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強愛挑戰
-
2 # 克里斯托小盆友
我們華人俗話說三歲看老。三歲以前教育非常的重要。
這個重要性體現在各個方面,體能的、感官的、音樂、藝術的、行為習慣的,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德智體美勞。
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對兒童的敏感期行為進行了系統地觀察和研究,她把兒童必然會經歷的敏感期分為31種,推薦您可以看看《蒙臺梭利兒童敏感期手冊》這本書
根據您的描述看來您的寶寶應該正處在動作敏感期,所以才會非常的好動。
動作敏感期
0~6歲是孩子的動作敏感期。主要包括兩個領域,一個是身體方面,如:走路的敏感期是在1~2歲;另一個是手的動作,這個敏感期是在1.5歲~3歲。
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腦發育與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孩子手部動作發育良好,對於孩子智力的發育也是很重要的。
學走路的時候是孩子最活潑好動的時候,在孩子動作的敏感期,父母應該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而且運動也有利於孩子左、右腦的均衡發展。
同時,這個時期的寶寶,需要開始幫助他們建立物權意識了。在家的時候幫助他把物品分類,並要告訴他。比如吃飯的時候可以告訴他,這是寶寶的碗,這是爸爸媽媽的碗,這是我們大家的盤子。還有穿鞋的時候可以告訴他,這個是寶寶的鞋,這個是爸爸媽媽的鞋,。讓他有我的、你的、他的、我們大家的、這樣的一個意識。
這樣他在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爸爸媽媽同樣也可以告訴他,這個是小朋友的玩具。
接下來寶貝還會進入一個非常重要的敏感期,語言敏感期。
語言敏感期是0~6歲。
在這一時期,父母應該經常與孩子說話、講故事;也可以多聽兒歌、多唱歌。幫助孩子開口說話。
當孩子已經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的時候,爸爸媽媽更要告訴他,如果你想要玩小朋友的玩具,你可以問問他,“你可以借我玩一玩嗎?”或者幫助他跟小朋友交換玩具。幫助發展孩子的社會性。
您有提到想用“打一頓”的方法來教育。千萬不要這樣做,因為孩子們感受到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很生氣,如果您打孩子的方法來表達你的憤怒。孩子也會學會這種情緒的表達方式,關於這個你可以看看我的文章。
如果孩子已經拿了不認識小朋友的玩具,首先要跟對方家長道歉,並且說服寶寶把玩具還給小朋友。或者把自己寶寶的玩具給小朋友分享。
-
3 # 育嬰師小妮
通常家長在遇到孩子的不端行為時都會採取一定的方法,但結果卻收效甚微。其原因就在於:大多數情況都是家長在給孩子提供解決的方法。如果換一種方式:家長教孩子如何思考,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幫助孩子思考他自己及其他人的感受、他的行為的後果,以及其他的做法。其結果就會不一樣。
家長在解決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問題時有三個基本的原則
1、搞清楚孩子對問題的看法
如果你不先弄明白你的孩子認為問題是什麼,就會出現權力之爭,孩子的問題就永遠得不到真正的解決。
一旦你搞清楚了孩子對問題的看法,就要努力剋制自己,不要把問題的重點轉移到符合你的需要上來。
2、要記住,是孩子而不是大人必須要解決問題
要讓你的孩子思考。你只應該提問,引出孩子的看法,是什麼導致了問題的產生,他和其他人對這種情況有什麼感覺,對如何解決問題他有什麼想,以及如果他把想法付諸實施,他可能會發生什麼。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告訴孩子該做什麼或不該做什麼。
3、把重點放在思考過程上,而不是具體結論上
如果你對孩子的想法作出價值判斷,你就是在強調你對問題的看法。哪怕是讚揚一個解決辦法,都可能會抑制孩子進一步思考其他解決辦法。而批評會讓孩子不願意再自由地說出內心的想法。
針對孩子之間“搶東西”,家長可從以下對話的形式,幫助孩子。
1、“發生了什麼事?”、“怎麼了?
2、“(另一個孩子)有什麼感覺?”
3、“你有什麼感覺?”
4、“你能想個不同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使你們兩個都不會生氣(或者他就不會打你,等等)嗎?”
5、“這是不是個好主意?”
6、(如果是個好主意)“你試試。”
7、(如果不是好主意)“哦,你得想個不同的辦法。”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善於培養孩子思考問題的習慣,不要什麼問題都要自己替孩子解決。
-
4 # 彭如心老師
1--2歲的孩子,主要是語言教育。
建立語言感覺中樞和語言運動中樞。
耐心的教,耐心的與孩子玩遊戲,教孩子認識各種圖片,動物,植物,做事時也不斷用語言說明所做的事。
教詩詞,兒歌,小故事。等等
-
5 # 農村成成媽媽
一、小兒認知能力的培養 1、觀察能力的培養 (1)培養上下、裡外、前後方位意識。如遊戲時說:"球在箱子裡。","小車在箱子外面。"等等。 (2)辨別多少。如分糖果給家人,看看分的是否一樣多,放桌上比比看誰多誰少。也可以用專門的圖畫,訓練孩子認識多少。 (3)比較高矮。讓小兒看爸爸比媽媽高,孩子比媽媽矮。用玩具比比看,哪種動物高,哪種動物矮,或直接帶小兒到動物園實地比較一下,也可看動物的畫片,如小烏龜和小兔子,小猴子和長頸鹿,誰高誰矮?若小猴子爬到高高的大樹上,是不是比長頸鹿更高了? (4)指導小兒觀察事物的特徵,有助於隨意注意的形成和發展。帶小兒觀察動物、自然景物,如"小貓在吃什麼?","它怎麼叫?","小鳥在哪裡?",自然:"紅色的花在哪裡?""聞聞看什麼東西香香的?"。 2、記憶力的培養。 (1)詞彙記憶。成人在講述孩子較熟悉的故事,或教小兒念他熟悉的兒歌,或唱他熟悉的歌時,有意識地停頓下來讓孩子補充,由簡到難,開始讓孩子續上單字,以後可逐漸讓孩子續上一個詞、一句話這既可促進記憶力的提高,還可發展小兒的語言能力。 (2)實物記憶。讓小兒回憶起不在眼前的實物,可給孩子一件玩具,讓他注視您將玩具放到盒中,蓋上蓋子,讓他說出盒中玩具的名稱。 3、1歲半以後應在孩子的遊戲中增加一些較為複雜的內容,促進小兒思維發展。 (1)比較大小。用套蛋、套塔、或大小不同的紙盒等玩具,教小兒依尺寸的大小,將小尺寸的套入大尺寸的玩具中,讓孩子在遊戲中進行比較、概括、並做簡單的分析。 (2)按顏色特徵將物體歸類。在遊戲中,成人可讓孩子他在各種顏色的物體中,將指認顏色的物體找出來。在遊戲中,還可以讓孩子按顏色分別放置物體。例如,將紅色的木製小球放到紅色盒子中,而將藍色的小球放到藍色盒子中去等等。 (3)發展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小兒用小錘子將小木板釘進潮溼的沙土中,用木棍將手拿不到的環拉到跟前等。 4、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1)模仿遊戲。遊戲能促進孩子創造性想象的發展。成人可指導幼兒模仿日常生活情節的遊戲,開始可由成人設想遊戲的內容指導幼兒遊戲。 (2)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孩子繪畫,不僅可以發展孩子認識事物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發展手部小肌肉活動的能力,也有利於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進而可以逐步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感受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的能力。繪畫還可培養幼兒獨立活動和專心作事的好習慣,促進智力的發展。 (3)培養聽音樂和欣賞音樂的能力。音樂可以給人以美的感受,擴充套件幼兒對周圍環境中各種不同事物的想象力,促進幼兒情感和智力的發育。小兒出生後的第一年是其音樂能力發展的起點,可透過培養孩子區分音的高低、音的長短、力度、音色、節奏、旋律等能力,來培養孩子的音樂感受力。熟悉的歌曲、有趣和有節奏的樂曲能發展幼兒的音樂想象力。 二、動作能力的培養 1、扶欄上、下樓梯。訓練小兒學習上、下樓梯。訓練上下樓梯時,開始選擇的樓梯不要太多層,以便於孩子能夠較順利地上完樓梯,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2、跑步練習。家長可透過遊戲來訓練小兒跑步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如靈活的向前跑,轉彎跑。 3、透過遊戲、手工、鼓勵小兒做力所能及的事,促進手動作的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 三、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 1、白天睡眠的次數逐漸減為1~2次,可根據作息制度,將小兒白天的睡眠安排在午飯後,睡眠時間為1.5~2小時。孩子改用新的作息制度需要有一個過程,家長可根據自己孩子的身心特點,逐漸使小兒的作息時間向新的制度過渡。 2、可安排孩子每日早、中、晚三餐主食,在早中餐及中晚餐之間各排一次點心。培養孩子進餐的正確姿勢,教會幼兒正確使用餐具,不要邊玩邊吃,不要在飯桌上引逗孩子大笑,以防嗆咳窒息,飯後不要讓孩子做劇烈活動,可讓孩子輕微安靜地活動半小時,避免嘔吐。 3、教小兒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對於幼兒來說,學會任何一種新的本領都是一件複雜的事。成人要幫助孩子減輕掌握這些新技能的困難。成人要有耐心,使孩子能順利地掌握構成技能的一個個動作。 4、培養幼兒愛護玩具的習慣。 四、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1、與人交往。此時期的小兒已有了語言,可以較多的和人交往,要教育小兒初步懂得與人交往中一些簡單的是非概念。 2、幼兒在1歲半後,言語發展會突飛猛進,他們不僅重複成人說的言語,而且想要自己說出周圍東西的名稱。語言來源於生活,家長應常帶小兒到戶外、公園去玩,鼓勵他與人交往,並引導小兒仔細觀察遇到的事物,告訴小兒他遇到事物的名稱和特點。回家後,要他回憶在外面接觸的人,看到的東西,並儘量幫他用較完整的話敘述出來。這樣,不但豐富了他的語言詞彙,而且鞏固了記憶,增長了知識。
-
6 # 含媽育兒
兩歲的寶寶正處在心理學家所說的倔強期,之所以說這個年齡的孩子可怕,是因為在這個時候開始表現出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特徵。非常難纏喜歡作對,萬事都有叛逆的傾向,因此也有幼教專家把此階段稱為人生的第一青春期。通俗講就是在一歲半到三歲之間。首先家長需要明白,孩子在兩歲時特別需要父親母親的情感支援。因此父母不要強制要求孩子不準幹什麼和必須幹什麼,而是要給他們一些選擇的機會。其次可以和孩子平等的進行條件交換,給予孩子尊重,也教會他們如何尊重別人,可謂一舉兩得,最後家長也要學會讓步,如果孩子的行為與父母的意願不一致,但孩子這種行為也不會導致危害或者其他的不良狀況,最好讓孩子自己做主。父母沒有必要強加干涉,父母一定要記住,反抗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階段,只有透過父母的幫助,孩子才能順利的度過反抗期,比如易怒情緒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現的狀態,但是孩子如果長期處於這種不良狀態就屬於不正常現象。因此當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確發生問題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尋求醫生和專業人員的幫助,千萬不能聽之任之,或者偏聽偏信。
-
7 # 肥粗的大槽
首先,你問的這個問題是一個關於寶寶物權建立的問題。
1到2歲的寶寶還沒有建立“我的”與“他人的”這樣一個物權意識。所以他去搶別的寶寶的吃的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必過分擔心。但並不是說我們就可以任由孩子發展去搶他人的東西,也並不是說我們對孩子進行說服教育或者打孩子便能讓他懂得我們要讓他明白的道理。
其實1到2歲是家長對孩子的物權意識進行啟蒙教育的最佳時期。這時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首先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他的。我們應該從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我的”開始。
如何讓孩子明白這個東西是“我的”呢?首先家長要有明確的界限感。孩子的東西,不要替他做主。他的玩具不要強迫他分享給他人,而是要徵求他的意見,讓她去選擇,是不是要和他人一起分享,一起玩耍。如果他不願意,不要為了面子強迫孩子。很多孩子沒有經歷過這個過程,便不能很好的區分東西的物權。所以他並不知道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他人的,你又如何去阻止他,不搶他人東西呢?
那麼問題又來了,我們總是會擔心這樣的孩子,在將來自私,不願意和他人一起協作,不願意與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東西。其實不然,你會發現當孩子對自己的物品做主,到了一定時期的時候,他會突然有一天很大方的很願意的把自己所有的物品都和小朋友一起分享。那個時候你就會明白什麼是孩子“傾其所有”,“傾家蕩產”的與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所有。這個時候是孩子社交敏感期到來的時候,大約是4到5歲。經歷過這樣一段時期之後,孩子漸漸就會學會,如何合適,適當,正常的與他人交往相處。
其實如此複雜的社交難題,對於成人的我們來說也是一道難解之題,何況一個1到2歲的寶寶呢?千萬不要把兒童當成一個變態的成人,他是一個美好的個體,他是一個比我們更有靈性的先進生命。給他點時間,相信他能做得更好。
-
8 # 教育探索ing
一、語言能力。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學習說話。為了刺激孩子的語言中樞,家長可以多和孩子說話,生活中寶寶看見的,聽見的都可以告訴他那是什麼,並且語速緩慢,聲音清晰,多重複幾遍,鼓勵寶寶跟學。另外,家長可以購買一些圖形較大,色彩鮮豔的圖卡書或者繪本,和寶寶一起閱讀。
二、生活自理能力。此階段的寶寶喜歡自己拿著勺子練習吃飯,但是往往會弄得滿地都是。家長可以多鼓勵寶寶,教寶寶正確吃飯,喝水。
三、運動能力。家長可多帶孩子玩各種各樣有趣的遊戲。包括大運動和精細運動。大運動如:玩球,跑,跳,爬等,精細運動如:手指遊戲,撿豆豆,撕紙等,還有各種各樣寶寶喜歡的遊戲,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都可以玩一玩。
四、藝術感知能力。家長可以陪寶寶一起跳跳舞,唱唱歌,聽一聽各種輕音樂,感受音樂的節奏、韻律、情感等。還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蠟筆,讓寶寶自由塗塗畫畫,感受色彩、線條,形狀等。
-
9 #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2-3歲的寶寶是運動能力的爆發期,寶寶的扔、摔東西是屬於每個孩子的必經階段。每個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寶寶養育成有人緣、有修養、守規矩、知識淵博的小紳士,小公主,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引導孩子呢?
1、父母的言傳身教,都說身教大於言教。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前提下,父母首先要為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
2、利用講故事的形式來和孩子正向溝通。利用講故事的形式,把一些道理貫穿在故事情節中,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與他對話,這樣孩子才能夠接受新的知識。
3、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教育孩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論年算的,一個習慣的養成大概需要21天,這是相對於成年人來說的,那麼對於孩子相對應的時間就會拉長,所以請父母對於孩子能夠有足夠的耐心等待他長大。
4、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2歲半的孩子對於什麼都是充滿好奇心的,父母不妨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多方面的讓孩子體驗很多生活中的知識,當孩子遇到不懂的一般都會用,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尋求答案,磨練孩子的動手能力以及拓寬孩子的思路。
5、 設定每天的睡前故事時間。每天半個小時的睡前故事,可以慢慢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習慣。我同事從孩子小時候一直給孩子講睡前故事,一直堅持到一年級,現在孩子自己每天睡覺之前都會看半小時的課外書,嫣然已成一種習慣。
-
10 # 悅心育兒
一到兩歲的寶寶出門搶別人東西可以這麼教育。
1.大人以身示範,學會認錯。
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小,不懂事理;但作為大人,是非常清楚孩子的這種行為是不對的。那大人先拉住自己孩子,主動向對方認錯(是大人向對方認錯):自己的孩子沒有引導好,抱歉!失禮了!
2.平靜與孩子交流,認識錯誤。
拉孩子在無人處,蹲下看著孩子眼睛說:剛才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兒,你知道嗎?
聽孩子怎麼說,一定要聽聽孩子的想法。保證孩子是經過認真回憶後,認真用心地回答。用自己平靜的語調引導孩子平靜下來思考自己的行為。
3.看到孩子的感受,尋找辦法。
孩子是因為實在想要那個東西,告訴孩子:
以後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先用語言告訴父母自己的想法,父母可以和你一起解決。
孩子是因為控制不住自己,告訴孩子:
每個人心裡有兩個不同的小人兒,一個是怪獸,一個是英雄。面對同樣的問題,你想讓英雄來幫你解決?還是怪獸?英雄的做法,會讓人喜歡你。怪獸的做法,會讓人討厭你。
下次遇到問題,看看你能做出正確選擇嗎?
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這個角度感受孩子,但也要站在父母的角度糾偏孩子。
希望在良好的親子關係裡,處理好孩子遇到的各種問題。
希望以上內容能夠幫到您。
-
11 # 魏一今
一到兩歲的孩子只能透過父母讀故事書給他聽,這樣去幫孩子建立語感。如果你覺得這樣做孩子也聽不懂,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孩子的模式是先記憶再理解。他首先會把你講的內容先記憶在大腦裡,長大了再慢慢去理解。這個時候其實最好的是讓孩子聽國學經典,這樣孩子長大了會很專注,智慧,淡定!
-
12 # 孕期育兒小貼士
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家庭的縮影,孩子懂禮貌是好家教的體現,讓孩子知禮懂禮是需要從小抓起的。家長要從孩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開始入手,引導並教會孩子懂禮貌。
很多寶寶小時候都是非常的羞澀的,性格有些內向,不喜歡和陌生人打交道。除了和自己的家人能夠很活潑的玩耍,看到其他的叔叔阿姨或者是遠一點的親戚都會非常害羞,有的甚至害羞的連招呼不願意打。
這是因為現在很多的孩子都是居住在高層建築中,家裡的爸爸媽媽很忙,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和孩子交流,忽略了從語言方面對於孩子的引導。更因為忙碌,也很少帶孩子去開拓視野,接觸新的環境、瞭解更加廣闊的自然視野。孩子很少外出,便無法鍛鍊其語言溝通能力。
孩子們的想法很簡單,思想跳躍,往往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但是家長不能一味的縱容孩子的某一些行為。要告訴孩子,打斷別人的話、無視別人的話都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要教孩子說話,也要教孩子學會聆聽他人的想法。
但有時侯孩子的情況確實是比較多,比如大人們正聊得開心,寶寶想要上廁所。家長可以提前告訴孩子,如果有事,可以拉拉家長的衣角,或者拽拽手指,輕輕告訴家長自己的要求。還要教孩子了,當家裡來客人的時候,要主動和客人打招呼,教會孩子學會分享,主動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零食。
如何教寶寶動禮貌,是需要很漫長的過程,不能急於求成。家長要多給孩子一些機會,多帶寶寶接觸一下自然環境,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因為孩子最容易最方便的模仿物件,就是自己的父母。
-
13 # 薯片話梅
寶寶一歲之後,就從嬰兒期進入了幼兒期,他逐漸學會了走路,語言也豐富了起來,開始有自己的小心思、小主意,不再滿足父母的安排,學會了抗議。總之,寶寶一歲之後就像一個小大人,雖然他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但是這種變化已經沒有嬰兒時期那般明顯了。因此,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寶寶一歲之後,家長該如何鍛鍊他的各項能力。
運動能力
寶寶在一歲之後,已經度過蹣跚學步階段,走路不僅變得穩當了,而且還學會了奔跑。不過這個時期的寶寶,最喜歡的卻是爬樓梯,只要看見樓梯,總會第一時間拉著爸爸媽媽的手,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往上走。總之,隨著肢體的協調能力越來越強,他的運動能力也在逐步的增加,精力也比以前旺盛了不少。白天玩了一天,晚上還會拉著爸爸媽媽接著陪他玩,這時家長就不能再帶他玩“興奮型”遊戲了,不然他的精力會越來越旺盛,很難入睡。建議家長給他講一些繪本故事,或者是聽一些輕柔的音樂來哄他入睡。另外,家長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晚上睡覺要給寶寶穿睡衣,尤其是要保護好他的小肚子,以免晚上因為蹬被子而著涼。
語言能力
寶寶在最初說話的時候,雖然只能表達出幾個簡單的詞語,但是家長所講的話,他都已經能聽懂,而且還能透過動作和手勢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慢慢的他能理解的詞彙會越來越多,但是還不能準確的發音,仍然會用肢體語言來跟家長交流。這時建議家長每天多和寶寶聊聊天,透過聊天來積累他的詞彙量,鍛鍊他的發音,只要詞彙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寶寶就能說出完整的句子,達到“出口成章”的水平。
社交能力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寶寶在一歲多的時候,非常喜歡與成人玩,有時會主動的討好家長,以此來吸引大人們的注意。但是如果讓他和小朋友一起玩時,家長就會發現兩個小朋友很快就會因為搶玩具而打起來,或者是自己玩自己的,不跟對方有任何交流。這時,家長可以和他玩一些角色扮演的遊戲,比如讓寶寶扮演大人,家長扮演小朋友,透過角色互換的方法,就能讓他學會如何跟不同的人交朋友。
認知能力
一歲多的寶寶,認識的物體已經越來越多了,能按照家長給出的指令拿到相應的物品,還能將他在書上看見的物品與現實中的實物對應起來。此外,這個年齡段的娃還能分辨出一些簡單的形狀。除了認識實物之外,他還能分辨出哪些東西能吃,哪些東西不能吃,還會模仿大人的樣子,做一些事情。這時,家長可以多帶寶寶出去,將見到的實物都指給他看,不僅能增強他的認知能力,還能激發他學習的興趣。
等寶寶再大一些就可以教一些漢字之類的知識。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
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故事閱讀配有動畫,比枯燥的識字紙牌更有吸引力,並且不用擔心孩子會誤吞卡牌造成危險。聽音選字。
發音清晰標準,我家孩子一直在學,不會像之前其他應用一樣因後續收費導致學習中斷,讓孩子系統的學習我覺的是很重要的。
-
14 # 火人
想要教育1到2歲的寶寶,首先要清楚這個時間段寶寶會表現出什麼樣的特徵。
寶寶剛出生,視覺會對明暗相間的地方感興趣。
1到2歲時,是寶寶正愛用口的時候,用口對味覺和觸覺的感受。感受事物,練習使用牙齒和舌頭。
手呢,寶寶也不會閒著,他們特別愛用手抓東西放進嘴裡嚐嚐味道,探索環境,認識寶寶周圍的世界。
這時的寶寶已經從需要爸爸媽媽拉著手跳到獨立走路了,寶寶尤其喜歡上下坡,爬樓梯、專愛走不平的地方,也會打人,說不,並且會說“不”,這時的寶寶也讓媽媽們操碎了心。
寶寶對自己身邊的空間也十分的感興趣,最早會爬,抓,並且移動他們喜歡的玩具,有時也會緊緊握住很小的東西,比如小木釘這些東西,寶寶2歲左右就特別喜歡模範大人了,媽媽靠著牆做的動作孩子會很樂意的模仿,逗的你哈哈大笑。
知道這個孩子時間段孩子的表現特徵後,是不是養寶寶就變得輕巧很多了。
-
15 # 愛生活的阿澄
孩子們從出生之後不斷成長,這個過程註定也是個不斷犯錯的過程。這些錯誤有的是因為生活經驗不夠、有的是不小心,還有的可能是明知故犯。那碰上孩子犯錯的情況家長該如何教育?兩歲寶寶做錯事怎麼教育?一起看看吧~
首先,可以嘗試給孩子設定一些懲罰,例如整理家務、不給玩遊戲、罰重複寫字等。孩子們在執行這些家長定的懲罰的時候,會不斷地提醒自己犯錯了這一行為。同時也對正確錯誤有一個概念,瞭解到規則的重要性,學會約束自己。
其次,在孩子犯錯之後,家長可以嘗試像對待生病的孩子一樣關心,不能冷處理,一下子就將孩子的這個錯誤拋在腦後。還可以和孩子共同商量要如何去改正錯誤,家長與孩子商量,孩子感到自己受到尊重,會從內心裡產生一種自覺改正錯誤的力量,並付諸行動。
還有不要簡單粗暴地去打罵孩子,家長如果給以簡單的否定或者粗暴的體罰,不僅不利於親子關係,還會讓孩子得不到成長機會,只知道自己犯了錯誤,卻不知道錯誤具體的點。孩子可能從此會恐懼感越來越深,並且容易自備,不利於孩子的性格發展。
小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等他四五歲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這幾天孩子不在我們身邊,今天去街上她媽媽在吃飯一個不注意就跑去搶一個不認識的比她大的小朋友的東西,不過還好反應快沒有得手,這種習慣該怎麼處理,說服教育吧!感覺有聽不進去,打一頓吧!這心裡又難受,哎!糾結。
回覆列表
你好,一至二歲的寶寶你教育他也聽不懂也不知道,一至二歲的寶寶你把他照顧好,別生病了,別感冒了就可以,等三歲,以後他有行為能力。有認知能力了,你在叫他走路啊,學習英語呀,教他畫畫呀,都可以,主要是看孩子的興趣是什麼就培養他的興趣,不要強制強加孩子不喜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