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棲鴻看紅樓

    秦始皇沒有皇后。

    贏政很狂的,要不然不會自認為“功高三皇,德過五帝”而給自己創造出一個“皇帝”的稱號來。

    既然都“功高三皇,德過五帝”、古往今來第一人了,上哪裡能找到一個女人,配得上做他的正妻呢?所以,秦始皇的女人很多,卻沒有正妻——那時候還沒有“皇后”這個名詞吧?從前應該是“王后”。

    不僅沒有皇后,秦始皇的後宮也沒有留下明確的等級制度記載。乾脆的,秦始皇的後宮,史料中根本找不到可靠的詳細記錄。哪個皇子是哪個女人所生,更無從推論了。

  • 2 # 縹緲峰下一粒沙

    秦始皇身上有很多令人不解的迷團,其中一個就是他的后妃不詳,他甚至連皇后都沒有。

    扶蘇、胡亥的生母是誰?這是一個歷代史學家都想弄懂的疑題。目前為止沒有答案,除非考古有新的發現,否則將一直神秘下去。

    很多小說或影視劇裡都有秦始皇和某位女主談戀愛的情節,這真的只能當故事來看。在女色上,秦始皇表現得十分克制,秦末各路大軍造反時,也沒有在這方面抹黑秦始皇。

    想當初周朝伐紂,可是把商紂王塑造成了個好色之君,如果秦始皇有這方面的風聞,六國舊貴族絕不會放棄這麼好的素材,肯定誇大其詞。他們沒說,只能證明秦始皇私生活很檢點,讓他們挑不出什麼毛病。

    秦滅六國時期,按照常見的套路,各國應該會獻上自家公主,以求保住性命和地位。但相關的記錄同樣沒有,秦始皇彷彿是個不近女色的鋼鐵直男。

    和他有扯上關係的女人似乎只有兩個,一個是孟姜女,兩人之間沒有感情只有仇恨,或者說,只是孟姜女單方面在恨著秦始皇,秦始皇估計連她是誰都不知道。

    另一個是女商人巴清,但巴清就是個有錢的寡婦,為秦始皇陵裡提供了大量的水銀,兩人是純潔的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關係,同樣沒什麼感情糾紛。

    當然了,秦始皇還是有後宮的,不然他那些兒女從哪兒來?但他更在乎的是天下霸業和問道修仙,不在乎後宮。估計妃嬪的作用就是為了傳宗接代吧。

    不立皇后,則是和他母親趙姬有關。眾所周知,秦始皇他爹去世後,孤獨的趙姬先是找上老情人呂不韋,呂不韋年老體衰,招架不住,也怕被秦始皇算賬,推薦了神奇的嫪毐。

    趙姬如同遇上了真愛,給嫪毐生了兩個孩子。

    老媽這麼奔放,求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心理陰影面積。

    更過份的是,趙姬和嫪毐還想謀害秦始皇,讓小兒子繼位。雖然他們的陰謀被秦始皇擊敗了,但母親對自己如此冷酷無情,是人都會感到難過吧,秦始皇也不例外。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定然影響到秦始皇對女人的態度,不信任、不尊重、不在乎。估計他覺得沒有哪個女人配和他並肩而立接受臣民的朝賀,所以索性不立皇后。

  • 3 # 天國第一美男

    秦始皇的第一位東宮皇后是寰宇娘娘,秦始皇的表姐,比秦始皇大三歲,幫秦始皇平定叛亂以後勞累病死的,死前遺囑修建長城,秦始皇派蒙恬去修的。至於別的東宮娘娘每個活不過三年就是被殺或者毒死。現在她們大部分都成靈了在我這裡,扶蘇和子嬰也在,李斯一家都在,李斯的二兒子娶的秦始皇的大女兒。下面是李斯來了畫的秦始皇的陵圖。秦始皇是我的前世。

  • 4 # 水一白聊歷史

    在中國的歷史上,曾冠以皇帝稱號的近五百人,其中名氣最大的秦始皇,而謎團最多的也是秦始皇,從他的生,到他的死,以及身後繼承人的選擇,歷史記載也不盡相同,更讓人不解的是始皇帝嬴政為秦王36載,在皇帝位11年,竟從未有過關於他王(皇)後和後宮妃子的一點介紹,甚至他的帝陵也不像之前國君陵寢那樣呈現國君、王后、夫人等多中心的狀態,而是隻有一座高大的墳墓,充分顯示了一冢獨尊的特點。

    水一白下面就試著根據歷史記載的蛛絲馬跡來推測一二,如有不同見解還望不吝賜教。

    一、秦國的王后們

    我們先來看一些秦國國君之前選擇妃子都有些什麼特點吧。

    有一個成語叫“秦晉之好”,其本意就是說春秋時代秦、晉兩國的多次婚嫁,這既是國與國之間相互交好的表現,也是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制約。這種國與國之間聯姻的現象在秦秋戰國時期還是非常普遍的,不過晉國在戰國時期已經不復存在了,秦國君主又會將目標轉向哪個國家呢?

    還記得電視劇《羋月傳》嘛,那個威風八面的羋八子,後來大名鼎鼎的宣太后,她就是一位正宗的楚國貴族女子。算起來,秦始皇應該是她的玄孫。

    當時的宣太后權力非常大,他的兒子昭襄王直到很晚才開始掌權。在宣太后掌權期間,為了鞏固楚國外戚的勢力,她就又選了一個楚國宗室女,嫁給了兒子秦昭襄王,即葉陽後。這種風氣在後來的漢朝也得以延續,比如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就為孫子漢景帝選了一個薄姓女子做正妃,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后也是他親姑姑館陶公主的女兒陳氏。

    後來,秦楚聯姻就更加緊密了。秦孝文王(安國君)的王后是楚國貴族女子華陽夫人,而在秦國的楚國質子熊完則娶了昭襄王的女兒,生下了昌平君,後來,熊完回楚國成為了楚王,昌平君和母親則留在了秦國。

    不過,由於華陽夫人無子,不得不收養子楚的時候,楚女為後的局面就改變了。

    子楚,本名異人,是安國君眾多兒子之中不受寵的一個,很早就被送去趙國當質子,後來認識了呂不韋,才扭轉命運。他的正妻趙姬,原本是呂不韋的姬妾,生於趙國商賈之家,二人結合之後生下了嬴政。

    所以,當子楚接替孝文王即位的時候,他的王后是趙華人趙姬,而沒有延續楚人的“傳統”。

    二、嬴政的王后

    從秦國王后的選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也是政治婚姻的一種體現。一般來說都是掌權的太后為維護自身和母國的利益,來選擇母國的貴族女子作為繼承人的妃子。

    那麼,秦王嬴政即位之後,是不是也是由他的母親趙姬來為他選妃呢?

    似乎並不然。

    一來,當時掌權的依舊是華陽夫人;二來,趙姬出身商賈之家,並不具備趙國貴族血統。所以,嬴政的婚姻很可能還是由養祖母華陽夫人來操持,由表叔昌平君來負責選擇適合的楚國貴族女子。這個女孩很可能就是公子扶蘇的母親,秦王嬴政的王后人選。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後來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會假借公子扶蘇和名將項燕的名頭,很可能就是因為扶蘇是楚人之後。

    三、為什麼秦王后沒有歷史記載?

    問題的關鍵很可能出在秦滅六國以及昌平君反水上面。

    昌平君是一個生在秦國、長在秦國的楚人,他的父親是楚考烈王,母親是秦昭襄王的女兒。由於華陽夫人的關係,昌平君當上了秦國的重臣,他還曾經參與了平定嫪毐之亂。毫無疑問,他是華陽夫人及秦王后的重要倚仗。

    不過,隨著華陽夫人的去世以及秦國對其他六國滅國戰的發起,像昌平君這樣的其他國家王族、貴族之後就不可避免地會被邊緣化了。終於,在一次朝議之上,昌平君因意見與秦王嬴政相左,就被安排去了郢陳安撫楚民。結果,到了郢陳之後,心懷不滿的昌平君公然舉起反秦大旗,後來又與名將項燕一起為楚國續命。

    雖然昌平君最後還是兵敗身亡了,但他此舉無疑會直接影響到秦王后的地位。華陽夫人的去世、昌平君的失勢,已經讓秦王后的生存空間非常狹小了,再加上這次昌平君的叛秦之舉,我們有理由推測,秦王嬴政就是在此時廢后的。公子扶蘇很可能也是受此影響,遲遲未被選中當繼承人,後來更是被派駐到了北疆。

    從此以後,感受到傷害的秦王嬴政便終身未再立後了。至於包括胡亥母親在內的其他妃子,她們當中的不少人應該也都是六國貴族女子,不受重視、沒有記載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有人推測胡亥的母親是趙國貴族,這個可能性也不能說沒有,只是沒有那麼大。主要是胡亥的年紀要相比扶蘇小很多,以當時秦趙的關係,聯姻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小的。除非胡亥還有一個同父同母的親生哥哥,並且比他年紀大很多。這樣也可以更好理解秦三世子嬰是“二世兄子”的說法了。

    在二世胡 亥即位以後,也沒有尊太后的記載,是不是說明胡亥之母也已經因為六國被滅的原因,被秦始皇廢黜了呢?

  • 5 # 卡夫卡卡kl

    因為秦始皇就沒有立過皇后。這源於他和母親的關係,一個男人生命裡影響他最深的一個女人肯定是他媽。可是他媽趙姬太后歷史上那麼多風流韻事,導致他一直對女的有偏見,所以沒有立過皇后。也是秦始皇提出倡導的忠貞的概念,不過秦朝時間短後面一直亂世就沒啥太大影響力。

  • 6 # 紫水晶踏雪尋梅

    始皇陵中只有秦始皇一個人的墓葬,沒有皇后的,這就更加證實了秦始皇沒有立皇后。

    秦始皇為什麼不立皇后成為千古之謎!有說是秦始皇忙於朝政不願立後;有說是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耽誤立後;有說是秦始皇生母的行為影響其立後。

    根據傳說,秦始皇一生中最愛的女子有這幾個, 她們就是敏代、黎姜、阿房、阿若、公孫玉、孟姜女。敏代是一段孽緣,黎姜是心中的一個夢,阿房是一部傳奇,阿若是夢中情人,公孫玉是一個神話,而孟姜女則是民間傳說了,而且家喻戶曉。

    秦始皇

    孟姜女哭長城

    扶蘇的生母是誰?(幾種說法)

    扶蘇(?-前210年),姓嬴,是秦始皇的長子,母親是鄭皇后。因其母是鄭華人,喜歡吟唱當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蘇》,始皇便將兩人之子取名“扶蘇”,“扶蘇”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顯見對此子寄託著無限的期望。

    有說扶蘇的母親是敏代。敏代是趙國的公主,溫柔識大體,是中國古典女子的典範。雖然貴為公主,卻逃脫不了聯姻的命運,來到秦國競選秦王妃,堅韌善良。剛開始秦王嬴政對敏代並沒有特別的感覺,甚至敏代在秦國受到了侮辱,秦王也沒有什麼感覺。若不是黎姜苦苦相勸,他就不會連夜追趕已經在回趙國的敏代公主。見到敏代公主後,嬴政提出要求娶她,可是敏代已經在秦國受到了輕視和辱沒,敏代身為趙國公主,自然是以趙國國體為大,她拒絕了嬴政的請求。嬴政不想自己的求娶居然還會被拒絕,於是對敏代另眼相看。後來,兩人在相處中熟悉了彼此,結為伉儷。雖然敏代賢淑溫柔,但是嬴政娶她還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政治需要。遺憾的是,兩人並沒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嫪毐之亂中,敏代在宮中臨盆,身邊沒有護衛,等到嬴政勝利歸來的時候已經身亡了。敏代拼死給嬴政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個孩子後來被取名為扶蘇,按照敏代的遺願交給黎姜撫養。

    敏代公主

    胡亥的生母是誰?(幾種說法)

    秦二世(前230年-前207年),嬴氏,名胡亥,在位時間前210年—前207年,也稱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十八子(最小的兒子),生母不明

    胡亥的母親是胡姬。胡亥的生母是秦國滅趙時,自趙王宮中選來的后妃胡姬,她才思敏捷,能歌善舞。

    有一種說法是嬴政最愛的女人是阿若公主,他唯一寵愛的王妃,阿若公主為他了生下公子胡亥(秦二世),由此更加寵愛有加。這個阿若是楚國公主,作為政治聯姻與嬴政結婚。阿若是一個有個性的女子,她不會為了自己的前途而委曲求全,一開始她對嬴政很是冷淡,但是日夜相處,對嬴政產生了愛慕之情,被他的大志所吸引。但是阿若對故土楚國念念不忘。嬴政滅六國,統一中國,阿若則成為了伐楚的誘餌,最後阿若也死在了回楚國的路上。

    阿若公主

    公孫玉,趙國邯鄲人,也是從小與秦王一起長大的女子,,是秦王在無意中跑馬的途中誤入一桃花林,碰到了那個在夢中無數次出現了的那個邯鄲的小女孩,可是這時候邯鄲的那個小女孩已經嫁為人婦了。不過最後公孫玉的丈夫死了,其實可是和秦王有關啊。公孫玉感覺真像是集合了女性身上的優點她全都有,從秦王到太后,到宮女沒有不喜歡她的。雖然後來她也是紅顏薄命,早於始皇帝之前病死,留下一個孩子,就是後來的秦二世胡亥。

    ------

    秦始皇是謎一樣的人物,許多的謎團至今也沒有解開!

  • 7 # 秉燭讀春秋

    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秦始皇創造了“皇帝”這個名字,但是他卻沒立皇后,秦始皇的嬪妃很多,唯獨沒有皇后的記載。

    有人說秦始皇沒立皇后,是因為他的母親趙姬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傷害,他的母親和假太監嫪毐淫亂後宮,使秦始皇認為天下女人沒有人能擔當起皇后這個稱呼。

    當然也有人認為秦始皇立了皇后,只是沒留下歷史資料。

    我傾向後一種說法,也就是秦始皇立了皇后,只是沒留下歷史資料。

    因為根據“陰陽學”來說,有陰必有陽,有天就有地,有男就有女,有皇帝必須有皇后,這要維持陰陽平衡,秦始皇不懂這些,作為丞相李斯應該懂這些。

    再者說了,秦始皇的母親也應該懂這些。何況秦始皇結婚前有兩個長輩,一個是華陽太后,一個是夏太后。華陽太后是他爹認的母親,夏太后是他的親生母親。

    也許隨著考古的發現,或等秦陵開發的時候,秦始皇立皇后的證據會逐漸浮出水面。

    現在姑且認為秦始皇沒立皇后,但他的嬪妃不少。比如長公子扶蘇的母親就是秦始皇的嬪, 嬪比妃高一級,比皇后低一級。

    有人說長公子扶蘇的生母是鄭華人,人稱鄭夫人,由於公子扶蘇是秦始皇的嫡長子,因此人們又稱她為鄭皇后。

    不過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公子扶蘇的生母應該是楚華人,是楚夫人。

    為什麼這樣說呢?

    秦始皇要立皇后,首先要徵求母親的建議,秦始皇的母親夏夫人是楚華人,華陽太后也是楚華人,也就是說秦始皇的兩個長輩都是楚華人。

    要知道立皇后可不是小事兒,皇后母儀天下是後宮之首,秦始皇的兩位長輩自然會在自己熟悉的國家裡找一位女子當皇后,這有點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

    從孝道方面講,秦始皇會聽從兩位長輩的意見,娶楚國女子為嬪的可能性很大。

    除了皇后之外,公子扶蘇的生母職位比較高,秦始皇應該慎之又慎,綜合考慮他娶楚國女子可能性很大。

    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的生母是秦始皇的妃子。有人說胡亥的生母是趙華人,史稱趙妃。

    秦始皇剛開始的婚姻由他老奶奶做主(華陽太后和夏太后),到後來老奶奶死後就由他的母親趙姬做主。

    趙姬是趙華人,兒子的妃子選趙華人比較合情合理。

    另外從趙高和胡亥走的很近這一情況來說,胡亥的生母應該是趙華人,趙高也是趙華人。

    從古至今,人們都有一種原鄉情結,雖然秦國統一了天下,趙國並不存在了,但是傳統的印記不會一時半會抹掉,為個人利益和小團體,混自己圈的都不會是外人。

    自古有句話叫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作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也會遵循這一原則,孝道自始至終是中國歷史的主流,從這一點反推,秦始皇應該尊重長輩的選擇。

    綜上所述,公子扶蘇的生母是楚華人——楚夫人,胡亥的生母是趙華人——趙夫人。

  • 8 # 零守護

    秦始皇的皇/王后

    這個問題困擾了史學家2000多年,歷代學者給出了很多猜測,大致有以下幾種:

    1 秦始皇終生未立後

    原因是母親趙姬的事給了秦始皇很大打擊,這一說法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主流解釋。個人認為,秦始皇沒立皇后是有可能的,但他一定有王后,為什麼王后也沒有記載?繼續看後面的幾種說法。

    2 秦始皇一直將皇后位置留給“某個人”

    這個說法很野史,也確實是野史。這一說法認為,秦始皇兒時在趙國認識了這個女孩,決定長大後非她不娶,但回秦國後失去了聯絡。要知道,秦始皇離開趙國時才8歲。好吧,這個說法看看就好。

    3 皇后來自衛國說

    這一說法是近現代出現的,理由是秦滅六國後實現一統,但仍然給衛國留了一地,自始至終沒有攻打衛國,直到秦二世才廢掉衛國國君。即這位來自衛國的女子是扶蘇的生母,因此秦二世即位後滅衛國,並矯詔殺扶蘇。不過,能夠支撐這一說法的證據不足,有人認為衛國亡國時間記載有誤,其實在前221年就已經被滅。個人認為,衛國在戰國後期已經完全是掛名的國家,沒有存在感。秦始皇如果為了女人而保留衛國,似乎跟祖龍的性格不符。

    4 南韓說

    秦始皇父親秦莊襄王生母夏姬代表的韓系勢力(之前很多回復裡做過解釋,可以搜我的回答)為秦始皇選的夫人。後來秦國連續出現兩次叛亂,首先是成蟜之亂,個人認為成蟜應該沒有叛變,是他死後手下叛變,這一點之前一些回覆裡有更詳細的解釋。但是,無論誰叛變,韓系勢力在這次叛變後都受到重創(成蟜應為韓系女子之子)。此時,秦莊襄王的生母夏姬已經去世,因此也沒有人可以罩著韓系外戚。也許秦始皇有過來自南韓的夫人,但這次叛變後,這名女子很可能已經退出歷史舞臺,或者被殺,或者被軟禁,又或者在後來滅韓前夕被清算。

    5 楚國說

    個人認為,這是最合理的一個解釋。近現代學者研究認為,秦始皇即位初期輔政的應該是華陽太后,而不是之前普遍認為的趙姬。一方面,秦始皇即位初期楚系勢力最大,而且華陽太后在秦國多年,根深蒂固,她輔政可能性遠大於剛回到秦國不久的趙姬的勢力。

    因此,秦始皇的第一任夫人(下文稱羋夫人)應該是代表華陽太后楚系勢力的。這一說法還有一個重要證據——扶蘇死後,楚人非常同情扶蘇的遭遇,以扶蘇的名義起義。說明扶蘇跟楚國有直接關係,什麼關係最有可能?就是楚國宗室女子的兒子。

    華陽太后死於前230年,楚系外戚勢力也在她死後不復存在。此時羋夫人可能已經是王后,但在華陽太后死後,她可能遭到了清算。

    扶蘇的生母

    透過上面的分析,個人認為扶蘇生母是楚國宗室之女的可能性最大。羋夫人應該華陽太后死後不久去世,但具體原因存疑。

    胡亥的生母

    目前普遍認為,胡亥的生母是胡姬。這一說法出自野史,至於胡姬的其他資料則沒有解釋。一般認為,胡姬是來自北方少數民族的女子,而胡亥的名字可能與胡姬有關。

  • 9 # 新知傳習閣

    不僅《史記》中沒有記載秦始皇的皇后是誰,《資治通鑑》中也同樣沒有。作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人物,歷史資料中沒有秦始皇的皇后,這肯定不正常。

    秦國曆史上記載最清晰的就是秦惠文王,19歲登基,22歲行冠禮親政,23歲迎娶魏國夫人為王后。

    綜合秦國的其他秦王,基本上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秦王22歲行冠禮親政,23歲迎娶王后,這是秦國的一個制度。

    秦王嬴政9年,年滿22歲的嬴政行冠禮親政。按道理說第二年他就應該迎娶王后,但歷史資料上沒有任何記載。這兩年發生比較著名的就是公子成蛟和嫪毐叛亂,然後就是呂不韋被罷相。

    公子扶蘇第一次出現在歷史書上是公元前212年,這一年秦始皇四十八歲,再有兩年即將領盒飯。這年的公子扶蘇大概不到30歲,因為反對焚書坑儒,被秦始皇貶到上郡蒙恬軍中監軍。

    歷史資料中沒有任何秦始皇的皇后和妃子的資料,不僅搞不清楚公子扶蘇的母親是誰?胡亥同樣如此,公子將閭兄弟三人和公子高同樣如此。

    親王嬴政親政的時候並沒有掌握實權,他的婚事按照秦國的慣例應該是由太后來主辦,當時掌權的是華陽太后。華陽太后有很高的話語權,如果她來操辦,那麼秦王嬴政的王后應該來自楚國。

    我們再來看一件歷史上有一點詭異的事件,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喊出的口號就是為公子扶蘇和項燕復仇。公子扶蘇是秦始皇的兒子,項燕則是楚國的大將,這兩個人怎麼會攪到一塊兒呢?

    也就是說只有一種最合理的解釋,那就是公子扶蘇的母親來自楚國的貴族,也許和項家有關係。因此陳勝吳廣在楚地發起的農民起義,才會打著他們兩個人的旗號。

    那麼秦二世胡亥的母親是誰呢?在《史記李斯傳》中,李斯和趙高的鬥爭非常激烈,以李斯為首的朝臣要求把趙高趕出去。這時秦二世說道:“且朕少失先人,無所識知,不習治民,而君又老,恐與天下絕矣。朕非屬趙君,當誰任哉?且趙君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適朕,君其勿疑。”

    翻譯成白話就是,我胡亥年少時就痛失至親。秦二世的父親秦始皇一直都在,那麼秦二是年幼時死去的,肯定是他的母親。胡亥的母親又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呢?

    唯一能夠推測的就是他的名字胡亥,根據古人的命名規則,秦二世的母親應該是一位胡人,也就是說有可能是來自北方的少數民族女子,亥就是秦二世出生的時間亥時。

    至於史書上為什麼沒有記載秦始皇的皇后,這確實是一個謎團。當然在電視劇《大秦賦》中,秦王嬴政在大婚時迎娶了羋華和離秋兩位夫人,一位來自楚國,一個為來自齊國。秦王嬴政宣佈不立王后,免得再出現後宮干政,這個情節也有一定道理,但秦始皇作出這樣的規定,應該不是在這個時候,而是在自己掌控了朝局以後。

  • 10 # 劉一千五

    一,秦始皇一生不立後,原因有多方面。

    關鍵問題是,秦始皇的皇后應該是六國公主之一。六國作為亡國之國,它的公主能成為大秦帝國的皇后嗎?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秦始皇不立皇后,是有歷史原因的。

    秦始皇在世的時候,太子沒有確立,當然就不能"母以子貴"而立皇后了。

    既然太子的位置沒有確立,皇后之位也就無從談起。

    秦始皇在沙丘平臺覺得自己實在是敖不過上帝的召喚了,才讓扶蘇回咸陽替他辦喪事。但是,這個老傢伙依然沒有確立扶蘇是太子。他只是想讓這個這個忠厚的兒子把他安葬入酈山陵墓之中。

    所以,我們不得不仇恨秦始皇實在是太莫名其妙了。他不早點確立扶蘇的太子之位,以後造成了他的子女們的悲慘結局。

    二,六國已經破滅,六國公主之一的秦始皇皇后,擔不起大秦皇后的名分

    他認為這些女人擔不起與他始皇相應的皇后之位,所以,秦始皇不立她們中的一個為皇后。

    杜牧的《阿房宮賦》,本來就是一篇規勸性文章。以時文以告誡唐朝的統治者,不要步秦始皇的後塵。但是他多少也說出了秦始皇的暴政。秦始皇不僅在國家問題上暴政。"苛政猛於虎",同時也說出了秦始皇的剛愎自用,在國家大政方面,完全顛覆周朝的行政制度,脫離實際地搞郡縣制。在宗族和繼承方面搞一元化,連自己的皇后也處之漠然,置之不理,這難道是對後世子孫後代著想嗎?

    說白了,秦始皇是不願意把自己的權利交出去,是一種極度恐慌極度自私的處事方式。才形成了後來的趙高陰謀得逞。葬送了六百餘年的歷代祖先的辛苦經營。

    秦始皇的皇后是誰,我們不得而知。因為沒有文獻記載。秦始皇的女人多了選不過來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六國公主進了秦宮,作為失敗國的女人,一般不會成為皇后的。那麼,秦始皇會在秦國內部選女人為皇后嗎?顯然是不可能。

    三,公子扶蘇和胡亥,他們的生母是誰?不要說出題者不知道,就是歷史上上千年的問題專家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公主扶蘇,是個賢良的王子,也是秦始皇心目中有地位的王子,秦始皇為了鍛鍊他,把他下放到基層去鍛鍊。扶蘇吃了幾年的風沙,在漠北蒼涼的長城內外,得到了鍛鍊。他一反秦始皇的酷吏政治,法治社會,提倡德治,與乃父背道而馳,秦始皇十分不說,但是,秦始皇還是看重這個兒子的。所以寄託在他的身上的大事從不改變。

    不幸的是,趙高毀壞了這一切。扶蘇最後死於秦始皇的自私與無能之中。

    至於秦二世胡亥,他可能就是匈奴人的後代,不然,後來秦帝國的一切苦難就說不走理不順了。

    如果秦始皇的兒子們和女兒們是中原民族的後代的話,胡亥殺他們就是種族仇視了。趙高再敗壞,沒有秦二世點頭,他也成不了事情。所以說,胡亥,就是匈奴人的一頭豬,到了秦宮就成了一頭狼,不把秦始皇的子孫消滅,他是不甘心的。

    當初,術士帶回了一封書給秦始皇"亡秦著,胡也"。

    胡亥,胡害也。

    煌煌大秦帝國,居然被一個小子給葬送了,豈不是悲催。

    四,至於秦始皇的皇后是誰,就不得而知了,他的兒子們的母親是誰,就更讓人不知道所以然了

    秦始皇在議論尊號的時候,已經點名明瞭他始皇稱"朕",他沒有說皇后稱什麼呀?在他的頭腦中,女人於他,無所謂了。要不要沒有關係。再說,他母親趙太后對他的刺激已經夠厲害了,所以為了避免後世子孫的麻煩,他寧願不立皇后,避免了外戚專權的禍害,斷絕了後世繼承人的痛苦和混亂。秦始皇不立皇后了有他的考慮。

    從秦始皇在沙丘平臺的死,可以看出秦始皇以為自己就是神仙,不會死的。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他還沒有說扶蘇是大秦的見繼承人,不能不說秦始皇的後路留得太深刻了。他當然會相信神仙會保佑他,再掌朝廷的大權。

    一個人過於的自信,置國家於危險之中而不顧,顯然會付出巨大的代價。秦始皇違反人倫和宗法制度,個性又剛愎自用,促使自己的國家,子孫為奸臣趙高所竊,豈不是自掘墳墓。

  • 11 # 觀史以明智

    這件事有二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秦始皇繼位之後並沒有立皇后,所以史記無從記起。第二種可能是經過秦末戰亂,有些史料遺失了,司馬遷無從記起。

    我認為應該是第一種情況,第二種情況可能性不是很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秦始皇如果立了皇后,一定會昭告天下,怎麼可能會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司馬遷所處的時代,距離秦朝並不太遠。

    至於胡亥和扶蘇的母親,史書上也沒有記載,所以更多的還是後人的猜測。有一種說法是公子扶蘇的母親是楚華人,楚國滅亡後,扶蘇的母親可能就死了所以沒記載,還有一種說法是被胡亥殺了,有關記載被毀了。但胡亥的母親也沒有記載,這就很奇怪,胡亥登基之後,也沒有封誰做太后。

  • 12 # 8夜的安8

    那倆兒子生母好像那本書記提過,忘記了。不借見史書,只談個人意見。秦始皇不立後,是最成功也是最失敗的選擇,作為一個男人,沒有婆婆媽媽的阻礙,能更好的任人唯賢,沒有後宮干政可以放開手腳。但是唯一的變數就出來個趙高,江山沒死女人手裡,死人妖手裡了。失敗在於,如果立後,起碼老丈人家裡的能給點力,雖然也有謀反的可能,多立幾個讓她們自己玩,起碼保住一個或者幾個兒子,起碼走到三世。能統一六國(文字之類的)他應該也是個兢兢業業的皇帝,在於當時那麼多的國事,秦始皇根本沒時間考慮立後。在該掛的時候有時間考慮立後了,可能已經沒能力了。(如果是我,最主要的是,後宮都是搶來的,那個都沒身份證,殺了那麼多國家的人,萬一玩大了,江山隨小事,江山丟了命就更快玩完了,還是家裡沒有紅旗,給別人點希望,自己更安全。)

  • 13 # 和1295

    你可以去演義的題材看看,也許能滿足你的好奇心!你辜負了司馬遷被行刑去掉的物件,演義和編年史會一樣嗎?如果、你相信演義,那你去演義吧!

  • 14 # Mr馮二

    歷史學家李開元先生的大作《秦迷》,推薦你看一下,對這個問題有一個精妙的回答。

    我試著簡述如下:

    秦國宮廷裡有一群外國勢力,比如趙國(呂不韋、趙姬、嫪毐)、南韓(成蟜、韓夫人)、楚國(華陽夫人、昌平君)等,秦始皇想要消滅六國統一天下,就必須除掉這些宮廷裡的外國勢力,否則不能進行滅國戰,具體例子有信陵君竊符救趙。

    貴族是一體的,比如你要打趙國,呂不韋他們沒關係,說不定還看熱鬧;要是想滅了趙國,你看趙姬會不會袖手旁觀。

    所以,秦始皇要消滅這些人。殺呂不韋、殺嫪毐、囚趙姬、逼反成蟜等等,都是在清除外國勢力。

    (李開元先生大膽假設始皇帝的皇后是楚國公主〔因為陳勝吳廣起義打的是楚將項燕和公子扶蘇的旗號,起義目標是楚國復國,所以扶蘇一定有楚國血脈,這個血脈的來源就是始皇后。後來趙高狡詔讓扶蘇自盡,扶蘇問都不問就死,也是知道自己代表楚國勢力,必死無疑〕,為了消滅楚國,始皇帝一定對自己的皇后痛下殺手。)

    但是楚國不一樣,因為楚國和秦國有長達幾百年的聯姻,彼此之間牽扯太深,即使全部殺光,也不能根除他們對秦國的影響。

    那不光要殺他們,還要把他們從歷史上抹去,讓後人根本不知道秦楚之間的悠久聯姻關係,以消除楚國對秦國的影響。

    始皇帝是要傳萬世基業的人,他一定會立後,這是國家法統的要求。但是我們看不到關於那個女人的任何線索,不是她真的不存在,而是她被抹去了所有的隻言片語。

  • 15 # 浮沉於史

    趙姬初為呂不韋之妾室,呂不韋為了籠絡質於趙國的秦國王子異人,為了積攢自己的政治資本,毫不猶豫將之獻了出去。

    趙姬成為異人姬妾後,很快即生下嬴政,夫妻倆變成了一家三口,及至後來異人與呂不韋逃回秦國,這一家三口變成了母子倆。

    嬴政母子二人被趙人日夜監視,惶惶不可終日,這段時間內,母子之間的這種依賴關係進一步加深,可以說,這時候嬴政在這個世界上最信任的人,就是他的母親。

    然而回國之後,這一切都變了。

    因為與呂不韋本來就關係親密,趙姬與呂不韋迅速慾火重燃,甚至在秦莊襄王去世,嬴政繼位後,呂不韋與趙姬仍然宣淫後宮,毫不避諱。

    還是少年的秦王嬴政,心裡應該是在滴血吧?這個時候的他還是一個傀儡,大權被這二人把持,即便憤怒,他能怎麼樣呢?

    單單如此倒也罷了,呂不韋抽身之後,又給他的母親趙姬找了一個替補——嫪毐。

    嫪毐擅長床笫之事,很快便俘獲了趙姬的歡心,而且,倆人還生了兩個孩子。

    作為大王,顏面蕩然無存,對母親的愛與依賴,逐漸轉變成恨。

    嬴政握權之後,他的報復是這樣的:嫪毐車裂,二子套於麻袋之中,活活摔死;母親趙姬逐出咸陽,母子不再相見。

    對母親的恨意雖然發洩了,但也給秦始皇的心裡留下了陰影,從此女人對他而言,僅僅是作為發洩的物件罷了。

    任何人都無法在攫取他的愛意,自此,秦始皇不立後。

    扶蘇、胡亥生母。

    因為秦始皇不熱衷後宮之事,他的妃子見於記載的也比較少。

    扶蘇之母一說是故鄭華人,一說是楚女,這極有可能就是秦滅六國,兼併天下之後裹挾而來的眾人之一。

    鄭妃好吟故國情詩《山有扶蘇》,扶蘇之名,可能便取之於此。

    胡亥之生母應為胡姬,為襄戎國羌人。也有一種說法,說胡姬是楚國公主。由於缺乏可以佐證的史料,這些也都無從考證了。

    秦始皇之一生固然輝煌,兼併六國,君臨天下,然而作為他的家人,無疑都是不幸的。

    不論是父母,還是妻子和兒女,他們的一生都是歷經坎坷,大部分人不得善終。

    也可以講,秦始皇本身,就是一個可憐人。

  • 16 # 羅丹1號街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而聞名,《史記》中卻未記錄中國第一位始皇后,要想尋找始皇后的蹤跡,要從現有的史料中進行推測。

    先來分析一個問題,為什麼秦始皇直到病死都沒有冊立繼承人,只留下召回長子扶蘇回咸陽主理自己的喪事?

    秦國的王位繼承製度是十分嚴格的,並且很早就已經確立。在位的秦王,正式冊立王太子,王太子的繼承人,也預先確立。秦王去世,太子繼位,太子繼承人成為王太子,一切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在制度上保證了秦國政權的長期穩定。

    以我們熟悉的這段歷史為例,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在位時,便冊立安國君為王太子,這時候的嬴異人在呂不韋的輔佐下被確立為王太子繼承人。秦昭王去世後,安國君繼位成秦王,嬴異人變成王太子。安國君在位沒幾年便去世了,嬴異人繼位成秦王,嬴政被確立為王太子。嬴異人去世,嬴政順其自然成了秦王。

    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沒有立太子一事,不但在政治上留下了巨大的隱患,也是一件不合秦國制度的事情,不能不說是異常。

    那就要追溯到秦始皇的繼承人上,扶蘇是秦始皇的皇長子,扶蘇第一次出現是在秦始皇三十五年,記載了曾經提到過的“坑儒”事件,前面文章曾經提到過,扶蘇因為長生不老藥的事情與秦始皇意見相左,被派到秦國北部的上郡守邊。

    按照當時扶蘇皇長子的地位和才幹,是最大可能成為繼承人的,最後秦始皇沒有立扶蘇為太子,真的只是因為扶蘇反對自己長生不老嗎?

    皇室中的皇子的命運,很大一部分是會受母親的影響。比如皇上寵幸了宮女意外生下皇子,便會給皇子另外找一個德才兼備的額娘,縱然生母身份低微,但皇子的命運完全取決於養母的身份。像《甄嬛傳》中弘曆一樣,認了熹妃做了額娘,皇宮中的妃子背後是代表著一定政治勢力的,這些勢力都會成為皇子的助力。

    扶蘇作為皇長子,母親極有可能就是秦始皇的皇后。扶蘇的身份同樣如此,秦始皇對他的態度一定會受扶蘇母親的影響,扶蘇母親背後又代表著怎樣的政治勢力呢?

    由此可以猜測,秦始皇始終未立扶蘇作為秦國繼承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母親身份的影響,而扶蘇母親是始皇后最有可能的人選。

    既然到此找不到更多的證據,我們先跳過這段歷史,從後往前看來推測下始皇后的身份。

    縱觀當時的歷史背景,扶蘇死後不到一年,著名的陳勝吳廣起義在大澤鄉爆發,除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口號之外,還有一個標誌性舉動:“詐稱公子扶蘇、項燕”,扶蘇和楚國大將又復活了。

    項燕是項羽的祖父,戰國末年的楚國大將,陳勝吳廣是推秦扶楚,打著楚國大將的口號很好理解。可扶蘇是秦始皇的兒子,差點就成了秦國的繼承人,為什麼會成為反秦的代表人物呢?這裡不得不讓人聯想起扶蘇的母親。

    扶蘇身上有著秦國和楚國的皇室血脈,扶蘇被無辜殺死,楚華人民義憤填膺打著正義的旗號討伐秦國。所以扶蘇的母親極有可能是楚國王室的女兒,嫁給了嬴政生下扶蘇。

    如果扶蘇母親真的是楚國公主,秦始皇為什麼這麼怕繼承人和楚中國產生關係,這裡就要結合秦統一天下的歷史背景以及秦始皇晚期對於外戚的態度。

    秦楚聯姻有相當長的歷史可以追溯,從秦惠文王時娶了楚國的宣太后,到後來安國君娶了華陽太后,兩國聯姻代表的是兩國之間共同的利益,秦楚一直在政治上相互依靠,互為連理。

    當時嬴異人有嬴政和成蟜兩位繼承人人選,嬴政背後依靠的是華陽太后,這位養祖母背後代表的是楚國的政治勢力,成蟜是韓夫人的兒子,背後代表的是南韓的政治勢力。很明顯,楚國勢力是完全強過南韓的,嬴政在華陽太后的庇護下,順利登上了王位。

    嬴政13歲登基,此時後宮掌權的依舊是華陽太后,前朝勢力正盛的是昌平君,有歷史學家推測,昌平君便是楚國質子留在秦國的兒子,論輩分應該是嬴政的舅舅。對於此時尚未親政的嬴政來說,前朝後宮都要受到楚國外戚的鉗制,可想而知是相當痛苦的。

    直至華陽太后去世,昌平君被貶黜後反秦復楚,楚國外戚政權才走向沒落,可以說嬴政在30歲之前基本是沒有政權自由的,在這五年後,嬴政便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基本重要工作。

    嬴政本身對於外戚干政就是持強硬態度的,加之統一六國的關鍵時期,楚國又是最大的瘧疾,如果選擇有楚國血統的扶蘇作為秦國繼承人,是會產生很多政治隱患的。

    嬴政繼位後大婚選妻,當時在位的正是權勢最大的華陽太后,華陽太后一定會給秦國選擇一個母國楚國的王后。

    我們姑且猜測始皇后是楚國公主,嫁給嬴政後生下長子扶蘇。那胡亥的母親又是誰呢?

    胡亥對於趙高的感情,更像是幼子對父親的依賴。胡亥絕對信賴趙高,他收到以李斯為首的老臣請求清除趙高的上書後,曾經回信請求老臣們不要懷疑和加害老師趙高。

    胡亥在回信中把趙高視為始皇帝死後自己唯一的依靠,賦予了兒子對父親的信賴。這封信見於《史記·李斯列傳》,原話是這樣的:“朕少失先人,無所識知,不習治民,而君又老,恐與天下絕矣。朕非屬趙君,當誰任哉?”

    “少失先人”意思極有可能是說胡亥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所以秦始皇為胡亥找了趙高這位老師,趙高是一流的書法家和法律專家,也是車技高牆的武士、幹練的能吏,雖然最後被權力矇蔽了雙眼,犯上作亂,但不能否認秦始皇是為胡亥選擇了一位好老師。

    戰國時代,各國語言並未統一,兩國之間文化存在很大差異,秦始皇選用趙國出身的趙高作為胡亥的老師,極有可能是因為胡亥從小熟悉趙國的語言文化,比如始皇帝的母親是趙華人,呂不韋為她找的面首嫪毐也是趙華人。

    胡亥生於秦王政十八年,當時,他的祖母帝太后趙姬還在(十九年去世),趙姬是趙華人,這可能是胡亥與趙國關係密切的因素之一。不過,在胡亥與趙姬之間還有一位人物,這就是胡亥的母親。

    胡亥的母親,或許出身於趙國?她的趙國出身,正可以將趙姬、胡亥、趙高等趙國元素連線起來,為撲朔迷離的歷史提供一種可能的解釋。

  • 17 # 黃蜂二師兄

    秦始皇年輕時是個情種,喜歡的皇妃叫阿黃,未封皇后就難產死了,也有說法是得病死了,秦始皇非常痛苦,建造阿黃宮就是為了紀念她,後來陳勝吳廣起義將阿黃宮燒燬,據記載燒了半個月,而圓明園也沒有燒這麼久,從這點就可看出阿黃宮有多麼豪華!

    後來秦始皇越來越放縱,在阿黃宮裡每天換一間宮殿,玩的太過了,結果把身體玩壞了,他外出尋找長生不老藥的時候已經是帶病出來的,所以患爆病死在半路上,三天後屍體開始發臭,這就是後來趙構掛些臭魚掩人耳目的故事。

    為什麼沒有封后呢?因為當時他還小,由呂不韋和母后當政,所以沒有封成,由於從小沒有父愛母愛造成他火爆的性格,也是導致他日後成為暴君的原因!因為沒有立後,扶蘇、胡亥的母親是誰就進不了史冊了!

  • 18 # 畢大費

    扶蘇的生母叫花木蘭

    胡亥的生母叫穆桂英

    他們倆兄弟是同父異母

    秦始皇自己一直以為是倆兄弟的親生父親

    其實是不對的

    兄弟倆的親生父親是秦檜

    秦檜是個花花公子

    除了娶有花容月貌的情婦之外

    還不滿足

    經常到妓院裡尋花問柳

    又將杜十娘弄回去做了妾

    生了一對雙胞胎

    一個叫秦時明月,一個叫秦晉之好

    所以,老秦家枝繁葉茂。

    後來,

    扶蘇的母親花木蘭和一個叫從軍的男子私奔了。

    秦始皇氣得亂跳

    立即將胡亥封為第一太子

    穆桂英嚇得沒敢動

    直到秦始皇掛了以後

    才召秦檜進宮

    每天幫她洗腳

    所以,秦檜成為中國第一代洗腳工

    好吧,我必須承認,這裡沒有扶蘇、胡亥,只有胡扯。

    收工。

  • 19 # 宛如清揚

    《史記》為何從未提起秦始皇的皇后?扶蘇和胡亥的生母是誰?

      《史記》被稱為信史之一,裡面記錄的很多事情,都有一定的真實性,其中秦始皇的皇后一事,《史記》未寫明,當然不是秦始皇沒老婆,而是有別的原因。題主問為什麼從來沒提起,我個人覺得是秦始皇可能也沒立皇后,《史記》沒有材料支援,以司馬先生的人品,自然不添油加醋。

      秦始皇為什麼不立皇后?

      許多朋友覺得是因為他的母親趙姬的事情,給了他相當大的打擊,他對女人有陰影,我覺得吧,也許會有一定的影響,但肯定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雄霸天下,這一點不會成為他治國的障礙。

      他不立皇后的原因,應該還是基於政治的考量居多。

      嬴政即秦始皇統一六國,他想建立萬世不滅的王朝,首先要防範的就是六國勢力死灰復燃,只要有六國貴族在,這點隱患就不會消失。在漫長的幾百年裡,透過聯姻的方式,七國(甚至更多)之間結了無數代的親,什麼舅舅外甥,什麼侄子姑奶奶,親戚關係根本理不清,更斬不斷。秦國也不例外,早先秦國弱,更是靠著這點關係,得到了寶貴的發展時機。秦始皇的後宮,各國女子都有,生了子女的也有不少,立誰為後,誰將來就有更大的勢力,換句話說,萬一繼承人不敵,秦朝的招牌還能不能繼續掛下去?立哪國女子為後,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那麼立秦朝重臣之女為後呢?這也不見得就好到哪裡去,老秦人的忠心肯定是可以保證的,但是女人的能力未必行,萬一自己將來掛了,繼承人也管不了,再出現一個趙姬,怎麼辦?就算是不出趙姬,再有其他重臣不滿,怎麼辦?

      對於他來講,立後很麻煩,立皇后以後的事情更難預料,於是選擇不立。再就是秦始皇本人自視極高,天下哪有那麼一個完美的強悍的女人,能配和他並肩,統治這大好河山?沒有,那就寧缺勿濫。

  • 20 # 昨夜夢迴

    當年項羽殺進咸陽,一把火燒了阿房宮,以致大量的秦朝史料,湮滅在歷史塵埃裡。後來劉邦篡改史書,大肆抹黑秦朝。所以有關秦朝的很多事情,在如今都成了謎團,比如秦始皇到底有沒有立皇后?

    如果立,會是誰?如果暫時沒立,誰最有資格?如果不準備立,又是什麼原因?

    這一切的種種,都指向一個人——公子扶蘇的母親!

    胡亥即位後,把秦朝的皇室子弟殺了個乾淨,那麼想要解開秦始皇皇后的謎團,唯一的突破口,在扶蘇身上。

    當然,時間久遠,又無確切史料佐證,任何結果,都只能算是推測。但憑藉一些蛛絲馬跡,似乎有個解釋,可以撥開那個謎團!

    首先丟擲個問題:秦始皇為什麼要把扶蘇丟到長城腳下?

    要是秦始皇不喜歡這個兒子或者認為扶蘇沒有能力治理國家,那麼駕崩前的遺詔,就絕不會指定扶蘇即位。

    因此,秦始皇的動機出來了,他是想用蒙恬的三十萬大軍,保護扶蘇。同時讓扶蘇在蒙恬身邊歷練,得到這三十萬兵馬的效忠,成為以後爭權奪位的實力。

    秦始皇之所以這麼做,無非是擔心扶蘇在咸陽,沒有安全保障。而扶蘇自小有政治遠見,這明顯是秦始皇當接班人來培養。

    於是有了個大致的結論:扶蘇的母親,在宮裡失去了話語權!

    到這裡,扶蘇母親的線索,完全斷了!

    但是,在幾年後的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中,陳勝把公子扶蘇和楚國項燕聯絡到一起。

    這很突兀,且不合常理。

    陳勝是反秦,打起項燕的旗號,說得過去,可逆卻把公子扶蘇扯了進來,由此不妨做出一個大膽的假設:扶蘇的母親,出自楚國項氏。

    要知道,秦楚是鄰居,聯姻一事很常見,楚國項氏,倒也配得上年少的秦始皇。

    也許有人聽過扶蘇名字的由來,說是扶蘇的母親,喜歡唱鄭國民謠《山有扶蘇》,是鄭華人。其實這很好推翻,鄭國早在秦始皇出生前,大概是是公元前375年,就被南韓滅了。就算鄭國保留宗祠,一百年後想要攀上秦始皇,身份地位擺在那兒,基本不可能。

    最後,根據推測還原。

    秦始皇娶了楚國項氏的族女,生了公子扶蘇,他們很恩愛,只是秦朝統一六國的腳步,是大勢所趨。在踏滅楚國時,楚氏為將,守城多被殺。扶蘇的母親央求秦始皇網開一面,可秦始皇這樣雄才偉略的人物,斷然不會受兒女私情困擾,便把她打入冷宮。

    但已經培養扶蘇多年,也非常滿意,找了個藉口,讓他離開咸陽去往蒙恬那兒。所以後來的大澤鄉起義,陳勝吳廣以扶蘇和項燕,為旗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要懂:不要跟已婚的男人談情說愛”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