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點點歷史

    歷史上兄弟爭奪皇位,最終勝出者,哪個不是踏著兄弟的屍體坐上高高的龍椅,相對於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四阿哥胤禛的做法反而“仁慈”了很多。

    老四和老十四本來是一母同胞,生母都是德妃烏雅氏,由於皇六子胤祚夭折,剩下兄弟二人本應該更加親密,可是為了儲君之位卻變成了仇人。

    二人關係“先天不足”

    二人雖是一母同胞,但是由於清朝的後宮制度,烏雅氏在生下胤禛後並沒有撫養權,而是由佟佳氏代為撫養。

    由於佟佳氏高貴的身份,兒時的胤禛“子以母貴”,疏遠了自己的生母,所以不只是兄弟不和,胤禛和生母的關係也很一般。

    “九子奪嫡”的死對頭

    兄弟二人年齡相差十歲,兒時的胤禵反而和八阿哥等人關係更好,以至於在“九子奪嫡”中,胤禵成為了八爺一黨。

    在康熙怒斥八阿哥要謀害太子胤礽之時,胤禵挺身而出“八阿哥無此心,臣等願保之!”為此還捱了一頓板子。由此可見他確實極力維護八阿哥,對於自己的親哥哥胤禛就差了很多。

    康熙對胤禵格外恩寵

    在康熙諸子中,胤禵的爵位雖然不高,在康熙一朝只是固山貝子,但是得到的寵愛卻不少,更是在康熙五十七年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封大將軍王,領兵平叛策妄阿喇布坦,胤禵以天子親征規格出征,可見康熙對他的倚重。

    對於雍正繼位始終不服

    雍正繼位後,先是奪了胤禵撫遠大將軍的印信,招其回京。

    胤禵見到雍正後,拒而不跪,表示了對新君雍正的不敬,以及內心的不服。

    其實兄弟二人並無恩怨,只是缺少感情基礎,更重要的是對於皇位的爭奪使得他們變成了仇人,看到“九子奪嫡”其他幾人的下場,雍正對於胤禵還是有所“照顧”的。

  • 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除了奪嫡之爭,他們原本並沒有什麼恩怨,雍正開初也還並不怎麼討厭胤禵。

    雍正後來討厭胤禵,完全是因為在奪嫡大戰中驚嚇過度,差點就馬失前蹄。他恨老十四居然隱藏得這麼深,下手如此果決狠辣。

    大家都小瞧這位十四阿哥了,他才是胤禛真正的大敵。咱們今天來說說這個藏得最深、下手最狠的劍客。

    認真回憶一下奪嫡大戰的整個過程,你們應該發現,其他阿哥們在混戰中都各有損傷,都曾經受到過重大挫折(包括胤禛在內),只有這位十四弟,悄無聲息,不顯山不露水地勢力漸漲,到最後甚至成為了天平上最重的那一粒砝碼,差一點點就位登九五至尊。

    他根基不如太子胤礽,勢力不及長子胤禔,文才遠不如三子胤祉,城府不及老四胤禛,謀略不及老八胤禩,財力不及老九胤禟,將才不及十三爺胤祥。但他卻在奪嫡大戰中是最後一個倒下的,他幾乎已經摸到了龍椅的腿,卻最終未能成功。

    老十四胤禵當然至死也不服氣,因為他的設計策劃是最巧妙的,也可以說,他幾乎利用了所有能夠利用的人,所有能夠利用的條件。他是個優秀的導演,他之所以最後輸掉,只是因為他不是編劇而已。

    胤禵有沒有奪嫡之心呢?一開始就有。他就是奔著龍椅去的,而且,他的策劃是最精妙的。

    一、站隊

    他沒有選擇太子黨,也沒有選擇長子黨和三爺黨,也沒有選擇四爺黨,而是選擇了八爺黨。

    這可以理解,選了太子黨,就意味著永遠沒有出頭的機會了。長子胤禵貪蠢,不是合適的夥伴。三子腐儒氣太重,機會太少。四爺黨絕對不行,馬上就會顯露出來,受到連累。選八爺黨最容易成功。

    老八有智謀,有人氣,有勢力,有錢,但老八有缺點,缺少知兵之人,缺少衝鋒陷陣的炮灰。而胤禵投奔老八,最容易被接納,在充當炮灰的過程中也最容易被信任,還最容易被其他兄弟們看做馬前小卒而輕視和放過。

    初步的策劃成功了。

    十四阿哥胤禵在木蘭秋獵中發現一個機遇,他很敏銳的把握住了,策劃了個精巧的連環套。一下子套住了四個方面的勢力。

    二、設套

    他連自己也設計進這個套子中了,成為其中一環。

    咱們來分析分析他這個妙到毫巔的傑作。

    木蘭秋獮,康熙夜間發現太子胤礽的不軌行徑,勃然大怒,欲行廢位。

    八爺黨很快查覺到了異常,商議對策,而十四弟胤禵提出一個大膽的建議,偽造太子調兵手諭,調凌普兩千人馬包圍行宮。

    這個計劃有漏洞嗎?

    有。八爺立刻察覺出其中的問題,八爺立即說:“不行,我不能讓你冒這個險”。

    這句話是有意思的:一、我看出了這個計劃的漏洞,我能看出來,別人(康熙)也能看出來。二、我肯定不會陷進去,我有辦法洗乾淨自己。三、如果被查,你去頂缸。

    老十四胤禵立即表忠心:萬一被查出來,我來頂。

    這個計劃雖然有漏洞,但老八為什麼最終同意了呢?

    因為利太大,弊很小。

    如果沒有查出來,這一紙調兵手諭就能要了太子的命,這是弒君謀逆的大罪啊,至少,太子終生就再也別想翻身了。將來,老八若自己登上了皇位,還能隨時以此控制老十四。

    就算康熙發現了漏洞,要徹查,老八能把責任卸給老十四。甚至,萬一不妙,他就提前去揭露,反正,事情不是他乾的。老十四正好充當炮灰。

    但十四阿哥胤禵的腦子就是白給的嗎?他計劃更精妙。

    康熙若沒有發現手諭的問題,當然再好不過。太子倒了黴,阿哥們必然會發生奪嫡混戰,自己就有混水摸魚的機會了。

    如果康熙發覺了有漏洞,這第一個漏洞指向了老十三胤祥。因為在模仿太子筆跡的文字中,胤禵悄悄露出了幾處“破綻”,有幾筆是帶著老十三的筆法。

    就算最終仍被看破了,其實,也損失不大。因為,如果要查,說明查的不是誣衊之罪,而是奪嫡之心。而自己在眾人眼中,是做為八爺的炮灰而存在的,首先受重創的自然是老八,老八就是出於自保,也決不敢不保他。

    這個套子果然成功了,至少在當時,看起來是成功的:太子被廢,長子被圈禁,十三爺被囚,而手諭的漏洞也遲早要被發現,老八也脫不了干係――四方勢力都受損。

    現在,大家明白老十四胤禵的精巧策劃了吧?

    也許有人說:那最終查出來,胤禵也脫不了干係啊。

    現在告訴大家,胤禵是怎樣把這個套在自己身上的套子又成功解掉的。

    三、解套

    康熙設了個大局,推選儲君。要摸清楚八爺黨奪嫡的真正勢力有多大。

    這個勢力果然很大,大到把康熙都嚇了一跳,康熙大怒,開始對八爺党進行打擊。

    老十四立即發現情況不對,偽造手諭的事肯定已經徹底暴露了,但危機中蘊藏著機遇。他又一次冒險出動了。

    殿外他和老十三發生了一場鬥毆。

    這次御前打鬥,又當面頂撞父皇,看起來是魯莽發昏,其實智計高妙。

    表達了幾層意思:

    1、我是老八的炮灰,前面那些事(偽造手諭)都是老八指使的。

    這是解套。

    2、我和老十三胤祥一樣,是個很重感情的兒子。

    這是煽情。

    3、老爸注意,我的才能不在兄弟們之下啊,你給我一個立身的機會(指給一條活路)吧!

    這是求關注。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康熙氣得發昏,但板子高高舉起,卻輕輕落下。反而給了老十四重要的職位和差事。

    至此,胤禵正式進入奪嫡之爭。

    四、借局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八爺黨遭到了重創,再想奪取龍椅,想靠常規的方式贏得勝利,機會已經非常渺茫了。

    八爺胤禩只能在亂中取勝。

    而想亂中取勝,只能看準時機,製造亂局。怎麼製造亂局,十四弟胤禵是有機會的。

    大將軍王。

    八爺胤禩扔出了一個最誘人的果實――皇位。八爺黨中兄弟們都沒有機會了,我們只得設法扶持十四弟你登位。機會來了,你要按計劃行事啊。

    這個計劃可行不可行。

    如果老八真的扶持老十四登位,這個計劃是完全可行的,所有的財力、物力和人力都集中起來,形勢還是佔上風的。

    而十四阿哥胤禵當然明白老八的真實想法,但他不擔心,因為老八要對付他之前,先得對付老四。而自己完全可以利用他們之間的激烈矛盾。

    老十四再一次冒險成功,當了大將軍王。擁有了兵權。

    而後,他又利用八爺黨內部的一些矛盾,和外部與四爺黨的朝政之爭,收服了一批忠心的將領,打了一次大勝仗,光芒萬丈。形勢一片大好。

    這就是他的智計過人之處,他利用了八爺黨的佈局,也利用了四爺黨的佈局。別人佈局,他卻借局,設計之精巧,令人歎服。

    五、夢破

    當十四阿哥胤禵為自己的巧妙策劃而沾沾自喜的時候,朝局居然發生了鉅變。

    人算不如天算。八爺黨內部的互相傾軋,卻導致了康熙加快了立儲的程序,這個節奏的變化徹底把八爺和十四爺的佈局打亂了。

    至此,八爺先清醒過來,他發現自己所有的佈局都被父皇康熙利用,布了個更大的局,把他們全部裝進去了。

    十四爺胤禵也明白過來了,但他離他想要的目標曾經如此的接近,卻轉瞬即逝,他實在咽不下這口氣。

    他無法釋懷,也就只好自欺欺人了,他寧可永遠沉浸在那一刻的夢想中永遠不要醒來。

    而他畢竟努力過,奮鬥過,精心策劃過,次次都成功地離那個寶座越來越近,甚至恍惚間似乎感受到了那個座椅的溫暖。

    但瞬間的冰涼讓他無法接受現實的殘酷。他成為了最後一個倒下的障礙物,被踩在腳下。

    嘆曰:

    機關算盡太聰明,最終還是炮灰命。

  • 3 # 日堯居zr

    第74期總680期

    日堯居k古史上一期回答了太后烏雅氏至死不見雍正皇帝嬪妃年氏!

    這一期網友又問雍正皇帝為什麼討厭自己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據日堯居k古史瞭解的一知半解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古語說的好;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可是在《雍正王朝》中為什麼雍正皇帝與他這位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處的水火不相容,甚至一度達到了刀兵想加的地步。

    仔細分析看;兄弟二人並無根本的利害衝突,他們二人相差十歲,根本原因是自小沒有在一起長大,最重要的是這個皇帝“儲君”鬧騰的雞犬不寧,這就是所謂的“九王奪嫡”。【太后烏雅氏話裡有話】

    應該是在十四阿哥胤禵剛懂事,估計這時候十四阿哥胤禵也沒有與自己的親哥哥胤禛在一起玩過,老八阿哥胤禩鬼精鬼精,帶著老九、老十,加上這位老十四,一同在南書房讀書,他們崇拜八阿哥胤禩。

    到了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太子胤礽被廢,這時候他們四人的集團就形成了“奪嫡”的實力,可以與任何一方敵對勢力抗衡,包括太子胤礽一黨成員四阿哥胤禛及十三阿哥胤祥在內的強有力的陣容。

    這些奪嫡陣容都是自然形成的,並不是那一個人發動的,因為太子胤礽的一舉一動直接影響太子位置的是否牢固,如此給眾阿哥留下奪嫡機會,都認為有機會做皇帝!【哥倆在權力交換】

    康熙五十一年,奪嫡到了白熱化階段,因為在前面的幾次較量中,老大、老三、老八、老九、老十,外加十三阿哥胤祥,都失去了做皇帝孟的機會,就剩下這哥倆較量。

    此時的老大,老二如同死人一般永遠禁錮,老三因為對老大的事情知情不報而遭到康熙帝的訓斥,現在是一心著書立傳而混日子。

    老八胤禩因為帶著老九,老十干了許多見不得人的偷雞摸狗的勾當被康熙看不起,與皇位失之交臂。

    康熙五十七年,西北吃緊,十四阿哥胤禵哭著喊著幹上了撫遠大將軍王,在外人看來,包括他自己在內,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就是他的。【母后在兒子之間不說好話】

    所謂樂極生悲就是說給十四阿哥胤禵聽的,自己這個“大將軍”後面還加個“王”字,繼承皇帝位置是鐵板定釘的事,大家都這麼說,可是他忽略了自己的親哥哥雍親王胤禛!

    既然與皇帝位置無望那就俯首稱臣吧,自己不幹,不但自己覺得冤得慌,連他的母后烏雅氏也跟著瞎起鬨,鬧出來一大堆笑話不算,太后烏雅氏越起鬨,雍正帝越來氣,來氣就對自己的弟弟胤禵施壓。

    兄弟之間不和氣的原因有二:

    其一、最重要,皇帝誰都想當,哪怕是親兄弟有要你死我活!

    其二、自己的母親在他們中間沒有起到好的作用,最後以死相拼,倒是給自己的兒子雍正皇帝摸黑。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四皇子胤禛(後來的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都是德妃烏雅氏,按說兩人較其他皇子應該關係更親厚些,然而這兩兄弟卻並非如此。

    康熙十七年,烏雅氏生下了四皇子胤禛。由於位份低微,再加上康熙最寵愛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正經受喪子之痛,康熙便將胤禛交給佟佳氏撫養,以慰其心。

    (喜怒無定的胤禛)

    康熙二十七年,被封為德妃的烏雅氏生下了皇十四子胤禵,這個孩子自幼便由烏雅氏親自撫養。

    在胤禵2歲時,11歲的胤禛由於佟佳氏病逝,回到了烏雅氏的身邊,他看到胤禵倍受烏雅氏寵愛,心裡很不是滋味,因此對烏雅氏和胤禵非常淡薄,這就註定他和胤禵之間關係冷淡。

    至於兄弟兩的恩怨,就要從康熙廢太子說起了。

    在九子奪嫡中,胤禵先是旗幟鮮明地站到了八皇子胤禩一邊,公然為胤禩出頭,比如在康熙第一次廢太子後,曾當著眾皇子的面,怒斥胤禩,說他蓄謀大位,有謀害太子之心。胤禵便不管不顧站出來為胤禩做保,這種強做出頭鳥的行為換來康熙狠狠的責罰。

    此後,胤禩被圈禁時,胤禵再次攜毒藥表示要同死,又攜帶鐐銬,要與之隨行,他的這些行為自然被心胸狹窄的胤禛牢記在心。

    若說胤禵先還是胤禩的忠心支持者,隨著事態的發展,卻發生了變化。

    (失勢的胤禩)

    到了康熙晚期,太子之位遲遲未定,胤禩由於數次遭到康熙打壓,已呈失勢之態,此時的胤禛正韜光養晦,盡“忠、孝、仁、義”之道,一心想透過劍走偏鋒的行徑得到儲位。

    康熙晚年,準噶爾叛亂,派誰去便成了大家最關心的事,因此諸皇子紛紛請奏,要平叛準噶爾。

    此時的胤禵在眾皇子中年輕有為,頗有才幹,因此得到了康熙的器重,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

    在胤禵出征前,康熙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親自在泰和殿授印,胤禵一身戎裝,上殿受印,而其他皇子則與二品以上大員身著蟒服在午門外迎送,可以說是榮耀之極。

    此時風傳胤禵最有可能得繼大統,這話自然也傳到了胤禵的耳中,既然胤禩失勢,胤禵又文武雙全,自然要努力搏一搏,爭取成為皇位繼承者。

    皇位面前無親情,這個時候的胤禵和胤禛真正是到了爭鋒對決的時候了。

    胤禵學了胤禩一手,就是廣立賢名,在他動了爭儲之心後,他處心積慮,四處拉攏朝臣,很快“十四王爺虛賢下士”的好名聲便在朝野傳播。

    另外,他與皇九子胤禟緊密團結,為什麼會是胤禟呢?

    (懂投資的胤禟)

    原來,胤禟是個投機分子,最早在九子奪嫡時,胤禟認準胤禩勝出的希望最大,於是極力支援胤禩,並不惜出錢出力,圖的就是他日胤禩若能上位,他便一世榮華富貴。

    現在,胤禩失勢,胤禵正是春風得意,倍受康熙器重,而此時康熙年邁,也到了爭儲最關鍵的時候,胤禟立刻又支援胤禵,一個人坐守紫禁城,一個人出兵塞外,這樣,資訊互通,又能建功立業,胤禵和胤禟本就關係匪淺,現在互取所需,胤禵胸有成足,覺得自己似乎摸到了皇帝寶座的邊緣了。

    胤禵有率兵打仗的能力,胤禛卻偏偏在這方面差強人意,想奪儲位的希望就大大的減少,手握十萬兵權又得康熙器重的胤禵就成了他的死對頭。

    (倍受器重的胤禵)

    胤禵有胤禟做內應,胤禛也在胤禵那兒設了年羹堯這枚棋子,本來年羹堯是輔佐胤禵平叛的大將軍,在軍中頗有威望,但他的妹妹年氏也是胤禛的側福晉,因此胤禛很快爭取到了他的支援。

    這也為雍正後來繼位時,防止胤禵叛亂打下了基礎。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病逝,臨終前遺詔胤禛繼位,雖然事發突然,但胤禛不愧是政治高手,他命九門提督隆科多全城戒嚴,繼位大典完成後,他才宣告康熙病逝,並主持國喪。

    胤禵的訊息這次來得比較晚,等他知道的時候,胤禛已經成了新君了。

    還不等他有所行動,胤禛便卸了他的兵權,被召回京城,對他嚴密監視並軟禁於景陵,此後又削爵停職,將他永遠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

    由於胤禛對胤禵不盡人情的打壓,讓他的生母烏雅氏倍覺氣惱,對他多有指責,連皇太后的尊位也要拒絕。

    也正是因為如此,雍正一直揹負“謀父、逼母、弒兄、殺弟”的名聲,以至於他不得不專門編寫了一本《大義覺迷錄》為自己洗白,可惜的是他用力過猛,反而越描越黑。

  • 5 # 愛之育之

    雍正與胤禵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雍正由偏妃和保姆帶大,胤禵由母親關心中養大。

    因此雍正之母一直喜歡其弟弟,從而使雍正自幼與其弟存有芥蒂。

    胤禵聰明伶俐,領導力強,軍事能力突出,康熙帝十分喜歡他。

    曾命他為大將軍王,領十萬雄兵護邊。

    客觀上胤禵嚴重危脅著雍正正常上位。

    雍正從心內十分忌憚胤禵,一有機會就加緊迫害,至使胤禵早早去逝。

    #凌遠長著#

  • 6 # 鐵馬冰河wu

    胤禛(後來的雍正帝)和胤禵是親兄弟,在康熙諸子中一個排行老四另一個排行老十四,生母吳雅氏(孝恭仁皇后)。兄弟倆本無什麼深仇大恨,只是因為後來都參與了奪位之爭,這才漸生嫌隙,漸行漸遠乃至最終反目成仇的。還是那句話:在權力與利益面前,沒有人是君子。

    胤禵雖然和胤禛是親兄弟,但他卻是胤禩(皇八子)一黨。胤禩受挫後,和他同一集團的胤禵躍躍欲試,積極謀取儲君之位。《清史稿》記載,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以前,他廣泛聯絡並籠絡士人,比如他接見大學士李光地的弟子翰林院編修陳萬策時態度恭謹,“待以高坐,呼為先生”。李光地是康熙朝的理學名臣,康熙為立儲一事頭疼,經常向他請教,胤禵企圖透過其門人和李建立關係,並以此博取知識分子和廟堂上官員們的好感,同時為自己傳播好名聲,擴大影響力,所以當時朝野流傳“十四爺禮賢下士”的說法,當然,大家對他如此做是為謀取皇儲之位的居心也是心知肚明的。

    正在此時,西北策妄阿拉布坦發起叛亂進攻西藏,隨著戰事的發展,給胤禵在政治上帶來了一次大露頭角的絕佳機會。

    根據康熙的旨令,胤禵“用正黃旗纛,照依王纛式樣(被封王)”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12月,胤禵被康熙封為撫遠大將軍 ,在軍中稱“大將軍王”,統帥駐防新疆、甘肅、青海的八旗、綠營大軍,號稱三十萬,實際十幾萬人馬,並管轄指揮當地的蒙古騎兵部隊,以討伐策妄阿拉布坦之部下策零敦多卜亂藏。胤禵在第一次離京赴西北前,對爭太子一事很不放心,他對胤禟(九阿哥)說:“皇父年高,好好歹歹,你須時常給我信兒”。他倒也不一定牽掛其父康熙的健康,而是擔心自己統兵在外,耳目不靈,無法相機行事。自胤禵掌握了大將軍印後,胤禩集團積極支援他,希望他建功後被立為儲君,胤禟點贊胤禵“才德雙全,我兄弟內皆不如,將來必大貴” 。送行時還當面表示:“早成大功,得立為皇太子”。不知何故,胤禵和同父異母的胤禩、胤禟很親近,並結成“奪嫡”團伙,他和一母同胞的親兄弟胤禛卻顯得有些疏離,不大對付,始終尿不到一壺裡去。

    胤禵被任為“大將軍王”,就連皇次子胤礽都不曾得到過,他的大將軍一職,位高權重,遠超清初入主中原、平定三藩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將軍們。但親哥哥胤禛對此卻不以為然,他曾說十四弟“妄自尊大,種種不法,我朝大將軍如此行事,從未之聞也”。由此可見兄弟二人關係不睦,甚至看不順眼,互給差評。在當時人們的眼裡,都把大將軍位視作向皇儲過渡的必由之路,但是要走過這段路程,必須立下軍功,因此,胤禵率軍平定西藏叛亂,算得上奇功一件,離太子位又近了一步,但他率軍討伐準噶爾部時卻毫無進展,於是前功盡棄,很難達到目的。再說胤禵只是位沒有賜號的“假王”,從清朝森嚴的等級制度看,與皇位繼承人的地位尚有不小距離。

    胤禵常年遠在西北邊陲,對他爭奪太子位非常不利,胤禛曾說皇父康熙年紀已老,不可能立遠離身邊的胤禵為皇儲。這樣說似乎有些道理。康熙年邁體衰,老病纏身,如果他決定要立胤禵為太子,讓他率軍出征,多少立些軍功以服眾,大可以在討平西藏策零敦多卜叛亂後就招他回京,何必又要他長期統兵在外?也許有人認為,京中“九龍奪嫡”,爭鬥激烈,胤禵待在朝中不安全,讓他外出,可以躲開眾兄弟施放的明槍暗箭,遠離是非漩渦,避免手足相殘,可是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即便他遠離京城,長期統兵在外,其實也並不安全,即便手握重兵也無濟於事。

    不可否認的是,皇十四子胤禵是一位較有才能的、積極進取儲位的青年才俊,他已逐漸被康熙所信任、喜愛,很有可能被乃父立為接班人,但還不是被正式確定的皇太子。與他明爭暗鬥角逐皇位的,還有手段高超的能人,一是他的親哥哥胤禛,另一個是胤祉(三皇子)。

    笑到最後的是皇四子胤禛。關於胤禛上位一事,歷來眾說紛紜,至今仍莫衷一是,無法蓋棺定論。胤禛繼位是否合法? 很多史料都有記載,很多史家都曾考證,限於篇幅,在此不做討論。關於嗣君問題,有人歸納說:康熙本來要在胤禛和胤禵兩兄弟間選擇一個最合適的繼承者,經多方考察,最終放棄了胤禵而確定了胤禛,綜合各種史料分析,康熙臨終前所指定的接班人是皇四子胤禛,這種可能性遠比立不在身邊的胤禵更大一些。十四子胤禵有才能,有軍功,又擔任要職,應該說是康熙選擇皇儲的第一人選;胤禛年長,政治經驗豐富,他暗中覬覦皇位已不是一兩天了,而親弟胤禵是他上位的最大絆腳石,他和手足同胞十四弟的恩怨或許由此而來,胤禛比胤禵更善於揣摩、體會康熙的意圖而漸獲好感,加上他勁氣內斂,極富心機,很有權謀,善於耍兩面派, 最終得以取代胤禵,昂首登基稱帝。

    【寫作辛苦 剽竊必究】【插圖源於網路】

  • 7 # 夕陽下的晚楓

    雍正皇帝與十四阿哥二人之間的仇怨實則比其與八爺黨更甚,兩人雖然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可在康熙晚年的奪嫡鬥爭中,卻爭得頭破血流。就雍正皇帝而言,在眾兄弟間他與十三皇子胤祥關係最近,反倒是對自己的親兄弟沒有什麼好感,甚至在登基後一直打壓和圈進胤禵。

    胤禛和胤禵之間交惡,並非康熙眾皇子中的孤例。按照清朝的傳統,身份卑微的女子是沒有資格撫養皇子的,老四胤禛出生時,其生母還是庶妃,故而未能與親兄弟一併長大,同樣,老五胤祺和老九胤禟,也是被分開撫養的。所以,當時雖然是至親的手足,可彼此間的關係倒也不一定好。

    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后,一些年長且具有實力的皇子們紛紛費盡心機地爭奪太子之位。當時,十四皇子胤禵同老九、老十一樣,站在了老八的陣營,而老四身邊只有十三皇子胤祥。起初,老八的聲望很高,但康熙對這個兒子並無好感,甚至徑稱其結黨營私。結果,胤禩落敗後,皇八子黨又推出了受寵的胤禵。

    康熙晚年,胤礽已經徹底失去希望,大阿哥和老八也都無望獲勝,而老三過於文弱,並沒有太強的競爭力,而掌握兵權的胤禵成為胤禛最為強勁的競爭者。所以,當時這對親兄弟表面上一團和氣,可心底裡都想致對方於死地。

    在皇位面前,手足至親早已被拋之腦後。在胤礽被廢時,大阿哥甚至提出想要除掉廢太子,這令康熙大為震怒。此後,諸位皇子雖然表面上有所收斂,可在背地裡卻鬥得更加激烈。最終,一直韜光養晦的胤禛獲勝,而胤禵卻心有不甘,未能及時俯首稱臣,勢必遭到雍正的防範和打壓。

    與其他兄弟不同,胤祥始終與胤禛較好,且積極擁護胤禛。所以,在雍正登基掌權後,最為器重的也只有胤祥,不久便開始打壓其他兄弟。作為雍正親兄弟的胤禵,被派往看守皇陵,後又被軟禁,在這個雍正朝過得十分憋屈。不過,自古以來都是成王敗寇,胤禵的下場倒也怨不得別人。

  • 8 # 老照片

    四阿哥胤禛與十四阿哥胤禵是一奶同胞的兄弟,他們都是德妃烏雅氏的兒子,本來他們之間還有個皇六子胤祚,但是胤祚在六歲時去世。胤禛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年),胤禵生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兄弟二人年紀相差十歲。因為年齡上的差距,胤禛與胤禵的關係自小就不太好,而胤禵更喜歡與相差七歲的八阿哥胤禩相交往。

    等到了康熙晚年,胤禛與胤禵都捲入了激烈的奪嫡之爭,但是一個娘生的二人,關係也是日益惡化,尤其是胤禵站在了胤禩一邊,處處與自己的親哥哥胤禛作對。康熙四十七年(1708)九月,當康熙帝怒斥胤禩妄蓄大志、企圖謀害胤礽時,胤禵挺身而出,跪奏曰:“八阿哥無此心,臣等願保之!”

    此後,胤禵又被康熙皇帝欽命為大將軍王,率大軍前往西北征討準噶爾部,胤禵在朝野的威望更加隆盛,以至於很多大臣都認為康熙皇帝有意立胤禵為儲君,而胤禵更是這麼認為。所以當康熙駕崩,四哥胤禛當了皇帝后,胤禵十分不滿。而雍正皇帝對於這個不服管教的弟弟也是十分氣憤,最終將其圈禁。

  • 9 # 豫見鄭東

    從幾個方面來說,

    1,性情,雍正剛正不阿,性情冷淡,鐵面無私,不喜言談,喜歡清靜,而老十四正好與之相反,合不來很正常。

    2,關係上,雍正從小玩的比較好的就是老六和老十三,老十七,而老十四,老九,老十從小都是跟著老八耍的。

    3,所受關愛不一樣,不管是德妃還是康熙,明顯都是比較喜愛老十四那灑脫不羈,敢說敢做的開朗性子,而不是多喜歡雍正那嚴謹,陰柔悶葫蘆的性子,兄弟二人雖然一母同胞,但是自小得到的關愛重視就不一樣。

    4,所代表的利益集團不一樣,9子奪嫡,雍正是四爺黨的魁首,老十四是跟著老八的,代表的八爺黨的利益,兩人根本不能同心協力,所以尿不到一個壺裡是正常的。

    以上就是我的見解

  • 10 # 均是天涯淪落人

    生在帝王家的人很多時候彼此看著都不怎麼順眼,因為這關係著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皇位的繼承權,很顯然在太子沒出事的情況下大家還能夠維持表面的和諧,因為大家都心知肚明,太子只要沒有倒下去自己就不會有機會,這個時候大家都在忍耐性尋找機會想要做掉太子,可是當太子倒下去後彼此之間的競爭便開始了,很顯然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便在這樣的環境中拉開了帷幕,對於良兄弟而言,自己雖然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可是彼此之間都是有能力的人,雙方都是皇位的有力爭奪者,彼此之間的關係不和睦更是加劇了這樣的衝突,康熙臨終之前的傳位詔書更是顯得迷霧重重,十四王爺對此自然是滿心的不高興,對於雍正的厭惡自然也就更多,雍正想到十四王爺過往的行為自然也是滿心的不高興,雙方自然也就很難保持良好的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愛情之中,你認為維繫戀情最重要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