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先生的快樂生活

    我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先回答了吧。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也就是說:孩子們的成長中,必要的時候必須打。

    一種情況是“孩子們犯錯了,必須打”。打的目的是讓他們明白錯誤是要受到懲罰的。打過以後,還要慢慢的講道理。為什麼打?犯錯的後果是什麼?孩子小,犯了錯,影響可能不大。但是會成為一種習慣。

    一種情況是“孩子們走錯路,走彎路,也要打”。打的目的是糾正錯誤。每個人成長中都會犯錯,孩提時期不知道什麼路是正確的,也無法分辨錯誤的路。家長和教師們有責任和義務提醒孩子們“走正確的路”。打的目的是告訴孩子們“你走錯路啦”。

    也許有人會反駁我。比如孩子犯錯了可以說教啊,孩子走錯路了也可以說教啊,跟孩子們講道理啊。我想說的是,孩子們懂道理嗎?據我所知,極少有人會聽一次說教就聽信了。我們的成長都是一步步的走過來的,也都是踩著錯誤長大的。如果沒人提醒我們對和錯,我們小時候並不知道。長大後知道對或錯就遲了。

    每個人教育孩子們的方式方法不同,結果也不同。每個孩子也不同,也不能用同一個方式方法教育所有的孩子。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吧。

  • 2 # 江楓140151042

    如果打能解決問題就打吧!我反對打!教育對一些學生就是哄嚇。打是嚇,說是哄。我也會在氣極了打學生,但那種打就是嚇,打只是一下。有次我在班級聽到一男生打女生,我去和他談,他還認為打得對,當時我在站在講臺後面,他在班級座位中間,我聽了,就說:那我和你打,氣沖沖走過去,他說我打不過你,就跑,我說不許跑,而且把擋路的桌子椅子全跌翻了,這個過程把他和在班級學生都嚇到了。他怕了也不敢跑了,我到他面前也就打他一巴掌,還是對肩膀部位。他連說:老師不打了,我錯了,我給她賠禮道歉。這以後這學生再沒打過學生了。背後聽學生議論:老師太強了。不能打架了。家長也是。可以用其他辦法,一定不能常打!

  • 3 # 帥氣老爸

    打孩子是因為孩子犯了錯誤,孩子之所以愛犯錯誤是有兩個原因。

    1、孩子還不知道什麼是對錯

    2、孩子不知道錯誤後會有什麼後果

  • 4 # 浮塵微草

    面對成長過程犯錯的孩子父母和教師該不該打,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為什麼還是總會被一二再、再二三地重提,不外乎是“打”這種教育手段的“雙刃性”,能起到讓孩子長記性的作用,卻也會由此產生相應的負面影響。

    從實際效果來看,“打”確實比說服教育奏效明顯,肉體的疼痛能給孩子立下規矩,讓孩子不敢違犯。比如學校一些嚴厲的老師,往往是靠“打”而震攝學生的,搗蛋的學生少,班風班紀好,成績自然也好,“嚴師出高徒”嘛,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也正因這一點,家庭教育中有的父母也非常認可“打”的正面作用,所以在孩子屢教不改時就採取這種“暴力教育”的方式。但這類父母一定要注意“打時的理性”,切忌不可讓之變味成和孩子吵架後發洩自己心中怒氣的渠道。失去理性、理智後的暴力教育,除了給孩子帶來心靈的創傷外,還有可能給孩子造成身體上的無法彌補的傷害。尤其是脾氣暴躁的父母,最容易將“打孩子”變味成“解自己心頭之恨”的洩怒方式;再者就是夫妻關係不和的父母,極容易將“暴力教育”變質為“遷怒”,將對對方的不滿,統統地撒到孩子的身上。如此,你還認為“打孩子”是好的教育手段嗎?

    對父母、老師之寄語:打不打孩子,取決於自身的認知,也與各自的性格和孩子的脾性有關,儘管短期奏效明顯,但過程極難保持理性,因為採取這種“暴力教育”手段的父母和老師多數是脾氣暴躁的,極易變味變質,對孩子傷害深遠,我是不主張的。

  • 5 # 夢語連篇

    我比較認可浮塵微草(某中學高階老師)的回覆。對父母、老師之寄語:打不打孩子,取決於自身的認知,也與各自的性格和孩子的脾性有關,儘管短期奏效明顯,但過程極難保持理性,因為採取這種“暴力教育”手段的父母和老師多數是脾氣暴躁的,極易變味變質,對孩子傷害深遠,我是不主張的。

    我個人的觀點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教育的本質是因材施教,所以打與不打問題,真的不能一概而論。說到底,家庭教育中,家長的教育能力很重要,打是最後一個措施,能夠不打就教育好孩子是最好的,就像戰爭不戰而屈人之兵一樣。多在打以外下點功夫吧,因為打的負面的東西太多了。教育如健身,不吃藥就身體好是最好的。感謝信任。關注我們,一起成長。

  • 6 # 貼心老師

    01用打的方式管孩子,到底對不對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對孩子有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

    由於高期望,父母在教育上也會很嚴格,孩子可能稍有一點過錯,都會直接採取暴力方式解決。

    當然,也有部分比較明智的家長,不提倡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

    其實打不打孩子,真不是個簡單的話題,需要分具體情況而定。

    02孩子不一樣,教育方式也有差別

    鄰居老梁今年有個5歲半的兒子,叫做浩浩。

    浩浩就是特別典型的那種“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型別,只要他一玩玩具,那就肯定把各種小的零部件拆的滿屋都是。

    像是摳鍵盤帽,拿洗潔精兌出來的水澆花等惡作劇,更是家常便飯。

    老梁看到兒子的這種行為就氣不打一處來,可妻子對孩子十分偏愛,不準老梁動孩子一根指頭,她認為孩子淘氣應該講道理才對。

    老梁看到妻子如此偏袒,也只好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到實在氣急了才會訓斥幾句。

    可老梁卻發現兒子最近有些得寸進尺了,不但偷偷用小刀劃家裡的傢俱,質問他的時候,還撒謊不承認。

    本來浩浩就做錯事了,然後還撒謊,這可真把老梁惹急了,直接就狠狠把兒子收拾了一頓。

    果然,浩浩這一哭,媽媽就氣沖沖從廚房裡面跑了出來,看到兒子被打了後,馬山心疼地抱在懷裡,火大地訓斥了老梁,指責他不應該動手打孩子。

    老梁對此也是十分不解,自己從小可都被沒少挨父母的打,而且中國也有句俗話叫做“棍棒之下出孝子”,怎麼現在的孩子就變成打不得了呢?

    小時候是否捱過打,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影響很大

    03經常捱打的和幾乎不捱打的孩子相比,20年後的差距,真的會很明顯。

    1)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樣

    在現如今社會中,人們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而此消彼長的是,心理承受能力卻越來越差。

    我們平時在看新聞時也沒少看過,關於年輕人承受不住壓力而跳樓等輕生行為。

    相對來說,那些小時候被父母“拳腳教育”過的孩子,就比那些從沒捱過打的孩子的抗壓能力強得多。

    那些自小就在溫室中成長的孩子,等到他們長大後,只要稍有挫折,就會被輕易擊倒。

    2)性格差異

    很大程度上來說,原生家庭會對孩子產生特別大的影響。

    如果孩子做錯事了,父母二話不說也不問緣由,直接就暴力解決,那麼等到孩子長大了遇到不順心的情況,頭腦中的第一印象也是採取暴力解決。

    如果父母的性格更加通情達理,孩子的性格也會理性一些。

    所以,家庭教育和氛圍好的孩子,比那些經常遭受暴力教育的孩子可能會更有出息。

    孩子犯錯時,父母進行教育是沒錯的,但一定要注意方式的合理性,既不能過於袒護孩子,也不能隨意用暴力解決。

    04那麼,孩子到底還能不能打呢?

    孩子可不可以打?這是好多家長間的一個疑問點。其實,當孩子還比較小且特別頑皮不聽話的情況下,家長是可以適當動手的。

    但動手解決的時候也儘量少些,畢竟打的次數多了,孩子就不怕了。

    而且,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這種方式更要減少,尤其是青春期心理逆反的孩子們。

    總的來說,世界上沒有一種固定的教育方式,畢竟每個孩子的性格也是不一樣的。

    有的孩子吃軟,有的孩子吃硬,有的孩子自覺且希望有自由空間,有的孩子不被牽著鼻子就不往前走。

    總之,家長要視具體情況而定,這需要日常生活中的細緻觀察和智慧

  • 7 # 例如陳晨217

    能打,但有個前提:您孩子沒記事的時候就開始“棍棒伺候”!這樣,長大了,孩子再犯錯誤,您打他,他會認為應該的,犯錯就要捱打。但是,如果您孩子從小就沒捱過打,甚至犯錯了您還護著,這樣長大了,一但犯錯,您再打他,那有可能把您當成仇人!所以,還子五歲或六歲之前,犯錯了敲打一下是沒問題的,一但長大一些,就別動手了,既使您是他老子也不行。正如一科樹,小時候長歪了,扶扶正,澆澆水,培培土,就長正了。一但這棵樹從小就是歪著長大的,就不能一下扶正,而要順勢利導,加一個支撐,他還能長成材。一但強行扶正,有可能就廢了,或死掉都不一定。

  • 8 # 錢德鑄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和教師管教時,能不能打?

    歸納一下,家長也好,教師也罷,管教孩子的方法主要是“兩類”“5種”。

    一類是身教、樹目標講道理、讓孩子作比較選擇的正面教育方法;一種是限制、懲罰的側面教育方法。

    作為一名退休教師,家長過來人,受邀回答問題,我在管教子女時,老實承認:打過幾次孩子。主要方式是打屁股,也讓孩子罰過跪。

    現在,我帶小孫子。孫子剛過三歲,在上早託班。前段時間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下午放學後,小孫子喜歡在學校大廳裡玩。大廳裡,孩子多,玩具也多。小孫子老是看別的孩子玩的什麼都是好的,總是上去拿了或者奪了別人的玩具就跑,別人小孩要麼倒地便哭,要麼在後面緊追不捨,這樣,家長容易起爭執,孩子也不安全。我告訴小孫子“別這樣”,過一會,又這樣,我大了點聲音再說“叫你別這樣,你聽進耳沒有”,仍然止不住。

    小孩別看他人小,不拿、不搶奪別人東西的道理家長之前早就給孩子講過,他也可能有知道是不對的,要麼他知道家裡的人都愛他,不會把他怎麼樣;要麼就是任性橫來,只在享受橫著來的樂趣?我只好再一次告誡他:"再這樣,我們就別玩了,回家去。"過了一會,還是再犯。我抱起他,來到院外的一塊草地上,把他放下,我沉著臉說:這時別回家,你在這兒站著不動想,你剛才到底犯了什麼錯?

    小孫子哭呀哭,我就學著他的話進一步說:你知道"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想一想,到底錯在哪?這樣僵持了好一會,小孫子特靈活,哭聲漸漸止住,轉移話題:“爺爺,天快黑了,我們回不回家呀?”“先說你錯沒有?以後還這不這樣?”他噙著眼淚搖了搖頭。

    之後好幾天,我去接他時,都會主動跟我說:“爺爺,我今天沒搶別人的東西”。我就肯定他:好哇,進步了,懂事了,長大了類似的話。事後觀察,孫子確實改變了。現在偶爾還在說“今天我沒搶別人的東西”。

    你看,這件事的本身,沒有打,只是懲罰,收到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從中可以說明:有的孩子的成長管教,只需要正面教育,或者適當給予一些限制、懲罰的側面教育就已經足夠了;對於有的孩子,例如象我小孫子搶奪別人東西的情況,經“草地反思”後還是不改,家長會不會選擇打屁屁,或者罰跪就很難預料了。對於一些生性調皮,頑劣表現,無限放大家長老師的愛心,任著性子胡來,多次苦口婆心教育又聽不進耳的孩子,適當、適量、適度的懲罰教育,包括打,還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效果的。其實,懲罰是為了明規矩;“打”是為了知敬畏。

    不過,這個適當、適量、適度的“打”只屬於家長,而且還要體現一個“恰到好處”,再配於恰當的溝通和有效的布控;但它不屬於教師。於教師,不要提及,更不應該提倡。因為教育政策不允許,君不見,連一個正常適度的罰站屬不屬於體罰而是否被禁止,至今仍在爭論不休、分廓難清?同時,“打狗欺主”是我們很多家長的共同認識,況且孩子?還有,打,難於界定和把握緩疾輕重,所以教師懲戒教育尚可,不能打!

  • 9 # 暖萌肉肉

    家長和教師管孩子時,能不能打?

    若是家長真的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偶爾打一下也沒有關係。

    在我小的時候,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相信棍棒之下的教育。在家裡和自己的媽媽頂嘴,媽媽拿著一根棍就打。小的時候捱了很多打,但是現在想來也沒有記住什麼,但也沒有留下陰影。

    但是不能把打作為教育孩子的方法

    我上小學時,那時的老師經常打學生,用棍打的,擰腿的,打臉的都有。那時候,有些孩子調皮搗蛋的孩子,每天回家手都打腫了。

    那時候的老師好像都沒有耐心,從來不進行說教。對於犯錯的孩子,非打即罵。這樣的結果就是學生們都害怕捱打,學生在校都很聽話。

    因為用打教育最方便,但是老師經常打的後果是什麼呢?學生們都是盲目的聽從老師,都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害怕老師責備。造成孩子不敢表達,不會表達,不敢創新,不敢創新。

    我有一個表哥,每次犯錯都是被父母吊起來,用皮帶打。經常用打的方式教育表哥,結果是什麼呢?現在和父母幾乎成為仇人,因為表哥一直從小打到二十多,現在表哥有能力了,父母打不動了,震懾不住表哥了。現在雖然住在一起,但是基本不能好好說話,什麼時候都能吵起來。

    所以關於打孩子我的建議是不能把打作為教育的手段。

    因為打孩子時,有些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看網上有多少家長因為打孩子控制不住自己而造成意外身亡的。有的家長打孩子成癮,成為了虐待孩子。虐待孩子對於孩子來說,是有很大的陰影的,會造成孩子有暴力傾向,或者是沒有安全感,也會對自己的生活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同樣對於老師來說,也是如此。在學校本應該是個教書育人,教會孩子如何學會解決問題的。但是老師傳遞的方法就是打罵,暴力的傳遞。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學到什麼呢?

    在孩子犯錯時,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要明白,犯錯正是孩子學習本領的時刻,老師和家長運用什麼樣的手段解決孩子的問題,孩子就會用同樣的手段解決問題。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彬彬有禮,遇事能夠條理清晰,穩重,大方的解決問題。那麼老師和家長在面對孩子犯錯時,第一步要學會共情,理解孩子糟糕的情緒。第二步啟發式問題,讓孩子說出自己感受之後,一起討論遇到這樣的問題該怎麼做?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的同情心,解決問題的能力。

  • 10 # 愛從寶兒

    至於到底能不能打孩子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家長都很糾結,打吧,怕對孩子影響不好,不打吧,又都說不打不成器,而且有時候孩子真的是太想讓人揍一頓了。

    到底應不應該打孩子這個問題,最近爭論都很大。但誰都很難說出對與錯。在此,我發表下我的看法。

    借用兩個例子。

    狼爸蕭百佑把三個孩子打進北大

    大家可能都聽過狼爸蕭百佑把三個孩子打進北大的故事。

    狼爸的三個孩子一天都要挨至少三頓打,有時候甚至六頓。看上去孩子被打的頻率好高啊。但是,狼爸打孩子可不是無緣無故地打,不是情緒化地打。

    狼爸打孩子是要分等級的,“像不起床這些一般的錯誤就打一下,如果是品質錯誤就打五下,比如說謊、偷盜、頂撞、不做作業。怎麼打?用雞毛撣子打手心或腳的外側”狼爸說。

    狼爸也曾公開表示過:自己的核心觀念並不是要打孩子,而是“建立良好的家規,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且狼爸打孩子都是在孩子12歲之前,他說,12歲之後,孩子的性格已經慢慢養成了,打也沒用了。

    哈弗媽媽方莉把三位子女誇進哈佛大學

    哈弗媽媽說:“我覺得美國人對孩子毫不吝嗇的讚美,對親人毫不掩飾的愛,很值得中國人學習。”

    哈弗媽媽採取的放任兒女自由自在地成長的方式。她曾公開說過,自己的二女兒上小學的時候成績不穩定,還迷上了溜冰。她不但沒有反對,還滿足了女兒想學溜冰的心願,並且陪著女兒上課。後來,二女兒的成績慢慢提高了。

    兩位家長用相反的方式,都把孩子送入了名校,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很難說打或者不打誰對誰錯。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打是要講究方法的。很多家長都會贊同打孩子,但是想必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狼爸那般“科學”。

    不打也要講究方法。比如說很多家長推崇的賞識式教育。但是,很多家長往往領會不到賞識式教育的精髓,而是變成了溺愛。

    其實在我看來,無論打與不打,都是建立在科學的教育方法基礎上的。畢竟,每個孩子的性格是不一樣的,一百個孩子有一百種教育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打或者不打,而是讓孩子感受到你是愛他的,而你的愛也是有威嚴的。在學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也不是打或者不打,而是要因材施教,講究方法,用自身的知識與魅力建立起威信,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敬佩、喜歡。

  • 11 # 古月伴你行

    自古以來,流傳著“慈母多敗兒”、“棍棒底下出孝子”,但,和當下的教育理念顯得格格不入。打孩子的教育方式,家長可以用,教師已被剝奪了體罰學生的權利,但,我覺得教師對頑劣學生必須有懲戒權。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絕不能排除打的手段,打,一定在多次說教無果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才能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不能任其發展。打孩子一定不能頻繁,不能孩子一犯錯就打,孩子在成長階段,犯錯是難免的,家長和老師要耐心說服教育,幫助孩子糾正錯誤,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引領孩子進步。

    那麼到底能不能打孩子呢?當然能,為什麼不能?沒有懲戒的教育是蒼白的,如同國家沒有刑法一樣。但是, 打孩子是有技巧的,如何透過打孩子讓孩子反而更愛你呢?這就是智慧!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我們的初衷是愛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的成長。所以,打不是目的,教才是目的。俗話說得好:家雞再打團團轉,野雞不打也是飛。因為,因愛而打,孩子會懂的。

    其次,如何讓孩子明白我們的初衷?讓孩子明白父母打他不是因為不愛他,而是孩子他自己的行為違反了規則,所以,適當的時候,是可以打孩子的。讓孩子明白,直接告訴孩子:打你是因為我生氣,我生氣的原因是你的錯誤行為引起的,必須讓孩子心服口服。

    再次,如何與孩子共同制定規則。愛是有邊界的,愛是有原則的,有邊界有原則的愛才是真愛,溺愛是害。這也就解決了家長們的擔心,覺得對孩子好,尊重孩子,反而讓孩子更得意了、更任性了這樣的疑惑。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定要制定規則,這就是家風家訓。凡是有大作為的人,一定有良好的家教。

  • 12 # 留洋子麻麻

    當然不可以打孩子!儘管這些小屁孩有時真的很令人生氣,但我們當父母真的應該控制一下情緒!

    首先,情緒化的我們會影響著孩子,暴躁的父母絕對養不出溫柔的孩子,我們對孩子的方式,孩子很快就會模仿,會用同樣的方式傷害比他弱的同伴。我想,咱們都不希望孩子有暴力傾向,所以,咱們必須以身作則,不管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想到他只是個孩子,而且是我們親生的,我得對他們寬容些!

    經常被打的孩子,會失去自尊,變得很懦弱,連保護自我的能力都會喪失。我想咱們都不希望孩子長大了一直被人欺負吧!

    我想說的是,用愛滋養的孩子,肯定是自信、陽光,有自制力的孩子。建議您多陪伴孩子,遇到問題要多與孩子溝通,而不是用暴力來威脅孩子。

  • 13 # 邱爸爸說

    老師管教孩子時肯定不能打!時代不同了,不是以前私塾的情況了。老師再有理由,孩子再調皮,都不能動手,一旦動手家長會找到學校、教育局都會處置老師。

    至於家長管教時,能不能動手。可以看看情況:

    該不該打孩子是家長的事,孩子該不該打才是孩子的事。

    現在的70後,甚至80後的家長,在小時候捱過家長打應該不在少數,那時候我們的父母都是相信“不打不成器”,“黃荊條子出好人“,我也是其中的捱打的一員。

    這種觀念已經不符合現在流行的觀點,但是也並不是說就一定完全是錯誤的,一味地順從孩子心願是不是就很好?實行棍棒教育,未免就是壞事。至少在發現孩子有往不好的趨勢發展的矛頭,語言教育不利的情況下,適當的,我說的是適當,不是暴打。。。適當敲打一下,對小孩子的警示作用是遠遠大於語言的。孩子有時只有受了些許皮肉之苦,才能記住教訓,如果對小孩子一次次的縱容,可能到之後就會釀成大禍,管不住了,有些父母到後期還會怕自己的孩子。

    我們很多孩子都是從小被父母打過,回想起來,會覺得當年自己趨勢錯了,父母當時的教育是對的。棍棒是一種警示,不是一個武器。父母在實行棍棒教育的時候,也要拿捏好分寸。口頭教育實在不能挽回的時候,再進行棍棒教育,我認為是可行的。

    當然,對孩子還是要多勸、多哄,給他講道理,孩子嗎,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第一次犯錯時,他都不一定知道這是錯,有時候是情不自禁的犯了錯,所以,當孩子犯了錯,你可以表達不滿,讓他意識到不滿,然後讓他思考為什麼會犯錯,這個過程很重要,然後犯錯了就要承擔責任,這也一定讓孩子明白!

    過程遠比結果重要!

    孩子犯錯的時候一定要冷靜,告訴自己數十秒鐘再發火,“一、二、三……”,一般數不到十你就冷靜了,就有了處理的辦法。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對孩子很重要,自己的急脾氣和暴力傾向會影響到孩子!很多人剛打過孩子,幾秒鐘後就後悔了,往往就是情緒控制的問題。

    當然,如果孩子在明知不對的情況下依然一犯再犯,如果錯誤比較嚴重,偶爾打一次還是很有作用的,但在打孩子時自己一定要冷靜,一定要冷靜!

    糾結於“打不打”的,都搞錯了孩子教育的核心,打有打得好的,也有打出問題的,同樣,別的教育方式也一樣有成功的,有失敗的,重點是你給孩子傳達的訊息是什麼,當你自己有了一丁點的私心,有了一丁點的噁心,有了一丁點的逃避之心,有了一丁點的欺軟之心,有了一丁點的怕麻煩之心,有了一丁點的虛偽之心時,孩子就會植入相應的心

  • 14 # 1982樹宇

    個人觀點

    家長和老師應該有懲戒權。也有相關法律出臺的新聞。

    關鍵是怎麼界定懲戒和凌辱?

    這是核心問題,個人認為甚至是懲戒權能否維持的關鍵。

    那到底需不需要懲戒呢?對家長,老師,孩子都是需要的。

    孩子為什麼是孩子?因為他們在道德,法律方面都所知甚少,甚至一無所知。往往由著自己的感覺來,很是混亂,極易觸犯道德和法律底線。因此需要懲戒給予警醒,引導。

    懲戒的目的是引導向善,而不是個人發洩情緒。

  • 15 # 書霞育兒說

    感謝邀請,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打孩子的年代早已過時。現在的孩子只要用心,很好溝通和管教的。家長和教師憑著我們年齡大打孩子,只能證明我們會欺小,給孩子做了一個很壞的榜樣,嚴重會害了孩子的一生。所以打孩子是做法是錯誤的。

    打孩子的壞處

    我18歲的樣子,那時也不懂教育,弟弟不上學,我把他打了一通,當時下手很狠,他記得卻不記恨。而且我和弟弟感情一直很好。可是我內心卻一直後悔難過。

    先生脾氣不好,記得那次他動手打兒子,後來難過自責了很久。而後孩子一直膽小怕事,不願和先生親近。好像那一打,就讓他們在內心分隔到天涯和海角。

    我家公經常在大哥小時候打他,而且下手很重,後來大哥成年後,一直和父母不來往,大哥結婚生子,都不請父母去。再後來大哥結婚做父親,也一樣打女兒,現在女兒和大哥不來往,結婚生子都不請父親。

    前幾年,網路經常暴光教師打孩子,後來投訴到教育局,對教師對學校的處罰和影響都是很嚴重的。所以現在教師很少動手打孩子。

    打不能解決問題,還給孩子做了最壞的榜樣

    父母和教師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是孩子們的引路人,是孩子們的榜樣。我們一動手,讓孩子很沒有安全感。本來該反醒的孩子卻沒了悔意,而且孩子也很容易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打孩子,只會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

    怎樣管教孩子?

    孩子從出生到成長,就像一張白紙,孩子出現什麼問題,肯定和我們有很大關係,如果孩子有問題時,我們父母能夠反省和檢討,那麼事情就一定能完美解決。

    比如孩子沉迷手機,我們就發火或者打罵,可是一開始如果我們真誠陪伴孩子,和孩子戶外活動或者親子閱讀等,你說孩子還會沉迷手機,不和我們親近嗎?

    做父母太容易,不用學習和考評。但是我們卻很辛苦。現在學習補課來得及,多學習孩子心理課,學習親子課,情感引導孩子,你就會發現管教孩子根本不用打,你就會發現孩子們可愛懂事的捨不得打。你一定能找到比打孩子更用的更科學的教育方法。

    我是王書霞,陽光愛學習的全職寶媽,如有別字,請多多包容。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別人的經驗也只能供我們參考。 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有免費實用的音訊親子課程和中醫育兒方法,有需要的請關注私信。 努力像陽光,溫暖每個人;傳正能量,關愛每個孩子。

  • 16 # 酸菜老師

    這個問題其實是很有爭議的問題。教育孩子是一個結果和過程都重要的事情。打和不打都是過程或者是教育孩子的方法,方法是有結果導向的。

    我的觀點是:偶爾要打的,痛苦可以讓人成長。

    打孩子的注意事項:

    1、  不得無緣無故的打孩子,有言在先,約定後觸犯,履行約定。

    2、  打孩子時心情平靜,用不得不打的心態打,不能洩憤。

    3、  打孩子的手心和屁股。

    4、  打完以後要做總結和情感連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九寒天,怎麼和麵才能使面結髮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