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冠瑋奇談
-
2 # 若木小記
有一天,杜康想創造出一種新的飲品,但百思不得其法。晚上睡覺後,夢見一位神仙對他講:“以水為源,以糧為料,將糧食泡在水中九天,到酉時取三人的一滴血滴入,即可成功”。杜康依言而行,果然成功發明了酒。
當然上述的只是一個關於酒的美好傳說。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之一,是酒的故鄉,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酒和酒文化的發展一直貫穿到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當中。
酒起源於夏朝時期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作秣酒。
據史書記載,儀狄、少康二人都是夏朝人,所以此時酒才真正地製造出來。經推測,這時候酒是由花木果實釀造的果酒。原因是此時農業並不發達,鐵犁牛耕等也沒有發明,所以沒有多餘的糧食用來釀酒。
商朝開始有穀物釀酒郭沫若先生的《殷墟文字研究》中記載著這樣一句話,“復有酒,受酋年”。何謂“酋年”?即產酒豐富的年份。
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到了商朝時期,農業已經比較發達,這也是多數學者所公認的。既然農業發達,農作物產量多,剩餘多出來的作物勢必會用來釀酒。而商朝的亡國也和酗酒有關,這也可以證明商朝釀酒比較發達了。
周秦漢晉唐宋皆為低濃度的發酵酒果酒和米酒的發展十分緩慢,歷經周秦漢晉唐宋,跨度近兩千年。它的製作過程也比較簡單,將果實或糧食進行蒸煮,然後加酒麴發酵,最後壓榨出酒。
因為沒有經過蒸餾,所以濃度是很低的。我們經常看到古人動不動就喝酒十幾碗,也是因為酒精度低的緣故。吳姬壓酒喚客嘗、武松醉過景陽岡等典故都和這種米酒或果酒有關。
蒸餾酒出現在元代燒酒又名火酒,《飲膳正要》 曰‘阿剌吉’。番語也,蓋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羅及荷蘭等處人始傳其法於中土。
據章穆的《飲食辨》中記載,蒸餾酒是在元代時期,由外國傳入中國的。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不過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蒸餾酒是元代華人自創的。
酒的新成員——啤酒古代中國也有類似於啤酒的飲料,當時的人們稱之為“醴”。不過這種酒在漢代時期被淘汰掉了。
啤酒在中國的出現,是在清朝末期開始的。因為國門洞開,國外的啤酒生產技術開始流入中國。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製造啤酒的技術突飛猛進,成為了世界啤酒第一生產大國。
若木語酒的種類繁多,起源早,發展歷史十分漫長,由此形成了很多與酒有關的酒文化。作為繼水和茶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飲品,酒的作用和地位也是顯而易見的。但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哦!
-
3 # o0傳奇0o
酒是人類生活中的主要飲料之一。關於酒的起源,歷來眾說紛紜。不過,人們普遍認同的有猿猴造酒、儀狄造酒、杜康造酒三種。中國製酒歷史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名酒薈萃,享譽中外。世界上最古老的酒是黃酒,在三千多年前就出現了,而釀酒的工業在商周時代華人就已經有很高的技藝,獨創了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酒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等各方面在華人生活中都佔有重要的位置。
酒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階段:
一是史前階段。在人類文明出現之前的史前時代,那裡還是原始部落階段。原始人們採集的野果在經過長期的儲存後發黴,然後形成酒的氣味。經過最初的品嚐後,他們認為,發黴後果子流出的水也很好喝,於是,就開始了釀酒文化。
二是夏朝階段。夏朝酒文化十分盛行,夏人善飲酒,中國已知最早的青銅器就是夏朝的一種叫爵的酒器,在中華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三是商代階段。商代釀酒業十分發達,青銅器製作技術提高,中國的酒器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作酒有了成套的經驗,出現了“長勺氏”和“尾勺氏”這種專門以製作酒具為生的氏族。當時的酒精飲料有酒、醴和鬯,飲酒風氣很盛。
四是周代階段。周代大力倡導“酒禮”與“酒德”,把酒的主要用途限制在祭祀上,於是出現了“酒祭文化”。周代酒禮成為最嚴格的禮節,周代鄉飲習俗,以鄉大夫為主人,處士賢者為賓。
五是階段春秋戰國。春秋戰國時期,由於鐵製工具的使用,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改進,農民“早出暮歸,強乎耕稼樹藝,多娶菽粟”,生產積極性提高,使生產力有了很大發展,物資財富大為增加,這就為酒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物資基礎。
六是秦漢時期。秦朝經濟的繁榮,釀酒業自然也就興旺起來。秦漢年間出現“酒政文化”,統治者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屢次禁酒,提倡戒酒,以減少五穀的消耗,最終屢禁不止。
七是三國時期。三國時期作為中國的酒文化的發展時期,不論是技術,原料,還是種類等都有很大進步,三國時期的酒風極“盛”,酒風剽悍、嗜酒如命,三國勸酒之風也頗盛,喝酒手段也比較激烈。
八是魏晉南北時期。秦漢年間提倡戒酒,到魏晉時期,酒才有合法地位,酒禁大開,允許民間自由釀酒,私人自釀自飲的現象相當普遍,酒業市場十分興盛,並出現了酒稅,酒稅成為國家的財源之一,因此就有了“酒財文化”。
九是隋唐時期。唐宋時期的酒文化是酒與文人墨客大結緣。唐朝詩詞的繁榮,對酒文化有著促進作用,出現了輝煌的“酒章文化”,酒與詩詞、酒與音樂、酒與書法、酒與美術、酒與繪畫等,相融相興,沸沸揚揚。唐朝酒肆日益增多,酒令戰風行,酒文化融入了華人的日常生活中。
十是宋遼金元時期。宋朝酒文化是唐朝酒文化的延續和發展,比唐朝的酒文化更豐富,更接近我們現今的酒文化。酒業繁盛、酒店遍佈,宋代酒店強調名牌的文化個性。金代北方民族素有豪飲之風,有著濃厚的酒文化底蘊,金代有著燒鍋酒文化。而元代出現了燒酒。此外,宋代發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成為華人飲用的主要酒類。
十一是明清時期。明代起義烽煙不斷,清王朝不御外侵,百姓四處遷徙避患,地域文化的形成促進“酒域文化”的產生。明清以後,酒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的飲品,每逢佳節節令,元旦飲椒柏酒、正月十五飲填倉酒、端午飲菖蒲酒、中秋飲桂花酒、重陽飲菊花酒。
十二是現當代時期。當今,酒文化的核心便是“酒民文化”。人的酒行為更為普遍,酒與人的命運更為密切,酒廣泛地融入了人們的生活,貼近“生活”的酒文化得到了空前的豐富和發展。如生日宴、婚慶宴、喪宴等等以及相關的酒俗、酒禮,成為了一項重要的生活內容。總的來說,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中國的酒文化已漸漸演變成中國特有的政治文化、中國特有的人情文化、中國商業權利尋租文化以及中國特有的公關飯局文化。
-
4 # 一樽墨趣
中國釀酒的歷史,甚至超過了我們的文明史,早在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就開始飲酒了。因此關於酒的誕生,有各種各樣的傳說,比如猿猴造酒,儀狄造酒和杜康造酒等等。當無論哪一種傳說,原因都是由於果子發黴,無意中發現了流出來的汁水非常甜。到了殷商時,出現了糧食釀酒。
魏晉時期,是中國古代酒文化發展的高潮,當時社會處於戰亂之中,許多人無心政治,退隱山林,迷於佛道,崇尚玄談。整體上處於消極避世的狀態,飲酒自然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其中的典型代表,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他崇尚老莊 ,逍遙無為,他嗜酒如命,經常坐著鹿車,帶著一車酒,一邊趕路一邊吃酒。除了劉伶,愛好大醉的人不在少數。我們在讀《蘭亭集序》的時候,對於書裡寫到的“曲水流觴”也是羨慕不已。
-
5 # 錢自湧
在中國文學史上,酒文之緣的例證舉不勝舉,著名的如李白“會須一飲三百杯”,“斗酒詩百篇”的酒文氣度!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優,唯有杜康”的酒文慨嘆! 而陶潛則寫出了“篇篇有酒”的意韻雋永之詩,言“悠悠迷所留,酒中有真味”。詩聖杜甫對“心有靈犀一點通”,嘆曰:“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後妝期。”酒詩、詩酒,酒與文難解難分,以此縱觀中國古典文學,在一定程度上, 在相當範圍內, 真可謂“無酒不成詩”。
唐、宋以後,元、明、清歷代文人均與“酒事”有著不解之緣,這在元曲和明清傳奇小說中隨處可見。在古典名著《儒林外史》、《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中,都有許多章節對酒進行了精彩的描寫。《三國演義》中曹操煮酒論英雄,關羽溫酒斬華雄,“群英會”上週瑜佯醉“賺”蔣幹等諸多動人細節都與酒有關。《水滸傳》中,武松在景陽岡上醉酒殺大蟲,快活林醉打蔣門神,甚是痛快;魯達飲酒時幫人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鎮關西”,更是解恨。尤其《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借“酒”引線,先是李小二在酒店探得陸謙的陰謀,再由老軍所送酒葫蘆引出林沖去打酒,才免受“雪壓”和“火燒”的殺身之禍。施耐庵借“酒”之道在其作品的藝術構思、情節結構上展開了獨特的發揮。
《儒林外史》用諷刺筆調寫了一群知識分子的各種可笑行態,透過對這些人的生活的具體描寫展開對“博學宏詞”的封建科舉制度的猛烈、辛辣的抨擊。在這些封建知識分子的日常生活中,飲酒與清談成為很重要的一種生活方式,借酒澆愁解憂是其飲酒的一個主要目的。
中國古代文學與酒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從《詩經》到《紅樓夢》,3000年文學著作中,幾乎離不開酒。源遠流長的酒文化對於古代作家的精神世界、創作心態及作品的風貌都有著深遠而強烈的影響。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其故事主線由女蝸氏煉石補天,餘下而棄在“青埂峰”的頑石,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其空間氛圍,如夢如幻。《紅樓夢》則相當虛幻寶靈,極寫飲酒之娛樂,將才情志趣,個性化的因素與酒宴聯結得天衣無縫。在對待個體生命流程上顯示出明顯的超越性和非實在性。賈寶玉的空幻思想,嚴重的失落感、孤獨感能很好地說明這個問題。在酒樂之中,他與眾姊妹相處得如漆似膠,趣味橫生。但是,無論是對黛玉的偏愛還是對眾姊妹的博愛都不能使他真正自救於孤寂落寞之中。對於生命存在的無可依傍的焦慮始終浮動在他的心靈之中,他早熟地領悟到世界的非實在性和生命存在的虛幻性, 從樂極之中生悲。在飲酒娛樂的表象背後,是對生命流程的一種超越性“介入”的意識,將精神情感的體驗延展到“現實”之外,讓人感悟到生命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可能在生命的終點處。寶玉幻滅後走向荒漠, 歸彼大荒, 逃離紅塵,走向“ 極樂界”,與小說的緣起恰好形成一個輪迴,其環型結構描述著“生便是死,死便是生”的思想,印證了對生命的紅樓式體驗。
酒可以使文人達到一種創作的巔峰狀態,但並不是爛醉如泥的人都可以像李白、懷素那樣可以吟詩作書的,只有在他們把藝術諸多的法則內化而成自己的肉身時,或許才可能達到李白所說的“斗酒詩百篇”的境地。由此看來,藝術創作是無意識與意識有機結合,藝術的創作也並不像他們所說的那樣輕鬆,他們那樣稱呼不過是“矜才好譽”的誇張溢美之詞而已。沒有文化的酒是一種辛辣的液體,沒有感情的酒,是釀製的乙醇,所以美酒與美文相伴,與美意相契,因酒美而自由,因自由而生美文,酒美文美下就有美意。三者皆通,就成就了生命中的一片燦爛與通透。
-
6 # 視博彙
來源百度百科: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日:`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禹乃夏朝帝王)"。史籍中有多處提到儀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記載,似乎儀狄乃制酒之始祖。一種說法叫"儀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這裡並無時代先後之分,似乎是講他們作的是不同的酒。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可以說儀狄是黃酒的創始人,而杜康則是高梁酒創始人。在幾千年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中國傳統酒呈段落性發展。公元前4000-2000年,即由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早期到夏朝初年,為頭一個段落。這個段落,經歷了漫長的2000年,是中國傳統酒的啟蒙期。用發酵的穀物來泡製水酒是當時釀酒的主要形式。這個時期是原始社會的晚期,先民們無不把酒看作是一種含有極大魔力的飲料。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歷時1800年,這一段落為中國傳統酒的成長期。在這個時期,由於有了火,出現了五穀六畜,加之酒麴的發明,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早用曲釀酒的國家。醴、酒等品種的產出,儀狄、杜康等釀酒大師的湧現,為中國傳統酒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就在這個時期,釀酒業得到很大發展,並且受到重視,官府設定了專門釀酒的機構,酒由官府控制。酒成為帝王及諸侯的享樂品,“肉林酒池”成為奴隸主生活的寫照。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歷時1200年,是中國傳統酒的成熟期。在這一段落中,《齊民要術》、《酒法》等科技著作問世;新豐酒、蘭陵美酒等名優酒開始湧現;黃酒、果酒、藥酒及葡萄酒等酒品也有了發展;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酒文化名人輩出。各方面的因素促使中國傳統酒的發展進入了燦爛的黃金時代。酒之大興,是始自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主要是由於當時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戰亂紛爭,統治階級內部產生了不少失意者,文人墨客,崇尚空談,不問政事,借酒澆愁,狂飲無度,使酒業大興。到了魏晉,酒業更大興起來了,飲酒不但盛行於上層,而且普及到民間的普通人家。這一段落的漢唐盛世及歐、亞、非陸上貿易的興起,使中西酒文化得以互相滲透,為中國白酒的發明及發展進一步奠定了基礎。公元1000年的北宋到公元1840年的晚清時期,歷時840年,是中國傳統酒的提高期。其間由於西域的蒸餾器傳入中國,從而導致了舉世聞名的中國白酒的發明。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起始創其法。”又有資料提出“燒酒始於金世宗大定年間(1161年)”。時已迅速普及了酒度較高的蒸餾白酒。從此,這800多年來,白、黃、果、葡、藥五類酒競相發展,絢麗多彩,而中國白酒則欣欣深入生活,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飲料佳品。
回覆列表
史前
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經過長期的儲存後發黴,然後形成酒的氣味。經過最初的品嚐後,他們認為,發黴後果子流出的水也很好喝,於是,就開始了釀酒文化。在原始社會,中國釀酒已很盛行,遠古時期的酒,是未經過濾的酒醪,呈糊狀和半流質,對於這種酒,不適於飲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一般是食具,如碗,缽等大口器皿。
夏朝
夏朝酒文化十分盛行,夏人善飲酒,夏朝有一種叫爵的酒器,是中國已知最早的青銅器,在中華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古云:“杜康造秫酒”,杜康作為夏王朝的五世國王,親自造酒,可見當時人們對酒的重視程度。
商代
商代釀酒業十分發達,青銅器製作技術提高,中國的酒器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作酒有了成套的經驗,出現了“長勺氏”和“尾勺氏”這種專門以製作酒具為生的氏族。
周代
周代大力倡導“酒禮”與“酒德”,把酒的主要用途限制在祭祀上,於是出現了“酒祭文化”。周代酒禮成為最嚴格的禮節,其尊老敬老的民風在以酒為主體的民俗活動中有生動顯現。這即是周代的“酒儀文化”。
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時期,物資財富大為增加。這就為酒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物資基礎,所以,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獻,對酒的記載很多。從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特別是北方遊牧民族,其酒器主要以青銅製品為主。釀酒技術已有了明顯的提高,酒的質量隨之也有很大的提高,飲酒的方法是:將釀成的酒盛於青銅壘壺之中,再用青銅勺挹取,置入青銅杯中飲用。
秦漢
秦漢年間出現“酒政文化”,統治者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屢次禁酒,提倡戒酒,以減少五穀的消耗,最終屢禁不止。漢代時期對酒的認識進一步加寬,酒的用途廣為擴大,東漢名醫張仲景用酒療病,水平相當高。
兩漢時期,飲酒逐漸與各種節日聯絡起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酒日,酒麴的種類也更多了。漢代之酒道,飲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入在席地中間,裡面放著挹酒的勺,飲酒器具也置於地上,故形體較矮胖。
三國
三國時期作為中國的酒文化的發展時期,不論是技術,原料,還是種類等都有很大進步,三國時期的酒風極“盛”,酒風剽悍、嗜酒如命,陶元珍先生評價三國酒風時曾引用這樣一段話:“三國時飲酒之風頗盛,南荊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飲。”三國勸酒之風也頗盛,喝酒手段也比較激烈。
魏晉南北
魏晉時期允許民間自由釀酒,私人自釀自飲的現象相當普遍,酒業市場十分興盛,並出現了酒稅,酒稅成為國家的財源之一,因此就有了“酒財文化”。魏晉南北朝時期名士飲酒風氣極盛,藉助於酒,人們抒發著對人生的感悟、對社會的憂思、對歷史的慨嘆。酒的作用潛入人們的內心深處,從而使酒的文化內涵也隨之擴充套件了。
魏晉時期之酒道,此時期開始流行坐床,酒具變得較為瘦長,此外,魏晉南北朝時出現了“曲水流觴”的習俗,把酒道向前推進了一步。
隋唐
出現了輝煌的“酒章文化”,酒與詩詞、酒與音樂、酒與書法、酒與美術、酒與繪畫等,相融相興。唐代是中國酒文化的高度發達時期,唐代酒文化底蘊深厚,多姿多彩,輝煌璀璨。“酒催詩興”是唐朝文化最凝鍊最高度的體現,酒也就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酒文化在唐詩中醞釀充分,品醇味久。唐朝酒肆日益增多,酒令戰風行,酒文化融入了華人的日常生活中。
唐人崇尚“美酒盛以貴器”。其酒道,飲酒大多在飯(食)後。當時的飲酒之道,是在食畢進行,飽食徐飲、歡飲,既不易醉,又能借酒獲得更多的歡聚盡興的樂趣。
宋遼金元
宋朝酒文化是唐朝酒文化的延續和發展,比唐朝的酒文化更豐富,更接近我們現今的酒文化。酒業繁盛、酒店遍佈,宋代酒店強調名牌的文化個性。有著濃厚的酒文化底蘊,金代有著燒鍋酒文化。而元代出現了燒酒(阿剌吉酒)。此外,宋代發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成為華人飲用的主要酒類。
明清
明清以後,酒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的飲品,每逢佳節節令,“專用酒”十分流行,如元旦飲椒柏酒、正月十五飲填倉酒、端午飲菖蒲酒、中秋飲桂花酒、重陽飲菊花酒。清代有“酒品之鄉,京師為最”之說,當時京城的達官貴人們比較崇尚黃酒,中下層百姓則多喜歡價廉味濃的燒酒。
此外,酒道推向了一個修身養性的境界,酒令五花八門,所有世上的事物、人物、花草魚蟲、詩詞歌賦、戲曲小說、時令風俗無不入令,且雅令很多,把中國的酒文化從高雅的殿堂推向了通俗的民間,從名人雅士的所為普及為里巷市井的愛好。把普通的飲酒提升到講酒品、崇飲器、行酒令、懂飲道的高尚境地。
新中國
當今,酒文化的核心便是“酒民文化”。人的酒行為更為普遍,酒與人的命運更為密切,酒廣泛地融入了人們的生活,貼近“生活”的酒文化得到了空前的豐富和發展。如生日宴、婚慶宴、喪宴等等以及相關的酒俗、酒禮,成為了一項重要的生活內容。
然而中國的白酒文化實則是一種社會文化。與華人打交道,無論在怎樣的場合,真正的飲酒,即便是形態層面的飲酒,需要表達的也多是精神層面的內容——客從遠方來,無酒不足以表達深情厚意;良辰佳節,無酒不足以顯示歡快愜意;喪葬忌日,無酒不足以致其哀傷腸斷;蹉跎困頓,無酒不足以消除寂寥憂傷;春風得意,無酒不足以抒發豪情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