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精選小姐姐
-
2 # 聲音守望者
作為音樂從業人員,這個屬於練耳範疇,也就是說一定要先把基本的節奏搞清楚,並且一定要自己跟節拍器或者打拍子多讀多練習節奏,知道看到不同的節奏都能立刻清晰的認出來讀出來,切記一定要多動嘴多讀節奏,因為這樣對節奏感的培養很有好處。然後自己可以試著從音樂裡找節奏或者別人彈你來聽,多練習慢慢就能聽出節奏了!
希望你能理解,不斷進步!
-
3 # 音樂水杯上的鹿角
我們人的大腦其實對一種有規律重複的、強有力發聲的“拍子”和一種重複的“節奏”會做出非常明顯並且有本能的反應,你可以嘗試先從節奏感很強的曲子入手感受。
儘管音樂有幾種不同的節拍,但我們聽到大多數音樂都是二拍(其實也許是自拍)或者三拍(四拍子也有,但我們的耳朵往往大部分情況下會把它理解為二拍子)。所以在聽音樂的時候,你可以有意識地關注“強拍”,其往往會表現為“重音”(一般會用鼓等樂器重重地敲出)。在聽的同時,你可以用腳打拍子:強拍重打,弱拍輕打;或者用手打拍子,二拍子劃“V”(下去、上來各算一拍),三拍子劃“三角形”(每一邊算一拍)。
另外,一般我們聽到的音樂,特別是舞曲,基本上都有清晰可辨的節拍和明顯的強拍。但不是所有的音樂都是從強拍開始,有時候可能會從“弱拍”開始。
最後,音樂的聆聽是一種能力(包括但不限於聽節拍),這個是需要慢慢練習的,多聽音樂,多去感受音樂的“力量”
-
4 # lia白匠王老二
很多歌唱愛好者都很困惑,唱歌找不到節奏,跟不上,也就找不到什麼時候換氣,唱歌沒有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簡單的說說節奏,電子琴都有節奏型的選擇,但基本常用的節奏不外乎2/2,3/4,4/4,就拿4/4拍的節奏來說吧,第一拍始終是重拍,然後弱拍,次重拍,次弱拍,注意聽就能分辨出來,如此反覆迴圈,就是一首歌的節奏,唱歌時根據每一小節的重拍弱拍和歌譜就知道我們的切入點在哪裡
-
5 # DJ大廳
1.對於初學者,記得要選對時機,在需要的時候按下"fill-in"按紐。就是說,按"fill-in"鍵一般要在樂句或樂段結尾,不要在樂句或樂段之中。
2.很多情況下,注意用左手摁節奏變奏按紐。這是由於此按紐大都位於電子琴面板左邊,而且樂句結尾處往往都是右手擔任。但是,有時左手不得空的情況下,只能是右手代勞了。
3.電子琴節奏變奏按紐能豐富節奏的多樣性,使旋律更加活潑生動,但絕不能濫用、多用,就像女孩子衣裳,不要鮮花滿目,而只能是恰倒好處地點綴。
擴充套件資料電子琴要注意正確的演奏方式:
在電子琴彈奏中,手指、手腕、肘部和上臂起到關鍵的作用。演奏時雖然手指、手腕、前臂、上臂是一個完美的整體,各部位相協調來完成演奏,但是在演奏中它們有各其自身的特點和作用。
1.手指。
演奏時最直接。最前沿的部位。它包括指尖、第一關節、第二關節(掌關節),特點是敏感、快速、靈巧。
真正控制手指彈奏技術的要害部位是第三手指技術的嚴格訓練,即使水平較高的學生,也仍然不可忽視手指的各種細微的觸鍵訓練。
2.手腕。
演奏時的調節部位,它能很好地幫助手指進行演奏。
手腕的左右轉動,可幫助手指調節重量,緩衝力量,避免生硬敲打,使演奏的聲音飽滿、好聽。訓練手腕的鬆弛、靈活和柔韌性,也是電子琴技術訓練中的重要環節。
3.前臂。
較靈活、較有力量的部位。用前臂力量可以演奏強有力的單音,也可較靈活地演奏各種快速有力的和絃、八度等音樂段落。
最快的八度進行,多數是靠前臂揮動來演奏的。在彈奏八度時,如果從肘部到指尖的整個手部能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4.上臂。
演奏時最有力量的部位。用上臂可以演奏強有力的和絃、八度,能演奏出強勁有力、洪亮厚實的音響。
-
6 # 奕言吉他
聽節奏【或者說律動】之前,一定要強化細分拍子的能力,能把拍子分的越細化,越能準確的分清歌和樂器的節奏【律動】。
通俗的舉例,在最基本的打拍子裡面,一拍一拍的打,這是一個大概念。下上是一拍,那上是半拍,下也是半拍,可以把一拍平均分成兩份。再細分的話,下也可以分兩半,上也可以分兩半,也就是4個十六分音符合成一拍,變成一拍四等分。當然一拍可以細化成很多很多種形式,比如三個三分之一(三連音),或者一個二分之一➕兩個四分之一(前八後十六).....
這麼細分有什麼用呢,如果能把節拍細分的話,你在聽節奏的時候,你就知道它彈的每一下,落在拍子裡的什麼位置。佔了一拍裡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分清楚之後那連起來的一整個節奏是什麼樣的就很清晰了。
理解了這個,實際應用起來還是很亂,因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雖然可以理解,但是實際上你的聽覺還沒理解,或者說你的耳朵還不能很清楚的感受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感覺。
所以日常樂器練習要從基本的節奏練起,訓練耳朵。最開始可以練習一拍一個音的彈,然後分成二分之一,一拍兩個音的彈,然後繼續細分訓練...長久之後就會建立聽覺上的節拍感受,以後對聽節奏就會反應的很快。
用了數學的例子講解節奏,專業名詞其實應該用全音符、四分音符、附點來形容。只是數學的方式有助於理解,當然理解的時候順帶記一下專用的名詞更好【專用名詞直接搜關鍵字:音符時值,會出來很多講解】。
另:附了一張隨手畫的圖,靈魂畫工勿槓。
-
7 # 奧特回憶錄
在現實中,有很多人對節奏不是那麼敏感,左彈右配,忙得不亦樂乎,常常還是跟不上、跟不準,不是快就是慢於標準節奏,看出來基本上都是一些聽不懂的音樂。
為什麼聽不出電子琴的節奏,兩個原因:一是找不到自動節奏中的節奏點,二是找著了而難以與它保持均勻的步伐。
而找不到節奏點,又是因為耳朵不會,或不善於從紛亂的打擊樂與和絃交織聲中,分辨出什麼是樂曲進行的基本節奏點。
筆者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一套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1.關掉自動和絃,只保留節奏(注意把速度調至適中)。這時的節奏點(或鼓點或釵點或其它打擊樂聲)非常明顯(常常響聲較大而突出),你試著用手跟著它拍擊,儘量做到與它同步。爾後常常變換不同速度不同節奏訓練,譬如迪斯科、華爾茲、倫巴等等。這種練習每天堅持做一下,並保持一段時間。
2.同時開啟和絃與節奏,並調節二者的音量,使節奏音量稍大於和絃音量(以利於聽出節奏點),再同上,用手跟著打拍,直至能準確分辨和適應各種不同的節奏。
3.進入實戰練習,雙手彈奏有自動和絃伴奏的樂曲。這一過程必須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逐步達到準確、輕鬆地跟上自動節奏。
我也只是多找一些關於音樂的書籍或者影片然後多多進入實戰,練久了之後就會自然而然的聽出來了。
-
8 # 湖南懷化新晃少數民族
電子琴的節奏和音色規律如下:
1、音色編配規律:電子琴是以模擬傳統樂器音色為主,兼有創造性音色的新型器樂。音色顯得十分豐富、對比很大、表現力也就更強。如此眾多的音色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一類是持續性的也稱延長音,如絃樂(STRING)、手風琴(ACCORDION)、單簧管(CLARINET)等;
二類是衰減的,也稱顆粒性的,如鋼琴(PIANO)、振音琴(VIB)、豎琴(HARP);三類是自然聲幻想性的,如原野(LANDSCAPE)、冰塊聲(ICE BLOCK)、夢幻音(G.DREAM)等,這是其他任何常規樂器所不具有的。因此根據不同樂曲的風格選擇不同特性的音色在視奏中顯得特別重要。
現將音色設計原則介紹如下:
a、抒情的慢板旋律:選用柔和、迴響較長的持續性如圓號(HORN)、絃樂(STRINGS)、小提琴(VIOLIN)等音色,並輔助延音(SUSTAIN)、顫音(VIBRATO)、混響(REVERB)等,它們能使音色產生空間奇妙的效果。如《搖籃曲》用人聲、長笛等,《森吉德瑪》用絃樂等;
b、歌唱性的旋律:選用絃樂類、木管類或人聲合唱類音色加延音、混響等效果。如《牧民的一天》、引子用合唱聲(CHORUS);
c、活潑跳躍的快板旋律:選用音響短促,音域較高的音色,一般不新增音響效果。如撥絃類、鋼琴類音色。如巴赫《小步舞曲》用古典(HARPSICHORD);《八音盒》用振音琴(VIBES)。如果用小提琴等延緩一類的音色就不理想了,在演奏很密集型的快速音符時變得渾濁。用顆粒性的亮音色就變得清晰、流暢多了;
d、號召性或有氣勢的樂段,可選用銅管樂(BRASS)、薩克期(SAX)、手風琴(ACCORDION)等一類的音色。同時,用立體合唱(STEREO CHORUS)等音響效果來增添光彩;
e、根據樂曲特定音色選擇音色。如《單簧管波爾卡》用單簧管(CLARINET)、《微笑波爾卡》用薩克期(SAX)、《小號手》用小號(TRUMPET);
f、特定背景音色在主音色彈奏旋律時可加入一些特殊音鈀:如描寫海濱景色加入海浪聲(WAVE),如《海濱之歌》;描寫未來世界的科幻音樂,可以加入太空音(INVADER)、夢幻音(G.DREAM)或外星世界(OTHER WORLD)等,如美國《未來世界》電影音樂。 變換音色的要決是:每段音色設計要心中有數,待變音色的鍵鈕位置或編號要記準確,變換動作要果斷而準確,避免樂段之音停頓太久,儘量多用左手變換。切記不要在樂句中間換音色。
另外,選擇音色防止單用一種音色或將幾種類似的音色連著用,缺少對比,缺少新奇感,
沒有性格,同時又要防止音色變換過於頻繁,以免雜亂瑣碎、效果不良。還要注意音鈀與音域的關係,如低音薩克期主不宜再低音區彈奏,高音薩克期不宜在高音區奏,否則聲音發尖刺耳。
選好音色還有必要先試奏修改。有些電子琴具有合成器修改音頭音尾等功能和製作新音色功能,應當充分利用,調控到最佳狀態。總之,要理解音樂及樂曲的風格,選擇比較合適的音色。
2、節奏編配規律:
a、具有明顯舞蹈風格特點的樂曲,選擇與其適應的節奏即可,如《圓舞曲》用華爾茲(WALTZ)節奏、《古巴探戈》用探戈(TANGO)節奏;
b、稍快的二拍子(如2/4、2/2拍)樂曲可以選用進行曲(MARCH)、波普(POPS)或搖擺(SWING)調成快速。如《獵人進行曲》用進行曲,捷克民歌《跳吧》用波普;
c、中速的四拍或二拍子樂曲可以選用探戈(TANGO)、桑巴(SAMBA)或波薩諾瓦(BOSSANOVA)節奏。如日本歌曲《我們跳起桑巴舞》用桑巴節奏,美國歌曲《揚基歌》用張村音樂或進行曲;
d、慢速的二拍子或四拍子樂曲可選用倫巴(RUMBA)、桑巴(SAMBA)或將搖擺(SWING)調較慢,如舒伯特的《搖籃曲》用波薩諾瓦,前蘇聯歌曲《小路》用搖擺;
e、三拍子樂曲選擇有兩類節奏,一種是典型的華爾茲(WALTZ)節奏,如《杜鵑圓舞曲》用華爾茲。另一種八六節拍(6/8)樂曲應選用慢搖滾(SLOW ROCK)節奏,不能用三拍子節奏伴奏,如第八級視奏曲第四首《懶惰瑪莉》宜用此節奏;
f、混合拍子樂曲則根據以上規律分段選擇節奏,最後連線起來演奏,要記準積壓段節奏名稱,變換鍵盤位置或數字編號以便準確及時變換。如五級考級樂曲《放鴨姑娘》節奏變化分別是:自由節奏——8拍子(8BEAT)——慢搖滾(SLOW ROCK)——自由節奏。
總之,為保證節奏與音樂形象及情緒相統一,選擇節奏時多進行試奏,多調整,多變換時做到心中有數,多用左手練習,做到敏捷而準確,慢樂曲則優美而準確。
-
9 # 雁姐愛音樂
我不會彈琴,會唱歌。略懂一點,彈慢的歌曲,左手打貝司音,或合旋,要不就是開啟自動節奏,不知道對不對,各位老師
-
10 # 鹹魚音樂的演員夢
要想聽出電子琴伴奏節拍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拍子
拍子指計算樂音歷時長短的單位;在節拍中,眾多的音符都是以一拍為單位的,(這也叫做“單位拍”),這一個重要的時間段 — 一拍,就是音樂的基礎,用各種不同的音符,比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等,做為基礎的一拍,有強有弱的循序漸進。
拍子的定義我們搞懂,實際運用又是哪一方面呢,音樂有不同的速度,力度,感情處理等,電子琴中一般都是放出來的伴奏,例如“動次大次 ”像這種很明顯的打擊樂拍子就是穩定樂曲的直觀節奏,那麼我們動是一拍,次是一拍,大是一拍,次也是一拍,這是四個最直觀最能用語言模仿出來的拍子 如果用腳打拍子我們就會跟著這個節奏不斷的進行 一拍之類出現一個音就是四分音符(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四拍) 如果聽覺上出現的鼓點節奏型是“動次大次動動大次”這樣的八個音我們怎麼區分,那麼我們用腳打拍子,下去上來就是一拍,共有四個拍子,每個拍子裡有兩個音,我們把這樣的節奏就叫做八分音符
拍子:
實際上作者只是提問到如何聽出電子琴節拍,一般樂曲節拍有4/4 2/4 3/4 3/8 6/8等 還有特殊拍子(5/4)等 如果聽到有很明顯的強弱規律那麼就很好掌握拍子,比如強 弱 次強 弱 的規律是那麼就是4/4拍 如果聽到很連貫又像三步一樣的感覺就是3/4拍如強弱弱這樣 ,還有就是八拍子歌曲一般都比較塊很明顯有三個音一組或者六個音一組,三個音一組的就是3/8拍,強弱弱的規律,六個音一組的就是6/8拍,強弱弱 次強弱弱這樣的規律
如果電子琴是聽到歌曲類的或者旋律性之類的伴奏一般這樣去聽
一,歌手演唱的強弱規律,分析出主副歌關係
二,聽歌手與伴奏之間的關係,聽吉他架子鼓鋼琴絃樂伴奏部分如何出現起伏關係
三,多數拍子,學會用腳和用手打拍子,通常都是上下畫v的方式
-
11 # XLD樂坊
電子琴的節奏和音色規律如下
電子琴是以模擬傳統樂器音色為主,兼有創造性音色的新型器樂。音色顯得十分豐富、對比很大、表現力也就更強。如此眾多的音色大致可分為:
一類是持續性的也稱延長音,如絃樂(STRING)、手風琴(ACCORDION)、單簧管(CLARINET)等;
二類是衰減的,也稱顆粒性的,如鋼琴(PIANO)、振音琴(VIB)、豎琴(HARP);三類是自然聲幻想性的,如原野(LANDSCAPE)、冰塊聲(ICE BLOCK)、夢幻音(G.DREAM)等,這是其他任何常規樂器所不具有的。
-
12 # 嬰幼兒音樂啟蒙
節奏 相當於音樂的骨骼,
是音樂的基本要素之一和重要組成部分。
很多家長重視孩子 節奏感知能力 的培養
但是陪孩子練習起來,馬上就遇到了問題!
家長沒節奏感怎麼陪練?
這是小白家長普遍頭疼的問題。A類家長自學成才,在學音樂的道路上把孩子慢慢帶到了坑裡;B類家長從自身出發,用遺傳學解釋孩子的問題所在。乾脆放棄音樂,直接把孩子藝術追求扼殺在搖籃裡。
的確,遺傳是會受一定影響,但不絕對。如果不去認真培養節奏感不光是音樂,舞蹈等很多藝術類接觸起來都會有障礙,難道就這樣默默地遠離藝術嗎?
節拍器能不能拯救節奏?
只能說有好處。但這種功效因人而異。對於有節奏感的人,他們可能只是節奏不穩加以輔助便可以。而對於完全沒有節奏感的人連單位拍都聽不出來,那就是一個毫無意義的擺設!
怎樣才能把這些複雜的節奏讓孩子來掌握呢?
說唱 方式啟蒙
遊戲化 培養
選擇適合的 訓練
節奏從說唱開始
說唱:說是說話,而唱是唱歌,其實是兩個環節。
唱是培養節奏感非常好的方式,不僅可以傾聽的習慣,還可以模仿和練習節奏。
寶寶從在肚子裡開始就對媽媽爸爸的聲音會帶來他們安全和溫暖,所以請爸爸媽媽們不要吝惜自己的歌喉,多為寶寶演唱些童謠、兒歌。但家長選曲要簡潔明快,唱歌要吐字清晰。寶寶透過傾聽,從而感受到音樂的節奏韻律。
說話幾乎人人都會,這種節奏訓練可以從生活中大量汲取。
公雞的啼鳴:× × |× 一 || 喔 喔 | 喔 — ||
敲門聲:×× × | ×× × ║篤篤 篤 | 篤篤 篤||
家長們是否有了靈感了?除了用慣用的語言練習節奏以外,也可以讓孩子創編節奏,設計情節表演。透過引導孩子對語言節奏模仿、體驗,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對節奏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並體會到節奏是來自生活的。
陪孩子玩節奏遊戲
1、生活遊戲中體驗音樂的節奏
蹦蹦跳跳是寶寶們的天性,選一首節奏明快的童謠或舒緩快樂的歌曲,和寶寶一起快樂地舞蹈。因為這個0-2歲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還不會走路,媽媽可以把寶寶們抱在懷裡共舞一曲。配合著音樂的強弱改變舞姿,讓寶寶感受音樂的節奏。
3歲以上的孩子,家長可以帶領孩子模仿最熟悉的生活中的聲音,感知音樂節奏。可以用身邊的常見的物品或者準備幾件小小的打擊樂器可以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喔!
開始讀書的孩子都學過一些口號,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利用身體各部位表現這些節奏,加深幼兒對節奏的感知。
這種遊戲,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聽奏能力和記憶力,同時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敏捷肢體反應。口令和歌詞記不清時還可以讓孩子自己創編節奏,這樣既進行了節奏訓練,又培養了同學們的形象思維和語言創作能力。
2、遊戲軟體練習節奏
節奏電子遊戲對大家並不陌生,基本節奏遊戲選擇的音樂和節奏有趣好聽而又有韻律感,新鮮不單調。比如:有的音樂則特別洗腦,比如“夏日煙花”。音樂中清晰地“咚咚梆梆、咚咚梆梆、咚梆梆”的聲音非常洗腦。對提不起興趣的孩子來說是非常好的練習方式。
節奏遊戲音樂好聽,玩法有趣。一直受到大家的追捧,從《節奏天國》、《太鼓達人》、《滾動的天空》和《DANCING LINE》,甚至到現在最新的AR節奏互動遊戲,都對孩子的節奏練習有很大好處。
唯一的缺陷是,要控制軟體的使用時間喔!
給孩子選擇合適的教材
節奏訓練不是應試教育,選擇合適的節奏教材慢慢培養很重要。國內很多家長把音樂的學習當成應試科目來學習,所選的教材也偏理論化。如果對數字有概念的孩子學習起來還是能夠理解,但是對於年齡偏小的孩子還是很痛苦的。就算理解拍子的含義能夠正確的演奏節奏也超級難。
比如:1拍的一半是半拍,半拍有多長?
四分之一拍是什麼?
這樣枯燥、被動式的枯燥學習,孩子自然不會從中有所感悟。
國外比如歐美國家音樂和節奏對於他們來說融入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我們看看德國的一個啟蒙玩具鼓教材,這其實是一個3-6歲孩子玩的節奏遊戲,先從十六分音符開始。
他們注重肢體的協調性、律動感。孩子根據家長的動作和音符的圖示來模仿、感受節奏的快樂。比我們系統的跟孩子說,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十六分音符唱四分之一拍,要好理解很多吧?
節奏訓練必須應才施教。同樣是啟蒙教材內容和起點也是完全不同。
1、3-5歲學樂器前的孩子適合圖文並茂的啟蒙教材。透過不同的語言和豐富的卡通圖片,給孩子節奏的邏輯概念和形象思維。
有音樂基礎的家庭就可以直接帶孩子學習節奏譜或者聽音樂時就開始練習聽辨和模仿節奏。
-
13 # 紅杉音樂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首先電子琴是“電子樂器”,歸根結底是由電子線路產生的聲音。傳統意義上的電子琴,手感上和鋼琴相差很大,琴鍵是彈簧性質的,本身沒有力度感,現在的電子琴所具有的力度功能,是透過觸鍵的速度來控制聲音的大小強弱,不過層次不是特別分明。電子琴61鍵的居多,音域不夠寬,鋼琴音色也不那麼逼真。但是,這不是說電子琴比不上鋼琴,因為電子琴和鋼琴的功用是不同的,電子琴的娛樂性更強,裡面有很多音色和節奏。
電子琴比較其它樂器的特點是:音色眾多,表現力大大增強。他是一種和聲樂器,既可以當做鋼琴使用,又可以使用自動伴奏功能,如果是稍高檔琴還可以預置音樂背景,可以有大樂隊效果,是其它樂器不能比擬的。節奏型眾多,不同風格,滿足不同樂曲需要。
聽樂器,最重要的是,積累。對各種樂器的音色熟悉就能聽出來!
-
14 # 完美鋼琴David
1.對於初學者,記得要選對時機,在需要的時候按下"fill-in"按紐。就是說,按"fill-in"鍵一般要在樂句或樂段結尾,不要在樂句或樂段之中。
2.很多情況下,注意用左手摁節奏變奏按紐。這是由於此按紐大都位於電子琴面板左邊,而且樂句結尾處往往都是右手擔任。但是,有時左手不得空的情況下,只能是右手代勞了。
3.電子琴節奏變奏按紐能豐富節奏的多樣性,使旋律更加活潑生動,但絕不能濫用、多用,就像女孩子衣裳,不要鮮花滿目,而只能是恰倒好處地點綴。
電子琴要注意正確的演奏方式:
在電子琴彈奏中,手指、手腕、肘部和上臂起到關鍵的作用。演奏時雖然手指、手腕、前臂、上臂是一個完美的整體,各部位相協調來完成演奏,但是在演奏中它們有各其自身的特點和作用。
1.手指。
演奏時最直接。最前沿的部位。它包括指尖、第一關節、第二關節(掌關節),特點是敏感、快速、靈巧。
真正控制手指彈奏技術的要害部位是第三手指技術的嚴格訓練,即使水平較高的學生,也仍然不可忽視手指的各種細微的觸鍵訓練。
2.手腕。
演奏時的調節部位,它能很好地幫助手指進行演奏。
手腕的左右轉動,可幫助手指調節重量,緩衝力量,避免生硬敲打,使演奏的聲音飽滿、好聽。訓練手腕的鬆弛、靈活和柔韌性,也是電子琴技術訓練中的重要環節。
3.前臂。
較靈活、較有力量的部位。用前臂力量可以演奏強有力的單音,也可較靈活地演奏各種快速有力的和絃、八度等音樂段落。
最快的八度進行,多數是靠前臂揮動來演奏的。在彈奏八度時,如果從肘部到指尖的整個手部能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4.上臂。
演奏時最有力量的部位。用上臂可以演奏強有力的和絃、八度,能演奏出強勁有力、洪亮厚實的音響。
-
15 # 依依小小妞
強弱弱, 或者強弱 再或者強弱次強弱 節奏都是按這種設計的,就這幾種規律,適應OK!
-
16 # 音樂愛好者老季
1)熟悉電子琴的常用節奏型
一共有十幾種節奏型吧,最早的日系琴(雅馬哈和卡西歐)上都用得是這些節奏型,後來就慢慢傳承下來,演奏者一般也是挑選自己熟悉的節奏用,所以這些節奏型也不是非要都瞭解。
進行曲(MARCH)2/4拍子,也有6/8拍子的,比較少見。
搖滾(ROCK)美華人的流行音樂,對應的有慢搖滾(SLOW ROCK)
民謠(COUNTRY)美國鄉村音樂
探戈(TANGO),有快探戈和慢探戈兩種節奏。
波沙諾瓦(BOSSANOVA)和桑巴(SAMBA),來自巴西的土風舞。
倫巴(RUMBA)來自非洲的土風舞
貝奎英(BEGUINE)西印度群島土風舞
華爾茲(WALTZ)歐洲古老的圓舞曲,三拍子。
迪斯科(DISCO)快速的現代節奏
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節奏型但主流的電子琴節奏型差不多就這些了。
2)在瞭解基本音型節奏的前提下,把每種節奏型寫下來,對照著電子琴上的自動節奏去聽
電子琴的節奏型其實也是用樂器取樣,然後利用電路進行模擬的,而且取樣對樂器音質音色和演奏水平的要求很高,我們可以認為這就是樂器演奏出來的。聽的時候主要聽裡面鼓點的聲音,分辨重音的位置,也可以加上自動和絃聽一下貝斯音。
能做到上面的要求就差不多了,重音位置,節奏種類,主要是這兩個,也是學習電子琴必須掌握的,會寫會聽都重要。
3)注意事項
每個節奏型會對應有自己的速度範圍,不要超出這個速度範圍,不同的速度下同一節奏型的感受會有不同。學習時可以先聽慢速的,再到正常速度,道理和練琴差不多。
鼓點中的小軍鼓滾奏和色彩打擊樂器分辨好能增加你的學習效率,掌握好電子琴上的插入(加花),也能使你更瞭解電子琴節奏型。
-
17 # 大舌頭騷男
第一講 耳聽節奏練習
將電源接通,電源開關開啟,節奏音量及總音量調好,再把節奏速度調到每分鐘約80拍。
以上步驟完成後先按下停止鈕。
由於節奏型別很多,這裡我們先選擇幾個簡單的節奏來訓練聽覺。
1.搖滾樂(ROCK):把搖滾樂鈕按下後,即可開始按節奏起動鈕。這時可聽到搖滾樂的節奏型為;I× XXXXXXI
拍子 一 二 三 四
搖滾樂節奏每四拍重複一次。第一拍為強拍,其餘三拍為弱拍。用耳朵聽節奏時應同時
用手打著拍子。每一拍用手從上往下拍一下再回到原處。第一拍動作大些,其他三拍動作小
些,以示強弱的區別。如此反覆練習,直到熟悉為止。
2.進行曲(March):進行曲可作為4/4拍練習,也可作為2/4拍練習。節奏型為
I× X X三 X四 |× × X一 二 一 二
3.圓舞曲(WALTZ):圓舞曲為每小節三拍,可作為3/4及3/8,6/8三種節拍練習用。節奏型為X X二 X × × ×]三
4.探戈(TANGO):探戈為4/4拍,節奏型為:
[×× ××× 或 [× × ×XX1
二 三四 二 三四
上述四種練習為初步練習,還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多練習幾種節奏
。這樣就能使自己的聽覺適應多種節奏和多種速度。
-
18 # 回憶滄海桑田
第一,要切實熟悉和掌握你所彈歌曲的調性和指法。假如彈G調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你連G調音階都彈不熟練,又怎麼能把歌曲彈流暢呢?音階是旋律的基礎,指法是連貫的保證。不光是音階指法,電子琴的基本指法,如跨指法、穿指法等都應該全部掌握。要養成看指法的習慣,業餘電子琴曲一般都標註了指法,不能視而不見。
02
第二,要善於分手練習和重點練習。彈歌不要急於求成,要一句句地彈,一隻手一隻手地彈。右手還沒有彈會就不要彈左手,業餘琴手本來基礎就差,一開始雙手同時上陣,勢必應接不睱,更加容易造成旋律亂套樂曲一團糟的局面。
03
第三,要學會呼吸學會換句,帶著歌唱性去演奏樂曲。旋律是否連貫流暢,是否優美動聽,也與樂句氣息、樂句句逗、樂句強弱密切相關。為此,要學會像正確演唱通俗流行歌曲那樣,去演奏電子琴的每一句旋律。流行歌曲抒情性強,電子琴要多運用連奏的方法去表達,該換氣的地方要換氣,該提手的地方要提手,該停頓的地方要停頓,整篇旋律張弛有度又一氣呵成。
04
第四,要加強手指靈活性訓練,從容應對節奏多變的旋律。光有熟練的音位與指法還不夠,必須有靈敏的手指相配合。選擇適量的相關練習曲,例如哈農指法進行訓練,可以提高手指的獨立性和靈活性。要善於堅持,不能心血來潮彈幾天就懶得動彈了。因電子琴的旋律主要在右手,你就只找相關的右手練習曲訓練就足夠了,畢竟是業餘愛好嘛!
05
第五,不要為了迎合別人,選擇那些你自己還沒唱會的歌曲去彈。業餘電子琴愛好者,往往缺乏視奏能力,要是拿一首陌生的歌曲旋律,又怎麼較快地在電子琴上彈出來呢?業餘人士大都是唱得好的,才可能彈得好。
-
19 # Mozart777
1.對於初學者,記得要選對時機,在需要的時候按下"fill-in"按紐。就是說,按"fill-in"鍵一般要在樂句或樂段結尾,不要在樂句或樂段之中。2.很多情況下,注意用左手摁節奏變奏按紐。這是由於此按紐大都位於電子琴面板左邊,而且樂句結尾處往往都是右手擔任。但是,有時左手不得空的情況下,只能是右手代勞了。3.電子琴節奏變奏按紐能豐富節奏的多樣性,使旋律更加活潑生動,但絕不能濫用、多用,就像女孩子衣裳,不要鮮花滿目,而只能是恰倒好處地點綴。
-
20 # 艾虹VIog
一個既然想要學習一種樂器前的人,如果對什麼是節奏的基礎樂理知識也沒有的話!我想應該是從樂理基礎開始學,每個作品都是有節奏強弱之分的。
你看西方國家很多無伴奏演唱,節奏感很強。有聲的節奏你聽得見,無聲(心裡)的節奏你聽不見,位它卻存在的!
還有,有些歌曲,也不是從頭至尾給你很明顯的節奏感。也許會在某幾小節沒有節奏,那演唱者自己心裡的那個節奏記憶還在,永遠不會亂的。
回覆列表
.聲勢練習,有規律地拍手、跺腳、拍腿等形式,掌握多變的節奏。先可以看譜強拍就拍手弱拍就拍腿等,接著可以不看譜,只用耳朵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