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孚鑑
-
2 # 走讀地球
王莽是一個道德完人,王莽不是篡權,而是靠道德碾壓,獲得各方勢力推舉,導致皇室禪讓的結果
王莽,中國歷史上典型的反面人物,他有很多標籤:亂臣賊子、荒唐的改革家、偽君子等等。
王莽篡漢背後的原因值得推敲。我們讀漢書裡面並沒有發現王莽在篡漢時發生過各方勢力的對抗和挑戰,可以說是風平浪靜、舉國歡騰中完成的。沒有任何暴力,這也太奇葩了吧,同樣是禪讓,曹魏代漢,司馬代曹,表面上看,和平演變,背地裡都有武力威懾。為什麼王莽能輕鬆的當上皇帝而沒有異議呢?
有人說是皇親國戚的原因
王莽是太后王政君的侄子,要說出身,王莽的爹早死,在外戚里根本不受待見,所以王莽從小就很上進,嚴於律己,依靠自己的道德獲得太后的青睞,才躋身朝廷骨幹大臣。但此時的王莽也沒有絲毫要篡位的動機。因為直到此時的王莽也還只是書生一枚,手無兵權,也沒有領軍作戰的經歷,更不可能左右軍隊。沒有任何武力背景,怎麼可能要皇帝下課了呢?
人心
王莽靠得就是人心,或者說是人格魅力,王莽的人格可是天下人公認的,絕非歷史書所說的偽君子。要知道,王莽當皇帝時,已經54歲了,他並沒有當皇帝夢想,過去的嚴於律己絕非裝出來的。而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這裡說的大家包括廣大百姓和名流精英。據說支援他當皇帝的百姓就京都就有48萬人之多,這是什麼數字,當時的京城充其量不過100萬,相當於普選有50%的支援率,美國總統選舉也不過30%,何況這裡面還有大知識分子,儒教領袖級人物,比如大家熟悉的劉歆(《山海經》編訂者),王莽的繼位詔書就是劉歆擬寫的。要知道劉歆可是正兒八經的皇室宗親啊!
那問題來了,王莽是怎麼做到這麼高的支援率的呢?
王莽特別愛惜自己的羽毛,有過之無不及。連兒子打死一個下人,他都要大義滅親,逼著兒子抵命。王莽的完美人格符合儒家倡導的“德”,董仲舒曾提出“天人感應論”,簡單說就是天亂異常,人間遭災,罪魁禍首就是皇帝的德性不夠。你有德,天命就歸你,這套理論最早起源周朝,發揚光大在漢朝,漢代秦,就是天命轉移,老劉家到了西漢末年,皇帝確實一代不如一代,現在突然出現了這麼個人格楷模王莽,朝廷上上下下都覺得,和平改朝換代可以試一下,所以就一邊倒,王莽就這樣憑著道德的碾壓順風順水的當上了皇帝。
道德楷模當了皇帝,當然要一以貫之,這也不是裝出來了,他是嚴格按照儒家的禮教,既然大家如此推崇我,我也不能讓大家失望,本著儒教的風尚,恢復井田制才是王道,結果大家都知道。
其實如果王莽採用另一種制度,如果把朝政打理好了,禪讓這種制度會不會成為中國古代政權交替的常態呢?
其實王莽這個人並不壞,他的上位和遺臭萬年都是社會共識的結果,不是他個人的道德智慧和力量。決定時代變遷的是社會共識,不是哪一個人的好惡。
-
3 # 步步與狼共舞
王莽別名王巨君,曾是書生一枚且家境貧困,而他伯父王鳳卻是權傾朝野的大司馬大將軍,兩人地位懸殊,可是他伯父後來卻成了王莽命運的轉折點,王鳳病重王莽便沒日沒夜的照顧他,衣不解帶數月未曾離開,在那個以孝治天下的年代,王莽的孝自然感動了王鳳,王鳳便向皇帝推薦了王莽,而從此王莽也迎來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後面雖然被貶,但是當他面對二兒子殺害奴隸時,王莽讓其償命,更是獲得了大量的民心,便又調回京。
也許到這裡我們會覺得王莽忠孝兩全,為國為民!然而別急,繼續往下看,平帝患病,王莽向上倉祈禱願意用自己的生命來保佑平帝的平安,並把祈禱文密封告誡官員不要告訴別人。可以看出王莽是個很會裝,很會做秀的人。這種人以為可以偽裝的很好殊不知越是到制高點,越接近權利的中心,越能把這個人照透出來。
王莽後來又把自己偽裝成天命之人,開始自己當皇帝了,既然都坐上這個位子了,能不做點什麼嗎?所以接下王莽開始了他的改革,結果他這場所謂的王莽改革,並沒有人買單,反而導致天下大亂,最終各地起義,在危難時刻他更是讓群臣及百姓號哭祭天,哭的慘烈的通通封官,結果後面居然搞出有幾千人被封官的笑話。
因此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經作過一首千古名詩來評價王莽:“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說他偽君子其實不為過,能一路把自己偽裝過來,且還能得到鮮花和掌聲,能把自己兒子逼死,換來自己功成名就,的確也只有王莽了。
-
4 # 歷史漏砂
王莽新朝的建立者,在歷史上王莽一直是一個謀朝篡位的反面人物,廢黜了孺子劉嬰,當上了新朝的皇帝,以往研究王莽的史料一般來自《漢書》,而《漢書》是東漢班固所書,在書中對王莽極盡汙衊,說他:“滔天虐民,窮兇極惡,流毒諸夏,亂延蠻貉。”說他長著貓頭鷹的眼睛,老虎的嘴巴,豺狼聲音的那種人。幾乎沒有對他有利的正面記載,但在書中班固也實在列舉不出王莽多少壞事。
從王莽踏入仕途到當上新朝皇帝他用了31年,在這31年中沒有什麼反對王莽的具體事實,除了當上攝皇帝后劉氏宗族的武力反撲以及設定西海郡並人為製造“以千萬數”的罪犯遷到那裡時,才說“民怨始矣。在西漢末年,吏治腐敗,貪汙成風,皇親國戚聚斂惟恐不及的社會,而王莽不但不貪,反而把自己的家財賞賜給下屬和貧民,同時他自己生活也很簡樸,一旦國家發生災難就吃素,如元始2年,天下大旱,百姓流離失所,在王莽的帶領下,大小數百名官員捐獻土地錢財救濟災民,有一次王莽的母親病了,公侯紛紛派自己的夫人前去看望,只見一位穿著粗布衣衫的女士出門迎接,大家以為她是傭人,一問才知是王莽的夫人。王莽的兒子因殺了一名家奴,便被王莽勒令自殺,百姓知道後紛紛稱頌。
這些全是《漢書》記載的事,他並沒有表面吃素背地裡大魚大肉,也沒有明裡散財背地裡搜刮錢財,而他的兒子確實自殺了,這一系列的事就足以證明王莽為什莫有那莫大的號召力,在一個貪汙腐敗民不聊生的社會簡直稱得上典範,《漢書》在談到這些時一概認為他是沽名釣譽。如果說王莽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當皇帝那他付出的努力已經夠了,在順利當上皇帝后,他沒有滿足於只是當一個皇帝,還想當一個改革家,當像堯舜禹湯一樣的聖君,選擇的目標脫離現實,也註定了他悲劇的下場。
近代以來史學界逐漸注意到了王莽的一些積極的方面,肯定了他的改革意圖,稱他為:“中國社會主義的先驅”。對於他的歪曲和黑暗的記載描述只能說是成王敗寇,如果新朝能夠延續對於他的記載恐怕是另一番景象了吧。
-
5 # 煮酒君
王莽(公元前45年—23年),字巨君,政治家,改革家,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鄲大名縣境內)。歷史上的王莽是個讓後人很凌亂的人物,網路上王莽是穿越者的言論甚囂塵上,這當然是無稽之談,不過這個瘋子實在讓後人很是驚訝。說王莽是瘋子,並非筆者對古人不敬,好吧,其實也算是不敬,我實在無法找出其它的言語來概括這個人的行徑。
王莽出身的家庭,在當時是權傾朝野的外戚。外戚嘛,多是靠女色以成事,家風就不見得嚴謹,沒有所謂貴族的風度,生活侈靡、聲色犬馬、互相攀比實在再自然不過——王莽是個另類,這貨清淨、簡樸、謙恭,勤奮好學,這在一群紈絝子弟中,簡直就是怪咖。王莽就以他的道德,成為時人楷模,聲名遠播。
王莽首次在大臺面露出爪子,大約便是在對付淳于長一事上。時任大司馬的王根欲退下來,淳于長成為王莽的競爭對手。王莽蒐集了淳于長的罪行,借探望之故將其捅到王根面前,甚至挖到淳于長與已被廢掉的皇后許氏私通這種猛料——淳于長理所當然地死在獄中。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莽如願以償得到大司馬之位。
王莽的“克己奉公”,便在歷史長河中,也是非常著名,他三十八歲才爬到大司馬的位置上,卻不怎麼給自己撈錢。據史料記載,有官員前往探望時,把他的夫人當作丫環,只因為衣著簡樸。
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漢哀帝駕崩,太后王政君藉機收走玉璽,並再度啟用王莽,前將軍何武、左將軍公孫祿試圖螳臂擋車。王莽如願以償地代理政務,藉機排斥異己,先擠走其叔父王立,後拉攏大儒孔光,半是巴結半是逼迫地對搞掉何武、公孫祿,又大肆對二千石以上高官下手。——嗯,就算暗地裡小動作不斷,他還是不接受上面來的恩賞,虛偽可見一斑。
班固《漢書》雲:王莽始起外戚,折節力行,以要名譽,宗族稱孝,師友歸仁。及其居位輔政,成、哀之際,勤勞國家,直道而行,動見稱述。豈所謂“在家必聞,在國必聞”,“色取仁而行違”者邪?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歷世之權,遭漢中微,國統三絕,而太后壽考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惹,以成篡盜之禍。推是言之,亦天時,非人力之致矣。及其竊位南面,處非所據,顛覆之勢險於桀、紂,而莽晏然自以黃、虞復出也。乃始恣睢,奮其威詐,滔天虐民,窮兇極惡,流毒諸夏,亂延蠻貉,猶未足逞其欲焉。
班固固然是有些意氣之言,所書或許非是真實,但一個真有德行的人物把事情搞到這個地步還是匪夷所思。兩個字總結這個人:一是德,二是假。
-
6 # 錢品聚
王莽就是歷史上的一個BUG。
先說王莽是誰,他是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是新朝的開國皇帝,還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穿越者”。
為什麼說他是穿越者呢?因為王莽做出了一系列“不屬於公元前人類思想的政績”。
先看看王莽都做出過哪些政績:
1、公元前私鹽鐵器屬於暴利行業,但民間販賣興盛,為了增加國庫財政收入,王莽將鹽鐵以及酒,均劃為國有專營制。
2、根據個人收入不同,職業不同,徵收不同的稅。
打個比方,一個人是打鐵的,一個人是賣鐵器的,兩個人雖然都經營“鐵器”行當,但上繳的稅收卻不一樣,掙的越多,繳稅也越多。
3、臣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王莽這一舉措,包括他自己在內,都視為不容侵犯的鐵律,不論是朝廷重臣,還是黎民百姓,只要犯法,一律受罰。
據後人統計,王莽的三個兒子,都曾因觸犯法律畏罪自殺,可見王莽對待法律的重視以及嚴苛。
4、廢除奴隸買賣。
西漢時期,私人販賣奴隸,購買奴隸均是常態,但王莽即位後,立即禁止新朝國內的私人奴隸買賣活動,除非是戰敗俘虜,否則若違背禁令,將承擔重罪。
5、對農業進行深刻改革
成立“人民公社”。。。王莽針對田地制度頒發詔書:“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餘田予九族鄰里鄉黨。故無田,今當受田者,如制度。”
此乃“王田制”,跟西漢施行的“井田制”如出一轍,即田地歸國家擁有,再按照“井田制”分配給農民進行耕種,領主只有管理權,不能對土地進行買賣以及轉讓,且每年還要上交一定的貢賦,雖說是改革,實際就是廢除土地私有制,改為公有制,即封建土地國有制。
所以,把王莽的政績都加在一起,我們能簡潔概括出他的超前舉措:
鹽鐵國營,立法治國,禁止人口買賣,建立人民公社等。。。
這在公元元年前後,王莽僅憑一己之力,就制定出跟現代幾乎沒有差別的政策,如果說他不是現代的穿越者,那還有什麼理由能夠解釋這種超前的治國理念呢?
難不成,是外星人。。。?
————————
-
7 # 東北傻狍子噢唔
王莽是一位在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是篡位的“鉅奸”。史書上記載的王莽心思深沉,蟄伏多年,野心勃勃,白居易有詩“王莽謙恭未篡時”。但近代帝制結束之後,王莽被很多史學家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社會改革家”。認為他是一個有遠見而無私的社會改革者。人們對王莽的評價似乎有所轉變,胡適認為他是1900年前的社會主義皇帝。一些史學家把王莽稱為有遠見的改革家,有網友甚至認為,王莽是穿越的!
那麼,王莽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是如史書記載一般的大反派,還是一個忠於理想敗於現實的改革家?
王莽生於漢初元四年(前45年),父王曼,兄王永。他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在王莽少年時,其父兄先後去世,他跟隨叔父們一起生活。王氏家族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後有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是西漢一代中最顯貴的家族。族中之人多為將軍列侯,生活侈靡,聲色犬馬,互相攀比。唯獨王莽獨守清淨,生活簡樸,為人謙恭。而且勤勞好學,師事沛郡陳參學習《論語》。他服侍母親及寡嫂,撫育兄長的遺子,行為嚴謹檢點。對外結交賢士,對內侍奉諸位叔伯,十分周到。這個世家大族中的另類,幾乎都成為了當時的道德楷模,很快便聲名遠播。
五十多歲身居高位後,由於皇室更替,他開始代理國政,攝政,一步步走向權力巔峰,最後在他五十五歲左右廢幼帝而自立,建立新朝,成功篡位。成為皇帝后,王莽很有想法的開始改革,採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史稱“王莽改制”。好景不長,改革失敗了,王莽不僅得罪了一干權貴,民眾反饋也不好,各地開始起義造反,新朝建立不到二十載就被劉家子孫劉玄成功復辟,奪回漢家天下,進而慢慢揭開東漢的篇章。
但現代有人認為,王莽其實是個理想主義者。史書記載有所偏頗,王莽並非暴君,他稱帝后並沒有荒淫無度,反而推行新政。王莽改制涉及土地改革、幣制改革、商業改革以及官名縣名改革,正是因為其新政太過理想化,脫離了當時實際情況,觸犯了太多人的利益,導致改革失敗,他建立的新朝也因此被推翻。胡適甚至稱他是1900年前的社會主義皇帝。
也許這些改革政策會在另一個時空成功,但對於公元初年的中國而言,這些政策並不實際,反而造成了很大的民怨。而且,位面力量已經察覺到歷史的扭曲,於是從王莽登基開始,天災不斷,民眾流離失所,原來對王莽的擁戴也都轉變成了對王莽的一腔恨意。
不知大家是怎麼看待王莽的?關於王莽,有個腦洞很有意思:因為名中帶“莽”,有人戲說王莽是漢高祖劉邦起義時斬的白蛇回來復仇了——你把我身砍兩段,我把你漢截兩半。
-
8 # 下里春秋
王莽至死都是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
有人說王莽是穿越者,真的很奇怪。
因為王莽在位時期鼓勵發明,特別注重科技的發明,在王莽時期中國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發明了遊標卡尺的原型,而且度量非常的準,當文物出土的時候震驚了現代的科學家,都不太相信,但是事實就擺在了眼前。
相信超短裙這東西,很多男生都喜歡女生穿吧,據說當年王莽就讓宮女穿類似於超短裙的褲子,這在當時的思想來看是絕對不可能的,但當時的思想比較封建,沒有男人原因讓女子裸露,那樣的女子會被人所唾罵,也會被人們指責,當時已經有了三從四德,女子不可能會出現那些打扮,但是王莽居然讓宮女穿成那樣,這個真的是理解不了了。
他還禁止人口交易,不讓富貴人家隨便賣底下人和丫鬟,終身使用,有點像現在日本的用工制度。
王莽在位大刀闊斧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創立了退休這種制度,國家來養老,這是神的想法吧?否則怎麼會突然出現在封建社會呢?
另外,其實紙幣最早並不是在宋朝出現的,在王莽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一種類似的紙幣,幾乎和今天的紙幣沒有多大的區別。
感覺王莽的那些做法放到今天實行絕對是千古一帝,聖君,但是那時候生產力不行,王莽的政策太敗家,加上侵犯了大地主階級的利益,很快王莽自己都服軟了,最終身敗名裂,可惜,可嘆!
-
9 # 黑果1995
感覺這貨簡直是穿越人士。 首先他尤其仇視匈奴和棒子,曾經多次討伐匈奴,意圖將匈奴趕出北方草原,漢武帝之後就他積極了,還命令將“匈奴單于”改作“降奴服於”,貶“高句麗”為“下句麗”,這貨還弄了個遊標卡尺。遊標卡尺有木有,這貨居然在篡漢的時候就弄了一個啊。 其次,奴隸很常見哈——在那個年代,可是我們王大人直接說:不許買賣!(最起碼也是限制購買,參考最近的房屋限購令) 接著, 廢除土地私有制,實行土地國有化,私人不準買賣土地。如果一家男子不滿8人,田超過900畝,應把多餘的田分給本族或者鄰居的無田人。原來沒有田的人,按男口每人給田100畝。 我嚴重懷疑大哥是買不起房子的怨念太深; 然後,王大哥又說 我得弄個“五均官”,由原來的令、長兼任。主管評定物價、調節市場、辦理賒貸、徵收稅款等事宜。評定物價是指五均司市師要定時對市場上主要產品物價進行評定;調節市場是指控制市場供應,貨物滯銷時,以合理的價格收購,貨物漲價時,以平價出售,以維護市場秩序;辦理賒貸是指根據實際情況辦理無息貸款或低息貸款,以幫助百姓及商家緩解資金之困;徵收稅款是指徵收山澤稅和其它各種雜稅。 我這個半吊子水準理解,就是“ 銀行+物價局+期貨+稅務局+發改委”…… 類似的內容還挺多,比如貨幣改革,強制勞動啊,計劃經濟啊,所得稅啊……貌似還有貸款…… 綜上所述,不管真穿越假穿越。我覺得都是一個眼光長遠到爆炸,但是絲毫不考慮歷史慣性和是否水土不服的革命家。
-
10 # Mr馮二
王莽留給後代的背影是複雜的。有人認為他是篡位的逆臣賊子,有人認為他是偉大的社會改革實踐者,有人認為他是理想堅定且有行動力的聖賢,甚至有人認為他是穿越過去的現代理想主義者。可惜,這些觀念都是後人站在各自的立場和各自的需要來對王莽作出的解釋,沒有多少人真正站在王莽自己的生命中,去體會他面對的那個世界。
王莽(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委粟裡(今河北邯鄲大名縣)人,新顯王王曼長子、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侄。新朝開國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
百科的介紹給我們三個立足點。第一,王莽是標準的外戚,是西漢外戚政治的典型代表;第二,王莽終年69歲,他上位時已經54歲;第三,他的新朝共歷時15年,並未有二世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有數的短命朝代。
從這三個點出發,我們回顧王莽的一生。
王莽的姑姑是漢孝元皇后王政君。在王莽少年時,其父兄先後去世,他跟隨叔父們一起生活。王氏家族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外戚家族,先後有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雖然家族非常牛,但是王莽過的並不瀟灑。在中國古代的大家族裡,一個死了父親,又不是嫡長子的小孩,家族沒有欺壓並侵奪他家的家財就已經是好事了,更不用指望什麼栽培提拔,頂多讓他餓不死,有書讀。
所以當家族內其他同輩人聲色犬馬的時候,王莽獨守清淨,生活簡樸,為人謙恭,而且勤勞好學。他服侍母親及寡嫂,撫育兄長的遺子,行為嚴謹檢點。對外結交賢士,對內侍奉諸位叔伯,十分周到。王莽就是這個世家大族中的一個另類,是一個標準的好後生。
在當時的社會,一個很好的人是能被舉孝廉的,所以,王莽24歲時開始走上仕途。他的諸位叔伯王鳳、王商、王根相繼為大司馬,都是兄死弟及。王莽沾著一些光,從黃門郎到射聲校尉,他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平民,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在民間深受愛戴,聲名遠播。到30歲時,年輕又有聲名的王莽被封為新都侯,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開始身居中樞。
公元前8年,王根病重,王氏家族上一輩能掌大權的人都已經死絕,就要開始從晚輩中物色人選。這時,王莽的兄弟們一個個都是紈絝,王太后和王根看來看去,只有王莽能繼承家業,成為家中樑柱。
於是38歲的王莽出任大司馬,王莽執政後,克己不倦,招聘賢良,所受賞賜和邑錢都用來款待名士,生活反倒更加儉約。甚至,百官公卿來探望他的母親,見到王莽的夫人穿著十分簡陋,還以為是他家的奴僕。
一年後,漢成帝去世,漢哀帝繼位。一朝天子一朝臣,漢哀帝自然有漢哀帝的外戚,王家便被掃地出門,王莽也卸職隱居。這期間他的二兒子王獲殺死家奴,王莽嚴厲地責罰他,且逼王獲自殺,這幾乎成為了當時的道德楷模,王莽更加聲名遠播。
六年後,漢哀帝去世,並未有子嗣。王政君老太太卻還活的硬硬朗朗,於是搞掉漢哀帝的外戚,王家重新上臺掌權。王莽再次官居大司馬,並錄尚書事,兼管軍事令及禁軍。此時他45歲。
這時候的王莽終於可以完全掌握天下局勢,他開始推行他的社會主義理想,他要變革舊制。變革自然會得罪既得利益者,觸及利益比觸及靈魂還要難,於是王莽任用了自己的人,其堂弟王舜、王邑為腹心,其親信甄豐、甄邯主管糾察彈劾,平晏管理機要事務。這也是為後人詬病的地方,其實我認為沒什麼,歷朝歷代哪位變法者不用酷吏呢?為了更高效率的推行變法而已。
王莽對王政君說,王家土地太多,要這麼多土地有什麼用,乾脆給大家分了吧。王政君也同意,於是他將王家田產分去八九成。王莽和王政君帶頭過儉樸的生活,每逢遭遇水旱災害,王莽只吃素食,不用酒肉。公元2年,全國大旱,併發蝗災,在王莽帶頭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獻出土地住宅救濟災民。災區普遍減收租稅,災民得到充分撫卹。皇家的別苑被撤銷,改為安民縣,用以安置災民,連長安城中也為災民建了一千套住宅。這時的王莽,幾乎可與古代的聖人相比。
王莽48歲時,勸阻自己的女兒競選皇后(雖然後來還是參加了),大兒子王宇因呂寬案,被王莽逼自殺。如此大義滅親的舉動,古之聖賢也不能相比了。
於是,群臣上表稱頌王莽,要給王莽加官進爵加稱號。王莽雖然幾次三番的推辭,卻終於抗不過勸進,於47歲受封安漢公,48歲成為國丈。眾人任然覺得不滿意,這麼好的王莽,需要一個無與倫比的稱謂才能配得上他,於是生生髮明瞭宰衡這個稱謂戴在王莽頭上。
這是一場政治表態,沒有誰願意落後於人,更何況王莽確實是道德的表率;這是一場聖賢出世的狂歡,從來沒有人能被天下所有人同時稱頌,所有人都心甘情願的加入其中並被快樂圍繞;這更是一個巨大的旋渦,所有人都沉浸在造神的狂熱中,無所不用其極的把王莽推上神壇。
三人成虎,指的是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作事實;眾口鑠金指的是眾口同聲可混淆視聽;人言可畏指的是人們的流言蜚語是很可怕的。這三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壞事,可一旦被用來形容好事,那就該能明白王莽面對的是怎麼樣一個輿論旋渦,那是一個身不由己,非上不可的旋渦。
公元6年漢平帝死後,留下的新皇帝只有兩歲。王莽終於被推舉為攝皇帝。這一年王莽51歲,年號為居攝元年,離王莽登基還有一步之遙。
若此時王莽死掉,我們在歷史中看到的將會是一個聖賢一般的偉大人格。可是他沒有死,而那個造神的旋渦也沒有停。
其後,各地出現祥瑞,預示著新皇要登基;各地稱頌的賀表鋪天蓋地,預示著王莽登基的基礎已經牢靠。
終於,公元8年,54歲的王莽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新”,王莽即新始祖,改長安為常安,稱“始建國元年”。
王莽在朝野的廣泛支援下,登上了最高的權位,開了中國歷史上透過(群眾意願)禪讓作皇帝的先河。
我們甚至可以說,王莽是第一個民選皇帝!
王莽稱帝后,立刻開始了他的理想國的建設,史稱“王莽改制”。
王莽信奉儒家思想,他認為天下要恢復到孔子所宣稱的“禮崩樂壞”前的禮治時代,才可能實現政通人和。他宣佈:將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製為名恢復井田制,王田不得買賣。什麼意思呢,簡而言之,禮制下的社會主義。
可是我們知道,社會發展的階段是和生產力相匹配的。在生產力不變的情況下,硬生生從封建社會到社會主義是拔苗助長,果然,社會經濟的苗就被王莽給拔死了。
在王莽推行新政時,屢有旱、蝗、瘟疫、黃河決口改道等災害出現,由於王莽改制不僅沒能緩和社會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劇烈動盪,國庫也耗費殆盡無法撥款賑災,造成了民眾生存難以為繼。因此於公元17年,王莽63歲,全國發生蝗災、旱災,饑荒時,各地農民紛起,其中形成了赤眉軍和綠林軍兩大軍事勢力。
公元23年,王莽69歲之際,白髮蒼蒼的他在南郊舉行哭天大典。
為什麼是哭天大典?我認為核心就一句話:老天啊!又不是我要當皇帝的,是你安排民意硬把我推上來的,可以推上來之後你為什麼就不管我了啊!
滿懷著理想開始,呢喃著絕望離去。
這,對誰,都是一個悲劇!
回覆列表
首先王莽這個人,在稱帝之前,很是禮賢下士,謙恭待人。但是後人對於他篡漢稱帝,有人覺得他是亂臣叛逆,畢竟為臣不忠,搶了漢家天下。所以有兩極化。有人說好,也有人說壞。
王莽字巨君,是王政君的侄子。開始的時候,禮賢下士,聲名天下稱道,後來王政君漸漸老了,朝政大權就到了王莽手裡。經過成帝哀帝平帝和儒子嬰,皇帝頻繁年輕就駕崩再到後來了小孩做皇帝,更加容易操縱。
隨著滿朝官員大多的歸順,雖然王政君不同意,卻也無可奈何。這王政君經歷六朝,最後看到漢朝被自己侄子所代,心裡的悲痛是肯定的。
王莽稱帝后,為了安撫朝政,和安撫天下百姓,為了儘快平息自己代漢帶來的動盪,決定大加改革,希望自己的改革能給百姓帶來實惠。
可是由於王莽太過於求成,急功近利,而適得其反。他有的改革措施雖然理想很好,卻不適合那個時候,甚至他有的措施直到現在才得到實現。這也是為什麼王莽被稱為是“穿越者”的原因。
由於他的措施太先進,就出現更加動盪的情況,天下就開始亂了起來,在加上漢朝的皇室宗親要恢復漢室,最後王莽的新朝就被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