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圈圈呦

    打一頓,其實言歸正傳,你都已經承認孩子長大了,那他已經慢慢變成一個獨立有思想的人了,這個問題本來就是不成立的,一個人為什麼要聽另一個人的話,我們不是養一隻小貓小狗,不需要以聽話與否來決定他好或者不好,既然他長大了,我們何不試著放手,給他試錯的機會,做好引導,給他劃清底線,剩下的交給他自己吧,他早晚要長大,你在他這個年紀的時候又能有多聽父母的話呢?

  • 2 # 孟旭寶寶

    hello!大家好!我是孟旭媽媽,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時不能完全和成人思維一樣,孩子的思維和想法不夠成熟,如果家長不能夠完全和孩子較好的溝通就造成分歧。

    首先,作為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都貫穿著自己長時期以來養成的習慣,而這些習慣又在耳濡目染的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產生著或好或壞的影響。

    其次,讓孩子們養成一個好的習慣,主要有生活習慣、心理習慣、思想習慣。建立獨立思考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再次,親子關係。這個就不多說了,大家都懂。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 3 # 黃小黃的日常vlog

    你在生活中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明明出於好心,幫孩子收拾髒亂的房間,孩子看到後卻大發雷霆;又或者親戚家小孩子來家裡做客,哭著、喊著想要你兒子的玩具汽車,你礙於情面,沒等兒子允許,就把小汽車送給了親戚家小孩子……孩子真是越長大越不聽話!出現此類爭吵是因為父母沒有掌握好教育子女的“尺度”。哪些事情該管?該管到什麼程度?這涉及到教育心理學上常用的一個概念——“邊界感”(Personal Boundary)。要想弄清楚這些,首先你需要知道什麼是“邊界感”。你是否經常被周圍的親戚朋友問到“你現在工資多少錢?”、“在上海買房子了嗎?”諸如此類的問題?聽到這些問題時,你心裡是否會感覺不舒服?其實,這些都是因為我們需要邊界感。邊界感就是個人所創造的心理準則和限度,以此分辨什麼是合理的、安全的,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是可以接受的,以及當個人邊界被觸犯時自己該如何應對(Richmond, n.d.)。這種邊界在同事和朋友間相處時會比較容易把握,但當放在親子和親密關係中時,雙方的邊界往往會因出現交融而變得複雜。尤其是伴隨著子女逐漸長大,他們的邊界感會愈加明顯。這是因為剛出生的嬰兒還沒有形成自我意識,什麼都需要依靠父母。在一週歲前後到學齡期這段時間,孩子逐漸開始形成自我意識,並不斷強化,也就是在這個階段,孩子與父母的邊界開始逐漸建立起來。但是這一正常的發展過程卻往往引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和衝突,父母這時會覺得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孩子會覺得父母管得太多。其實,緩和家庭矛盾的關鍵就在於建立親子關係中健康的邊界。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和子女之間要建立邊界?這對孩子會有什麼深遠影響?1、設立邊界能讓孩子免於自戀和以自我為中心小嬰兒沒有邊界,全部依賴養育者。父母可能習慣了對他們有求必應,連本該孩子自己做的事情,父母也代他們完成。當孩子跌倒了,本可以藉此學會自己爬起來,你看著心疼,立刻跑過去抱起來;孩子慢慢長大,有能力獨自上學,你又過於擔心,於是幫孩子背起了書包;孩子長大了,連找工作、戀愛、結婚,你也想替孩子承擔,孩子也就理所當然地讓父母買房、還貸。為什麼媽寶男、巨嬰等詞語會成為對一個群體的嘲弄?因為很多父母從一開始就沒有把握好跟孩子的邊界,即使孩子在年齡上已經是成年人了,但在心理上卻還處於與父母共生依賴的水平。不僅如此,長大後的孩子甚至帶著模糊的邊界感與他

  • 4 # 增言心語

    你好,我是2個女孩的媽媽,大寶6歲,二寶9個月。同時,我是初中心理老師,心理諮詢師。我用我的知識和經驗,做分享。

    會提出這個問題,說明正面臨著一個現象:隨著孩子長大,發生了變化,從聽話到不聽話,從一點點的不聽話到越來越多的不聽話。

    因此,我想從3個方面來說說我的理解:

    大人為什麼期望孩子聽話?孩子為什麼會越大越不聽話?大人可以怎麼辦?一、大人為什麼期望孩子聽話?

    “聽話”,這是大部分人對孩子的期望。

    “聽話“,往往意味著無條件服從。

    大人說什麼,孩子就聽從,這樣一來,跟孩子有關的事情,就可以按照大人的心願、想法去發展。小到孩子穿什麼衣服,大到孩子擇校、擇業、擇偶等。

    孩子聽話,大人就省心、省力。而且可以向外展示:我是一個多麼優秀、成功的父母。看!孩子聽我的,我掌控著我的孩子。

    二、孩子為什麼會越大越不聽話?

    1.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只會聽自己的話。

    然而,孩子並不是大人的附屬品,會永遠聽從大人。

    仔細去看,孩子從來沒有聽從過大人

    別說已經長大了的孩子,即使還在肚子裡的寶寶,就已經不那麼聽話,不那麼配合了,相信媽媽們是深有同感的。

    很多時候,是孩子在主導著大人,聽話的是大人。孩子餓了渴了,大人提供食物;孩子冷了熱了,大人加減衣物;孩子生病,大人照顧陪伴,等等。

    孩子一直都在做一件事情:我要自己探索這個世界!

    父母這些評價式的語句,都是孩子不聽話的證明:

    一個女孩子這麼頑皮。孩子挑食。孩子更喜歡跑出去跟小朋友玩。孩子更喜歡做數學題,不喜歡看書。孩子越來越有主見,都不願意跟我溝通。我買給孩子的衣服,他都不喜歡了。我讓他選理科,他說要選文科……

    2.發展特點

    我們常說“青春叛逆期”,在心理學上,每個人有2個叛逆期,3週歲左右和青春期,都是因為“自我意識”的萌發,“我是誰,我要怎樣”,這正是每個人存在的意義。

    當然,有些孩子可以很聽話,當大人用有條件的愛去愛孩子的時候。

    “只有你……,我才愛你,你才值得被愛,你才值得被誇獎、被鼓勵,你才可以不被罵不被打,你才可以生存下去……”

    孩子為了得到來自父母的愛與接納,肯定與支援,他會放棄自我而變得聽話。

    但依據我的觀察和經驗,要麼他一輩子不醒來,一旦醒來,必定叛逆。

    因為,叛逆、不聽話,是成為自己的第一步,才擁有獨立、有主見、有思想這樣的品質。

    沒有一個人是完完全全按照另一個人的意志而生存的。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人,擁有獨立的個性、品質、思想。

    三、大人可以怎麼辦?

    1.接納事實:大人不需要孩子聽話,需要的是贏得孩子的合作。

    2.轉化認知:孩子不是不聽話、叛逆,而是在堅持自我,他有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3.分清需求:讓孩子聽話是基於孩子成長的需要,還是基於父母的需求。

    4.引導孩子的行為:孩子“不聽話”的表現中,肯定有行為不當的時候,此時要修正的是行為本身,而不是這個人。大人可以肯定他的探索和嘗試,同時給予行為上的指導。

    比如:孩子晚上遲遲不肯入睡,各種要求都滿足了,還是不肯睡。

    解決:此時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要贏得他的合作。讓他早點入睡,既滿足我的需求,也是基於他的健康成長。

    我可以嘗試的辦法:1.試試安靜地躺10分鐘,如果睡不著,就在玩一會。

    2.跟他約定,我先睡,他安靜地玩10分鐘(定時),再睡。

    3.反觀一天,看看是什麼原因讓他睡不著:運動量不夠?午睡 太長?遇到不開心的事? 具體原因具體應對,如果找不到 也沒有關係。

    ……

  • 5 # 道藝學堂

    孩子越大越不聽話是因為孝道的虧欠。應該讓孩子有機會參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班學習,一定會有好的效果!很多不孝任性的孩子透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良心發現,懺悔自己的不孝之罪,痛改前非,脫胎換骨,大變活人,變得越來越孝順,越來越有愛心,學習變得主動起來,成績也越來越好,百善孝為先,一個有孝心的孩子,一定會好好學習,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與人為善,愛國愛黨,將來一定會為國家和人民作出貢獻!如沒有機會參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班學習,可以在網上看一些孝道的影片,如蔡禮旭老師主講的《細講弟子規》等

  • 6 # 胖哥找好貨

      ①為孩子做出“傾聽”的榜樣。有的父母總是抱怨孩子不會聽別人說話,往往父母的話剛開個頭,孩子就開始頂嘴。但是,仔細想想就會發現, 有時成人也很少仔細聽完孩子的敘述,有時孩子說話剛開個頭,大人就自以為了解了事情的經過,然後便開始說教。所以, 要想讓孩子“聽話”,我們首先要給孩子做出傾聽的示範,認真聽孩子說的每一句話,真正做到心靈的溝通。這樣,孩子才會從我們這裡學到尊重、理解和有效溝通。

      ②養成和孩子聊天的習慣。有的父母平時陪孩子愉快地聊天、玩耍的時間很少,目光只盯在孩子是否專心學習和行為習慣的缺陷上, 與孩子的交流主要以批評、嘮叨、說教為主,這就容易引發孩子的逆反情緒。建議父母養成和孩子聊天的習慣,多與孩子聊些有趣的話題,時常陪孩子痛快地“瘋玩”一下。親子關係密切和融洽,孩子才會愉快地接受父母的建議。 如果父母很忙,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不是很多,就更應該保證溝通的質量,不要總是在檢查孩子學習、批評孩子中度過。

      

      ③及時強化孩子的正向行為,是孩子學習進步和心智成長的有效保證。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研究發現, 強化人的良性行為,比懲罰不良行為更容易取得積極的效果。如果父母能減少重複和不必要的嘮叨、減少發洩情緒的訓斥和對孩子不滿的抱怨,而增加對孩子優點和進步的發現,並及時把這種發現反饋給孩子,讓他知道父母對他的欣賞和期望,孩子便會愉快而有信心地朝著我們的希望逐漸進步。

      ④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父母需要對自己正確的決定予以溫柔的堅持。有時,當孩子哭鬧而父母也在氣頭上時,溝通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如果是已經決定的正確的事情,因為孩子的任性反抗而使父母妥協,那麼孩子就會學到透過耍賴來達到目的的方式。所以, 當孩子鬧情緒時,父母不急不躁,卻始終堅持自己的決定,等孩子情緒緩和下來,再講明道理,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⑤父母還要學會巧妙地樹立自己的權威。當孩子無理反抗時,父母需要 減少和孩子無謂的爭吵和嘮叨,透過和孩子事先制定家庭規範的方式,督促大家各負其責,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務和改正的缺點。獎勵和懲罰的措施是全家事先商定好的,做不好需要在監督下接受懲罰,做得好,可以用積分等方式獲得獎勵。長此以往,孩子也會願意在感到平等和有趣的方式下,自覺地完成任務。

  • 7 # 誠實的麥子

    人生四階段教育,大致3歲以前是幼兒養性,大一點是童蒙養正,然後是少年養志氣,成人收成年養德。隨著孩子成長,他的大腦也在不斷髮育,慢慢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認知以及對於事物的判斷與經驗。所以不必凡事都要聽話,可以給他留有餘地,思考的空間,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思維活潑一點不是壞事。所以古人講要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也說體驗式教育,有些事在成長過程裡需要親身體驗,反思,家長不能處處包辦。而是要多鼓勵,多傾聽孩子的心聲,放下身段,耐心的交流。而且凡事以身作則,給他們樹立正面的榜樣,身教勝於言教。同時要多發現孩子的好的興趣愛好,有益於身心的興趣愛好可以終身受益。

  • 8 # 770416syy

    所謂的不聽話,就是沒有按照成人的要求去做事,如果是控制型的父母遇到了叛逆期的孩子,不聽話是太正常了。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的問題,孩子是影印件,父母是原件,影印件出了問題一定是原件有問題。回看一下自己,是否有鼓勵過孩子,理解孩子,用共情的方法平等的對待孩子。

  • 9 # 居家安全防護專家

    孩子長大了不聽話是好事情。

    我特別喜歡孩子,我們家孩子很多,我家3個孩子,妹妹7個孩子。孩子各有各的性格和脾性,不能都按照大人的套路來走啊。

    我希望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思維,獨立性格才能讓他們快速的適應社會。

  • 10 # 兩三閒魚

    “孩子越大越不挺不聽話”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判斷能力,都是大人交代,一切都是大人說了算,所以家長會感覺孩子小的時候很聽話,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也會慢慢的學習自己處理一些事情,會有一種“獨立自主,自理更生”的思想,更有一種“出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由於沒有社會實踐經驗,處理一些事情會有一定的偏差,所以大人就會感覺孩子越大越不聽話,這也是我們平常說的“青春叛逆期”的正常現象,所以做為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而不是天天數落孩子的不是,只有和孩子擺事實,講道理,談心,多教育孩子怎樣為人處世,才能讓孩子知道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只有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 11 # 小歐生活美食

    1.多多瞭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瞭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透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據程桂英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瞭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 12 # 小玉吖i

    一、父母無視孩子的實際情況和智慧特點,一味要求孩子追高。如考試要第一,處處不能落後與人,結果,孩子無數次的努力換來無數次失敗的體驗,最後喪失了自信心,變得消極、自卑,養成家長要求什麼,馬上就放棄不良習慣。

    二、父母沒有顧及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內心需求,往往採取不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早教”、“強教”,讓孩子望而生畏。比如,對於孩子的行為訓練,家長內心總是幻想著自己一說,孩子馬上就照做,而且結果還要使自己深感滿意。事實上,很多訓練一是需要家長榜樣示範、帶動學習的,二是需要不斷順勢引導、方法,三是需要時間來適應和加強的。

    三、做了沒有好結果。孩子自小就喜歡聽從長輩的教導,經過肯定和鼓勵而加強自己的行為,從而學會做事和思考,直至最終形成自己的固有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很多孩子在家裡受慣了寵愛、聽慣了好話,結果一到學校,沒有得到相同的禮遇——受到肯定或表揚,甚至還要得到批評。結果,孩子覺得聽家長的話讓自己吃虧了,便不再聽家長的話了。如,家長表揚孩子聰明,到學校老師沒有認可;家裡處處自主、給予自由和放縱,在學校因為橫行霸道而不受歡迎;家裡隨便插嘴、說話,到學校因為插嘴而被視為沒有禮貌。

    四、開始學會獨立思考、開始嘗試著學習選擇。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知識的豐富,閱歷的增加,孩子越來越多的開始學會觀察、思考和反省。特別是當孩子到小學高年級之後,對於家長的話會不自覺地進行“再加工”,進行重新認定和選用。當遇到家長說話與自己的想法相左的時候,孩子通常會採取這樣的思考方式,即“二難—權衡—抉擇”。其中二難是常常遇到的問題,權衡是一種智慧,抉擇是一種策略。

  • 13 # 一凡眾生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和家庭家長的教育有關,孩子管不好,一定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家長是孩子的原件,影印件出問題,一定是原件該修正了

  • 14 # 久明教你管孩子

    如果發現孩子有小脾氣了,不像原來那麼聽話、乖巧了,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在成長、在進步!

    久明老師說:孩子基本是半年和順半年逆反,這不斷變化的過程中是孩子逐步走向獨立的必經之路。

    與其說是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不如說是家長沒有掌握孩子的成長規律,在面臨孩子的長大時,家長沒有做好準備,所以會出現:孩子不聽話了家長就發脾氣,宣洩自己的情緒,有的孩子被 嚇唬 住了,有的孩子根本不吃那套,所以家長會越來越焦慮。

    推薦久明老師的專欄:

  • 15 # 小語老師香玉

    現在孩子為什麼越大越不聽話,其實別把錯誤甩鍋給孩子,作為家長也有一定錯誤。

    現在的家長十有八九都追求物質生活,只要孩子要的,想盡一切辦法去完成。

    反而孩子素質養成關注很少。如:同學相處要禮讓三分,不要斤斤計較。尊重老師,孝敬長輩。週末放假,幫父母做家務。長輩過生日,送上你心愛的禮物等!有句俗語:孩子好比一顆小樹,家長就是孩子的園藝師,如果不經常給小樹修枝剪葉,他可能會成為自家的燒火棍。反過來經常給小樹修枝剪葉、施肥、澆水,將來可能會成為參天大樹。

    個別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的學習漠不關心。扔點錢補補課就大事完畢。一到考完試,家長知道成績,差生如同過鬼門關,非打即罵,與家長隔閡越來越深。

    子不孝父母過。孩子大了判逆,不能謾罵,給他足夠的愛,發現他的特長,給予精神鼓勵。我想:浪子回頭金不換,看孩子不能一碗涼水看到底。因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家長真心地付出,孩子一定會百倍地回報!

  • 16 # 年媽年爸聊家庭教育

    其實孩子從來就不聽話。

    可以參考這個

    也就是說,孩子從來都是聽他自己的,從來就不是聽別人的。只是表面上,以前他們的決定是按別人的要求做。

    隨著他們力量越來越強,他們也只是決定不再按別人要求做。

    看到這點後,也許我們會從另一個角度考慮,不是如何讓孩子聽話,而是引幫助孩子做對他們自己有利的決定。

    可能是分享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感受,分享自己重視什麼。孩子自己做決定。

  • 17 # 華新理推

    很簡單!!!

    孩子不聽話,注意看父母

    這一點很重要,不要覺得孩子不聽話和當父母的沒啥關係!

    父母是孩子的模型,父母是怎樣,孩子就是怎樣。

    如果您的孩子不聽話,請先不要急於怪罪孩子,請反思自己

    請記住:最好的教養,是父母不放棄的自我成長!

  • 18 # 行走的育兒哥

    換一個角度來考慮,孩子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或者孩子需要您的關注,所以處處跟您對著幹,這時候我們大人的脾氣就可能爆發,一次有效果,二次三次孩子開始叛逆了,那怎麼辦呢,可以嘗試用暫停的方式讓孩子和自己都冷靜下來,然後再引導孩子怎麼處理剛才發生的事情,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思考,控制自己的情緒,讓他或她明白髮怒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辦法1,短暫的暫停,2,增加和孩子的溝通交流互動,瞭解孩子的想法才是適合的辦法。

  • 19 # 能量俱樂部

    孩子小的時候,在控制慾強的父母面前都是弱者,面對發怒的父母,哪怕不服,哪怕恨得牙癢癢,也只能屈從就範,不能說不。因為他弱小打不過跑不掉,不就範肯定是自己吃虧,輕則捱罵,重則受皮肉之苦。

    可是,孩子總會長大,而父母則是越來越老,如果從小因為怕而屈服,在他身體越來越強大時,自然就有膽量說不,有能力去反抗。這時候最容易起衝突,就是人們常說的,越大越不聽話,叛逆。

    掌控欲太強的父母,從來都是自我感覺良好,覺得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認為蘋果有營養就逼著孩子吃,認為彈鋼琴能培養定力逼著孩子學,從未想過孩子喜歡不喜歡。還特別容易否定孩子的想法,當孩子一次次開口有想法,有思考,有主見時,迴應的都是“不行,不準,不要”孩子小的時候,在控制慾強的父母面前都是弱者,面對發怒的父母,哪怕不服,哪怕恨得牙癢癢,也只能屈從就範,不能說不。因為他弱小打不過跑不掉,不就範肯定是自己吃虧,輕則捱罵,重則受皮肉之苦。

    可是,孩子總會長大,而父母則是越來越老,如果從小因為怕而屈服,在他身體越來越強大時,自然就有膽量說不,有能力去反抗。這時候最容易起衝突,就是人們常說的,越大越不聽話,叛逆。

    掌控欲太強的父母,從來都是自我感覺良好,覺得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認為蘋果有營養就逼著孩子吃,認為彈鋼琴能培養定力逼著孩子學,從未想過孩子喜歡不喜歡。

    還特別容易否定孩子的想法,當孩子一次次開口有想法,有思考,有主見時,迴應的都是“不行,不準,不要”,其實,一個從小在良好溫暖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很少會出現叛逆,只會是越大越懂事,獨立,有思想,非常的省心。那些說越大越不聽話的孩子,最重要還是家庭氛圍不好,父母無法心平氣和,不懂寬容沒有耐心,從沒有認真聽過孩子內心的需求。

    凡事換位思考,就會理解孩子的天性,尊重他,才不會隨意發火,不管發生什麼自然就能心平氣和,那孩子自然性格開朗,有主見,各方面都不會太差。要想孩子獨立有主見,有思考和勇於挑戰,父母就必須明白!!

  • 20 # 十二育兒講堂

    在忙於謀生的同時,父母必須花時間更多地瞭解他們的孩子,與他們的孩子保姆和他們的老師交流,並努力全面掌握他們的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多一個理解,少一個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的不聽話,他也能明白如何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兒童成長的環境也在變化。自然,培養方式也應該不斷改進。作為家長,一個人必須主動吸收新的教育知識。在傳統的父母教育方式中,父母大多使用權威來教育子女,打罵懲罰是權威教育的一種重要方法。吸收新知識可以幫助父母跳出他們的成長經歷,及時調整他們的教育觀念。

    3.耐心地聽孩子們說。

    如果父母氣急敗壞,生氣,對不守規矩的孩子最直接的反應通常是破口大罵。這時,程桂英老師建議父母先冷靜下來,試著更有耐心,並問孩子們為什麼這樣做。當父母把心思放在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找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上時,他們可能會發現他們孩子的行為實際上是正當的,並且釋放了許多負面情緒。

    4.真的放下了身段

    有些父母總是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尊嚴,並習慣於以上述態度對待他們。作為對此(399000英鎊)的迴應,老師特別建議父母應該真正降低自己的身份,從內心尊重他們的孩子。他們應該停止用命令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像對待成年人一樣尊重他們的孩子。不要總是對你的孩子說“不”,而是給他多項選擇的問題,讓他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足夠大,可以表達自己,他或她也可以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方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周琦CBA資料超過易建聯,卻仍被噴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