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摘錄史料
-
2 # 小軒講故事
朱元璋火燒慶功樓來源於古代曲藝話本,主要是對朱元璋誅殺功臣行為的一種控訴。明政府統一中國後,朱元璋掀起了血雨腥風的清除異己行動,最重要的是兩次行動:一是胡惟庸冤獄,二是藍玉冤獄。極有才幹的胡惟庸被屠滅三族,後又牽連開國元老李善長,處決兩萬餘人。大將藍玉以“謀反”之名逮捕下獄,被磔死,滅族一萬五千人。劉基、徐達、朱亮祖、汪廣洋等知名高官被朱元璋以各種理由處死,僅湯和取得善終。朱元璋清除開國元勳的行為,史學家認為最主要原因是皇太子朱標懦弱而皇太孫年幼,加之後來朱標早逝,為了政權穩定,不得已而為之。
-
3 # A春光裡
在民間傳說中的朱元璋火燒慶功樓篇章,可是說是精彩紛呈。應該說這個只是野史中的,更多的是民間傳說成分。正史中對於這件事情沒有記載,但是透過明朝開國之初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依然可以尋找到朱明王朝濫殺功臣鞏固政權的蛛絲馬跡。歷史上大凡一個王朝的興立,大都是推翻舊朝代立。對於助力自己建立起新王朝的功臣悍將,一般的皇帝都有點心有餘悸,無論是“飛鳥盡,良弓藏”也好,“狡兔死,走狗烹”也好,大抵上都是皇帝的卸磨殺驢之舉,這既有皇帝維護政權的無奈,更與皇帝的猜忌懼怕心理有關。
-
4 # 夏天雪飄呀飄
俗話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歷史上屠殺開國功臣的事例有很多,朱元璋火燒慶功樓,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火燒慶功樓可能就是一個比較有名的例子,它說的是朱元璋滅掉群雄,一統四海後,為了防止自己百年之後,手下這些驕臣猛將發動叛亂,或者生異心,威脅自己子孫後代的江山穩固,就建造了一個華麗的城樓,取名慶功樓,待所有開國大將在慶功樓裡喝的酩酊大醉時,一把大火燒了慶功樓,除掉了這些功高震主的臣子。
明朝開國大臣有:徐達、常遇春、劉伯溫、李善長、李文忠、鄧愈、朱文正、湯和、朱亮祖、胡大海、周德興、廖永忠、傅有德、馮國用、馮勝、沐英、藍玉等。讓我們看看這些大臣都是怎麼死亡的。
第一、因病去世:
劉伯溫:生於1311年7月1日,去世於1375年5月16日,去世原因,因病去世;
徐 達:生於1332年,在1385年去世。去世原因,背疽病致死;
李文忠:生於1339年,在1384年去世。去世原因,因病去世;
鄧 愈:生於1337年,在1377年去世。去世原因,因病去世;
第二、犯法去世:
李善長:生於1314年,在1390年去世。去世原因:因胡惟庸案被賜死;
朱文正:生於1336年,在1365年去世。去世原因:因背叛朱元璋,被軟禁至死;
朱亮祖:生年不詳,在1380年去世。去世原因:和當地豪紳勾搭,陷害當地縣令,朱元璋知道後將其處死;
廖永忠:生於1323年,在1375年去世。去世原因:因逾制被殺;
周德興:生年不詳,在1392年去世。去世原因:子作亂宮廷坐死;
傅友德:生於約1330,在1394年去世。去世原因:因為和藍玉走的近被朱元璋猜忌,後直接在一次宴會上,在朱元璋面前自刎;
馮 勝:生年不詳,在1395年去世。去世原因:因藍玉案賜死;
第三、征途去世:
常遇春:生於1330年,在1369年去世。去世原因:病死於北伐途中;
胡大海:生年不詳,在1362年年去世。去世原因:死於降將的暗算;
馮國用:生於1323年,在1358年去世。去世原因:突然在軍中暴斃。
就上面資料,我們知道沒有一個功臣是因為慶功樓被燒而死的,所以此事件為謠傳。
朱元璋的童年是在飢餓困苦中掙扎,親眼看到父母和兄長活活餓死,元朝的賑災糧卻遲遲發不下來,他的童年經歷讓他對各級官吏充滿疑心,對貪汙受賄恨之入骨,這種恨在馬皇后死後就變成了屠殺,朱元璋在奪得天下之後,對自己身邊的所有的人都不放心,而當時有能力能夠對朱元璋造成危險的,只有朱元璋身邊的那些功臣。於是就利用一些罪名將這些功臣清洗。他也成為殺人最多的開國皇帝。
慶功樓確實存在,也因為一些原因,慶功樓遇到過火災。所以這件事情就被以訛傳訛,傳成了朱元璋火燒慶功樓燒死無數功臣。
-
5 # 小生讀史
朱元璋火燒慶功這件事情從一開始就沒有證據,就屬於謠言,可信度為零。
大家也都知道朱元璋火燒慶功樓的時候,正在慶功的人都是一些功臣,忠臣,那他們的去世原因總結如下:
第一、因病去世:
劉伯溫:生於1311年7月1日,去世於1375年5月16日,去世原因,因病去世;
徐 達:生於1332年,在1385年去世。去世原因,背疽病致死;
李文忠:生於1339年,在1384年去世。去世原因,因病去世;
鄧 愈:生於1337年,在1377年去世。去世原因,因病去世;
第二、犯法去世:
李善長:生於1314年,在1390年去世。去世原因:因胡惟庸案被賜死;
朱文正:生於1336年,在1365年去世。去世原因:因背叛朱元璋,被軟禁至死;
朱亮祖:生年不詳,在1380年去世。去世原因:和當地豪紳勾搭,陷害當地縣令,朱元璋知道後將其處死;
廖永忠:生於1323年,在1375年去世。去世原因:因逾制被殺;
周德興:生年不詳,在1392年去世。去世原因:子作亂宮廷坐死;
傅友德:生於約1330,在1394年去世。去世原因:因為和藍玉走的近被朱元璋猜忌,後直接在一次宴會上,在朱元璋面前自刎;
馮 勝:生年不詳,在1395年去世。去世原因:因藍玉案賜死;
第三、征途去世:
常遇春:生於1330年,在1369年去世。去世原因:病死於北伐途中;
胡大海:生年不詳,在1362年年去世。去世原因:死於降將的暗算;
馮國用:生於1323年,在1358年去世。去世原因:突然在軍中暴斃。
就上面資料,我們知道沒有一個功臣是因為慶功樓被燒而死的,所以此事件為謠傳。
從上面的資料來看,這些功臣沒有一個因為慶功樓而亡,所以,朱元璋火燒慶功樓是一個沒有實際理由的的謠言。接下來咱們說一說這個謠言是怎麼來的。
第一、朱元璋在奪得天下之後,對自己身邊的所有的人都不放心,而當時有能力能夠對朱元璋造成危險的,只有朱元璋身邊的那些功臣。而且朱元璋在建國之後,就設立了錦衣衛等監察特務機構,目的就是件事百官。而當時因為明朝剛剛建立,這些跟隨著朱元璋在戰場上殺敵的功臣並沒有被妥善是的安置。碰巧的是,他們在醉酒後,發的牢騷全被朱元璋知道了,所以朱元璋認為,他們對自己非常的不滿,於是就利用一些罪名將這些功臣清洗。
第二、慶功樓確實存在,也因為一些原因,慶功樓遇到過火災。所以這件事情就被以訛傳訛,傳成了朱元璋火燒慶功樓燒死無數功臣。
-
6 # 秉燭讀春秋
朱元璋火燒慶功樓的故事是這樣的:相傳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整天悶悶不樂,原來他擔心功臣們有一天會奪了他的江山。
老朱心想:“我從小是個窮光蛋,及長為地主劉德家放牛。到後來家鄉鬧災,為了餬口,不得已到皇覺寺做了和尚。
在寺中受得苦自不待言,多虧在小夥伴兒徐達的幫助下,我才加入了紅巾軍起義隊伍。經過15年的浴血奮戰,這才當上了皇帝。”
你說我容易嗎?這些功臣們,現在相比我當初的情況要強似百倍,我能成功當皇帝,難道這些功臣們就不能成功嗎?
朱元璋越想越怕,於是萌生了把這些功臣一網打盡悉數消滅的想法。
怎樣才能做到既消滅了功臣,又不露馬腳呢?
朱元璋想到了在舉行慶功宴上動手。
朱元璋事前讓士兵提前在慶功樓四周埋上炸藥。
就在酒席宴上,軍師劉伯溫看出了端倪,他掐指一算,不好,皇上要殺功!不行,我要想辦法逃命。
劉伯溫有了提防,喝到中途,他以身體不舒服為由,向朱元璋請假提前回了府上。
在劉伯溫臨走前,他把皇上要害死功臣的秘密,偷偷告訴了好朋友徐達,叮囑他在喝酒時寸步不離皇上,也就是說皇上去哪,你就跟到哪。
當功臣們喝的酩酊大醉時,朱元璋以上茅廁為由離開了宴席,此時徐達也跟了出來。
朱元璋正在小便,徐達“撲通”一聲跪在他身後哭著說:“看在我們從小一起長大的面上,你就放過我吧!”
朱元璋為了避免打草驚蛇,也為了不耽誤起爆時間,只好放過了徐達。
朱元璋和徐達匆匆離開了慶功樓,片刻後,身後爆炸聲四起,慶功樓陷入一片火海,裡面的功臣無一倖免。不是當場被炸死,就是被火活活燒死。
史書記載,朱元璋的火燒慶功樓,造成了明朝36位開國元勳只有4人活了下來,這四人是:軍師劉伯溫,丞相徐達、長興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
火燒慶功樓的故事,到後來排成了許多電影電視劇和戲曲,雖然情節很精彩,故事很生動,但是《明史》上並沒有記載這件事。
史料佐證,36功勳不是一下子全死的,有的是因病去世,有的是居功自傲觸犯法律被殺,是陸陸續續去世的。
換言之 ,朱元璋火燒慶功樓是野史傳說,是清朝文人汙衊朱元璋的說法。
據考證,這個故事最早出現在滿清時期流傳的《英烈傳》評書裡。
評書《英烈傳》是滿清朝廷為了配合文字獄,組織了一批文人大肆篡改和歪曲明史的作品,書中肆意詆譭朱元璋,炮製杜撰了朱元璋炮打慶功樓這則故事。
明初並沒有慶功樓這個地方,倒是有朱元璋在南京鼓樓崗建立的“忠勤樓”。
在明初的時候,離忠勤樓不遠的山洞裡曾短暫存放過炸藥。
有一次,由於疏於管理,山洞裡的炸藥起火爆炸,不過沒有造成大的損失,這就是史書上有記載。
明朝滅亡後,清朝文人根據這次事故,移花接木把“忠勤樓”改名為慶功樓,把意外事故說成是朱元璋陰謀火燒慶功樓,誣陷朱元璋殺功臣。
火燒慶功樓的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事情是經不住推敲的,只有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撥開歷史的迷霧。
對於這種傳言,想必大家深有感觸,美國政府最善長此道——顛倒黑白,血口噴人,無中生有。
-
7 # 武經總要
這種事情本來就是假的。
當時南京也沒有“慶功樓”這個地方,而且這些人也不是一下子就被一網打盡了。
據考證,“火燒慶功樓”這件事最早出自清朝民間《英烈傳》評書中,在1368年皇帝朱元璋感到非常的憂慮,於是他就用計謀將這些功勳們一鍋端了。
思來想去,朱元璋決定在“慶功樓”,讓這些大臣們一起喝酒,然後用炸藥將他們炸死。
老朱命人偷偷在慶功樓的下面埋上了炸藥,等這些大神們吃的歡快的時候,然後就開始引爆。
功臣們不明真相,高高興興齊聚慶功樓,劉伯溫看出了其中的奧秘,於是一步不離跟著朱元璋,哪怕上廁所也跟著朱元璋。
徐達不解,劉伯溫吐露內情。徐達非常的感激劉伯溫救了他一命。
劉伯溫回到酒席上,和老朱喝了一會兒,突然就裝作自己肚子疼要回家。
老朱一看劉伯溫痛苦的樣子,只好放他回家了。
老朱起身往外走,徐達也準備跑路。
為了儘快起爆,朱元璋就放過了徐達和劉伯溫。
朱元璋和徐達快步走出了慶功樓,很快一聲巨響之後,這些人都死光光了。
評書其歷史真實性大打折扣,本來就是為了好玩的再加上朱元璋的確大肆的殺戮那些有功之臣。
評書上說:“徐達雖然躲過了火燒慶功樓一劫,但在他晚年生病後,背後長了瘡,御醫囑咐不能吃發物,但朱元璋卻賜給他一隻燒鵝,徐達吃了這個鵝之後就發病而死了。
真實的歷史徐達是壽終正寢的,吃燒鵝怎麼會要人的命呢,完全是杜撰的。
朱元璋確實冷酷無情殺了許多功臣。這些也是有緣故的,朱元璋並不會不分青紅皂白一鍋端
這些權貴的確有一些不法的行為,朱元璋將他們政法老百姓是拍手稱讚的。
最後一點,朱元璋當政期間建了一座“忠勤樓”,也發生了炸藥爆炸事件,但是因為是保管不當才發生這種事故的。後來一些人就藉此杜撰了火燒慶功樓的故事,抹黑朱元璋。
-
8 # 奇葩歷史大觀
朱元璋火燒慶功樓是中國歷史上比較有趣味的一件事情,這在正史上自然是沒有的,而是出現在評書之中
比如單田芳老先生的《大明英烈》《燕王掃北》中就有提過。
朱元璋事先在這個樓下面埋上火藥佈下伏兵
而劉伯溫看上了他的計謀,因此劉伯溫活到了最後,而大明朝的大部分有功之臣都被炸死了。
這件事情是真是假?顯然都是假的,不過是編的故事,但是朱元璋的確殺掉了很多的有功之臣。
正史中朱元璋本身就是一殺人狂魔,“藍玉案”,“胡惟庸案”牽連幾萬人,但是朱元璋根本就沒必要去搞這些陰謀詭計,他完全可以用正當的手段以反腐的名義幹掉這些人。
其次正史當中的這些淮西勳貴們都有著自己的結局,沒有誰死在所謂的慶功樓下。
-
9 # 歷史思想家
所謂的朱元璋火燒慶功樓,自然都是扯淡。
南京根本就沒有這個地方,
所謂的慶功樓出自清朝的英烈傳評書之中,
在1638年的時候,朱元璋感到了皇權受到的威脅,
於是他就要收拾掉和他一起打江山的那些朝廷眾臣,
思來想去,朱元璋就決定在慶功樓上將這些朝廷大臣們一網打盡,
朱元璋就命能建起一座慶功樓,
再在慶功樓的下面埋上火藥,
等這些大神們吃飽喝足的時候直接點燃火,要讓他們全軍覆沒,
這些大臣們並不知道朱元璋的詭計,反而吃得非常的歡快,
而這個時候只有劉伯溫看到了其中的奧妙,
於是一步不離的跟著朱元璋
這個時候徐達就看到了劉伯溫的反反常的舉動,就詢問他到底怎麼回事,
劉伯溫就告訴他問題的所在,
於是徐達也就保住了一條性命,
所以說在火燒慶功樓之後,這些大臣們基本上都死光的,
只有徐達和劉伯伯活了下來,
當然劉伯溫也沒有好的下場,被胡惟庸給毒死了,雖然並不是朱元璋下的命令,但是胡惟庸還是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許,
而徐達的下場則更慘,直接吃了一隻燒鵝就這樣死了。
不過這樣的說法不過是小說家言,真實的歷史徐達是壽終正寢的,
朱元璋雖然殺了一些大臣,但是這些大臣都是咎由自取,都是有原因的,
歷史上的淮西勳貴的死法都是有時間地點原因的,所謂的一網打盡的是小說家言。
-
10 # 讀歷史就是讀人心
火燒進攻樓顯然是扯淡的一件事情,
這是民間傳說中朱元璋為了殺害有功之臣製造的一場慘案,
都是民間的傳說,
對此事史書中是沒有記載的,
而在小說大明英烈中講到朱元璋起兵推翻了大元王朝,得了天下作了明朝的開國皇帝,
而當了皇帝之後,
他感到最大的威脅就來自於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開國大臣,
他們害怕這些大臣,
畢竟朱元璋出身比較的低,害怕鎮不住這些人,
於是就造製造了一場慘案,
慶功樓建成那間,他就擺下宴席,
朱元璋派人在大樓一下埋伏好大量的炸藥。
這件事情雖然隱秘,但是劉伯溫還是看破了其中的陰謀,
在吃飯的時候劉伯溫就坐在了朱元璋的身邊,
大家喝酒的時候,朱元璋悄悄的走了,
劉伯溫也就跟著朱元璋一塊走出了,走下了樓。
最終這些功臣都在濃濃的烈焰中丟了自己的性命。
而實際上,朱元璋稱帝之後,就對這些大臣們進行了封賞,
朱元璋對他們是不薄的,給予了很多的高官厚祿和大量的土地。
除了給錢給梁給女人之外,還給他們鐵卷,
有了鐵卷之後,他們就可以有9次免死的機會。
然而這些人仗著自己有特權就胡作非為,
最終犯了很多的錯誤。
在朱元璋的太子朱標突然死去之後,朱元璋為了穩定局勢,於是就對這些人進行了殺戮。
-
11 # 歷史小俠客
朱元璋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皇帝,
他殺光了幾乎和他一起打光打天下的人,
而火燒慶功樓則是朱元璋一把火燒掉了樓,將很多的大臣全部殺死,
朱元璋燒死這些人的目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
當時跟隨他打天下的還都是一些沒有頭腦的人,
在當他噹噹了皇帝之後,這些人依仗著自己的功勞就無法無天起來,
這對於朱元璋的統治產生了極大的威脅,
這些人雖然罪不至死,但是還是犯下了很多的錯誤,
朱元璋於是找了一些理由將他們幹掉了
朱元璋顯然不想讓這些大臣們胡作非為太久,
於是就想了一個手段,將這些大臣們聚集在所謂的慶功樓上,
給他們加官進爵,實際上就是在慶功樓的周圍埋埋上火藥,
希望一把火將這些大臣們都殺得乾乾淨淨,
而劉伯溫則是非常聰明的一個人,他已經察覺出了朱元璋的異樣,
於是就主動的告老還鄉,躲過了一劫,
劉走後,這些大臣們都被殺得乾乾淨淨。
這件事情雖然是小說家言,
但是在正史上朱元璋的確殺掉了很多的人,
但是朱元璋殺掉這些大臣,並不是將他們一口氣消滅掉的,
而是有步驟的,有計劃的,有理由的解決了這些問題。
而這些大臣們自己也有很多的不法行徑,再加上他們沒有政治頭腦,
撞到了朱元璋的槍口之上,最終只有死路一條。
-
12 # 黑馬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他當了皇帝后,竟然用計把這些功臣騙到一座高樓裡,放了一把火全燒死了!這是真的嗎?
晉劇中有個著名劇目叫《火燒慶功樓》,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朱元璋自從做了皇帝后,就整天提心吊膽的,
偏偏不湊巧,他恰好聽說某些大臣在背地裡發牢騷,
朱元璋心想:難道這些人在密謀怎麼推翻我?不行,我得先下手為強。
然而,軍師劉伯溫看穿了。
劉伯溫只能稱病告老還鄉。
臨走前,好兄弟徐達前來送行,劉伯溫囑咐徐達不要離開皇帝半步。
典禮當天,慶功樓上非常熱鬧,大夥兒正喝到興頭上,朱元璋找了個藉口離開,徐達連忙跟上。
二人走後不久,慶功樓上便燃起了熊熊大火,除了徐達逃過一劫,其他開國功臣全都葬身火海。
揭秘事件真相
朱元璋火燒慶功樓這件事,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其實,這只是戲劇的藝術創作,歷史上並無此事。
沒當上皇帝之前,朱元璋非常自信,也善於用人。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認為丞相胡惟庸密謀叛亂,以這個罪名將他處死。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又說開國功臣藍玉謀反,再次大開殺戒。十幾年間,朱元璋運用鐵腕手段,幾乎將開國功臣殺個乾淨。
朱元璋如此濫殺功臣,難怪後人要編出“火燒慶功樓”的故事了!
其實,“火燒慶功樓”最早出現在清代評書《英烈傳》裡。
明代時就有《英烈傳》一書,書中多次讚美朱元璋為真龍天子。清代統治者很不喜歡這本書,清代統治者命人對這本書進行改寫,“火燒慶功樓”就是其中之一。
-
13 # 史海撲通
是野史,還是黑朱元璋的野史。不光有這一件事黑他,還有很多,今天就來聊聊朱元璋的“黑”歷史。
先說火燒慶功樓。
說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就開始擔心手下這些功臣良將有一天會奪了他的江山。總是自己瞎尋思,時間一長,好像真能發生似的。於是,朱元璋為了解除後患,想了一個對策。他要在京城修建一座慶功樓,對所有開國功臣公開表彰,屆時正好一把火把這些人都解決掉。
這件事被劉伯溫看出了端倪,他趕緊找了一個年老體弱的藉口,告老還鄉,躲離災禍。臨行前,偷偷的告訴徐達,慶功樓宴上,一定要緊緊跟著朱元璋。一副天機不可洩露的樣子,徐達將信將疑。果不其然,慶功宴上,朱元璋不一會兒就藉口離席了,徐達緊跟著出來,慶功樓火起,所有到宴群臣全部葬身火海,只有徐達逃過一命。
這個故事收錄在評書《明英烈傳》中,甭管真假,老百姓樂意聽。就連影視劇也願意這樣拍,誤導觀眾。
這個故事還有後續,說朱元璋知道徐達逃脫之後,擔心他將此事敗露出去,賜了他一碗清蒸公鵝。由於徐達背上長了背疽,疽最忌鵝肉。徐達知道這是皇帝賜死,於是含淚吃下,不久毒發身亡。
當然這些都不是真的,正史裡從未記載過南京城中建造過慶功樓,而背疽只是急性化膿性感染,跟吃鵝肉也沒啥關係。
明朝有一本《龍興慈記》,作者是王文祿,他說他外公知道很多本朝初年的故事,還把這些故事告訴他母親,他母親又告訴了他,於是他就寫到了這本書裡。
這本書裡還寫了朱元璋小時候給地主家放牛,和小夥伴們一起把牛烤了吃了,只剩下牛尾巴,沒辦法跟地主交待,只能把牛尾巴塞進山洞裡,謊稱牛鑽進山洞不出來了。還有朱元璋知道常遇春的老婆很厲害霸道,同情常遇春,就把常遇春的老婆肢解了,把常遇春嚇的得了癲癇。
這些故事編的都荒誕離奇,整個透著一股不可信的味道,大多都是這樣添油加醋的左左添一句右添一句的傳下來,最後變成荒誕可笑的小故事,反而這種故事流傳力度才大,老百姓更願意聽。
回覆列表
火燒慶功樓又叫火燒功臣樓、炮轟功臣樓,是民間傳說明朝朱元璋為了殺害功臣製造的一場慘劇,後改編為晉劇劇目《火燒慶功樓》
火燒慶功樓是民間傳說故事。對此事件未見史書記載,而小說《大明英烈》、《明英烈傳》等評書裡都講到朱元璋起兵推翻元朝,得了天下,做了明朝的開國皇帝,就對和他同甘苦共患難的開國大臣起了疑心,深恐他們謀反,奪取他的皇位,擔心那些與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們恃功奪權,於是建造了一座慶功樓。
慶功樓建成那天,他擺下宴席邀諸位文武功臣們前來赴宴慶功,暗地裡卻派人在樓下埋好大量火藥和乾柴,準備藉機引火燒樓,以除後患。這事雖然做的很隱秘,但卻被劉伯溫看穿了。席上,劉伯溫坐在了朱元璋旁邊,悄悄將朱元璋龍袍的一角壓在自己的坐椅上。當大家喝得酩酊大醉時,朱元璋悄然離席。由於有衣角牽動,劉伯溫頓時警覺,於是跟隨皇帝出了門。果然,朱元璋下樓以慶功樓便籠罩在滾滾烈焰中。赴宴功臣以及侍衛宮女數千人,全部葬身火海。
只有4人不是死於朱元璋之手,他們是謀士劉基、大將湯和,長興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
真相是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了大明王朝。1370年,朱元璋開始對當年追隨自己建功立業的文人、武將論功行賞。他封6人為公爵——魏國公徐達、南韓公李善長、鄭國公常茂(常遇春的兒子,常遇春去世較早)、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28位大將軍被封為侯爵:湯和、唐勝宗、陸仲亨、周德興、花雲、顧時、耿炳文、陳德、王志、鄭遇春、費聚、吳良、吳楨、趙庸、廖永忠、俞通源、華高、楊璟、康茂才、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韓政、黃彬、曹良臣、梅思祖、陸聚、郭子興(已去世)等。在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中,公和侯是最高的兩級,地位十分尊崇。
正是他們出生入死,東征西討,才換來朱元璋的大明天下。朱元璋也待他們不薄,給予高官厚祿,賜給他們大量土地。南韓公李善長做中書省左丞相,魏國公徐達做右丞相,曹國公李文忠做軍隊一把手(大都督)。
這34個人總共擁有38194戶佃農,供養他們,人均達到1123戶佃農。朱元璋還跟他們攀親戚,把郭英的妹妹納為自己的寧妃,把馮勝、藍玉、徐達、常遇春的女兒嫁給皇子,把公主下嫁給李善長、傅友德、胡海、張龍等人的兒子。
這些軍事貴族戰功大,享有很高的社會特權。朱元璋還頒給他們一枚神物——鐵券。有鐵券,人就跟貓一樣,好像有九條命,死過一次還能轉世。本人或子孫犯罪,可以免死數次。
但是,鐵券不是使人一次次復活的神藥,而是引誘功臣加速犯錯、加速自殺的速死鐵牌。仗著有鐵券,不少人迅速腐化變質。殺人傷人、恃強凌弱、霸佔土地、逃稅漏稅、姦淫婦女、吃喝嫖賭、貪汙納賄,甚至造刀槍、穿龍袍的都有。只是他們忽略了一個常識:伴君如伴虎,功高則震主。功臣太強,讓朱元璋感到害怕,擔心部下造反、江山不保,子孫後代會做別人的階下囚。
在朱元璋看來,這些功臣對王朝的長治久安構成嚴重威脅,因此要無情地清洗。尤其對其子孫構成威脅的人,必須除之而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