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行者明明
-
2 # 老夏說育兒
0-3歲早教方案
早教的目的:幫助指導家長科學培育健康聰明的寶寶。
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聰明就是學習能力強,包括認知、語言和行為能力。
早教的意義:為寶寶將來人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早教方案:
一、 和家長溝通。
早教的物件雖然是嬰幼兒,但我們在對嬰幼兒進行早教時,缺乏家長的配合就會事倍功
半,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和家長做好溝通。主要做兩件事:
1. 讓家長認識到早教的意義。早教不能簡單地認為是看孩子。---思想到位
2. 讓家長認識到配合早教的意義。雙管齊下,事半功倍。----行動到位
二、 早教內容。
(一)早期教育就是關鍵期教育
0-3歲早教主要是根據嬰幼兒生長髮育的各階段特點進行符合該階段的關鍵期教育,促進嬰幼兒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0~3歲是人的一生中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就是成功的早期教育。所以早教就是抓住關鍵期的教育。
關鍵期是指嬰幼兒對某一方面最敏感的時期(有的也稱敏感期)。在關鍵期內,越早給嬰幼兒進行教育和訓練,他們的大腦就越聰明,靈活。如果錯過關鍵期教育,日後要想發展某方面,就會困難的多,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和時間,效果也不是最好的。
1、感官敏感期:0-4個月,可延伸到6歲
該階段嬰兒透過多種感官如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等去探索認識周圍的客觀世界,這是認知能力的基礎。如果缺乏相應的訓練就會降低嬰兒的感官能力,不利於認知能力的發展。
● 注意視覺訓練。
嬰兒愛看人的臉,或看黑白對比明確的條紋、同心圓、棋盤等圖案。他們的眼球也能跟著紅球轉動。滿月後,喜歡看一圖一物的大彩圖,並對某幅圖表示高興。所以,要讓寶寶看到多種顏色、室內外各種事物、會動的東西,豐富寶寶的視覺經驗。
● 注意聽覺訓練。
讓寶寶聽胎教時的音樂,辨別各種生活中發出的聲音以及玩具的聲音,大人要多和寶寶說話,多接觸大自然和社會上人和物發出的多種聲音,豐富寶寶的聽覺經驗。
● 注意嗅覺和味覺訓練。
讓寶寶聞到多種氣味,嚐到多種味道,豐富寶寶的嗅覺和味覺經驗。
● 注意觸覺訓練。
在護理和擁抱時,讓寶寶感到不同的面板觸覺,特別在0-4個月內每天做撫觸,滿足寶寶的觸覺需要。和寶寶做遊戲,讓寶寶體會不同的體位和高度來發展平衡覺。用不同材質的玩具刺激寶寶精細的觸覺分辨,豐富寶寶的觸覺經驗。
堅持下去,隨著寶寶成長,精細的感官分辨和感官記憶就會成為感知覺,寶寶就能很容易識別顏色、形狀、方位和不同的物體,並能發現彼此的關係,提高了認知能力。
2、運動敏感期:4—18個月,兩頭可延伸到0-6歲
該階段嬰兒的運動能力所需的基本動作完成的很迅速,運動能力主要包括大動作和精細動作兩種能力,加強運動練習不但能鍛鍊寶寶的運動技巧和能力,而且能培養寶寶專注、勇氣、意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
寶寶的大肌肉運動(大動作)發展遵循頭尾規律。最先練習頭頸部,練習抬頭,隨後練習翻身、起坐、翻滾、匍行、爬行、站立、行走、跑跳。從不會走到會走會跑,該階段寶寶完成了大動作上的質的飛躍。
寶寶的小肌肉運動(精細動作)發展遵循中央到末梢的規律。2-3個月從看手到玩手,開始手眼協調,3個月能拍打球,4-5個月能拿到靜止的和吊起的東西,5個月能大把抓東西,6個月能兩手對敲,7個月能傳手,8個月能用食指,9-10個月能用食指和拇指捏拿東西,週歲能套圈、投瓶子、用蠟筆,1歲半會穿珠、套塔、壘積木,2歲能鑲嵌、拼圖,2歲半能用剪刀、用筷子、解係扣子、畫圖塗鴉等。寶寶的精細動作也完成了質的飛躍。
3、語言敏感期:0-6歲
0—1歲為語言前期,從咿呀學語、聽懂語言認物、身體語言到稱呼大人。
1—10個月為單詞句期,寶寶用單音表達,用動作幫忙,能學兒歌的押韻詞。
20個月---3歲為語言快速發展期,開口說話,背誦兒歌,說簡單到複雜的句子。
24—30個月有“詞語飢餓”的表現,經常問“這是什麼?裡面有什麼?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用?”等,這是大腦最活躍的時期,學東西最快的時期,能記住的詞彙量很大,但學的快,忘的也快,需反覆學習鞏固。
在這個時期,聽故事是寶寶學語言最重要的方式。寶寶百聽不厭,很快就能背熟故事,並能淺顯理解故事。3歲時,會給故事結尾,4歲時會自己講故事,5歲時講故事有表情,並能演話劇,6歲時會總結故事,說出符合邏輯的意見。
在這個時期,學習語言都比較容易,可以掌握多種語言而不會混亂,4歲前學習方言和外語容易些,口音會很純正,4歲後學習外語就會帶有當地口音。
所以,這個時期應鼓勵寶寶多聽,多說,多表達,多進行與語言表達相關的表演,充分發掘孩子的語言天賦。
4、秩序和社會規範敏感期:
1歲前後是生活習慣的養成期,此時形成了的生活習慣如飲食習慣、對事物的口味偏愛等都會維持終生。形成有序的生活習慣會使寶寶安全。打破原有的生活習慣會讓寶寶難以適從。
1歲前後寶寶懂得允許和禁止。會察言觀色大人,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此時,應教給寶寶該做的能做的是什麼,不該做的不能做的是什麼,幫助寶寶建立合理的秩序規則,因為此時是寶寶抑制中樞發展時期,錯過這個時期的秩序教育,寶寶會因沒有秩序感當讓他建立秩序時,寶寶會感到不適應,變的任性或恐懼。
1歲寶寶學走時,特別喜歡同伴,打招呼,比賽走得快,到1歲半時,更喜歡看同伴玩,也容易為特殊的玩具爭鬥。
2歲寶寶會隨大流,有很強的群體傾向。別的同伴笑跟著笑,別的同伴喊叫跟著喊叫。
2歲半寶寶能和同伴玩合作性遊戲,如過家家,在遊戲中學會合作,懂得自律。
所以,該階段是寶寶首次接受社會規範、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學習的關鍵時期。雖然寶寶長大後還要不斷地進行上述的學習,但這個時期的學習是最自然的和最容易的。
5、閱讀、學習的敏感期。
1歲內,寶寶愛看有圖的故事書,願看著圖聽故事,能指認故事中的圖回答簡單的問題,產生閱讀的興趣,此時,是寶寶培養閱讀習慣的關鍵起始時期。
2歲寶寶在重複聽故事的基礎上,會背誦故事,能從中認識故事中的若干漢字。這是寶寶自由認字的開始,並對字產生了興趣。
3歲左右寶寶在認字的基礎上能開始自己閱讀簡單的故事書,得到表揚後,閱讀的熱情很高,認字增多,隨著動手能力的進步,也能練習簡單的書寫。
所以,該階段也是培養寶寶閱讀習慣的最好時期,寶寶會閱讀了,思考能力就能提高,學習能力隨之進步。
6、獨立、自信、有責任感。
1歲後,寶寶喜歡“自己來”,願意自己幹,會拿勺子自己吃飯,會自己脫衣服,如果大人及時鼓勵,寶寶的獨立和自信就會養成,以後也會幫助大人拿東西,幹些自己能做得了的事,責任感也就形成了。慢慢地寶寶就養成了獨立、自信和有責任感的好習慣。但是,如果這時大人包辦寶寶的一切,寶寶自己願乾的能幹的不讓他幹,寶寶就會依賴、懦弱,沒有責任感。這是因為該時期寶寶本有的“自己來”的意識被大人代替了,寶寶的大腦關於這些的神經元和神經突觸消退了,寶寶的獨立、自信和責任感就難以恢復了。
總之,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每個寶寶都有獨特的潛質和天賦,每個寶寶的成長也不是同步的。早期教育不能搞“一刀切式”的教育。早期教育就是在寶寶關鍵期極力發展該時期應有的能力,從而讓寶寶全面的發展,同時,在關鍵期教育的過程中發現寶寶的興趣所在和個性稟賦,所以,早期教育即追求全面教育,又注重個性發展。
(二)早期教育是遊戲教育和快樂教育。
每個寶寶都有優點,都有缺點。早期教育越早越科學,優點越多,缺點越少。在儘量發展寶寶的優點的基礎上盡力把缺點補上,運用寶寶的優點來補缺點,如寶寶愛唱歌,但數數不行,如果讓寶寶枯燥的數數,結果肯定是寶寶厭煩數數,如果讓寶寶唱學數數的歌,寶寶肯定很容易學會數數。所以,對寶寶的關鍵期教育應該是在寶寶願意的快樂的氣氛中進行的,這樣才能讓寶寶在最適當的時期學到應當會的本領,起到促進大腦得到最好的經驗積累,從而開發寶寶的潛能。
寶寶最喜歡的就是遊戲,遊戲中學習才是快樂的。
1歲前主要是大人主動教育引導寶寶的發展,1歲後主要是寶寶在遊戲中主動接受教育。前者寶寶是被動發展的,後者寶寶是主動發展的。
0-3歲寶寶智力發育對照表
誕 生
彎曲的姿勢
手的抓握反射
對強光、聲音有靈敏的反應
哭聲有力
喜歡肌膚的接觸
1個月
拉腕坐起、頭豎直片刻
觸碰手掌緊握拳
眼睛凝視,眼睛跟蹤紅球過中線,聽聲音有反應
自發細小喉音、 傾聽說話聲
眼跟蹤走動的人、抱著就安靜
2個月
拉腕坐起、頭豎直短時 俯臥頭抬離床面
撥浪鼓留握片刻
立刻注意大玩具、喜歡觸控身邊的東西
發a.o.e等母音 發音表示高興
開始微笑、逗引時有反應
3個月
俯臥抬頭45°、抱直頭穩
兩手握一起,撥浪鼓留握0.5秒,抓著東西搖晃
眼睛跟蹤紅球180度、 會追看物體
笑出聲音
能分辨母親、見人會笑
4個月
俯臥抬頭90°、按摩呈游泳的姿勢、 扶腋可站片刻
搖動並注視撥浪鼓、兩手一起舞弄
會把玩具放入口中、找到聲源
高聲叫,咿唔作聲、 分辨生氣或溫和的聲調
大聲笑
5個月
輕拉腕部即坐起、獨坐頭身前傾
抓住近處玩具、 伸手觸控(懸吊杆)
拿住一積木注視另一積木、會看著動的東西(電動玩具等)
對人及物發聲、注視說話者的口型
見食物興奮
6個月
仰臥翻身、伸展腳踢
會撕紙,耙弄到積木,用整個手掌握物
兩手同時拿住兩塊積木、 玩具失落會找
叫名字轉頭、開始咿呀學語
自喂餅乾、會躲貓貓
7個月
獨坐自如、 玩弄雙腳
耙弄到小丸、會兩手分別抓東西
積木換手、伸手夠遠處玩具
發da-da、ma-ma無所指、會改變聲音的高低、強弱
讓喜歡的人抱、能認生人、對鏡有遊戲反應
8個月
雙手扶物可站立
拇指捏小丸、試圖取第三塊積木
持續用手追逐玩具、有意識搖鈴、對照鏡子感興趣
模仿聲音,會發出低、聲調的聲音(自言自語)
懂得成人面部表情,雙手捧杯子喝水、跟母親撒嬌
9個月
會爬、拉雙手會走
拇食指捏小丸、丟掉手裡的東西(拋球)
從杯中取出積木、積木對敲會把東西塞入容器中 對微小的聲音感興趣(鈴鐺)
表示不要
10個月
拉欄杆站起 扶欄可走
拇食指動作嫻熟 雙手協調運動、 (撕開毛氈扣)
玩積木、尋找盒內東西、模仿別人的動作、對細小東西感興趣
模仿發語音、根據語意而行動、使用母子互知的語詞對話
懂得常見物及人的名稱會表示,認生,反覆做受誇獎的動作
11個月
扶物蹲下取物 獨站片刻、 四肢爬行(爬臺階)
開啟包積木的紙、 用兩個手指捏東西
積木放入杯中、 模仿推玩具小車、認知東西的關聯性
有意識地發一個字音、模仿母親說話、 知道制止和命令、 發出有意義的音節
懂得“不”、模仿拍娃娃、用手抓東西吃、雙手端杯子喝水
12個月
獨站穩、 牽一手可走
試把小丸投入小瓶、 全掌握筆、把東西遞給別人
蓋瓶蓋
叫媽媽爸爸有所指、 向他要東西知道給、 理解要求、兒語的開始
穿衣知配合、會捉人遊戲、 會咀嚼食物
13~15個月
獨走自如、 用力推物走、爬階梯
自發亂畫,從瓶中拿到小丸、 喜歡把東西拿進拿出(抽屜) 彎曲手臂丟東西、 能在小棍上插東西
捏蠟筆信手塗鴉 會認識形狀、顏色、聲音的差異 翻書兩次,蓋上圓蓋
理解成人要求 會指眼、耳、鼻、口、手, 說3~5個字
會脫襪子、開始對食物有喜惡、知道屬於自己的地方
16~18個月
跑步(約3米) 爬坡、會溜滑梯、搖擺身體、扔球無方向
敲打物體、由上方大把握湯匙、模仿畫道道
會玩形狀箱、正放圓積木入型板、隨音樂節奏擺動身體、積木搭高4塊
懂得三個投向、說十個字、知道物品都有名稱
白天會控制大小便,無故發脾氣,開拉門,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會脫內褲、用湯匙吃東西
19~21個月
腳尖走、扶牆上樓、拉單槓、拖重物行走
控制手腕(如倒米)、端托盤、玻璃絲穿過釦眼、三指捏物、扣毛氈扣
倒放圓積木入型板、 積木搭高7~8塊
回答簡單問題 說3~5個字句子 能理解大人說的話和行動的含義
開口表示個人需要,對動物感興趣,把相同的餐具疊在一起、會澆花,能等待用餐,會洗手
22~24個月
雙腳跳離地面 擲球、踢球 四肢著地前進
手指、手腕靈活運動(如拼圖、貼貼紙) 穿扣後拉過線 使用夾子夾物 插牙籤
一頁頁翻書、式樣板放準3塊、會畫線條(蠟筆)、能辨別各種味覺和嗅覺
說兩句以上兒歌 問“這是什麼” 喜歡聽故事
說常見物用途,模仿年長同伴的動作,會自己穿鞋,會用毛巾擦手,會解釦子,會扣一個釦子
25~27個月
獨自上、下樓 用雙腳登斜面(爬山) 步伐平衡(橫著走平衡臺)
模仿畫豎道、擰瓶蓋 用手掌把橡皮泥搓成團狀、 端杯子、 用線穿細小的東西
認識大小、正確放置倒放板型、會區分複雜的形狀(圖書拼圖10片左右)、瞭解袋子裡有不同的形狀(神秘袋)
說8~10個字的句子、喜歡有重疊詞的圖畫書
把拖鞋排整齊,把小茶壺的水倒入杯中,脫單衣或褲,開始有是非觀念
28~30個月
獨腳站2秒鐘 在墊子上側滾 騎三輪車、 雙腳一起往下跳(50釐米高度)
模仿搭橋,穿釦子3~5個,會用3個手指和手腕(用湯匙),會用手指的力量捏洗衣夾,會用剪刀
知道1與許多,知道紅色,會用語言表達冷熱
說出圖片10樣 有代詞的概念
來回倒水不灑,穿襪子,自己扣衣服釦子,卷地毯
31~33個月
立定跳遠、長時間繼續走(1500米)、盪鞦韆、飛快地跑也不跌倒
模仿畫圓,會適度調整握力,用刀切、卷物品,用剪刀剪線,摺紙,折布
依大小順序排列積木,懂得“裡”、“外”,積木搭高10塊,會分辨大小、長短、粗細
說出性別、 連續執行三個命令 喜歡圖畫故事書
按按扣,能自己穿脫上衣,用肥皂洗手,用檯布擦桌子
34~36個月
兩腳交替跳、兩腳交替上樓梯、單腳站立
摺紙邊角整齊(長方形) 模仿畫“十”字、靈巧地使用3個手指(用筷子)、把黏土揉成泥團或撕碎、用拇指和食指撕紙、縫直線
認識兩種顏色並把顏色相同的排在一起,懂得“2”
懂得“冷了、累了、 餓了”怎麼辦, 說出圖片14樣,喜歡看圖書 記得故事書的句子 唸錯了會生氣
拿著鬆緊帶戴帽子, 洗擦檯布, 學會擦屁股
0-3歲部分遊戲
轉轉真好玩-旋轉(1個半月)
關鍵詞:平衡、敏感
盤過來,盤過去——腿部運動(1個半月)
關鍵詞:體質、樂觀
小小鬥牛士——追視(1個半月)
關鍵詞:視覺發展、音樂體驗
小手、小手,拍拍——認識手(1個半月
關鍵詞:心智發育、控制能力
寶寶按摩操——健康寶寶(1~2個月)
關鍵詞:發育、感覺
我的小手會敲鼓——手腕運動(2個月
關鍵詞:精細動作、情商培育
小淘氣,踢球球——抬腿(2個月)
關鍵詞:腿部力量、肢體協調、開朗性格
小小舞蹈家——四肢運動(2個月)
關鍵詞:肌肉彈性、藝術修養
媽媽哪兒去了,一轉頭(2個月)
關鍵詞:頸部發育、依賴感
八音盒真奇妙——轉頭(3個月)
關鍵詞:頭部運動、注意力
鏡子裡的寶寶是誰啊——認識身體(3個月)
關鍵詞:感知力、全面發展
我能抓到你——抓動物(3個月)
關鍵詞:協調、獨立
搖搖晃晃坐搖籃-浴巾遊戲(3個月)
關鍵詞:小腦發育、社會交往
滾動的紅蘋果——抬頭(4個月)
關鍵詞:軀體運動、意志力
頂鼻子——認識五官(4個月)
關鍵詞:五官、自信
紙飛機——追視(4個月)
關鍵詞:視覺、注意力
認“紅色”——認識色彩(4個月)
關鍵詞:思維、視覺
拉大鋸,扯大鋸——坐起來(4個月)
關鍵詞:腰部肌肉、創造力
我在哪兒——藏貓貓(5個月)
關鍵詞:時空概念、積極心態
小屁股會跳舞——蹲蹲舞(5個月)
關鍵詞:平衡、綜合品格
推推寶寶——爬行準備(5個月)
關鍵詞:大腦發育、承受力
翻山越嶺找媽媽——攀越訓練(5個月)
關鍵詞:肌肉鍛鍊、超凡毅力
上上下下的臉——看媽媽(6個月)
關鍵詞:空間智慧、觀察能力
骨碌骨碌滾一滾——翻滾運動(6個月)
關鍵詞:活動能力、自信心
騎上腳踏車去旅行——蹬腿運動(6個月)
關鍵詞:體能、智商
Part 2 7~12個月寶寶的親子游戲
7~12月齡的寶寶可以玩更多遊戲,遊戲主要由爸爸、媽媽發起,大約8個月大時,寶寶開始扮演主動的遊戲角色,漸漸對爸爸、媽媽表現出“我要和你玩”的意願。
我找到了——找玩具(7個月)
關鍵詞:探索、關注力
做鬼臉——只別表情(7個月)
關鍵詞:應變力、人際溝通
丁零零,來電話了——打電話(7個月)
關鍵詞:聽、說、交流
關鍵詞:交往、右腦開發
嘩啦啦,下雨了——扔紙遊戲(7個月)
關鍵詞:精細動作、右腦開發
小小搬運工——搬運餅乾(7個月)
關鍵詞:軀體運動、主動性
爬大山——拿回玩具(8個月)
關鍵詞:耐力、挑戰性
辨別高低音——聽音樂(8個月)
關鍵詞:節奏、情緒調整
關鍵詞:模仿、交往智慧
小船晃悠悠——空間體驗(8個月)
關鍵詞:平衡、空間智慧
小手真有勁——扔沙包(9個月)
關鍵詞:上肢力量、配合協作
模仿秀——跟著媽媽做(9個月)
關鍵詞:動作技能、獨立
小蜜蜂,嗡嗡嗡——學會“飛”(9個月)
關鍵詞:語言理解、創造力
小鳥小鳥飛上天——盪鞦韆(9個月)
關鍵詞:感官刺激、人際智慧
綵帶飄飄——撕紙條(10個月)
關鍵詞:感知思維、獨立
你來我往——推球球(10個月)
關鍵詞:手眼協調、交往能力
看,我真能幹——套杯子(10個月)
關鍵詞:動作技能、自我激勵
小小分裝站——分裝物品(10個月)
關鍵詞:精細動作、邏輯思維
藏寶遊戲——媽媽藏,寶寶找(11個月)
關鍵詞:心理機能、求知慾
拍水聲——讓寶寶“製造”聲音(11個月)
關鍵詞:模仿、記憶力
爸爸的腿是滑梯一下來(11個月)
關鍵詞:平衡、團隊精神
推推樂——推小車(11個月)
關鍵詞:下肢運動、主動性
媽媽講,我也講-講故事(12個月)
關鍵詞:傾聽、情感塑造
媽媽,我能找到你——捉迷藏(12個月)
關鍵詞:行走、探索欲
小寶寶,大搬家——撿拾玩具(12個月)
關鍵詞:肢體配合、責任心
紙簍接物——投擲玩具(12個月)
關鍵詞:準確性、探索精神
對對看——紙盒遊戲(12個月)
關鍵詞:手眼協調、注意力
Part 3 1歲~1歲半寶寶的親子游戲
1歲後的寶寶對遊戲的主動性慢慢增強,偶爾發現某種“好玩的”因素時,他會主動發起和建構遊戲。
步調一致——爸爸走,我也走(1歲1個月)
關鍵詞:行走、社會性
背狗狗——背背馱馱(1歲1個月)
關鍵詞:協調能力、空間知覺
小花貓鑽山洞——爬行能力(1歲1個月)
關鍵詞:空間智慧、方位感
我的小手最靈巧——抓球(1歲1個月)
關鍵詞:抓握力、意志力
爸爸給我當飛機——騎在爸爸肩上(1歲2個月)
關鍵詞:適應力、合作意識
甜的,還是酸的——嘗一嘗(1歲2個月)
關鍵詞:味覺、感覺統合
與球球一起泡澡——快樂玩水(1歲2個月)
關鍵詞:觸覺、數量
會跳的小球球——三指捏球(1歲2個月)
關鍵詞:動手能力、注意力1
五顏六色的帽子——你戴,我也戴(1歲2個月)
關鍵詞:顏色、反應
關鍵詞:手口一致、節奏感
對號入座——找圖形(1歲3個月)
關鍵詞:圖形感知、抽象思維
踩地雷——寶寶踩氣球(1歲3個月)
關鍵詞:身體動作、協調性
猜猜看.看圖畫(1歲3個月)
關鍵詞:視覺、想象力
-
3 # 蓮燦媽育兒
一、玩具 1.0-6個月的寶貝可以的玩的玩具有可以抓握咬的搖鈴,床鈴,健身架,聲光安撫玩偶。
2.6-12個月會經歷爬行期,孩子也會出現一些敏感期。可以給孩子買拖拉玩具小汽車,堆疊的玩具積木,利於寶貝爬爬的爬行鴨。
3.12個月以後可以給孩子選擇小三輪車,切切樂,球,積木拼圖等玩具。
二、繪本 3歲以下孩子可以看色彩鮮豔又很安全的布書,黑白色彩視覺書,不易撕破的卡片翻翻書,洞洞書,小熊寶寶繪本,米菲系列繪本等。
回覆列表
現在部分中高家庭選擇了智慧玩教具,我表姑家的孩子2到3歲,就有人送了她家孩子一個智慧機器人,平常基本是聽歌聽故事,看動畫片,比較讓我好奇的是一段時間後她會叫這個機器人了。表姑喜歡喊叫機器人小墨,據說這是喚醒機器人的專屬詞彙。一但喚醒,寶寶就笑卡卡的。這可能就是訓練的意義吧?由於工作忙,表姑很少有時間陪孩子做親子活動,一直擔心寶寶語言發展遲緩,現在好些了。其實,忙是現在家庭家長選擇教育方式最大的痛吧?有些時候真是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