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通常情況下,乒乓球都是拉出上旋球的。但據說也能拉出下旋球,能夠做到嗎?
9
回覆列表
  • 1 # 乒乓網

    攻上旋,拉下旋。通常來說是這樣的,因為這樣處理來球效率最高。拉球時拍型的變化最好別去分解了看,首先這個動作只有零點幾秒,分開看會導致揮拍延遲,大大降低拉球質量。其次,拍型不管你怎麼變化,觸球的時候也只是一條切線。

    當然,你可以在揮拍是固定拍型和發力方向,這樣由始至終就是一條相同的切線。也可以像你說的透過拍型調整來形成弧線型的切線。個人覺得維持一直線的揮拍和弧線型的揮拍各有優劣。

  • 2 # 乒乓生活

    我們在處理下旋球的時候因為如果是強烈的純下旋,球在摩擦的時候會產生自反方向的向後的旋轉。我們亦可以稱之為“回頭球”下旋球跟上旋球想必最明顯的特點是:速度慢,弧線低,碰到球檯後的第二弧線向下走。知道以上的特性,我們在處理下旋球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就可以避免下網了:1,合理的製造弧線,上旋球由於向前走的速度比較快我們需要適當的壓弧線,下旋球弧線低且慢,所以我們要製造一定的弧線,製造合理的弧線離不開對球的摩擦。2,充分發揮身體在下旋球中的作用,如果我們的腳底在拉下旋球的時候沒有給地面一個反彈力,不管我們上身的手臂如何的拔,始終是容易下網的。只有充分的調動腳步的反彈力了,才容易把下身的力量傳遞到上身去。3,打與摩的比例,如果摩擦過多,作用力在球體的表面形成太薄的吃球現象也是容易下網的。所以我們需要打摩結合。4,是不是向上發力就可以避免呢?其實不然,向上過多,球沒有向前的力,反而容易吃不住球,碰到拍面後容易下掉形成下網,所以我們不但要向上而且略帶向前。5,不要給球頂住,給球頂住的含義是:球跟身體平行,沒有足夠的擊球空間這個就是給球頂住的現象。上面的幾點慢慢的去找原因,你應該就不會下網了。

  • 3 # 寧靜致遠186136159

    謝邀!可以肯定的說,乒乓球是絕對不可能“拉”出所謂“下旋球”的!道理很簡單,所謂拉,無論是正手拉抑或是反手拉,有其一致的基本動作要領,是拍面向下或側下,隨手臂向上揮動接觸乒乓球,使球透過與球拍的摩擦,產生向上的強烈旋轉擊向對方球檯。這種技術就是大家熟悉的“上旋球”或叫作”孤圈球“。而下旋球則與這個動作相反,拍面向上或側上,從上向下,透過拍面與球的摩擦使乒乓球產生向下的旋轉。悟空小秘書也許是想耒考察我會不會打乒乓球,故意設定瞭如何“拉”出下旋球這個問題。好在筆者對乒乓球專案有所瞭解。因此,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下旋球不是拉出來的,而是“削”出來的。

  • 4 # 春苗說

    我打了近20年乒乓球了,雖然不是專業運動員,但是我在學校,公司,所在地區的各種比賽中獲譽頗多。

    題主所提如何“拉”出下旋球的問題簡直就是一個乒乓球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有點違背自然規律了。

    “拉”這個動作,無論正手反手,近臺遠臺,只可能拉出“上旋球”“弧旋球”以及帶側旋的“上旋球”。這是由他的擊球點和擊球方向決定的。“拉”這個動作本身就是球拍從低位到高位的過程,所以決定了他不可能拉出所謂下旋球。

    那麼下旋球怎麼來?“削”,只有它和近臺的一些推擋動作才有可能出現下旋球。因為這樣的動作才符合出現下旋球的物理原理。它出拍是由高位到低位的移動,擊球點也是正中偏下。符合下旋球的規律。

    所以總結下旋球是“削”出來的,而不是“拉”出來的。而且不要迷信一個動作克敵制勝,乒乓球的魅力就在於打法千變萬化,球路來去靈活多變。

  • 5 # 花皮老鼠

    從問題能夠看出,題主對乒乓球中的拉球和旋轉是非常熟悉的。對於拉出下旋球的問題,我的答案是:嚴格意義上,是不能拉出下旋球的。但在實際比賽中,確實會出現以類似拉球的動作製造出下旋球的情況,將這種情況稱為“拉”出下旋球也不為過。

    一、弧圈球和拉球

    弧圈球技術源於日本,透過向前上方發力,利用切向力使膠皮與球產生摩擦,製造強烈的上旋。打出弧圈球的技術動作看似從下往上將球提拉起來,因而稱為拉弧圈,一般稱拉球。

    因此,嚴格意義上的拉球,特指製造上旋球或弧圈球的技術動作。而且要求是,拉出的上旋越強烈越純正越好。

    二、側旋弧圈和不轉弧圈的啟發

    在弧圈球的旋轉分類中,除了經典的加轉弧圈和前衝弧圈之外,還有側旋弧圈、直板正膠弧圈(俗稱小上旋)和不轉弧圈(俗稱假弧圈)。

    從這種分類可以看出,非嚴格意義上,可以“拉”出的不僅是上旋,還可以是側旋和不轉。那麼,只要擊球部位合適,當然也可以“拉”出下旋球。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只要是以類似經典拉球的技術動作來處理球,就可以稱之為拉球。如果以這種動作製造出下旋球,就可以稱之為拉出了下旋球。

    三、場景模擬

    雙方均為右手握拍,橫板直板均可。

    開球后雙方都試圖壓制對方反手位,迅速從前三板轉入反手位大斜線相持,逐步退到中臺,伺機側身正手進攻。

    我方首先強行側身轉入正手進攻,依然以斜線拉住對方反手位。但因出球質量不高,對方反手快帶壓制我反手位大角度。

    此時,來球速度很快形成追身球,我方來不及調整步法,只能上身向左側傾斜降低重心,騰出擊球空間,同時從右向左揮拍擊球。由於身體姿態的限制,來球已經高於我方肩膀,只能從右上方向左下方擊球,擊球點位於來球左下方,回球為下旋球。

    雖然觸球瞬間我方實際是以“抹”的方式進行處理,但整個回球過程中,依然完成了引拍、拉手、發力等拉球動作,完成可以稱之為對拉相持中拉出了下旋球。

    四、球員舉例

    上述場景模擬在比賽中並不少見,而且波爾和水谷隼似乎特別容易出這種球。兩位運動員都習慣於在側身位透過上身姿態調整而非步法調整回擊來球。

    五、拉出下旋球的利弊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拉出下旋球往往是出於偶然,屬於非標準動作。雖然在對拉上旋球相持的過程中突然出一個下旋球可能讓對方不適,造成其失誤,但這與孔令輝、馬琳利用側切技術回擊上旋球從而主動製造下旋是不同的,不應該成為訓練中追求的目標。

  • 6 # 乒乓球球

    乒乓球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拉出下旋球已經被證明可行!

    題主提出的乒乓球也能拉出下旋球的乒乓球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已經被我證實——乒乓球不光能拉出上旋球,確實也能拉出下旋球!雖然條件很苛刻,但是真的能實現!你們可以自己試試,只要能熟練拉弧圈球的愛好者經過一段時間訓練都能做到!!!

    第一步:正常拉弧圈球,摩擦球的中上部。

    第二步:拉側拐弧圈球,手腕向下內扣一點,摩擦球的右側中部,向前摩擦。這時你拉過去的球落臺後會向左側拐。

    第三步: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了。拉下旋弧圈球!你要記住乒乓球是圓的,製造下旋不一定非得用削球這個動作,拉側拐弧圈球時只要能使球向下旋轉,就可以產生下旋。拉側拐弧圈時摩擦球的右側中部,實際上已經避開了旋轉最強的區域,只需要再加一點點向前稍向下的摩擦就能產生下旋(有借轉的成份)。手腕大幅內扣,摩擦球的右側中部向稍向中下部摩擦(實際上是你手腕有一個外展的動作,外展的方向向前稍向下),此時你拉的是還是側拐弧圈球,只是這個側拐弧圈球帶了下旋,也就是說你成功拉出了下旋弧圈球!!!

  • 7 # 乒乓社交開球網

    是否能夠“拉出下旋球”完全取決於對這個“拉”的動作是如何定義的,如果你非要定義為“弧圈”,那是不可能拉出下旋的,只能是上旋、側旋。

    但如果你定義“拉球”為類似拉弧圈的動作即可,那就可以拉出下旋球,道理很簡單,就是用正手位的大幅度回球,做出一個搓的動作,然後過渡到拉球的動作,即看著像弧圈,其實你是搓過去的下旋球。在某些特定場合,還是有一定威脅的。

  • 8 # 有狐體育

    題主的提問有點怪怪的,可以大致判斷題主打球已經很長時間了,初學者一般不會這樣問,似懂非懂的人才會問稀奇古怪的問題,其他門道都是這樣。

    拉,按照執行軌跡來看,一般是向上執行的,完成一個拋物線,然後由於重力自由落體。題主說下旋球,那就不是拉球了,在發球、搓球時摩擦球的底部,讓球不斷從上往下翻滾,這就是下旋球;還有一種造成下旋球的打法,是側切,打球很浪的丹羽孝希就最拿手側切這招,過去的球幾乎沒有弧線,下沉較快。

    如果來球是搓接或者削過來的,這是下旋球,提拉就變成了上旋球。其實沒有必要死磕下旋上旋,一個球體同時包涵上旋下旋的,向上的促使球越過球網的力作用時,就造成了上旋;由於接觸球體部位不同,球體自身的運動還有一個向下落的力,下落力的結果造成了下旋。明白了這個道理,接發球、攻球、相持就可以做的好了。

    所以說,是不可能拉出下旋球的。

  • 9 # 郝人9108

    這個題目出的有問題,下旋球是搓出來的,或者是削出來的,也就是說需要摩擦球的下部或是中下部,球體過網之後才能形成向迴旋轉的力,球速減慢,也就是說對方水平推擋這個來球導致下網(不過網)的可能性很大;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拉球,是摩擦球的後面或者是上面,出去的球過網之後會加速向前,這就是上旋球或者是弧圈球,總之“拉”是拉不出下旋球的。

  • 10 # 我愛愛我的人78381330

    拉下旋球,和拉出下旋球二個感念。把拉動作下旋球改為前衝球,前衝加轉球。統稱弧圈球動作。拉出下轉球?用拉動作不可能出下轉球,只能用削球動作搓球動作出下轉球,這就是乒乓球基本知識。

  • 11 # 乒乓問答機

    這是個偽命題,拉球技術不是搓球原理,沒辦法打出下旋。如果把拉弧圈球技術型別細分,大致有三種前衝、高吊、側弧圈,前衝弧線比較低平而且爆衝力量大,高吊向上方向的弧線高度比較大,側弧圈向橫向方向的弧線比較大,豎向方向偏低平。

  • 12 # 乒乓球804

    我敢斷言:乒乓世界裡,沒有一個人能拉出下旋球!

    因為:執行中的球拍,無論球拍觸球的哪個部位——凡是球拍位置高於起點的揮拍軌跡,回球全是上旋球,或以上旋球為主的球。根本就拉不出下旋球!

    反之,凡是揮拍軌跡低於球拍起始位置的回球,則全是下旋球,或以下旋球為主的球——即削球。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 13 # 冷眼觀是非

    我覺得題主是理解錯誤,他聽到的是‘’拉下旋‘’而不是‘’拉出下旋‘’。將對手的下旋球拉回去,比回上旋球和不轉球要難一點。僅此而已。

  • 14 # 敏而好學

    準確的說是撞擊,向上撞擊,不應該是反膠那種帶摩擦的拉球。

    用長膠。對面拉過來,或進攻過來的上旋球,撞擊過去就是下旋球。

  • 15 # 尋夢一生幸福一世

    不是拉出下旋,乒乓球裡是拉下旋球為上旋或側上旋。至於你說的拉出下旋是不存在的,除了削球和搓球,還有一種方法一般是中遠臺有一種正手兜球的動作也會出現側下旋,張怡寧用過,但是本質類似削球原理,而不是拉。希望你不要搞混了

  • 16 # 淘寶動嵐乒乓

    先理解球旋轉的製造原理,上旋多是摩擦球的中上部。下璇摩擦球的中下部。所以你用拉球的動作處理來球,動作或者是由後往前,又或者由下往上發力的,所以基本上拉球都是上旋球。

    那麼有沒有可能拉出下璇?還是那個原理,摩擦球的中下部製造出下璇,比如搓球,削球,側切……等技術都是能製造強烈的下旋球的。

    那麼你想用拉球動作拉出下璇球就要結合動作和理論。要知道球拍是有兩個面的,如果你用正面處理一個上旋來球,一定是由後往前發力摩擦球中上部,拉出去就是一個很強烈的上旋迴球。但是同一個動作在出手的那一刻用的是球拍的背面摩擦到球的中下部(需要再次壓低重心)那是不是就是拉成了一個下璇球。從動作來說還是拉球的動作,處理的也是上旋球,拉球動作由後往前。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上旋球怎麼會變成了下璇球!我們發揮一下想象——削球手他們是不是很擅長把對手拉的上旋球變成下璇削回來。然後對手再把下璇拉成上旋如此反覆那麼我們就會從側面觀察到球一直是在順時針旋轉(另一個側面是逆時針旋轉)我們並沒有改變它的旋轉,它就就行成了一個公轉和自轉圖案在我們大腦裡。

    同樣的道理我們用同一個動作不同的拍面碰觸球不同部位相對製造的旋轉就會不同。也就是說雖然發力方向沒有變化也是由後往前處理同一個上旋球,可以製造出兩種旋轉。用一個大家能簡單理解的動作解析這個拉出的下璇——劈長。它不過是由拉球的動作製造出類似劈長的效果罷了。

    不知道我的回答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不過這個技術並沒有人使用,曾經出現過類似的問題“擰拉,能不能擰出下璇球”最後透過慢放大家知道其實是一個兜切不過看起來有點迷惑性像擰拉。因為擊球也就是一瞬間的事。但是它的理論和我說的大致相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更喜歡薛寶釵還是王熙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