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隋煬帝說天下

    我對歷史很感興趣,簡要回答一下。

    清朝有沒有昏君,誰是昏君?

    首先說一下昏君的標準:

    1、荒廢朝政;

    2、重用奸佞,迫害忠良;

    3、好大喜功,窮兵黷武;

    4、殘暴;

    5、大興土木;

    6、遊幸無度.。

    按照這幾個標準,清朝幾乎沒有標準的昏君:

    首先清朝的皇帝個個勤政,每個人都是從早忙到晚,可謂憂國憂民,主觀上都想把國家治理好(當然能力各不相同)。另外其他幾個錯誤犯得也比較少。

    按照上面的6個錯誤,犯得比較多的是乾隆皇帝,他不但重用了和珅那樣的貪官而且六下江南,屢屢對周邊用兵號稱十全武功,而且在他的一生中,修建園林的工作幾乎沒有聽過,圓明園這個萬園之園主要是在他手裡建的。但是,由於乾隆在世的時候國力很強,他的問題不太顯。但是實際上到乾隆末年,國力已經是每況愈下。

    乾隆

    乾隆是中國清代年號,起止時間為公元1736年至1795年。在位帝王為清高宗純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

    乾隆帝晚年

    定都北京後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後當了三年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年壽最高的皇帝 。乾隆帝在位期間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他修建了壯麗宏大的圓明園,並且當時文化、經濟、手工業都是極盛時代,他在發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貢獻,確為一代有為之君。廟號清高宗,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葬於清東陵,清裕陵。唯獨借修四庫全書一事,禁燬漢書,言之天下僅可存漢書三千卷,其餘書籍留書名後毀禁者七千,完全毀禁者不計其數,堪稱五千年來第一,排在現代和秦朝焚書坑儒之前。

  • 2 # 歷史空間

    清朝前期幾位君主都是明治之君,中後期就大不如前了!順治康熙雍正乾隆都算開拓之主,乾隆後期康乾盛世開始衰落,吏治腐敗,嘉慶朝是為平庸之主,無所作為。到了道光皇帝,雖然其節儉出名;但是僵化的體制已經無法適應當時的社會。咸豐前期還是有所志氣,後期昏庸,到了同治光緒,是一朝不如一朝,直至宣統清朝覆滅!

    如果說昏君不好定論,像咸豐,同治可以說是有點荒淫!

  • 3 # 歷史不止一個

    個人認為,道光,咸豐於國家最為昏聵。道光一不能將硝煙強硬到底,與外華人作戰又畏首畏尾, 致使簽訂了喪權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條約。道光二不能識明繼承人,錯將後來的咸豐皇帝選為繼承人,而從此埋沒了後來的恭親王。而咸豐的昏聵在於一,再次簽訂賣國條約,連北京城都拱手送人,致使圓明園被燒。自己食鴉片,麻醉自己,不敢面對自己。不圖改變,致使國家一敗塗地。

  • 4 # 壹頁歷史

    首先我要說句抱歉!因為接下來的話可能讓你不太舒服!最近在看一些關於清朝的書和文獻!不誇張的說我不止看哭一次!清朝入關以來有記載的大規模屠城165次!人口損失在兩千萬左右!間接奴役或導致死亡人口在一億人左右!真可謂是率獸食人!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到順治、康熙他們的統治都是在漢人的屍骨中建立!從雍正到乾隆嘉慶他們都是建立在漢文化的毀滅上!至於咸豐道光同治光緒宣統,這些傢伙不是幼年而立作為傀儡,就是喪權辱國,想想吧!嘉慶過後中國太平過了嗎?至於所謂的康乾盛世,我找了一段文字!就不多說了!

    張宏

    傑老師的著作《飢餓的盛世》的自序《得不償失的盛世》。

    公元17

    93年

    ,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國派出的第一個訪華使團到達中國。

    英國

    人對這個神秘的國度充滿好奇。他們相信,中國就像馬可波羅遊記中所寫的那樣,黃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綾羅綢緞。

    然而,一登上

    中國的土地

    ,他們馬上發現了觸目驚心的貧困。清王朝僱傭了許多老百姓來到英使團的船上,為英華人端茶倒水,掃地做飯。英華人注意到這些人“都如此消瘦”。“在普通華人中間,人們很難找到類似英國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國農夫喜氣洋洋的臉。”這些普通

    華人

    “每次接到我們的殘羹剩飯,都要千恩萬謝。對我們用過的茶葉,他們總是貪婪地爭搶,然後煮水泡著喝。”

    使團成員

    約翰

    ·巴羅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說:“不管是在舟山還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裡,沒有看到任何人民豐衣足食、農村富饒繁榮的證明。……除了村莊周圍,難得有樹,且形狀醜陋。房屋通常都是泥牆平房,茅草蓋頂。偶爾有一幢獨立的小樓,但是決無一幢像紳士的府第,或者稱得上舒適的農舍。……不管是房屋還是河道,都不能跟

    雷德

    裡夫和瓦平(英國泰晤士河邊的兩個城鎮)相提並論。事實上,觸目所及無非是貧困落後的景象。”

    毫無疑問

    確實,

    乾隆

    統治下的中國,縱向比,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中人口最多、國力最盛的時期。橫向比,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盛世,毫不為過。何以我們五千年文化結出的總結性的盛世在英華人眼中居然如此黯淡?

    原因是,乾隆時代的普通英華人

    生活水平

    差距實在太大了。

    十四世紀,

    歐洲

    人並不華人富裕多少。他們的食物中肉食比重並不算高,一大塊麵包加一碗濃湯就已經讓辛苦了一天的英國農夫心滿意足。但是隨著經濟的質變,歐洲人與華人生活水平的差距已經

    越來越

    大。

    十八世紀

    工業革命

    前期,英國漢普郡農場的一個普通僱工,一日三餐的食譜如下:早餐是牛奶、麵包和前一天剩下的鹹豬肉;午飯是麵包、乳酪、少量的啤酒、醃豬肉、馬鈴薯、白菜或蘿蔔;晚飯是麵包和乳酪。星期天,可以吃上鮮豬肉。工業革命後,英華人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1808年英國普通農民家庭的消費清單上還要加上2.3

    加侖

    脫脂牛奶,1磅乳酪,17品脫淡啤酒,黃油和糖各半磅,還有1英兩茶。

    乾隆年間的華人吃的

    是什麼

    呢?

    幾千年來,中國農民主要食物是

    粗糧

    和青菜,肉蛋奶都少得可憐,通常情況下,在春荒之際,都要採摘野菜才能度日。乾隆時代,民眾吃糠咽菜的記載筆筆皆是。據《

    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業卷

    》介紹,普通英國農戶一年消費後,可剩餘11鎊,約合33-44兩白銀。而一箇中等中國農戶一年全部收入不過32兩,而年支出為35兩,也就是說,辛苦一年,還要負債3兩,才能過活,根本沒有生產剩餘。所以一旦遇到饑荒,

    普通人家

    會立刻破產,賣兒賣女十分普遍。

    乾隆盛世

    的貧困,不僅僅體現在物質上,更主要的是體現在精神上。

    到達浙江沿海後,因為不熟悉中國航線,英華人請求當地總兵幫他們找一個Navigator。總兵痛快地應答了。

    英華人看到了意

    想不到

    的一幕。總兵的辦法是派出士兵,把所有從海路去過天津的百姓都找來。使團成員巴羅說:“他們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帶回了一群人。他們是我平生所見神情最悲慘的傢伙了,一個個雙膝跪地,接受詢問。……他們徒勞地哀告道,離家遠

    行會

    壞了他們的生意,給妻子兒女和家庭帶來痛苦,總兵不為所動,命令他們一小時後準備妥當。”

    華人司空見慣的一幕讓英華人

    不寒而慄

    ,在歐洲這是不可想象的。英華人說:“總兵的專斷反映了該朝廷的法制或給予百姓的保護都不怎麼美妙。迫使一個誠實而勤勞的公民,事業有成的商人拋家離子,從事於己有害無益的勞役,是不公正和暴虐的行為。”

    這僅僅是英華人一連串吃驚的一個開始,比這更讓他們震驚的事還在後面。

    在船隻行使於內河時,英華人注意到,官員們強迫大批百姓來拉縴,拉一天“約有六便士的工資”,但是不給

    回家的路

    費。這顯然是不合算的,許多百姓並不想要這份工資,拉到一半往往連夜逃跑。“為了找到替手,官員們派手下的兵丁去附近的村莊,出其不意地把一些村民從床上拉出來加入民夫隊。兵丁鞭打試圖逃跑,或以年老體弱為由要求免役的民夫的事,幾乎沒有一夜不發生。看到他們當中一些人的悲慘狀況,真令人痛苦。他們明顯地缺衣少食,瘦弱不堪。……他們總是被兵丁或什麼小官吏的隨從監督著,其手中的長鞭會毫不猶豫地抽向他們的身子,彷彿他們就是一隊馬匹似的。”

    乾隆盛世的秩序原來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而同時代的歐洲,人權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一個人不管地位多高,都不能任意將

    另一個

    人置於腳下。

    1747年,也就是乾隆十二年,

    普魯士

    國王腓特烈二世建了一座夏宮,叫無憂宮。沒想到這個無憂宮卻給他帶來了麻煩。原來他的這個王宮選在了一個平民百姓的風磨邊上。在修建期間,磨坊主向法院起訴國王,說新建的王宮擋了風,

    不利於

    風磨轉動。最後國王不得不屈膝讓步,同意對磨坊主陪償。

    這個故事有助於我們理解英華人何以對乾隆年間華人的人權狀況如此吃驚。

    乾隆盛世的出現,有賴於

    乾隆皇帝

    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傳統人治明君的所有技術資源,挖掘了中國傳統體制的全部潛力。如果乾隆生活在漢朝或者唐朝,他也許無愧於偉大二字。因為那個時候,野蠻和貧困橫行於整個地球。

    然而,乾隆時代的世界,與漢唐已經截然不同。在乾隆出生以前,世界就已經進入了全球化過程。

    1522年,

    麥哲倫

    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標誌著地理大發現的完成。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相繼來到中國南面的海域,頻頻叩打中國的大門。全球化過程從此開始。任何國家想永遠閉關自守,已經

    不可能

    而乾隆所處的十八世紀,更是

    人類歷史

    偉大的轉折點。正是從這個世紀起,歷史開始跑步前進,速度達到了令人頭暈目眩的程度。“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好是英國經歷了產業革命的全過程。”“在此之前,……地球的底層蘊含著龐大的

    資源

    和能量,人們一直在探求而少收穫。十八世紀,一下子得到了開啟寶庫的鑰匙,新的生產力像蟄伏地下的泉水,突然地噴湧進射出來。工農業產量幾百倍、成千倍的增加,物質財富滾滾而來.

    源源不絕

    。”

    而這個世

    紀政

    治文明的進步並不慢於物質文明。乾隆十三年(1748年),孟德斯鳩發表了名著《論法的精神》。1776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一年,美國宣佈獨立。1789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四年,法國爆發

    資產階級

    大革命,發表《人權宣言》,提出了“主權在民原則”。1795年,乾隆皇帝退位後的第二年,華盛頓宣佈拒絕擔任第三任總統。

    十八世紀,世界文明大潮的主流是透過立憲制和

    代議制

    “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化,把他們關到法律的籠子裡”。西歐社會的政治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普通人的公民權利保障大為提高。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乾隆皇帝卻在做著相反的事情。雖然乾隆的爺爺

    康熙皇帝

    已經知道地球是圓的,知道世界上有五大洲,知道有人環繞過地球。雖然乾隆年間西方

    傳教士

    已經向他介紹了日心說,雖然英國使團給他帶來了天體執行儀、地球儀、赫歇耳望遠鏡、帕克透鏡、巨型戰艦“君王”號艦艇模型,甚至還有熱氣球和復滑車表演,他卻對世界大勢的變化沒有絲毫敏感。他視民間社會的活力和自發精神為大

    清江

    山永固的最大敵人,積六十餘年努力,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縝密、最完善、最牢固的專制統治,把民眾關進了更嚴密的專制統治的籠子裡。

    大清社會各個層面都處於他的強力控制之下:

    他透過胡蘿蔔加大棒的手段,杜絕了

    皇族

    、外戚干政的可能,使他們只能老老實實安享俸祿,不敢亂說亂動一下。他以高明的權術和超常的政治恐怖把大臣們牢牢控制在自己的股掌之間,以確保君主的意志在任何時候,任何領域都暢通無阻。

    對敢於反抗的“刁民”,他的態度是一味鎮壓。在他眼中,皇帝、官員和百姓,是父親、兒子和孫子的關係。不管父親如何虐待兒子,兒子也不許有絲毫反抗。因此,

    老百姓

    無論被貪官汙吏如何壓榨剝削,走投無路,也只能聽天由命,不得“越級上訪”。對於群眾聚眾抗議,維護自己的權利,他總是視如大敵,一再強調要“嚴加處置”,甚至“不分首從,即行正法”。

    對於知識分子,他更如臨大敵。他以超級恐怖為手段,掃除一切可能危及統治的思想萌芽。乾隆年間僅大的

    文字獄

    就出現了一百三十件。三十餘年的文字獄運動,如同把整個社會放入一個高壓鍋裡進行滅菌處理,完成了從外到裡的全面清潔,消滅了一切異端思想萌芽的完美局面,打造了一個他自認為萬代無虞的鐵打

    江山

    因此,乾隆盛世是逆人類文明主流的產物。

    乾隆盛世的功績是創造了空前的政治穩定,養活了數量空前的人口,奠定了今天的版圖。

    然而乾隆時代給中華民族精神上造成的永久性創傷,遠大於這一時一世的成就。

    中國曆代

    統治者

    都認為,只要讓全體華人都“做穩了奴隸”,就是最大的德政,不管採取什麼手段。橫向對比十八世紀世界文明的發展,乾隆時代是一個只有生存權沒有發展權的盛世。縱向對比中國歷史,乾隆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民眾權利被剝奪得最乾淨,意志被壓制得最靡弱的時代。乾隆盛世是一個飢餓的盛世,恐怖的盛世,僵化的盛世,是基於少數統治者

    利益最大化

    而設計出來的盛世。乾隆時代的華人,是“做穩了的奴隸”,只許有胃腸,不許有頭腦。只有這樣,大清江山才能億萬斯年。

    乾隆的盛世監獄精心塑造出來的國民,固然是馴服、聽話、忍耐力極強,卻無法挺起腰板,擦

    亮眼睛

    ,迎接撲面而來的世界大潮。

    英華人一到中國,馬上發現華人遠不是傳說中的那樣,是“全世界最聰明最禮貌的一個民族”。他們發現華人普遍缺乏自尊心、自私、

    冷漠

    、對公眾事物漠不關心。

    英華人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接觸過華人,

    那些人

    看起來都很正常。在菲律賓群島、巴達維亞、檳榔嶼,“和其他我們東印度公司屬地”,中國移民的“誠實跟他們的溫順和勤奮一樣出色。……在那些地方,他們的發明創造和聰敏似乎也跟學習模仿的精確一樣出色”。然而,生活在自己國家中的華人,卻遠沒有海外華人那樣活潑自然,也缺乏創造力。他們比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更膽小,同時也更冷漠、麻木和殘酷。

    使團的船經過運河時,一夥看熱鬧的人壓翻了河中的一艘小船,許多人掉進河中。

    巴羅

    說,“雖然這一帶有不少船隻在行駛,卻沒有一艘船前去救援在河裡掙扎的人。……勸說我們船上的人開過去援救也得不到響應。不錯,我們當時船速是一小時七英里,這居然就成了他們不肯停船的理由。我確信這些不幸的傢伙中有幾個一定是喪命了。”

    英華人分析說,這是中國統治者精心塑造的結果:“就現政權(滿清)而言,有充足的證據表明,其高壓手段完全馴服了這個民族,並按自己的模式塑造了這個民族的性格。他們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完全由朝廷的

    意識形態

    所左右,幾乎完全處在朝廷的控制之下。”

    馬戛爾尼對中國政權的結論更廣為人知:“這個政府正如它目前的存在狀況,嚴格地說是一小撮

    韃靼人

    對億萬漢人的專制統治。”這種專制統治有著災難性的影響。“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的一百年裡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他時,他們實際上正在成為半野蠻人。”

    雖然登峰造極,但乾隆的統治並沒有任何新意。乾隆盛世不過是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大總結和大重複。不幸的是,這個盛世出現在不應該出現的時候,因此其成就如果燭火遇到了太陽,一下子黯淡無光。

    面對幾千年未有之世界大變局,如果中國的專制統治不那麼密不透風,中國社會不那麼鐵板一塊,西方湧來的文明新潮才有可能自然地浸潤這片古老的土地。可惜,中國恰逢了一個執政能力空前提高的“盛世”。以乾隆為代表的專制精神造成的中華民族精神上的孱弱、保守、僵化,不但是鴉片戰爭中中國失敗的原因,更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現代化路上走得如此跌跌撞撞、艱難曲折的原因之一。在乾隆死去二百多年後,仍然有人連篇累牘地歌頌乾隆盛世的穩定和偉大,研究揣摩乾隆治術的高深。許多人仍堅定地認為,只有乾隆的風格和方法才適合這片獨特的土地。

    只有透徹瞭解了乾隆時代的另一面,對這個時代的得與失進行一個全面準確的評估,我們這個民族才算沒有白白經歷“乾隆盛世”。

  • 5 # 喬遷之喜666

    恩明朝都是昏君,可不知為什麼明朝末年照樣吊打葡萄牙英國荷蘭日本,對外戰爭基本全勝。滿清都是聖君明主,還有五千年唯一聖祖,可為什麼對外戰爭全敗,屈辱條約協議簽了1175份,割地賠款不計其數,屠殺百姓、文字獄、篡改歷史五千年第一。前期殺戮,有史記載的屠殺165次,造成一億多人死亡,後期科技文化毀滅,有史記載的文字獄一兩百起,中華智慧文化結晶毀滅殆盡,由世界第一變成東亞病夫,滿清哪個不是昏君?

  • 6 # 花染涼意小懶君

    咸豐奢靡無度,昏庸無能。最出名的就是他的四貪:貪色,貪杯,貪戲,貪毒

    同治帝留戀煙花之地得了病掛掉了!

    得好好感謝電視劇讓我能基本排序

    道光皇帝絕對是亂入的皇帝圈……!!!

    努爾哈赤有點像猛獸,皇太極胖版猛獸,福臨童靴白胖白胖,愛情至上,康熙有點仙風道骨的意思,雍正很可愛王爺範兒。乾隆很正常。和藹老頭天庭飽滿,地格方圓,嘉慶皇帝很富態威武霸氣王爺範,我說的是王爺範不是皇帝範。。道光是道士的小尖臉。怪怪滴。。道光肯定不是他皇阿瑪親生的。。好吧他隨他額娘了。。。?。。咸豐有點孩童樣。。年輕可愛。。同治有點傻白甜單純相,光緒像不像過度整容後蛇精臉。明顯看出宣統皇帝就是姜文童靴嗎!!!

    ,努爾哈赤有點像猛獸,

    ,皇太極胖版猛獸,福臨同學白胖白胖愛情至上康熙有點道骨仙風的意思

    ,雍正很可愛王爺範兒。這幾年雍正很忙,

    乾隆很正常和藹老頭天庭飽滿、地格方圓,

    嘉慶皇帝很富態威武霸氣王爺範,我說的是王爺範不是皇帝範。

    道光是道士的小尖臉。怪怪滴。。道光肯定不是他皇阿瑪親生的。。好吧他隨他額娘了?

    咸豐有點孩童樣。。年輕可愛。同治有點傻白甜單純相

    光緒像不像過度整容後蛇精臉。

    明顯看出宣統皇帝就是姜文童靴嗎!

  • 7 # 方士的知識樂園

    康熙後期就是昏君了,乾隆更是個十足敗家子。

    民間苦不堪言導致王倫起義造反,官員上書說民間艱苦,無糧而反。乾隆怒斥並罷免上書官員,堅決不承認百姓造反是老百姓無衣食活不下去。就為吹他的盛世虛名。

    只是康乾之間出了個超級雄主雍正。攤丁入畝,火耗歸公。解決了困擾王朝千年的死結,並將已經崩潰的國庫填滿,讓乾隆可以敗家。

    乾隆就是個實打實的昏君,後面的咸豐道光光緒也是昏君,何來滿清無昏君。

  • 8 # 設身處地看問題

    這個題目本身有問題,時間長一點的朝代都有昏君!清咸豐帝貪戀美色,洋人已經攻佔北京,不思進取,苟且偷安,還不算昏君啊!同治帝死於性病還不算昏君啊!同治起慈禧控制朝政,是實際的皇帝,荒淫無恥,弄權誤國,對外屈膝投降,賠款割地,對內鎮壓百姓,百姓,因循守舊,還不算昏君啊!最喪權辱國的就是大清,賠款數十億兩白銀,國土割地數百萬平方公里,是送給洋鬼子的,是中國同外國矛盾,要重點挖掘,不要沒有高度,搞錯物件!

  • 9 # 一千零一次1001

    首先說一下昏君的標準:1、荒廢朝政;2、重用奸佞,迫害忠良;3、好大喜功,窮兵黷武;4、殘暴;5、大興土木;6、遊幸無度.。

    按照這幾個標準,清朝幾乎沒有標準的昏君:

    首先清朝的皇帝個個勤政,每個人都是從早忙到晚,可謂憂國憂民,主觀上都想把國家治理好(當然能力各不相同)。另外其他幾個錯誤犯得也比較少。

    按照上面的6個錯誤,犯得比較多的是乾隆皇帝,他不但重用了和珅那樣的貪官而且六下江南,屢屢對周邊用兵號稱十全武功,而且在他的一生中,修建園林的工作幾乎沒有聽過,圓明園這個萬園之園主要是在他手裡建的。但是,由於乾隆在世的時候國力很強,他的問題不太顯。但是實際上到乾隆末年,國力已經是每況愈下。清基本沒有昏君,為什麼。到清時,選皇帝已經不是嫡長制了而是選優。(幾乎每個當上皇帝的都是不斷競爭中得到的腦袋裡能沒有點貨嗎)清以前多昏君也是嫡長制鬧得。(出生就註定要當皇帝誰還讀書明理呀)要是論作為一個君王賢明與否的話清恐怕就同治不能算一個。剩下的都還行。但也都優各自的缺點。如乾隆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愛花錢。

    把康熙,雍正攢下的錢全花光了。所以到了嘉慶,道光時這兩位就特別能攢錢。尤其是道光出了名的摳門。不捨得花錢。但清朝的皇帝都很勤勉。道光是很勤勉的皇帝。可惜到了他那代西方人打過來了。為什麼要說道光以後的皇帝是昏君呢,難道就是近代的屈辱史嗎。閉關鎖國是從乾隆開始的,禁止民間對火器的研製是康熙開始的。康熙也停了政府的火器的研製。昏君就是無道。無能。朝綱不振。以致民不聊生。清時的皇帝還可以,就是目光短淺。

  • 10 # 龍天一馬

    當然有乾隆道光咸豐和同治都是昏君,乾隆不但培養了古今中外第一大貪官和坤,六次遊江南把清國力掏空,要不是嘉慶抄了和坤家清在經濟上就崩潰了,道光是一個十分昏的皇帝,有些人說他節儉,那是他無奈想吃冰糖葫蘆只要幾分錢但他的太監收他30兩白錢,想換新衣服本來只要幾兩錢,太監卻跟他說要幾百兩,道光不但昏還屬白痴級別的,鴉片戰爭之後不思進取還過著他白痴一樣的生活,咸豐是第一昏的,在他統治下民不聊生,多次出現全城餓死的慘事,而且盜賊和邪教橫行,還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慘敗,並留下慈禧這千年最大禍害,同治是一個無知少年,十多歲就經常出入妓院,流連忘返,也怪慈安和慈禧不給他掌權,因為他就是個廢物,22歲就得花柳死了,還好沒死在妓院的床上,不然將是皇室的最大笑話,這就是清的四大昏君,最後還要加上一個老妖婆,這個不用說誰都知道。

  • 11 # 夕陽吸夏

    我大明十六帝也無一庸人啊!

    太祖:三代以下,得國之正,唯漢與明。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成祖:文治武功,英才天授。文有永樂大典,武能南收安南,北征殘元;

    仁宗:休養生息,從善轉圜,改過不吝,啟一代仁宣之治;

    宣宗:文能提筆賦詩,武能御駕親征,帥三千精兵一馬當先。成仁宣之治;

    英宗:廢殉葬,汰冗官,罷中官蘇杭織造,正式定都北京;

    代宗:臨危受命,挽大廈於將傾,重用於謙,政通人和;

    憲宗:不顧前嫌,為代宗、于謙平反;下令犁庭掃穴,重用王越,因有紅鹽池大捷、威寧海子大捷,虜遠徙北去,不敢復居河套;

    武宗:英武肖太祖,親領大軍,戰蒙古之主達延汗與應州,勝之,自是終正德之世邊境無虞。法網寬鬆,言論自由,開有明一代思想解放之濫觴。

    世宗:以外藩入大統,從容不迫,睿智天成。誅江彬,革傳升官,除外戚世封。徵安南,揚我大明天威;

    穆宗:開海禁,啟馬市;南息倭寇,北安蒙古,軍民樂業,不用兵者二十年;

    神宗:幼而勤勉,君臣共創萬曆中興,江南繁華之地,於斯為盛。育資本主義之萌芽;書法遒勁,體格莊嚴;東勝日寇,北誅哱拜,南滅楊應龍,天朝之威,一至於斯;

    光宗:享國日短,無事可記;

    熹宗:毀講學,重實務;任孫承宗、袁崇煥,邊務一新,創寧遠大捷,破後金不可勝之神話;

    思宗:弱歲即位,儼然明君,誅魏忠賢,遠中官;身處亂世縹緲之際,內外交患之時,然自強不息,宵衣旰食,艱苦樸素,為天下之表率。雖國之不虞,此大勢所趨,人難勝天。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悲壯動天,人稱莊烈!

    講真,這種口號性的東西我1小時我就能整出一套有理有據的資料出來,以偏概全沒啥意思,包括上面寫的一些東西我也故意留了一些坑在裡面,很多事情的確發生過,但是來龍去脈不是你想的那樣。

    另外,再給我半個小時,我能再寫一個大明十六帝無一明君出來~這種口水性的敘述,實在是太容易編了。

    所以,別說啥清朝沒有昏君了,按這種吹法,其實咱大明十六帝也無一庸人,大唐二十一帝也無一庸人,東西兩漢二十九帝同樣也無一庸人。

  • 12 # 陽光73835

    清朝有沒有昏君,清朝沒有。

    從奴爾哈赤,皇太極開始,就打江山,到後來的康熙,雍正,乾隆,在歷史上稱為康乾盛世。順治帝也歷經數年統一了全國,為大清江山統一作出了榜樣。嘉慶雖然平庸,但他扳倒了大貪官和珅,算得上名垂青史了。咸豐皇帝雖然衰了一點,但是面對洋人的進攻,輸給了洋人,也沒有辦法,洋槍洋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最後的同治和宣統都是小孩子,慈禧干政,最後導致大清江山不保。

    所以大清沒有昏君。

  • 13 # 小小烽火照西京

    要弄清清朝有沒有昏君,首先要弄清楚昏君的意思,昏君為古代對無道的君主的貶稱,一般而言,他們昏聵不明、荒淫無道,對國家和民眾犯下了許多罪行。按照這樣的意思來看的話,清朝倒是真不算有昏君。清朝沒有出現昏君主要有一下原因。

    第一,清朝雖然入主中原後,進行了漢化,推行漢人的儒家思想,但是清朝卻沒有繼承歷代的嫡長子繼承者傳統,而是擇優選賢,所以清朝國力一再衰弱,但諸如秦二世之類的昏君卻是沒有的。

    第二,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在清朝封建主義制度發展到了頂峰,清政府對老百姓的管理教化比較嚴格,老百姓敢於反抗權威的人很少,都比較溫順。

    雖然清朝沒有出現昏君,但卻是有不少庸君,除了康熙雍正那樣勤於政務的君主,清朝其他帝王都算不上是明君,最多隻是守成之主,而且是一代不如一代。

    所以,清朝雖說不算有昏君,但是平庸的君主卻是不少。

  • 14 # 關東俠客

    清朝入關以後,順至是首位皇帝。康熙皇帝繼位以後,在他的接班人選擇上遇到麻煩。按照漢文化傳統,皇位的選擇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康熙的嫡子是二阿哥胤祀。作了幾十年的太子難免有些勞騷的。康熙廢了其太子之位後出現九子奪嫡現象。後來康熙皇帝想出一個辦法,把皇位繼承人寫在遺詔上,藏在正大光明殿牌匾的後面,等他駕崩當天宣佈繼承人的名字。這樣幾個皇子都有機會上位,就避免了皇位分爭現象。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打破以前傳統。只選擇能力強的皇子作接班人,保證了江山的穩定性。清朝從雍正皇帝起,到乾隆,嘉慶,道光和咸豐皇帝,幾位守成之君,執政能力基本無大錯,可圈可點。只是咸豐皇帝喪失了一百多萬領土。在當時國際環境下,列強正處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中國長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發展水平與世界嚴重脫軌。這是制度造成的惡果,而不是個人的能力造成的。同治皇帝是咸豐皇帝唯一的兒子,享國之日淺,但也有同治中興的局面。光緒和浦儀皇帝是慈禧太后選的,浦儀未代之君,反三年時間可以無視。光緒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悲催的皇帝。一心想建社國家,改革時蔽,實行戊戌變法,實行資本主義,建社近代化國家。耐何遇到慈禧太后強烈阻撓,不幸英年早逝,使中國失去一次追趕世界的機會。所以,終上所述,清朝基本上沒有出現過於昏庸的皇帝。

  • 15 # 野叟雜談

    作為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很多人不喜歡它,尤其是近現代史上,清朝統治者迭出昏招,更讓人討厭清朝。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清朝兩三百年間的確是少有暴君。將清朝的皇帝置於整個中國古代皇帝群體之中進行對比的話,就會發現清朝的皇帝個人素養堪居上層。

    清軍入關之前努爾哈赤、皇太極兩位都是在戰鬥環境之中,歷練出來的。入關後順治皇帝福臨雖說年幼即位,但皇權掌握在攝政王多爾袞手中,多爾袞是清朝奪取天下的關鍵性人物。順治親政後,除了對董鄂妃的過度寵愛之外,也沒有什麼失德或昏聵的言行。康熙皇帝也是幼年即位,親政後的康熙皇帝,無論是內政,還是對外作戰多是可圈可點。多次親政漠西蒙古準格爾部,平定三藩等等。雍正皇帝更是一個非常勤快的皇帝,在位十四年間在各種奏章之上批下了一千多萬字的批語。乾隆雖然被人稱為好大喜功,但在他的時代裡清朝達到了頂峰。嘉慶皇帝在父親的光環下,給人以平庸之感,其實他也沒有什麼過失。道光皇帝是第一個批准了不平等條約的皇帝,鴉片戰爭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序幕。這主要是由於作為一個古代的皇帝,他需要應對的是現代的對手。對手已經進入到工業時代,而他還是一箇中世紀的君主。後面的咸豐、同治、光緒都是如此。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這首先得益於清朝的皇子教育制度。清朝的皇帝對皇子教育極其嚴格,皇子們都是很早就入學接受教育。每天早早起床,一直到天黑才結束。不僅需要學習典籍文獻,還要學習騎馬射箭。這一點,大家可以從到處留下了清朝皇帝的“御筆”墨寶就可以看出來。他們也經常到避暑山莊打獵,從留下的記錄看他們個個都是狩獵高手。當然,這可能有誇張的成分,但他們都熱衷此道也是事實。

    在皇子成年以後,皇帝更是會有意地對皇子們進行歷練。皇帝會經常派皇子們去處理各種實際的政務,讓他們在實際的政務之中學習如何處理國家大事,而不是一味地死讀書。

    尤其重要的是,清朝沒有采用嫡長子繼承製,而是從皇子之中選擇一個最優秀的人來接班。早期的幾個皇帝,都是在複雜的環境之中由各方勢力鬥爭妥協而產生的,比如皇太極、福臨等人。但到了康熙皇帝之後,一開始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康熙立其嫡長子胤礽為太子,結果引起了長期的黨爭,康熙晚年頭痛不已。後來廢黜了太子之後,康熙就不再立太子,而是採取了秘密立儲制度。這一制度的好處是皇帝可以從皇子之中自由地選擇,而在明確宣佈之前,皇帝隨時尅自由地調換。這樣也保證了清朝皇帝可以有很高的素質。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才使得清朝皇帝們幾乎沒有昏君出現。

  • 16 # 李三萬的三萬裡

    我們說說那位風流倜儻的乾隆皇帝吧,大家看看是奇葩還是明君昏君。在自己整個皇帝生涯中就是仰仗大貪官和珅,雖然和珅確實才華橫溢,行政執行能力極強,但是在知道對方貪汙和結黨的情況下,繼續不加猶豫和一邊倒的重用,甚至於說出了“我向你保證,只要江山還是我大清的,保你周全,香火不滅”。

    後來還把自己最疼愛的女兒固倫和孝公主嫁給了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這看起來好像是君臣掉了個個。要知道那個年代“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對待奴才到這個份實在是太昏庸了。後面的道光、咸豐皇帝基本上就是混著過日子。

    到了光緒皇帝,簡直就是一個阿斗,既然想做事就要一不做二不休,可他老先生外懼洋人,內懼慈禧等勢力,又聽了志士仁人的迷魂湯,真是左右為難,首鼠兩端,前怕狼後怕虎,一再喪失機會和主動權,手軟、心軟、智商不高,舉棋不定到最後結局之窩囊可想而之。總之作為一國之君,一定要敢於擔當,敢於面對,不能總想著靠小聰明和地位辦事,一定要有解決問題和敢碰問題的能力。

  • 17 # 騰飛說史

    清朝不能說沒有昏君和姦臣,只能說沒有大昏君、大奸臣。

    乾隆皇帝、道光皇帝有時候也比較昏庸,和珅、穆彰阿等人也可以看作是奸臣,比如乾隆晚年重用大貪官和珅,致使朝政昏暗,道光皇帝晚年重用穆彰阿,穆彰阿善於阿諛奉承,深受道光皇帝的喜愛,在鴉片戰爭的時候,支援琦善,將林則徐、鄧廷楨等人革職查辦,他的門生故吏遍佈朝廷,誤國甚深。

    (和珅)

    儘管如此,但清朝卻沒有出現大昏君、大奸臣,而在以前的朝代,一般都有大昏君、大奸臣,比如晉惠帝就是典型的昏君,秦檜就是典型的大奸臣。

    為什麼清朝沒有出現大昏君、大奸臣呢?

    第一,廢除了宰相制度

    唐朝的時候,宰相的權力已經被嚴重削弱了,三省的長官,尚書僕射、中書令、侍郎都是宰相,他們可以互相監督,到了北宋、明朝的時候,宰相的權力更加被削弱了,北宋的使職差遣制度,使得官員無法大權獨攬,明朝自中書省被廢除之後,權力分歸於六部,自此以後,就沒有宰相了,內閣大學士、內閣首輔只是皇帝的秘書班子,贊襄政務,權力根本比不上宰相,自從宰相的權力被削弱了以後,文官集團的這個“帶頭大哥”就起不到帶頭的作用了,甚至有時候有多個“帶頭大哥”互相監督,到了明朝乾脆就沒有“帶頭大哥”了,所以,自唐代以後,也就沒有奸臣篡位的事例了,大臣的權力再高,也無法一手遮天,最終還是受制於皇權,大臣的權力被削弱的同時,出現奸臣的機率就減少了,即使是出現了奸臣,也是皇帝故意放縱的結果,而一旦皇帝決意除掉他們,也是輕而易舉的,比如乾隆皇帝放縱了和珅,但嘉慶皇帝即位後就除掉了和珅,道光皇帝放縱了穆彰阿,咸豐皇帝即位後則罷免了他。

    (乾隆皇帝畫像)

    第二,清朝的中樞權力體制使得皇帝不敢懈怠

    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中書省之後,在明宣宗時期,逐步形成了內閣大學士輔政的中樞權力格局,清朝的中樞權力體制基本承襲了明朝,理論上來說,明清兩代的君主都必須自己親自處理政務,內閣、南書房、軍機處都是皇帝的秘書班子,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明朝的中樞權力體制與清朝的中樞權力體制有著很大的不同,明朝的各地方機構、六部各衙門送交上來的公文(以題本和奏本為主),必須經過內閣,由內閣大學士作出初步的處理意見,形成票擬,再交由皇帝作出最終的裁決,有時候皇帝甚至自己都懶得動筆,而是由司禮監秉筆太監代為批答,這樣一來,明朝皇帝實際上不需要處理政務了,也不需要每天都接見大臣了,明朝的大臣實際上很少給皇帝直接寫奏摺,政務公文一般也不以奏摺的形式呈現,而是以題本的形式呈現,題本必須經過通政司轉交內閣,由內閣作出票擬,明朝官員向皇帝奏事,公事用題本,私事用奏本,題本與奏本都必須經過通政司轉交給內閣,內閣作出初步處理意見之後,再交給皇帝。

    清朝雖然延續了明朝的票擬製度,但是,大部分的題本、奏本、公文的處理則不必依賴於票擬,原因就是自順治皇帝開始,清朝形成了奏摺制度,所謂的奏摺,就是臣下直接以文書的形式向皇帝奏事,到了雍正皇帝的時候,清朝官員向皇帝陳奏的公事、私事,大部分都必須以奏摺的形式呈現,皇帝也習慣了透過奏摺來處理政務,而清朝的奏摺必須先交給皇帝審閱,皇帝看了之後,再交給軍機處,軍機大臣每天都要到軍機處面見皇帝,根據皇帝的旨意作出處理意見,軍機大臣往往是跪受筆錄,而無多少自己的見解,軍機處根據皇帝的旨意作出初步處理意見之後,再經皇帝審閱下發。因為清朝需要處理的絕大部分政務必須經過奏摺,而奏摺又必須首先交給皇帝審閱,那麼,這樣一來,皇帝如果不首先啟封奏摺的話,政務就沒法處理了,整個朝廷會陷入癱瘓的境地,所以,清朝皇帝必須勤政,此外,我們都知道,奏摺都是文言文寫的,大臣們的文化水平都很高,喜歡在自己的作品裡引經據典,清朝的皇帝要想看得懂這些奏摺,必須在做皇子的時候,就要努力學習儒家經典,這在無形之中也提高了清朝皇帝的文化素質,出現昏君的機率就降低了。

    (雍正皇帝畫像)

    清朝自努爾哈赤開始,就不太注重嫡長子繼承製,到了雍正皇帝的時候,又形成了秘密立儲制,秘密立儲制實際上也不遵循嫡長子繼承製,這樣一來,皇帝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就會對他各方面的能力作出一番考察,在眾多皇子中選擇一個最優秀的皇子來繼承皇位,這就降低了昏君出現的機率,明朝是嚴格遵循嫡長子繼承製,皇位繼承人在各個方面的才能往往不是優先選擇的標準,而在明朝以前的朝代,皇位繼承人的選出又往往是各派力量相互妥協、角逐的結果,在相權強勢、皇權衰微的年代,往往會選擇一個才能平庸的皇子來繼承皇位,以方便這些強勢的大臣對皇帝的控制,才能平庸的皇子繼承皇位以後,受制於群臣,容易變成昏君。

    清朝出現昏君、奸臣的機率降低了是一個事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可以認為清朝沒有出現過真正的昏君和姦臣,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還是制度執行的問題,但是這些制度安排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皇帝事必躬親,親自處理政務,臣下就沒有發言權了,不能做到集思廣益,同時,在鴉片戰爭以後的新形勢下,也不利於清朝實現君主立憲,日本的明治維新之所以能夠成功,並實現君主立憲,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日本天皇本來就沒有多少權力,而大清帝國的君主專制已經達到巔峰了,想要透過法案來限制君主的權力,談何容易!

  • 18 # 遠方品味歷史

    清朝入關以後直至滅亡,共經歷10位皇帝,歷經267年。這十位皇帝中清末帝宣統皇帝只在位3年,退位的時候也只有6歲,剩餘9位皇帝在位期間總體還算勤政,沒有出現像之前那麼王朝經常湧現出的荒誕不經、不務正業的君主。特別是清朝入關前期出現的幾位皇帝,個個能力超群、文武雙全,上馬安天下,提筆定乾坤。像順治、康熙、雍正以及半個乾隆。究其原因是清朝統治者充分吸取了前朝以及歷代王朝的亡國的教訓特別是漢人之中廣泛流傳的“胡人無百年之運”的說法,因此對皇子的教育和培養非常嚴格,甚至不近乎人情。

    順治皇帝是由攝政王多爾袞親自主持教育的,據史料記載,多爾袞對順治的嚴厲程度近乎於苛刻。當然在嚴格的教育下,四書五經、弓馬騎射順治也學的樣樣精通。清朝對皇子的教育在康熙年間形成定製。眾所周知,康熙一生共計30多個兒子,100多個皇孫,對皇子的教育問題自然讓這位文武精通、學貫古今的父親格外用心。據《康熙起居注》記載的一個片段我們可以看出皇子一天的生活,恐怕我們很多普通人都始料不及、自嘆不如:寅時(早上3點到5點)皇子們就要開始起床,“白紗燈一盞入隆宗門”開始進入書房讀書。卯時(早上5點到7點)皇子們開始向師傅們背書,按照康熙要求“書必背足一百二十遍”的規定執行。辰時(7點到9點)康熙皇帝早朝以後進入書房開始檢查皇子們的功課,隨意挑出一段,要求皇子們背誦。巳時(9點到11點),皇子們開始寫有師傅們命題的文章,一直到午時(11點-13點),侍衛們送來午飯。吃完飯還不能休息,需要繼續背書,仍然是背夠120遍。申時(15點-17點),皇子們開始學習射箭,這大概是一天枯燥無味的學習生活中最有樂趣的一件事了。射箭練習之後還要接受康熙皇帝的考校。這樣一天的生活才能過去。

    相對以往的朝代,清朝對皇子們的教育非常嚴格,長大以後皇子們大都精通四書五經、滿漢雙語、詩文書畫、弓馬騎射。並且最重要的是養成了皇子們勤於政事、不敢懈怠的品質和性格,並用一系列的制度固定下來。

    這也是清朝皇帝都很勤政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此可以說清朝基本上沒有出現我們認為的傳統意義上的昏君。

    但是。既然如此,清朝為什麼還是亡國了呢?

    第一:清朝所處的時代世界已然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西方在工業革命以後迅速進入了現代化,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完成資本主義世界的原始積累但是也把他們的貪婪兇殘、自私自利的本性暴露無遺。面對著東方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富饒廣闊的市場自然不能放過。但是此時的清朝皇帝仍然故步自封,生活在天朝上國的自我虛幻當中,不知不覺中已經落後了許多許多。

    第二:明末的思想家如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他們提出的許多觀點和論述已經有資本主義世界發展所需要的思想,是中國思想界和文化界的一大進步。但是不幸的是清朝發動的文字獄將這一切全都付之一炬,這種倒行逆施的做法無異於是對思想界的一次閹割。從此中國文人少了許多錚錚鐵骨,多了幾分卑躬屈膝。徹底阻礙了中國文化的正常發展。

    第三:閉關鎖國政策。讓中國放棄了與世界先進生產力的交流,在世界浩浩蕩蕩的大潮之中逐漸被淹沒了。沒有跟上時代的趨勢,就只能被時代所拋棄。即使一個國家的君主再勤政、再敬業、再文武雙全也無濟於事。正如《三體》裡面的一句話“我消滅了你,與你無關。”

  • 19 # 老龍故事會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的昏君,但有不少人說大清朝就沒有出過昏君。這種說法正確嗎?

    首先我們應該瞭解一下昏君的特徵。

    一個昏君肯定是荒廢朝政,殘害忠良的,更有甚者性格上還會有點殘暴。

    按照這個標準來看的話,清朝皇帝個個勤勉圖強,幾乎沒有昏君。

    但是有個皇帝他最接近昏君,執政時犯得錯誤也很多。那這個皇帝是誰呢?

    他就是乾隆,他重用大貪官和珅,而且花費國庫中的賞銀六下江南,不思朝政,到處遊玩。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就是主要在他手裡修建的。因為乾隆執政的時候國庫裡面很富裕,可以支撐乾隆去揮霍和修建園林。

    但到了乾隆末年,大清朝的國力已經開始每況愈下了。

    乾隆25歲登基,在位長達60年,退位後又當了三年的太上皇。他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年壽最高的皇帝。他主持修建了萬園之園的圓明園。並且延續了康熙的繁榮,開創了康乾盛世。稱得上是一個有作為的君王。

    乾隆六次下江南,耗費民脂民膏。他的貪圖享樂讓大清國力開始走下坡路,濫用兵權,只為了彰顯自己的功勞,最讓人不可理解的就是修四庫全書一事,漢文化被毀的一乾二淨,到後來,那些珍貴的歷史書卷只剩下三千多本,此舉破壞了漢族文化和滿族文化的融合和發展,乾隆這一舉措堪比當年秦朝的焚書坑儒。

    這件事是不是昏君的乾隆做的最像昏君的一件事。

  • 20 # 歷史寶藏

    清朝沒有真正的昏君。

    我們都知道,清代是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朝代。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換句話說就是清朝時皇權最高,皇帝的權力最大,這就要求皇帝必須“事必躬親”。

    這是設立內閣、軍機處等體制造成的,也離不開良好的皇子教育。縱觀整個中國歷史,可以說,清朝的皇帝是最辛苦的皇帝。當皇帝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要不斷學習,很早就起床唸書了。秘密立儲制的實行讓皇位的繼承是“立賢不立長”,這就降低了出現昏庸無道君王的可能性。

    雍正皇帝批的奏摺

    另外,滿人是一個很愛學習的民族,清朝的皇帝也是,學習漢人、學習前朝、學習敵人、學習西方。

    算上努爾哈赤,整個清朝一共有12位皇帝,同治和宣統年紀很小,談不上明君還是昏君,其他十位皇帝沒有一個真正的昏君。

    有的人提出乾隆皇帝的昏庸,其最大的理由就是和珅這個人物得到乾隆的重視,搞得朝廷烏煙瘴氣。

    乾隆與和珅像

    和珅在乾隆晚年的確是一位權臣,但和歷史上魏忠賢、梁冀、曹操這些權臣比起來,差遠了。

    乾隆皇帝重視的人物並非和珅一個,還有其他的人,只不過和珅貪汙比較嚴重罷了。乾隆帝的晚年的確比不上自己早年那麼精明能幹,知人善任。

    不過,我們如果要數歷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的話,唐太宗李世民是經常被人提到的一位,但李世民的晚年比乾隆皇帝糟糕多了。李世民晚年失去了敢於直言的魏徵,這位唐太宗犯過一些重大錯誤,好大喜功,不理朝政,比如征伐高麗。

    乾隆皇帝晚年比李世民好多了,至少不會不理朝政。所以,評價歷史人物要整個來看,不要揪著帝王晚年的一些錯誤不放,人無完人。整體上,李世民、乾隆皇帝肯定算不上昏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可以講講你對《人間失格》這本書的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