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先賢的智慧過了千年還是適用啊。
2
回覆列表
  • 1 # 木無夏

    《論語》裡有不少經典語錄,令人印象深刻,說到讓我體會最深的還是那句: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高一時抵不住遊戲的誘惑,平均一星期去網咖玩四次通宵。

    高二時迷戀qq裡的虛擬世界,整日和網友聊天。

    高二暑假出了人生第一次遠門,去了2010年的上海,眼界大開。

    然後,高三就開始學習了,重拾書本,每天堅持第一個進班,最後一個離班。北方的冬天裡也經常寒風中打著傘戴著帽子守著校門等看門師傅開門。然後開門進班大聲背書。

    前段時間朋友生日,聽他對我說:"楊,你不知道,你是我高三最佩服的人,每天早上我路過你們班,都能聽到你那響亮的背書的聲音"。聽他此言,熱淚盈眶,實在慚愧如今墮落的自己。

    就那樣堅持了一年。我從一個曾經被老師罵為「不要臉」的人變成一個班長、語文科代表和班級節日主持人之一。

    現在大學都快畢業了,偶爾想起以前,最懷念的還是那段美好而充滿嚮往的高三生活。

    《論語· 泰伯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現在想想,總是那麼的意味深長。

  • 2 # 鳶記

    《論語》一書言簡意深,富有哲理,表達了極為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它的語言凝練,有很多後來逐漸演化固定為成語,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誨人不倦”“不恥下問”就是我們十分熟悉的例子。

    在《論語》十則中我最喜歡的一句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因為這一則中所強調了讀書和思考相結合的必要性,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學”是基礎,“思”要在“學”中進行,二者相輔相成。是啊!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在今天,“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不僅啟示我們在學習中應將學習與思考有機結合起來,善於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問題;更重要的是,它啟示我們要重視創新思維在人類文明程序中的重要作用。現在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應該要將“學”和“思”好好的融會貫通,讓我們一起在知識的海洋中翱翔。

    智慧是知識的湧現,我們透過閱讀、傾聽獲得知識,但得到的只是一個個知識點,需要不斷的思考和實踐運用,把這些點連線起來,而連線的過程中受頻次和深度的不同,又會湧現出結構,融會貫通,能夠以此洞察事物內在的聯絡和影響,這就是經驗或者更高層次的智慧。光有知識不能產生能力,沒有連線的知識會很快的遺忘和消失,故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3 # 天橋一隻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高一時抵不住遊戲的誘惑,平均一星期去網咖玩四次通宵。高二時迷戀qq裡的虛擬世界,整日和網友聊天。高二暑假出了人生第一次遠門,去了2010年的上海,眼界大開。然後,高三就開始學習了,重拾書本,每天堅持第一個進班,最後一個離班。北方的冬天裡也經常寒風中打著傘戴著帽子守著校門等看門師傅開門。然後開門進班大聲背書。(前段時間朋友生日,聽他對我說:"楊,你不知道,你是我高三最佩服的人,每天早上我路過你們班,都能聽到你那響亮的背書的聲音"。聽他此言,熱淚盈眶,實在慚愧如今墮落的自己。)就那樣堅持了一年。我從一個曾經被老師罵為「不要臉」的人變成一個班長、語文科代表和班級節日主持人之一。現在大學都快畢業了,偶爾想起以前,最懷念的還是那段美好而充滿嚮往的高三生活。《論語· 泰伯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現在想想,總是那麼的意味深長。

  • 4 # 食人雅會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出自《論語·公冶長》,為什麼說對這句話特別有體會呢?主要是工作以後,源於對學習的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特別聰明,還很好學,不以向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比聰明人還比你勤奮”。我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是用時間彌補天分上的不足。從小到大,一直到大學畢業,學習的都是老師要求學習的課程,很少自己會主動思索學習其他的學科。畢業之後的兩年,由於忙於工作的緣故便把學習這件事情放下了。中間換過幾次工作之後,讓我又重新拿起課本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某一次,在當地一個比較大的公司面試營銷策劃的崗位,條件很優厚。同時競爭的有幾十個人,經過三輪選拔之後,就剩下了三個人,但最終公司只會留下一個。人事部門便把崗位的直接領導叫了過來,由他直接選擇,剩下的走人。剛開始前面都是一些正常的情況瞭解,最後一個問題,領導問我們平時都看書,要求我們把近期看過的書的名字寫下來交給他。然後從每一個人列的書單裡面拿出一本書來,讓講解一些,並背一些知名的片段。由於我平時看的都是古文方面的典籍,所以讓我背的是《道德經》,恰好那幾年我一直在看這本書,老子五千言,他隨便抽取了其中七八章,我都輩了下來。最終是我被錄取了。

    很多人都知道《道德經》或老子五千言,看過的人也會在少數,但是真正把這五千多字背下來的人還是比較少的。而我背了下來,那次面試以後,由於工作的需要,自己家裡的書又慢慢的多了起來,每隔一段時間會購買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平時不論工作多忙,回家之後都會抽出一點時間看會書在休息。

  • 5 # 知我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知道,但沒有太大興趣,是沒辦法精通一門本領的;有興趣,但並沒有感受到樂趣,是沒辦法成為行業內的大師級人物的。所以,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以孔子為例,自小就喜歡禮儀祭祀之類的活動,從小就是一個“小大人”模樣,他對禮樂制度的喜好是發自內心的,所以才百折不撓,一輩子孜孜不倦地追求理想中的社會形態。正是有這樣的一種精神,即便他缺乏西方那種邏輯思維,卻也產生了很多洞穿人生的哲理,兩千多年後仍然能夠激起人的共鳴。

    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知道《論語》,我們很多人甚至都沒有通讀過《論語》,這是因為沒有太多的興趣啊。從事教育工作也好,自己學習也好,一定要培養興趣,尋找樂趣才行。

  • 6 # 幸福論道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為智也,”現代很多人喜歡不懂裝懂,土話叫;衝蛋皮,吹牛皮,鄉下我們管叫它們不是正經人

  • 7 # 排骨紅燒說籃球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論語》

    高一時抵不住遊戲的誘惑,平均一星期去網咖玩四次通宵。

    高二時迷戀qq裡的虛擬世界,整日和網友聊天。

    高二暑假出了人生第一次遠門,去了2010年的上海和深圳,算是眼界大開。

    然後,高三就開始學習了,重拾書本,每天堅持第一個進班,最後一個離班。北方的冬天裡也經常寒風中打著傘戴著帽子守著校門等看門師傅開門。然後開門進班大聲背書。(前段時間朋友生日,聽他對我說:"楊,你不知道,你是我高三最佩服的人,每天早上我路過你們班,都能聽到你那響亮的背書的聲音"。聽他此言,熱淚盈眶,實在慚愧如今墮落的自己。)

    就那樣堅持了一年。我從一個曾經被老師罵為「不要臉」的人變成一個班長、語文科代表和班級節日主持人之一。

    現在大學都快畢業了,偶爾想起以前,最懷念的還是那段美好而充滿嚮往的高三生活。

    《論語· 泰伯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現在想想,總是那麼的意味深長。

  • 8 # 梵巖

    印象最深的一句是:富貴如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當時看到還稍有點詫異,本以為聖人恥於言利,或者說有這樣的想法也不會這樣直白的說出來,這讓我對孔老夫子更增敬意。說的多好啊:“如果有機會追求富貴,就算替人趕馬車我都願意。如果不能或太勉強那就還是做我喜歡的能做的事情。”這話到今天也有現實的意義。後來有些儒士很難接受孔聖人這麼說,硬在註釋中說孔夫子非有意於求富貴,而是說其不可求爾云云。看著也是搞笑。​

  • 9 # 過河鶇

    我體會最深的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孔子《論語》中的這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因為很多人確實存在著不懂裝懂的情況,並且自己就有點這個問題。在一些問題上總是用我感覺來回答,我感覺明天會好的,我感覺這個事情應該這麼做,而這些“我感覺”大多數都是錯誤的。

    不懂裝懂,害人害己,有時候我在陌生的地方問路,結果一個熱心腸的人跟我說了半天,告訴我在哪裡可以等到車,結果還是沒有等到,真的很鬱悶。如果不知道答案就不要誤導別人了好不好,為什麼要這樣互相傷害,陌生人之間好好相處多好啊。

    所以我自己也長了個教訓,在不明白的時候不要亂給別人出主意,不明白的問題搞明白了再去說。做自己的事情也要謹慎一些,說別人的事情更要謹慎一些,誤導別人確實很讓人討厭。

    做人保持謙虛謹慎才行,不要盲目的相信自己已經懂了很多了,空杯心態很重要。

    做一個有學識的人,知道的就知道的明明白白,不知道就去學習,搞懂了再去跟別人說。學會閉嘴比學會吹牛更為重要。

  • 10 # 臉龐4

    又是俗語說的壽命坎上!心理莫名的惆悵起來。

    “ 爸爸!如果去醫院治療,家裡還有錢嗎?”我問。“沒有過多的錢了”父親回答。

    我勸解老人家,現在醫療科學發達,肺炎好治的。讓老人家寬心。接著說:“家裡沒錢不要緊的,如果去縣醫院,住院治療,我先拿錢給您看病,我不在家時和小華說聲就行,她去取錢,拿錢住院。先治病要緊。您不要多想錢的事項,我回家會和小華打好招呼的,好嗎!”

    父親聽了非常的高興!

    天下事,說也說不清楚,想也想不明白!誰也沒有想到,這卻是我與父親最後一次在家裡聊天!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壽命坎,父親沒有邁過去,真的沒有想到。老人家經過三天村裡治療後到縣醫院住院治療九天,無好轉,轉院朝陽醫院醫治四天無效辭世。老人家也沒有想到!………..爸爸!兒女們盡力了!

    憶往昔!與父親生活的日子中,10月29日那天,父親的笑臉是無以倫比最美.最慈愛.最祥和.最Sunny.最燦爛的笑臉!至今讓我記憶猶新,無法忘懷!爸爸!我想您………

    父親在世時,當體會到老人家欣賞我時,我不敢懈怠,加倍幹好工作,多掙點錢,為自己的小家庭奔小康.生活美好努力!多盡一些孝道回報父母恩情;少給父母添麻煩;當我明白老人家後,我倍感人生裡有眾多責任;主動作為;團結家人.姐弟親友;善待親朋;會同家族成員一道努力辦好我輩應盡的責任,主事紅白喜事作得更好,更圓滿;少計較個人得失,少計較不好聽的隻言片語;生活本來就應該有苦有甜,有花有果,有香有色多姿多彩!又何必在乎錢財,名利等身外之物!我愛家人.朋友!願天下人健康平安!

    父親走了!我會一如既往的孝道我的母親;您放心吧!感恩父親給了我生命,教誨我做人的道理,兒將繼續尊天道.守人倫,好好為人處世;心永遠向善的方向發展;發揚自己的優點,夾著自己不足的尾巴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父親走了!之所以寫些紀念性文章,是想用學到的知識,掌握的才華,人生的感悟,生命的情感!追思同父親生活中的往事,緬懷父親!告慰父親大人的在天之靈!

    父親您安息吧! 爸爸!永垂不朽!

    龐玉

    2016年11月27日

  • 11 # 張文平銳評

    我這樣回答,我害怕你們打我。

    《論語》中有一句話,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六七歲的小孩,在啟蒙認字之初,幾乎都背過孔子這句千古名言,即便沒有,上學後,在老師凌厲的眼神督導下,也肯定爛熟於胸。

    那麼,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來,童靴們,讀一下,大聲點

    書本註釋,老師講授,專家解讀,幾乎都是如此:

    不過設身處地站在孔子的位置想一想,可能我們都錯了。

    說個題外話,奧不,應該是題中話。

    張文平是高中教師一枚,我們高中班主任對學生做工作,基本是這樣的畫風:

    親愛滴童鞋們啊,大家要好好學習,建立錯題集,掌握學習規律,流血流汗不流淚,掉血掉肉不掉隊,只有這樣,你才能考上清華北大,考上重點大學。

    畢業後才能找個好工作,才能變成有錢人,長得醜點沒關係,只有你有錢,沒見美女們見了王思聰都叫老公嗎?長得老點也沒關係,沒見全華人見了馬雲,都叫馬爸爸嗎?

    當然,你努力了,你付出了,流血流汗了,哪怕考不上好大學,你也不會悔,因為你問心無愧。

    馬爸爸好調皮啊,你在幹什麼?

    話題回來,孔子是誰?孔子當然是至聖先師,不過那是後代。

    在孔子活著的時候,在孔子不是神,還是個人的時候。孔子的職業和我一樣,都是老師。奧,也不一樣,因為張老師是公辦學校的老師,孔子是私立學校老師。(寫這段的我真是臭不要臉啊。)

    張老師我有工資領,雖然撐不死也餓不死。孔子教學質量不好,可是會鬧生源危機的啊,沒有了學生,也就沒有了學費,孔子就只能去吃土了。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吃頓肉都像過年,來找孔子上學的學生,可不僅僅是來提高道德、修身養性的,他們最大的目的就是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聞達於諸侯,揚威於鄰居。(好像接的有點不順嘴)

    因此,孔子老師壓力是相當大的,一方面害怕學生不認真學習,要督促他們,要畫一個美好的大餅誘惑他們;另一個方面,萬一學生當不了官,聞達不了,也要安慰他們,要不那個學生想不開,跳個樓,自個殺,出個走,那孔子的招牌就砸了。

    由此我們知道,“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三句話,壓根不是並列關係,而是遞進關係,至於意思,和剛才張老師說的並無二致。

    我可耐不可耐

    宣告:以下說法見於學者王威,張文平站在老師的視角進行了解讀。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掌握學習方法,努力學習,也是很快樂的事情。(同學們好好學啊,不上清華也要重點啊。)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好了,自然而然的就有達官貴人,聞名而來,駕著馬車迎接你去做官,這樣你就發達了。

    這裡要解釋一下,在那個生產力極端落後的年代,窮人們基本上是居住在一個地方,老死不相往來。(可見詩和遠方,在任何年代都是一個奢侈的話題。)

    如果出遠門的話,一定非富即貴,因為他們要有足夠盤纏,足夠的物資,還要有走遠路的馬車。因此自遠方來的朋友一定是個達官貴人,既然他來看你了,不就意味著你發達了嗎?(同學們,考上重點大學就有了好工作,有好工作就有好多毛爺爺,就有可能變成馬爸爸了。)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了半天,萬一無人問津,沒人接你去做官,你要坦蕩蕩的,不要生氣,因為你生死了,就不是君子了。(你付出來,哪怕考不上也問心無愧。)

    腦袋開花

    各位親,您是不是又要抄板磚,給張文平腦袋拍個花呢?

    來啊,互相關注啊,來啊,互相傷害啊。

  • 12 # 訊飛快讀精選

    給樓主分享幾句話,還有自己的一些感悟:

    我時常思考一些問題,一個人該如何優雅地過好這一生?

    從小到大,父母告訴我們要努力讀書,考上大學找到一個好工作;在校,老師教育我們努力學習,上名牌大學。

    至於我們快不快樂,卻沒有人在意。

    很多人,畢了業,成了家,買了車和房,該有的都有了,卻始終過得不開心。

    子曰:“三十而立。”

    人到30,在年少所學的基礎上,確立了處事和生活的基本原則,應該獨立承擔責任,明確人生目標。

    當然那是理想化的人生。

    很多人到了30,卻開始迷茫,繁忙的工作讓人透不過氣來,家庭裡外的瑣事讓人倍感窒息,疲於工作和家庭之罅隙,生活變得不再美好。

    記得有一句是這麼說的:“到了30歲的時候,要把全部的時間用來覺悟。如果到了30歲還沒有用來覺悟,就會一步步走向死亡。”

    於是,在自己迷茫彷徨的時候,我選擇讀《論語》。

    子曰:“鄉愿,德之賊也。”

    大意是:“那種不得罪人的好好先生,是道德敗壞的小人。”

    人大抵非為三種,一種是剛正不阿、不拘一格、氣勢如虹的一類人,他們大多鋒芒畢露,有一說一,從道不從君。譬如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氣概;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鐵骨。

    一種是,潔身自好,不肯媚俗於權貴,追求自己的內心理想,遠離喧囂。譬如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的優雅高潔,魏晉七賢之類的放浪形骸。

    在當下社會,人們更青睞會來事的人,就是所謂的圓滑世故。誰也不得罪,處處討好。

    孔子則認為,這類人實則是道德敗壞的小人。貌似好好先生,實則善惡不分,同流於世俗,言行不一者。

    當下社會,正需要一些敢於出頭的人,對於社會不好的現象,應該敢於出手,敢於表達自己的觀念。

    善要弘揚,惡要制止。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從小到大我們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以德報怨,於是在生活裡我們遇到傷害,遇到侵犯,為了不引起衝突,大多數人選擇忍氣吞聲,委曲求全。

    如果一個人真的有佛家的寬容,那倒也罷,實則大多數人是表面上不動聲色,其實內心早已波濤洶湧。

    孔子或許早就看透,生活中的我們根本做不到佛家的放下,道家的無為,他給出了答案:“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是多麼貼近我們的真實的自己。

    用你的公正、光明磊落,耿直的態度面對這一切。

    生活裡我們面對負能量人群,面對社會黑暗,用適當的惡行懲罰惡,用善行回報善。

    以德抱怨,離我們過於遙遠,面對傷害面對不公,應該敢於維護自己的權益,不做表面委曲求全,實則內心憤然的老好人。

    同時我們也應該把有限的情感、才華,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

    如果我們在生活裡,遇到了困惑遇到了煩心事,我們是否應該停下腳步,讀一讀先哲的思想,讓智慧的光芒指引我們走出泥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動腳踏車腳蹬猶如擺設,為什麼還要強制安裝?位置不合理根本就是沒有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