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清老師教數學
-
2 # 星辰燦爛
這種現象真有。筆者認為教師不把孩子放在本班教“怕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當然了原因挺多的。
一、自己孩子正好趕上自己教也有(筆者小時候讀書趕上自己父親當班主任),更多的時候,孩子上學,教師家長工作需要教別的年級。但孩子的成績,肯定有教師家長的功勞。她對教材熟悉,指點孩子得心應手。圖片來源於網路
二、刻意不教自己孩子的教師,有幾方面原因:1、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換老師教換個教育方法。
2、也有的慣孩子,或者疏於管理孩子,別的教師教效果更好。
3、自己教對孩子要求更嚴,有好事怕別人說三道四讓出去(筆者讀書時就是)。別的老師教,孩子更自由。更加利於孩子的發展。
4、教師自己教,也怕孩子自己產生“優越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5、自己教,孩子學習好,會有“事精”說“總給自己孩子吃小灶”;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時,會說“她沒水平,自己孩子都教不好”。
-
3 # 薄期
孩子的成績肯定不是單方面的原因,所以父母的功勞肯定有的!
不敢放本班是有原因的我有個同事也是如此!孩子升九年級的時候明確的告訴他:
“誰的班都可以,不去你的班!”
同事也是很贊同把孩子放到其他班級!
我覺得原因如下:
孩子壓力大!自己父母做班主任,就不僅僅是學習的壓力了!父母、老師、同學,無形之中壓力山大!父母也有壓力!越瞭解反而越不容易教育!自己瞭解孩子,孩子也更瞭解自己,有很多時候反而更畏手畏腳!所以,很多老師不會選擇把孩子放自己班裡!
父母也是勞苦功高孩子的成績不是單方面的,老師的教育、父母的教育、孩子的自身努力一樣都不可少!
可能父母的很多做法並不合理,不管如何我們都不能否認父母的付出!因為父母的出發點永遠都是為了孩子的發展,最起碼是自己認為對孩子有利!
綜述老師不把孩子放自己班裡肯定有自己的考慮,我們不能因為這一點而否認其做父母的付出!
-
4 # 董興國2
不是不敢,是放到自已班裡沒好處。涉及好多問題處理,比如讓學生回答問題,叫也不是,不叫也不是。又如同學關係等。
-
5 # 君山老師
額,話如果要這樣聊的話,就真的被你聊死了。
很多廚師還不吃自己做的菜呢,是因為菜裡有毒麼?無非是自己的菜吃多了,膩了嘛。很多老師不去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班,道理也差不多,自己家的孩子還沒有教吐麼?君山就是一名老師,自己的孩子從小教育,一輔導作業,同樣也是雞飛狗跳;在作為家長這件事上,老師和普通的家長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接下來,通過幾個方面,和你聊一聊這個問題。
01、自己的孩子難管理,這是很多家長的通病。
很多教師之所以不把孩子放在自己班,是因為從家長的角度,很難對孩子進行管理。用通俗點的話講,比較尷尬。
要知道,老師在學生面前一般都是非常具有權威性的,也是因為有這種權威性,所以學生才能夠聽老師的話,好好學一點文化知識。
但是,很多老師作為家長,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大多也是溺愛的成分居多。尤其很多老師,本身大部分時間就放在學校、放在教學上,感覺自己對孩子虧欠挺多的,所以在平時對孩子則就更加的不捨得嚴厲了。在家裡,孩子不聽你的話,你頂多也就是氣氣就算了,但是到了班級裡,要是你的孩子帶頭頂撞你,你說你咋整?很多時候,你是很容易下不來臺的。
舉個我的例子:
君山的孩子,也沒有放在老婆所在學校的班級裡。有一次,老婆正在上課,孩子班卻已經放學了(因為是小段),這個時候,沒有辦法,我老婆只能把她帶在班級裡一起上課。這個時候,尷尬的情況就來了。我老婆上面一講課,她下面就搭話,還不時來一個,“媽媽,我想上廁所!”全班鬨堂大笑。就這種情況,你說自己家的孩子怎麼放在自己班?那不是要被別人笑話成把班級當託兒所了麼?02、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班教,還涉及到一個公平性問題。
另外,很多老師之所以不把孩子放在自己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公平性的問題。
別說老師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的班,就是把親戚的孩子放在自己班,很多家長還要懷疑老師偏私呢,認為老師會刻意對某些學生特別好。
所以,如果你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班,到時人家怎麼想?就算孩子再優秀,拿再多的獎,獲得再多的成績,也會有人懷疑,這是你媽媽(爸爸)給你走後門拿來的。你說孩子心理的陰影會有多大啊!
另外,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老師,你可能還要避嫌,把原來明明可以給自己孩子的資源讓給別人;這對於自己的孩子來講,又是多麼不公平的事情啊。
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老師又為什麼一定要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班呢?好處沒有,問題倒是一堆,最關鍵的,還可能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03、自己教自己的孩子,遇到叛逆期,這是逼瘋自己的孩子;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孩子到了中學階段,都有一個叛逆期的問題。讓老師來管理孩子的叛逆期,雖然也很難,但起碼比家長好管理。
孩子早就在家裡挺煩了父母的嘮叨,你說這樣好,到了學校裡,還要給他安排到爸媽的班級裡,你說這對孩子來講,是多大的打擊?
要知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有很多東西是不願意被父母知道的。但是到了父母的班級了,自己交了什麼朋友、自己有沒有心儀的物件、自己在學習上有沒有另外的想法,不都曝露在父母的面前了麼?這對於父母來講,可能是方面管理了,但是,對於孩子來講,絕對是滅頂之災。弄不好,是要精神崩潰的。
04、孩子優秀,大部分是家長的功勞,理由很簡單。
前面談的是,老師敢不敢把孩子放在自己班裡教的問題,接下去談,孩子好成績,算不算他的功勞的問題。
可以這麼和你說吧。決定孩子成績的,老師是一部分,但是更大的部分是家長。老師對於孩子,頂多是錦上添花,而家長是決定孩子成績的基礎。我就見過不優秀的老師,也培養出過清華北大的學生,也見過再優秀的老師,培養的學生也就職業高中。生源很重要,這是教育界的共識。
你要想啊,好的家長會為孩子選好的老師、提供好的輔導、培養他好的學習習慣,這些,都是讓孩子能夠在學業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因素。
一個老師,即使再優秀,同樣那麼教,肯定也是有好學生和壞學生的,為什麼老師的孩子很容易成為好學生?這樣去想,你就應該特別清楚了,當然是老師作為家長,在學業這一塊特別重視啊。那麼你說,他有沒有功勞呢?
05、結束語:
有的時候啦,真的不是老師敢不敢把自己放在自己班級裡的問題。再優秀的老師,也是一個家長,都存在和大多數家長一樣的通病——自己的孩子難教。他們是沒有必要去嘗試這個難題,把孩子放在自己班裡給自己添堵。就像你明明知道前面是個坑,你難道一定要選擇跳下去摔一下才能顯示自己的英雄好漢麼?沒有必要,跨過去,活下來,這才是真英雄。
另外,孩子學業上的優秀,你說和家長會沒有關係麼?這絕對是不可能的。你就去看好了,現在學校裡,真正三不管的孩子,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改變自己命運的,真得是很稀少的,稀少到現在連新聞都快找不到素材了。大部分孩子的優秀,還是與家長的家庭教育分不開的。老師的孩子之所以優秀,就是優秀在家庭教育上對於學業的重視吧。
-
6 # 霞霞老師教英語
我以自己親身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
作為從事教師工作多年的我,很是猶豫是否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教的班級。原因如下:
1.角色互換困難
家長=老師,孩子=學生。要知道,老師在學生眼中是至高無上的,具有極強的權威性。那麼母親呢,在孩子心中是慈愛的,事無鉅細,願包容一切的。所以孩子到班級讀書,還會產生依賴感,缺乏獨立性。特別是與人相處方面,會有優越感,往往會盛氣凌人。而作為老師的你,角色的轉變,你準備好了嗎???
2.雙方壓力大
自己在班裡講課時,首先會關注所傳授的知識點自己孩子是否接受了,問題能否回答出,作業是否理想等等。雙方都太瞭解,反而束手束腳。老師認為自己班級裡自己孩子成績應該是最好的,可是考試還涉及其它方面。而孩子呢,需要隱私,比如:交什麼樣的朋友,問什麼問題等,不想一覽無遺地暴露在家長面前。
那麼好成績取得,該是誰的功勞呢?
1.孩子本身的努力
好成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努力堅持的。引用一句名言:“學海無涯苦作舟”。
2.老師的辛苦付出
我們都知道:“大海航行靠舵手”。老師的正確引導,淵博學識對孩子至關重要!遇到一個負責任的老師是何其榮幸啊!
3.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
家長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興趣愛好等方面功不可沒。如:家長關心孩子在家自學情況,善於和孩子心靈的溝通,與老師頻繁聯絡。家長的一言一行本身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總之,老師不把自己孩子放在自己教的班級裡,有自己顧慮和想法。但是,孩子成功絕不是單方面地說是誰的功勞,而且老師、家長、孩子共同努力學習結果!
-
7 # 教育者山坡羊
教師不敢把自己的孩子放在本班教,它孩子的好成績算她的功勞嗎?
首先,教師不敢把自己的孩子放在本班,這個話是不成立的,教師能不能帶自己的孩子取決於許多因素。
多數教師不是敢不敢,而是恐怕沒有這種機會,要麼不在同一個學校、要麼不在同一個年級、要麼不在同一個班級。
即使在同一個學校,除非教師自己特意申請,或者正好趕巧了,否則,教師正好帶自家孩子的機率本身就是較低的。
至於孩子成績的好壞,與是否由教師自己帶有一定關係,但肯定不是決定因素。不過,我們也發現,教師家的孩子,多數還是學習好的。
那究竟是為什麼呢?羊老師以為,主要是由於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教師家庭良好的家教教師本身由於職業的要求,一般都對孩子的要求較嚴,這種情況下,孩子身上的不良習性較少,這為孩子好好學習就奠定了基礎。
良好的家教既保證孩子有良好的習慣,同時也容易使孩子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特徵,這對孩子好好學習的意義同樣不可低估。
2.教師家庭濃厚的學習氛圍教師本身屬於知識分子,配偶相對來說,多數也是知識分子,這種家庭,一般來說,對讀書、學習相對都比較重視。
另外,這種知識分子家庭,不僅本身重視孩子的學習,他們自己也起到了較好的引導作用,因為,出身在這種家庭孩子的父母自己用在讀書學習的數量和時間都會遠遠多於普通人,這對孩子的學習也能起到較好的引導和暗示作用。
3.教師本身對孩子的關注教師對孩子的學習普遍比較關注是一方面,同時,多數老師本身接受過高等教育,最起碼對孩子義務教育階段的知識駕輕就熟。
這樣就能很好的輔導孩子,幫助孩子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基礎,對孩子繼續好好學習,自然有更重要的意義。
4.教師本身素質對孩子的影響應該說,教師本身的職業素養,對孩子的學習作用同樣不可低估。比如,學習方法、學習技巧、學習心理等。
遇到同樣的問題,比如孩子特殊的心理、情緒等,教師自己的方法也要遠遠多於普通的家長等,這些都對孩子好好學習能起到好的作用。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考出,父母只要能做到以上幾點,孩子的學習一般都不會差,不在乎父母是不是老師,或父母是否帶自己。
而老師家孩子學習普遍較好,也正由於其得天獨厚的學習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講,老師即使不帶自家孩子,也不能說老師沒有功勞。
-
8 # 佩玉的爸爸
各個學校的制度,各個家庭的教育觀念不一樣造成的。
對於我們單位來講,老師的孩子也不一定能夠放到自己的班級,因為學校在進行分班的時候,全部是透過隨機化的,也就是說,學校不存在一種途徑,可以讓老師選擇把自己的孩子放入那一半,所以問題的本身就失去了價值。
當然有的學校理念可能對於教師的孩子有一些特殊的關照,這個關照就包含了允許老師選擇,把孩子放到自己的班級內進行教學,但這只是小機率的事情,我想對於全國大多數學校來講這也是不允許的,畢竟擇校或者選擇班級都是一種錯誤的行為。
所以出現了另外的一種情形,就是學校允許老師把自己的孩子放到了自己的班級,但是有的老師家庭教育觀念,覺得不應當教自己的孩子,他又選擇把孩子放到了其他老師的班級裡面,因此我們覺得,一個孩子在自己班級內上課,還是在其他老師的班級內上課?裡面的變數太多,而對於孩子學習成績好或者不好,大概真的是家庭教育佔了很大的一個部分。
總之我們不能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教師這個群體,更不應當戴著有色眼鏡去貶低老師的一些教育行為。
-
9 # 高考最前沿
一個老師“不敢”的原因,“避嫌”而已。但其孩子取得好成績,與其“教師身份”的關係不大。因為一個老師把孩子放到自己的班級裡是自討苦吃。
舉個例子,若你的孩子在你的班級裡,那麼你上課到底要不要提問你的孩子或者多久提問一次?你會發現,就算只是偶爾提問,但其他的學生都會印象深刻,畢竟特殊情況。而一兩次提問,學生就會形成“老師偏心”的感覺。更大問題是,就算學生能理解老師,但家長能理解嗎? 所以,這是最愚蠢的做法,也是老師不敢這樣做的原因。
其實,讓孩子去別的班級是最聰明的做法:
1.其他老師會因為自己,額外照顧自己的孩子。在中國的人情社會中,同事之間互相幫助很正常,更不用說孩子從小一個家屬院看著長大的。但是這樣做,就不會有人說三道四了。
2.就孩子自身來說,其感覺也會輕鬆一點。想一想,講臺之上的是自己的父母,那上一節課多難受啊!自己坐在下面,肯定是正襟危坐,連大氣都也不敢喘。
不過老師這一職業特點對孩子影響還是很大的。據統計,相同的地區,教師的孩子考高分的比例還是很大的。1.教師會更加關注的教育學心理學之類的書籍。其實對於任何初為父母的人來說,從書本中吸取借鑑教育家或者成功父母的經驗,是教育孩子的捷徑之一。但是又多少父母放著捷徑不走,非要胡亂走,自找麻煩。
3.教師會更越重視知識的力量。現在,好多父母會覺得孩子上大學沒有用。因為他們往往聽到是:某某村的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工資還沒打工高之類的話,但老師卻知道百萬年薪的工作是真實存在的,因為他就有這樣的學生。父母對知識的重視程度會影響孩子對學習的熱情。
總之,父母是孩子的因,孩子是父母的果。老師們往往會說這樣一句話:問題學生的背後一定有個問題家長。其實就是在說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非常的大。
一個老師不敢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的班裡,只是害怕其他人說三道四。但老師們更知道:只要孩子教育好了,在哪個班都一樣。所以說,教師的孩子取得好成績有“教師職業”的功勞,也有孩子努力的功勞,但是與“老師身份”及所在班級的關係真不大。
-
10 # 聖思樂與人
好老師,
一定不排斥自己孩子放在自己班。
,
好老師能把本班的學生和本人的孩子都教好,這是不辨的真理。
。
好老師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統一的。不會兩面三刀,虛偽處事。
,
問題不是好老師。問題說的是忽悠學生的那個老師不正常,是說她自己的確不認真負責導致教學事故和安全事故的,還把責任推給同事的問題。
還請情夫出馬鎮壓的問題,更可見不是好老師。
,
!
-
11 # 張志學689360
有的老師把孩子放在別班教,有的老師把孩子放在本班教,各有千秋。
1.把孩子放在本班教。把孩子放在本班教,說明老師過於自信,認為自己教學能力強,別的老師不如他(她),他的教學能力無人可比。孩子放在本班教,能更全面的瞭解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特別是孩子在學習上有什麼不足的地方,能對症下藥,很快的彌補,不讓孩子掉隊,不讓孩子的學習成績落下。自己在學校辛苦了一天,回到家裡可以休息一下,不用再給孩子補課了。孩子把家庭作業做完了,家長、孩子都可以休息了。
2.把孩子放在別的班級教。其實聰明的老師不願把孩子放在本班教,一般都把孩子放在別的班級教。把孩子放在別的班級教,別的班級老師也會盡力盡心把孩子教好,因為老師與老師之間是同事關係,孩子的家長也會把孩子放到與自己關係好的老師班級裡去,別的班級老師會比對待自己的孩子更上心,更賣力,會想方設法把孩子給教好,用不著孩子的家長去煩神,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會很好。有時間孩子的家長還可以對孩子進行輔導,同時把自己的教學特長髮揮出來,使孩子的學習成績好上加好,豈不更好?
3.要看情況而定。教師沒有敢不敢把孩子放在本班教的問題,而是要看具體情況來做決定。如果孩子日常表現良好,學習成績也優秀,放在哪班教無所謂,放在哪班教都能成才。如果孩子臉皮蛋蛋,學習成績又差,最好還是放在本班教。你把孩子放在別的班級教,其他老師也不樂意,嘴上不說,可是心裡不高興。把孩子放在本班教,便於管理,如果孩子做出格的事,自己也好懲戒,換作別人不好管理。把孩子放在本班教,也好監督孩子的學習情況,時時掌握孩子的學習動態,有的放矢的對孩子進行教育輔導,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孩子是自己教還是讓別的老師教,要視孩子和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把握。
-
12 # 大厚真金
老師不把自家孩子放在自己所帶的班裡教,但她總是個家長,孩子的好成績肯定有她的一份功勞。不僅如此,自己不教自家的孩子,不是不敢,而是一種智慧。就憑這個做法,她的功勞就大大的有了。其原因如下:
第一、自己不教自家的孩子,便於更高效地發揮家校合作的教育作用。我大哥教初中時,孩子剛好分到了他的班,但他果斷地要求教務處把孩子分到了別班。當時我也大惑不解,問:“人家都爭著帶自家孩子,你倒是個怪人?”大哥說:“這就是咱農村人說的,自己的斧子鑲不了自己的斧子把,娃娃還是重點要靠別人教育呢,咱打個下手,在家裡操個心幫一幫就行了。”有道理!大哥的孩子也爭氣,果然考上了985大學。
大家都知道,家長和老師是孩子的主要教育資源,並且二者配合的協調程度,直接影響著對孩子的教育效果。從這個意義上講,家長教了自己的孩子,相當於少了一個教育資源。儘管在教育的時間上差別不大,但在教育策略上就會大打折扣了。換句話說,就是兩個人的辦法總比一個人多。
還有,家長和老師教平行班的相同課程,坐一個辦公室,他們一唱一和,順暢自然,更有利於雙方對孩子的教育。
第二、自己不教自家的孩子,孩子就多一個崇拜的偶像,多一個學習的榜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見到這種情況,而且年級越低越明顯:孩子愛用老師的話作為衡量自己行為的標準;有些孩子對老師的信任超過了對家長的信任;有的孩子把老師作為自己崇拜的偶像……這正是孩子心理發展的特徵,是教育應該把握的良好契機。
我家孩子在小學正是這樣。他動不動就說:“老師都是這麼說的。”“老師教我這樣做。”就連寫字時筆順錯了,我指出來,他都會說:“老師就是這樣寫的。”在他在心裡,總不承認我也是個老師!因而,好多次更正他作業中的錯誤,都是透過老師曲線完成的。
大家都承認,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孩子所崇拜的老師的一言一笑,一顰一笑都會深深印入孩子的腦海裡,老師的良好品質,都會促進孩子優質品德的行成,都會更有利於孩子以後的成長,乃至終身發展。
第三、自己不教自家的孩子,就能避免給孩子行成不必要並且有害的優越感。我曾在縣城一小當教導主任時,先後有十幾個老師要求把孩子轉到自己所帶的班裡,我當時不認識其中的弊端,都滿足了老師們的要求。後來在老師們“比娃”時我才發現,這些孩子上了初中後,大多比別人更有明顯的退步。究其原因:
其一,孩子在他家長的班裡,有其特有的優越感,別的孩子也把他“另眼相看”,慢慢地,這種孩子很容易被同學們給“寵壞了”。
其二,這種孩子在他父母的監督下,“要我學”的壓力比較大,因而利於孩子當時教學成績的提高。但“我要學”的內因並不比別人強多少,這成績也就只是個“眼前的歡喜”。
其三,在他父親或母親班裡唸書,就有給父母“爭氣”“長臉”的內驅力。因而,這段時間孩子往往各方面表現突出。但這個動力也是不能長期擁有的。
因此,上了初中,這些孩子在心理上就會行成比別人更大的落差。如果一時不適應,有明顯的退步就在情理之中了。
-
13 # 冰晨學習
教育界有這樣一個現象 ,明明自己是老師,有很便利的教學資源,卻不讓自己的孩子在身邊讀書,反而捨近求遠,送到其他學校就讀,或者在其他班讀。不是不敢 ,而是讓孩子接受更合理的教育。至於功勞,只有孩子能學好,都不會去計較。作為教師不讓自己的孩子在身邊讀書有以下原因:
一、教師也是父母
教師只是一個職業,做教師的人也是父母,天下父母都有一個願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作為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儘可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資源。有的農村教師在城裡買房原因之一就是為了孩子在城裡上學,而自己朝九晚五不辭辛勞的奔波。
二、自己教不利於的一面
自己是教師,對孩子的教育有有利的一面,比如輔導方便,即使不是自己親自教,同事教著要特殊照顧一下也是一種便利。但凡事有利有弊,不利的也多。
1、父母方
有些老師認為,自己是教師,最好不要教自己的孩子。教別人的孩子是工作,按工作標準對待;教自己的孩子是生活,不能做到理性對待。教學生能做到耐心、愛心。當教自己孩子時,作為父母的本性就會暴露出來,遇到恨鐵不成鋼的時候,可能會炸毛,說不定還會動粗。教育時輕重都也不好把握,我曾經教過侄子,不聽話被我打了,之後他還說我公報私仇。
2、孩子方
一個孩子,如果在班上,他媽或者他爸是老師,可能孩子會有種優越感,容易產生自滿心理。而孩子對則老師天生有種敬畏感,但對父母不會當成是老師對待。一個讀初中的孩子,他爸是學校校長,應該說有非常好的教學資源,想要哪個老師補一下太便利了。但這個孩子不要教學資源,佔著他老爹是校長,還不把老師放在眼裡,相反還喜歡跟成績差的在一起混社會。從這個方面來說,有經驗的老師不教自己的孩子,也不放在自己的學校讀。
任何事都沒有絕對,一些也不能代表所有,每一個問題都需要理性客觀對待。一個孩子教育的結果是個綜合性問題,不是送到什麼樣的學校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需要多方面結合,與學校、老師、父母、環境等都有關。
回覆列表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用我的親身經歷。
我身邊很多同事,有的將孩子放在自己班級,有的放在別的老師班級,這都是客觀存在的,沒有敢或不敢的區分。
首先說說放在自己班級的情況,我孩子一年級時就是在我自己班級,我從不刻意關照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他也不會因為我是他的媽媽而覺得有優越感,有趣的是,他只有六週歲,卻非常注意身份問題,在學校他和其他同學一樣稱呼我為老師,作業做錯了,他會老老實實訂正,被我批評了會誠懇接受,而到家後他和我關係特別親,一口一個媽媽,在我面前撒著嬌。身份轉換特別快!可能覺得自己媽媽是老師,所以他對自己要求很嚴,從來不會出現不做作業的情況,課堂上積極舉手,和其他同學公平競爭,下課後絕不去我的辦公室,而是和同學們一起遊戲玩樂!後來因為工作單位發生變化,我到了新的學校,服從學校安排,我教的年級和孩子的年級不符,沒能繼續教他,
不放在自己班級的同事們,不是擔心自己教不好,而是擔心孩子轉變不了角色,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感。有些也是如我一樣服從學校安排,無法任教自己孩子的年級或班級。
教師孩子的成績不一定都很好,這和孩子的遺傳基因,性格愛好,學習習慣等有關係。
所以說好成績可能有父母的功勞,也可能是因為孩子自主積極投入學習,或是老師的用心對待,教學藝術高有關。
話不能說死了,各種情況都存在,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