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沈思同營養師

    臘八節裡給大家道聲節快樂了!但臘八粥還是要給大家還需要提個醒,喝粥容易升血糖,容易長胖,敲黑板說三遍……喝粥容易長胖、長胖、長胖!

    這是為啥呢。因為米 、豆煮成粥之後,澱粉變成糊精。糊精升高血糖非常快,要比澱粉快得多,容易造成脂肪堆積。這是吃點高蛋白質食物會好一些、例如肉,蛋之類的!

  • 2 # 小小小愚見

    今日臘八!臘八節有哪些傳統習俗?臘八節是怎麼來的?

    臘八節,即農曆十二月初八,一些地方有喝臘八粥的習俗,關於臘八節的由來,還有很多種故事傳說。

    臘八節由來及傳說如下:

    臘八節的由來及臘八節故事傳說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關於臘八節的傳說一

    臘八節是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裡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關於臘八節的傳說二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 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

    關於臘八節的傳說三

    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關於臘八節的傳說四

    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關於臘八節的傳說五

    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裡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裡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關於臘八節的傳說六

    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儉,省下一筆大家業,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倆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這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為了以此教訓警告後人而相沿的。

    以上就是關於臘八的傳說,我們在今天也可以多吃吃好吃的!

  • 3 # 弘建教育

    臘八節,俗稱“臘八” ,是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的一個傳統節日。臘八也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後經歷代演變,才逐漸成為如今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

    相傳釋迦牟尼出家修行六年毫無收穫,靜思太過,餓暈在菩提樹下。一個牧羊女路過看到,便以乳糜給他吃。釋迦牟尼吃完乳糜後氣力恢復,繼續在菩提樹下打坐,七天後,終於在臘月初八悟道成佛。佛教傳入中國後,為了紀念釋迦牟尼成佛,表達像佛祖那樣艱苦修行的決心,各地佛寺在臘月初八舉行浴佛會誦經,並用穀物果實等熬粥供佛,贈予門徒和信眾以紀念佛祖。這就是臘八節的由來。

    在過去,很多人家也會選擇在臘八這天聘閨女、娶媳婦。因為當時老百姓認為臘月是大喜臨門的季節(俗稱為吉臘月),而臘月初八又是最喜慶吉祥的好日子,所以多選這天辦喜事以示吉慶。

    而說到臘八節,就不得不提起我們熟悉的一樣傳統美食:臘八粥。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製而成的粥。關於臘八粥的文字記載,最早是出現在宋代,這說明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臘八這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喝上一碗。據說,以前在大家享用臘八粥之前,老人們還要先盛出一碗放櫃子裡,以圖個“年年有餘”的好兆頭。

    臘八節是中國的重要節日之一,不管各地過節的方式差別多大,也不管熬粥用什麼配料、甜粥還是鹹粥,過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延續了上千年,至今都未改變,節日裡傳遞的溫暖情懷也從未間斷。

    在北方,有“過了臘八便是年”之說。的確,臘八的到來往往意味著忙碌的一年即將結束,可以稍作整頓,準備團圓了。

  • 4 # 吉通車業莉姐

    臘八節是咱們一個傳統的節日了,每個地方有不同的習俗,比如我們這裡~舍粥,那些好心人很早就起來給大家熬粥了,還有醃製臘八蒜,還有包餃子吃的習俗,從這天開始,年味就一天比一天濃啦。

  • 5 # 我心飛翔1972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也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臘八至,春節也愈發近了,這一年在外的拼搏的你辛苦了,別忘了喝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養胃又暖心,來年可萬事“粥”全。

    臘八粥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便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期盼來年生活富足,財源滾滾。

    在寒冬臘月裡,家人圍坐,品美食,話家常,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驅散臘月的寒意,帶著新年的祈盼,對生活的熱情,共享一碗冒著熱氣,香甜的臘八粥,暖暖活活過新年。

    最美冬日,也不過如此。

    ·      臘八由來

    臘八節因臘日而來,是農曆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日期為臘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傳說當年朱元璋在牢中受難,飢寒交迫的朱元璋在地裡扒出來了稻、黍、麥、黃豆等食物,朱元璋在鍋裡把這些東西給燉了吃了,這些東西救了朱元璋的命。

    後來朱元璋成了明朝的皇帝,為了紀念他在牢中的日子,他把那天定為臘八節,習俗就是吃五穀雜糧煮成的粥,美名曰:臘八粥!

    臘八節的傳說還有“ 赤豆打鬼”、“懷念岳飛”等傳說。

    “臘”的含義有三:

    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

    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      臘八習俗

    祭祀神明先祖

    喝了臘八粥,就把“年”來辦

    臘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塊,和米共煮一鍋,是合聚萬物、調和千靈之意。

    在臘八粥流行之前,民間有冬至吃赤豆粥祛邪避疫的習慣,認為冬天喝粥可以保平安。

    人們對臘八粥的偏愛,或許是因為它預兆著年的開始,所以,人們年年過臘八,年年有粥喝。

    喝了臘八粥,就把“年”來辦

    臘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塊,和米共煮一鍋,是合聚萬物、調和千靈之意。

    在臘八粥流行之前,民間有冬至吃赤豆粥祛邪避疫的習慣,認為冬天喝粥可以保平安。

    人們對臘八粥的偏愛,或許是因為它預兆著年的開始,所以,人們年年過臘八,年年有粥喝。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這是迎接春節的前奏,也是送你祝福的開始。

    臘八來到,幸福“八”你寵幸,

    快樂“八”你逗樂,健康“八”你依偎,

    平安“八”你保佑,朋友“八”你祝福:

    祝臘八節快樂!

    臘八,盼你事業成功又大發;

    臘八,祝你生活多彩美如畫;

    臘八,望你才若諸葛人人誇;

    臘八,願你每天快樂笑哈哈!

    臘八節愉快!

     

     

  • 6 # 萬秋西域天山松

    臘八節是華人民的傳統節日、希望傳承下去。但是時代在飛速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和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宅家的時間相對少了很多、關乎什麼節的人少至又少、只是跟著商業操作而行、加之在吃的方面方式和形式上多了去了、琳琅滿目。高圧力、高節奏、高消費、逐步取待了傳統的按步就班的生活模式、對於一般的節日來說就是無所為了!只有退休後才逐漸迴歸家庭的生活方式了。

  • 7 # 快樂小牛3

    沒有,就是26年前的我成為那個傢伙的老婆 !從此就跟他過上了當老闆的生活,賣菜,賣水果,收廢品,擺地攤~~~

  • 8 # 萌萌媽媽育兒記

    臘八臘八粥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中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儲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裡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從前人們家裡窮,每到年終歲末,大人們便把一些紅棗、核桃、紅豆、小米等在臘月初八這天熬成粥,謂之為臘八粥。那麼,為什麼臘八粥會和佛教徒聯絡起來了呢,華人過臘八是怎麼回事呢?

    傳說,臘月初八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在他得道成佛之前,為了苦求人生真諦他曾走遍名川大山。有一天,他走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因長途跋涉,飢餓難忍的他昏倒在地。這時,一位牧羊女趕來,把自己帶的雜糧乾果剩飯用泉水煮成粥,一口一口的喂他,最後把他救活了。後來,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於臘月初八得道成佛。

  • 9 # 馬基

    “過了臘八就是年”,說明過了臘八節離春節的味越來越濃。臘八節要吃臘八飯,是由五穀雜糧做成 ,用意五穀豐登。過了臘八節也以為著快要穿喜歡的新衣服,還以為著快要吃自己喜歡吃的飯菜,也就是離春節越來近。

  • 10 # 曦爺z

    從前,有一家人家,三口人過日子——一個老頭、一個老太婆、一個兒子。

    老頭和老太婆,一年到頭總是勤勤懇懇地過日子:公雞一打鳴,老頭就起來下地,老太婆就起來點火做飯;老頭耪五更地回來,老太婆已把飯做好,屋裡院外收拾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吃完飯,老頭抽袋煙又下地了,老太婆就搬過紡車,嗡嗡地紡線。就這樣,他家年年打得糧食大囤溜,小囤滿,有吃有穿,日子過得美美的。鄰人們哪個不誇呀,哪個不學呀!

    兒子呢,才十多歲。爹讓他學耪地,他不去幹;媽讓他學管家,他不聽。他淨貪玩。他爹媽想,嗨,還小呢,也許長大了,一懂得過日子的道理就好了。誰知兒子長成了大小夥子,倒是不貪玩了,那個饞勁頭可大啦!爹媽說勸,他當耳邊風;鄰人們說他沒出息,他裝聾。他想的好:有爹媽幹著呢,我不幹也行;誰讓我攤上個好的“父母運”呢?

    老頭和老太婆漸漸地老了。

    一天,老頭得了重病,治也治不好,眼看就要死去。臨死時候,老頭把兒子叫到跟前,囑咐他說:

    “孩子,你總要記住哇——‘誰家地上耪得勤,誰家糧食打滿囤。’你要再像從前那樣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頭說完了就死了。

    兒子沒把爹的話記在心裡,老頭死後,他當家,仗著爹留下的房子,地,還有一囤糧食,就天天吃吃喝喝,玩玩樂樂——越來越放蕩了。不久,他娶了個媳婦。媳婦跟男人一路人。鄰人們都罵他們是“花啦虎”,老太婆氣病了。

    一天,老太婆倒在炕上,看看也要死去。兒子不聽話,就囑咐囑咐媳婦吧。老太婆把兒媳婦叫到跟前,痛心地說:“孩子,你總要記住呀——‘誰家煙囪先冒煙,誰家高梁先紅尖。’你要跟你男人那樣學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太婆說完也死了。

    媳婦沒有把婆婆的話記在心裡,她和男人更放蕩啦!每天日頭不曬屁股不起炕,地裡長遍了野草不耪一鋤;天天只顧吃呀花呀。父母留下糧食吃光了,賣地;賣地的糧食快吃完了,不礙——還能賣房子呢。他們就這樣迷迷糊糊地過下去。鄰人們都不搭理他們了!冬天到了。

    寒風呼呼地嚎,大雪嘩嘩地飄。冰天雪地,冷得連只野鳥也看不見呀。父母留下的三間房子,也不收拾也不抹泥,早就露天了,風吹雨打日頭曬,檁都朽了,就是賣,誰買這樣的房子呢?常說的話——“臘七臘八,到處凍個大疙瘩”。臘月初頭這幾天,是冬天最冷的時候啊!

    這兩口子,擠在牆旮旯裡,凍得哆哆嗦嗦直打顫,餓得耷拉著腦袋眼發花。到臘月初八這天,他倆再也忍不住了,直直懶腰,把囤拆了。抖抖囤底,弄把糧食,敲敲囤邊,又弄把雜糧;把囤簍當柴,把糧食下鍋,熬了半鍋雜糧粥喝了。心裡一暖和,兩人這才猛地想起爹媽的話。可是晚啦——喝口稀粥頂什麼呀!兩人連凍帶餓死在旮旯裡了。這件事一個傳十,十個傳百——大夥都知道了。後來人們每到舊曆臘月初八這天,就有這個風俗:家家五更天起來,把許多雜糧放在一起熬一鍋雜糧粥,這就叫“臘八粥”。在吃“臘八粥”的時候,老人們總愛對晚輩講這個故事,講完了就說:

    “那對饞懶的夫妻,不聽勸不服說,光憑攤上了好的‘父母運’,怎麼樣?吃光淘淨到末了鬧頓這樣的雜糧粥喝,還是沒誤了凍死呵!”接著,老人們便唸叨起老頭和老婆臨死時說的話:誰家煙囪先冒煙,誰家高梁先紅尖,誰家土地耪得勤,誰家糧食打滿囤。

  • 11 # 冰山來客1

    臘八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意味著春節即將到來,所以常言道:過了臘八就是年。

    今天是臘八節,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在關中農村,每年的臘八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臘八粥,我們老家的臘八粥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米臘八粥,另一種是玉米臘八粥。米臘八粥主要是把大米煮成粥,裡面加上紅蘿蔔、豆腐、菠菜、蔥、蒜苗等菜,熬製而成的。玉米臘八粥主要是把玉米粒脫皮後,煮成粥,外加以上那些菜熬製而成的。其中玉米臘八粥最普遍,也最受歡迎。

    臘月初八前一天晚上煮好臘八粥,臘八節這天一大早,家家戶戶把煮好的臘八粥放入各種蔬菜,調好味,然後家裡人分頭端上自己做的臘八粥,走東家,串西家,把自己做的臘八粥送到鄰居家,鄰居家看到你端來的臘八粥,喜笑顏開,誇你的臘八粥做的好,高興地把你的臘八收下,然後再給你盛一碗自家的臘八粥,聊會天,拉拉家常,完了後把你送出家門,因此這天村裡街道上到處是人端著臘八粥來回穿梭,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非常熱鬧,這樣融洽鄰里關係的節日讓人很難忘。一碗臘八粥,讓人記住家的味道,記住鄉愁!

    臘八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傳說很多,各地過臘八節的風俗也不太相同,我覺得只所以能流傳下來,必有它的道理,從我的關中老家農村過臘八節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臘八節就是春節前增進鄰里關係,加深鄰里之間感情的一種節日,讓人們透過一碗臘八粥,互相傳遞友誼,互道祝福,增進彼此感情,這是非常有意義的節日,現在這種風俗習慣還是有,但沒有以前那樣濃厚了,因此我覺得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使傳統節日得到延續和發展是很有必要的。

  • 12 # 秋葉如詩

    對我們的祖輩而言,臘八是一個非比尋常的日子。一年的忙碌自此可以減輕,相對安逸地從從容容地準備過大年,這種心懷期冀的小確幸,是難得的美好體驗。

    把各種雜糧、果仁等煮成一鍋色香味俱全的粥,吃得熱氣騰騰,數九隆冬也自生暖意,是冬季老少咸宜的養生。此風俗興起於隋唐佛教傳入中國時期。

    因與佛祖釋加牟尼修道終成正果有關,所以這一天不少寺院舍粥,賜福眾生,喝下這碗“佛粥”,就能得到普渡眾生的佛之護佑,一年吉祥。

    如今我們按照現代人的營養理念,賦予臘八粥嶄新的內容,可那份傳之久遠的文化習俗,有益身心,祈盼安康的心願,永遠不變。生活也在這源遠流長的文化延襲裡香氣繚繞,生生不息,代代相習。

  • 13 # 且聽楓吟

    臘八節,中國傳統節日,俗稱“臘八”,節期在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這節日的習俗是“喝臘八粥”。臘八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臘八”一詞源於南北朝時期,當時又稱“臘日”,本為佛教節日,後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1][2]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製而成的粥。臘八粥的最早文字記載在宋代。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臘八這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3][4]

    在北方,有“過了臘八便是年”之說,過臘八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每到臘八節,北方地區忙著剝蒜制醋,泡臘八蒜,吃臘八面臘八粥。臘八節是典型的北方節日。

    由來

    臘八節,節期在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主要習俗是“喝臘八粥”。臘八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在臘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十二月初八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稱“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難,也為了紀念佛祖在臘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臘月初八這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做成粥來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們。臘八這天,各寺院舉行法會,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實等煮粥供佛,名為臘八粥。傳說喝了這種粥以後,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臘八粥也叫“福壽粥”、“福德粥”、和“佛粥”。“臘八”本為佛教節日,後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

    先秦時期中國一些地方已有與“臘”相關的臘祭的習俗,節期在臘月,具體日期並不固定,該臘祭習俗被後人視作“臘八節”的來源之一。據西漢戴聖所編的《禮記·郊特牲》輯錄,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漢應劭《風俗通義》中說:“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改為臘。先秦時期,中國一些地方有在臘月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習俗,祈求豐收和吉祥。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還有一種說法,即“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因“臘”與“獵”通假,“獵祭”亦為“臘祭”。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漢代之前臘祭的具體日期並不固定,到了漢代才明確了從冬至過後的第三個戍日為“臘日”。臘祭的物件,則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門、戶、天窗、灶、行(門內土地)”。不過在這天並不喝臘八粥。[6][7][5][1]

    相關記載

    文獻記載與“臘”相關的古俗。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古時中國一些地方有臘祭的習俗,臘祭的物件,則是祖先以及五位家神(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7][8]

    應劭《風俗通》雲:“《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源甚早,《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蜡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代改為“臘”。關於臘祭,古書多有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村人並擊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土以逐疫”。[9]

    祭祀的物件凡八: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溝、昆蟲神。先秦時臘祭日期並不固定,漢後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據說在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4]

  • 14 # 老林說農事

    在我們東北有句老話,叫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臘八正是三九天,是一年裡頭最冷的時候。我們東北人經常愛說的一名嗑,看你走路拉巴拉巴的,就是說凍的路都不會走了,這天可是真夠冷的了。臘八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叫臘八節又叫臘日。

    這臘八節可是很有來頭的,從先秦開始就過臘八節了,到現在已經好幾千年了。古時候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保佑,收成好了,人們樂呵呀,那不得感謝老天幾調雨順那,就搞個活動慶賀一番,再有呀,臘月也是人們逐除病魔的時候。有臘月擊鼓驅鬼之說,每年的臘月,都會搞一些相關的儀式。後來到了南北朝的時候就把儀式固定在臘月初八這一天,就有了臘八節了。每到臘八這一天,為老百姓都要用五穀雜糧摻入花生、栗子、紅棗、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燉爛,再新增紅糖,做成八色香粥,稱之為“臘八粥”。這有了臘八就有了臘八粥了。

    臘月初八還稱為成佛節。臘月初八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在他得道成佛之前,為了苦求人生真諦他曾走遍名川大山。有一天,他走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因長途跋涉,飢餓難忍,好幾天沒吃飯了,堅持不住了,昏倒在地。這時候碰巧來了一個牧羊,把自己帶的雜糧乾果剩飯用泉水煮成粥,一口一口的喂他,最後把他救活了。後來,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於臘月初八這一天開悟,得道成佛。為了紀念佛祖就把臘八稱為“佛成道節”。並在臘八這天吃臘八粥紀念。

    還有一種說法紀念岳飛。說岳飛堅持抗金,遭奸臣秦檜誣陷。朝廷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飛進京。岳飛無可沒辦法,只得班師回朝,一路上糧食不夠。這老百姓聽說了,就送去粥飯,嶽軍混到一起吃。這天就是臘月初八。後來岳飛被害,老百姓為了懷念,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

    流傳最廣是朱元璋皇帝喝臘八粥的故事:朱元璋小時候家裡穿,只能給人家放牛,經常挨打受罵,吃不飽。有一回他牽牛過獨木橋,老牛掉到橋下摔折了腿,他被關了三天三夜不給飯吃。他餓蒙了,發現一個耗子洞,扣開一看,裡面有大米、豆子、高糧米、黃米、紅棗……什麼都有。他就把這些東西煮了一鍋粥吃,覺得比什麼都香甜。後來,朱元璋打了天下,做了皇帝,吃膩了山珍海味,一天晚上,朱元璋又想起當年這種粥來傳令御廚用各色五穀雜糧煮成粥進奉,大宴群臣,這一天正是農曆臘月初八,因而賜名“臘八粥”

    我們東北人的臘八粥,多數用粘米做成,還有個作用,說是為了粘下巴,怕凍掉了。反正我小的時候,那是臘八必喝臘八粥的,你看我這下巴,還好好的沒凍掉吧。

    東北人講究吃那是出了名的,臘八開始,就是東北人過年了,你聽聽這老話。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年過的,一過一個多月。過了臘八家家戶戶開始蒸粘整豆包。還有一句,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

    殺年豬可是東北的一個大風俗了,一進臘月這村裡頭就總能聽到豬叫聲,那一定是誰家殺年豬了。東北人好客,圖熱鬧,誰家殺豬都要叫上左鄰右舍,親戚朋友一起吃殺豬菜。

    大盆裝著酸菜和一片片連肥帶瘦的五花肉,還有晶瑩剔透的粉條。小孩巴掌大的肘子肉片,整齊地一片壓一片地疊在盤子裡。擺放整齊的血腸有三分厚薄,圓圓地,閃著深褐色的亮光,顫顫抖抖,香軟誘人,蘸上蒜泥醬油滿口生香。切成寸段的肥腸苦腸,肥而不膩。加上幾個火烤的幹辣椒蘸醬就再美不過了。喝的是當地燒的高粱酒,度數也很高。大家吆五喝六,商量明年春耕怎麼辦。

    不說了,再說就流汗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晁蓋沒有死,那麼宋江還有機會成為梁山之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