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貴剛mark
-
2 # 地產網事
這種說法是嚴重錯誤的!
1.國家改革開放,80年代的各行各業蓬勃發展,尤其是農業的原始動力得到釋放,糧食自給自足,農民的農業收入翻倍增長,農業的發展奠定了工業發展的基礎!
2.農業發展的同時,80年代以深圳為代表的對外開放改革,90年代以上海浦東為代表的國企改革相繼開始!
3.經濟發展後,人民物質生活得到提高,解決最迫切的住房問題提上日程,90年代末的住房改革開始了!
綜合以上簡單回顧!我認為是社會的發展成就了60/70後這一代人,80年代的改革放飛了60後的思想,90年代的改革,為60/70後提供了大展宏圖的舞臺;
是各行各業的發展為60/70後提供了無數的機會,後來崛起的房地產業成就了很多房產商,但那畢竟是少數,在我的同學中,他們從事醫療衛生、律師、會計師、教育、外派勞務、科技研發等等。他們幾乎每個人都有兩套以上房產,但是他們的房產是透過在各行各業的辛苦勞動積累得來的,而不是炒房得來的!
所以我認為:是改革開放成就了60/70後,而不是房地產成就了他們!
樓主的表述危害性極大,同意樓主的觀點就等於說同意~房地產這把“夜壺”的重要性,就是支援房地產持續大力發展!
話又說回來,房地產行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現階段必須贊成支援國家平抑房價的政策,新生兒數量斷崖式下跌,人口負增長元年馬上到來,老齡化等一系列問題擺上議事日程。
60/70後們,只要不隨波逐流,參與到炒房大軍,他們就不會“敗在房地產”,他們是承上啟下的一代人!絕不是“成業房地產敗也房地產”
-
3 # 熊貓貝貝小可愛
很榮幸和題主一起溝通這個話題,15年地產經驗分享者,下面我說說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1.對於這個說法,個人持理解,但是不支援的看法,為什麼?一個時代的成就,和一個時代的經濟主旋律密切相關,6070年代的人能把握自己命運的時期,應該在8090年代,大概20年的成長期,就算到2000年,主流經濟脈動是什麼?絕對不是房產!而是市場經濟!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離開單位,體制,集體,去下海經商,在那個時代做出經商選擇的人,到今天來看,成就了一個時代的富人!也就是所謂的的時代成就。
2.如果換成8090來看,房地產正好是這幫人2030歲時代的主旋律,這個說法放他們頭上,不是更合適嗎?
3.成就和年齡無關,只和是否把握住了時代經濟地脈搏有關,肯德基老頭子79歲成功,就是明證。
敬請關注
-
4 # 京漂追夢人
這個問題得用事實說話才有說服力。我有一個街坊,青島人,16年手裡有20萬塊錢,覺得錢放銀行也長不了幾個利息,就打算去買套房子。經過看盤,他看上了高迪墨香郡這個盤。
當時這個小區是首開,價格6200,於是他就交上了首付,要了一個16樓,其他餘款銀行按揭。誰知,從他買了房以後不久,青島的房價就開始上漲,到了2018年,他買的這套房長到了18000一平。街坊一看房子長了這麼多,心動了,一到手又賣了,這套房一共給他賺了一百多萬。
前幾天,一個粉絲跟我說,她18年在城陽花了200多萬買了一套房,到現在賠了40多萬了,欲哭無淚呀!
我對她說,你為什麼不在主城買,那裡房子最抗跌,她說我不瞭解房地產這塊的行情,光想著手裡有點錢買套房放著長錢,沒想到運氣這麼差。
這些年,青島房價上漲,有的人靠房子發了財。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房價下跌,有的人靠買房賠了錢,真的是成也房地產,敗也房地產。
董青島供稿。
-
5 # 卜羅卜蘿
城市化程序的必然過程,這涉及到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方面,房地產已經從過去的支柱產業,到現在的住房不炒的地步。沒有任何行業是永久興盛的,現在的高房價已經導致出生率嚴重下降,再過十年,到時候房子怕是個燙手山芋了,還不進行行業轉換的話,敗於房地產也是遲早的事情
-
6 # 乾隆田黃
不認可,我就是60後的人,在一線城市廣州買了4套房,三線城市買了1套房,總共5套房,4套出租,1套自住。房子基本上都是一次性付款,0負債,沒有生活壓力,平時都是出國旅遊,每年五六次。現在做生意也很方便,有部手機就可以了,滿世界跑都沒影響,不像以前那樣整天要在店鋪裡等客人。總之日子過得優哉遊哉,無憂無慮,逍遙自在!
我做的是古玩生意,重點收藏田黃,因為田黃是升值最快的收藏品,也是熱門古玩收藏品,從來沒有跌過價。田黃從1995年的5千元一克,升值到現在2019年的20萬元一克,再過10年可能升值到100萬元一克。而黃金價格基本上是在原地踏步,沒什麼變化,同田黃的距離越來越遠,根本追不上。
2017年1月,福建廈門一次拍賣會上,一個重達1725克的田黃石,拍出3.92億元的天價,單價22萬元一克,田黃的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
7 # 風華模樣
這個話題有幾個意思:
160.70後慣性思維,跟不上時代節奏,大趨勢,容易被趨勢淘汰。只知道買房,炒房,寄希望房炒的利潤。大筆資金下去,沒有漲,大槓桿下,就會崩盤。現在趨勢是房住不炒,讓房子迴歸本身價值。
2很多精英也出生於60.70後,也都轉型很成功,所以不是決對的。
3很多60.70後學習能力弱,頑固不化的也多,所以只相信看到過的,不知道以前不代表以後。
-
8 # 勇談樓市壹貳叄
大家好,我是勇談。對於“60、70後部分人將是成房地產,敗也房地產”這句話我是表示認同的。可以說我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帶給機遇最多的年齡層次其實就是60和70後,相信很多朋友周邊都有從事建築或房地產行業的60/70後群體。房地產確實帶給了這兩代人一定的積蓄和機會,但是隨著房地產行業形勢的逐漸恢復理性,這代人受到的影響也是最大的。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依附於房地產的行業多達50多個,不少60/70後這代人因為從事房地產相關行業而發家超過40歲的朋友其實對於這點體會更加深刻,包括今天為止身邊日子過得稍微富裕點的其實還是因為藉助了房地產這波風。我一個親戚就是這樣,在城市頹廢了10多年,但是抓住了一波房地產的機會,自己負債搞房地產開發如今過得算是親戚朋友中最好的。但是隨著房地產行業調控的持續加大,很多過去依附於房地產行業的小包工頭、小公司已經很難獲得機會了。幾點觀察:
第一、高暴利的房地產時代基本已經過去了,而且如今拖欠工程款的情況並沒有得到實際解決。對於房地產開發有所瞭解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個行業的工程款結算流程是開發商——建築商——分包商——包工頭——農民工。在房產銷售順暢的情況下或許還不明顯,一旦像今年這樣開發商的融資出現問題,那麼拖欠工程款的情況會愈發嚴重。大家可以想象下有些地方都可以拖欠工程款,別說其他的了。
第二、房地產是在資本外溢背景下快速發展的產物,一旦資金管控被收緊或不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房地產行業就很難了。相信多數朋友都認可這點“2008年之後房地產行業發展是最快的,房價上漲是最明顯的”為何是這樣?就是因為當初從上到下開始的一輪寬鬆貨幣政策,大搞刺激經濟。包括2015年開始的“去庫存”其實也是用大量的現金進入樓市消化了庫存不假,房價也突飛猛進。
房地產行業是一個高負債、高流轉、高槓杆的行業,這種玩法僅僅適合房地產行業大家需要明白的是,為何這麼多行業中只有房地產行業可以做到“高負債、高流轉、高槓杆”,原因還是這個行業曾一度被確定為國民支柱產業,無論從政策、資金、融資等各個方面都是給予了大量的政策傾斜,比如:預售制度、公攤面積、房產(土地)重複抵押貸款等。任何行業不可能出現2-3年後才能產品交付的情況,而房地產行業卻實實在在的完成了。而習慣於這樣的操作模式後,很多60/70後再從事其他行業就會感覺力不從心,幾點觀察:第一、如今房企進行的產業轉型來看,過去房地產的特色很明顯“高負債、高流轉、高槓杆”,哪怕轉型了房企的玩法也沒有變。就以融創為例,無論是收購萬達的文旅專案還是其他,高負債、高槓杆的特點很明顯。月銷售600億,就敢拿出來100億進行投資,而其實際利潤也就不過100億而已。說白了包括融創、恆大等知名房企哪怕轉型後,其玩法還是沒有變,但是究竟能不能成?就看幾年後的效果了。
第二、60、70後在房地產行業沉寂多年,一旦離開諸多不適應是必然。相比於80/90後多數都受過較好的教育不同,不少60/70後自身的學習能力是極其有限的,除去一些大老闆之外,不少從事建築行業的工人(農民工)其實至今還是依靠體力在掙錢。稍微有點技術的能多掙點,沒有技術的只能打雜,除去賣體力之外也沒有其他謀生的行當了。這就好比很多職場人士在某個行業待久了就很難適應其他行業了一樣。
綜上,“60、70後部分人將是成房地產,敗也房地產”這句話我是表示認同的,只是希望在房產轉型過程中能夠儘量保證這部分人的生活不受到太大影響。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喜歡記得點贊、轉評、關注,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歡迎大家積極訂購勇談的專欄。
-
9 # 使用者名稱梅C7一19
我就是70年的,說實話,我一直在城裡做點小生意,剛開始幾年也沒有賺到錢,一直到13年以後才賺了點錢,這時市區房價8千元左右,一套房90平方,要七八十萬,還沒現房,我一直到15年才下決心買房的,當時花一萬多點買的,到現在一萬三千多,也沒漲多少,再說我是首套房,也不是炒房的,自己住,所以房價漲再多,對我來說不能說明什麼,投資房產己經沒有意義啦,銀行貸款利息,國家調控,房子己經很難賣出。
-
10 # 懿財經
60.70後的一代人基本上見證了房地產行業的蓬勃發展。從2003開始截止2015年房地產行業維持了長達12年的高速增長期。在房價飆升期間,正值60後、70後的人生財富頂峰時期,手裡能夠點存款的,在房產浪潮的背景下,基本都將存款換成了房產,換得越早越能儘早的享受到房價上漲的紅利,因此,這一部分人的成功大多與房地產行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說部分人的成功於房地產行業一點不為過。
對於部分60後、70後敗於房地產的說法,需要分類來討論。如果僅僅是投資房產,在已來的房地產行業轉折點,並不會受到太大的傷害。第一,儘管房價目前的預期在改變,但房價調整的幅度並不太大,這是目前的經濟環境以及房地產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決定的;第二,即使手裡房產難以變現,但房子也可以透過租賃的方式逐漸收回現金,財富風險不大。因此,擁有大量房產的60後、70後投資者,依舊是人生贏家。
-
11 # 睿思天下
朋友們好!
60後,70後成也房地產,敗也房地產,這個說的是有道理的。在十幾年前,甚至是七八年前,只要是在城市裡面買個一兩套房產,就能夠讓自己過上比較好的生活了。但是如果你沒有買房子,那麼到現在確實是有點慘了。
買房子的朋友都過得比較好現在來說,好多60後,70後的朋友的差距,主要來自於房產的差距。如果手裡面有2套一線城市的房產,那麼身價就妥妥的上升到了1000萬以上,如果是買了二線城市的兩套房產,那麼現在身價也在600萬左右。因此,可以說,過去十幾年只要是買房子,那麼就能夠讓自己現在的生活過的更好。
二十年前購買房產,實際上一線城市的房產價格和四五線城市的價格有差距,並沒有現在的差距這麼大。2000年的時候,當時的一線城市的房產,比如上海,當時的房價也就是2000元/平米左右,而四五線城市的房價也要600-700/平米,差距大概也就是1300元一平方。
而現在差距已經比較大了,可以說當時沒有買房子的話,那麼現在可以說是很難買起了。現在上海平均房價大概在6萬/平米,而四五線城市的房價也就是8000元/平米左右。現在一平方價差已經達到了5萬/平米。
2000年的時候,有幾個朋友在上海組團各自買了一套房子,給孩子辦了藍印,到現在房產升值到七八百萬,孩子也有了上海市戶口,可以說現在過的生活是相當好的了。
因此,如果當時買房子的話,買一二線城市的房產的話,現在可以說生活過的是相當的好。
沒有買房子的可能就過的比較差了如果60後,70後在十幾年前沒有買房子,甚至在七八年前也買有買房子,那麼現在可能擁有的資產與買房子的擁有的資產,差距比較大了。買一二線城市的資產與買四五線城市的資產,差距也是比較大的。
因此,如果在十幾年前沒有買房子,只是存錢存了一二百萬的話。那麼到現在如果想買房子,在一二線城市買房子可能還是要貸款買的,如果在四五線城市可以全款購買,但是買完房子,可能也剩不下來多少了。
因此,在過去十幾年沒有買房子的,從資產上來說,跟買房子的資產相差是比較大的了,生活上差距也是有點拉開了。
結論60後,70後,確實是成也房產,敗也房產。如果是在十幾年前買房子,甚至在七八年前買房子,那麼現在資產都是相當客觀的,但是如果沒有買房子的話,那麼到現在可以說生活可能是有點不好過了。
-
12 # 愛卓婚禮
我認為很有道理。而且很現實的。因為有的人已經全部變現,全身而退了。而有的人貪得無厭還傻乎乎的樂在其中,還不知道已無退路。
-
13 # 波士財經
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房地產市場的黃金年代,與60後、70後的事業黃金期高度吻合,房地產是他們家庭資產的重要構成。
從1998年商品房時代全面開啟以後,房價屢屢創出新高,房企發展屢屢創出奇蹟。中國財富百強榜單的富豪中,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裡,房老闆時常錄得首富、錄得前五。目前看,家庭資產中房地產佔據最主要的地位,並非僅僅只是60後、70後的家庭,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這一個普遍現象的出現,說明投資房地產仍然是有較好與較穩的回報。大家配置家庭資產時,大多都在做同樣的選擇,這不能說是投機心態膨脹,也不能說大家都是衝暈了腦袋。有時候的選擇是因為別無選擇,無論是衝向股市、匯市、金市,或是入列現貨、期貨,體驗完之後,才知道這裡面成功率是相當有限的,掉坑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
胡潤曾經為高淨值人群素描,發現有四類人群最顯現:一是老闆,二是炒房者,三是炒股者,四是金領。老闆要成功不成老賴,已證明需要運氣、才氣及力氣;金領要想成為金領,也需要一個漫長的磨鍊過程,也需要一個高學歷或其他的背景;炒股要想常勝更是很難,十個人裡“六個虧、三個平、一個盈”是一個基本規律。
而從20多年的軌跡看,房子確實讓很多人包括60後、70後穩定進入中產甚而富豪。他們會不會敗在房地產,尚不好說。因為從房地產市場的導向來看,還是追求房地產發展的穩健,追求房價波動的收窄,正如房價不可能大漲,房價也很難大跌。對已經享受過房地產高速發展紅利的60後、70後而言,他們可能並不會敗在房地產,但他們還想繼續從房地產獲利的可能性,已經較小。
房價波動性收窄,逐走了大部分投機與投資的成份,這是個不爭的事實。未來各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也很難同頻共振,區別化發展將是主線。對於認真工作、善於吃苦的60後、70後,他們的投資眼光,未必會輸於時代的新銳們。
-
14 # 凌永白
這種提法我認為不妥,大部分買房都是自己住的,投資炒房屬少數,不可能成,不可能敗,我家三套房,一套兒子住,一套我們住,一套給孫子,孫子還小現出租,出租8年,交了8年的出租稅,人口流入城市好租,其他城市不知道了。
-
15 # 炒客看金融
60、70後部分人因為炒房使得自己的財富走上了快速積累的道路,房地產的投資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收益;現在有人說:60、70後部分人將是成房地產,敗也房地產。對於這個觀點,有認同的地方,也有不認同的地方,重點在於側重點的看法。
上述觀點認為部分60,70後成房地產,意思很明瞭,言下之意就是說很多60,70後透過炒房地產帶來的巨大收益發家致富。炒房地產使自己做了充足的資本原始積累,為以後的發展,不管是實體,金融,還是其它的都打下了堅實的資金基礎。
說60,70後敗也房地產主要看從什麼角度來說,首先從投資角度來說,可能很多60,70後沒有選擇好的地段,或者其它一系列利空的因素,在房地產沒有賺到錢;還有一種是一些60,70後透過炒房,沒有及時出手,到想出手的時候,房產已經利潤回吐了很多,從而在時間跟通貨上出現了虧損。
對於大部分的60,70後而言,炒房賺到錢是趕上了一個歷史機遇,那就是中國房地產發展的黃金十年。俗話說,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也就是說60,70後是趕上了房地產的風口,至於賺錢成了大機率的事情,只是賺多或者賺少的問題。
我有一個親戚,在2003年非典期間,當時大家都在恐懼中;她在那時候進入的房地產,當時的房價也很低,加上非典期間,房子價格也處於價格低估;由於她有工作,貸款買了3套房,很早就退休了,真正實現了以房養老。
-
16 # 長城汽車金融
接觸不多的60、70後都是選擇買房養老,租房也罷,倒手賣房也好,都是靠一套房子,如果一旦房價出現問題,那麼自己的積蓄也就算是徹底套牢了。
-
17 # 首席投資官
如果說趕上了時代紅利,進行炒房,這句話不認可,如果僅僅是自用,也就無所謂,如果說60、70沒有到現在還沒有自己的房子,那就永遠也買不起了。
舉一例子:典型的成於房地產的60後。
該60後是一位女性,小學畢業,後來在機關打掃衛生,因為人比較勤快,也很善良,得到很多人的認可,後來懷孕,就找相關領導在這個機關單位租了一間門面,開始了倒買倒賣的小生意,有了一些小錢之後,開始貸款買醫療器械,和各個醫院商量合作的事情,各個醫院主要租她的醫療器械用,賺了不少錢,再後來,就開始來被禁給,那個時候她靠買賣指標倒手賺錢,再後來就投資房產,全國各地都有房產,之前網際網路沒有這麼發達,就全國各地一邊旅遊、一邊收房租,自己開了投資工資,全家齊上陣,現在轉型做公益,成立了一家專項基金。
-
18 # 房產老J
成也房地產,敗也房地產。這對於廣大的60後和70後來說確實是一個實際存在的情況。90年代以後房地產行業逐漸開始發展,60後遇到了分房和初期的房地產,70後遇到了初期的房地產。這一代人的購房似乎並沒有今天的年輕人那麼難。並且在60、70後有了一定的財富積累之後,買房也幫助這一代人迅速的提升了資產比例。而之後的80後和90後並沒有在房地產當中嚐到太多的甜頭,有的幾乎都是來自於房地產的壓力。那麼60、70後的部分任為什麼還敗在房地產了呢?
就60、70後這一代人來說,自己的子女一輩恰好是在90後及之後這一代。這一代人最終面臨的購房壓力要遠遠超過上一代人,因此60後和70後的部分人也要為了自己的孩子繼續揹負房地產帶來的壓力,雖然自己有了房子,積累了財富,但是面對當前的高房價還是有很多人敗在了房價的面前。
90後之後的一代人並無可能自己透過工作在適婚的年紀買房,同時90後一代又是有更多新潮思想的一代人,出去闖一闖也就在大城市落了腳。這樣一來帶給自己父母今後的購房壓力也是倍增的。在掏空6個錢包的背景之下,買房已經不是個人的問題了,而是整個家庭甚至家族要努力的任務。
60後和70後趕上了房地產發展的好時候,他們大多解決了自己的住房問題,但是卻沒能都解決自己子女的住房問題。因此,最終房子的問題還是落在了這一代人的肩上。他們從房地產初期就參與在房地產市場當中,而後又在房價的高點也參與到了房地產市場的當中。真是“成也房地產,敗也房地產。”
-
19 # 文說樓市
歷史發展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房地產的寒冬尚未結束,2020年依然如期而來。有人說,60、70後的一部分人,成也房產,敗也房產。你認同嗎?
一、成也房產在我國,最早的樓房開始於70年代,也稱“筒子樓”。到了80年代,居民解決住房主要是“等國家建房,靠組織分房,向單位要房”,老百姓已習慣住公家房,盼望著分房儘快輪到自己。80年代末,商品房興起。
60、70後的人,當他們成長到20歲的年齡,多數人都還是依靠分房住,但有一部分人就幸運地搭上了我國商品房興起的早班車,商品房興起之初,房價是非常便宜的,這部分60、70後的人,早早地買好了自己的住房,成為國內第一批擁有房屋產權的人。
雖然當時科技不發達,建築技術也不先進,第一批商品房都是樓梯房,到了現在,或已成為舊城中的“老破小”,或已隨著“棚改”的進行被拆遷,但無論是已被拆遷還是待拆遷,這部分60、70後的人都能獲得一筆不菲的賠償。
同時,這部分60、70後的人,也見證了商品房價格一路上漲的過程,他們也必然會在房價上漲的過程中,參與到“炒房”大軍中。到現在,他們手中基本都已有了三套以上的住房,或者有了一大筆儲蓄在銀行。
因此,60、70後的人,成也房產。
二、敗也房產時代在變遷,社會在進步,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以前的樓梯房逐步被電梯房代替,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60、70後的一部分人,他們在電梯房出現後,或許就把手裡早期購買的樓梯房置換成了電梯房,過上了不用爬樓梯上下樓的安逸生活。也正因為他們是最早購買商品房的人,他們見證了房價上漲的過程,因此,一部分60、70後的人,自身也就去做了房地產開發商、炒房客,的確賺了不少錢。
但在如今“房住不炒”提出後,房地產暴利時代已經過去,依靠房地產閉著眼睛賺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任何投機投資的炒房行為都會被堅決打擊,炒房客“擊鼓傳花”的遊戲再也進行不下去了,他們這部分人,要麼被套牢血本無歸,要麼黯然離場。
即使是房地產開發商,如今的日子也是很不好過的,頭部企業尚有閒錢度日,但中小房企承受的資金壓力非常大,截止11月全國倒閉的房企已近500家,而針對房地產的資金監管未來不會放鬆,也就意味著會有更多劣質房企會在這場“大浪淘沙”中被淘汰。
因此,60、70後的人,敗也房產。
綜上所述,60、70後的一部分人,成也房產,敗也房產。這個說法小黑是認同的。60、70後的一部分人,早期買房必然享受了福利,也讓自己過上了安逸的生活,但一部分人後來做了房地產開發商和炒房客的,在“房住不炒”調控下,也會因為房產而虧損慘重。
-
20 # 三人聚眾
不認可。在過去三十年我國經濟本身處於高速發展階段,1990年GDP1.88萬億,到2019年GPD接近100萬億,增長近53倍。若你的投資收益能跟著GDP增長,是非常不錯的收益。
反觀房地產,因為存在地價、建造成本和交易等成本。然而,由於我國房地產起步較晚,近二十年來增長8倍左右。
當然了,買房是存在槓桿的,比如曾經有段時間10%的首付,槓桿率高達10倍。倘若房價漲10倍,投資收益率就高達100倍了。也就是說,如果算上槓杆的話,題文的話是沒有多大毛病的。
但是槓桿越高風險越大,同樣可以將槓桿放到其他投資上啊!比如做生意,股票投資等,收益不亞於房地產——六七十年代出生,如今富有的絕大部分都不是因為房子。
因此,不要鼓吹房地產的投資收益率,況且風險與收益是對稱的,不要在賺錢的時候只看到收益,而在虧損的時候才想到風險。
回覆列表
我完全認可這個觀點,特別是住宅房地產。住宅房地產完全是寄生蟲一樣,需要寄生在其他經濟上,啃食其他經濟創造的財富,但是其他經濟顯然已經支撐不起住宅過高房價和過高市值了。商業地產一定意義上推動經濟發展,我們必須肯定的,比如辦公樓和商業樓盤,他可以吸引更多人進入創造大軍,創造更多價值,只是這兩年住宅瘋狂發展,讓商業地產也膨脹了,高昂的租金讓創造者望而卻步。
一、住宅地產完全是寄生蟲,寄生其他實體經濟,啃食實體經濟。房子還越來越小,價格越來越貴,其他經濟還沒有起來,他們價格就起來了,樓就高聳入雲了。大多數人人收入基本全部交給了住宅房地產,其他經濟怎麼爬額度爬不起來,因為人們沒有錢消費。
二、商業地產一定意義上推動經濟發展。知道地區萬發展,辦公樓和商業樓盤必須有,可以吸收人們投資實體、增加就業、增加收入、增加合方面消費,從而推動經濟發展。完全和住宅啃食其他經濟發展果實是兩碼事。比如電影院,各種商業大樓、辦公樓都是真正增加消費、就業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