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曹宗國

    元取代宋屬於政權更替。元代雖然存在蒙古族對中原民族在政治上實行民族統治,但在文化上仍然沿襲和推崇漢文化,所以不存在中國傳統文化斷代的問題,相反有些如元雜劇等還有所創新。文明斷代更不存在。

  • 2 # 楊冰海

    元朝歷時九十八年,歷經五世十一帝,元取代宋完全是當時歷史條件下的一次正常更迭,宋朝後期,政治腐敗 軍事孱弱,而那個歷史時期的蒙古軍隊可以說是所向披靡,別說以農耕生活為主的宋朝,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騎兵的機動性和突擊性往往使各國猝不及防,那就是最先進的軍事力量才使蒙古一個以遊牧為主的民族的,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將近2560萬平方公里,元朝面積最大時是元武宗與察合臺汗國瓜分窩闊臺汗國時。元史載:那時的元朝南至如今泰國北部,西至喀爾什湖以西數百里,北至北冰洋(當時叫北海),東至白令海峽。面積為:北亞1400-100+蒙古與西藏突出地帶和新疆突出地帶東南亞突出地帶以及朝鮮半島300(也可能更大)+中國960=2560萬平方公里。

    元朝中期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對漢民實行的統治制度也是非常的嚴苛,十戶一刀,初夜權,都是元朝統治暴政的罪證,對於中原文化和文明也是不遺餘力的打擊,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

    所以說政治上只是正常的更迭,但是由於漢族人口眾多,文化影響深遠,以及融合能力非常強,後期的元曲和散曲的文化形式也是建立在唐詩宋詞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所以並沒有產生文化何文明方面的斷代。

  • 3 # 陳聖鋼

    元取代宋,屬於正常的政權更迭,不存在文化斷代,更不存在文明斷代。其理由如下:1.取代宋的元的少數民族在兩漢,唐朝時均屬於統一的華夏,只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區別,不存在國家之間的區別;2.南宋晚期,朝廷、政府及其官吏腐敗,民不卿生,奸臣當道,忠臣遭害,軍隊也喪失了戰鬥力;3.蒙古族的軍隊逐漸強大,所向無敵。在攻打南宋時,南宋本來就主張“議和”,致使軍中統帥及士兵喪失了鬥志;4.元朝建立後,也在實行漢化制度,法律、政策措施也基本仿照漢律,文化除少量的元雜劇之外,大多保留了漢族的文化;5.在文明方面,元朝統治者還繼續保留了華夏以來的重農抑商、百家文化傳統的文明方式;6.同時,在元朝中上期,也出現了多民族團結的大融合,經濟繁榮欣欣向榮。但只是時間較短而已。

    以上綜合說明,元取代宋,應是正常的朝代更替,不存在文化斷裂,文明斷代的理由。

  • 4 # 東秋妮

    1279年,元滅宋,統一中國!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華夏文化最發達強盛的時代,所以元取代宋:

    1.宋滅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2.文明和科技在不斷髮展強大!

    3.朱元璋建立明朝,漢文化重新復興!

  • 5 # 音樂小妖

    在古代的歷史當中,宋朝被滅之後,一直到明朝再次接班,整個中原的文化與文明從某種程度上,直接發生了巨大的斷層。哪麼元取代宋,到底是屬於文化的斷代,還是文明的斷代呢?

    很多人都說當時的元朝也只是統治了不足百年,中原的文化與文明都不足以發生巨大的改變,所以不存在什麼斷代的說法。

    可為什麼很多人都感覺到這不足百年的時候,整個中原不但沒有再次發展出他們的輝煌,並且還稍微開始向後倒退了呢?

    其實主要是制度發生了斷層,在宋朝一直都是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宋朝的天子其實權力並不大,我們從電視劇還有史書上都可以看到,宋朝的天子想在幹某些事情的時候,朝中的臣子們會根據制度對天子進行各種的壓制。

    簡單來說,就是在慢慢的實際人人平等,當時最流行的口號就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這樣的制度在古代看起來相當的搞笑,可是在宋朝卻已經開始實行了起來。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大宋的經濟一直處於領先的地位,不論是朝中的臣子,還是民間的百姓,在生活方面都要比其他朝代的百姓更富餘。

    除此之外就是奴隸這種奇怪的貨物,在大宋幾乎是已經滅絕的,因為其生產力的低下,早已經被淘汰出了歷史的舞臺。

    可以說從春秋戰國開始一直到宋朝的時候,才算是把奴隸全部給取消。

    但是這一切都隨著元朝的統治,從而再次死灰復燃。

    雖說元朝在入主中原之後,也是極度的提倡漢文化的傳播。

    可實際上我們都知道元朝直接把人分為四個等級,而漢族卻是最低的層次,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就算是再大力的提倡所謂的漢文化,又有什麼用。

    用一句很傷心的話來說,低等人的文化有什麼值得我們來學習的,可以說這是從根本上直接掐死了文化的傳播。

    上行下效說的就是這麼一回事,領導們有什麼樣的愛好,下屬們就會一起跟風學習。

    雖然漢族文化傳承了千年,而元朝的文化只是剛剛出現,可是當時作主的人卻是元朝。

    也就是說所謂的上等人全是元人,他們表面上對漢文化相當的愛好,實際上當兩種文化之間發生衝突的時候,他們肯定是站在元文化這一邊了。

    在學習某種文化的時候,如果你帶有巨大的歧視,可能這個學習效果還不如自生自滅來的好。

    宋朝在自己的末年,經濟幾乎達到了巔峰,可是元朝入主中原後,整個天下變成了什麼樣子,幾乎不用過多的描述,如果不是百姓活不下去了,誰會想著謀反這種九死一生的事情呢。

    同樣的道理,好不容易宋朝才出現了所謂的平等這種觀念,但是元朝的出現,直接把人分為四個等級,可能在某些人的眼中,連奴隸都不如吧。

    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發現,文化斷代了,不論是經濟還是制度方面都出現了巨大的斷代。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些人還說元取代宋並沒有對中原造成什麼損失。

    你不是在搞笑吧,原本百姓可以安居樂業,現在連飯都吃不上了,居然沒有任何影響,只能說我們的理解方式有代溝。

    可以說元取代宋,直接就讓文化出現了斷代,而文明就更簡單了。

    因為元朝的文明也只是剛剛生產,相當的不熟練,所以文明上面可能並不會有多少影響,而文化就不一樣了,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時間,所帶來的影響幾乎天差地別。

  • 6 # 桃花石喀喇

    元取代宋政權屬於斷代,宋的法統屬於華夏第二帝國(北魏 西魏 北周 隋 唐 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 宋)。文化和文明屬於半斷代,忽必烈依靠漢人世侯和部分蒙古宗王奪取汗位後,蒙古帝國分裂為五個政權,中原漢地和蒙古本部為元帝國,政體為漢地傳統和草原本位雜糅。

    華夏文明道統按照血緣四成、文字語言三成、衣冠服飾三成來分析元朝。

    元代皇帝雖然不像北魏、遼一樣追認黃帝或者炎帝為名義上祖先,但《元典章》中規定:黃帝是開天闢地的先祖,國家應當祭祀。血緣方面可得一成華夏道統。

    元代的第一官方語言是蒙古語,第一官方文字初期是蒙古畏兀字,後來是八思巴蒙古字。但在漢地漢文也作為官方語言並行使用,文字語言方面勉強可得一成華夏道統。

    元代冕服、公服、儀衛服色、器皿、帳幕車輿、鞍轡等等,都有嚴格的等第,下不僭上。近取金、宋,遠法漢、唐 ,大抵參酌古今,隨時損益,兼存國制,用備儀文。蒙古人和漢族衣冠是一個體系,僅僅是髮型不同 。蒙古人多把額上的頭髮弄成一小綹,像個桃子,其他的就編成兩條辮子,再繞成兩個大環垂在耳朵後面,頭上戴笠子帽。衣冠服飾可得兩成華夏道統。

    另外文化方面, 延佑元年(1314年),提倡漢化的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復科舉取士,史稱"延佑復科"。將儒家學說中的程朱理學定為考試的主要內容。從此程朱理學成為元朝(以及其後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碩德八剌下令編成並頒佈元帝國正式法典--《大元通制》

    至正三年(1343年),元惠宗妥歡帖睦爾下令修撰《遼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

    綜合以上可得元代文化和文明方面,華夏化當在四成左右,勉強算是半華夏化王朝。

  • 7 # 歷史的微妙啟示

    根據歷史事實,元朝只是蒙古族成吉思汗子孫五大汗國之一的拖雷汗國的殖民地,其他為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據傳:份屬四弟的忽必烈以暴力從受到其他汗國支援的七弟阿里不哥手上奪得拖雷汗國汗位後,為便於對漢人的殖民統治,改國號為“大元”,忽必烈的後代又與察合臺汗國瓜分了窩闊臺汗國;元兵侵宋不但以一場場種族屠殺如成都屠城、杭州屠城、常州屠城等等開始,為保證蒙古人的統治以立法形式確立民族等級制度,以蒙古人為第一等,色目人為第二等,北方漢人為第三等,南方漢人為第四等,史籍記載:至元三年(1337年)四月,“禁漢人、南人不得持寸鐵”   。或“癸酉,禁漢人、南人、高麗人不得執持軍器,凡有馬者拘入官” 。“蒙古、色目毆漢人、南人,不得回手 。” “天下治平之時,臺省要官皆北人為之,漢人、南人萬中無一二。其得為者不過州縣卑秩,蓋亦僅有而絕無者也”這並非個別事例,《元典章》規定蒙古人殺死漢人,只需仗刑五十七下,付給死者家屬燒埋銀子即可;漢人毆死蒙古人,則要處以死刑;甚至在1352年元朝將亡之際,統治者的屠殺行動仍繼續,在徐州、杭州實施了野蠻屠城;並計劃滅絕天下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劉福通率紅巾軍起義才令這一罪惡計劃不能實施;

    蒙元騎馬射箭還可以,治理有千年文化傳承的華夏大地不行,不但內部暴力爭權奪位,統治九十七年皇位頻繁更迭三十多個皇帝,政事始終未上軌道,諸如:高壓統治世襲制度,農民世代只能農民,打鐵世代只能打鐵,把農民的田隨意賜給蒙元貴族,爭權奪勢,荒淫腐敗,濫發紙幣,通貨澎漲,自蒙元建立起,各地農民起義就不斷,終被農民起義推翻;

    宋之前,政權只是在華夏族之間更迭,唐宋從農耕文明發展出工商經濟繁華盛世後,已經在政治文化的高層次上探索積累變革相適應的上層建築;蒙元代宋不僅摧毀工商經濟,並以遊牧圈地破壞農業生產,使中國倒退回奴隸社會,中國是世界上眾多受害者之一;可見,元蒙歷史上在歐亞大陸犯下的戰爭罪行罪責與中華文明無關,元未農民起義和辛亥革命後中華被壓迫民族起來″驅除韃虜,光復中華”行使國際公認的光復權利,才光復了歷史形成的遼闊國土;可見元取代宋不但是政權斷代、文化斷代也是文明斷代;

    走出興亡週期律,需要正確認識客觀的歷史事實啊!

  • 8 # 唐山的老徐

    元取代宋,不是文化斷代,更不是文明斷代。嚴格意義上講,連政權更迭都不是,那是國家統一。

    下面我們請出當事人——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下江南檄》中說“ 宅中圖大,天開一統之期;自北而南,雷動六師之眾。先謂弔民而伐罪,蓋將用夏而變夷;欲制江浙以削平,極汝海隅而混一。”意思就是說:我忽必烈才是中華正統,宋人就是南蠻。我要統帥大兵自北而南統一華夏。忽必烈最後一次南征更是說“毋使吾赤子橫罹鋒刃”。

    忽必烈《中統建元詔》“朕獲纘舊服,載擴丕圖,稽列聖之洪規,講前代之定製。建元表歲,示人君萬世之傳;紀時書王,見天下一家之義。法《春秋》之正始,體大《易》之乾元。”意思就是說:我穿上了老祖宗的衣服,用聖人的規矩、前代的定製來治理國家。從《春秋》裡挑一個好詞兒當國號。

    這是一個皇帝對自己身份的認同,對國家屬性的定義啊。

    如果您說,忽必烈不能自證。好,下面清楚證明人,大元的終結者——明太祖朱元璋。

    朱洪武《登基詔》“朕惟中國之君自宋運既終,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就是說:宋朝天運終止了,沙漠上來了真命天子。大元朝傳承了百來年,他們的天運也終止了。《明實錄》中也說“元主中國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朕本農家,樂生於有元之世”。

    “六合一家堯日月,三呼萬歲漢衣冠”。高麗人李穡這句詩可以說很客觀了。

  • 9 # 遊史無終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就牽涉到對元朝的歷史定位的問題。現在的學術界對於元朝的歷史定位依然有很大的分歧,其主流觀點主要分為兩大類:

    元朝是中國歷史的繼承者!大多數學者支援這一種觀點,認為元朝是中國歷史的繼承者和推動者。把元史寫入二十四史之一就是對元朝地位的肯定。他們認為元朝雖然是蒙古族建立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但是從忽必烈開始,元朝已經不再是野蠻的政權,開始吸收中原文明融入華夏文明的體系。比較有力的證據就是,忽必烈建立大元的年號,而且還附會漢法,建立了中統和至元兩個年號,在中央設立中書省,任命宰相。忽必烈的這些改革其實都是漢化的表現。所以說元朝是中國歷史的繼承者和推動者。元朝是中國歷史的破壞者!持有這種觀點的人雖然只佔少數但是卻很有影響力!這些人認為元朝並不是在漢化而是想把漢地蒙古化,元朝的統治者對中原漢地採取了殘酷的剝削和屠殺,而且實行四等人制對漢人進行迫害和壓迫。他們認為元朝建立之後中原文明沒有從宋朝的基礎上繼續向前發展。反而出現了很大的動盪和倒退。在政治制度和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出現了衰敗。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

    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元朝是中國歷史的破壞者,我認為元朝取代了宋朝造成了中原文明的斷代,直到明朝取代了元朝才續上了中原文明的星星之火。我覺得在兩宋時期中華文明出現了極大的繁榮,在經濟上面,宋朝的商品經濟極度的繁榮,百姓的生活也非常的富裕。在政治方面宋朝的政治還是比較開明,宋朝曾立下祖宗之法,重文輕武,善待文人,宋朝簡直就是文人的天堂。日本的一些學者甚至將宋朝看作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然而相比於宋朝,元朝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文化上都沒有什麼大的成就。從政治方面元朝將蒙古人定位第一等,以統治者的姿態高高在上,然而卻把漢人和南人定為後等,成為元朝統治者剝削和壓迫的奴隸。從文化上來說,元朝統治者放棄了科舉取士。造成了選官制度的極端混亂,而且對文化也造成了破壞。經濟上更不用多言了。所以我覺得元朝並沒有推動中國文化的發展,反而因為它的殘酷統治而造成了中原文明的斷代。

  • 10 # 羅山會社

    元朝漢語的國號為“大元”,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將“大”字加入正式國號的朝代,之前的朝代“大”字只是尊稱。蒙古語國號“大元大蒙古國”

    元滅宋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影響極大,相較以前的征服者,元朝對於漢文化的吸收並不積極,反倒是對宗教有濃厚的興趣,極力推崇伊斯蘭教與藏傳佛教,採取漢文化與穆斯林文化並重發展的模式。

    元代前期停罷了科舉,官方語言是蒙語,漢人被列為地位最低的人,低於生活在元朝的色目人(對於西亞和歐洲人的統稱),甚至朝鮮人。

    政治上大量使用來自西亞的阿拉伯人,漢人政治地位低下,統治階級變成了蒙古人和色目人。終結了自劉邦創立漢朝1400多年以來,中國的政權更迭一直在貴族士大夫階層傳承的傳統,傳統的政治秩序徹底崩潰,士大夫精英階層從此一蹶不振,所以到了明朝才有了朱元璋這樣的農民階層出來重組政治秩序。

    蒙古人帶來的草原政治觀念--君臣關係就是主奴關係,極大的影響了明清的君主制度,君權也在這時候達到極致。

    元世祖忽必烈給日本的國書

    宋朝發展起來的繁榮的商品經濟亦被戛然而止,商品經濟的高達發達是早期資本主義出現的基礎。而早期蒙古人有個理想是把中國變成一個大草場,讓我們一起策馬奔騰,幸好沒有付諸實施。

    傳統文化的崩塌卻意外的帶動了以庶民為物件的戲劇與藝能,元曲也在這個時候迎來蓬勃發展。

    翻開關於元朝的史書會發現一大堆拗口的音譯蒙古人名,已經說明了一切。

    將原南宋國土劃分為三大行省

    所以很不幸元滅宋,是徹底的文明斷代,這是漢文明在歷史上第一次被異族整體滅亡。蒙古人跟漢人不同文,不同族,不同文化,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外國人。

    當然以上觀點都是基於當時的元滅宋時期出發的,並不妨礙元朝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就像蒙古人在俄羅斯建立的欽察汗國,在印度建立的莫臥兒帝國等,都是所在國家歷史的一部分一樣。

  • 11 # 經典守望者

    政治史、文明史、文化史、民族史、中華民族史、漢民族史都是有很大區別的專門類別。就好像醫學上的內科、外科、眼科、骨科、手外科一樣,雖然可能相互之間有所交集,但是內在都是非常細緻複雜的門類。所以,不能簡單地一以概之。

    簡單的來說,元朝是我國曆史上的少族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蒙古族發源自中國古代的蒙兀室韋,嚴格來說是我國東北地區三大少數民族——東胡族的後裔。所以,不存在文明斷代或者文明斷代的問題。這都是有心之人所丟擲的居心叵測論調。應該說蒙古文化是我國文化的一個分支部分,蒙古文至今都在我國流傳,有專門的學校教授,談何文化斷代?蒙古文明的鐵蹄征服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他們的騎兵文化尚武之風都留存在了中華文化的體內。蒙古文明與漢文明雖然有區別,但是在交流當中也有所溝通和融合。很多人也許會舉出很多元代史書中隻言片語,可是無論當時人如何論述,在歷史上的層面上來講,元代都是中國政治史的一部分,任何人也無法分裂。

    元代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時期,也許有很多人不知道,我們如今的使用的漢語普通話語音語調就是在元代才正式形成,可以說我們如今所說的話都是來自於某些人所謂的“文明斷代時期”,實在是可笑的很。同時,易懂的白話小說也是在元代開始正式成熟。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四大名著和唐傳奇之間的差異,所以說,元代文明對於中華文化是有益的。

  • 12 # 舊書齋

    這個問題,首先確定一下,什麼是斷代。斷代的意思比較寬泛,從歷史角度來說,有斷代史,二十四史都是斷代史,記錄了一個朝代的開始到結束,只不過是傳記的形式寫的斷代史。斷代狹義的理解就是一個朝代的開始到結束,廣義上來講,也可以認為是文明或者文化失去了傳承,而形成的斷代。比如古代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包括古印度文明。也可以稱為斷代。瞭解這個斷代的問題,我們再回到問題上來看,元取代宋,到底是如何解讀?

    關於政權斷代的分析

    政權斷代,是中國歷史上常見的斷代形式,也是狹義上的斷代,秦漢唐宋這些朝代的更替,都可以算成是一種斷代。因此,在史書中,會有漢書,唐書一類的。但一些朝代,比如秦朝,並沒有秦書,但依舊會認為秦朝是一個朝代。因為斷代體史書源於漢書。而從史記的觀點看,將秦國的發展,列入本紀,將秦始皇的事蹟。也列入本紀,可以看出秦漢交替,也屬於政權斷代。

    元取代宋,也是一種朝代的更替,用斷代史的觀點看,宋朝從宋太祖開始,一直到宋末帝為止,這是一個非常完整的朝代的興衰。因此,宋史被單獨列出,形成斷代史,位二十四史之一。

    同樣,元朝的性質也是一樣的,元朝在滅亡時候,明朝也開始從元朝興起一直到結束,進行史料整理編纂,同樣也符合朝代更替的特點,因此,形成了斷代史元史。因此,從政權角度來分析,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元朝更替宋朝,是一種政權的斷代。

    關於文化斷代的分析

    文化斷代,是廣義上的斷代,意思就是文化失去了傳承,而徹底消失。文化斷代最典型的就是古印度文明和現代印度文化的差別。這可以看成是一種文化斷代。

    那麼,從元朝取代宋朝的角度來看,是不是算是一種文化斷代呢?那我們必須瞭解一下,文化的傳承,是不是在元朝時被打斷。

    元朝國號的由來,源自於易經的大哉乾元。而忽必烈在建立元朝,確定年號時,也是傳承了西周時期的易經文化,因此,從國號的選擇看,元朝的國號,依舊是源遠流長。

    國號的選擇以及國號的來源,可以看成是對一種文化的選擇和認可。忽必烈在文化選擇中,最終選出了中原文化的重要成果,也可以看出是一中文化傳承。但在元朝統治期間,分成了四類人,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這樣人想起來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的時候,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也曾經出現種姓制度,兩種情況非常類似,以至於人們會以為,這是一種文化的斷層。

    但我們分析元朝的人們的生活,尤其是文化生活,就會發現。在元朝時期,中國文化非但沒有斷層,而且達到了另一個高峰。這個高峰就是元散曲和元雜劇的出現。

    人們在分析各個朝代文化巔峰的時候,往往會有這樣的說法,唐詩,宋詞,元曲。這三種文學形式,可以看成是三個朝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學成就,也是後世難以企及的巔峰。但這三種文學體裁,又帶有明顯的傳承性質,唐朝時期,就已經有了詞,盛唐時候的李白,晚唐時的溫庭筠,都是寫詞的好手,溫庭筠更是影響到宋朝婉約派的大詞人。而到了宋朝,詞不但發展成熟,並且詞和音律更加完美結合,在北宋末年還出現了雜劇的雛形,稱為一些達官貴人喜歡的娛樂形式。

    我們再看元曲,無論是元雜劇還是元散曲,其文學性,絕不亞於宋詞和唐詩,而形式,也傳承於自先秦就產生的音律。透過不斷的發展,形成了唱腔動聽,文字優美,故事性文學性極強的元雜劇。而後來的明雜劇以及中國的戲曲藝術,全都源於此時的盛況。

    可見,從文化角度來說,元朝並沒有出現文化的斷代,反而讓文化更添新的活力。

    關於文明斷代的分析

    文明斷代,更是一種廣義的斷代,歷史上像是古巴比倫文明,瑪雅文明,都屬於文明斷代的範疇,因為除了遺蹟以外,什麼也找不到,就彷彿這些文明,從地球上消失了一樣。文明斷代和文化斷代一樣,根本在於有沒有傳承。

    那麼,我們看一下元朝,因為文明的範疇太廣,我只說幾個點上的事情。首先是錢幣,錢幣的出現,可以看成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誌,從元代出土的錢幣看,元代的錢幣和歷代錢幣的模式沒有什麼區別,就連上面的漢字,也沒有太大區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訊號。可以看成是一種文明的認可。

    除了錢幣,另一個重要的中國文化符號,瓷器,也在元朝有了長足的發展,現在的元朝青花瓷更是無價之寶。同樣,瓷器的傳承也是源遠流長,青花瓷根據現代考古發掘,可以確定,在唐朝已經存在,宋朝的考古發現中,也出現了青花瓷的殘片,可見,青花瓷並不是元朝獨有的,而是存在已久。而元朝,可以算是青花瓷發展的一個巔峰期,不但技術日趨成熟,品質也到了後世難以企及的高峰,景德鎮也成了中國著名的瓷都之一。

    從這兩個很小的點,就可以看出,元朝時期,中國的文明也沒有斷層,而是進一步發展,並且更加充實。

    由此可見,在元朝替代宋朝後,中國是處於一種政權的斷代,和中國的朝代更替沒有什麼本質區別。而元朝替代宋朝後,文化和文明沒有斷代,反而更加繁榮,形成了後世很多難以企及的高峰。

  • 13 # 實說歷史

    1279—1368年,短命的元朝作為第一個統治了中原及南方地區的非漢族政權,被視為中國王朝中的一個異類,在元朝不足百年的統治內,地方勢力膨脹、中央權力鬥爭和士大夫離心離德都為其餘王朝所少見。那麼,與漢族文化差別巨大的元朝是中國文明的斷代麼?元取代宋,談不上政權、文化斷代,更談不上文明斷代。

    元朝雖然是一個地方權力極度膨脹,且法令嚴苛、貪汙橫行的衰朽王朝,但它的文化核心依舊承襲了儒家文化。

    蒙古人雖然以極其頑強的態度抗拒漢化,但他們無法將原先的南宋與金地域改變成蒙古式的地區。因此元朝出現了嚴重的地區與中央脫節的現象。

    一般而言,皇權在古代很難落實到鄉村,需要鄉村和地主作為皇權意志的代言人。但是由於蒙古鬆散的政治傳統,省一級的行中書省也脫離了中央的掌控,地方大員除了要向中央提供賦稅和勞工之外,甚至能夠擁有獨立的軍隊與行政機構。

    因此,元朝時期即便讀書人受到歧視,但下層依舊生活在宋朝滅亡之前的文明結構與文化模式之中,蒙古人對他們的影響,更多在於要繳納更多的賦稅和要遭受更嚴苛的法律的迫害,並沒有從根本上將內斂保守的儒家文明轉變為類似於蒙古的文明模式。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矛盾的王朝,它從未融入中國傳統的統治秩序中去。

    元朝皇帝出於維護國家統治和希望擺脫部落政治模式的目標,一面停止壓抑科舉;一面又對重視維持秩序的理學大力提倡,並且也有重用一些漢臣的舉措。

    雖然元朝皇帝試圖效仿以前的中國王朝皇帝一樣,透過祭天、講學等方式轉變成中國皇帝,但又隨時受到勢力強大的蒙古貴族的牽制。同時,地方與中央是割裂的,各省有一套自己的運轉體系而不受到中央的節制與管轄,起初行中書省的設定是為了防止地方權力過重,但是行中書省的長官又多大權獨攬,反而增加了元朝的分裂傾向。

    底層地百姓與原先的鄉紳士大夫的生活並沒有受到來自元朝宮廷的太大影響,其實大元朝算是一箇中央與地方、人民與官僚分離開來獨立運作的、用膠水拼湊起來的一個泥足巨人。

    所謂“崖山之後無中華”的概念並不來自於元以後的中國古籍,而是近代日本的炮製,從20年代末開始,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野心日漸膨脹,於是當時的日本學界為了給軍方入侵中國的行為造勢,便炮製了一系列“崖山之後無中華”的歷史虛無主義言論。

    其目的是就是強行將日本裝飾為中國文化的繼承者,妄圖以此麻痺中國人民的反抗意志。這套話術也為“七生報國”“八紘一宇”的侵略方針服務,更與日本的奴化教育政策密切相關。因此,所謂元代為中國文化、文明的斷代之說純屬無稽之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是95年的,鄉鎮上的一名特崗教師,一片迷茫,你會辭職還是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