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讀了幾本西方的哲學、心理學,這類書本來就晦澀難懂,我是逐字逐句的閱讀,好不容易讀完,又忘了裡面的內容,好苦惱
7
回覆列表
  • 1 # 慕亭衣

    讀書時沉浸其中,有時讀完後就忘了,我想這是很多讀書的朋友最大的困惑了,我在這裡分享下我的技巧,覺得不錯的朋友可以借鑑下。

    一、做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書中的段落,或是某一個用詞,我會在看到讓我醍醐灌頂時,我會多讀幾遍,用紅色筆劃線,在旁邊寫下我看到時的感受。

    我會準備一個本子,專門記錄這些詞句,為我的寫作提供一些寫作題材,這就是我個人的寫作庫了。

    在我寫作時苦於找素材時,就可以翻翻這個本子,讀讀當時抄寫的詞句,或者看下當時寫下的感受,一方面增加記憶,一方面又多了新的感受。

    二、寫書評

    書評就是評論並介紹書籍的文章,是以"書"為物件,實事求是的、有見識的分析書籍的形式和內容,探求創作的思想性、學術性、知識性和藝術性,從而在作者、讀者和出版商之間構建資訊交流的渠道。書評是應用寫作的一種重要文體。

    朱光潛先生說:“欣賞一部書,就應該在心裡再造一部書。”

    那麼書評就是重新回憶這部書的內容,深刻你的感受,加工你的理解,塑造你的知識面。

    我喜歡看一部書後,合上書,閉上眼睛,回憶我在這部書裡令我最深刻的部分,然後透過這一部分,挖掘我的情緒,讓這情緒帶領我回憶整部書的內容。

    當情緒飽滿時,這就是我寫書評的時候了。趁熱打鐵,寫出一篇書評後,這還不是完整合格的書評。

    放置一下午,或放置一天後,再來重讀一遍,然後修改,如若修改一次,還是不合格,隔天再來讀,再修改。就這麼迴圈往復,直到修改到自己讀後,可以讓自己情緒飽滿或者沒有毛病時,就可以了。

    三、重讀

    一部你認為好看的,喜歡的書,都是值得再次回味的書。

    重讀,是讓你找回這部書的記憶,當時感動你,觸動到你的心的,再次重讀,你的年齡,你的社會經歷,都會讓你有新的體驗。

    古話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重讀經典,重讀詩詞,就是增加一次重新體驗人生。我們來到這世上也許只有一次機會,但重讀一部書,就增加了重新開始人生的機會罷了。

  • 2 # 牛哥談人生

    我來說說我的看書故事:

    孔子“十五至於學”,我是十五輟的學。在本該坐在學堂裡唸書的年紀,我拋棄了課本、告別了同學、離開了校園,選擇了不看書而去看世界。如今這心裡那個悔啊,悔不當初。無奈悔時已晚矣,人已不再是少年。

    在後來闖蕩江湖的日子裡,特別是在職場從事了管理工作之後,我才逐漸的醒悟了過來。自己的才疏學淺與孤陋寡聞,竟然讓自己一路走來都磕磕絆絆、舉步維艱。這正應驗了一句老話: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一個人今天所流下的淚,都是當年腦子進的水。我為彌補自己在少年懵懂時所犯下的錯,開始主動的去接觸並閱覽各類書籍。

    說實話,這些年我看了些什麼書,幾乎都不記得了。但我心裡知道,一定會有些已經融進了我的思想裡。就像我們吃過了很多食物,絕大多數都被消化掉或排洩掉了,但總有一部分會變成各種營養素,滋養著自己的血液、骨骼與肌膚。

    看書對於現在的我而言,它即是一種無聊的消遣,又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它不僅潛移默化的增進了我的文采、提高了我的修養,同時也豐富了我的視野,讓我看到了一個自己目光所不能及的更大世界。更為重要的是,看書它正悄悄的在淨化著我的思想,並昇華著我的心靈。

    我是個“佛系”看書愛好者,雜七雜八的書我都看,完全不受內容限制,也不管作者是誰、作品怎樣。我有時會字字斟酌、句句揣悟,又有時會走馬觀花、一目十行。這是一種隨心隨性、順其自然的讀書態度,絕對毫無目的性和功利性。想看時就翻一翻,沒興趣了就扔一邊。

    最後我再來說一句大實話,這世上被稱之為“名著”的書籍,我至少有90%以上不曾看過。我覺得自己就是個“下里巴人”,暫時還達不到“陽春白雪”的高度。

    我不會附庸風雅故作高深,也不會裝腔作勢濫竽充數。我就是我,白丁一枚,俗人一個。我愛看書,無論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我都涉獵,想看就看。

    看書好,好看書,看好書。看書總是能讓我浮躁的心立即安靜下來,我又何樂而不為?

  • 3 # 狼山易水

    讀書記不住,都是因為讀書時沒有下真功夫、苦功夫。

    本人也算是愛讀書的人,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史哲,都讀。可讀過後,一回想,沒記住多少。

    反思自己,哪兒出了問題?記憶力不好是一個原因,更主要的就是沒有下真功夫、苦功夫。

    ♦什麼叫“真功夫、苦功夫”?

    《紅樓夢》,讀過多遍,裡面的好多詩詞歌賦都很喜歡,能背過的,沒有。

    一年暑假,暗下決心,非背幾首本可。怎麼辦?

    先從《好了歌》開始,讀上幾遍,合上書,回憶,默背。

    記不全,丟了這句丟那句;不熟了,背了上句想下句。

    開啟書,再讀幾遍;合上書,再想,再背。

    反覆折騰了幾遍,不丟句、不打磕巴,熟了。

    怎麼才能記得住

    給大家提供一些名人的做法。

    1.諸葛亮:觀大略法。就是從總體上高屋建瓴地把握書本的精神實質,而不被枝蔓問題所糾纏。  

    2.陶淵明:不求甚解法。陶淵明認為不必花很多的精力去研究沒有價值的註釋,而應注意讀原著,領會原作的基本內容。  

    3.楊大眼:耳讀法。北魏楊大眼,雖識不了多少字,但靠聽別人讀書,居然收穫不小。 4.韓愈:提要鉤玄法。韓愈說:“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提其要”,能使自己一目瞭然。“鉤其玄”,便於把握重點。  

    5.張溥:七錄法。明代文學家張溥,年幼時,記憶力差,每閱讀一篇新的文章,都工整地將它抄在紙上,並在心裡默誦。抄完後高聲朗讀一遍,立即投進火爐裡,然後再重新抄,如此迴圈7次。  

    6豐子愷:重複法。著名畫家豐子愷先生讀書,每讀完一個章節總要複習一遍,讀到第三個章節,還要把前面兩個部分再複習一遍,就這樣反覆地讀,反覆地溫習,不厭其煩,一絲不苟。 

    千法萬法,功夫要到家!

  • 4 # 另類文史

    另類君解題^_^

    題主這個情況,讓另類君想起知乎上的某個神句子:你小時候吃過的米飯、饅頭、油條、青菜和豆腐……你還記得多少?但他們都已經深深的浸潤在了你的身體裡面,滋養你,讓你茁壯成長到如今。

    這句話非常形象(而且抽象)的描述了讀書對我們的價值所在。

    我們讀書並非完全是急功近利的想要立等可取,學生時代考試前的突擊或許能有所斬獲,然而那是 應付考試的權宜之計,並非常態化的讀書。

    我們試舉例說明。看《明朝那些事兒》,許多人會莞爾一笑,或淚眼婆娑,或拍案叫絕,或義憤填膺怒髮衝冠,然而我們絕大多數人並不能完全記住書中的具體情節和人物對白,能留在我們心中的或許是某個歷史事件,某個歷史人物,或某段或纏綿悱惻,或慷慨激昂的故事……

    然而即便如此,我們從書中獲得的收益卻一直存在著。

    就像杜甫的那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另類君言盡於此,告辭。

  • 5 # 慕雲燕

    讀書時能沉浸其中,說明已經在讀書中享受到了快樂,至於記不記得不重要,在長期的閱讀中,雖然有時讀的你忘記了,可在不經意間的一點點的記憶,積累起來會使你的知識面越來越多,會使你的氣質,談吐都會有質的提高。繼續閱讀吧!!!

  • 6 # 風穆寒林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區別其他生物顯示文明的獨特標誌。漫漫人生、大千世界,五光十色無奇不有,人類社會的文明、宇宙的奧秘經過歷代先賢志士嘔心瀝血千般萬化,歷史沉澱、提煉總結,都歸結在

  • 7 # 王地9494

    讀書未必就要記住,書讀多了,有些東西就會潛移默化地沉潛在你的靈魂裡,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自己,並在寫作中落入筆端!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就是如此吧!不必懷疑,儘管去讀,只要那一刻體味閱讀的快樂!

  • 8 # 林夢竹

    讀書容易忘記是很正常的,都說好記心不如爛筆頭。

    講講我個人的經歷,我讀書的話首先會做筆記。我的筆記會分類,比如心靈類,育兒類、金句摘抄等等。

    看書的方法有兩種,一是邊看邊做筆記,二是先看完,再重讀一遍做筆記。

    邊看邊做筆記,我會把書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然後再用自己的語言寫出感悟。

    先讀再做筆記,會在書上先把重點畫出來,然後在每篇文章下面寫下自己的感悟,重讀一遍的時候會結合第一次看的感悟,去思考有沒有另外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內容的不同之處。

    其次,一本書看完了,我會去跟朋友去分享,或者說我把這本書結合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情況去寫一個自己的感悟,發到簡書上或者直接寫成日記,方便自己後面來回憶梳理內容。

    最後,每一本書不是讀一遍就能全部領悟的,基本上每一個時期看一本書的感悟都是不同的,因為每段時期你的個人經歷結合書裡的內容得出來的思考又是不一樣的。

    讀書就跟你去做一件事,一樣的,是需要堅持不斷重複的來做的,不然肯定會記不住的。

  • 9 # 赤焱文斌

    我讀書不多,但是很喜歡讀書,也很喜歡和讀書人在一起交流學習。關於這個每次看完記不住,轉身就忘的事我之前也是經常問自己,看了記不住看它有什麼用呢!包括我現在有時候想寫一些東西也是經常性的提筆忘字。本來構想挺好的一些情節準備寫出點好看的故事或者經典的語錄結果每次都是在開頭就給難住啦!可能是我看的書還不夠多吧!不過雖然看過之後我們有可能轉身就會忘掉,或者一時用不到實際當中。但是我們看過得,學習過得,思考過得都會像電腦存檔一樣存在我們的腦海中,或者像看瀏覽器一樣都會有歷史記錄。而且會領我們的綜合素質有所提高,還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只不過這些演變的過程有一些慢我們一時察覺不出來。但過個兩年三年你回想一下會發現你的素質,思想會有很大的不一樣。而且你看過轉身就忘的那些內容在你以後得生活中你偶爾會想起來,偶爾也能用到。和人聊天聊到某一個話題的時候,你會想到關於這個話題得內容你在哪一本書看到過,瞭解過。知道怎麼和人更深入的探討這個話題。

    確實有一些工具類的書籍不像看小說那樣一目十行。可能會費一些腦子去思考,去琢磨。畢竟有一些書的內容不是我們所涉及的專業,可以從一些入門的開始學習探索。不光只是看也要思考,做一些筆記。濃縮一下內容有可能那樣更容易記住。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嘛!

  • 10 # sddz以書潤心

    哲學類的書,讀起來不容易,理解不透,需要反覆的讀幾遍。讀過書忘記了,是最平常的事了。

    其實,有時候我們讀書真的像三毛女士說的:“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別為這點小事而苦惱了,覺得想不起來了,其實讀書擴充套件了你的思維,增強了你的理解力,這就是收穫。

  • 11 # 柴玉才2

    讀書不求全部記住,每有會意,便興然忘食。猶如上大學,凡講的好的教授的課,都能記住嗎?不能!但只要用心,體悟過的東西,都會變成自己的血與肉,總會有用得著的時候。不必"書到用時方恨少!″

  • 12 # user7727531382568

    我喜歡閱讀,每次讀書的時候都非常認真,沉浸其中。和書中的主人公一起經歷痛苦、恐懼、絕望、分離、快樂、幸福、希望、團聚。總之,我每次都很享受讀書時光。可是有時候,剛讀完沒幾天的書,再回想書中的某個情節,或是主人公曾經說過的我非常喜歡的一段話,就像得了失憶症似的,怎麼想都想不起來。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我一直以為自己是記憶力減退了。

    對於自己每次讀完書,都很少記得住,我也不會為此沮喪,難過。我從來不把它當回事兒。

    我認為,不是每個人都是過目不忘的天才。也不是每個人讀書都能記得住。

    我認為,讀書是一種休閒方式。像逛街,喝茶吃飯一樣,也是一種享受。我們不是為了考試而讀書,所以能記得書中的句子和內容更好。如果實在忘了,你可以再把這本書拿起來看看。多看幾遍,一定會記住。

  • 13 # 鴻鵠養晦

    讀書是一種興趣,有文化的人喜歡讀書無可厚非,但有的人因為各種原因沒有上幾天學,沒有多少文化知識卻也喜歡讀書,這就是興趣所至。有的人讀書真的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為了讀書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讀的津津有味,沉浸其中,恨不得全部裝進腦子裡。但事有違願,過不了多長時間就忘記了。我也曾經遇到過相同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透過自己摸索,總結了以下幾種方法來解決:一是勤作筆記。每讀一本書,或讀一篇文章,讀一部分之後,要標註這一部分的主要意思,標註出重點語句,提綱接領的句子,一本書或一篇文章讀完之後,再把筆記看一下,這本書或文章的大概就記住了,過一段時間後溫習一下,基本上就差不多了。二是有時間的話,可多讀兩遍,做到溫故而知新。三是讀書時要聚精會神,全神貫注,不要有絲毫的分心,這樣讀下來基本就能記住大部分。我透過這三種方法讀書,基本就記的差不多了。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還有更好的方法。有的甚至記憶力驚人,過目不忘,不用什麼方法,讀一遍就記住了。

  • 14 # 竹青格格茶時間

    如果內容專業,文筆俱佳,過一週後重讀一遍。需要的話,做筆記。

    如果僅僅是故事性強,可隨時重讀,充分體驗閱讀的快感。

  • 15 # 青山不老人自在

    關於這個問題,記得著名主持人楊瀾曾經說過:讀了那麼多東西,節目裡並不一定直接用得到,只是為了不問愚蠢的問題而已.也許讀過的東西有一天會全部忘掉,但正是這個忘掉的過程,塑造了一個人的知識結構和舉止修養。

    其實,人這一輩子走過的路,遇到的人,讀過的書,都是一樣的道理。許多具體的表象、故事都已然忘記,但是這些忘記的東西卻於日積月累、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每個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塑造著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和處事方法。正如:你的氣質裡藏著你曾讀過的書!!!

  • 16 # 扎西哥哥很帥

    除了用筆記錄以為,似乎沒有更好的方法了吧。批註,讀後感,都是可以的。

    因為晦澀難懂,所以容易忘記,所以可以找幾本相關解讀的書看看,有助於理解。

    讀書是自我學習,這種方法還是比不上和他人溝通、辯論、分析,對於知識的深度解讀,所以可以嘗試一下,多和他人或者老師溝通。

    找到相關音訊、影像,多方面的媒介去幫助自己理解核心內容。

    以上所有方式,都需要輸入的再輸出,只有有效的輸出,才能真正解決這一問題。

  • 17 # 木易微筆記

    我一直都很喜歡讀書,以前我讀書真的就只是看書,看的時候沉浸其中,看過之後就忘記,今年讀書,學習了幾種閱讀方法,慢慢的有自己的思考,下面我來分享下這幾個方法及我的思考,幫助戰勝閱讀遺忘曲線。

    第一:蘋果閱讀法

    蘋果閱讀法,就是在看書之前,先提出一個問題,帶著這個問題去讀一本書,然後在書中找出這個問題的關鍵詞,看完之後將摘取的關鍵詞組合起來,用自己的話總結出這個問題,同時複述自己的思考描述解釋這個問題。

    以前我看書之所以看了忘,就是因為沒有目的沒有總結,盲目的看完了就完了,所以之後就忘記了。而帶著一個問題去閱讀,就像帶著一個目標去讀書一樣,有了目標,之後又有了自己的總結和思考,你就會記得很牢。

    比如,乾貨類的書《清單革命》,我就是用以下幾個蘋果閱讀整本書:

    1,人為什麼會犯錯;

    2、使用清單的好處;

    3,清單如何避免錯誤的發生;

    4,製作一份有效清單的原則是什麼。

    第二,主題閱讀法

    主題閱讀法,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圍繞某個領域、某類主題,閱讀多本相關內容的書籍的方法,更加側重理念或者說思維框架。

    比如,你想了解如何進行快速閱讀,那麼你就需要找如何閱讀主題類的書單:《如何閱讀一本書》、《快速閱讀》、《深閱讀》、《閱讀的力量》、《如何有效的閱讀一本書》。

    第三,卡片閱讀法

    卡片閱讀法,就是在閱讀的時候摘抄出你認為好的句子,然後寫出自己的所思。學習卡片是最小的創作作品,一張卡片一個內容,一般用300-500字說清楚一個問題、一句話、一件事。

    知識的記憶要靠大腦,透過記憶然後儲存,然後透過回憶來提取,如果儲存容易,那麼提取就難了,就像我們聽課時的筆記,因為筆記都是照抄老師的板書,雖然作了大量的筆記,卻都很難記住,找起來也很費勁,讀書時的你應該對此深有體會吧。而卡片閱讀法是摘抄覺得好的句子,然後寫出自己的所思,而這個所思的過程就是儲存的過程,這個儲存的過程是比較費勁的,所以當你提取的時候就容易了。

    另外卡片閱讀法是學習知識的一種積累,是產生知識的複利。隨著卡片數量的增多,慢慢的將自己變成行走的素材庫,形成自己的知識庫,每次創作都可以是這些卡片進行重組、拼接,隨著卡片應用次數的增長,大腦將會潛意識的對這些知識點進行連線,知識進行內化,進而形成自己的思維連線,慢慢地卡片將會成為創作的源泉,積微者速成。

    第四,輸出

    除了以上閱讀方法外,我們還需要有高質量的輸出。看完一本書後,透過輸出,你腦子裡就會開始組織如何邏輯清晰的去寫出你對這本書的所思所感,在想如何去寫的過程中,就是回憶正本書的內容,也印證了上面那句話“如果儲存容易,那麼提取就難;如果儲存難,那麼提取就容易”。

  • 18 # 緣來有道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讀書分為泛讀,重點讀,精讀。

    泛讀是用段時間把書大致讀一遍。掌握整本書的概況。重點讀就是:讀書的過程中,用筆劃槓槓,找出重點,難點。精讀就是:在學習重點的過程中做讀書筆記,對書中作者的見解有懷疑的地方,做出批示,有反對的意見記錄下來。如有可能與作者電話聯絡,進行交流溝通。

    我的老師告訴我,讀書千萬不要把一本書從頭到尾讀完,除非你是為了亨受讀書本身的樂趣。當你讀一本書時,應找出這本書的精髓,讀一次結論,再讀一遍引言。然後再讀一次結論。接著蜻蜓點水似的讀一下有趣的片段。我用這種方法讀書,一直沿用到如今……

    你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考試,還是亨受讀書的樂趣?根據你實際情況來決定。做好筆記、寫下心得是一個良好的習慣,沒事的時候翻翻筆記本,就能記得書中的內容了。

  • 19 # 木之兮木

    你的這個問題很好,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比如我,在此前也有過同樣的焦慮,時間久了甚至會對自己產生懷疑,是自己腦子笨嗎?還是沒有付出足夠的心力?亦或是讀書根本就沒有多少價值呢?但經過一系列的努力,多少還是有些長進的。

    針對你的問題,具體有兩個步驟可以解決。其一是心態,其二是方法。

    01.迴歸閱讀初心,如讀書變得更有價值

    我的老師曾告訴我,一個人讀書無非有三種原因,即獲得智力的樂趣、不可言喻的美、困頓中的平靜。三種原因、三種目的,看似功利,實則完全可以抵達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貫穿內心想要觸及的不同領域當中。

    所以,當你選擇開始讀一本,無論是否經過深思熟慮,至少在潛意識裡是帶著目的,或是初心的。而且這一個決定本身就需要勇氣來加持,讓你足以有力量去挑戰新的領域、新的認知。

    不要因為暫時的失意而否定讀書這件事本身,不要因為暫時的困境而放棄你選擇的這條路,不要因為暫時的苦惱而停止你花費的心與力。請相信你自己,讀書怎麼可能是一件壞事情呢?

    如果感到焦慮了,可以先放一放,想想你的初心,重新開始也未嘗不可。

    02.讀書是一項技術活,選對方法,為技能加分

    讀書是一項技能,這意味著透過訓練,一個人的讀書能力可以不斷增強。當然了,閱讀不同的書有不同的方法,這和書籍本身的屬性有關,即書籍屬於什麼型別的書,還與你對書籍的需求有關,即是希望淺嘗輒止還是深度連結?

    針對你讀是的西方哲學、心理學類方面的書籍,這些書本身就是某一領域或某一學科範疇內的專門著作,偏向於專業書,建議深入讀、精讀,故推薦兩種方法。

    第一,充分理解“費曼讀書法”的精髓。

    “你從頭讀儘量往下讀,直到你一竅不通時再從頭開始,這樣堅持往下讀,直到你完全讀懂為止。”

    這就是費曼讀書法,著名物理學家費曼的至理名言。一種閱讀方法,一種學習理念,一種人生箴言。當你遇到難題,遇到困境,遇到邁不過去的坎,可不就是這樣重來一次,再來一次嗎?當你有了從頭再來的勇氣,何懼前方路途坎坷!人生是這樣,讀書亦如此。正如古語“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所說的那樣,只有一遍又一遍地重複,才能真正實現知識的躍遷。

    這是最笨的方法,也是攻克專業書籍的不二法門。

    第二,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巧用“三W”記筆記。

    費曼讀書法看似很慢、很無用,實則大有裨益。同時,在閱讀過程中一定要善於做好筆記,讓自己的學習既傾注心力,又有所體現。就我目前的經驗來看,“三W”的方法是比較實用的。即帶著問題讀書,多問幾個What、Why、How,並逐步攻克,逐步推進。

    What:問題可以放在一個概念、一句話、一個例子、一種現象的理解,因為專業書籍的資訊密度極大,儘量將問題問得小一些,細緻一些,對於攻克專業領域方面的書籍很有推進意義。這時候,提出一個好問題就變得很關鍵。具體可以先大概瀏覽一章、一節或一頁,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理解能力提出問題,再按圖索驥找尋答案。

    Why:為什麼提出這樣的概念、舉這樣的例子、存在這樣的現象?可以根據具體問題展開探索,不僅僅將問題的解答停留在概念層次,要做深層次的原因剖析。

  • 20 # 水木清華鄭先生

    為了不確定的事而放棄確定的事是不智的。

    He is no wise man who will quit a certainty for an uncertainty.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明年想種十畝穀子,怎麼防治麻雀和喜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