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uskybozar
-
2 # 萬歲1148858845
騎虎難下了!義和團席捲北方說到底是西方資本與教會勢力的滲透導致的民怨沸騰,尤其是鐵路的引入導致大量傳統的運輸業民眾的失業以及某些教徒依靠教會勢力的魚肉百姓,而官府的無能,腐敗無疑加劇了情況的惡化!滿清對義和團的時剿時撫其實就是一種極度矛盾心態的表現,既懼怕西方的勢力(剿)又擔心民怨太大引發民變(撫)所以只能反反覆覆,搖擺不定,當最好西方對滿清的這種態度極度不滿的時候,作為滿清的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實際上除了宣戰已經無路可走,因為一旦在民怨沸騰的情況下向西方屈服必然面臨威望消失進而被內部人取而代之的危險,這也是為什麼慈禧太后聽到洋人意圖扶植光緒復位而毅然對西方宣戰的主要原因
-
3 # heinigo
慈禧的底氣就是義和團。身邊一堆人力捧義和團,把義和團吹得神乎其神。刀槍不入啊。你想要刀槍不入。子彈都打不進去。那西洋的武器不就沒什麼用了嗎!慈禧老太太那時候沒有文憑啊。沒有現在知識分子那腦瓜。上一個有解答的說慈禧不會信義和團刀槍不入。你是不是當成知識分子了,把慈禧太后?所以慈禧太后毫無顧忌的對十多個國家同時宣戰。這如果不是贏定了的思維,她根本不會這麼幹的呀!
因此,當八國聯軍進入北京之後,慈禧西逃路上,那是大失所望,氣急敗壞啊。終於反應過來了,上當了,受騙了。什麼中華神才在民間呢。扯淡啊!軍隊都不行,一堆義和團老百姓行什麼行呢。騙我。騙我向十多個國家同時宣戰。敗的忒慘了。不行這氣得出。給我斬殺義和團。殺光這些騙子。那些站在騙子那邊忽悠我的也都給我送出去殺掉。知道最後義和團為什麼都被斬盡殺絕嗎?就是這麼回事兒。
-
4 # 紅雨說歷史
慈禧向哪十一國宣戰呢。他們分別為和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匈十一國列強同時宣戰了。宣戰的方式不是發給各國使館而是以詔書的形式向全國頒佈。
我們都知道慈禧一輩子沒怕過什麼,最怕洋人個。洋人一打進來就跑,二十五歲時,親身經歷了圓明園被燒,丈夫咸豐一氣而亡的悲慘。那麼慈禧哪有勇氣對十一國宣戰呢。我們來說說
一義和團當時不斷壯大完全超出了自己的想象。義和團刀槍不入的那一套,經歷過炮火“洗禮”的慈禧太后應該是知道這些沒啥用的,雖然慈禧每天念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但是拳民的影響力從平民百姓已經滲透到了文武百官之中,超出了慈禧的控制。義和團此時和洋人水火不容這是慈禧看在眼裡的。
二即使有義和團也不至於讓慈禧發瘋,這次宣戰結果幾乎是肯定的,那慈禧為什麼還戰。主要是一封不知道從何而來的密報,上邊說列強支援光緒帝,逼迫慈禧歸政。老太后想這可了不得,歸政之後,自己不死也要被囚禁起來。於是一向主和的老太太發了瘋。所謂“不戰亡,戰亦亡”,於是她要殺盡一切當時在中國的洋人,進攻東交民巷各使館來洩憤。
三這場鬧劇,也因為慈禧的不理智付出了慘痛代價。還沒打完,慈禧又跑出來北京,密謀洋人求和。讓永遠的“背鍋俠”“鏟屎官”李鴻章出面籤合約。列強強迫下要求當時中國人每人陪一兩,總共賠四萬萬五千兩白銀。
四慈禧宣戰不是有底氣,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的衝動之舉。她把自己的情緒帶到政治談判中。權力競爭一直是戊戌政變後的敏感話題。這是慈禧的心病之一啊。
-
5 # JAF72105962
慈禧沒有什麼勇氣 也不懂外交 更沒有直接如皇帝般直接在大殿理政 光緒雖然被囚禁 但是依然是皇帝 只是 朝廷實際處理國政的是載漪等三大親王 載漪為發動政變奪權 扶持其子登基 欺騙慈禧對多國宣戰 導致八國聯軍侵華 八國聯軍雖然強大 但是京師周邊有幾十萬軍隊 載漪幾乎下令不抵抗 導致京師失守 原以為八國聯軍不會入京的載漪決策失誤 政變失敗 南方漢人無法介入宮廷內鬥 被迫對八國聯軍侵華保持中立
-
6 # 淋澈驀
庚子國變前,西方列強宣佈只承認光緒為清朝合法的最高統治者,要求慈禧還政的呼聲越來越高,慈禧老太太經過一系列諸如皇帝身體不好啦,不成熟啥的理由說辭在列強那都不好使了,沒辦法只好硬一下,實際是列強動了實際掌權人慈禧的權力乳酪,之後慈禧那句名言“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也是為了保全自己的權力而奴顏婢膝的諂媚之舉,所以中國的義和團的反侵略,與八國聯軍侵華爆發的中心矛盾就在於觸動了慈禧太后的權力乳酪,慈禧集團將帝國主義針對清朝統治階層重新洗牌的權力矛盾轉嫁為民族矛盾,在明知國家積貧積弱的情況下,還發動底層民眾作為炮灰的義和團運動,其以卵擊石的結果可想而知,當然她自己也知道,東交民巷使館區久攻不下,慈禧派人送去瓜果梨桃,新鮮蔬菜慰問,以及西逃路上懲辦義和團禍首,都是在為日後談判留有餘地,談判的目的不為國家和人民,不然也不會出現四億多兩的天文數字,只為她自己的人身安全和權力,
-
7 # 達o芬奇密碼
羅輯思維羅胖子說慈禧發現康有為用衣帶詔在密謀殺害子自己。自己的兒子要殺自己,哪個母親都會瘋的(雖然說光緒皇帝是無辜的,衣帶詔是康有為騙人的,但康有為打著光緒的旗號)慈禧已經快瘋了,不過也只是過過口癮,並沒有發動任何軍事部署,各國也沒當回事
-
8 # 天下會會天下
這件事情發生在戊戌變法失敗後,當時西方各國都支援中國變法,支援光緒皇帝,德國公使克林德為首,多國公使共同發出外交照會,力挺光緒,表示各國只認光緒皇帝。這無疑讓慈禧怒從心頭起。
當時不知是否有人指使,幾日後有清兵攔下德國公使克林德的轎子,克林德拔出火藥槍射擊後,結果被一名清兵小頭目恩海手刃,引發西方各國在天津大沽口炮臺陳兵,要求懲辦兇手,並提出要慈禧太后還政光緒,永不復出。
在多國軍艦拿下天津大沽口炮臺後,天津總督謊報軍情,將失守報為大捷,並投領導所好,把功勞歸於義和團。當時慈禧認為教訓下洋人就夠了,也打算和談。不料西方各國的外交照會也到了,要求慈禧太后還政光緒,永不復出。
在眾多虛假資訊的影響下,以及在政治鬥爭中不肯服輸的性格,慈禧太后出離憤怒了,決定向十一國宣戰!
首先,袁世凱告密,讓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矛盾從人民內部矛盾上升到敵我矛盾,而洋人要求慈禧太后還政光緒,永不復出,殘酷的宮鬥摻雜著民族情感;
其次,天津總督謊報軍情,將失守報為大捷,讓慈禧太后錯誤的估計了軍事形勢,在知道清軍十倍於洋軍的情況下,慈禧太后認為勝券在握;
第三,當時的數十萬計的義和團讓慈禧認為民氣可用,擔心不利用這股勢力,反為其禍!想來個驅虎吞狼之計。
-
9 # 文史工作坊
中國近代人物專題之慈禧太后(1) 慈禧太后根本就沒有釋出對十一個國家的宣戰詔書
我看其他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基本上都是人云亦云,用慈禧太后對外宣戰來論證清王朝的狂躁或者來肆意貶低慈禧太后,將其妖魔化為一個意氣用事的不顧國家利益的民族敗類,但奇怪的是沒有人將這份所謂的宣戰詔書內容給找出來,為什麼?我寫此文並不是拔高慈禧太后,對一個人物的評價一定不要像以前的教科書那樣臉譜化,對人物的分析乃至評價要放入當時的環境去考察,不要用今天的眼光去苛求古人,儘量用一種客觀的眼光和辯證的思維去看待一個人的言行。
流傳甚廣的宣戰說慈禧太后釋出的詔書為對外國的宣戰,並不是今人所言,以前就有人這麼認為。曾任清朝日講起居注官的惲毓鼎在《崇陵傳信錄》中記載了這次所謂的宣戰,當時慈禧太后在御前會議上告知眾大臣:“今日之事,諸大臣均聞之矣。我為江山社稷不得已而宣戰”,慈禧太后在義和團運動期間向外國列強宣戰的說法在很多學者的論著中都得到了確認(如郭廷以),影響比較大的是唐德剛的《晚清七十年》,唐也認為慈禧太后向十一個國家公開宣戰絕交。
“宣戰詔書”的內容那麼這份所謂的宣戰的詔書到底是什麼內容?筆者在《清實錄》上沒有找到相關記載,當時經常轉載清廷詔令的《申報》等報刊上也沒有找到(從這方面也可以看出這份詔書在當時影響的確不大),廣為學者作為宣戰依據的詔書內容來自於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編的《義和團檔案》上冊中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慈禧太后借光緒皇帝之名(這在當時很正常)向內閣釋出的上諭,這份上諭內容非常長,我摘錄出一句話:朕今涕泣以告先廟,慷慨以誓師徒,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就是這句話被一些學者認為是宣戰的“鐵證”。詔書中並沒有說與誰一決雌雄,結合《辛丑條約》中的十一個國家,很多人便將其確定為慈禧太后向十一個國家宣戰。
這份詔書並沒有宣戰雖然皇帝表示要決一雌雄,但這並不是什麼宣戰詔書。首先,這份上諭是釋出給內閣的,雖然按清朝規定,內閣所接的上諭屬於明發上諭,也就是公開下發給督撫等官員的,但這份上諭並不是釋出給外國人的;其次,整個上諭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是向誰宣戰,是向哪個國家或哪幾個國家宣戰?這個奇怪的,哪有這樣的連個明確的宣戰物件都沒有的宣戰? 再次,這一份所謂的宣戰詔書並沒有送到無論哪一個列強手上,沒有以任何形式送給任何列強,不符合國際法上宣戰的程式。最後,一個旁證。假如慈禧太后釋出的詔書真的是對十一國列強宣戰,那當之無愧會是當時的一個大新聞,奇怪的是,當時的《申報》等全國性的大報刊隻字未提這份既可以體現民族骨氣或可以體現清廷愚昧無知的“宣戰”。
其實,這份詔書是說給中國臣民的,當時的清廷可謂焦頭爛額,一方面對於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是剿滅還是招撫有爭論,另一方面對咄咄逼人的列強是戰是和也有爭論,慈禧太后釋出的這道詔書更多的意欲是昭告天下,我們要做好打仗的準備。值得注意的是,清軍最後與列強交戰了,兩者交戰並不代表兩者宣戰,要知道,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直到珍珠港事件之後才對日宣戰。這道題改為慈禧太后哪來的底氣與八國聯軍交戰這個問題可能更好一些,不過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至於網路上很多人都在說的慈禧太后對列強幹預清廷皇位很不滿一事,我將另文作答。
-
10 # 舉知
沒有誰給慈禧這麼大的勇氣,因為慈禧也不想給他們宣戰?當時的慈禧,為什麼會向十一國宣戰?
首先當時的義和團運動鬧得很兇,一時半會又無法剿滅,在加上他比較重新的大臣榮祿,經常邀請慈禧看義和團表演刀槍不入的神功,把義和團誇的是多麼強大,慈禧竟然相信這是真的。慈禧畢竟是個女人,一輩子沒出過皇宮,認識上和見識上畢竟有時代的侷限性,所以就想到既然無法剿滅,那就詔安,讓義和團去對付洋人,這樣豈不是兩全其美,義和團有洋人幫他被剿滅,義和團的口號也從一開始的,反清復明到扶清滅洋!
第二當義和團運動激化了中國和西方的矛盾,所謂的義和團運動,就是打砸搶,凡是洋人的一切東西,中國人都不許用,搗毀教堂,鐵路,毀壞一切洋人的東西,所以西方列強就要出兵鎮壓,而這時慈禧身邊的人把此事誇大,給慈禧說,西方列強出兵攻打北京,要讓她退位,把皇帝之位讓給光緒,就是下臺,慈禧聽信此謠言,深信不疑,因為慈禧對權力的慾望和眷戀是無比強大的,誰也不能奪走她的皇權!不管對方是誰,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她都要去做,她只考慮個人的安危,從沒想過國家的利益,這就是作為女人,慈禧有時感性用事,從不理想思考,所以在她臨死時,下過一道聖旨,女人不得掌權,誤國誤終身!
-
11 # 萊駒為右
是權力,無上的權力讓慈禧對十一國宣戰,如果列強不干預清朝內政,放手讓慈禧去做,肯定會得到更多的好處,可是列強偏偏不想讓慈禧專政,想讓光緒維新變法走西方的道路。慈禧想廢光緒另立新君時,列強又幹預,讓慈禧很火大。
這時慈禧左右的保守派,尤其是兒子沒有當成皇帝的端郡王載漪、監斬戊戌六君子的剛毅、莊親王載勳等人利用義和團排外,力主慈禧對外宣戰。
開始慈禧頭腦還是清醒的,知道清朝幹不過洋人。於是載漪等人開始縱容義和團大舉進入北京城,進攻洋教堂,殺信教民眾。列強聯軍進攻大沽口。載漪令人偽造洋人的照會四條:一、指明一地由光緒居住。二、代清政府收取各種錢糧。三、代清政府掌全國軍隊。四、歸政給皇帝。
偽造的照會徹底激怒慈禧,她認為外國人和他對著幹,支援變法,反對她廢光緒,現在又想奪她的權,把她趕下臺。是可忍孰不可忍,乾脆向洋人宣戰,寧可死也不放棄權力。
是權力給了慈禧向十一國宣戰的勇氣,促成宣戰的則是端郡王載漪、軍機大臣剛毅、莊親王載勳等滿清保守派。
-
12 # 雄觀歷史
慈禧向十一國宣戰主要是源於憤怒,用俗話說真是受夠了,別把老孃逼急了,逼急了要你們好看。
在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迫於壓力沒有殺了光緒皇帝,而是把他軟禁起來。關於光緒皇帝被軟禁就有了各種小道訊息,西方列強在中國的大使看到各種輿論猜測,很是同情光緒皇帝,要求釋放光緒皇帝繼續他的改革,在慈禧看來就是外國干政,是對她權利的挑釁,再加上他的丈夫咸豐皇帝就是受鴉片戰爭失敗的刺激,一病不起,早早就死了,留下她和同治這對孤兒寡母,可想而知慈禧當時內心的苦楚,再加上這麼些年來西方列強對清朝的各種干涉和欺負,讓慈禧有一種忍無可忍的情緒。
慈禧明白義和團民眾的花拳繡腿抵擋不了列強的槍炮,他也許是受了《水滸傳》這本書招降宋江等梁山好漢討方臘的啟發,心想自己對列強有怨氣,百姓對列強也有怨氣,何不把義和團這股力量用來對付西方列強呢,一來可以緩解國內矛盾,二來也可以出口惡氣。再加上清朝經過興辦洋務,也有了一些槍炮這些家底。於是慈禧頭腦一熱,霸氣的向十一國宣戰。
-
13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誰給了慈禧勇氣?首先要說,如果大清國能在武力上戰勝洋人,慈禧早就宣戰了。
問題是打不過。
打不過咋辦呢?老佛爺說那就得忍著。
也就是這功夫,義和團出現了,最初是在山東,殺洋人,毀教堂,所有一切洋人帶來的東西,包括那些機器統統毀壞殆盡。
洋人自然會來老佛爺這邊告狀,老佛爺這便微微一笑:喲嗬,你們洋人還被這些叫啥“一盒糰子”的欺負啊?打不過他們麼?
於是,慈禧心裡便留下了一個“一盒糰子能打洋人”的概念。
轉過身去,老佛爺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光緒皇帝,她早就想把這個不聽話的娃子給廢了,換個好孩子來當皇帝多好呢!可是洋人居然不答應,還要求她退休,把大權交給光緒,這是什麼情況?羊毛撣子你們居然還敢幹涉咱大清的內政。
當這個問題,即“羊毛撣子不許俺廢光緒娃子”和方才那個“一盒糰子能打洋人”結合起來,慈禧的心眼便活動開了。
但是,就在這一刻,袁世凱報告了,他說山東那些個“一盒糰子”,全是吹牛不上稅,真功夫一毛沒有。
於是慈禧又動搖了,“一盒糰子”真的沒用嗎?
此時,義和團在袁世凱的打擊下,便從山東溜達到了河北,慈禧便派一個心腹大臣叫做剛毅,去查證“一盒糰子”是否真的有能耐。
所以關鍵,就在於剛毅的查探是否到位。
結果剛毅考察歸來,報告慈禧九個字:天降義和團,以滅洋人!
慈禧信了,咱滿人(剛毅),就是比漢人(袁世凱)實在。
於是義和團又從河北溜達進了北京城。
“一盒糰子”一進京,便在北京城裡打洋人和那些信洋教、用西洋物件的中國人,結果混亂中就搞死了一個德國人,叫做克林德(哈哈,不是克林頓)。
克林德是德國公使,換句話說,作為外交人員,他在大清國應該是受到保護的,然並沒有。於是西方立即得出結論:大清已經失控了!需要咱派軍隊去維持秩序。
然就在這個時候,慈禧先發飆了,打死你們一個外交官咋的了?你們之前還燒了咱的圓明園呢?
一激動,老佛爺便宣佈向洋人宣戰,不單是德國英國法國,還包括美、俄、日、意、奧、荷、比、西。
於是,八國聯軍便來了。慈禧微微一笑,那啥“一盒糰子”,洋人來了,你們不是說要滅洋嗎?去吧,不送!
隨後的情節,便呵呵了。
-
14 # 明月清風閣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看了《走向共和》的情節知道的慈禧對十一國宣戰。但那就是一部藝術加工後的電視劇,不要把電視劇當做歷史看!慈禧從來就沒有對十一國公開宣戰,它完全就不是和宣戰一個性質的。我在很早之前寫過類似的一篇闢謠,今天就長話短說敘述一下!
慈禧當時以部分光緒帝名義,頒佈了一條召書,下面我們看一下內容:
我朝二百數年,深仁厚澤,凡遠人來中國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懷柔。迨道光、咸豐年間,俯準彼等互市,並乞在我國傳教;朝廷以其勸人為善,勉允所請,初亦就我範圍,遵我約束。詎三十年來,恃我國仁厚,一意拊循,彼乃益肆梟張,欺臨我國家,侵佔我土地,蹂躪我人民,勒索我財物。朝廷稍加遷就,彼等負其兇橫,日甚一日,無所不至。小則欺壓平民,大則侮慢神聖。我國赤子,仇怨鬱結,人人慾得而甘心。此義勇焚燬教堂、屠殺教民所由來也。朝廷仍不肯開釁,如前保護者,恐傷吾人民耳。故一再降旨申禁,保衛使館,加恤教民。故前日有拳民、教民皆吾赤子之諭,原為民教,解釋夙嫌。朝廷柔服遠人,至矣盡矣!然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挾。昨日公然有社士蘭照會,令我退出大沽口炮臺,歸彼看管,否則以力襲取。危詞恫嚇,意在肆其猖獗,震動畿輔。 平日交鄰之道,我未嘗失禮於彼,彼自稱教化之國,乃無禮橫行,專肆兵監器利,自取決裂如此乎。朕臨御將三十年,待百姓如子孫,百姓亦戴朕如天帝。況慈聖中興宇宙,恩德所被,浹髓淪肌,祖宗憑依,神只感格。人人忠憤,曠代無所。朕今涕泣以告先廟,抗慨以示師徒,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韃伐,一決雌雄。連日召見大小臣工,詢謀僉同。近畿及山東等省義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數十萬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執干戈以衛社稷。 彼仗詐謀,我恃天理;彼憑悍力,我恃人心。無論我國忠信甲冑,禮義幹櫓,人人敢死,即土地廣有二十餘省,人民多至四百餘兆,何難減比兇焰,張我國威。其有同仇敵愾,陷陣衝鋒,抑或仗義捐資,助益儴項,朝廷不惜破格懋賞,獎勵忠勳。苟其自外生成,臨陣退縮,甘心從逆,竟作漢奸,朕即刻嚴誅,絕無寬貸。爾普天臣庶,其各懷忠義之心,共洩神人之憤,朕實有厚望焉!這份召書不過是清政府對國內頒佈的全國動員令,號召全國軍民行動起來共同抵抗列強,而事件背景就是八國聯軍列強要求清政府交出天津大沽口炮臺,並向清政府發出通牒,剿滅義和團 。 洋人主要對清廷提出了四項要求; 一、是指明一地,令中國皇帝居住。
二、是代收各省錢糧。
三、是代掌天下兵權。
四、是勒令皇太后歸政於光緒帝。不管從那一條出發都直接撼動了清政府的統治,甚至讓中國完全淪為列強殖民地。其中對於慈禧太后刺激最大的就是要求慈禧歸政於光緒帝了,這是慈禧萬萬不能接受的,所以頒佈了這條召書。而這條召書不管是內容還是格式都不是宣戰召書,只是列舉了列強對中國的種種暴行,呼籲全國軍民共同抵抗列強對中國的入侵。 對於列強對天津大沽口炮臺的無理要求,慈禧太后令總理衙門寫了12份照會於6月19日送往十一國公使,另一份送往海關總稅務司赫德那裡。其內容為:索佔大沽口炮臺“顯系各國有意失和,首先開釁,各國公使和使館人員應在24小時內離開北京。” 這份照會主要是要將列強全部驅逐出境,也沒有對列強各國宣戰的意思。可以看出什麼對十一國宣戰完全是子虛烏有其次,這封詔書並沒有具體宣戰物件,直接用了一個“彼等”代替,因此在國際公法上這算不得一份有效宣戰書。但是也沒有任何國家針對份召書應戰。至於慈禧太后一邊重賞京津兩地義和團教唆他們進攻各國使館,一邊又送蔬菜瓜果到使館去慰問,這完全不是自相矛盾,因為當時的北京已經陷入了義和拳和西方列強擠壓下的雙重困境了,至於導致了“東南互保事件”倒是和這份內部動員令有直接關係了!所以這其實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內部動員令,僅從格式上也算不上宣戰書!
-
15 # 有得觀史
慈禧嗜權如命,得到權力絕對不願撒手,西方列強一個聲音,支援光緒,想讓慈禧放棄權力,這讓慈禧非常生氣。
清朝有先例,順治康熙都14歲親政。古代人壽命短,新生兒成活率低,為了早生多生孩子,結婚都早,十三四歲結婚屬於正常。同治十七八歲還未成親,他可是皇帝,這實在說不過去,大臣們紛紛上疏,言外之意你慈溪不是親媽咋的?為什麼不給兒子娶媳婦?慈禧拖不過去了,才很不情願的為同治選了皇后和嬪妃。
同治皇帝駕崩,沒有子嗣,本該從近支宗室中選一人,過繼給同治,繼承皇位,那樣慈禧就是太皇太后了,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史無先例,慈禧為了繼續垂簾,就選了同治平輩的載湉,也就是光緒皇帝,光緒年幼,慈禧繼續掌權。
光緒長大了,慈禧故伎重演,遲遲不給光緒娶親。光緒親政了,慈禧撤了簾子,權力還是不交,美其名曰訓政。光緒要變法改革實施新政,西方列強很支援,光緒幹得熱火朝天,慈禧只能靠邊站,慈禧寂寞無主,於是發動戊戌政變軟禁了光緒。
慈禧的權威不容挑戰,誰挑戰整誰。西方列強敢挑戰,慈禧恨得咬牙切齒,但又無可奈何。
光緒成了傀儡,慈禧仍不滿意,畢竟皇帝在,太后繼續幹政不合情理,他想廢掉光緒,另立新君,找個年幼的,她好繼續垂簾。如果沒有西方列強支援,他早把光緒廢了,大清朝沒有人敢挑戰她的權威,現在不同了,中國幾次和西方列強交手都失敗了,西方人若不起。
忌憚西方列強,不能隨便換光緒,要換需要找個理由。慈禧向外界公佈說,光緒身體不好,無法履行皇帝職責。西方人不信,派自己的醫生給光緒體檢,體檢結果出來,光緒腎虛,其他沒有毛病,不影響當皇帝。
慈禧說謊被揭穿,丟了顏面。西方人相當於挑戰了太后權威。在大清朝內部誰敢這麼做她就敢殺誰,恭親王奕訢相當於大清的總理,是當時叱詫風雲的人物,遇到事情敢於提出和慈禧不同的意見,慈禧覺得奕訢挑戰了她的權威,藉口外戰不利,削去奕訢親王身份,罷了他一切職務,讓他回家養老。恭親王奕訢號稱鬼子六,不是一般人,慈禧輕而易舉就把他制服了。唯我獨尊的慈禧,受到了列強挑戰,憋氣窩火又不敢發作,肺都要氣炸了。
義和團來了,專門對付洋人,把洋人鬧的夠嗆,洋人似乎對他們無可奈何,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必須抓住。
1900年,慈禧聽到訊息,說十一國已經聯合起來,準備逼她歸政光緒。慈禧擔心丟掉權力,更害怕光緒掌權,最讓她不能忍受的是西方漠視她的權威。是可忍孰不可忍,慈禧火冒三丈,發誓要和十一國決戰。大話說了,但慈禧心裡還是沒底。
這時,慈禧聽說義和團可以打敗洋人非常高興,立即召見。
義和團原來叫義和拳,是自發的民間組織,一開始他們的目標是推翻腐敗的清政府。他們打著反清復明的口號在各地開展反清活動。隨著西方列強入侵,天主教基督教等西方教會也進入中國。國人對教會不理解,認為他們整天關著大門,神秘莫測,一定不幹好事。民間傳說教會專吃中國小孩。於是全國範圍內反教會鬥爭此起彼伏,義和團改換門庭,以前反清現在扶清,他們的口號變成了“扶清滅洋,替天行道”。
義和團代表應邀來見慈禧,對慈禧說義和團多麼多麼厲害,刀槍不入。慈禧信了,有義和團在,打敗列強不在話下,於是對十一國宣戰。
以慈禧的智商何以相信義和團能刀槍不入。唯我獨尊的慈禧,一次次受到挑戰,受到威脅,實在是氣急敗壞,失去理智的結果。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
16 # 本草百曉生
1900年6月21日,經過四次御前會議反覆商討,慈禧最終向各帝國主義出兵宣戰。她說“國亡在目前,若拱手讓之,我死無面目見列聖”。
慈禧對洋人的憎恨由來已久,不說之前和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幾個月前,她被迫在宮裡接見洋人的妻世,在他們面前扮笑臉賠不是。目的是為澆滅洋公使的怒火,打消他們往使館增兵的計劃。這都怪董福祥,不懂策略,貿然打傷在盧溝橋勘察的外國工程師。
慈禧不明白的是:為什麼洋人喜歡到處霸佔土地建教堂,她聽民間傳聞:這些所謂傳教士,打著“救濟窮苦”的幌子,挖取嬰兒的腦髓配製紅丸。每每聯想到我大清四萬萬子民,要被洋人當藥材,她拳頭就握得更緊。
她認為大清尚可與洋人一戰。近幾年來,尤其是在曾文正調教下,各地鄉勇實力大增,剿滅粵匪便是證明。“保甲則常年認真,自堪弭盜,團練則更番訓練,久之民盡知兵,自足為緩急之恃”。再不濟,大清還有神機營。想到神機營慈禧雙眼放光,這支裝備洋人最新式火槍的部隊,才是希望。
還有載瀾的妻子經常出入皇宮,告訴慈禧:拳民們個個有神功護體,練的是金鐘罩鐵布衫之類的硬派氣功。之所以載瀾妻子這麼肯定。她親眼目睹拳民們大顯“神蹟”,載瀾家住著好幾個拳民。
慈禧認為與洋人開戰刻不容緩,洋人欺人太甚。在16日“主動挑釁”天津大沽,幸好“沒有失守”。但更多的洋人正從外地趕來京師。
回覆列表
第一,當時的列國已經傷害到了慈禧的政治統治,因為列國認為慈禧保守,光緒帝相對開放,而洋人需要更為開放的朝廷政策。所以希望光緒帝執政,讓慈禧放權。慈禧當然對列強的態度不滿。
第二,慈禧高估義和團的實力。至於義和團刀槍不入的戲碼,慈禧未必相信,但至少慈禧應該是認為義和團就算沒那麼神,這麼一大幫人,至少可以和洋人拼個你死我活,不說滅了洋人,也能滅下洋人的威風。誰想到義和團面對八國聯軍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