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談史論新
-
2 # 錢樂搖
武則天一生經歷十分傳奇,她死後所葬的陵墓也有很多離奇的地方。不但為自己立了一個無字碑,並且守陵的石像都沒有頭。
一種說法是:明末初期,民眾受外國使節的蠱惑,把石像的腦袋全部砍掉。明朝末年,有一些詩人描寫乾陵的詩句中出現“赤馬剝落離倒旁”,說的是乾陵的立馬和石像紛紛倒地的事,和民間傳說也比較想。
第二種說法:有些人認為是八國聯軍侵華時,看到唐乾陵前立著外國使節的雕像,感到受侮辱,一氣之下把頭都給砍掉。這種說法毫無根據,因為據歷史考察,八國聯軍並沒有到過乾陵,何來砍頭之說?
-
3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武則天死後被葬於乾陵,並打造了61尊古像為其“守陵”,這些石像原本都是有頭的,並且一直儲存到明朝,這從明初劉伯溫寫的遊乾陵的遊記可見一斑。然而,到了明朝中後期,這61尊古像卻變成了無頭“守陵人”,究其原因目前有四種觀點。一是說明末時,乾陵一帶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守陵石像在地震中慘遭毀壞。據明史記載,在明嘉靖三十四年一月二十三日,陝西華縣一帶發生了一場8級以上的強烈地震。石像的頭是在這場大地震中發生了斷裂,之所以只有頭部斷裂,是因為石像的頸部比較脆弱。
二是說在明朝末年,乾縣曾經大面積流行一種可怕的瘟疫,死者不計其數。當時封建的老百姓認為是乾陵的這些守陵石像在作怪。只有讓他們腦袋搬家,瘟疫才能制止,才能拯救整個縣。於是,大家把所有的石像都砍掉了。
三是說明末清初時,大量西方人來中國探險,蒐集文物倒賣國外賺錢,盜賊看到乾陵的61尊石像後,如同發現了無價之寶,想它們倒賣出去,但石像都重達數千斤,搬運起來不但費勁,而且容易暴露目標,於是他們只好退而求其次地將石像的頭部用瀣錘子敲下來帶走,再倒買出去。
四是說石像的頭顱丟失於清朝末年的八國聯軍之手。當時的八國聯軍看到有那麼多的外國使臣恭敬地站在中國皇帝面前,覺得這是件很恥辱的事,於是他們怒而掄起錘子把石像的頭都砸爛了。
終上所述,以上四種說法不管哪種屬實,武則天的“守陵人”全部沒有頭,顯然都是後天因素所造成的。
-
4 # 車問診
1971年秋末的一天,陝西省乾縣瓜婆嶺村的兩位村民正在田間勞作。突然,一位村民的鋤頭碰到了地裡一塊堅硬的東西。最初他們以為是埋在地裡的石頭,可是當他們挖開泥土時,發現泥土下並不是什麼堅硬的石頭,而是一顆雕刻精美的石刻頭像。
石像的出現讓兩位村民大吃一驚,石刻頭像為什麼會出現在田間地頭?兩個農民百思不得其解。一位村民忽然想到:石刻頭像會不會來自於他們身後那坐神秘的帝王陵———乾陵呢?
乾陵,位於陝西乾縣城北的梁山上,距西安80多公里,是唐朝第三代皇帝唐高宗李治與他的妻子武則天的合葬陵。
據史書記載,建成後的乾陵規模宏大,僅外城周長就達近40公里。上世紀50年代末,幾位村民在一次施工中無意中發現了乾陵的墓道。經考古工作者全面勘察,發現乾陵並沒有盜洞的痕跡。乾陵也成為唐代18座帝王陵中唯一未遭盜的一座。
經歷1000多年的風風雨雨,乾陵地面的宏偉建築已經蕩然無存,只有司馬道兩側120多件巨大的石刻群雕還能讓人感受到乾陵昔日的宏偉。這些石刻群雕從開鑿到雕刻完成用了20多年的時間。石刻群雕中不僅有神秘的無字碑,也有巨大的石人石獅。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石人像大多身穿圓領緊袖的右衽或左衽武士袍。衽,就是衣襟。不同於中原一帶人民的右衽,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叫左衽。右衽和左衽是區分漢人和胡人的一個重要的標誌,一看衣服,不管你臉長什麼樣子,就知道你是胡人還是漢人,漢人絕對不會弄左衽。研究人員從61尊石人像所穿的服飾中發現,在這些石像當中不僅有遊牧民族,還有西域以及唐朝周邊的少數民族。
這61尊石人像雙手都抱著笏板。所謂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時手持的狹長板子,一般用象牙製成,在上面可以記載上朝要說的事。此外,乾陵石人像中,有20多人佩戴著“玉袋”。所謂玉袋,是唐代五品以上的官員以及都督、刺史隨身攜帶的裝官印的袋子。這就是說,這20餘人是身居要職的官員。
據史書記載,石人像在最初豎立時,背部都刻有他們的國名、官職和姓名。然而,現在只有幾尊能辨別名字,其他都已模糊不清。
北宋年間,陝西轉運史游世雄曾查考過乾陵石人群像,並從當地人那裡尋找到石人像背部的人名樣本,刻成4塊石碑,分別立於東西石人像之前。可惜石碑已經毀壞。
史學家陳國燦先生曾經對61個石人像進行了多年的研究,最後考證出36尊石人像的名字。他認為61尊石人像應該叫61番臣像,其中有些人的生平事蹟在唐代史書裡有記載。
在唐代史書裡記載的這些事蹟大多都發生在武則天至唐中宗執政時期,可見這批石人像也是在這個時期雕刻完成,並在武則天下葬乾陵後才被豎立起來。
那麼,為什麼在乾陵豎立61座番臣像呢?因為這些番臣從身份來說既是少數民族的首領,又是唐王朝任命的官員。所以這批番臣像也顯示了唐王朝還吸收了不少少數民族來參加政權的管理。這說明唐王朝不單純是一個漢民族的政權,也是一個多民族共治的政權。
研究學者透過查閱大量資料,最終將目光鎖定在明朝嘉靖年間那次震驚世界的大地震上。
明嘉靖34年,也就是公元1555年1月23日,陝西華縣一帶發生了強烈地震,震級達到8至11級。由於地震發生在子夜,人們還在熟睡中,致使80多萬人死於這次大地震。華縣距乾陵只有100多公里,屬於震中地帶,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關中大地震。
專家們推斷,關中大地震是造成61番臣像頭部斷裂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僅是61番臣像,許多陵前石像石馬毀壞的部分恰好也都是頭部。專家分析:除了石像頸部脆弱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石像的材質。
-
5 # 老牛破車爛軲轆
之前聽導遊說大概是這樣:因為石像是番臣像也就是外華人的樣子!外國傳教士看見了很生氣,自己的祖先怎麼能守墓呢。於是教唆當地人把頭給砸了!還有一種說法是地震,把腦袋震掉了,為啥偏偏腦袋掉了,因為脖子那裡最脆弱的!
-
6 # 國史記聞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一千多年來雖然經受了很多次大規模的盜掘,但依然是儲存最完好的唐皇陵。然而走在述聖碑和無字碑之間,卻站立著六十一尊無頭人像。奇怪的是,石像旁邊的馬匹等都是完好的,唯獨這些人像的頭都不見了,這是為什麼呢?
六十一王賓像這些石像被統稱為“六十一王賓石造像”,又稱“六十一蕃臣像”,是當時來朝的各國國王、王子以及使臣的刻像。當年大唐帝國盛世之時,“萬國衣冠拜冕旒”,可謂輝煌至極。唐長安城作為世界第一大都會,甚至常年居住著外國的國王。而唐高宗病逝之後,武則天下令按照藩屬國國王的形象雕刻了一共64座石像,佇立在乾陵內城的朱雀門外,並在每個石像的背後鐫刻了他們的姓名、國籍以及官職。經過千年的時代變遷,現在還有61座屹立不倒。
石像的頭呢?可是這六十一蕃臣像中現在只剩下2尊還儲存有頭部形象,從這兩尊像上,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他們是高鼻深目的外華人,那麼另外59尊像的頭呢?遺憾的是歷史並沒有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覆,史學家以及現在的考古學家推測瞭如下三個原因:
1、毀於大地震。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陝西省的渭河流域發生了特大級地震,當時造成了大約83萬人死亡。再加上明朝曾有人在遊覽乾陵時寫過“赤馬剝落離倒旁”的詩句,以此來推測,石像毀於明朝是有可能的。
2、毀於人禍。據說明朝初期曾經有外國使節在乾陵看到了這些石像,發現自己的祖先竟然在這裡已經站了數百年,他感覺自己的內心受到了傷害,於是故意在晚上到處毀壞附近的莊稼,並宣稱是這些石像變成了妖怪出來搗亂。在他的鼓動下,不明真相的群眾幫他把石像都砸毀了。
3、毀於八國聯軍。這個就不解釋了,八國聯軍根本沒有到過那裡,可是這一說法民間流傳還比較廣泛。雖然當年八國聯軍作孽不少,但這個的確怪不著人家。
-
7 # 聶作平
武則天埋在乾陵。
乾陵是武則天及其丈夫唐高宗的合葬墓。因此,它既是中國惟一的女皇帝墓,也是惟一埋葬了夫妻皇帝的墓。1958年,乾陵附近農民到山上炸石取料,不料炸出的石塊上竟刻劃著一些圖案和文字。經考證,這就是乾陵墓道的封石。
歷史記載,在乾陵地宮裡,除了安睡著武則天夫婦的遺骨外,還有多達500噸以上的陪葬品,包括價值連城的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1000多年間,這筆深埋地下的財富吸引了眾多貪婪的目光。黃巢曾經調動40萬軍隊試圖掘開墓室,但最終只留下了一條40多米深的黃巢溝。
作為唐代惟一沒有被盜掘過的皇陵,乾陵中的寶藏令人浮想聯翩,而地面之上,也有兩個十分獨特之處。
其一是無字碑。
其二就是題主所說的沒有頭的“守陵人”。
關於無字碑,一種說法是,作為中國歷史上惟一一位有名有實的女皇帝,武則天一生謗滿天下,譽滿天下。她臨終前留下遺言:是非功過,留與後人評說,何必勒石刻字呢?
關於無頭守陵人。那是指在乾陵的神道上,立著61尊石像,稱為61蕃臣像,這些雕像的原型,是來自亞歐各國的使節,文字可以辯認的兩尊,一個來自阿富汗,一個來自伊朗。
它們為什麼都沒有腦袋呢?原因很簡單:十六世紀中期,陝西發生了一場大地震,震中就在乾陵。地震中,這些石像統統折斷了腦袋。
-
8 # 老照片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她傳奇的一生被人們多次解讀,就連她的陵墓也成為千古之謎,吸引人們前去探索。
武則天死後與唐高宗合葬於陝西省梁山。乾陵是唐十八陵中唯一沒有被盜的陵墓。若要問世上哪個皇帝的陵墓最難挖,那無疑是武則天的“萬年壽域”——乾陵。
乾隆有兩大特色:無字碑和無頭石像。此處著重介紹困擾眾人多年的“無頭石像”。
“無頭石像”共61座,分別排列在朱雀門外東西兩側,其大小、裝扮與真人無異。從服飾看,這些石像中包括少數民族、西域民族和遊牧民族,但卻都沒有頭,這是為什麼呢?現較為流行的說法有四種。
一是認為石像是在著名的關中大地震中遭到破壞,此地震為8級以上的強烈地震,而石像因其頸部比較脆弱,所以出現了頭部斷裂的情況。
二是認為明末清初時,大量外華人來中國倒賣文物,他們認為守靈石像十分珍貴,價值連城,所以想帶回國倒賣。但因石像太沉,不便搬運,所以決定只把頭敲下來帶走。
三是認為在明朝末年,當地曾發生過一場大面積瘟疫,死傷者不計其數。當地百姓認為是守靈石像在作怪,遂把石像的頭全砍了,認為這樣才能制止瘟疫氾濫。
四是認為石像毀於八國聯軍侵華時期。八國聯軍認為這麼多外國使節在皇帝面前俯首稱臣,覺得十分恥辱,所以將石像的頭全都砸爛了。
但無論是哪種說法,都無疑說明了“無頭石像”是由後天人為因素造成的。
-
9 # 圖說亳州
我老家在西安,期待我們去玩……,以上上一年回老家拍的一些相片。
1971年秋末的一天,陝西省乾縣瓜婆嶺村的兩位鄉民正在田間勞動。俄然,一位鄉民的鋤頭碰到了地裡一塊堅固的東西。開始他們以為是埋在地裡的石頭,可是當他們挖開泥土時,發現泥土下並不是什麼堅固的石頭,而是一顆雕琢精巧的石刻頭像。
石像的出現讓兩位鄉民大吃一驚,石刻頭像為何會出如今田間地頭?兩個農人百思不得其解。一位鄉民遽然想到:石刻頭像會不會來自於他們死後那坐奧秘的帝王陵———乾陵呢?
乾陵,坐落陝西乾縣城北的梁山上,距西安80多公里,是唐朝第三代皇帝唐高宗李治與他的老婆武則天的合葬陵。
據史書記載,建成後的乾陵規模宏大,僅外城周長就達近40公里。上世紀50年代末,幾位鄉民在一次施工中無意中發現了乾陵的墓道。經考古工作者全部勘察,發現乾陵並沒有盜洞的痕跡。乾陵也成為唐代18座帝王陵中僅有未遭盜的一座。
閱歷1000多年的風風雨雨,乾陵地面的雄偉修建現已化為烏有,只要司馬道兩邊120多件無窮的石刻群雕還能讓人感受到乾陵舊日的雄偉。這些石刻群雕從開鑿到雕琢完結用了20多年的時刻。石刻群雕中不只要奧秘的無字碑,也有無窮的石人石獅。
研討人員發現,這些石人像大多身穿圓領緊袖的右衽或左衽武士袍。衽,即是衣襟。不同於華夏一帶公民的右衽,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叫左衽。右衽和左衽是區別漢人和胡人的一個主要的象徵,一看衣服,不管你臉長什麼樣子,就知道你是胡人仍是漢人,漢人肯定不會弄左衽。研討人員從61尊石人像所穿的服飾中發現,在這些石像當中不只要遊牧民族,還有西域以及唐朝周邊的少數民族。
這61尊石人像雙手都抱著笏板。所謂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時手持的細長板子,一般用象牙製成,在上面能夠記載上朝要說的事。此外,乾陵石人像中,有20多人佩戴著“玉袋”。所謂玉袋,是唐代五品以上的官員以及都督、刺史隨身攜帶的裝官印的袋子。這即是說,這20餘人是身居要職的官員。
據史書記載,石人像在開始豎立時,背部都刻有他們的國名、官職和姓名。但是,如今只要幾尊能區分姓名,別的都已模糊不清。
北宋年間,陝西轉運史游世雄曾查考過乾陵石人群像,並從當地人那裡尋找到石人像背部的人名樣本,刻成4塊石碑,別離立於東西石人像之前。可惜石碑現已破壞。
史學家陳國燦先生從前對61個石人像進行了多年的研討,最終考證出36尊石人像的姓名。他認為61尊石人像應當叫61番臣像,其間有些人的生平業績在唐代史書裡有記載。
在唐代史書裡記載的這些業績大多都發生在武則天至唐中宗在朝期間,可見這批石人像也是在這個期間雕琢完結,並在武則天下葬乾陵後才被豎立起來。
那麼,為何在乾陵豎立61座番臣像呢?因為這些番臣從身份來說既是少數民族的領袖,又是唐王朝錄用的官員。所以這批番臣像也顯示了唐王朝還吸收了不少少數民族來參與政權的管理。這說明唐王朝不單純是一個漢民族的政權,也是一個多民族共治的政權。
研討專家經過查閱很多材料,最終將目光鎖定在明朝嘉靖年間那次震動國際的大地震上。
明嘉靖34年,也即是公元1555年1月23日,陝西華縣一帶發生了激烈地震,震級達到8至11級。因為地震發生在子夜,大家還在熟睡中,致使80多萬人死於這次大地震。華縣距乾陵只要100多公里,歸於震中地帶,乾陵也因而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這即是歷史上聞名的關中大地震。
-
10 # 環視信陽
武則天的“守陵人”在初期修建的時候都是有頭的,而且每個塑像人體背後還有身份介紹。後來因為屢遭破壞,才變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無頭狀態!
乾陵中共有61尊沒有頭的石像,這些石像守衛著皇陵。
石像的發現是從兩個農民開始的,據說當時有兩個農民正在務農,挖地的時候挖到了石頭,他們開始認為這是普通的石頭,後來發現並不是。他們把石像挖出來以後,發現這是一個石雕,其中一個人突然想到這可能就是身後這座巨大的帝陵中的東西,於是馬上到了縣裡的文物局,經過鑑定後文物局人員認定,這就是乾陵之中的文物,非常有價值。
後來經過探討,覺得“守陵人”之所以沒有頭主要有三個說法:
第一種是在清朝時候,有外華人到這裡,發現了這裡有石人在守靈,這些石人中有很多人都是外華人,他們感覺這很沒面子,所以就要將這些石人的頭敲碎,但是這會引起地方官的注意,所以就想了另外一個辦法。
他們開始禍害老百姓的莊稼地,然後就對百姓說這些都是石頭人乾的,如果要保護好莊稼,就要敲碎這些石人的頭才能保平安。後來憤怒的老百姓就去將這些石人的頭全敲碎了,但是這樣的說法並沒有什麼依據。
第二種說法是說,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以後,到了乾陵這裡,他們發現了這些胡人的雕像,認為對自己的尊嚴是挑戰,所以就摧毀了這些人的頭部。這一點也沒有具體的依據,八國聯軍未曾到過乾陵,而且如果毀壞肯定整體都破壞掉了。
第三種說法就是現在學者推測的,那就是嘉靖年間的大地震,當時的地震距離乾陵的距離只有一百公里,所以地震直接導致了乾陵的這些守衛被震倒了,所以這些石像的頭都被震掉了,才會成為現在的樣子。
針對上面三種說法,前兩種都只是傳說,沒有具體依據,而最後一種是現代科學家的推測,含有一定的依據。後來經過專家多方面反覆考證,他們認為這批石像的頭,大概是在五六百年前,也就是明末清初的幾次戰爭中被毀掉的。
所以,如今乾陵的石人就成了今天我們看見的無頭石人像了!
-
11 # 歷史春秋網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的著名女皇帝之一,死後和自己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於乾陵,並刻“無字碑”紀念。
“無字碑”背後有六十一個賓王像,全都沒有頭。據說這些賓王像是當時各國的首領們參加了高宗李治葬禮後,武則天為了紀念盛況特地刻了石像為李治守靈。這些番臣既是少數民族的領袖,又是唐王朝錄用的官員。
但為什麼沒有頭呢?開始肯定是有頭的,宋朝人遊師雄曾考察藩臣石像並留下文字記錄,可見那時石像還完好,而明末一位詩人李夢陽描寫乾陵時有“赤馬剝落離倒旁”的詩句,表明明末可能頭像就沒了。
具體怎麼沒的,有幾種假說:一為金元毀壞說,金、元兩朝的統治者感到同族首領侍立於陵前有辱本族顏面,所以推倒了賓王像並將頭像帶走,後人豎起時便沒有頭;另一種假說是洋人乾的,他們將頭割下是為了販賣文物,所以將頭割下帶回了本國;第二種假說是地震說,公元1555年1月23日,陝西華縣一帶發生了強烈地震,震級達到8至11級,這就是有名的關中大地震,石像很有可在這次地震中受損,因為頸部薄弱,而造成頭斷。後來頭部被有心的文物販子們弄走。不管哪一種假說,實際上都是猜測,有身無頭,並不能自圓其說,真正的原因,需要頭部找到後專家仔細研究,才能大白於天下。
-
12 # 北國風向
武則天死了,孝子賢孫卻活著。武則天在朝時,呼風喚雨,華夏大地盡螻蟻,一個女人可以執掌一個天朝,是這個女人智慧到如此出類拔萃的地步,還是臺下子民畏於皇權,跪舔出一種自豪的金圈……至於中國的這段歷史,本人認為至少是不值得炫耀的光彩歷史。
回到正題,老武一手遮天,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像烏雲一樣照樣遮住太陽。所以死後的武則天,夢見和尚太監之言:"守陵人"要造反,想奪權,於是武則天的淫威大怒,唆使小鬼們將"守陵人"的頭顱一一拿下,至今乖巧地、一直忠實地守衛在老孃們的身邊。
-
13 # 篆夢
我來說說吧, 做為一個陝西人 , 乾陵我去過不下十次 , 據說 當時這個石像頭都是有的, 而且每個石像頭的後邊都刻了這個石像當時的名字, 到了清朝八國聯軍的時候有一支外國軍隊到了這個地方, 看到了這個, 有一個將軍突然間看到有一個石像後邊的名字正是他父親的名字,頓時就很生氣,心想我的父親不能這樣一直在這裡守靈,所以下令將所有的石像頭都砸下來,帶回去了.
-
14 # 生活在左
研討學者經過查閱少量材料,最終將目光鎖定在明朝嘉靖年間那次震驚世界的大地震上。
明嘉靖34年,也就是公元1555年1月23日,陝西華縣一帶發作了激烈地震,震級到達8至11級。由於地震發作在子夜,人們還在熟睡中,致使80多萬人死於這次大地震。華縣距乾陵只要100多公里,屬於震中地帶,乾陵也因而蒙受到了消滅性的打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關中大地震。

專家們推斷,關中大地震是形成61番臣像頭部斷裂的次要緣由之一。不只是61番臣像,許多陵前石像石馬破壞的區域性恰恰也都是頭部。專家剖析:除了石像頸部軟弱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緣由就是石像的材質
-
15 # 江郎說史
武則天是中國唯一一任女皇,她當女皇更是從唐朝手裡篡奪過來的江山,而武則天死後又換政李唐,武則天也就和高宗李治共葬乾陵,乾陵是唐朝儲存最為完好的唐皇陵,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其中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有可能就埋藏於此。
但是關於武則天的乾陵就給人留下了諸多謎團,首先就是無字碑,武則天在死後留下了一個無字碑上面什麼都沒有,專家推斷這是武則天將自己的一生功過都交給後人所書寫,但是唐朝經李世民之後篡改史書就成了家常便飯,明顯這一說就不對。
而另外一個就是六十一尊無頭人像,武則天死後打造了六十一尊石像為其“守陵”,這六十一座石像被稱為“六十一蕃臣像”是當時來朝的各國國王以及使臣的可想,據說當時一共雕刻了六十四尊石像,但是到現在只有六十一尊屹立不倒,並且在明朝初年之前都是有頭部的,但是明朝後期這些石像就變成了無頭的“守陵人”而後世也推斷了幾種說法,我們一起判斷一下。
其一是說天災,明朝嘉靖時期,陝西華縣那一帶發生了強烈大地震,當時地震遠超8級甚至有可能達到了11級。而且當時地震的時候是在夜間,勞作的人們還在熟睡之中,因為沒有防備而導致當時80萬人死於此次災難,而此次地震距離乾陵只有100公里,因此乾陵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但是這些石像幾乎都是頭部受損,如果受地震波及的話,人身應該也有影響,但是偏偏人身還儲存相對來說比較完好,所以這一說也有爭議。
其二就是因為迷信,明朝後期的時候,當時乾陵附近流行一種可怕的瘟疫,當時鬧的還挺兇,死傷無數、屍橫遍野。當時的一些神棍就跳出來說是這些守陵人在作怪,必須將他們腦袋搬家,瘟疫方可停止。於是愚昧的百姓就把石像的頭部砍掉了,但是當時的老百姓也不是傻子,要是守陵人有問題的話早就砍了,何必等到現在。
其三就是盜竊,明朝末年的時候,一些西方人就一直迷戀著神秘的東方,一直希望可以來中國探險,然後帶一些中國的文物倒賣到外國,當時盜賊看到六十一尊石像後,就想著怎麼倒賣出去,但是石像都是上千斤的東西,不好搬運,於是就將頭像砸下來帶走了。但是當時如果是因為洋人的話,應該有人記載的啊,一夜之間全部變成無頭之像,稍微有點腦子都會報官的啊,除非這是洋人事先打點了官府,又或者洋人就是上面瘟疫的幕後黑手。
第四個說是八國聯軍,但是當時八國聯軍都沒到這裡,怎麼可能是八國聯軍乾的。有可能的就是當時那些蕃臣的子孫偷偷潛入乾陵,盜走了祖先的頭像,或者和上面一樣慫恿說是石像帶來了瘟疫。
第五個就是官匪勾結,有人說明朝晚期的官府多是腐敗無能之輩,很有可能是當時農民起義軍起義之後,為了籌措軍糧於是將頭像倒賣出去了。但是此事最大的疑點就是,如果你有一個金山你會只拿一點嗎?完好的石像都在哪裡,你還只搬運一個頭像?
-
16 # 公文課堂
主要有幾種說法
一是說因為發生在明嘉靖34年,也就是公元1555年1月23日的歷史上著名的關中大地震
二是說二是說在明朝末年,乾縣曾經大面積流行一種可怕的瘟疫,當時封建的老百姓認為是乾陵的這些守陵石像在作怪。於是,大家把所有的石像的頭都砍掉了。
三是說明末清初時,大量西方人來中國探險,蒐集文物倒賣國外賺錢,盜賊看到乾陵的61尊石像後,想它們倒賣出去,但不好搬運於是他們只好退而求其次地將石像的頭部用瀣錘子敲下來帶走。
-
17 # 131256301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的著名女皇帝之一,死後和自己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於乾陵,並刻“無字碑”紀念。 “無字碑”背後有六十一個賓王像,全都沒有頭。據說這些賓王像是當時各國的首領們參加了高宗李治葬禮後,武則天為了紀念盛況特地刻了石像為李治守靈。這些番臣既是少數民族的領袖,又是唐王朝錄用的官員。 但為什麼沒有頭呢?開始肯定是有頭的,宋朝人遊師雄曾考察藩臣石像並留下文字記錄,可見那時石像還完好,而明末一位詩人李夢陽描寫乾陵時有“赤馬剝落離倒旁”的詩句,表明明末可能頭像就沒了。 具體怎麼沒的,有幾種假說:一為金元毀壞說,金、元兩朝的統治者感到同族首領侍立於陵前有辱本族顏面,所以推倒了賓王像並將頭像帶走,後人豎起時便沒有頭;另一種假說是洋人乾的,他們將頭割下是為了販賣文物,所以將頭割下帶回了本國;第二種假說是地震說,公元1555年1月23日,陝西華縣一帶發生了強烈地震,震級達到8至11級,這就是有名的關中大地震,石像很有可在這次地震中受損,因為頸部薄弱,而造成頭斷。後來頭部被有心的文物販子們弄走。不管哪一種假說,實際上都是猜測,有身無頭,並不能自圓其說,真正的原因,需要頭部找到後專家仔細研究,才能大白於天下。
-
18 # 戀無人912
盜墓賊的可能性也很大,前來盜取乾陵的軍閥在盜取未果的情況下只能發洩自己不滿的情緒,因此這些石人雕像成了被髮洩的物件,頭顱被砍掉。
-
19 # 明清書畫鑑賞
感謝題主:武則天的“守陵人”為何沒有頭,這事兒眾說風雲。其實跟武則天的“無字碑”類似借這個機會我也說說我自己的觀點吧!
乾陵外的這61座無頭石人像的頭哪去了,我來告訴大家吧!這裡原本應該是比61這個數量更多,原本有64座或者72座。準確點講,這些石像並非守靈而是皇家較為高貴的“陪陵(類似於重要人物的陪葬)”。我們知道武則天登上皇位所經歷多少血雨腥風,錯殺多少忠臣良將。為了穩固權利,武則天使用了很多酷吏來監督誣告朝廷重臣,直到政局穩定又開始肅清酷吏。晚年又為許多自己殺過的人平反,甚至追封爵位。一些非常重要的人物被賜長伴君側,這就是乾陵石像來歷。
乾陵石像的頭上哪去了,這樣就很好解釋了。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武則天心裡愧對這些冤殺的忠臣良將,雖然恩賜這些人常伴君側,畢竟不好意思。所以乾脆就將這些石人另葬他處;也有可能壓根就沒有給這些石人做出頭顱。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乾陵附近找了一千多年,都沒能找到石人頭像的蛛絲馬跡了。
第二、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武則天做好石像以後,這些被枉殺者的後人將石像頭顱偷走或者在武則天允許的情況下拿走石頭,甚至是整個石像。這樣很多被砍頭的人就能最終有個全屍。
無論怎麼說,這件事是跟後人無關的;跟地震和八國聯軍更加沒有關係。無論是人為還是天災,都不可能在乾陵拿著尺子很標準地搞掉人家頭顱。
要問我是怎麼知道的,告訴你們吧!是武則天託夢告訴我的,因為她泉下有知,實在不能忍受一個無字碑、一個無頭像給後人搞出那麼多的事情。 -
20 # TT小張談歷史
考古學家對此進行了分析,發現可能是自然災害給這些石像帶來了災難。透過大量資料證明,在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1月23日,陝西華縣一帶發生了強烈的地震,震級高達8-11級。由於地震發生在子夜,所以致使80多萬人死於這場地震中。而乾陵距華縣只有100多公里,同樣屬於震中地帶,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據專家們推斷,這場地震才是造成這61座石像頭部斷裂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些石像的材質不是很結實,石料中有一些石瑕,所以石像受損的時候,頭部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研究人員推斷,這61尊石像很有可能是一部分毀於那場大地震中,還有一部分是毀於明末清初的戰爭中。
回覆列表
關於無頭事件,有的人認為是後代報復武則天,有的卻是因為地震和戰亂武則天可以說是歷史上影響力極大的一位人物,因為她不僅僅是歷史上唯一的一位正統女皇帝,而且也是即為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公元705年,武則天病篤,葬於乾陵。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按照皇宮規格依山而建。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儲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沒有被盜掘的陵墓。由於武則天的影響力加上乾陵的神奇存在,使得乾陵被賦予許多神秘色彩。經歷1000多年的風風雨雨,乾陵地面的宏偉建築已經蕩然無存,只有司馬道兩側120多件巨大的石刻群雕還能讓人感受到乾陵昔日的宏偉。這些石刻群雕從開鑿到雕刻完成用了20多年的時間。石刻群雕中不僅有神秘的無字碑,也有巨大的石人石獅。令人驚奇的是,眾多巨大的守陵石人竟然都沒有頭顱,這是何原因呢?1971年秋末的一天,陝西省乾縣瓜婆嶺村的兩位村民正在田間勞作。突然,一位村民的鋤頭碰到了地裡一塊堅硬的東西。最初他們以為是埋在地裡的石頭,可是當他們挖開泥土時,發現泥土下並不是什麼堅硬的石頭,而是一顆雕刻精美的石刻頭像。石像的出現讓兩位村民大吃一驚,石刻頭像為什麼會出現在田間地頭?兩位村民決定把石刻頭像拿到縣裡的文管會,或許那裡的人知道這尊石刻頭像的來歷。接待他們的是一位有著豐富考古知識的幹部。當他第一眼看到這件石刻頭像,頓時興奮起來,因為這件頭像很有可能來自於乾陵中的61座無頭石像。令人奇怪的是,這61尊石人像都沒有頭部。石像頭部的去處多年來始終困擾著考古工作者。那麼,兩位村民發現的石刻頭像會不會是其中之一呢?經過一一的比對,終於發現西邊最後一排的一座石像頸部的斷痕與石刻頭像相吻合。就在村民們發現石刻頭像不久,有人在乾陵附近又找到一尊梳著13條辮子的石人頭像,這尊頭像也是至今為止臉部最為完整的石人頭像。經過眾多考古學家的仔細探索,終於得出了守陵人石像頭部消失之謎:一、明嘉靖34年,也就是公元1555年1月23日,陝西華縣一帶發生了強烈地震,震級達到8至11級。由於地震發生在子夜,人們還在熟睡中,致使80多萬人死於這次大地震。華縣距乾陵只有100多公里,屬於震中地帶,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關中大地震。專家們推斷,關中大地震是造成61番臣像頭部斷裂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僅是61番臣像,許多陵前石像石馬毀壞的部分恰好也都是頭部。二、除了石像頸部脆弱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石像的材質。因為當時雕刻採用的石料有一些石瑕,即從石料上可以看到的一些淺色的線條。石頭受損時,最容易從這些地方開裂。三、61尊番臣像絕大部分毀於那次大地震。其餘的石像很可能毀於明末清初的戰亂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