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化郡愛歷史

    蒙古人對死亡並不是很恐懼,相反,他們認為死後會去長生天,那是美好的地方,他們認為他們故去的親人也在那裡,所以蒙古人死後會用勒勒車拉著包裹的屍體,行走在草原,直到屍體掉落,那就是去往長生天的地方,掉落的屍體會被狼或者其他動物吃掉,那些動物,蒙古人人認為是長生天的使者,這也是一種生態平衡的提現,敬畏自然的表現

  • 2 # 磐龍觀史

    《草木子》中也有提到,元朝皇帝死後,是不用棺槨的,也沒有殉葬品,其葬儀很奇特,只是“用木二片,鑿空其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然後挖一條很深的坑埋入。地面堆土後,再“用萬馬蹴平”,並派一支隊伍把這一地區暫時封鎖起來,等到青草長成,一點也看不出痕跡後才解除封鎖,撤走隊伍。因此,後世就很難發現元代皇帝陵墓之所在了

    基本上就在草原上,所以找不到,很是神秘啊。

  • 3 # 老白286987756

    人的死亡是輪迴,死了再生,生了就奔著死去!活一天少一天,所以給子孫後代留下點兒社會財富,精神財富,留點德性

  • 4 # 豔夜讀錦書

    1.我們主要從蒙古人喪葬習俗和生活觀點來看便知曉了!

    2.古代蒙古人對死了的人,就會用一輛驢車拉著去,屍體掉在了哪裡,就埋葬在哪裡,對死是一種如生的想法。

    3.蒙古人中有句俗語:“人既生,墓始形”,意思是說人一生下來便逐漸走向死亡。作為生命的客觀規律,死與生同樣不可避免。

    4.蒙古人對待死亡觀和中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莊子的想法相像,對無疾而終的妻子病逝“擊鼓而歌”,表達自己對無痛苦死亡的愉悅。長久以來,追求長壽與健康是我們人類的共同願望,為此,我們一直在同疾病和死亡鬥爭。死亡作為生命過程的一部分,是一個必然的過程,科學技術可以延長人的生命,卻無法使人永生。既然人生來必有一死,那就應該像優生一樣去選擇優死,死得舒適和幸福,死得不失尊嚴和價值。正如出生的過程一樣,死亡的過程也需要特別的關懷和照顧,而這一切可以透過對各民族死亡哲學的理解和實施臨終關懷加以實現。

  • 5 # 山人聊歷史

    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死觀,在古代蒙古人認為,單一個體總是有生有死,生死是一個自然輪迴,是個人無法抵抗的自然規律,人的生命最終要回歸大自然,而靈魂卻是生生不息的。

    在古代,蒙古人有一句俗語:“人既生,墓始形。”意思是人一生下來就走向死亡,生與死是自然客觀規律,死與生一樣不可避免。因此,古代蒙古人看待死亡是很超然的。

    雖然看待死亡與出生一樣平常,但蒙古人卻始終認為人死了,靈魂卻是永世存在的,因此特別地注重臨終關懷和死人靈魂的祭祀。因為古代蒙古人的生死觀深受薩滿教和喇嘛教的影響,認為人的靈魂有三種存在形式:

    一是永存的靈魂。人死後靈魂是永世不滅的,它能造福後代子孫。為不讓靈魂受委屈或冷落,子孫要經常祭祀,提供吃喝,使先人靈魂時刻記住後代子孫並永遠保佑。

    二是心底暫時的靈魂。這種靈魂遊弋於人體的周圍,當人睡著的時候,靈魂遊離體外,辦完事後回附人體,人即醒來。

    三是轉世的靈魂。這種靈魂離開原有的人體,依附在別人的身體上,轉世而生。

    古代蒙古族人有這麼一個古老的傳說:說是有一位巫術造詣很深的老者,臨死之前對自己的兒子說,如果死之前能善待他,死之後能隆重埋葬他,經常的祭祀他,他就會保佑兒子。他兒子是孝順之人,依言照辦,臨死前照顧無微不至,使老者安然死去;死後他兒子把他埋葬在高山上,舉行隆重的儀式,每月逢一、七、九用茶水、肉食、奶、酒祭拜。那老者的亡靈就一直保佑他兒子平安;不久其母親逝世,他也按照其父親一樣的待遇對待母親亡魂,其母親的靈魂和其父親靈魂一起保佑著他一家子孫免於災難的發生。從此以後,人們就學習這種善待老人和厚待先人行為,以求祖先保佑後代子孫繁衍昌盛。

    由此可見,古代蒙古人很早就懂得如何善待老人和厚待自己的祖先,把祖先的靈魂作為神一樣地敬重和祭祀,讓祖先的亡靈保護自己的後代子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試貼詩是什麼意思?什麼時候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