一員。痛風患者如何控制飲食,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已經成為眾說紛紜的“熱門”問題。

    痛風患者控制飲食是為了減少外源性嘌呤的攝入量,減少尿酸的形成,降低體內的尿酸濃度,從而預防和控制痛風的發作,減少高尿酸給身體健康造成的傷害。正因為控制飲食的作用如此重要,我們才會不厭其煩地研究、討論,嘗試搞清楚每一種食物的嘌呤含量及其對尿酸水平的影響大小。

    判斷一種食物痛風患者能不能食用的標準很簡單,只要記住兩條就行了。第一、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第二、儘量多吃鹼性食物。高嘌呤食物中的嘌呤含量較高,進食這些食物,與我們減少嘌呤攝入量的要求“背道而馳”,而鹼性食物在消化和代謝後形成鹼性物質,可以幫助我們鹼化尿液,促進尿酸的排洩。只要做到這兩點,痛風患者就可以基礎做到“管住嘴”了。

    我們來看看豆角,它是一種薔薇目豆科豇豆屬的一年生蔬菜。在我國北方廣泛種植,深受大眾的喜愛。豆角的嘌呤含量是48毫克/100克,屬於低嘌呤食物,而非高嘌呤食物。豆角是蔬菜,一般蔬菜都是鹼性食物。所以,痛風患者可以適量食用豆角,不必擔心由此引發尿酸升高,誘發痛風等問題。

    豆角的營養價值高,其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維生素C 和胡蘿蔔素等。有醫學研究資料表明,豆角對羥自由基具有較強的清理作用,可以減緩衰老和預防多種疾病。豆角中的長纖維有利於降低膽固醇,更能緩解便秘。豆角不僅是一種蔬菜,還具有中藥材的一些功效,中醫認為豆角有補腎止瀉、祛溼補脾、益氣生津、安養精神的作用。

    關於痛風患者吃豆角的問題,我的觀點是,痛風患者可以放心吃豆角,依據就是豆角是低嘌呤的鹼性食物。常吃低嘌呤的鹼性食物,不會升高痛風患者的尿酸濃度,還具有一定的降低尿酸的作用,所以,想豆角這類低嘌呤的鹼性食物是痛風患者最理想的食物。

    我是長樂未央,祝朋友們尿酸降,痛風停,身體健康。

  • 5 # 醫聯媒體

    豆角是屬於蔬菜一類的食物,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說,豆角是屬於豆類食物,而關於豆類食物的話,痛風患者是應該忌口的,那麼下面就為大家解釋一下痛風患者為什麼要對豆角忌口。

    首先,豆角被劃分為豆類食品,那麼就意味著與其他蔬菜的不同,而這不同關鍵就在於豆角其中的高嘌呤含量,高嘌呤含量的食物痛風患者是要絕對忌口的。

    另外一點豆角雖然美味,但同時也是一種比較難處理的蔬菜,如果沒有熟透的話容易致使人腹瀉,甚至中度身亡,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豆角的攝入都是要非常謹慎的,何況是痛風患者。

    還有關於痛風患者攝入嘌呤的說法,就是早期輕度的痛風患者可以攝入比較多的嘌呤,後期就不能攝入太多,這個說法有點片面,攝入的嘌呤量還是的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來定,一些人雖然在早期,但是可能代謝能力較差,那麼過多的嘌呤對於痛風患者來說也是無益的,所以攝入的嘌呤量還是的根據自身的代謝情況而定,痛風患者不管是早期還是後期對於攝入的嘌呤都要嚴格控制。

    指導專家:任靜靜,主治醫師,日照市中醫醫院風溼腎病科。

    擅長類風溼關節炎,痛風,系統性紅斑狼瘡,脊柱關節病,乾燥綜合徵,系統性硬化症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 6 # 茄子營養師

    豆角也是蔬菜的一種,屬於中低嘌呤食物,嘌呤含量在30-75mg/100g之間,與豆漿、豆乾、豆皮、腐竹、豆腐等大豆製品的嘌呤含量相當。能不能吃豆角也要分情況。

    如果是痛風急性期病人,儘量不要吃豆角,建議選用白菜、芹菜、韭菜、蘿蔔等蔬菜;如果是慢性痛風病人(有腎病、關節炎、痛風石的病人),需要從限制嘌呤及營養均衡的兩個角度安排飲食,建議每週2天只選用低嘌呤的食物,不要吃豆角,其餘5天放寬限制,可以增加豆角類嘌呤稍高的食物來豐富飲食;如果只是高尿酸血癥者,可以隨意選用中低嘌呤的食物,吃豆角沒問題,但是其他高嘌呤食物儘量要避免。

    需要強調的是豆角在烹調時儘量焯水。豆角的草酸含量不低,攝入草酸過多,也會影響體內尿酸的排洩,焯水可以去掉豆角中的一部分草酸。

    近期天氣要入冬了,痛風患者除了在飲食上需要注意外,同時也要注意防寒保暖,溫度過低會使尿酸鹽的溶解度下降,而在體內沉積,易引發痛風發作。

  • 7 # 躍水營養

    能吃!

    題主提出這個問題,大機率是因為豆角含有“豆”,而一部分幹豆和堅果,如葵瓜子、黃豆、黑豆、豆芽等,含有較多的嘌呤,故而痛風患者不宜食用。

    豆角是豇豆的別稱。缸豆,俗稱角豆、姜豆、帶豆、掛豆角。它還可以細分為長豇豆和飯豇豆兩種,屬一年生豆科植物,是夏季常見的蔬菜品種。

    作為一種果實類的蔬菜,豆角的口味、價格、營養價值很是值得稱道!論營養, 低熱量、高膳食纖維;論口味,非常清香宜人;論價格,產量巨大,非常實惠,容易購買。

    中醫認為,豆角性甘、淡、微溫,歸脾、胃經,有調和臟腑、安養精神、益氣健脾、消暑化溼和利水消腫的功效。

    豆角的嘌呤含量,為48毫克/100克,屬於低嘌呤食物——每天攝入量在二兩左右,是不會導致體內食源性尿酸過高的。

    推薦高尿酸人群一日豆角食譜:

    早餐 涼拌豆角+小米粥+煮雞蛋。

    午餐 瘦豬肉紅椒豆角(不吃肉)+涼拌西蘭花+二米飯。

    晚餐 青菜豆角拌麵+牛奶+水果盤。

    合理搭配,痛風人士,每天都有好吃的!

  • 8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痛風患者能不能吃豆角呢?有何依據?

    痛風患者是不能吃豆角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痛風從根本上是由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

    痛風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它的根本原因是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中尿酸濃度過高而引起的一種疾病。引起痛風的根本原因就是嘌呤代謝,所以痛風的患者應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攝入。

    二、豆角是富含嘌呤的食物

    豆角屬於豆類,豆類所含蛋白質比較高,營養價值接近於動物性蛋白質,但是由於是含中嘌呤的食物,因此痛風的病人要少吃或者儘量不吃。

    除了豆角,這幾種食物痛風患者也應該少吃!

    四季豆、青豆、鮮豌豆、菠菜

    這四種蔬菜嘌呤含量高應該少吃。

    這幾類食物,推薦大家選擇食用!

    淺葉蔬菜

    大白菜、圓白菜、娃娃菜

    根莖類蔬菜

    土豆、芋頭、紅薯、蘿蔔

    茄果類蔬菜

    番茄、茄子、青椒

    我是王藥師,致力於用樸實無華的文字解釋複雜難懂的疾病知識,幫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體。您的點贊就是我最大的動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高尿酸飲食相關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給他們吧!

  • 9 # 痛風醫生劉良運

    不少痛風患者對豆子和豆製品都是望而卻步,因為總有人告訴他們這些食物也是高嘌呤食物。這裡說的豆子包括豆角,還包括黃豆、綠豆、豌豆、蠶豆、四季豆、扁豆、豇豆、芸豆等

    豆角,有的地方叫豇豆或者長豇豆,有的地方叫帶豆;名字不重要,我們今天談論的還是痛風患者能不能吃豆角的問題。但這個問題也是不成問題的問題,因為常理來說作為蔬菜類的食物,痛風患者可以放心大膽地吃。

    但是,一直以來人們對包括豆角在內的豆子都有著深深的誤解,認為豆角中的嘌呤含量較高,尤其痛風及高尿酸血癥患者食用後,可能誘發痛風。我在成都西部痛風風溼醫院痛風科坐診以來,也有不少患者問這個問題,所以今天就給出一個綜合性的答案。

    都說痛風患者不能吃高嘌呤食物,首先我們弄清楚什麼是嘌呤

    嘌呤,在人體內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核苷酸中的嘌呤鹼基主要包括鳥嘌呤和腺嘌呤。在人體內,嘌呤鹼最終分解為尿酸,隨著尿液排出體外。

    人體內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主要有兩種途徑:

    途徑一,從頭合成途徑: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單位等簡單物質為原料,經過一些列的酶促反應,合稱為嘌呤核苷酸;途徑二:補救合成途徑:利用體內遊離的嘌呤或嘌呤核苷,經過簡單的反應過程,合成嘌呤核苷酸,也成為重新利用途徑。

    在一系列的反應下,人體內的次黃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及鳥嘌呤核苷酸透過生活合成或補救途徑,直接產生尿酸,這佔體內尿酸總量的80%;剩下20%來自於外源性的飲食中的嘌呤,外源性飲食生成尿酸主要是富含嘌呤或核蛋白食物中,透過腸上皮中分解酶,降解為尿酸。

    我們每個人體內都有尿酸,也就是說人體內有一個“尿酸池”,尿酸池的正常容量是1200mg,每天我們人體內透過新陳代謝和食物攝入產生750mg左右的尿酸,透過尿和腸道排出500~1000mg尿酸。

    如果我們新陳代謝產生尿酸過多,或者攝入嘌呤食物過多,或者腎臟排洩尿酸出了問題,尿酸就有可能以尿酸鹽晶體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骨、腎臟、組織中,導致高尿酸血癥,也就是說,此時人體的血尿酸已經超過420μmol/L。

    在這裡我們就要知道一個知識點:外源性尿酸主要來自於食物中的嘌呤轉化,但是占人體尿酸總量有限。既然有限,為什麼我們還是害怕高嘌呤飲食呢?甚至連豆角都開始懼怕起來?那是因為高嘌呤飲食一直都被認為是痛風急性發作的重要誘因,有不少痛風患者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都是因為在大量攝入海鮮、內臟和肉類之後出現關節的紅腫熱痛。

    都說豆角嘌呤含量高,首先我們弄清楚植物性嘌呤食物

    在講清楚了嘌呤、嘌呤食物後,我們來了解一下食物嘌呤含量的分類。一般來說,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分為四類,也就是以下這四類:

    第一類,超高嘌呤含量食物,一般嘌呤含量在150mg/100g以上,主要是各種動物內臟、部分水產品、濃肉湯、火鍋湯、濃魚湯、幹豆類;第二類,較高嘌呤含量食物,一般嘌呤含量在150~75mg/100g以內,主要是各種畜肉、禽肉、部分魚類、甲殼類;第三類,中低嘌呤含量食物,一般嘌呤含量在75~30mg/100g以內,主要是各種蔬菜、花類蔬菜、嫩豆類蔬菜、未乾制菌類和部分水產類;第四類,低嘌呤含量食物,一般嘌呤含量在30mg/100g以下,主要是奶類、各種蛋類、淺色葉菜、根莖類蔬菜、茄果類蔬菜、瓜類蔬菜和各種水果、糧食等。

    那麼,豆角的嘌呤含量是多少呢?我們要區分以下,豇豆和四季豆在有些地方沒有區分,其實這並沒有關係,為什麼呢?各位接著看。

    現在已經查明的,豇豆嘌呤含量是48mg/100g,四季豆(鮮)嘌呤含量是29.74mg/100g,有的說四季豆嘌呤含量是137.4mg/100g,各種資料上的食物嘌呤含量資料其實不一致,這和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測定方法、食物的產地、品種都有關係,在劉醫生認為,豆角水分比較多,所以嘌呤含量不會太高;而幹豆角的嘌呤含量可能更高。

    無論是豇豆還是四季豆,都被稱為植物性嘌呤食物,這是與動物性嘌呤食物相對的說法。植物性嘌呤食物有什麼特點呢?主要是其中所含嘌呤大多是腺嘌呤和鳥嘌呤。而動物性嘌呤食物中所含嘌呤大多是次黃嘌呤和黃嘌呤。相比之下,後兩種嘌呤更能迅速轉化為尿酸。

    也就是說,痛風患者可以吃豆角,因為豆角作為植物性嘌呤食物,主要含有的是腺嘌呤和鳥嘌呤。而且另外一方面,無論豇豆還是四季豆都屬於低嘌呤含量的食物,痛風患者不能吃這個,還能吃什麼呢?

    痛風除了能吃豆角,豆類和豆製品類也能吃

    前面說了豆角對於痛風病人而言能吃的理由。在我們的餐桌上,除了豆角,還有各種豆類和豆製品類。有些人其實也擔心豆製品類能夠讓尿酸生成增加。那麼,是不是豆製品也符合豆角的特徵呢?

    首先,豆製品類都需要透過浸泡、磨漿等加工及烹飪的過程,幹豆類的嘌呤含量確實較高,和豬肉相似,但是,當豆製品在加工過程中,有一部分溶於水的嘌呤就會流失,而且加水烹飪後,其嘌呤濃度也會大大增加。舉個例子,幹黃豆做成豆漿,其嘌呤濃度可以稀釋20倍,也就是說,豆漿也就成為了低嘌呤食物。而另外一方面,無論豆角還是豆製品,其中所含的維生素、胡蘿蔔素、微量元素都是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尤其蔬菜和豆角中,其對羥自由基有較強的清除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減少尿酸的生成;而豆製品中的異黃酮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有好處。

    所以,劉醫生的建議是,痛風患者不應該去懷疑豆角是否能引起痛風,更不應該捨棄豆製品。如果不是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那麼就可以不需要過度限制豆角、豆類和豆製品類等植物性嘌呤食物。但是,我也有幾點要交代的:

    豆類及豆製品的選擇排序:豆腐、豆漿(無糖)、豆角排首位,豆乾、豆子(溼)排後,幹豆子排最末。豆類及豆製品的烹飪技巧:最好不要和肉一起幹炒;可以用水煮的方式;也可以先在水裡汆一下後倒掉湯再烹飪;豆類及豆製品的調味技巧:不建議加入蔥、姜、蒜、韭菜、辣椒等刺激性佐料,可以加入醋等,少放鹽;豆類及豆製品的食用禁忌:發酵類的豆類和豆製品對於痛風患者而言比較危險,腐乳、醬油、豆子罐頭等建議少吃。

    總而言之,我們對某種食物再熱愛,也不能天天吃餐餐吃,而是飲食有度。即使是米飯,對於人們而言也有厭倦的時候。所以,豆角對於痛風患者而言,可以吃,但是吃的方法和烹調技巧也要科學,而且食用量也要注意。

    劉醫生的提醒,還請痛風患者飲食要謹慎

    曾經有一個人說:“綠豆能治百病”;後來這個人自己病倒了。

    曾經有一個人說:“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後來這個人消失了。

    痛風雖然也屬於吃出來的病,但即使飲食再精細,也不可能把病吃回去;科學的飲食只能降低60~90μmol/L的尿酸,而大多數痛風患者無法透過飲食調理將尿酸降到360μmol/L以下。對於痛風患者而言,非藥物治療是基礎,包括限制每日嘌呤食用總量在200mg以內,限制高果糖食品和飲料的攝入;減少和避免尤其是啤酒和白酒的攝入;每日多喝水2500ml以上保持排尿在2000ml以上;進行合理適當的有氧運動;學會為自己進行減壓;學會讓自己科學減重等。

    但是,這些都無法取代長期堅持的降尿酸治療,一旦出現痛風,還是需要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分型、分期、分性、聯合治療。

  • 10 # 中醫科院博士

    痛風患者不能吃豆角(大豆)?大豆:這鍋我們不能背,那這是怎麼回事呢?且聽我詳細分解——

    痛風患者為什麼“豆”色變?

    豆角,包括大豆,豆製品在內,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最為寶貴的財富之一,從毛豆、青豆角,到大豆、豆漿、豆腐、臭豆腐絲、豆腐乳,豐富多彩的大豆及豆製品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但因為豆角、豆製品,尤其是大豆含有比較高的嘌呤,所以很痛風者,甚至包括很多專業人士都不建議風友們吃大豆、豆角、豆製品——因為裡面嘌呤高。

    但是,這個認知是個誤區,一開始我以為是部分人,後來我發現這也許是個普遍誤區,而且是個比較陳腐的老舊觀念。

    因為大豆或豆製品嘌呤高而讓風友們遠離他們,需要重新普及。

    所以感覺這個問題提的好,我要詳細回答。

    痛風,和吃進去的嘌呤關係並不大

    痛風是由於人體核心蛋白代謝後產生的產物嘌呤代謝紊亂,而導致血中尿酸( 尿酸是嘌呤分解代謝的終末產物) 升高( 通常要大於 476 微摩爾/升) 時尿酸結晶成為尿酸鹽晶體沉積於關節、軟組織、軟骨與腎臟等處,沉積可導致關節損害,繼而造成疼痛。

    主要表現為痛風性關節炎,起病急驟,一開始通常病發在凌晨,幾小時內關節紅腫、灼熱、疼痛, 疼痛為刀割一樣疼痛,難以忍受。

    痛風在最初期身體遠端溫度比較低的第一蹠趾關節、拇指常首當其衝, 其次為踝、手、腕、膝和足部其他關節,,劇烈地疼痛可以夢中痛醒。

    痛風發病急, 緩解也快, 有“來去如風”之稱, 故稱“ 痛風”。

    痛風病情常反覆無常。

    對於平時喜飲酒、喜吃含高嘌呤、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營養過剩者, 肥胖者比較容易患同房,暴飲暴食後可使病情加重,復發週期縮短。

    此外,痛風是一種具有遺傳傾向的遺傳代謝性疾病,因此對家族中有痛風的人應注意患痛風的可能性。

    由於雌激素能夠促進尿酸的排洩,且多數女性病人於絕經後才出現症狀, 故痛風者95% 患者為男性。

    但是痛風在體內形成的生理機制是什麼樣子的呢?為什麼說痛風的發生與吃進去的嘌呤關係不是很緊密呢?

    我需要先讓你看張圖——

    從上面這張圖可以看出,血尿酸值高,需要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這個邏輯是沒錯的,而且是一定要去做的。但是,血尿酸值高,並不單純因為你“吃了太多高嘌呤食物“。事實上,我們人體內的嘌呤只有20%是外源性的,也就是”吃出來“的,剩下的80%都是內源性的。

    也就是說,控制痛風的發生,主要的方向還是對於大量的內源性嘌呤——也即是代謝生成的嘌呤形成的尿酸及時排出體外,這是主要任務。

    更明確的說,痛風的發生是體內嘌呤代謝異常——主要指的是尿酸排洩機制的異常導致的體內尿酸升高,和吃進去的嘌呤關係並不大。

    我這麼說的意思,並不是說痛風者就無需控制嘌呤攝入,恰恰相反,因為痛風者體內的尿酸水平一直維持在高位水平,所以透過食物攝入體內並進入體液和血液的嘌呤代謝成的尿酸往往是促使尿酸鹽析出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還是要控制高嘌呤飲食。

    為豆製品正名

    雖然你看到幹大豆的嘌呤含量可以高達200毫克/100克,比很多動物食品含有的嘌呤都高。

    但是,豆製品,事實上人們都誤解了,大多數豆製品都不是高嘌呤食品。

    為什麼?

    我還是讓你看張圖——

    事實上,各種豆製品,在工藝手續繁雜的過程中,經過浸泡、過濾、磨漿、燉煮等,大部分嘌呤都損失掉了,到你吃的豆製品的時候,譬如豆腐的嘌呤不到70毫克,而煮熟的大豆嘌呤嘌呤含量不到50毫克的原因。

    科學研究:豆製品引發痛風,還只是個傳說

    2011年,美國Loma Linda 大學的學者們收集了6項來自亞洲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亞洲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患者飲食中豆製品對血尿酸值的“貢獻”,結果發現:雖然一部分研究認為食用大豆蛋白確實會增加血尿酸水平,但是,這個增加量相比於亞洲人飲食中豆製品的食用量而言,沒有臨床關注價值。

    這句話是啥意思呢?

    就是,認為豆製品增加血尿酸水平這個觀點,得不到臨床研究的支援。

    當然,我知道這一個研究不能讓你相信,那就就這在列舉一個——

    2015年,一個新加坡的研究團隊經過研究認為,進食大豆和其他豆製品(包括紅豆、綠豆等),不僅不會引發痛風,反而有可能降低痛風的發病風險。相反,吃過多的動物蛋白(雞肉、蝦魚貝類),才有顯著增加痛風的發生風險。

    再來看看中國的研究——

    2012年,針對上海地區3978名年齡在40-74歲之間的男性的調查發現:飲食蛋白質的總攝入量與高尿酸血癥之間沒有關係。但是,來自動物蛋白的攝入,才會增加痛風風險,特別是海鮮食品。

    這個結論和新加坡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

    所以,看完以上的解讀,以後你在聽到“你都痛風了,就不能吃豆製品了”這句話,會不會給他普及一下呢?

    但願以上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 11 # 石頭醫生講腎

    痛風患者不建議吃豆角,豆類的食物對痛風患者來說會加重嘌呤的含量升高,所以不建議痛風患者食用豆角。

    痛風患者在飲食方面要注意:禁止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禁止吃海鮮喝啤酒,可以吃一些含維生素比較高的食物:如:蘋果、西紅柿、黃瓜、冬瓜等,還可以吃一些含蛋白類的食物:如雞蛋、精瘦肉、雞肉、牛奶等食物。痛風患者要多喝水,每天的飲水量在2000-3000毫升,有利於尿酸的排出,緩解痛風的發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學歷如何才能月入過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