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行攝青年
-
2 # 使用者情感導師zmj
一見鍾情也有天長地久,過得很好的。我家有位堂叔去東北出發,在火車上與一女子相見,就象上天安排的似的,倆人看對方的第一眼就看上了對方,倆人就一見鍾情。從戀愛到結婚,現在已生育一兒一女,他們的婚姻恩恩愛愛,現今已六十八歲,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也許兩人初識是相互不瞭解對方,只是一見鍾情,但日子長了,就日久生情,成為恩愛夫妻!一見鍾情也不見得都見色起意,被華麗外表所吸引。
一見鍾情也有,天長地久,白頭諧老,相伴一生的。
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而,一見鍾情這個問題是相對見色起意,而不是絕對的。
一見鍾情也有過得很好的,天長地久的。
-
3 # 無敵小廿廿
以前聽過一句話“所謂的一見鍾情,不過是見色起意。所謂日久生情,不過權衡利弊;就連白頭偕老,都不過習慣使然。”聽起來是不是有些刺耳?把愛情說的這麼露骨。我們看一個人第一眼看的是臉,但是一見鍾情鐘的就不一定是臉了。我們喜歡一個人絕不僅僅是因為他長得帥或者是漂亮。而是他/她身上還有著其他讓你著迷的東西,而顏值更是為他加分,所以,才會鍾情於她/他,顏值在這裡是起著一個決定性作用的。
-
4 # 柯基瞄
江南盛產美女,這是人盡皆知的。更何況我是生活在這滿大街都是美女的重慶。如果“一見鍾情是見色起意的話”那我真的會很難做出選擇對那個見色起意。是不是會走到哪都會一見鍾情 這將是個很艱難的選擇,不是嗎?現實生活中,不全是隻要因為長相帥氣 或者美得楚楚動人。就會發生一件鐘情這樣的事。我不否認,一見鍾情有對方顏值的加持。但是並不缺少因那個人的氣場 個人魅力 說話的聲音。等等這些東西的影響。一見鍾情 也許會有美好的邂逅,但更可能得是人生又多了一位過客。一見鍾情其實是件美好又欣喜的事情。那一刻,眼神的對上。你感覺ta就是你這輩子苦苦要找的人,20幾年單身的原因。可是不管怎樣,你們還有個需要了解的過程。一個熟悉的過程。我們對待一件鐘情,猶如大學副導員對我們談戀愛的管理辦法,不支援亦沒有反對。一見鍾情,願你是那個我魂牽夢縈的人。
-
5 # 騎著毛驢看世界
當然不是。
我覺得一見鍾情是一種在氣質方面的吸引,因為人與人第一次見面,首先看到的是外貌,面相大師說有的人長得就比較橫,有的人一看面相就覺得特別親近,所以第一次見面也叫做第一印象,都說出門見客人見朋友都要把握好第一印象,要不人家不會給第二次機會,戀愛也是一樣,要看眼緣,舒服才會有接下來的相處,慢慢才瞭解的彼此的性格,品德。
見色起意說的是那種心機不良的人看到異性就會想歪心思的人,他們可能看重的是性感的外表,或者錢財,他們心中有邪念。
-
6 # 孟可的思想空間
一見鍾情所見即色,亦非色。
一見鍾情,並非只限於被對方的外貌所吸引,還有被對方展示的才華所吸引的,也可以是一見就鍾情。比如你是一個特別喜歡鋼琴曲的人。在一環境被一首鋼琴曲所吸引,被彈鋼琴的人創造的意境所深深吸引而不能自撥。那麼可以說你就會記住那個彈鋼琴的人,當他曲畢轉過身來的時候,即使他是一個盲人,你也會被他所吸引,一見而鍾情。
所以,一見鍾情也是有先決因素在裡面的,還是上面那個例子,假如你只喜歡流行音樂,那麼再動聽的鋼琴曲也打動不了你,即使彈琴的是個超級大帥哥,對你來說,也只是而以罷了。
-
7 # 小辣椒挺嗆口
一見鍾情,基本都是看臉,看對眼了才會鍾情,誰不喜歡漂亮的外表,至於說是見色起意也許內涵更深了一層。
色,自古以來都和性靠在一起,見色起意,起的所謂的意,也就是性意吧。我的理解就是見到漂亮女人,就有那個意思,沒有什麼所謂的喜歡不喜歡,只是因為對方漂亮而起了歹意,這個詞並非好詞。
一見鍾情,是個浪漫的詞,看到自己心儀物件,瞬間有了好感,想進一步接觸,最起碼起先是因為喜歡,而後追求,想告知對方,我對你一見鍾情,有想約會的想法,緣妙不可言。
-
8 # 清荷茗韻gk
對你這樣說的好像非常有道理,不過未免有點片面了。女生的容貌會讓男生駐足觀看,不好看的女生可能就會沒有男生觀看了。
一見鍾情看的是容貌和其他的東西,淺薄的人肯定會關注外表。有的你女生長得不好看卻有人對她一見鍾情,因為她的行為舉止吸引了這個男生,男人並不全部是外貌協會的,我們會觀察一個女生的氣質和行為進而決定是否喜歡。
-
9 # 時尚阿
一見鍾情不一定是見色起意,或許是一種怦然心跳,有的人注重外貌,第一眼看到好看的女生覺得漂亮性感嫵媚,是自己喜歡的型別,那種見一眼就想撲倒她的衝動,這是見色起意,而另外一種人更加註重感覺,喜歡第一次見到他怦然心動的感覺,喜歡她看見她臉就會發紅,想跟她說話卻害羞不知道說什麼,昨天有個女生來我班給男生送水,男生上午給她送過藥,男生出去後,接過水杯回來的時候耳朵和臉紅的跟櫻桃似是,這個男生是喜歡那個女生的,男生屬於花花公子型的,但是對這個女生,他真的是一見鍾情怦然心動,所以一見鍾情不一定是見色起意。
-
10 # Myosotissyl135845357
首先,見色起意這個應該不能算是一見鍾情。假如見色起意算是一見鍾情的話那豈不是說很多人都對蒼老師一見鍾情了。一見鍾情應該是人發自內心的情感而不是下肢反應。
一見鍾情更多的應該是說你被一個女生的氣質、性格、行為舉止所吸引而鍾情於她。就好比有的人喜歡安靜溫婉的女生,而有的人卻活潑開放的女生。弱水三千,大家都有喜歡的那一瓢。
當然了,對於絕大多數的男性同胞來說,看到美女都會下意識對她好感,我想這是每個正常男性的正常反應。但這不能等同於一見鍾情,要不然以後在大街上看到美女都該一見鍾情了。
-
11 # 你的大學有料嗎
哪有什麼一見鍾情呀,說穿了不過都是見色起意罷了。
一見鍾情,什麼是一見鍾情?一見鍾情就是第一眼看到一個異性的時候你沉寂已久的心,噗通跳了,荷爾蒙刺激你的腎上激素,讓你產生很美好的感覺,嗓子有種乾澀的感覺,有話卻說不出,遠遠的遠遠的觀看就好了。
一見鍾情,如一朵水蓮,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瀆焉。心中無數次幻想過她的樣子,如今出現在你的眼前,整個世界都失去光彩了。唯有她,在你的眼眸裡熠熠生輝,發光,發彩,發亮,你的心,升熱。
什麼是色?人之初性本善呀,食色,性也。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遇到美好的事物感到美好鍾情是我們的天性,這裡的見色起意是心中的喜悅,對方的美貌或是對方的英俊折服了你的心,想認識她。
一見鍾情,見色起意,心動想行動,欲言又止,蠢蠢欲動,嬌羞,想認識對方,如果那個她是自己的女朋友該多好?起的意基本上都是這個意,一見鍾情鐘的情也是這個情,產生了情愫,為對方顏值所折服,不自覺地想入“非非”了,性情中人也。
-
12 # 霍冰闊落
這句話看你是對誰講的,心中有愛的人可以用一見鍾情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而心有歹意的人就只能用見色起義來表示他內心的醜陋了。
不知道你看沒看過《泰坦尼克號》,裡面的傑克和羅絲社會地位相差巨大,一個是身無分文的流浪畫家,一個是家世顯赫的社會名媛,兩人陰差陽錯的走在了一起。
白天傑克剛上船在甲板上第一次看到驚豔的露絲,而那天晚上正好是露絲要跳船,然後被傑克所救而相互認識,第二天下午傑克教露絲瀟灑“吐口水",晚上就是去參加貴族晚餐和帶著露絲去底艙玩狂歡,接著第三天白天便是傑克告白,然後有了在船頭飛翔的經典畫面,之後是幫露絲畫畫..
三天兩夜的愛情,最後以傑克的死換來了露絲的生,可見其中悲壯。
-
13 # 百合網新娘
碰到一個跟自己”一見鍾情“的人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這機率太低,愛醬我是沒遇到過,那麼一起聽聽過來人怎麼形容的。
當他/她出現的那一剎那:
上帝在我耳邊說了一句,在劫難逃。
初次見面就預感到離別的隱痛時,你必定是愛上他了。
心咯噔一下,頭腦慌張一片空白,但是感覺非常好。
雷霆乍驚初見你那一瞬,腦裡已經與你過完了一生。
我的天空 星星都亮了。
彷彿聽到了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在叫囂著要嫁給他
就好像遇見了另一個自己。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雖然這種事聽起來很玄妙,但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 遲毓凱卻認為,這種“一見鍾情”的體驗完全是可以“套路化”的。
愛情在某種層面上是有規律的。從心理學意義上來說,其實,很多人的愛情源於一場錯覺或誤會。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吊橋效應
找一個漂亮的女大學生去調查一批男大學生,調查問題很簡單,詢問對方的年齡、姓名等,每個人單獨進行調查。調查的最後環節,女大學生會把自己的電話號碼交給被調查者,並告知對方如果對她的調查感興趣就給她打電話。所有流程都一致,只有調查環境不同:一處是安靜的公園,一處是低矮的石橋,一處搖搖晃晃的吊橋。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同樣是女大學生,同樣的調查問題,在吊橋上被調查的男大學生是給女生打電話最多的那群人。是吊橋上的男大學生對這個調查更感興趣嗎?不,是對這個女孩子更感興趣。
所以我們有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吊橋這種危險的環境下容易產生愛情?為什麼英雄救美之後,往往佳偶天成?
心理學研究認為,這跟情緒二因素規律有關係。
一個完整的情緒體驗(不管是高興、悲傷、愛、恨還是其他)一般包含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生理喚醒的體驗。比如在臺上演講時腦門冒汗。但是這個階段不能決定情感。
關鍵在第二步:為這個生理表現找一個原因。找的原因不同,隨後的心理輕微反映和情緒體驗也不一樣。
吊橋上較為危險,危險時人會害怕,生理表現為心跳加速、腦門冒汗、臉頰緋紅,這個表現是不由自主的。
當我們愛上一個人,眼前出現一個心儀異性時,表現是什麼?也是心跳加速、腦門冒汗、臉頰緋紅。
被調查的大學生因為環境危險而心跳加速,會自己找原因。有的人歸因為環境太恐怖而導致心跳加速,有的人歸因為看到女調查員而心跳加速,會思考自己是不是愛上她了? 這才是大部分吊橋上的男生打電話的原因。
所以,愛情可能是心跳加速後歸因錯誤的結果。看了這個實驗,愛醬想起了又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名詞——斯德哥爾摩效應,即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麼看來,愛醬有些激動萬分,如果“一見鍾情”可以被人為化,那豈不是可以設計一個讓男神對愛醬一見鍾情的場景?!科科~
-
14 # 一笑雜談
一見不動情,此生再難愛,陌生人的誘惑到底有多致命?
前些時,一笑君一個朋友在群裡大倒苦水,苦苦追了六年的女生,一聲不吭和一個認識了不超過三天的男人結婚了。這個朋友在吐槽後用了一排問號來表達自己的困惑和不解,六年來近兩千個日日夜夜的陪伴,聊天、逛街、消遣,每年生日、情人節、聖誕節精心準備禮物,可謂陪盡笑臉,說盡甜言,就是塊石頭也該暖熱了吧?怎麼就抵不上一個陌生人的一次邂逅呢?
是不是諸君已經開始懷疑,難道有的人是上帝“親生”的,有的人卻是“後養”的?人與人的差別要不要這麼大?
其實,在一笑君看來,這既不是上帝偏愛誰更多一點的問題,也不是誰更倒黴誰更幸運的問題,而是人類心理活動規律決定的必然。
心理學研究證明,人類擁有兩套思維決策方式,一是直覺,二是分析,但最詭異的是,長時間的分析不見得比一瞬間的直覺更加準確。應用到愛情領域,一見鍾情和日久生情都有可能獲得真愛,一見鍾情靠的是直覺,大多數人第一次見面不來電,以後也不會來電;日久生情靠的是時間的積累,並在此基礎上的行為分析,權衡利弊。
心理學家在考察“分析型”決策方式之後,又提出了在特定情況下,應當需要多少時間來做出決策?即決策的時機問題。美國聖迭戈大學法學、金融學教授弗蘭克·帕特諾伊在其出版的《慢決策:如何在極速時代掌握慢思考的力量》中甚至提出:在多數情況下,我們需要更長的時間做出決定。等待越久,結果就越好。而一旦明確了所需的決策時間,就應該儘可能地拖到最後一刻再做出決定。如果時間是1個小時,那就等59分鐘後再說。如果時間是1年,那就等364天后再說。即使決策的時間只有半秒,也要耐心等待。多等待1毫秒,也許就能改變一切。
用以上心理學理論來分析本文開頭所講女孩的心理,可以基本得出這樣幾個結論:
◆女孩對是否接受男孩的求愛,在思維決策方式上選擇的是“分析”而不是“直覺”,因為沒有一種“直覺”是需要六年時間才能夠下定決心的。
◆女孩對是否接受男孩的求愛,在決策時機上選擇的是“拖延”而不是當機立斷,整整用了六年,直到遇到一見鍾情之人。
◆在“拖延”的六年中,女孩應當有可能在做三件事:在對男孩的行為進行分析考察;在與他人的糾纏之中;在儘可能地拖到最後一刻再做出決定等待奇蹟的出現,三必有一。
不論以上哪種可能成立,這位兄弟的命運都是一樣的:你絕不是女孩的最愛,最多算是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備胎”。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人是“一見鍾情”或“不見也鍾情(網戀)”的呢?陌生人真的有那麼大的誘惑力嗎?
同樣社會心理學研究也證明,在相當一部分情況下與我們想象的熟悉度催生好感度正好相反,“人們對他人的認識越深入,就越有可能發現他們令人討厭的方面,即瞭解越多,好感反而越低”。
為此,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對一組由網上相識到網下見面的年青人進行了訪談分析。調查結論是,受試者對約會物件雖然在見面後比見面前更加了解,但絕大多數人在見面後對約會物件的好感大打折扣。對約會物件的熟悉度從見面前的5/10增加到見面後的6/10,好感度卻從7/10降低到5/10。
這種現象最通俗的叫法是“見光死”。這一結論自然不適用於每一個人,有些人見面後更增好感,但對大多數人,越是熟悉,發現明顯差異後好感越少。
距離感讓我們有空間去想象他人也持有相同的世界觀、人格特質或幽默感,但不幸的是,當我們開始更深入的瞭解,才發現彼此之間差異有多大,於是,好感也降低了。
三百多年前的大詩人納蘭性德,雖然沒有做心理實驗,但也用他的詩句吟出了幾乎一致的結論: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正可謂:一見如故,再見想吐!
前幾年,一笑君曾經看過另一個更為令人驚異的實驗,組織者將五對以前互不相識的男女分別放置在單獨的房間,然後讓他們開始聊天,大概有了初步瞭解後,先是讓他們親吻,然後是讓他們脫掉彼此的上衣,完全上身赤裸的擁抱在一起,而他們竟然最後都照做了!
一笑君在吐血!相信電視機前有幸看到自己暗戀多年的女神就這樣寬衣解帶的粉絲們吐的就不僅是血了,恐怕至少還得有一把辛酸的老淚!
-
15 # 知我心理學
“在茫茫人海中,第一眼看見Ta,我就無法自拔地愛上了Ta。”——這樣一見鍾情的橋段,究竟是不是被外表吸引、因而見色起意?
心理學家們認為,“看臉”確實是一見鍾情的常見原因之一,但吸引力的產生至少會受到4種因素會影響。
(圖片自Ryan Holloway)
影響一見鍾情的四種因素1. 被外表吸引
當給人們一組組陌生人的照片,並讓人們對照片中人的性格與發展前景進行評價時,大多數人都對“外貌吸引力”有這樣的刻板印象:
那些在外貌上有吸引力的人,更值得信賴、更好相處、更善於人際交往、更會為他人考慮、並且更讓人喜歡(Wheeler & Kim, 1997)。
因此,美好的外貌確實會更討人喜歡,但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也會造成一見鍾情。
2. 相似性同樣具有吸引力
他人和自己的相似性也非常具有吸引力,不論是性格、價值觀、經歷、興趣愛好,或者任何其他方面,
我們都更偏愛與我們有很多共同點的人,因為在潛意識裡,人們會覺得相似的人之間更容易理解和交流、更容易建立感情、也更難有衝突和矛盾。
因此,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況:兩人在交流中發現對方和自己有多種巧合般的相似性,從而對彼此產生興趣;或者是,因為某種共同特點,才給了兩人“一見”的機會,從而“鍾情”彼此。
此外,人們還會喜歡那些與“理想中的自我”相像的人,因為人們會覺得,Ta有我期望擁有卻並不具備的品質。
3. 對方也對我有好感
有些心理學家們,藉助經濟學的模型來解釋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他們認為:
喜歡一個人的程度 = 對方外貌的吸引力 x 自己被接受的可能性
也就是說,有些時候,即便對方的長相很有吸引力,但兩人之間幾乎沒有可能,那就很難產生感情。而如果一個外貌上有吸引力的人,還向你“放電”(或許是你主觀認為的),一見鍾情的可能性就很大。
4. 吊橋效應
吊橋效應,指的是當人們感到某種情緒併產生生理反應時,人們會在周圍的環境中尋找線索,來解釋自己的生理反應。
在情感上,如果你和一個人在一起感到充滿刺激、臉紅心跳,你很可能認為這是被對方所吸引力。
但如果你們本身就在一個充滿刺激感的環境中,比如吊橋上、運動中、或是音樂會現場,你很可能會把環境帶來的刺激感歸因於對方,讓對方顯得更有吸引力。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在酒吧、舞廳等充滿刺激感的地方會有那麼多的一見鍾情。
那麼,在瞭解了產生一見鍾情的原因後,你或許會好奇,一見鍾情產生的愛情可靠嗎?
一見鍾情產生的愛情可靠嗎?1. 你的大腦能區分激情與真愛
對於一見鍾情是否會產生真愛,還是隻有性衝動,其實你的大腦是很清楚的——性衝動與愛意會調動大腦的不同區域。
心理學家們研究發現,被性慾衝昏的大腦狀態與被毒品控制的大腦非常類似,他們大腦中的後腦島(用來控制感覺的區域)異常活躍;而在愛情中的人,則是前腦島被啟用(Cacioppo et al., 2013)。
此外,眼球的運動也會暴露你對關係的認識。如果你只是“一時性起”,你往往會更多地注視對方的身體;而如果是出於愛意,則是長久地凝視著對方的面容。
2. 一見鍾情的情侶缺乏現實基礎嗎?
雖然很多人認為,兩個人如果因為一見鍾情在一起,會缺少“現實基礎”、沒有共同經歷,所以感情無法持久。
但心理學家發現,一見鍾情會為兩人提供非常強大的情感,為之後的“現實基礎”做鋪墊。這種突如其來的浪漫情感,會讓人對伴侶有更多的美好想象和正向期待、願意為彼此花時間、更容易進行積極的溝通。
比如,在遇到困難時,這種對伴侶的積極期待,會讓人們用“我需要你……”而不是“你為什麼不去……”來表達自己的需求,這種表達方式更有助於化解衝突、增進感情。
3. 當想象被打破……
然而有些時候,一見鍾情也是不可靠的,因為這種感情,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人們的主觀期待和想象之中。你所感到的兩個人巧合般的相似、或是認為對方也對你一見鍾情,很可能你在選擇性地接受資訊。
但是,這種問題其實非常普遍,不論是一見鍾情還是日久生情,都會面臨這個挑戰——對方的行為與我們的期待/想象不一致。
在這個時候,持續地溝通、妥協、包容和支援,並且堅信兩人之間的任何矛盾都能有解決辦法,才會帶來持久穩定的親密關係。
以上。
References:
Cacioppo, S., Couto, B., Bolmont, M., Sedeno, L., Frum, C., Lewis, J. W., ... & Cacioppo, J. T. (2013). Selective decision-making deficit in love following damage to the anterior insula. Current trends in neurology, 7, 15.
Wheeler, L. & Kim, Y. (1997). What is beautiful is culturally good: The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stereotype has different content in collectivist culture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3, 795-800.
-
16 # 暖心理
這個問題答案很簡單,是或者不是。但是不能輕易的給出答案,因為提問者是誰很關鍵,提問者的問問題的動機同樣關鍵。
先來分享一些心理學方面研究和知識。
一、擇偶偏好。人類歷史長達600萬年(從非洲大草原時代和南方古猿分開進化)以上。絕大多數時期裡,我們和別的動物一樣,主要任務是生存與繁殖。繁殖最主要的途徑就是擇偶交配。人類文明有文字的時間不超1萬年。有文字以來大多數古代的的婚姻也是父母根據家庭情況給子女匹配的配偶。今天大家熟悉的浪漫愛情,起源於中世紀的歐洲。在我們中國,一般都是父母根據自己的資源情況給孩子匹配配偶。他們的愛情,都是婚後慢慢培養的。直到1930年代以後才有一些文化人開始追求自由的戀愛。全民自由戀愛是1980年代以後的事情了。
根據《進化心理學》的研究,人類的擇偶偏好是這樣的。男性喜歡找年輕漂亮的女性,因為她們生殖能力強,能生更多的孩子。女性喜歡找有地位、資源的男性,那樣能保證她的孩子將來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二、《社會心理學》關於愛情的研究表明,愛情分為了激情之愛和夥伴之愛兩部分。最初的兩個人戀愛時,以激情之愛為主,這時令人激情迸發的激素以睪丸激情、多巴胺、腎上腺素為主。婚後幾年會過度到夥伴之愛。睪丸激情、多巴胺、腎上腺素等逐漸消退,而催產素則會維持依戀感和信任感。
三、《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際吸引有四條基本原則:接近性,外表吸引力,相似性和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其中的第二條就是外表吸引力。可見喜歡漂亮的女性或者帥的男性,是人性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好色是人性。
四、不管一見鍾情還是見色起意,在當事人的大腦中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睪丸激情、雌性激素等。
所以,根據以上的心理學知識,結合你個人生活中的真實情境,我相信你能理性的判斷出來你遇到的到底是一見鍾情還是見色起意。
-
17 # 倩Sur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研究者一直在研究老套的浪漫喜劇(ROM-COM)橋段背後有多少真實的東西。令人失望的是,他們的結論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一見鍾情只不過單純是受荷爾蒙觸發的性慾望而已。研究人員追蹤調查了396名參與者,其中60%是女性,大部分是異性戀,他們幾乎全部都是荷蘭或德國的年輕學生。研究人員透過使用網上調查問卷來獲取他們當前的浪漫感:首先向他們出示陌生人的照片,然後要求學生們評價照片上的人對他們的吸引力——指出自己是否有愛、與之親密、渴望激情,付出承諾和性慾勃勃的感覺。他們也被問及是否覺得自己“一見鍾情”了。其他測試的內容,還包括將測試者配對閃約(SPEED DATING)和評價他們對潛在的約會物件的感受。32位參與者(主要是男性)描述了49次一見鍾情的體驗。然而,他們一見鍾情的物件幾乎統統都是具備驚人的外在吸引力的人。而在閃約測試中,沒有任何一例是雙方同時認可彼此的。
-
18 # 夯七婚戀指導
我覺得不好這麼說吧,《紅樓夢》中寶黛初會中有絕佳的描寫一見鍾情的句子: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但從文字中還原當時的場景,似乎無論如何都不能用上“見色起意”這四個字來表述。
人們其實有各自獨特的異性審美。對異性美貌的追求,有總體標準和個人標準,個人標準佔主體地位,基本決定了一個人的愛情行為及表現。總體標準是指人類共有的審美觀念,這是年輕人追求異性的首要標準。健康而有彈性的肌膚,勻稱而修長的體形,美麗俊俏的外貌都是女性美的通用模式。高大偉岸的身軀、發達強健的肌肉和輪廓分明的面龐是男性健美的表現。但是,人們從自我個性的需要出發,並不是完全追求共同的異性美。
一個力量型的女子,並不一定會鍾情於如同希臘雕塑般線條完美的健碩男生。高大的男子也許也不喜歡與他一樣高挑的女人。相反,擦身而過的一個嬌小玲瓏的女子,或許就是該男子一見之下就想保護照顧她一輩子的意中人。現實生活中,周圍的許多女性似乎並不喜歡標準的美男子,而總是鍾情於一些有個性、有想法和人生追求的男子,這些人或許並不英俊,甚至還長得有點委曲,像電影演員黃渤那種氣質型男生,就是他們能夠滿足女性的心理需求和愛情觀點,無用置疑地成為了時代的新偶像。
仔細想想啊,所謂的一見鍾情難道不是被外表所吸引?你見過誰會對什麼長得不好看的人一見鍾情麼?所以這樣講的話,其實一見鍾情就是見色起意吧?如果不是,請反駁我呀~
回覆列表
不是所有的一見鍾情都是見色起意!
初次見面就不能自拔的愛上一個人真的很奇妙的,可能是因為這個人顏值比較高,所以容易被吸引,但也可能是有氣質有魄力可以讓人有感覺,下面我就簡單分析下吧:
第一,一見鍾情其實很美好,很多人可能不能理解,認為這樣的愛情不會長久,但是奇妙的是有的人因為這而結婚而幸福生活,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能一棒子打死……
第二,為什麼說一見鍾情不一定是見色起意呢,因為大家雖然很喜歡帥哥美女,但是真的戀愛的時候還是會權衡很多的啦,所以有的人即使再帥再漂亮,只要不適合很多人還是會放棄的啊……
總得來說,我傾向於真正的愛情不是靠一見鍾情,畢竟我們都需要對彼此有過一定的瞭解才會去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