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淺聊
-
2 # 聚點天下
愛怎麼辦就怎麼辦,我是地地道道農村出來的,農民辛苦一年種的糧食都不值錢,去掉種子化肥,一畝地剩四五百塊錢,放心農民不缺糧,肌肉豬肉自己養,不用買,糧食夠吃,沒影響。
-
3 # 張風高
要說起糧食,這的確是我們華人!也是世界各華人民最關心的問題?就中國目前土地耕種面積也不算少。但要是中國自己的糧食要滿足自己,這的確是有一定的難度?
中國在前些年國家的糧庫儲備工作上就有很大的缺口,再加上中國好多的城鄉都在搞所謂的經濟開發區工程?一時期中國大小的城鄉都在盲目的招商擴建開發,為此中國有大面積的好土地都被開發或荒廢掉了!如今要是光靠中國的土地來供養我們自己。大家可能都應該清楚會是什麼樣子的結果?
如果中國沒有國外的進口糧食的補充?也就是說光靠我們自己產的糧食是不夠我們華人吃的。
說實話中國的工業製造,軍工科技以及國民經濟等等等都已經進入到了世界的領先行列。還有中國的沙漠綠化植樹造林等都是世界第一位!但為由中國的農業生產確拖著中國家的後腿。
-
4 # 阿里二姐夫
多國禁止糧食出口的目的,就是先安內,後安外。同時給各國敲響了警鐘!不要光圖糧食價低,圖便宜,放棄了國內的種植。
A,有地不種,等於自殺。
巧兒糧食可以吃,即然社會上出現了″傻瓜"的存在,那就吃它一通,還要多吃多佔,而且還要集儲一,二年的儲備,一防不側之需。也讓華人知道領導的用意,棋高一招的妙用。
人為才死,鳥為食亡。是對投機取巧,心術不正之人,得出的結論。只想投機取巧,也會上當的。天上不會掉餡餅,說不定還是個大陷井?
B,民以食為天,人生在世,離不開五穀雜糧,不管有多大的事,吃飯是第一位的。糧食生產更應該提到議事日程之中,手中有餘糧,心中永不慌。有了糧食,等於有了底氣;有了糧食,等於進了避風港;有了糧食,兵來將擋,水來土屯。何俱來犯之敵!
C,各自為戰,相互互補。糧食的自我封閉,從反面提醒了人們,沒糧食,就要捱餓。沒有武器,就會被欺負。沒有勢力,處處被限止。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人生之路,都是闖出來的,封山開路,於水架撟,這是時代英雄們留下的功績!也成為國與國之間友好的象徵。
災情過後,未來的糧食市場,更加繁榮,糧食市場會出現真真正正的"低價格”。
-
5 # 青波123
正值春耕時節,建議國家出臺激勵政策,讓農村栽滿種盡,把撂荒的地,不管田土統統種上,要未雨綢繆。全世界經過這一疫,糧食緊張勢在必然,這是第一。第二,動員糧企和國家糧食儲備局在目前還沒有完全關閉糧食通道的國家多多進口儲備。
-
6 # 帥小西De
全球糧食減產或許已成事實,不少國家開始限制糧食出口。
民以食為天。假設疫情影響下糧食減產20%,帶來的恐慌並不是價格上漲20%,就怕是100%或更高。
其實,為照顧城裡人生活成本,含大米在內的糧食價格真不高,比如價格2元/斤以下的米在超市內很常見。若是沒有國家補貼的話,一畝地糧食去掉各項成本後真掙不到1000元。這也直接導致大量農民不再種地,而是出去打工。
因此,看到這個新聞後,我開始做點儲備,算不上囤積,僅僅是想家裡省點開支。
在看到多國限制糧食出口後,昨天我下單了10袋10KG的大米,之前家裡一般就存個2袋。疫情影響比較大,工作生活不易,省一點是一點啊。
因為老家鹽城鄉下地被徵用,早幾年就沒有地種,吃糧都是買米。家裡有個小企業,包幾十人伙食,每天要消耗100餘斤米。我也就這個事給家人電話,讓他們也儲備上3個月的米。
一斤米從不到2元,漲價到3元,漲幅高過50%。但是,不常買菜的人,或是一兩個人吃飯時,不會感覺很明顯。換作經常買菜的老人,立馬就會有感覺,只因生活不易。
其實,我還真不是怕國內糧食供應跟不上,而是怕漲價。與豬肉漲價後換個口味吃雞鴨魚不同,大米每天吃,必須吃(我們麵食吃得少)。而且,豬肉價格上漲後,雞鴨魚都漲了些。
大家覺得呢?
-
7 # 溪水23553814
中國糧食能夠自給自足,為防患於未然,時值春耕,中國需馬上出臺農業生產應急保障政策措施,並做好災害預防措施,大為推動今年的農業生產工作,確保糧食安全,同時要攜手友好國家共同保障農產品生產供應安全。可以援助耕地國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保障供應量大副增加。
-
8 # z光輝歲月
這個你們大可放心,我們國家早就建了許多國有儲備糧庫,全國三年沒有問題。
這個是從偉人毛澤東發起備戰,備荒,為人民的號召後,國有儲備糧庫從沒空庫的。這是黨和政府對人民的關心,負責。
-
9 # 御花匠
今天去超市,很多人已經在買米麵了,雖然還沒到瘋狂的地步,但是剛來的米麵也賣得差不多了。即便中國能保證糧食供應,到時多重因素影響,下半年糧價上漲的機率還是很大的。
-
10 # 太平洋的風
那麼多高材生,就不能分一幫子出來研究一下用機器代替種植嗎?糧食一定要種出來嗎?只能種出來嗎?難道就不可以從廠家製造生產出來嗎?只要把農作物整個生長過程研究透徹了,不就可以用機器模擬代替了嗎?種植有什麼好的?人又辛苦,又受各種天氣影像,直接用機器生產話旱澇保收,產能穩定,價格低廉,甚至酸甜苦辣鹹各種口味隨便挑,就沒人能去研究一下嗎?
-
11 # 互金圈
近日越南宣佈暫停大米出口,越南常年大米出口700萬噸左右,佔世界貿易量的15%,限制出口可能會導致國際氣象大米價格的波動。是我們不用太擔心。因為2019年中國進口越南的大米僅48萬噸,我大米佔中國大米消費約1%,雖然有所影響,但是基本上不影響國內市場的供給。
口糧完全自給,穀物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2019年全年糧食產量6.63億噸,比上年增加594萬噸,09年糧食再獲豐收,同比增長0.9%,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83公斤。中國口糧完全自給,穀物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
糧食進口總量在1000萬噸左右中國糧食進口在1000萬噸左右,佔總體糧食生產比例較低,即使國外禁止糧食進口,對中國的整個糧食供給影響不大。
糧食生產和儲備充足。全國冬小麥播種面積3.3億畝,目前長勢比較好,為今年的豐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外中國一直把糧食當成戰略儲備物資,2018年中國共有標準倉糧食容量達6.7億噸,簡易糧倉容量2.4億噸。
綜上所述,即使各國禁止糧食出口,對中國影響也不大,因為中國的糧食進口只有1000萬噸左右,相比於中國6點多億的糧食生產,微乎其微,另外今年的糧食生產長勢很好,為今年的豐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中國一直把糧食當做戰略物資儲備,儲備量充足,這糧食充足,不用擔心,價格可能會上調,但是上調幅度不會太大。
-
12 # 諮詢師天生
在這一次疫情的衝擊之下,不僅僅是各國的經濟都將受到衝擊,更要緊的是很可能導致農業生產的下滑,從而引發全世界範圍的一次糧食危機。
工業生產和服務產業受到疫情的衝擊固然是最嚴重的,但是無論是在疫情過後的消費上升還是補償性生產都有可能對經濟的損失產生一定的對沖,然而疫情對於農業的衝擊卻無法產生這樣的影響,因為疫情耽誤了農時,很可能就將對農業生產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
最要緊的是這一次疫情是全球性的危機,因此在同一緯度的地區,同樣溫度的地區都將受到同樣的影響,導致像小麥這樣的全球糧食主要作物受到明顯的減產壓力,這有可能在疫情過後導致全球的糧食供應出現問題,從而讓糧價上漲。
因此多國開始禁止出口糧食就是為了應對這樣的衝擊,不過對於中國來說相對情況還會好一些,首先中國控制疫情比較早,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也相對比較小。其次,中國儲備糧食做的比較好,在之前長期豐收的年份當中,積累了大量的儲備糧,可能在糧食危機中提供更多的支援。
不過如果全世界範圍內的糧食危機真的到來,那麼我們可能沒辦法繼續接受世界上優質糧食的供給,這樣對國內的糧食質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也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糧食價格的上漲,不過在國家干預之下,糧食價格上漲不會那麼迅速而已。
-
13 # 財經宋建文
多國暫停糧食出口,會不會造成國內糧食緊張沒飯吃的情況?
中國一共有14億人,每人每天按1斤基本需求,每天需要的糧食量就是14億斤,也就是7億千克,也就是說,全華人每天至少需要70萬噸的糧食才能維持正常的生存。
根據《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的資料,目前,全國共有標準糧食倉房倉容6.7億噸,簡易倉容2.4億噸,有效倉容總量比1996年增長31.9%,總計庫存有9.1億噸,按照每天70萬噸的需求來計算的話,可以支援9.1億/70萬=1300天。
而中國的的疫情現在基本上已經控制,農業並沒有受到影響,糧食正常種,並不會因疫情而受到影響。大家到超市都可以很輕鬆的買到大米,而且價格並沒有上升,吃飯問題是完全有保障的。
中國的國土面積很廣,不過實際可耗地面積是少於美國和印度的,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每年糧食出口總量超過1億噸,而中國則是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每年需要進口1億噸左右的糧食。
可以我們看到每年進口1億噸會感到非常緊張,如果其他國家禁止進口了怎麼辦?實際上從吃飯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中國對外進口主要是在大豆方面,在大米方面是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的,如果其他國家出口受限,短期確實會造成部分以大豆為代表的缺口,但完全不會影響大家的吃飯問題,其他國家禁止出口也只是暫時性行為。
不過此次疫情也給了我們一個警示,誰也不知道未來人類還會面臨什麼挑戰,糧食安全重於泰山,手機可以不玩,景點可以不遊,但飯不能不吃,需要高度重視農業發展,保障糧食安全。
-
14 # 萬事皆空70
在工業化國家或者後工業化國家,沒有比生產糧食再容易的事情,
所謂工業化或者後工業化就是指工業和服務業已經佔據國民經濟的主體地位,農業佔gdp的比例非常小,拿美國說事,美國農業佔gdp比例只有百分之幾的比例,農民數量只有兩百萬,中國農業佔據gdp比例比美國高一些,但是也沒超過百分之十,中國純粹意義上農民也逐漸減少,
在國民經濟的三個行業中,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非常複雜,因為涉及到產業分工和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不是想發展就可以發展的,拿口罩和呼吸機舉例,這兩個產品技術上並不複雜,但是涉及到產業鏈配套,勞動力等等,即便是超級大國美國也不能迅速組織生產,
但是農業不一樣,糧食生產技術上,產業鏈上不復雜,只要有市場需求,任何工業化國家都可以調動資源和技術迅速組織生產,
比如中國糧食需求出現缺口,價格上漲,即便是目前經濟受到重創,會非常容易有大量的資金和人員投入糧食生產,
事實上,中國有大量的糧食儲備,足以滿足很長時間的消耗,在這個時間內,新的糧食早已生產好幾回了,
目前,中國需要操心的不是糧食問題,而是工業和服務業的問題,因為這兩個產業規模更大,對國民經濟更重要,
-
15 # 毒舌財經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多個國家蔓延,很多國家生產生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再加上全球乾旱以及蝗蟲災害等多種因素影響,農業生產也有可能會受到影響。
一、全球糧食供應緊張,糧價有所上漲。受到肺炎疫情、乾旱以及蝗災等多種因素影響,很多國家都擔心未來糧食供應的問題,所以對那些糧食主要進口國來說,很多國家都開始積極囤積糧食,結果導致短期之內國際糧食價格上漲。
以大米為例,目前泰國、越南、印度、孟加拉等國大米出口價格都繼續上漲。
其中泰國大米價格連續第八週上漲,破碎率5%大米報價為每噸505美元,創七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且很多大米加工廠已經拒絕向外發售大米;
越南大米價格也一路飆升,創下近16個月來的最高水平,目前越南破碎率5%的大米報價上漲到每噸410美元,為2018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而一週前同一品種大米的價格為400-405美元;
目前緬甸1袋瑞保博山新大米價格達6萬緬幣,過去8個月時間內,1袋瑞保博山新大米價格已經上漲了1.2萬緬幣,創造了6年來的新紀錄;
印度破碎率5%蒸穀米價格也漲至9月底以來的最高水平。
二、多個國家已經暫停糧食出口。這段時間國際大米價格不斷往上漲,再加上大家擔心2020年糧食產量受到影響,所以很多國家都加大了對糧食進口儲備,一些國家的糧食出口也比平時大幅增長。
比如2020年前兩個月,越南大米出口跟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達到30%以上,在這種背景之下,連一些糧食主要出口國也擔心國內的糧食安全問題,所以有不少國家已經開始暫停糧食出口,截止目前已經有多個國家暫停糧食出口,這些國傢俱體如下。
1、3月24日越南暫停大米出口,在國內糧食供應報告沒有出來之前,暫不開放大米出口審批。
2、哈薩克限制出口麵粉,胡蘿蔔,土豆,蕎麥,葵花籽油,蘿蔔等農作物。
3、俄羅斯禁止穀物出口 。
4、塞爾維亞停止葵花籽油等貨品出口,並加強每週檢討禁令中的產品清單。
面對一些糧食主要出口國暫停糧食出口,對糧食進口國來說影響是比較大的,目前包括土耳其,阿爾及利亞等國家在內都公佈了新的糧食招標計劃,而摩洛哥暫停小麥進口關稅的決定將延期到6月份。
從目前國際糧食應市場的表現來看,預計未來國際糧價總體還有可能呈現上漲的趨勢。
三、國際糧食市場波動對中國會有什影響?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糧食進口大國,每年從國外進口的糧食超過1億噸,如果國際糧食供應緊張,國際糧價上漲對中國來說影響是比較大的,因此很多人都可能擔心國內的糧食價格會不會跟著上漲,或者出現糧食供應緊缺的局面。
大家的這種擔心完全沒必要,首先雖然中國是一個糧食進口大國,但是中國進口的大部分糧食都是一些工業糧食,其中主要以大豆為主,比如2019年中國進口的大豆就超過8800萬噸,佔中國糧食進口的80%以上。
而跟大家吃飯有關的大米、小麥這些糧食,中國進口其實不是很多,絕大多數食用糧食都是由國內供應的,比如2019年中國進口的大米大概是255萬噸,這跟中國國內將近2億噸的大米產量相比是非常少的。
目前中國的每年糧食產量超過6.5億噸,而且糧食產量比較穩定,除此之外中國還有大量的儲備糧食,保守估計國內的糧食儲備至少達到2億噸以上,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擔心吃飯的問題,即便2020年國際糧食價格有所上漲,但中國的糧食供應仍然充足,而且糧價也會維持在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狀態。
只不過對於一些工業糧食來說,隨著國際糧食價格的上漲,有部分工業產品的價格有可能會跟著上升,特別是跟豆類有關的一些工業製品有可能會上漲。
-
16 # 微服私訪9999
從解放後國內的東北大米是禁止出口的!東北的大米都是國內供應,直到現在都是在確保國內各地的糧食需求量!雖然國內一些其他省份也產糧但產量太小,有的只夠本省內維持兩三個月!
雖然國內也會偶爾進口一些 泰國 緬甸 越南 的大米,但都是很小量的進口,就是杯水車薪無關緊要!畢竟國內有強大的東北產糧基地!無論品質和質量都要強於任何國家和地區!
各國的糧食為確保國內供應而禁止出口,對於中國來說根本無關緊要!
-
17 # 金融實務家
當前,隨著疫情在全球多國的蔓延,多國緊急禁止出口糧食,這對於中國這一糧食進口大國來講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儘管大家普偏認為中國已經實現糧食的自我滿足,能夠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但是從有關資訊表明,中國每年要從國外進口糧食一億噸左右,以彌補國內的糧食需求。面對多國對糧食的禁止出口政策,應引起中國領導層面的高度重視,採取措施加以保護糧食生產,提高供給保障水平,保證人口滿足吃飯,只有解決溫飽問題,才能保證國家安全社會穩定。
一、保護農業耕地,擴大糧食生產。中國有14億人口,每人每天按1斤基本需求,每天需要的糧食量就是14億斤,也就是7億千克,一年就要消耗2.7億噸糧食,再加上其餘各種用糧食,據統計2019年中國的糧食消耗量高達7.2億噸,而2019年中國糧食產量為6.6億噸,比上年增長0.9%,增加594萬噸,但是仍然缺口6千萬噸,自給率供91%,還不能完全百分之百的滿足,還需要透過進口來彌補這一缺口。因此,要保證農業耕地面積的擴大來保證糧食生產,提高產量。儘管有18億畝地的紅線,但用地情況依然嚴峻,一方面是工業和商業用地不斷增多,一邊是農業耕地的減少,農業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這一定程度都會造成糧食供給緊張。
二、抓緊時機,加快復工。之前疫情在國內爆發於春節期間,但隨著春耕時節的來臨,農業生產受時節、用工、肥料等的影響亦越來越突出。如不抓緊春耕,組織播種等,就會影響整個收成,影響糧食供應。再是肥料等工廠的生產,如果人員復工不足,生產不佳,流通週轉不靈,就會影響農業生產及效能產出。
三、加強病蟲害等的防治。農業生產受自然災害的影響不好估計,天氣、病蟲等不可小覷,比如此前傳出的蝗蟲災害、草地貪夜蛾等,防治不好都會對糧食作物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四、加強糧食儲備。繼續實行我們國家的糧食管控制度,保證糧食的最低限價,保證廣大農民的利益,鼓勵農民多種糧食,擴大生產,對於農民增收的糧食,國家按照最低限價收購,以“中央儲備糧”儲備起來,這樣既保證了農民的利益,也確保市場的規範,同時還能實現特殊時期的糧食所需。據統計每年中國有1.8億噸左右的糧食儲備,可以保護華人5-6個月的需求,但是糧食生產季節性強,週期性長,還是要高度重視,有備無患,做到家中國裡有糧,心裡才不慌。
總之,國外糧食禁止出口,必須引起中國的高度重視,積極採取多種措施保證農業生產,以進一步擴大糧食生產,增加供給保障,穩定糧食供應,從而保證人口溫飽問題。
-
18 # 草莓綜藝
禁止糧食出口,是一些國家在疫情緊急的情況下,不僅可以控制本國食品的價格,而且還可以防止疫情嚴重時,不備之需。
就目前的形勢,我們應當適度的儲存一點糧食,多國禁止出口糧食,可能在未來對中國糧食價格造成影響,但也不必儲存過多。
中國在前幾年就公佈過,中國有政府儲糧,是為了應對重大災害,發生戰爭用途。
-
19 # 不執著財經
近日,越南、俄羅斯、印度等多國紛紛宣佈暫停大米出口,此事引發國際社會的一片恐慌情緒。原因也很簡單,就是新冠疫情、非洲蝗蟲等肆虐全球,給許多國家都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估計今年全球糧食減產20%。於是,這些國家害怕自己的糧食不夠,就會宣佈禁止糧食出口。現在很多人擔心,多國禁止糧食出口,必然會導致全球糧價上漲,國內糧價會漲嗎?
對此,我們認為,今年國際糧食減產已成定局,多國禁止糧食出口,會導致全球糧價上漲,但並不會對中國糧價產生多大的衝擊,這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首先,中國去年糧食進口在1000萬噸左右,佔總體糧食生產比例較低,即使國外禁止糧食出口,對國內整個糧食供給影響不會很大。所以,就算糧食無法進口,也無法給中國糧食價格造成太大影響。
再者,中國的糧食儲備足夠14億人吃三年多。根據《中國的糧食安全》發表的資料來看,中國儲備糧食有9.1億噸,即使中國14億人,每天消耗也要70萬噸,需要耗掉這些糧食,也要1300天。也就是説,就算全國不生產一顆糧食,也夠全體華人吃三年多。更何況,中國每年也會產糧6.5億噸。因此,後續國內糧價會有小幅上漲的機率,但不會有錢買不到糧。
最後,國內糧食一直都豐收,糧食大漲的基礎並不存在。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2019年全年糧食產量6.63億噸,比上年增加594萬噸,而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83公斤。中國口糧完全自給,穀物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更讓人安心的是,2020年全國小麥播種面積達3.3億畝,目前長勢比較好,這為今年的豐收打下良好的基礎。
不過,儘管中國的主糧方面對外依存度不高,但是大豆、豆油、玉米等其他非主糧對外依賴度非常的高。這主要有二個原因:一個是中國要確保主糧安全,就必須保持主糧的種植面積,而將其他非重要的農產品更多依賴於進口,像大豆的依賴度高達90%,玉米依賴度高達70%。
二個是由於歐美國家都搞現代化農業,他們生產的大豆不僅價格要比我們低得多,而且出油率高,我們這邊是19,他們高達22。所以,各國禁止糧食出口,對主糧價格上漲影響並不太大,但是,其他農產品的大宗商品一起漲,很可能給中國帶來輸入性通脹的,而大豆、玉米又是生豬養殖的重要飼料,這些非主糧的農產品價格上漲,會帶動豬肉價格獲得支撐。
受到新冠疫情、非洲蝗災的影響,多國禁止糧食出口,目的是先確保自己的糧食需求,預期未來幾個月內國際糧食價格會大幅上漲,這會給糧食重要進口國家帶來沉重的壓力。不過,像中國目前糧食儲備充足、糧食年年豐收,主糧對外依存度都不高,所以不太可能會導致國內糧價的大漲。而恰恰是如果國際糧食上漲,帶動其他農產品價格一起上漲,而中國又對大豆、玉米的依賴度較高。所以,也不排除未來出現輸入性通脹的風險。
-
20 # 濟南虎子哥
謝邀!大疫必有大饑荒,這是自古以來的規律。多國緊急禁止糧食出口可是也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而我們應該完全可以放心,因為中國的糧食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春耕春種也基本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再說,我們的糧食儲備也很充足,肯定不會發生糧食短缺的問題!
回覆列表
國外禁止糧食出口,這也是世介面臨的一種恐慌情緒。疫情肆虐全球,給許多國家造成巨大的災難,因此,有的國家怕自己的糧食不夠,就會禁止出口。相對於中國的糧食,我們普通民眾感覺沒多大的影響,大家也沒必要驚慌,因為中國是世界上糧食生產大國,同時也是儲存大國,更有戰略糧食儲存體系。
憑著強大的生產能力,我們完全有能力自給自足,即使一些進口的大宗商品,一時間無法得到解決,但也會有其他農產品代替。根據《中國的糧食安全》發表的資料來看,中國儲備糧食有9.1億噸,即使中國14億人,每天消耗也要70萬噸,需要耗掉這些糧食,也要1300天,也是三年多。
這是不用生產糧食的狀況,中國每年也會產糧6.5億噸。因此,只要你有錢,在國內完全不用擔心買不到糧食。其他生活用品,工業產品,日用百貨等,這個也不用擔心。中國作為工業體系最全的國家,可以生產各行業的產品,讓人們可以買到需要的物資。總之,在中國,完全不用擔心糧食饑荒情況,自從有了經驗後,中國就實行戰略儲備政策,也是應對自然災害、戰時需求等。也作為調控中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