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天雪42
-
2 # Nancy103957997
現在的孩子少了,大人清閒了,所有的活都全部包攬 哪還有孩子的份。特別是父母文化低的土豪家的孩子,所有的攬完還不算,對孩子還揮金如土,讓孩子從小養成嬌生慣養,一勞永逸不勞而獲的心裡。想讓孩子不懶,家長必須的從新定位。
-
3 # 麗麗的孩子來源
孩子懶,這就是成長環境的影響,所謂老話說了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無論孩子懶,兇,無賴都是從生活緊密的家庭生活又分不開的關係,所以孩子懶絕大部分是父母的責任和影響。要想孩子不懶必須父母以身作則。
-
4 # 勵自風暴
每當我看見孩子的時候,臉上總會不經意間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以及那充滿溺愛的眼神,我有時在想,到底是孩子的什麼吸引了我?讓我做出如此舉動,到後面我才慢慢發現,因為我在他們的身上看見了我們失去或即將失去的寶貴財富,他們是那樣的乾淨純潔,天真無邪,他們就像是我們生活過去的鏡子,有時看見他們的時候,心中會有一陣豁然,看著他們想到我們曾經年少青春之時,不由感嘆萬千,曾經的我們意氣風發,敢愛敢恨,正如同類句經典,人不犯賤,枉少年,那我們何必要去約束,捆綁他們呢,人是一種神奇的生物,到了一定時間,他們自然該懂事時就會懂事,自己的人生旅途,總會有著幾件齷齪的事,沒有這些知之為為,何來回味無窮,這段旅程的機會本就不多,珍惜彼此,方為快樂!
-
5 # 默默夢吧
一般情況下懶人的孩紙早當家,說明你太勤快了,可以變懶一點。
孩子就是父母的作品,作品好壞由做作品的人決定。
-
6 # 個人感興趣的文章分享
首先要以身作則的教導她,從自己做起,用實際行動來教育她。其次既然都已經上初中了那麼就不算小,部分家務該做的就讓她去做
-
7 # 我是彈塗魚
和我家一樣,我的女兒,那不是一星半點的懶,還嚴重拖延症。
也是初中,不到點不走,早一分鐘都不去。每次去姥姥家,我從樓下必等20分鐘以上,從來不知道提前準備,我叫她,她才開始起床、穿衣、洗臉、上廁所,你能理解我每次的心情吧!上車先一通臭罵。可是,一點用沒有,下次照舊。
但是這幾年慢慢好了,她17歲了,馬上升大學,事情自己準備好,有時候還嫌棄我晚點。
我總結了一下,當然是我們家的情況。
1、她發現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有了自己的目標,並且知道一定要日積月累才能完成,所以時間不能浪費。自己行事慢慢有了計劃。
2、我以前管的太多了,什麼事情都替她安排,替她做主,她只需要聽命令,自己就沒有了主動性,所以就懈怠,凡事拖拖拉拉。
最重要的,她大了,知道不能再小孩脾氣,要為自己的明天做準備!
希望你的女兒也可以好好引導,樹立目標,懶惰就自動消失了。
還有一點,就是放手,相信她能處理好自己的事。
-
8 # 雲浮塵
每天做好自己的事,早早的起床鍛鍊,或者在孩子放學回家之後,一起陪孩子學習。
我說的這個學習不是說你盯著孩子學習,而是你學習一個新的知識,陪她一起。這叫以身作則。
假如你都沒有一個良好的習慣又如何能夠讓孩子完全的聽從你的教導呢。
不要老是盯著孩子不放。孩子不願意學習肯定不是一方面的原因,多和孩子交談,這個交談不只是學習方面,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交流。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一個女兒對自己的爸爸說有鬼,爸爸當然不信。孩子又這樣說了幾次,這個爸爸上心了,他發現有人悄悄的跟蹤自己的女兒,他把這個跟蹤的人送進了警局。
如果說這個父親沒有和孩子有一個良好的交流,那麼這回是一出悲劇。
在孩子不樂意上學時,先和孩子談一談,看看到底是什麼方面的原因,然後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如果只是單純的懶,那麼就要讓她知道懶的後果和代價。讓她深刻的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樣她就不會再懶了。
-
9 # 汪靜妤
我家有兩枚嫩娃,一枚女兒一枚兒子。女兒和你家的差不多大。一起來探討。
差不多吧⬆️
我身邊很多朋友都遇到如你一樣的情況,經常生氣、顫抖著電話向我述說。所以特別能同理到你的心情
青春期的孩子有了特立獨行的思想,我家嫩娃也是。常常一個人呆在自己的房間,一呆就是一天。我和其他媽媽不一樣的做法是:會心平氣和的或者撒嬌賣萌的和女兒表達對於這樣現象自己的擔憂和好奇。
女兒會真實並安慰我說:媽媽你不用擔心,我只是不想多說話。在自己房間會聽聽音樂,看看書,做會作業。自己會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請不要打擾我。我想安靜
是呀,我知道了。我當然選擇相信她!
入冬後起床不太容易,我家女兒放假回家也會有賴床的時候。(她平時住校)
允許她多躺一會,基本上8:30會準時把客廳音響開啟,放他們愛聽的音樂,在音樂中起床。
至於她的作業,我從來不干涉也不幫她整理。從小都自己負責。
記得一年級時,常常忘記整理或者回家玩不做作業,我也不說也不罵。對她。但並不代表我不作為。我會晚上和她老師聯絡溝通,請他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習慣並多幾次給女兒落下作業的警告以及相應的懲罰。
我這個媽媽聽賊的吧!好人我做壞人老師做結果是:三次下來,女兒很自覺的回來就完成作業,整理完畢再檢查一遍再睡覺這些好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
在我們家幾乎沒有因為這些事情而雞飛狗跳過。
所以,被女兒稱為:中國好閨蜜
兒子就更好搞定了,姐姐做榜樣跟著學!
我們都覺得“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在我們家已經近10年沒有電視機了,到處都是書。
除了閱讀就是音樂,剩餘時間就是他們做手工,畫畫創作的時間。
最多的戶外活動就是相互請家人一起看電影,然後總結交流。
建議你試試⬇️
1,尊重孩子
青春期對孩子來說是個很重要又充滿煩惱的時期。多陪伴她們的情緒,不在具體事情上多糾結。情緒穩定了事情自然順利了;
2,多創造和孩子一起互動的機會
投其所好,讓自己投入到孩子的世界去理解她。現在學生的學習壓力大,社會複雜。更要我們家長自己多用心用情用意的同理孩子。和她們多多在一起體驗生活的樂趣。讓她們覺得呆在自己的家裡最自在;
3,讓我們自己不斷成長
我在陪伴兩個孩子的過程中,自己成長很重要。比如自己情緒管理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也會和孩子坦誠真實的分享自己的苦惱、擔憂,以及為什麼剛才會發生的不愉快。親愛的,試試看會有神奇的效果哦……
4,做好孩子的榜樣
我們都有自己曾經的夢想。比如我的夢想:“將12年對於如何協助個人到企業生命核心動力以及如何快樂的方式方法傳播給更多生命,讓更多的人和我一樣擁有快樂的能力”。
⬆️是我的夢想,我一路前行,焦點在自己身上的成長上,夢想實現上。孩子們會看到一個努力的、快樂的、有夢想的幸福媽媽。她們會學習到。
親愛的,生命都是獨立個體。
做好自己,同樣適用於親子關係
發幾張我們相處時的照片
-
10 # 華軍abc
我是給孩子當爸的,平時沒有多管孩子,題主說的情況主要依賴孩子媽媽管。所以,我很少看這方面的書,也很少學習這方面的知識,講的不好請大家不要見笑,講錯了請題主諒解,不要往心裡去,並給予批評指正。
我以為這個情況應從三個方面考慮:
其一,對於孩子,做家長的肯定應該教育。《三字經》中就有“養不教父之過”的說法,還有一種說法叫做: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由此看來,題主有教育孩子的初衷沒有錯,是稱職的母親應當肯定。
其二,上到初二的14歲女兒,正處在叛逆期,“懶娃”的表現或許是對家長過於關注或嚴厲的不滿和反抗。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不要與女兒正面衝突,而是換種方式教育。例如,有意識讓她遲到校一次,讓老師批評,讓同學評說,給她一個深刻的教訓等。
其三,家長同孩子朝夕相處,多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孩子和規範孩子,即使教育也要有平等的心態,避免一方盛氣凌人總處於教育者的位置,總認為自己正確,而忽略了受教育者的感受,或全盤否定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應該多溝通、多交流、多互動,讓孩子在實踐中學習,在潛移默化中學習。
總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出自《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源於【故 事】: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任齊國丞相40多年,幫助齊桓公在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進行改革,使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他的人才觀是:“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意思:比喻要使小樹成為木料需要很長的時間,而培養一個人才則需要更多的時間,是個長久之計,並且十分不容易。
寓意:國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接續、繁衍、傳承。古人云:江山代有後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這樣人類才能永續繁衍、生生不息。
說以上這些,是想同題主一起借鑑:孩子要培養教育,但心不能太急,要有長期的思想準備和逐步進行的過程。
-
11 # 小陳講鬼故事
作為家長,我們每個人深知勤奮的價值和意義,那麼,如何讓孩子告別懶惰,從小養成勤奮的好習慣呢?
孩子懶惰的原因:
1、孩子天生的氣質
有些孩子自打生下來就是一個不太愛動的人,吃飽了就睡,睡醒了就喜歡靜靜的躺著,對外界發生的事情毫無興趣。不像有的孩子,他們甚至都不哭鬧。這就是孩子天生的氣質。這種氣質在後天經過外界的刺激和影響是可以改變的。
2、父母比較懶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對這個世界是陌生的,他們對外界的認知還不夠完善,所以他們會自覺的學習旁邊的人是如何做的。而父母是陪伴他們時間最長的人,所以父母的行為方式對他們很重要。
如果父母太懶的話,孩子也會形成這樣一種意識。“爸爸媽媽都不做,我就更不需要做了”。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懶形成原因是很大的。
3、家長長期定義隨意貼標籤
在管理學中,有一個專有名詞叫標籤效應。即當一個人被貼上一個詞語標籤後,他自己就會做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標籤一致。這個標籤是具有非常強烈的定向導向作用的。
所以如果一個家長老是告訴孩子你太懶了,孩子就會自我定義是一個比較懶的人,從而向那個方向發展即使之前不是。
4父母包辦過多
現在大多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家中只有一個女兒或者兒子,因此父母把所有的寵愛集中於這個孩子一身,久而久之便發展成了溺愛。他們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做這個會受傷做那個有危害,所以什麼事情都幫著孩子們做了。這就致使孩子們形成了依賴性,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害怕做任何事情,最後就養成了懶的習慣。
5孩子缺乏目標
有些人的懶並不是真的不想做什麼,而是不知道要做什麼。因為他們內心缺乏目標,不知道下一步要進行什麼,所以就總是處於一種無所事事的狀態了。
那麼我們瞭解了孩子懶的原因,是不是就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懶惰的習慣呢?接下來讓我們再共同學習具體的方法吧。
那麼,如何改掉孩子懶惰的毛病呢?
1、幫助孩子設定目標
既然我們上面提到缺乏目標是懶惰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就應該幫助孩子設定一個目標。比如針對孩子近期的學習狀況,幫助他制定一個下次考試應該取得的成績,並承諾一個獎品吸引他去完成目標。這樣孩子在明確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就不會無所事事了。
2、引導孩子去學習
作為家長,我們不應該因為孩子不會做就不讓他去做,而是要引導他,教給他應該怎麼去做。正處於成長時期的孩子,大多對各種事情還是充滿好奇心的,他們熱愛學習新鮮事物,如果你提出教他去做什麼,他一定不會拒絕的。
3、鼓勵孩子
如果孩子的懶是父母長期打擊形成的,這時候父母就應該努力學習怎樣去鼓勵自己的孩子了。說起來很簡單,其實鼓勵也是一種語言藝術。作為家長,我們不能夠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為。
比如說,孩子今天在你不在家的時候把地板給拖了,即使不太乾淨,你也要誇他們懂事了。這個年齡的孩子大都喜歡被表揚,嚐到了甜頭之後,他們會做的更多,久而久之養成習慣之後,他們也就沒有那麼懶了。
4、交一個勤奮的朋友
孩子總是和經常和自己在一塊兒玩的人性格相似或者在相互接觸的過程中相趨近。俗語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實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如果孩子太懶,讓他去交一個勤奮的朋友,他自己會知道應該怎麼做的。
家長朋友們,找出孩子懶惰的原因、並且幫助孩子克服吧,面對惰性行為,有的小孩不清楚,無法意識到這樣的行為就是懶惰,還需要作為家長的你,多多引導哦!
-
12 # 秀逗66088418
孩子嘛都會比較懶散的,現在的孩子懶是因為家長給做的太多了,每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照顧的太周到了,我兒子也懶,特別是早上起床,那個起床氣啊!
-
13 # 晴空一鶴
現場教育勝過耳提面命
現代社會,一般家庭的生活條件都不差,加上中國家長苦自己也不苦孩子,導致有些孩子從小到大都沒有經歷過生活的艱辛和不易。所以,容易滿足現狀,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事情不到眼前了根本不知道著急。話說回來,這其實並沒有什麼反常的,畢竟一般人都趨向於好逸惡勞,尤其是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努力和付出的時候。所以,當孩子形成拖拉的習慣,家長就要想想是不是教育的方法不對路。其實,帶孩子去三個地方,就很有可能讓其發生徹底的轉變:
一、工廠車間。最好是去那種勞動密集型的,工人們在流水線上作業的生產車間,讓孩子充分感受可能是簡陋、擁擠、吵雜的環境,告訴他不好好學習,將來工作的地方就像這樣。
二、大公司的辦公室。不一定非要知名的企業,關鍵是要有一定的規模、管理專業規範、職工素質較高,讓孩子看到白領的工作狀態,告訴他好好學習才有機會有這樣的工作。
三、成功人士發表演講的地方。可以是作家、科學家,也可以是商界精英、政治人物,總之是有學歷、有格局的人,讓孩子聽聽他們的心路歷程,說是受鼓舞也好,受鼓動也罷,孩子哪怕只聽進去一兩句,思想和心靈就會更加成熟。
當然如果有機會,第三種地方可以多去。畢竟,多數情況下還是以正面激勵為主。
-
14 # 善就吉也
給他找點兒事兒做做他就不懶啦。主要是沒事兒做他就顯得懶,小羊還懶嗎?因為它不動沒有吃沒有喝的呀!主要是娃還是吃喝不用愁。
-
15 # 小妍親子故事繪
懶娃都是父母慣出來的,第一。家長包辦一切,所以孩子沒有動手能力。第二,娃想動手,但是家長不放心或者不允許。俗話說,懶父母勤孩子(我說的)
放手多讓孩子去做,即便做的不好,即便事後父母要去收拾,也不要責怪他,還要估計他讚揚他,孩子受到鼓舞自然就更加積極啦還有一個就是父母和孩子制定一個考核表,比如我們家孩子要買滑板車,那就制定一個買滑板車的計劃,如圖,每天總結完成了多少件事情,有幾個小紅花達到多少數量就可以買。還有很多其它方法,多跟孩子溝通,多鼓勵少責罵。習慣養成就好了。
-
16 # 小小思維家
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麼懶呢,是不是說我們沒有給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呢,比如說沒有好好的去做簡單的事情。
講一些勤勞的故事,利用故事來薰陶孩子,讓孩子從故事中學到更多的東西,發揚勤勞的傳統美德。
不能夠嬌慣孩子,在小時候就要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有一種勞動的意識。
當孩子要學習做事情的時候,我們要給孩子機會,不能夠嫌棄孩子太慢,而放棄孩子學習的機會。
當孩子做的比較好的時候,要適當的去獎勵孩子,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想要更好的去表現,才能夠做的更好。
-
17 # 育鄰人
懶惰是逃避一切其他職責最好的辦法,能做到“一懶遮百醜”,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父母評價孩子“如果不懶.....”。所以,有些時候孩子的懶惰行為成為了他們免於背受更多責罰的“保護傘”。孩子的行為習慣是父母言行的縮影,是受父母長期影響的結果。
1、孩子的言行受父母影響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唯一的終身導師。人生的成長活動基礎是模仿,孩子成長活動中模仿最多的人就是父母。從孩子模仿父母講話的口氣、模仿父母的飲食習慣,到模仿父母的行為,孩子就是父母言行的縮影。比如,父母每天都能堅持早起,和孩子比誰起床速度快,那麼,孩子一定不會賴床。
孩子在成長活動中會根據自己的喜好放大模仿的行為效果,孩子的模仿行為並不會迎合父母的喜好,比如父母教孩子做的孩子才會做。孩子自己會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模仿的行為,比如家庭工作時間都能規律的起床,週末或者假期睡個懶覺。到孩子那裡就會放大,他們會感覺只要是想賴床隨時都可以,完全是“我的地盤,我做主”的感覺。所以,引導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父母從自身做起,言行要“持之以恆”。
2、孩子的懶惰行為是為逃避
所謂:“一美遮百醜”,孩子同樣會使用“一懶遮百醜”,懶惰會規避掉眾多的不快,比如被評定為能力不足、沒有上進心......懶惰則會成為其他不良行為習慣的“擋箭牌”。孩子們可以把目前一切的不快全歸因於懶惰,從而避免被指責能力不足,是家長評定說:“如果他不懶,他什麼都能幹!”
懶惰有時在於博取家長對自己的關注,如果孩子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注不夠,他們就會出各種狀況,其中的一種就是懶惰。一旦他們被認定為懶惰,就能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從而獲得父母更多的陪伴時間。
3、懶惰需要引導
孩子的行為習慣主要源於父母的引導,如果您感覺孩子有懶惰的傾向,最好的處理方法不是責備,而是引導。比如題主提到的孩子起床困難,那麼可以與孩子事先約定一個規則,比如7:00起床上學不會遲到,那麼就以7:00為界,當孩子起床拖拉遲到一次就提前10分鐘叫起床,而如果孩子能迅速起床,則可以晚一些起床。讓孩子能感受到懶惰帶來的損失,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在生活中做好表率、做好榜樣。
人生的成長多有一種衝動,那就是比別人更優秀、更領先。孩子同樣如此,在成長過程中市場期望能走到父母的前面。對待孩子的懶惰,同樣可以與孩子開展競賽的方式轉變,和孩子比比誰更快、更勤勞。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的行為習慣同樣不是一時半刻形成的,對於孩子的行為習慣引導是家庭家育中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父母耐心做好示範。
有人說,人生分兩種,一種是同樣時長的一天,活了一萬多次,每次都有新經歷;另外一種是同樣一天的經歷重複了一萬多次。作為父母,我們教導孩子成長,目標是給予孩子獨立自主生活的能力,而不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給定的方式成長。世界上沒有完美家庭,每個家庭都在奔向完美的路上。
-
18 # 讀小童
不給孩子行為貼標籤
這一點非常重要,我不太清楚家長為什麼會覺得孩子“懶”,但不建議家長給孩子貼上“懶惰”“自私”“調皮”等標籤,家長先入為主的這些帶有主觀色彩的評價會讓孩子真的以為自己是這樣的人,漸漸失去對自我的真實評價和自信。所以,當孩子出現某些我們看似的“問題行為”時,家長不要直接給孩子做定性的評價,而是要去了解孩子該行為背後的原因。比如在解決問題上,孩子可能自己已經嘗試了繫鞋帶很多次,一直系不上,最後就放棄了,垂頭喪氣的坐在地上。如果家長只是看見最後的結果,可能就以為孩子懶散,不幫自己解決問題,但實際並不是這樣的。
孩子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規律孩子的解決問題能力是有一個發展階段的,孩子在能自己解決問題之前,先是自己反覆嘗試一個方法解決問題,儘管這個方法不奏效;再是能尋求他人幫助解決問題,這其實是孩子必經的一個發展階段,是孩子發展過程中一個典型表現,這時候家長可能誤以為就是孩子“懶”,不想自己做事,其實不是這樣的。其實也代表了孩子的發展進步,所以對於孩子喜歡尋求別人幫助這個現象,家長不要過於焦慮。
多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孩子不願意自己解決問題,總是尋求幫助,家長要思考一下自己有沒有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之前是不是一直替孩子包辦代替,比如幫孩子穿衣穿鞋,給孩子餵飯等等,總認為孩子太小做不了這些,不然就覺得孩子做得太磨蹭,所以直接幫孩子做。殊不知,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家長的支援,多提供機會讓孩子解決問題,孩子才能在不斷的嘗試中得到成長。所以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家長先要管住手,引導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逐步獲得獨立思考的能力。
-
19 # 李軍佚兒童領導力
“媽媽我都寫這麼久了,好累呀。”,“媽媽我想休息一會兒。”“媽媽我不想做這個事情。”“爸爸還是你來吧。”這些話在相信各位家長並不陌生吧,在與孩子的交流中孩子總是喊累,不願意動。能不做的事情就不做,除了玩,什麼也不積極,該怎麼辦呢?
其實“懶”很多時候是家長過渡溺愛孩子,捨不得讓孩子動手,結果造成孩子事事懶得的動。而“懶”對孩子會有很多不利的影響:生活“懶”,導致生活缺乏自理能力,影響孩子獨立性。學習“懶”,導致學習差,缺乏學習力。更有甚者會影響到孩子的社會生存能力。而且有研究發現,越是勤快的孩子,越懂得感恩!那我們應該怎樣引導“懶”孩子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電子產品少接觸生活中,各種電子產品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必需品”了。然而長時間玩電子產品,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視力,還會讓孩子不願意與他人交流,影響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所以生活中要控制孩子玩電子產品的時間與頻率。
家長應適當放權孩子之所以沒有積極性,很大程度是因為家長“管太多”。孩子覺得自己是在控制下做事情,更有甚者會讓孩子感受到威脅,孩子當然不願意去做了,所以家長在於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懂得適當放權。或者給孩子適當選擇的權利,如給孩子買衣服可以挑兩件衣服讓孩子來選擇其中的一件。或者做家務如掃地和刷碗你選擇哪一個,不僅能夠教會孩子責任感,還能夠提高孩子的主動性。
成長環境很重要成長環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很重要,在父母的陪伴下長大的孩子,和沒在父母陪伴下長大的孩子性格以及對待事情的處理方式是有很大不同的。當孩子處於良好的成長環境中時,才會更加的自信有活力,也更願意增加自己的活動量。當孩子相信自己能夠做到很多事情時,才會更願意嘗試,更有主動性。
-
20 # 物理朱老師
懶惰,不僅是手腳懶,也包括思想懶。當你習慣於不經任何努力就接受別人提供的現成思想的時候,思想上的懶惰就已經形成了。正如不假思索的消費別人用勞動創造的物質財富,會使人手腳懶惰一樣。幫孩子改掉懶惰的習慣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
一、鼓勵孩子的求知慾,豐富孩子精神上的需求。一個人在小的時候,特別是青少年時期,需要養成樂於勞動,讀書,和別人交往,從事體育活動的習慣。只有這樣他才能獲得預防懶惰的免疫力,積極的培養孩子這些習慣對孩子的整個人生都是有幫助的。
二、強迫孩子做固定時長的作業,剛開始可能不適應,但時間久了以後,他會習慣的,也會獲得完成作業給他帶來的成就感。這個過程中不要呵斥和懲罰孩子,作業完成以後可以讓孩子幹一兩個小時的體力活。
三、不管上學還是節假日,讓孩子堅持早起。起來以後給孩子安排適量有意義的學習任務,不能起來以後無所事事。
幫孩子改掉懶惰的主要障礙其實是家長的懶惰,懶惰是在家庭中產生的也只能在家庭中根除。如果家庭中缺乏熱愛勞動,積極向上的氛圍,只靠學校的努力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所以孩子的懶惰問題需要家長和學校共同努力!
今天早晨,臨上學的時候,和14歲的女兒發生了衝突,一個初二的學生,自從進入冬天以來,已經遲到好幾次了,眼看著今天又要遲到了,還躺床上一到不動的睡覺,早餐在餐桌上都涼透了,再看到書包還沒有收拾,昨天拿回來的作業平攤在寫字檯上,作業還有很多空白,真的是讓我很生氣,“氣得頭暈”真的不是一句形容詞,頭真的暈,緊接著從聲淚俱下的說教,憤怒的拉扯,不服氣的爭執,最後上演了一出母女大戰,母女之戰最終我的老母親出面才得以化解。
今天一天明顯感到身體不舒服,頭暈沉沉的,全身沒有力氣,氣血攻心,怒氣真的傷身。再想想她才上初二,漫漫長路啊
回覆列表
不是孩子懶,而是做父母從小就沒有讓孩子養成勞動的習慣,諸多的事情都不會做,更別談能做好,有一天,你突然要求他(她)去完成一件什麼事,他(她)肯定不願意,因為不會或做不好,也許還認為那不是他(她)該做的,
你就認為是懶。孩子要愛,但別溺愛。從小就應讓小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養成勞動光榮的習慣,自已的事自己做,大人少代勞或不代勞,溺愛不是愛,溺愛反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