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星火辰

    反唐第一人黃巢是怎麼死的?這算是個謎吧,有多種傳說。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獨開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這首反詩流傳了千古,其中多是不平和狂傲。

    一、黃巢反唐始末簡述

    傳說黃巢家族以販私鹽發家鉅富,而且黃家很可能還是鹽幫老大,因此黃巢應該是讀過不少書的,由此他能夠屢次去參加科舉,可卻屢試不第。這其中,或許和黃巢的學問還不夠好有關係,也或許和他的作文風格不合考官口味有關係,還可能和崔王盧鄭等豪族已經壟斷科考有關係。因為只有錢,而沒有前途,黃巢最終成為了反唐最力的一員。

    黃巢是曹州人,也就是今山東菏澤人,此地在中晚唐時期屬於藩鎮割據地帶。說唐僖宗少年繼位,改元乾符,這個皇帝是個昏童,而其父唐懿宗也是昏君,加之黃河中下游災害頻繁,遂在乾符年間發生了農民大起義。同是鹽販的王仙芝起於長垣,黃巢便在家鄉起兵響應他,這兩個人的地位在義軍中不相上下,因此義軍分為兩股力量。

    但王仙芝、黃巢反唐的目的並不單純,不是為了老百姓求活路,而是為了自己的野心和社會地位,因此他們也希望唐朝來招安。結果呢,唐朝只給王仙芝封了官,於是黃巢大怒,把王仙芝痛毆一頓,阻止了王仙芝的投降。後來,王仙芝戰死,黃巢便合併了兩隻義軍,由於官軍分路圍剿,便開始向南方流動作戰。

    黃巢當時已經六十歲,依舊野心勃勃,他的部落向南跨越多州,一直打到今天廣州。因為,廣州有海外貿易的巨大利益,黃巢很想在當地當個節度使。黃巢最初的野心也就不過如此了,想當個割據諸侯。但唐朝不同意,只給了他一個禁軍裡的官位,於是他又發怒了。此時,廣州發生瘟疫,黃巢軍死了不少人,黃巢又被迫向北打回去。

    黃巢是流寇主義,打到哪兒搶到哪兒,至於他為什麼能夠流動得那麼順暢,這和唐末藩鎮割據,各節度使都不想消耗自身實力有很大關係。正因為如此,黃巢打著打著,居然發現自己離長安很近,於是乾脆打進長安,趕走了唐僖宗,自己當了他的大齊皇帝。

    黃巢打進長安便志得意滿,享有著皇帝的高名,開始坐守長安,加之其軍隊軍紀敗壞,很快惹得當地百姓反對,又遭到各路節度使圍剿。此時的唐朝,為了奪回長安,赦免了沙陀人李克用,讓他派沙陀騎兵幫助平亂。於是,在唐朝各路大軍的圍剿下,獨守空城的黃巢軍,無處可搶,軍糧耗竭,開始崩潰。此時,鎮守長安東大門同州的黃巢大將朱溫向唐軍投降,黃巢徹底沒招了,匆匆撤出長安,又向東流竄。

    撤出長安的黃巢軍依然強大,打敗唐朝攔截他的強大的蔡州軍,降服了蔡州的吃人魔王秦宗權。黃巢糾結於朱溫的背叛,於是和朱溫在河南開封一帶拉鋸。朱溫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的沙陀騎兵星夜而來,遂在王滿渡大破黃巢軍,黃巢軍許多將領或是被殺,或是投降,黃巢軍徹底崩潰。

    據說,黃巢一路東逃,大約是為了逃回家鄉去,最終被圍在泰山狼虎谷,被徐州的時溥軍和李克用沙陀軍困住,被迫自殺,此時的他,大約是65歲左右了。

    二、黃巢結局的多種說法

    黃巢的結局有多種說法,總體來說,主要是兩種,一種是自殺或被殺,一種是逃走了。後來明末的李自成的結局大概也是這兩種。

    黃巢逃走,最多的是出家一說,但並不像金庸鹿鼎記中描寫李自成那樣,說他已經看破紅塵、幡然改變了。而是說黃巢活到八十多歲,依然殺心很重,只是披著一身僧袍而已。

    最普遍的說法,還是黃巢在泰山狼虎谷自殺。至於是自己抹脖子,還是讓手下殺了自己,這有些疑問。最通常的,是黃巢末路時,讓其外甥林言殺了他,讓林言拿著他的頭向唐軍投降,想保住林言等人的命。

    林言的結局,也有多種說法。一說他拿著黃巢的頭,本想向徐州軍的時溥投降,結果中途被沙陀軍截住,搶了黃巢的頭,還被沙陀軍殺了。又有說林言的確投降給了時溥,時溥把黃巢的頭送到朝廷請功,林言的結局有被殺和不知去向兩種說法。

    還有說黃巢被徐州軍或沙陀軍所殺的。

    總之,這麼多說法,沒有很肯定的。通常都說黃巢兵敗自殺了,是他自己讓林言殺了他。

    至於見證黃巢最後結局的李克用、時溥乃至朱溫等人,都成為了唐末的梟雄。徐州的時溥,在與朱溫相爭多年後,被朱溫兼併(其關係有點類似於曹操兼併徐州)。朱溫後來篡唐,建立五代十國第一個朝代後梁。李克用和朱溫相爭多年,其子李存勖滅後梁,建立後唐。

  • 2 # 扯葫蘆瓢

    有一則著名傳言,說黃巢兵敗後出家為僧,並有詩文傳世。《全唐詩》第733卷收錄了這首詩《自題像》:

    記得當年草上飛,

    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

    獨倚欄干看落暉。

    《全唐詩》的編著者(清代人)還在詩題下標註了出處——陶谷《五代亂離紀》雲:巢敗後為僧,依張全義於洛陽,曾繪像題詩,人見像,識其為巢雲。

    《五代亂離紀》的作者陶谷生活的年代在五代到北宋初年,離黃巢造反、敗亡的時代不遠。這本書早已失傳了。

    北宋的吳曾寫有一部筆記《能改齋漫錄》,第8卷(沿襲 陳去非黃巢詩意同)提到:陳去非《衡嶽道中》詩:“客子山行不覺風,龍吟虎嘯滿山松。綸巾一幅無人識,勝業門前聽午鍾。”按,唐黃巢既敗,為僧,投張全義,舍於南禪寺。有寫真絹本,巢題詩其上雲:“猶憶當年草上飛,鐵衣脫盡掛僧衣。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去非詩意同。

    這個陳去非,就是陳與義,是北宋有名的文人。這一條說的是陳與義寫有一首詩《衡嶽道中》,立意和黃巢的那首《自題像》相近似。

    南宋人王明清在《揮麈錄·後錄》的第5卷中寫到:頃見王仁裕《洛城漫錄》雲:張全義為西京留守,識黃巢於群僧中。而陶谷《五代亂紀》(就是前面提到的《五代亂離紀》)雲:巢既遁免,祝髮為浮屠。有詩云:“三十年前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天津橋上無人問,獨倚危欄看落暉。”又《僧史》言:巢有塔,在西京龍門,號翠微禪師。

    王明清提到了《洛城漫錄》、《僧史》,也提到了陶谷的書,這些書都有關於黃巢落髮為僧的記錄。不過,這些書應該都失傳了。

    還有很多書提到了黃巢的這則傳言。比如宋代人邵博的《邵氏聞見後錄》(第17卷)、宋代人羅大經的《鶴林玉露》(甲編第2卷)、明代人郎瑛的《七修類稿》、明代人蔣一葵的《堯山堂外紀》等等。

    但是,實際上南宋人趙與時就發現了這則傳言的問題,他發現了黃巢的《自題像》是偽造的。趙與時在他的著作《賓退錄》中寫到:陶谷《五代亂紀》載黃巢遁免後,祝髮為浮屠,有詩云:‘三十年前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天津橋上無人問,獨倚危欄看落暉。近世王仲言亦信之,筆於《揮麈錄》。殊不知此乃以元微之《智度師》詩竄易磔裂,合二為一。元集可考也。

    就是說黃巢的這首詩其實是後人模仿元微之《智度師》偽造出來的。元微之就是唐代詩人元稹。他有兩首《智度師》詩,寫的是年老的智度和尚當年曾經參與評定安祿山、史思明叛亂的,功成之後出家的經歷:

    其一

    四十年前馬上飛,

    功名藏盡擁禪衣。

    石榴園下擒生處,

    獨自閒行獨自歸。

    其二

    三陷思明三突圍,

    鐵衣拋盡納禪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

    閒憑欄竿望落暉。

    偽造黃巢詩作的人水平很高,黃巢出身草莽。黃巢響應王仙芝發動的起義,當時王仙芝的起義軍號稱“草軍”。黃巢後來也投身草軍。所以把元稹詩裡的“馬上飛”改成“草上飛”,改的很貼切。

    最後一句的“獨倚欄干看落暉”也比“閒憑欄竿望落暉”更有孤獨、悲涼之感。

    黃巢應該就是敗死於狼虎谷,時間是公元884年,年齡約65歲。

  • 3 # 河東河西3141

    這個問題很籠統,黃巢死因很多,比如,他缺少政治才能,沒有戰略眼光,還有農民軍沒有受過正規的軍亊訓練,不是官軍的對手,等等。具體到他是怎麼死的,在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有著明確的記載:“中和四年甲辰(公元884年)六月甲辰,武寧將李師悅與尚讓追黃巢至瑕丘,敗之。巢眾殆盡,走至虎狼谷。丙午,巢甥林炎斬巢兄弟妻子首,將詣時溥,遇沙陀博野軍, 奪之,並斬言首以獻於溥。”

    這段文字清晰明白的告訴了讀者,黃巢被殺的全過程。他是兵敗後,逃到了現在濟南萊蕪的虎狼谷,被他的外甥林炎殺死的,並他的兄弟、夫人和孩子。林炎本是要拿了他的首級到唐將時溥那裡去邀功的,不想遇到了李克用的沙陀軍,不僅奪了黃巢的首級,連那林炎也一刀剁了。要知道,司馬光在寫巜資治通鑑》時,距黃巢之死尚不足百年,史料最為可信。

    遙想千餘年前,黃巢起兵反唐,一度擁兵六十餘萬,可謂是轟轟烈烈,勢不可擋。他本山東曹州人,出身鹽商,家境富裕,擅騎射,好詩書,也曾想憑籍才學,報效朝廷,可惜是屢試不第,遂生反心。他的《不第後賦菊》,便暴露了他當初的野心:“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煞。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殺氣凜凜,砭人骨髓,有史上第一殺氣之詩稱謂。而他也的確做到了。公元880年,他打破歷史慣例,從廣東由南而北,連克大唐淮北諸州,先後攻克大唐東西兩京。迫使唐僖宗倉皇出逃 ,躲到了四川成都。

    他也一度表現出一個義軍首領所具備的卓異的政治才幹。有史書為證:“黃巢陷東都,留守劉允章帥百官迎謁。巢入城,勞問而已,閭里晏然。”所以就不難理解黃巢攻克西京長安時“民夾道聚觀”的場面了。他的軍師尚讓還向沿途的坊民,發出了:“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毋恐。”的宣言。應該說,如果按照這樣的策略繼續下去,黃巢的“大齊”可興,李氏大唐亡無日矣。

    可惜,農民軍的致命缺陷,不久便暴露無遺。進入長安後,“居數日,各出大掠,焚市肆,殺人滿街,巢不能禁。尤憎官吏,得者皆殺之。”繼而發生的事情,更是令人難以理喻,“有書尚書省門為詩以嘲賊者,尚讓怒,應在省官及門卒,悉抉目倒懸之,大索城中能為詩者,盡殺之;識字者給賤役,凡殺三千餘人。”後來 ,官軍曾一度攻入長安,“坊市民喜,爭歡撥出迎官軍,或以瓦礫擊賊,或拾箭以供官軍。”於是當黃巢反攻再次入城時,與長安坊民的關係就形如水火了,“巢復入長安,怒民之助官軍,縱兵屠殺,流血成川,謂之洗城。”再後來發生的事情,更是孩人聽聞,黃巢敗退長安,流竄陳州,史書有如此記載:“時民間無積聚,賊掠人為糧,生投於碓磑,併骨食之,號給糧之處曰:舂磨寨。縱兵四掠”。據有關史料 ,有十萬無辜百姓成了黃巢大軍的果腹之物!

    如此,黃巢起兵的“義”字,便蕩然無存了,他兵敗被殺於虎狼谷,實屬天理昭然,死不足惜。

  • 4 # 陸高雄

    誰能想到一個落第的書生後來成為一個販私鹽的人,僅用5年時間就把唐僖宗逐出長安?這個人就是寫出了“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黃巢。

    遺憾的是,之後黃巢卻在還沒有鞏固政權的情況下即匆忙稱帝,還陶醉在大明宮中開始享受帝王之樂了,等到唐軍悄然逼近才倉促應戰,結果兵敗逃至山東直至渺無音迅。

    但是在歷史上關於黃巢的最終結局,有三種不同的說法。

    一、《舊唐書-黃巢傳》:“巢將林言斬巢及二弟鄴、揆等七人,並妻子皆送徐州。”林言是黃巢的外甥,任禁衛軍首領,是黃巢最親近和信任的人,可為什麼他卻要殺了親舅去投唐軍,背後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嗎?是不是黃巢眼見自已兵敗生還無望,所以乾脆送外甥一個天大的人情?還是林言真的就是賣主求榮?

    二、《新唐書》卻是這樣記載:黃巢兵敗狼虎谷,見大勢已去生還無望,為保反唐血脈,遂讓外甥林言取自己首級投唐。林言不忍殺親舅,於是黃巢只好自刎,林言割下首級欲投唐,不料半途遇沙陀人,被殺,後沙陀人將舅甥兩人首級一同獻唐軍。《新唐書》為北宋歐陽修主持編修,內容較《舊唐書》更為豐富,收集史料方面也更為全面,因而研究唐史者大多參考《新唐書》相關記載。

    三、據敦煌莫高窟發現的《肅州報告黃巢戰敗等情況殘卷》:“其草賊黃巢被尚讓殺卻,於西川進頭。”尚讓是黃巢起義軍二號人物,早年隨王仙芝,後投黃巢,黃巢稱帝后所任四宰相之一。後義軍兵敗,逃亡中又遭沙陀兵突襲,此時尚讓卻背叛黃巢反投唐軍,故而趁勢殺掉黃巢也不是沒有可能。

    總而言之,兩部正史加上一部《肅州報告黃巢戰敗等情況殘卷》對於黃巢之死卻是不同記載,究竟哪個才是真正的歷史面目,只能是繼續有待考證了。

  • 5 # 黑水布衣

    這個問題都點模稜兩可,這關注的是黃巢最終敗亡的原因?還是黃巢個人的死因呢?那我就都回答一下吧。

    關於黃巢的敗亡。

    1、 不得人心

    黃巢勢力增大,一方面是因為唐廷內部對於剿匪意見不一,另一方面的是地方軍閥相互扯皮。這才導致黃巢最終攻克了長安。

    但進入長安後的黃巢,暴露出掠奪的本性,“各出大掠,焚市肆,殺人滿街”,長安居民遭遇了地獄般的恐怖。燒殺搶掠無所不作,這樣的軍隊怎能得到人們的支援?

    2、 不思進取

    黃巢佔領長安後,手下日夜殺人掠物,享樂至上,在還沒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情況下就稱帝了,似乎是報復唐廷。就進城的幾日後,黃巢在含元殿稱帝,國號大齊,改元金統。

    3、 孤軍作戰

    這是黃巢敗亡的最根本原因。此時的黃巢,只是長安周圍地區的“皇帝”,其勢力範圍東不出同州、華州、西不過興平。長安很快就成了孤城,糧餉很快就成了問題,而逃到蜀地的唐僖宗號召勤王。於是,沙陀李克用與河中、易定、忠武三道唐軍合兵擊敗黃巢軍隊,而部將朱溫以同州(今陝西大荔)向唐廷投降。黃巢大勢已去。

    那麼黃巢到底怎麼死的?

    逃出長安的黃巢四處打游擊,直到彈盡糧絕。關於他的死也有幾種說法。

    其一,《新唐書》所載黃巢死於自刎,黃巢兵敗狼虎谷後,四面楚歌、窮途末路之下,對他的外甥也是當時義軍的重要將領林言說,你可以以我的頭顱去換取榮華富貴,而林言不忍殺害黃巢,於是黃巢自刎而死。

    其二,《舊唐書》的記載卻截然相反:“巢將林言斬巢及二弟鄴、揆等七人首,並妻子皆送徐州”。也就是說黃巢被外甥林言殺了。

    其三,在後世的考證發現一份《肅州報告黃巢戰敗等情況殘卷中》,明白無誤地記載著黃巢兵敗的死因,上面寫道:“其草賊黃巢被尚讓殺卻,於西川進頭。”也就是說黃巢被手下尚讓所殺。

    其四,宋代文人筆記《邵氏聞見後錄》說黃巢最後出家了(類似於李自成),而《南部新書》又說黃巢躲在一個翁姓村民家中,最後死在那裡了。

    其實無論是《舊唐書》、《新唐書》還是宋人的筆記都是後世所作,說法不一也是正常。我個人覺得黃巢被手下所殺的可能性較大,因為黃巢後期遭遇了太多人的背叛,這種比較悲壯的結局可能更符合歷史規律吧。

  • 6 # 劉一千五

    黃巢的行動,顛覆了"書生造反,十年不成"這句話,他用了不到十年,就把唐朝的都城長安奪了,算得上"成"了。但是,後來他還是自殺了。是什麼原因呢?

    一,黃巢不能忍受當時的科舉考試,一怒之下放棄十年寒窗,改做生意。

    這也難怪,齊地歷來就是富庶地區,文化教育 十分發達。上千年儒家思想關於齊家治國安天下的思想深根蒂固 注入了黃巢這些士子弟頭腦中。但是,黃巢考了一次沒有考上還好說,幾次考試都"泥牛入大海無訊息"。黃巢能不失望透頂嗎?所以,黃巢一氣之下,扔了書本,不學習了。改做生意。好在齊地"即山鑄錢,煮海水為鹽",所以,如黃巢這樣下海經商的有文化有才氣的人,很快就搏擊商場,挖了第一桶做生意而來的金錢。有了錢什麼都好說。黃巢"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他開始了行俠仗義,致力兵法,練習武藝,這樣就為他的雄心壯志打下了基礎。

    二,黃巢不想默默無聞,他一時衝動 加入了革命大軍,要推翻不給他官做的萬惡朝廷

    唐朝的主子們喜歡搞宮廷政變。每一次政變的損失都會把無辜的勞動人民拖下水。上頭政治腐敗,貪汙成風。下面哀鴻遍野,民不聊生。時間停在唐僖宗乾乾符二年(公元875年),黃巢的老鄉王仙芝活不下去了,他帶頭做了造反大哥。黃巢帶著幾千同樣活不下去的農民開始了革命 。他們就是要革唐朝的命,重新來過。黃巢和王仙芝合兵一處幾萬人,聲勢浩大地與唐朝官軍展開了作戰。

    唐朝的軍隊打不過農民起義軍。唐朝皇帝就用招安的辦法。用大官為條件招安王仙芝。王仙芝高興了,準備接受。黃巢見唐朝沒有給他做大官的機會。非常惱怒,黃巢就把王仙芝大罵一頓:你得了大官做,兄弟們怎麼辦?黃巢一氣之下,把王仙芝打了一頓,把人家打傷了。由於大家都不想投降唐朝。所以,這事沒有幹成。但是,黃巢和王仙芝分開了。從此各自為戰。由於力量分散,王仙芝戰死了。他的部下在尚讓帶來部下與黃巢合併。黃巢自立為沖天大將軍。後來他自賦詩句裡就有"衝她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即源於此。

    三,農民起義的模式一般就是流動作戰,哪裡有吃的就朝哪裡去,黃巢一樣陷入了這種坑

    黃巢就以流動作戰的方法與唐軍打仗,他們因此行軍路途遠,時間長,容易疲勞,損失就大。黃巢轉戰浙江,福建,打下福州後無法立足,被迫到了廣州。唐朝宰相王鐸親自任荊南節度使,指揮唐軍與起義軍作戰。黃巢在廣東已經疲憊不堪了。他向唐朝官員表示,只要朝廷任命他為廣州節度使,他就接受朝廷的招安。但是,朝廷不允許,只給一個小官做。

    黃巢見朝廷官吏如此不把他當成一回事,又是一個大怒。整頓軍隊,把廣州打下來了,殺了駐守廣州的嶺南東道節度使李紹。黃巢就此招兵買馬,勢力大增。但是 中原人到了廣州,水土不服,死了許多人。黃巢於唐僖宗乾符六年,渡過湘水 ,拿下軍事重鎮譚州。然後西向攻下江陵和襄陽。由於損失大,黃巢又回到江浙。等到軍隊發展到二十萬時,他們渡過長江。進入兩淮地區。以六十餘萬的勢力攻下洛陽。然後直走唐朝都城長安。

    起義軍與唐軍遭遇於潼關。唐朝2000餘人當然抵擋不住黃巢600000餘人,所以,潼關失守。唐僖宗逃亡四川。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十二月。黃巢佔領長安。

    四,唐朝內地軍隊不行,沙陀族軍隊進關鎮壓黃巢,"鴉軍"到了中原,成了唐朝屠殺起義軍的幫兇

    唐朝的軍隊打不過黃巢,而黃巢控制的範圍又限於長安附近的地區, 起義軍集中,活動範圍小,這就給了唐朝集中力量包圍起義軍的機會。唐朝又把當年內遷的沙陀族李克用部調來鎮壓起義軍。李克用計程車兵穿黑衣服,一望黑鴉鴉一片,所以,被稱為鴉軍。李克用是獨眼龍,他的部隊作戰兇猛無比。李克用以四萬鴉軍對陣黃巢部將尚讓十五萬起義軍決戰。李克用居然擊敗起義軍,然後又連續三次打敗黃巢,起義軍被迫撤出關中。黃巢出關後,在汴州把投降於唐朝的叛將朱溫包圍。李克用支援朱溫,殺了起義軍幾萬人。黃巢只剩1000多人,被李克用追擊,最後餘幾百人。黃巢在瑕丘(山東兗州西南)被唐朝萬餘人包圍,起義軍全軍覆沒。黃巢寧死不屈,在泰山虎狼谷自殺。一說是他外甥殺他請功,後來不果。亦被殺。黃巢起義軍至此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

    五,黃巢的死,有許多原因

    他的個性缺陷,衝動任氣和意志不堅定也是個重要的主觀因素。在作戰中沒有穩定的根據地也是個重要原因。雖然唐朝的軍隊一時來不及集中,但是,時間一久,唐朝的軍隊從各地趕來,黃巢再有本事也是獨立難支。他缺乏必要的支援,長期處於孤軍奮戰,又沒有可以依賴的群眾基礎,當軍隊打光後 ,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也就是末日來臨了。黃巢應該讓尚讓帶一部分人馬駐紮在潼關或者派一部分軍隊經營後方,有進有退地打擊敵人,也不至於一路潰退千里而停不下來,最後陷入絕境。

    一院菊花,在秋風中怒放。

  • 7 # 良人執戟2

    黃巢的死因有三種說法:

    1. 自殺

    2. 他殺

    3. 出家

    一,自殺

    《新唐書·黃巢傳》記載,884年黃巢兵敗狼虎谷時對外甥林言說,你取我項上首級獻與僖宗,你不僅可以保命,還可以享榮華富貴。林言聞言嚇得呆若木雞,黃巢深嘆一口氣,撥劍自刎。

    在尚未斷氣之時,林言斬下黃剿首級投奔唐寫,路遇唐朝沙陀人軍隊中的亂兵被殺掉,然後沙陀人將兩人首級獻上朝庭。按理說,《新唐書》成書於宋代,由歐陽修等人編撰,這時由於戰亂平息,新朝開始,社會穩定,資料豐富,似乎記載的事實經得起考驗,不過,這個記載不符合黃巢的個人性格。

    黃巢自幼就不是一般的人,五歲時,黃巢的父親讓他以菊花為題作一首詩,其中二句是:“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赫黃衣。”黃父趕緊捂住黃口小兒的嘴,如此的王者氣度,長大了還得了!

    成人後黃巢的經歷與一千多年後的洪秀全相似,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屢試不中。於是開始黑道生涯,這樣有膽量、有文化的人,才是真正的梟雄。

    戰鬥一生的黃巢不可能在最後時刻把自己的腦袋送給林言去請功,所以林言即使被擒也不會講出兩人的對話,那麼,史籍編撰人是如何得知兩人的對話?這種說法經不起推敲。

    二,他殺 (第一種版本)

    這是源於巜舊唐書.黃巢傳》的說法:“巢將(將領)林言斬巢及二弟鄴、揆等七人首,並妻子皆送徐州。”這個記載出現於另外的幾種史籍中,似乎是真實的情況。

    介紹一下傳記中的主角林言,他是黃巢外甥,是黃巢特殊警衛部隊一一“控鶴”的最高指揮官一一軍使。

    一千多年來,林言就是揹著殺主求榮的罪名,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這是應該可以有的結論。

    三,他殺(第二種版本)

    歷史在經歷一千多年的歲月後,於黃沙彌漫的一九00年敦煌莫高窟的秘密洞窟裡,落拓不羈的王道士翻出一件唐朝政府的軍事檔案《肅州報告》,裡面有黃巢戰敗情況簡報的殘卷,上面寫道:“其草賊黃巢被尚讓殺卻於西川盡頭。”

    尚讓是黃巢義軍的二號人物,打下長安後任偽朝的首席宰相。公元884年5月,黃巢在今天河南中牟縣的西邊。與沙陀騎兵激戰,死亡萬餘人,尚讓投降,根據常理推測,亂軍混戰中的尚讓,極有可能殺了黃巢,以為“投名狀”。

    但是,如此大的一件事情,各種史籍應該有所記載,而立功贖罪者的人名聲將大燥,奇怪的是,這件事僅有此件記載,是為孤證,失去說服力。在各種證據不足的情況下,發生了第三種情況。

    三,出家 (第一種版本)

    宋人劉是之的《劉氏雜誌》記載:“五代時有一位高僧法號翠微禪師,此人乃黃巢。另一個人在巜貴耳集》中記載:“黃巢後為緇徒,為一個大廟的主持,臨圓寂時,對僧眾指著自己打坐的腳下,竟然有黃巢二字。黃巢敗於狼虎谷時,有可能使用了替身而金蟬脫殼,逃過一劫後遁入空門。

    四,出家 (第二種版本)

    據王明清所著巜揮塵錄後錄.卷五》說:“有張全義者為西京留守(洛陽的軍政長官),在一群僧侶中發現了黃巢。

    張全義是黃巢起義軍頭目之一,後來投靠軍閥朱全義,慢慢爬上領導職位,他在洛陽任職達三十年。如果黃巢沒有死,在洛陽為僧的話,張全義認出他來應該沒有問題,相遇的機會也較多。

    有一天,信佛的張全義到寺廟燒香,站起身來時,猛然發現對面來的僧人十分面熟,定睛一看,頓時大吃一驚,兩人四目相對,黃巢臉上靜如止水,波瀾不驚。

    宦海沉浮的磨練,張全義雖然驚駭萬分,卻強壓心中波瀾,張全義始終保持這個秘密,直到兩個舊人天上相遇。

    結語

    公元884年的7月13日,官方的史籍都記載著黃巢在這一天戰死狼虎谷,黃巢如滿地殘菊,與義軍將士橫屍山谷。不過也許他僥倖逃脫,在“高城望斷 燈火已黃昏”時,斜倚天津橋,欣賞這人間難得的風景。

  • 8 # 萃辰天心書院

    公元874年,生於冤句的鹽販黃巢起兵造反。僅用5年時間,就攻入長安。不久,這個以為百姓謀生存為名而起義的英雄,就宣佈稱帝,國號大齊。他迫不及待地佔有了唐僖宗留下的大明宮所有留在宮中的美女,過起了春風得意、歌舞昇平的生活。此時一場危機正向他步步逼近。在唐朝軍隊的反攻下,黃巢被迫逃亡山東。他帶領著殘軍逃至泰山腳下時已疲憊不堪。  然而,關於黃巢的最後結局,千年來卻眾說紛紜。令人疑惑的是,在記述唐代的正史中就有截然不同的兩種說法。一說黃巢是被他人所殺,另一個卻說是自刎而死。  新唐書:黃巢是自殺  《新唐書》黃巢傳記載,黃巢兵敗狼虎谷時對外甥林言說,你拿上我的首級去獻給唐朝,那麼你還可以求得富貴!林言不忍心殺黃巢,於是黃巢自刎。  《新唐書》成書於宋代。而在這部書之前的五代時期就曾有《唐書》編成,後世為了加以區別,把五代時期編撰的《唐書》稱為舊唐書,而將宋代歐陽修、宋祁等人所編撰的這部稱為《新唐書》。  專家介紹,《新唐書》修撰的時代則較為安寧,因此有許多在戰亂時期不易收集到的史料,此時得到了徵集和整理。  舊唐書:黃巢被外甥殺害  《舊唐書·黃巢傳》中對於黃巢之死有如下記載:“巢將林言斬巢及二弟鄴、揆等七人首,並妻子皆送徐州”。不僅如此,《舊唐書》的《僖宗紀》、 《時溥傳》和《資治通鑑》、 《桂苑筆耕錄》、 《北夢瑣言》等其他書籍也都有著同樣的記載。  難道黃巢不是自殺,而是死於外甥林言之手?  林言是黃巢的外甥,是黃巢身邊一名重要將領。在黃巢進入長安之後,曾經選擇500個武藝高強的人組成了一個特殊的部隊,叫做控鶴。實際上就是禁衛隊,並且黃巢任命林言為這支部隊的最高指揮官———軍使。  敦煌文獻另說:被貼身大將殺害  1900年農曆五月二十六日,王道士偶然發現了一個秘密洞窟。這個石窟就是敦煌莫高窟。令唐史學家沒有想到的是,在敦煌殘卷中竟然透露出了黃巢死因的蛛絲馬跡。  敦煌文書裡有一件《肅州報告》黃巢戰敗等情況殘卷,寫道:其草賊黃巢被尚讓殺卻,於西川進頭。公元884年5月,黃巢在今河南中牟西,遭沙陀騎兵突襲,犧牲萬餘人。在此危急關頭,尚讓卻率萬人投降唐廷。  有推測,尚讓很可能在混戰之中將黃巢殺死。這個戰報被立即飛報朝廷和作戰軍隊,這一情節就被記載在《肅州報告黃巢戰敗等情況殘卷》中。

  • 9 # 南方鵬

    《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曾幾次進京應試,次次名落孫山,於是他憤怒地寫了一首《不第後賦菊》詩之後,便擲筆離開了長安,繼承祖業販賣私鹽成為鹽幫首領。

    875年,關東大旱,莊稼顆粒無收,官吏苛刻壓榨,官逼民反,王仙芝拉起義旗,黃巢全族舉兵響應,攻城掠地,四處遊寇,王仙芝死後,大家推黃巢為首領,號稱“沖天大將軍”,880年攻陷長安,建國大齊,果然是“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

    唐軍百花肅殺,唐僖宗倉皇逃入四川,調集各地兵馬對義軍圍追堵截,黃巢軍餓了就搶,打不過就跑,兵力越滾越大,東西南北都有人響應,圍剿軍統帥換了好幾茬。黃巢也採用新策略,順手時攻城搶掠,不順時假意投降,利用各地節度不和,唐王朝與地方貌合神離的現狀,屢屢逃出生天。

    武寧軍節度使時溥窮追不捨,884年六月追到狼虎山,黃巢對外甥林言說,“我本想為國家除害,沒成想弄到這種地步,你把我的首級拿去討功,不要便宜了別人”。林言不忍下手,黃巢便自殺,還沒有死透,林言補刀殺了他,連同黃巢的弟弟黃揆黃鄴等六人包括妻小一併殺了,首級裝成一箱,準備獻給時溥,在路上被唐軍殺害。黃巢首級上送朝廷,唐僖宗用它祭告太廟。

  • 10 # 薩沙

    黃巢是兵敗被殺的。

    黃巢最大的問題,就是他是流寇。

    所謂流寇,就是帶著部隊四處流竄,所到之處靠搶劫補充,搶空了就走。

    這種流寇最大的問題是,只能大勝仗或者小敗仗,不能打大敗仗。

    因為沒有根據地,一旦遭遇重大失敗,流寇不能迅速補充自己的損失。

    如果短時間內連續遭遇大失敗,流寇就很容易崩潰。

    黃巢就恰恰如此。

    唐軍和黃巢剛剛打平手,但還有更強的軍隊。

    883年,沙陀族李克用奉唐朝皇帝的詔,率精兵五萬殺過來。

    黃巢弟弟黃揆率主力應戰,結果被李克用配合唐軍大敗。

    黃巢連線派兵攔截,全部戰敗,沒有贏過一戰。

    眼見長安保不住,黃巢只能在李克用攻擊下逃往河南。

    此時黃巢還有15萬軍隊,保留很強的兵力。

    但是,黃巢莫名其妙的試圖在河南建立根據地。

    結果呢,黃巢將主力圍攻陳州。陳州刺史趙犨堅壁清野,死守300多日。

    黃巢久攻不克,將陳州附近糧食吃光,被迫開始吃人。

    這種情況下,李克用的沙陀兵等到黃巢軍力降到最低點,突然猛攻。

    黃巢大軍被沙陀兵徹底擊潰,根本站不住腳,部下紛紛投降。

    黃巢在李克用騎兵的追擊下,逃到封丘只剩下1000多人。

    黃巢繼續逃往山東,他的外甥林言見大勢已去,殺死黃巢和他的妻兒,試圖投降沙陀兵。

    結果沙陀兵將林言一同殺死,至此黃巢徹底被消滅。

    黃巢前後轉戰十二省,往返15000餘里,卻沒有建立一個穩固的根據地。

    就這一點,他和朱元璋相差了十萬八千里,滅亡也是必然。

  • 11 # 青史如煙

    黃巢最終的結局,應該是分為官方和民間兩種說法。

    官方史書所記載:黃巢入泰山,徐帥時薄遣將張友與尚讓之眾掩捕之。至狼虎谷,巢將林言斬巢及二弟鄴、揆等七人首,並妻子皆送徐州。是月賊平。——《舊五代史》

    按照官方來講,黃巢是兵敗之後,在狼虎谷之處最終被侄子林言所殺。從長安的大齊皇帝,到帶領十數萬軍隊敗退長安,再到淪落為被天涯追殺的亡命之徒,黃巢在短時間內經歷了大起大落,在狼虎谷內,周遭已經發現了朝廷軍隊的行蹤,一行人一路逃亡,已經筋疲力盡,怎麼辦?

    當死亡威脅的時候,人們往往會極力求生,比如林言,為了生存下去,他選擇了背叛,用黃巢的頭顱來換取自己的生存權利,這個解釋說得通,因為畢竟見過黃巢人很多,其頭顱被砍下來之後,朝廷必然會對其進行辨識,方才敢去將其拿到皇帝面前請功,從史書上來看黃巢死在狼虎谷的可能性極大。

    那麼有沒有另外一種可能呢?

    民間說法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黃巢沒死,逃出生天後,去寺廟裡當和尚了,青燈黃卷,伴此一生,了了這個梟雄最後的歲月。

    張全義為西京留守,識黃巢於群僧中。——《洛城漫錄》

    說黃巢沒死,大多是一些私書傳記,這些就是跟現在微博一樣,搞些吸睛的,讓人關注收藏買書,因此可信度不大,而且張全義那麼謹慎的人,他看到了黃巢,能告訴別人嗎?對他啥好處也沒有,這應該只是對英雄末路的一種美好幻想罷了。

    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自題像》

    這首詩雖然說是黃巢寫的,但還真不敢相信,希望吧,如果他還活著,寫下這首詩的時候,往事如煙,都已經放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了GTA,還有什麼可以開車自由度高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