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路壩七杯茶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內部對立和統一關係的哲學範疇。

    如:《墨子》一文記載,荊柱子受墨子的批評,便說:“老師,為什麼你老批評我,難道沒有別人好的地方嗎?”墨子說:“假如我要上太行山,用趕牛好還是驅馬好呢?”

  • 2 # 手機使用者—暖水瓶

    屬於唯物辨證法哲學範疇。注意,唯物辯證法與辯證唯物主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講的方法,唯物是方法的定語。後者講得是主義,辯證是主義的定語。

  • 3 # 魯筆

    簡單的說,矛盾的觀點屬於哲學上辨證法的範疇。但矛盾的觀點與陰陽說的觀點是有很大麴別的

    世界萬物是由陰和陽互為條件互相推進才會不斷髮展不斷沿續並生生不息的。但矛盾的觀點有時是指世界的本質存在、有時是指相互利益的不同所產生的不同分崎。例如,上和下,男和女,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當官的與老百姓,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我們可以把它視作一對矛盾,也可以視作誰也離不開誰的陰和陽、男和女。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不同意見的分止奇是完全不一樣的。例如,有的人說鹹點好,有的人說淡點好,有的人說涼點好,有的人說熱點好,有愛孫猴子的,有愛豬八戒的。總之,由人的愛好不同所產生的意見分止奇產生的矛盾與世界的本質問題世界的組成架構問題不能混為一談

    主張矛盾是世界的主要存在方式的人往往是把矛盾擴大化或絕對化的人的一種鬼把戲,他們把辨證法當成詭辯術來使用,你怎麼說也說不過他,他怎麼說他都有理。這是一些很燒腦的問題,先說這麼多吧。

  • 4 # 福自福地來wjf

    屬於辯證論文體系範疇。它存在兩種範本:一是客觀唯物辯證法。一是無形(陰陽)論證法。

    客觀唯物是以實際物質的正反,對錯,旺衰,相吸,相抗,生死等來說明事物的發展和演變過程的。

    無形之論即形意之論,即指對事物的陰陽,正反,上下,左右,黑白,善惡,曲直,水火,天地,日月,熱冷等對立之相,來說明它們相對的理由。

    但矛盾,陰陽等,不但是對立的,也是可以互生互用互化的。它們本是一體而又一分為二。既可相合,又可相抗。合者為生,即陰中生陽,陽中生陰,陰陽合和,萬物則成。抗者必化。不化不清。陰陽分化則四季分明。

    矛盾合用則可自生,矛盾相化必然殺伐。

  • 5 # 雲中一擊

    矛盾的觀點,屬於哲學範疇的對立統一,也是辯證唯物主義分折和觀察事物的觀點。

    既對立又統一,正是我們需要看待事物的兩面性,全面瞭解客觀事物的發展趨勢,才能掌握解決問題的主動權。

    從哲學的觀點講,凡事都具有外因和內因的辯證關係,外因是事物的外延關係,而內因是事物的內涵主宰,內因決定事物發展的方向。

    促成事物的發展和改變,外因的變化,只是表面現象,只有內因的改變,才是引發事物改變的決定因素。

    所以我們看待事物的發展和變化,就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全面分析事物的外部條件和內部原因。

    找出促使事物發展變化的主要原因,主要矛盾,用去偽存真的方法,排除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並有效地利用事物的外延條件,驅使事物從內在本質上,改變為更有利我們的方向發展,以達到我們努力的結果。

  • 6 # 龍一歐

    矛盾這個詞來自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說,有一個人賣矛和盾,他先拿起盾向大家吆喝說,他的盾堅固無比,世上任刀槍劍矛等所有兵器都破不了他的盾,吹了一翻後,他又拿起他的矛向大家說,他的矛無堅不催,世上任何盾都擋不住他的矛,在他的矛前面任何盾都不堪一擊,傍邊有人聽到後覺得不對,就問他,你的盾堅固無比,世上沒有任何矛可破你的盾,你的矛無堅不催,世上任何盾在你的矛前面不堪一擊,那麼,用你的矛去擊你的盾時,是你的矛破你的盾呢?還是你的矛破不了你的盾呢?賣兵器者聽到這人的問話後口啞無言了,這是因為,無論他如何回答,他都必有一錯,說矛行,盾就不行了,說盾行,矛就不行了,無論如何回答都不能自圓其說,這就是矛盾的來原。無論哲學還是科學,都稱這叫悖論,那就是邏輯不成立,由於這個故事比科學早,所以矛盾邏輯悖論是哲學提出的,但與科學沒有任何矛盾,這是因為,古時侯哲學與科學是一家人,哲學與科學最終分開成各自獨立的兩家人,分岐也不在於矛盾這類事情上,而是對於檢驗標準分岐不可調和而分家的,哲學堅持邏輯自洽作為檢驗邏輯的標準,科學堅持實踐作為檢驗邏輯的標準,但不代表古時候的哲學就一定與科學思想發生衝突,事實上除了極個別的例子外,古時候中外古代哲學絕大多數是不可證偽的哲學,由於科學沒有誕生,所以這部分哲學也不可能與科學衝突,另外一部分古代哲學是可證偽的,除極個別的例子,比如中國古代公孫龍的白馬不是馬邏輯證明,國外的輕重兩物同時在高處拋下重物先落地的邏輯證明,除這些極個別的邏輯證明發生衝突外,基本上都是可以透過邏輯自洽檢驗,又能透過實踐檢驗的,所以就算古時侯具有科學思想的人,也不會挑事與哲學發生衝突,由於不可證偽的那部分哲學,由於科學沒有誕生,也不可能與科學發生衝突,所以古時候科學與哲學基本上沒有發生思想衝突的條件,中國的白馬不是馬邏輯證明,國外的輕重兩物同時在高處拋下重物先落地的邏輯證明,這兩個邏輯證明之所以出名,其原因就是具有科學思想的人提出了問題,經爭論各執起見,最後由於這是極個別事件,具有科學思想的人不再爭論,所以都不爭論了,至於國外的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追不上烏龜,運動中的箭是不動的邏輯證明例子,由於是科學誕生之後,這些都是以數學的名義出現的,很多科學家是不承認數學是科學的,不承認的原因就是數學家搞出不少這類邏輯證明,這就是數學是不是科學在科學界產生分岐的原因,但不管如何說,對於具有科學思想的人來說,數學中不科學的東西,只要不使用,也不會對科學產生任何影響,所以最後科學都不爭論了。發生科學從哲學徹底分家的事件,就是西方科學家搞出了日心說,在這之前,由於沒有日心說,地心說是得到科學家承認的,所以不會發生爭論,日心說出來後,與地心說兩者只能存一,教會支援地心說,科學毫不退讓堅持日心說,由於教會的激烈迫害行為,導致科學徹底與古代哲學分家了,又由於科學提出了以實踐作為檢驗標準,古代哲學中不可證偽的部分無法實踐檢驗,所以科學只能用不可證偽把這部分內容排除出科學體系,排除出去的原因不是說這些哲學被科學判定為錯誤,而是被科學判定為沒有達到科學要求,所以科學對古代哲學不是完全排斥的,而是堅持反對有人想把不可證偽,或者以科學實踐檢驗標準判定為錯誤的哲學硬塞到科學體系中去,為此科學界又提出了偽科學之說。

  • 7 # 靜依解道—玄同文化

    矛和盾,首先本身是一對相互攻訐的武器。

    矛,是進攻對方的刺激武器;

    盾,是保護自己,擋住對方刀劍的牌。

    有一個成語,叫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出自《韓非子》。首先,由於攻擊的原因,人類造出了矛,又由於我們還需要防禦被攻擊,又同時造出了盾。無論是先攻擊還是先防守,矛盾這兩個東西,都是同等重要的。很多時候,在我們檢驗矛和盾誰更厲害,誰更具優勢的時候,就出現了“矛盾”之處。對矛盾這個問題的思考,延生出了對“事物既對立,又統一”的哲學犯愁的思考。這就是是我們中國早期樸素辯證的哲學思想。

    在老子《道德經》中,論述了事物的辯證統一:“有無相生,難易想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論述了:大家知道美之所以是美的,是因為有那些不美的(令人厭惡的)事物的存在;都知道善行之所以叫善行,是因為有那些不善的事物的存在。

    到了戰國時期,又一個偉大的思想家,道家人物的代表,莊子,也就是道教的南華真人,繼承和發揚了老子的思想學說,他在《莊子》一說中,用相當長的篇幅,論述了事物的這種辯證統一,具體我們可以參看《莊子•齊物論》。所謂“齊”,就是齊同、統一,出發點是一樣的,歸處又是一樣的,所謂的大小多少,都是因為有“彼我”之分,如果萬事萬物,從道性統一的角度看,去掉彼我之間的成見,萬物和諧共生,按照天地的本性,自然的發生,就不會有對比,不會有“矛盾”,不會有糾紛了。我們每一個人,或者萬事萬物,都可以在萬物的“中庸(以中為用)”當中,自由的舞蹈,而不會上下觸碰,又何來矛盾呢?

    人類對於一個事物的哲學思考,最終,是要指導人類的工作和生活。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事物,如果從“小我”來看,總是有對立面的,甚至是非黑即白的。但是如果跳出那個“小我”,當我們能夠站到對面去看,就會心生理解;當我們可以站到更高的緯度去看,則發現萬事萬物又統而歸一了,這個一,便是“道”。

    最後,想要跟大家說的是,當我們還不能夠站出來看的時候,我們可以“求同尊異”,我們可以嘗試理解、接受,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

  • 8 # 粗俗喜靜之輩

    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將辯證法與形而上學作為一種對立關係,而亞里世多德的形而上學並沒有將辨證法對立起來,這種對立只體現在二元論,而多元論中就會產生更廣的範疇……應該到拔亂反正的時候了!

  • 9 # 胡湘閩

    謹作答:

    【矛盾】的觀點,屬於【辯證法】的範疇;

    似乎又不止於辯證法;人類意識的方式和人類智慧的方式,無限與無限的形式同樣是矛盾的一種方式;稱其為文化、更符合矛盾的普遍性及普遍意義。詳盡地回覆這個問題,哲學專業的知識者會比較全面;我很願意分享在【矛盾】知識點的粗淺,本心拋磚引玉,讓更多的人瞭解哲學,學會和運用辯證法。

    哲學,有一個說詞、叫《方法論的科學》,以區別自然科學的世界觀科學,例如物理學等;所謂“方法論”,是人類文明已實證的文化中,人們返其道(規律)所運用執行的方式方法。自然世界及其規律性•歷史程序及其規律性,合稱為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我之所以在歷史唯物主義一詞打引號,有兩個必須商榷的論點;一—歷史唯物主義與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時期或一個時代哲學思想的代表,或者他的社會規律說、對資本主義社會及前溯的歷史社會有卓越的發現,但不意味著他發明創造了人類社會,這本身就是【上帝論】的翻版;用【馬克思主義】冠名【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是現代人再造上帝和上帝論。——【歷史唯物主義】,在人類文明的藍圖中、只點注【存在與意識】存在(唯物)的意義,對人類社會的{意識決定存在}歷史完全盲視、是不言而喻的。關於哲學、稱之為{辯證唯物主義•歷史人文主義}的學說比較合乎本義。一個比較現代的觀念“科學技術是重要生產力”已然使哲學的歷史唯物主義向新內涵作了確證。

    【矛盾】:是對自然、對社會規律執行中,事物的普遍聯絡裡、其結構的結(節)點互為彼此的統稱;是哲學分類層次中、基礎的“種”的知識;通常以(正反、左右、進退等)的“對”式樣合成辯證法•規律運動的質效能動描述,相當於物理學的【原子】概念。著名的【矛盾論】是對矛盾迄今經典和金典的論述。

    【矛盾】,作為意識思想的“原子論”,如果只是哲學的範疇,則意味著它僅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知識;在人文的【幸福觀】中,矛盾作為人類文化終極理論【福祉】•{思想與意識}的彼此性,已經跨越哲學範疇、跨越價值觀範疇,在【幸福觀】範疇與人的情感情懷、在【情境】範疇成了【唯心】的理念;在文明的範疇中成為【福祉】的{情•思}矛盾體對立統一的【場】結點。

    若用“歷史唯物主義”對主體【人】的【幸福觀】概論,“物”的意義從內涵到外延須對“心”作一個界定。

    ——由此,我想到了中國文化中“心即理”的思想觀點;這又意味著什麼呢?

    人類思想的最大遺憾,在人類的思想無法類比;獨一無二的人類文化中,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是人類思想的產物和樣式;——自然的擬人化形式和人類的自主化樣式有一個形象的說詞:自然生成了地球,人類畫出了地圖;人類的問題在:地球本沒有地圖,地圖卻可以有地球;地圖是文化文明的“唯心”產物。

  • 10 # 一線天

    我想,矛盾在哲學範疇應該屬於對立統一的觀點,它展現出了客觀世界和精神領域的一個普遍規律。對此,毛主席在《矛盾論》中有精闢的論述。

  • 11 # Shunshi

    矛盾的觀點屬於什麼哲學範疇?這個問題要從以下分析:

    ①矛和盾是兩種武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主要武器,矛,善長於進攻,盾善於防守,攻擊方在古代近身相博各有所長,一對一,矛佔優勢,但是包圍戰爭中,盾就會形成盾牆而佔優勢。它們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②矛和盾是兩種對峙的力量,此消彼長,彼長此消,當矛比較弱小的時候,盾就壓制矛,反過來;盾弱小的時候,矛就會壓制盾。是你死我活的較量。

    ③矛和盾的關係,是對立的兩個方面,但是對立卻可以統一起來,比如矛和盾可以是兩個人單獨用,也可以一個擁矛盾。對立統一的關係,對於處理的當代社會矛盾,化解國際爭端有積極意義,比如一國兩制,即體現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對立性,同時強調一國的統一性;還有在爭議領土上發展經濟,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也是矛盾的對立統一屬性。

    因此矛盾的觀點不是錯誤的,在哲學問題,它是平衡政治的重要手段,社會的發展是在矛盾中發展的,也是不斷的出矛盾並解決其不利因素,解決了矛盾的哲學問題,社會的發展就會更好。

  • 12 # 公議

    ”矛盾”所表達出來的真意是具有事實存在的真相支撐著存在狀態是不容質疑的事實。因為其具有客觀性與普遍性存在。假如不用人為的主觀臆斷胡亂猜測的認定就是可資利用的存在!假如為其安裝上非白即黑的毒素必定會演變成對人類求生存下去的利益製造出大害!天道利而不害,而人類卻在自以為是地製造自己害自己的大害!用什麼學綁架住”矛盾”必須是什麼就是在製造害的根源所在。……

    天地運動混成的作為能力豈能是任由人主觀臆斷來主宰得住的?

    有人中獨而毒化思想才會製造出非白即黑說辭而大事氾濫成災!人類社會爭奪與爭鬥不斷都妄圖消滅或者奴役別人的思想於此密切相關也是具有事實存在真相支撐著的存在狀態。根源是什麼呢?拒絕認知客觀的事實存在的真相中人類處於什麼樣的自然運動著的環境中和人類如何利用自然界是”由所有星球各自攜帶著自己具有的特性才與混成運動出來動態平衡運動著共同體運動著”功能與能力都遠遠大於人的那一點點可憐的孬氣而狂妄自大地人為自己可以主宰一切或者可以高於一切地統治萬物之禍害由來已久。人當今的人類還深圳地被矇蔽著和迷信著而不能自己覺醒而生出來的自己害自己的思想在作祟!

    在動態平衡運動著共同體內認知”矛盾”只是眾多存在狀態中的一類存在狀態而兩者之間絕非只有一種獨尊物質的對立狀態,而是可以在有別的存在狀態具有的特性作用中可以轉換而轉化成別的有益狀態!其根源就是混成運動具有作為功能能進行置換反應而改變原有存在狀態而使矛也好盾也罷都參與共同運動得以利用!

    是不是應該去探究矛盾本身是如何生成的根源性事實存在依據來實事求是什麼就先承認是什麼再從此基礎上想方設法去解決實際問題才是真正的能解決問題的作為來更新自己的思想更有利於自己而有利於社會呢?空談誤己誤國!即便鬥一萬年也解決不了一件事情中的實際問題的!得自省而自醒才是出路所在。

  • 13 # 麥地影視

    矛盾的觀點是唯物主義的思想,行而下的,是唯物辯證法。不是宗教的思想,比如佛教是講因果、因緣、空。是唯心主義,行而上的。

  • 14 # Sunny0221

    不是歸屬關係,矛盾問題存在於各派之中,對於矛盾的觀點,並不歸於唯物論,只是唯物論做了相關的說明而已,稱不上歸屬。它屬於唯物論範疇

  • 15 # 路上有心人

    謝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毋庸置疑,“矛盾”的觀點屬於《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範疇,而且,“矛盾”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質和核心。“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的實質性存在,“矛盾”的對立統一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因為“矛盾”的存在,我們必須學會兩分法,一分為二地分析,對待世間的一切事物。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妥之處,還請批評指正,謝謝!

  • 16 # 範西客1121

    這個問題實在有點奇怪。眾所周知,矛盾是辯證哲學的基本範疇,也是辯證邏輯中的一個基本概念。這也能成為一個問題?

  • 17 # tongfu85665780

    關於矛盾的普遍性問題

    很多人聽說過這樣的話: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同樣,還會遇到很多理論自稱無矛盾,若自相矛盾,是不能成立的,矛盾只是理性認識中存在的一種個別現象,是悖論,需要排除,實際當中是不存在的。

    於是,如果認為矛盾是普遍的,就不能是隻存在於哲學理論當中的觀念,在認為無矛盾的理論那裡,一定也存在著自我矛盾。反之,如果確定有不矛盾的理論,或者任何不矛盾的事物存在,那麼,矛盾普遍存在的論斷就是錯的。

    而一個人若背完一堆有關普遍矛盾的定義,然後認為世界沒什麼矛盾現象,只是在某種哲學中才有的觀點而已,覺得無矛盾理論才是對的。有幾種可能,一是,死記硬背,看完拉倒,終究不知什麼是矛盾;或者,理解了矛盾,但不會實際運用,割裂理論和現實,認為矛盾只在理論上有,現實中沒有;或者,對具體特殊性矛盾缺少深入分析;或者,在認識過程中,選擇了矛盾中的一面,忽視了另一面;或者,矛盾真的並非普遍的,只在某種哲學裡那麼一說。

    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更多的,還是缺少實際調查研究和深入學習思考,資料不全,認識不透,很容易以偏蓋全,偏聽偏信,甚至自以為是,主觀主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現實歷史侷限,所認識的矛盾及對矛盾的否定也有特定的範圍。未能瞭解所有矛盾,不足為奇。

    _

  • 18 # 正視眼

    萬事萬物都有矛盾!萬事萬物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的!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致於矛盾觀點屬於什麼哲學範疇,我個人認為啊,矛盾就是一幅太極圖,陰陽!

  • 19 # 光明空性

    矛盾的觀點屬於辯證法。矛盾普遍存在不同的事物之間,以及同一個物質內部的兩個方面。矛盾即有其對立性,也有其統一性,這就是辯證法。

  • 20 # 大千一塵

    矛盾的觀點是屬於辯證唯物主義的範疇。矛盾的對立和統一,從量變到質變的關係是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觀。它與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哲學思想是有本質的區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三角梅的花色變淡,有什麼辦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