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指尖時

    我的女兒3歲2個月,聽話的時候,挺討人喜歡的;可當她不聽話的時候,我的脾氣一下就暴躁起來,無法控制,可過後我又非常後悔。其實,女兒還算是一個很乖的孩子,我知道是我自己常常沒有耐心。只要我自己心裡不痛快,孩子再一鬧,我不是打她就是大聲吼她。我也知道這樣做對孩子不好,可就是忍不住。說來奇怪,我對其他人就完全不一樣,朋友們都說我性格好,很隨和,和老公也只是偶爾生生氣,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我總是對孩子沒有耐心呢?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制止我這種行為嗎?—— 一位壞脾氣的媽媽壞脾氣的媽媽:你好!信中,你在為自己對女兒沒耐心而自責,同時也為自己對別人隨和卻對女兒暴躁而困惑。可能很多媽媽都曾經有過這樣的苦惱,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其實,再好的媽媽也有發脾氣的時候,只不過有的媽媽是在要發脾氣的時候就意識到了,及時停止;有的是在發完脾氣後才覺得後悔。那麼怎麼才能像那些好媽媽那樣,對孩子有耐心,而且不發脾氣呢?咱們可能需要仔細梳理一下,這些“壞脾氣”是從哪裡來的,找到了來源,或許我們就可以找到讓它離去的好辦法。首先,認識一下“耐心”的含義。詞典是這麼解釋“耐心”的:第一個含義是“不急躁,不厭煩”,主要反映的是一個人對人對事的方式方法問題;第二個含義是指“不急躁、不厭煩的性格”,這個反映的是一個人的個性問題。從信中可以看出,你對他人一般情況下脾氣都很好,也很有耐心,大家對你的評價也不錯,由此,可以排除你個性方面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把重點放在你對待女兒的方式方法上。其次,梳理你對女兒沒耐心的幾種情況。相信你對於自己沒耐心這個問題,一定想過很多改進的辦法,之所以效果不好,很有可能是你的方法對的是“症”(問題),卻沒有對“本”(根源)。第一種情況:女兒“不聽話”時你就表現出“沒耐心”。女兒的“不聽話”是“症”(問題),對你來說就是一個“挫折事件”,從而激發了你內心的焦躁情緒(根源)。嬰幼兒階段是親子矛盾的高發期。主要原因在於,此時家長讀不懂孩子的心理需求,或者家長想當然地用成人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比如當孩子不聽話時,很多家長就認為是孩子故意在搗亂,於是難免急躁。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可能會發現事情原來完全不是你想像的那樣,是大人沒有“聽懂孩子的話”。孩子的話,不見得都是語言,他的情緒、表情、動作等非言語行為都是他的“話”。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衝突,更多的應該是家長不理解孩子。只有先弄清孩子想做什麼,你才能引導他用合適的方式去實現,問題也才能真正得到解決。第二種情況:心裡不痛快,孩子再一鬧,你就對孩子發脾氣、沒耐心。心裡不痛快,尤其情緒上來的時候,要保持好的脾氣對每一個人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更不用說孩子再來“湊熱鬧”。在這個時候,對女兒發脾氣,根源上不在於孩子做了什麼,而是你的處理方式有問題。有一種情緒處理方式叫“情緒應對”,情緒上來後,不管三七二十一,對著別人就大吼大叫,別人成了自己情緒的替罪羊,至於別人和自己情緒之間的聯絡,從不認真思考。這樣的人對自己的情緒沒有覺察力、也沒有控制力。所以,你對女兒的“沒耐心’,可能反映的是你自身情緒管理能力的不足。建議你當自己情緒不好時,能自覺地遠離孩子,讓自己平靜一下,想清楚“我為什麼生氣,為什麼煩躁”,著眼於解決當前的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發洩情緒,從而慢慢培養對自己情緒的覺察和控制能力,降低發脾氣的程度和頻率。如果你不小心衝著孩子發了脾氣,你要等平靜下來時,回過頭來想一想當時寶寶是怎樣激怒自己的,客觀分析一下你剛才不愉快的感受是孩子帶給你的,還是你原本就有的,這件事對自己和寶寶有什麼影響,危害寶寶的安全?影響自己休息?給別人添麻煩?還是寶寶在表達你尚未察覺的感情需要?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等等,多一些這樣的反思,你就能慢慢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讓暴躁發作得晚一些、慢一些、輕一些,以後再遇到類似的事件就會比上一次更冷靜些。第三種情況:對外人有耐心卻對自己的孩子沒耐心。為什麼對外人脾氣好,而對自己唯一的女兒卻脾氣不好呢?這裡面有一個前提判斷,那就是你認為孩子是弱小的,罵她、打她,都不會對你產生直接威脅,更不會影響你在外人眼裡的形象;而對外人,你要考慮自己的社會角色,考慮外人對自己的評價,你不得不做出一些偽裝,維持你與外界的關係。鑑於此,建議你思考下面幾個問題。你對外人的寬容和隨和,是發自內心的嗎?如果不是,那麼你也很有可能會積攢許多消極情緒無法釋放,回到家從女兒身上找到了出口。這樣的話,就需要你梳理改善外在環境,讓自己的情緒找到正常的釋放渠道。你是否常常感到心裡委屈?比如上班很累了,回家還要照顧孩子、做家務?如果你覺得應酬太多的人際關係和事物令你疲憊不堪,那麼建議你和老公仔細談談,把你的負擔說出來,或者提醒他適當分擔部分家務,從而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儘量避免把消極情緒發洩給孩子。我很認可一個觀點:父母是孩子的同齡人。作為父母,生理上可能30歲、40歲;可是當“父母”的年齡,卻和孩子一般大。因此,孩子來到我們身邊,就給了我們一個“再成長”的機會。我們應該學會感謝孩子,感謝孩子讓我們有幸成為父母。常懷一顆感恩的心,也會讓你越來越多發現女兒帶給你的快樂和欣慰,不知不覺中減少很多對女兒的“壞脾氣”。衷心祝願你儘快成為一個好脾氣的媽媽!紅楓婦女心理諮詢中心 翟召博翟召博 資深心理諮詢師、培訓師,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社群與家庭教育研究所研究員,新東方教育集團家庭教育特聘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家長教育普及工程”專案組副組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澶淵之盟簽訂後到靖康之恥發生期間,宋遼有沒有發生過戰事?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