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墨文史
-
2 # 諸葛暗亮
孟浩然就是一個小清新
不做作不無病呻吟
喜怒哀樂在紙上
心情不好的時候: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心情好的時候: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孤獨的時候: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感傷的時候:羊公碑字在,讀罷淚沾襟;
快樂的時候: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絕對好人一個,小清新暖男。
-
3 # 希倫寶貝
孟浩然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清淡自然的詩風
孟浩然的詩歌主要表達隱居閒適、羈旅愁思,詩風則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詩見長。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他主要寫山水詩,是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寫政治詩與邊塞遊俠詩,後期主要寫山水詩。其詩今存二百餘首,大部分是他在漫遊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遊覽家鄉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範圍相當廣大。
山水景物是南朝詩歌最重要的題材,經歷長期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到孟浩然,山水詩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這主要表現在:詩中情和景的關係,不僅是彼此襯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詩的意境,由於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諧調的成分,而顯得更加單純明淨;詩的結構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愛水行,如他自己所說:“為多山水樂,頻作泛舟行。”(《經七里灘》)他的詩經常寫到漫遊於南國水鄉所見的優美景色和由此引發的情趣,如《耶溪泛舟》)房日晰在《略談孟浩然詩風的清與淡》一文中指出:“縱觀孟詩,其詩風之淡,大致有三:一為思想感情的淡,沒有激切的情緒的流露;二為詩意表現的淡,沒有濃烈的詩意的展示;三為語言色彩的淡,沒有絢麗色彩的描繪。
豐富的山水詩歌意境
孟浩然山水詩的意境,以一種富於生機的恬靜居多。但是他也能夠以宏麗的文筆表現壯偉的江山。如《彭蠡湖中望廬山》。清人潘德輿以此詩和《早發漁浦潭》為例,說孟詩“精力渾健,俯視一切”(《養一齋詩話》),正道出了其意興勃鬱的重要特徵。盛唐著名詩評家殷璠喜用“興象”一詞論詩,在評述孟浩然的兩句詩時,也說“無論興象,兼復故實”(見《河嶽英靈集》)。所謂“興象”,是指詩人的情感、精神對物象的統攝,使之和詩人心靈的顫動融為一體,從而獲得生命、具有個性和活力。重“興象”其實也是孟浩然詩普遍的特點。這通過幾首不同的作品之間的比較,可以看得更清楚。《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宿建德江》這三首詩都寫了江湖水景,但性格各異。第一首作於孟應聘入張九齡幕府時。他為自己的抱負能夠有一試的機會而興奮,曾寫下“感激遂彈冠,安能守固窮”(《書懷貽京邑同好》)、“故人今在位,歧路莫遲迴”(《送丁大鳳進士赴舉呈張九齡》)之類詩句。正是這種昂奮的情緒,使他寫下了“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這樣氣勢磅礴的名句。第二、三首均作於落第後南遊吳越之日,前者以風鳴江急的激越動盪之景寫自己悲涼的內心騷動,後者則以野曠江清的靜景寫寂寞的遊子情懷,它們的神采氣韻是很不相同的。本之以“興”,出之以“象”,突出主要的情緒感受而把兩者統一起來,構築起完整的意境,這是孟浩然寫景詩的重要貢獻。
創造性的詩歌表現
出入古近的體格饒有灑脫自在的情致,也是孟詩創造性的表現之一。孟浩然詩歌的語言,不鉤奇抉異而又洗脫凡近,“語淡而味終不薄”(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他的一些詩往往在白描之中見整煉之致,經緯綿密處卻似不經意道出,表現出很高的藝術功力。例如他的名篇《過故人莊》。通篇侃侃敘來,似說家常,和陶淵明的《飲酒》等詩風格相近,但陶寫的是古體,這首詩卻是近體。“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一聯句,畫龍點睛地勾勒出一個環抱在青山綠樹之中的村落的典型環境。還有那一首婦孺能誦的五絕《春曉》,也是以天然不覺其巧的語言,寫出微妙的惜春之情。
另外,孟浩然在詩體的運用上往往突破固有程式的拘限,讀來別有滋味。例如《舟中曉望》詩,平仄聲律全合五律格式,但中兩聯不作駢偶,似古似律。胡應麟《詩藪》認為此類詩“自是六朝短古,加以聲律,便覺神韻超然。”又如《夜歸鹿門山歌》,這是一首歌行體的詩,但通篇只是把夜歸的行程一路寫下來,不事鋪張。其篇制規模類似近體,並吸收了近體詩語言簡約的特點,而突出歌行體的蟬聯句法,讀來頗有行雲流水之妙。[6]
獨特的詩歌美學觀
在詩歌創作的藝術形式方面,孟浩然也有其獨特的見解。他主張詩歌要用形象思維,透過詩的語言塑造形象,透過形象顯示詩歌的意旨。讀者“棄象忘言”而得意。他在《本闍黎新亭作》詩中寫道:“棄象玄應悟,忘言理必該。靜中何所得?吟詠也徒哉!”孟浩然借用了佛學和道家哲學中的“棄象忘言”說,提倡詩歌創作的抒情言志、表情達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孟浩然還主張作詩不必受近體格律的束縛,應當“一氣揮灑,妙極自然”。《孟浩然集》有詩267首,其中五言古詩63首,七言古詩6首,五言律詩130首,七言律詩4首,五言排律37首,五言絕句19首,七言絕句8首。從中可以看出,除69首古風外,全是近體詩,而五言律詩又最多。可以說他是盛唐詩人大量寫作近體詩的第一人。但這些詩大都不能算是嚴格合律的近體詩。如《舟中晚望》、《洛下送奚三還揚州》、《洞庭湖寄閻九》、《都下送辛大之鄂》、《與諸子登峴山》等詩,皆與五言律詩的對偶不合。但詩品家對它們的評價卻相當高。嚴羽《滄浪詩話》就說:“皆文從字順,音韻鏗鏘”。
近體詩的律式,在孟浩然之前的杜審言那裡已經完全成熟了。杜審言也是襄陽人,他不能不知道。那麼,他為什麼不沿著老杜的路子走呢?對此施補華《峴傭說詩》認為:“五言律有中二語不對者,有全不對者,須一氣揮灑,妙極自然。初學人當講究對仗,不能臻此化境。”這就是說,孟浩然五言律不合律有其深層次的美學原因。他追求自然美,是對初唐過多追求形式美的矯正。他把古風與近體來了一次整合,他的近體多為古風化的近體。將近體詩的格律精神與古風的自然平和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達到了一種“興象玲瓏”的藝術境界。讀孟浩然的詩,看不到近體格律的束縛,而是有行雲流水般的自然。既接受近體格律,有不被近體格律所累,一切以自然為第一標準。
歷史評價
李白《贈孟浩然》: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杜甫《解悶十二首》:清詩句句盡堪傳。
殷璠《河嶽英靈集》:浩然詩,文采豐萁,經緯綿密,半遵雅調,全削凡體。
皮日休:先生之作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令齷齪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幹霄之興,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也。北齊蕭愨"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先生則有"微雲澹河漢,疏雨滴梧桐"。王融“日霽沙嶼明,風動甘泉濁”;先生則有"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何遜之詩句精者有"露溼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則有"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此與古人爭勝於毫釐也。
皮日休《郢州孟亭記》:其抒情之作,如《歲暮歸南山》、 《早寒江上有懷》、 《與諸子登峴山》、《晚泊潯陽望廬山》、《萬山潭作》等篇,往往點染空靈,筆意在若有若無之間,而蘊藉深微,挹之不盡。
嚴羽《滄浪詩話·詩辨》:一味妙悟而已。
蘇軾:子瞻謂浩然之詩,韻高而才短,如造內法酒手而無材料爾。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
樊澤:故處士孟浩然,文質傑美,殞落歲久,門裔陵遲,丘隴頹沒,永懷若人,行路慨然。前公欲更築大墓,闔州搢紳,聞風竦動。而今外迫軍旅,內勞賓客,牽耗歲時,或有未遑。誠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負公夙志矣。
蔡傳:孟浩然詩組建安,宗淵明,沖淡中有壯逸之氣。
王士碌曾舉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一詩作為範本:詩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畫家所謂逸品是也。
潘德輿《養一齋詩話》:東旭早光芒,浦禽已驚聒。臥聞魚浦口,橈聲暗相撥,日出氣象分,始知江湖闊、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掛席候明發,渺漫平湖中。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精力渾健,俯視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聞一多:正如當時許多有隱士傾向的讀書人,孟浩然原來是為隱居而隱居,為了一個浪漫的理想,為著對古人的一個神聖的默契而隱居。
-
4 # 鈺涵茶行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招致幕府,後隱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浩然的詩雖不如王維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故後人把孟浩然與王維並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
5 # 香山論語
孟浩然的詩多寫山水、田園景色和生活方面。清新流暢,感情飽滿,但總體比較平淡。這可能跟個人的喜好與經歷有關吧。
-
6 # 詩書家國05
孟浩然,唐朝有名的詩人,字浩然,又叫孟襄陽、孟山人。生於689年,死於740年,他這一生在藝術的成就高過他在仕途上的成就,因為他一生都不曾入仕,沒有獲得過一官半職,但是卻和王維並稱“王孟”,詩歌廣受後人傳誦,也算是不枉來這世上走一遭。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孟浩然的生平吧。其實,孟浩然的生平還是比較曲折的,但孟浩然也在波折中得到過寧靜。689年,孟浩然出身在一個有恆產的書香世家,既然是書香世家,少不了要研習詩書,年少時以讀書為主,23歲在鹿門山隱居,奠定了以後的隱居路。而後可能是覺得大丈夫讀那麼多書不能不用,自己也想做出一番成績,便開始了他的求仕之路,經過漫遊求仕、入京求仕都失敗後,心灰意冷的孟浩然再次選擇隱居,過著不問世事的生活,卻在這段隱居時光裡,有幸結識李孟浩然還有很多其他稱呼,比如,孟浩然是襄州襄陽人,所以人們也叫他孟襄陽;孟浩然這一生並未入仕,沒什麼官職,常常隱居山林,人們便以“孟山人”稱呼他。人這一生總是會有很多的稱呼,或者外號的,但是他被世人牢記並不是因為他的名字,而是他創作的詩歌。都說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那麼生在盛唐的孟浩然也有一顆希望入仕一展文采的心,誰想仕途並不順利,但是他也並沒強求,不能說他不思進取,怎麼不奮鬥一把,他只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入仕並不適合他。清醒如他,懂得及早抽身,隱居山林,寄情于山水,才有後世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篇能夠流傳下來。這就是孟浩然的簡介,他這一生從一個埋首詩文的少年,到漫遊或是到京城求取官職不得,然後隱居山林,儘管後來在幕府任過一段職,但終究還是投入山水的懷抱。雖不是多坎坷,但是作為一個有抱負的大丈夫,多次入仕失敗,卻還是寫下這麼多好詩,被世人傳誦、學習,孟浩然若是知道也會很欣慰的。白,併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而後在李白離開後,孟浩然開始四處漫遊,寄情于山水。737年的時候到幕府入職,但是不久便返回了故居,習慣了山水的人,怎麼可能習慣官場上的明爭暗鬥。第二年孟浩然背上生了頑疾,嚴重到只能臥床,不想後來病情更加嚴重,所以多位好友過來探望。經過幾年的修養背上的瘡也將痊癒了,但是王昌齡在被貶的途中路過襄陽,便去拜訪了孟浩然,孟浩然心生歡喜,和王昌齡把酒言歡,完全忘記自己長瘡不能亂吃東西,後來瘡惡化,不治而亡,享年51文庫歲。這就是孟浩然的生平,曲折過,也平靜過。
於孟浩然而言,他這一生最快樂的時光,大概就是與友人一起寄情于山水的時候吧。
-
7 # 大連風景和人文
一 清淡自然的詩風
孟浩然的詩歌主要表達隱居閒適、羈旅愁思,詩風則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詩見長。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他主要寫山水詩,是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寫政治詩與邊塞遊俠詩,後期主要寫山水詩。其詩今存二百餘首,大部分是他在漫遊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遊覽家鄉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範圍相當廣大。
二 豐富的山水詩歌意境
孟浩然山水詩的意境,以一種富於生機的恬靜居多。但是他也能夠以宏麗的文筆表現壯偉的江山。如《彭蠡湖中望廬山》。清人潘德輿以此詩和《早發漁浦潭》為例,說孟詩“精力渾健,俯視一切”(《養一齋詩話》),正道出了其意興勃鬱的重要特徵。盛唐著名詩評家殷璠喜用“興象”一詞論詩,在評述孟浩然的兩句詩時,也說“無論興象,兼復故實”(見《河嶽英靈集》)。所謂“興象”,是指詩人的情感、精神對物象的統攝,使之和詩人心靈的顫動融為一體,從而獲得生命、具有個性和活力。重“興象”其實也是孟浩然詩普遍的特點。這通過幾首不同的作品之間的比較,可以看得更清楚。《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宿建德江》這三首詩都寫了江湖水景,但性格各異。第一首作於孟應聘入張九齡幕府時。他為自己的抱負能夠有一試的機會而興奮,曾寫下“感激遂彈冠,安能守固窮”(《書懷貽京邑同好》)、“故人今在位,歧路莫遲迴”(《送丁大鳳進士赴舉呈張九齡》)之類詩句。正是這種昂奮的情緒,使他寫下了“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這樣氣勢磅礴的名句。第二、三首均作於落第後南遊吳越之日,前者以風鳴江急的激越動盪之景寫自己悲涼的內心騷動,後者則以野曠江清的靜景寫寂寞的遊子情懷,它們的神采氣韻是很不相同的。本之以“興”,出之以“象”,突出主要的情緒感受而把兩者統一起來,構築起完整的意境,這是孟浩然寫景詩的重要貢獻。
三 創造性的詩歌表現
出入古近的體格饒有灑脫自在的情致,也是孟詩創造性的表現之一。孟浩然詩歌的語言,不鉤奇抉異而又洗脫凡近,“語淡而味終不薄”(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他的一些詩往往在白描之中見整煉之致,經緯綿密處卻似不經意道出,表現出很高的藝術功力。例如他的名篇《過故人莊》。通篇侃侃敘來,似說家常,和陶淵明的《飲酒》等詩風格相近,但陶寫的是古體,這首詩卻是近體。“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一聯句,畫龍點睛地勾勒出一個環抱在青山綠樹之中的村落的典型環境。還有那一首婦孺能誦的五絕《春曉》,也是以天然不覺其巧的語言,寫出微妙的惜春之情。
另外,孟浩然在詩體的運用上往往突破固有程式的拘限,讀來別有滋味。例如《舟中曉望》詩,平仄聲律全合五律格式,但中兩聯不作駢偶,似古似律。胡應麟《詩藪》認為此類詩“自是六朝短古,加以聲律,便覺神韻超然。”又如《夜歸鹿門山歌》,這是一首歌行體的詩,但通篇只是把夜歸的行程一路寫下來,不事鋪張。其篇制規模類似近體,並吸收了近體詩語言簡約的特點,而突出歌行體的蟬聯句法,讀來頗有行雲流水之妙。
在詩歌創作的藝術形式方面,孟浩然也有其獨特的見解。他主張詩歌要用形象思維,透過詩的語言塑造形象,透過形象顯示詩歌的意旨。讀者“棄象忘言”而得意。他在《來闍黎新亭作》詩中寫道:“棄象玄應悟,忘言理必該。靜中何所得?吟詠也徒哉!”孟浩然借用了佛學和道家哲學中的“棄象忘言”說,提倡詩歌創作的抒情言志、表情達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孟浩然還主張作詩不必受近體格律的束縛,應當“一氣揮灑,妙極自然”。《孟浩然集》有詩267首,其中五言古詩63首,七言古詩6首,五言律詩130首,七言律詩4首,五言排律37首,五言絕句19首,七言絕句8首。從中可以看出,除69首古風外,全是近體詩,而五言律詩又最多。可以說他是盛唐詩人大量寫作近體詩的第一人。但這些詩大都不能算是嚴格合律的近體詩。如《舟中晚望》、《洛下送奚三還揚州》、《洞庭湖寄閻九》、《都下送辛大之鄂》、《與諸子登峴山》等詩,皆與五言律詩的對偶不合。但詩品家對它們的評價卻相當高。嚴羽《滄浪詩話》就說:“皆文從字順,音韻鏗鏘”。
近體詩的律式,在孟浩然之前的杜審言那裡已經完全成熟了。杜審言也是襄陽人,他不能不知道。那麼,他為什麼不沿著老杜的路子走呢?對此施補華《峴傭說詩》認為:“五言律有中二語不對者,有全不對者,須一氣揮灑,妙極自然。初學人當講究對仗,不能臻此化境。”這就是說,孟浩然五言律不合律有其深層次的美學原因。他追求自然美,是對初唐過多追求形式美的矯正。他把古風與近體來了一次整合,他的近體多為古風化的近體。將近體詩的格律精神與古風的自然平和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達到了一種“興象玲瓏”的藝術境界。讀孟浩然的詩,看不到近體格律的束縛,而是有行雲流水般的自然。既接受近體格律,有不被近體格律所累,一切以自然為第一標準。
-
8 # sddz以書潤心
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被稱為“孟襄陽”,“孟山人”,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第一人,和王維有交情,後人為了突出兩人對田園詩派的突出作用也稱為“王孟詩派”,王維還為孟浩然畫過畫像的,可見他們兩個人的交往至深。
我們在中學課本上也學過他的詩歌。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主客舉杯飲酒,閒談家常,充滿了樂趣,就像是一幅畫著田園風光的中國畫,一直留在你腦海裡。
孟浩然,未曾入仕,其實他年輕時也是懷揣夢想的,曾有這樣的一首詩歌留下來。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
這首詩是是一首很好的洞庭美景詩,抒寫了洞庭湖磅礴氣勢,雄渾宏大。同時也是投贈,抒發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情真意切,得體自然,是一首不錯的投贈干謁詩。
我們看孟浩然的作品風格,就是五言詩多,體裁是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的,詩風是清淡自然的,有灑脫自在的情致的高雅作品。
-
9 # 爨鄉之音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園隱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詩人,語言特點隱居閒適、羈旅愁思。詩風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詩見長。簡介: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字浩然,號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田園隱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詩人,與王維並稱為“王孟”。其剛正志高,但仕途坎坷。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招致幕府,後隱居。孟浩然的詩歌詩中情和景的關係,不僅是彼此襯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詩的意境,由於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諧調的成分,而顯得更加單純明淨;詩的結構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愛水行,如他自己所說:“為多山水樂,頻作泛舟行。”代表作有《春曉》《過故人莊》《早寒江上有懷》《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晚泊潯陽望廬山》《送王昌齡之嶺南》。
-
10 # 流雲飛1981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生活於“開元盛世”卻以布衣而終。因他是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他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山水田園派想知道孟浩然風格,就得先了解唐代山水田園派。
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繼承了陶淵明田園詩和謝靈運的山水詩,代表人物有王維、孟浩然、柳宗元等,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
山水田園派以自然山水或農村等自然景物為主要描寫物件,大多以農村的景物和農民、牧人、漁父等的勞動為題材。
在自然景物的觀察上,他們能夠巧妙地捕捉適於表現其生活情趣的種種形象,構成獨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後的山水詩向前推進了一步。
山水田園詩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孟浩然經歷對風格的影響孟浩然生當盛唐,在23歲時隱居鹿門山。25到35歲間,廣交朋友,干謁公卿名流,以求進身之機。39歲時科舉不中後,孟浩然仍留在長安獻賦以求賞識,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
他和張說交誼甚篤。傳說曾應張說私邀入內署,適逢玄宗至,孟浩然驚避床下。張說不敢隱瞞,玄宗命出見。
孟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
孟浩然於是離開長安,輾轉於襄陽、江南的名山古剎。46歲時,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長安求仕,不仕,政治上的困頓失意,使他在痛苦失望後當年返回襄陽,以隱士終身。
詩風的清與淡盛世求仕不得,萬念俱灰,於是詩人就寄情于山水之間,陶醉於美麗的大自然之中。因而他的山水田園詩顯現著一種質樸的自然美,始終保持著自然美的詩歌境界。
我們來看詩人的一首輕快的描寫田園生活的小詩《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如敘家常,顯得輕鬆自然。“黍”是田中所收,“雞”是家中所養,二者正契合“田家”二字。又因為“雞黍”是田家美食,只具雞黍而無其他,不講虛禮與排場才是至愛親朋之間感情自然的表現。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描寫“故人莊”的自然環境美。上句是近景,綠樹環合,幽雅恬靜;下句是遠景,村後青山迤邐伸向遠方,又表明這田莊與外界緊緊相連,這一幅絕妙的青綠山水面,讓人心往神馳,浮想聯翩。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寫在故人家的生活場景。這一句的“話”字含義很深,從全詩的情緒看,這談話一定是愉快的;故人莊環境的恬靜美麗,農人勞動的樂趣。田家生活的安逸,都使詩人產生了共鳴。此時的詩人忘卻了仕途的煩惱與都市的喧囂,沉浸在故人淳樸真摯的友情中。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簡單的兩句詩就自然而然將故人的熱情淳樸、客人的愉悅滿意及主客之間親密無聞的情意,都包含其中了。這主動表示要“還來”與首聯“邀”有對比深化之妙,很耐人尋味。
就這首詩看,用語平談無奇,敘事自然流暢,沒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跡,然而感情真摯,詩意醇厚,有著“清水出美蓉,天然去雕飾”的情趣。
最能體現孟詩自然美的當推他的《春曉》。
《春曉》詩人抓住一瞬間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全詩語言平易淺近,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寫景,他只是從聽覺角度著筆,寫春之聲:那處處啼鳥,那瀟瀟風雨。鳥聲婉轉,悅耳動聽,是美的。春風春雨,紛紛灑灑。
這些都只是詩人在室內的耳聞,然而這陣陣春聲卻逗露了無邊春色,把讀者引向了廣闊的大自然,使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體味那鶯囀花香的爛熳春光。
這首詩只描述自己的感受,沒有說別的什麼意義和感懷,同時,也不依仗什麼華麗辭藻。它雖無鮮豔的顏色,但有“真彩”;它不用外飾,而且自然形成。風雨落花,鳥鳴春曉自然而然地呈現一種春天早晨絢麗圖景,即此詩所具有的“真彩”。
總結:像《過故人莊》《春曉》一樣,孟浩然的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閒情逸致。房日晰在《略談孟浩然詩風的清與淡》一文中對孟浩然的風格歸納得就很好。
“縱觀孟詩,其詩風之淡,大致有三:一為思想感情的淡,沒有激切的情緒的流露;二為詩意表現的淡,沒有濃烈的詩意的展示;三為語言色彩的淡,沒有絢麗色彩的描繪。
回覆列表
孟浩然的詩主要是,清淡自然的詩風。
孟浩然的詩歌主要表達隱居閒適、羈旅愁思,詩風則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詩見長。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他主要寫山水詩,是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寫政治詩與邊塞遊俠詩,後期主要寫山水詩。其詩今存二百餘首,大部分是他在漫遊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遊覽家鄉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範圍相當廣大。山水景物是南朝詩歌最重要的題材,經歷長期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到孟浩然,山水詩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這主要表現在:詩中情和景的關係,不僅是彼此襯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詩的意境,由於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諧調的成分,而顯得更加單純明淨;詩的結構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愛水行,如他自己所說:“為多山水樂,頻作泛舟行。”(《經七里灘》)他的詩經常寫到漫遊於南國水鄉所見的優美景色和由此引發的情趣,如《耶溪泛舟》)房日晰在《略談孟浩然詩風的清與淡》一文中指出:“縱觀孟詩,其詩風之淡,大致有三。
一為思想感情的淡,沒有激切的情緒的流露。
二為詩意表現的淡,沒有濃烈的詩意的展示。
三為語言色彩的淡,沒有絢麗色彩的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