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家長覺得沒用,但是幼兒園、學校都在鼓勵背誦。你怎麼看?
17
回覆列表
  • 1 # 大二的啊爽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確實沒有人告訴我要去讀《三字經》,但現在看來,如果我小時候讀過的話,可能會對我未來的生活起到更好的指導作用。我看到裡面講歷史的部分,從三皇五帝到夏朝,才知道原來夏朝也有四百多年,而加上商朝和周朝,一千多年就過去了。之前我們有期論壇聊最喜歡的一本書,我最喜歡看的書是《白鹿原》,它講那個村莊的變遷,其實現在想想,新中國建立也才幾十年,放到歷史長河裡,我們自己的很多事不過是塵埃。給我的感覺挺震撼。我對《三字經》理解的方式是“順序”,比如歷史的順序,學習的順序。前些年大家都說讀經典,但經典太多了,根本不知從何入手,《三字經》告訴我們該讀什麼。自己以前覺得《三字經》是小孩學的,後來自己讀了才發現很有意義。比如首先講先孝悌,再到小學,之後四書都是什麼?論語是誰作的?孟子是誰作的?如果熟悉《三字經》,不就都知道了嗎?打好基礎之後六經就可以自己讀了。這是順序。另外,《三字經》一共一千多字,就囊括了這麼多內容,語言非常簡練準確,比我們概括的全面得多,所以我要好好再讀讀《三字經》。自己原來實在太淺薄了,有次讀《千字文》中的“四大五常”,女兒問我五常是什麼?我就不知道,後來看到《三字經》裡不是講了嘛,所以要好好學習,自己學,帶著女兒一起學。

  • 2 # C咖啡豆子

    呆讀經文,沒有多大益處。

    《詩經》是“國風好色”、“小雅怨誹”,在成人或可體會那不淫不亂的界限,怎樣同兒童講明呢?一開卷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牡丹亭》曲本裡的杜麗娘,就因此而引起傷春病,雖是寓言,卻實有可以注意的地方。

    所以我認為小學生讀經,是有害的,中學生讀整部的經,也是有害的。

    ——蔡元培,兒童美育首倡者

    ——————————————

    我以為古書絕對的可讀,只要讀的人是“通”的。

    我以為古書絕對的不可讀,倘若是強迫的令讀。

    ——傅斯年,史學家,文學家,臺大校長

    ————————————————

    很多英華人長大之後終生不看莎士比亞,是小時候學校裡的強迫敗壞了胃口。

    ——蕭伯納,英國文學家

    —————————————————

    除非滿足 教師自願開課,學生自由選課 這兩個條件,在課堂中大量閱讀、講授古書才是健康的。

    ——郭初陽,《救救孩子》作者之一

    ——————————

    自由選擇,不可強迫.尤其背誦儒家經典完全沒有必要,學生自己喜歡背例外.而且,既然可以上儒家經典,怎麼就不規定學<聖經>呢?這裡狹隘的文化民族主義意圖昭然若揭.

    ——範美忠,自信是中國最好的老師之一

  • 3 # 露露爸爸

    1. 蒙學教材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和《弟子規》(簡稱“三百千千弟子規”),是經過千年教育實踐篩選出來的。

    其中,三百千千兩宋以後私塾普遍使用,原因有三:一是政府強制規定;二是編寫者權威性的號召力和感召力;三是內容的精煉,符合兒童學習的天性。這些內容不但需要大聲吟誦,還要進行書寫練習。此外,《弟子規》除背誦外,還要落實到行為上。這個過程需要,口耳相傳,手把手教,穿插著講故事等,在樂中學。

    2. 蒙學的成效是什麼?透過基本的蒙學學習,可以掌握三千基本的漢字,完全具備自由閱讀能力。

    據統計,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與百家姓,總共3789個字,一般2至4年全部學完。關於上述教材的使用次第及作用,明代呂坤曾說“初入社學八歲以下者,先讀《三字經》以習見聞,讀《百家姓》以便日用,讀《千字文》以明義理”。

    3. 蒙學課本的特點和教育目標。

    蒙學課本從三言四言到七言,全部是押韻的,全部是歌謠和詩歌的形式,最接近於人的天性,便於吟誦、吟唱。蒙學的教育目標,就是透過三百千千弟子規以及其他優秀蒙學教材,培養兒童識字與書寫能力,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與基本道德規範,掌握基本的文化常識和生活常識。

  • 4 # 豆漿騎兵

    先說答案:十分有用,且必要!

    再說附加條件:父母有一人能耐心為寶寶的成長真正去學、去研究這本孩子啟蒙的讀本。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即所謂的“國學”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可是父母又該如何教育孩子國學呢?

    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摘自百度百科)

    光看這定義,你再聯絡下現在興起的針對小齡兒童的國學教育培訓班,很難想象上啟兩漢下至明清,有著二千年時間跨度的文化,培訓班要怎麼個講法!求人不如求己,豆漿決定自己來!

    國學的實質,是上下二千年歷史文化一點點積澱下來的,是鮮活的歷史,二千年的時間跨度裡,不是朗誦幾篇古文就能夠參透的,更不是置冠服,行漢禮這些形式上的東西所能替代的。

    國學教育不應為了教而教。而是要讓孩子們透過先人們的故事,對自己的言行加以規範,用名言警事去指導自己為人處事。

    說這麼多,寶寶的第一堂歷史課,我要這樣講。

    教材:《千字文》(字數較少,涵蓋歷史、文化、軍事、政治等諸多領域,朗朗上口,通熟易懂)

  • 5 # 鄒曉芒的書房

    個人認為讓孩子背《論語》,《三字經》,《千字文》是挺好的一件事。原因如下:

    1. 讓孩子透過背誦熟悉中文的韻律,節奏。簡單講,就是培養孩子說中文的語感,這個能力在將來的閱讀和寫作中都很重要。而且還在上小學會有改病句的練習,語感在這個時候是非常有幫助的。2. 《三字經》,《千字文》和《論語》可以算是中國古典文化中的經典,裡面有很多中國的傳統道德觀念在裡面。這些觀念有的已經過時,但是還有很多在今天仍然是金玉良言。在孩子背誦的過程中,把背誦的內容給孩子進行簡單講解,也是對孩子很好的教育。3. 家長認為沒用可能是因為孩子有時候背過就忘了。如果是這樣其實不必擔心,孩子背過的東西就像種子,如果土壤合適,溫度合適自會發芽。同樣,讓孩子背誦唐詩宋詞也是類似道理,透過背誦,讓孩子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

  • 6 # 十八線mama

    我覺得讓孩子背一背論語三字經千字文這些國學啟蒙讀物,並沒有什麼壞處。孩子的大腦本來就處於高速發育的階段,如果以寓教於樂的形式,讓孩子背誦些國學經典,本身就有利於大腦發育,同時,這些啟蒙都是很有韻律感的,所以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語感和審美。

    但是至於說,有沒有用,我覺得我們做很多事情都不見得是有用的,包括帶孩子進行親子活動,都說會提高親子關係,但是怎麼判斷它是有用的吶?

    小時候背誦的東西長大後很可能會忘,比如我們高考前很多東西都不記得了,但是它不一定是沒有用的啊。

  • 7 # 蔥媽育兒加油站

    對《論語》《千字文》《百家姓》這種文字,如果只是作為國學啟蒙,聽一聽讀一讀的話,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一定要強制背誦的話,個人覺得沒有這個必要,用處也不是很大。尤其是幼兒園階段的小孩,個人覺得更沒有這個必要。

    語言的學習,講究一個聽說讀寫,但是這都要建立在孩子的理解能力上。如果只是像鸚鵡學舌一樣聽熟背熟,但是根本不能理解的話,那很快也還是會遺忘的。對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個人覺得這是一種時間上的浪費。

    這個年齡段,不如聽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民謠、繞口令,更合適些。

  • 8 # 超級飛俠說育兒

    這個問題,如果只憑感覺來回答,真沒有具體衡量的標準。

    但在回看中國傳統教育的做法上,對經典學習的啟蒙都是從誦讀開始的,而且經事實證明對學習經典文化,傳承文明還是起到很大作用的。

    另外,背誦古文,只要家長或老師引導得當,孩子們學起來並不會覺得有多累。因為孩子本身就處於不斷髮展之中,記憶力更是比成年人更佳。雖然有些經典句子在當時背誦時,孩子並不會全然理解其含義。但印記在心中的東本,會隨著今後閱歷的增加和某些情境的觸發,孩子會更深刻地理解其內涵的。

    至於談到是否必要,我覺得這個問題很主觀。我小時候沒背過那些,但也上了大學,似乎經歷說明,不背也行。但我覺得背誦過經典文章的人,還是會有不同的。背過的人會對文字的韻律產生一種特殊的感覺。當孩子再去學語文課本里的古文時,會產生一種親近感。自然也就願意學古文了。

    是否有用,從短期效益來看是沒有明顯用處的。但對了解傳統文化,薰陶孩子情操還是有隱性作用的。別小看一兩條經典,如果孩子將之視為做人信條,會對人生產生巨大作用。

    所以,我覺得家長有時間有方法,好好指導孩子背誦論語,三字經,千字文等還是可以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十歲了,沒有技能,怎麼走出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