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許說兩句
-
2 # 阿木是個小逗比
這個問題問的就笨,加班不是給別人看的,你本職工作完成了,加班是吃飽了沒事幹,本職工作都沒完成,你還不加班,等著炒魷魚?
領導看的是業績!業績!業績!
不是加班!不是加班!不是加班!
重要的事說三遍!
-
3 # 獵頭老王
加班不加班要根據你的具體情況來定,如果你下班根本就不忙,這樣的情況下就不用加班了。千萬不要為了討好領導而去加班,這樣對你未來發展一點意義都沒有了。
老王建議:
1、是公司要求加班還是你自己要求加班。如果是工作強制加班,你也只能服從公司的安排了。我原來在網際網路公司上班的時候,公司沒有規定強制加班,但他們CEO每天都是快下班的時候,做在公司看看誰在加班,誰沒有加班。
哈哈,如果朋友這樣的老闆的話,趕快離開。所以,我就選擇了離職,自己創業了。在創而過程,我不強制要求員工加班,但必須要保質保量完成自己的工作,特別是質量,如果質量提升不了,其他都是零,可能就會走人。
2、加班對你來說,是否可以學習更多的知識。對於初入職場的新人來說,如果想學習知識,就可以加班,看看同事在做什麼,怎麼學習,透過觀察和學習,趕快超越你的同事。這樣你才有價值!
要記住:老闆請你來是創造價值的,不在乎你加班不加班,而在乎你是否真的能為公司創造價值。你天天24小時上班,就是不出業績,不能為公司創造價值,估計你距離走人的時候也不遠了。
-
4 # 思文掃地
1.
在網路媒體大肆渲染下,加班又是個非常沉重話題。
它與“焦慮”、“過勞死”、“猝死”、“自殺”等悲觀詞彙緊密聯絡,是個社會話題。
可是,少數人吹捧的“詩與遠方”,那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即便擁有,那也是一種生活的苟且,遲早還得回來加班。
與其如此,不如正式加班,看看它到底怎樣讓一個人忙到沒有性生活,如此的悽慘?
話題雖有點重,抽絲剝繭後,但願你會眼前一亮(自詡)。
分析之前,需問題範圍縮小,目的是找到問題的關鍵,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更有說服力。具體來說,有兩點:
(1)什麼樣人會經常加班?
(2)驅動加班因素有哪些?
2
關於第一個問題,透過構建比較簡單的二位矩陣模型進行分析。
根據實際工作情況,選取兩個指標:工作量和工作能力,具體如圖所示:
在這個模型中,四個象限對應A、B、C、D四類職場人,而D類職場人相對比較特殊。
模型當中的工作量定義,是以人可以看到或體驗到的事項,稱之為“顯性”工作。與之相對應,還有“隱性”工作。
D的特殊性在於,他的“顯性”工作量少,但“隱性”工作量就大。D類通常都是公司的管理層成員。所以,這裡重點分析A、B、C三類職場人。
基於上述矩陣模型,結合職場實際情況,提煉以下觀點:
(1)ABC三類職場人,加班機率大小依次排序:B類>A類>C類。
A、B兩類雖然工作量大,但A能力強工作效率高,而B能力弱,只能透過加班來完成任務。
現實中,A類多為職場專業人士(老司機),而B類多為新入職者或者工廠流水線員工,如富士康。
(2)C類多為企業裡“混日子”的(老油條),加班對他們來說太過遙遠,而且唯恐避之不及。
C類職場人在國企比較常見。企業想用用不起來,想辭又怕他們鬧事,權衡利弊之後只能花錢把他們養起來。
聽起來很無奈,但也很可悲。他們佔用企業比較多的資源(薪酬和職位),如果把這些資源用在B類身上,估計又會多出幾個A類職場人。
(3)B類職場人的發展路徑有兩條:要麼成為A,要麼變成C,其中差異就來自於是否加班。
或許,很多人不贊同這個觀點,但事實如此。就拿華為來說,高薪和升遷大都是來自日夜奮鬥,而不是坐在那嗑瓜子、喝茶水就搞的來(關係戶不提)。
能力說好聽些是在工作中提升,其實就是在加班中給逼出來。職場裡,沒有8小時之外的加班,別指望過自己過個兩三年就成為老司機。你只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老油條,漸漸淡忘在眾人的視野中。
(4)A類職場人的發展路徑,是向D類轉變。這個層面轉變,加班重要性要弱,更多依靠人際關係,以及機遇。
得出結論:
(1)A類職場人要做好兩件事:一是懂得給團隊成員授權,給他們發展的機會和空間,以此分擔你的工作壓力;二是精心打造自己的人際關係,在機遇出現時能夠充分地把握。
(2)B類職場人發展空間很大,尤其是新入職的職場菜鳥,請把加班當作打怪升級,用一種遊戲心態,在工作中積累經驗(工作能力、心理資本、外部敏感性等)和獲取裝備(人脈資源、職位晉升、管理工具等)。
(3)C類職場人,尤其是物質基礎不穩固、人生目標不清晰的,請遠離低質量的逍遙生活。雖然你現在可以獲取短暫的舒適,但在人工智慧迅猛發展的今天,你今後競爭對手不再是人,而是沒有感情的機器。
3
人的行為背後都存在動機,也就是出發點。所以,不論是看人,還是解決問題,都要抓住這個動機。
A、B、C、D四類職場人選擇加班動機因需求不同而有明顯差異。根據職場中比較常見的加班動機進行梳理,構建加班決策模型,具體如下:
另外,加班又涉及公司的企業文化,即是否盛行“加班文化”?
目前,國內IT行業盛行加班文化,尤其是創業公司,經常冠以“ All In”的美名。至於加班文化的好與壞,關鍵就看加班是否屬於“作秀型”?
這裡分析前提是公司不倡導“作秀”,而是真刀實槍地幹。
現在,我們結合決策模型進行分析,提煉以下觀點,具體如下:
(1)A類職場人應選擇性加班,即區分“必要型”和“偷懶型”工作,把原本超負荷的工作量進行有效分解。同時,在把控工作總體進度的基礎上,將大量佔用時間的“偷懶型”工作交由團隊裡的B類成員完成。
實際中,對A類來說,很多人放不下因為忙碌而產生成就感的“偷懶型”工作。有時,我自己也有這種感覺。
但是,這種感覺再好,也必須戒掉。在團隊競爭時代,你要做的就是透過合理分工來提高團隊的整體工作效率。
(2)B類職場人應拋棄“作秀”動機,不要為了加班而加班,做給老闆或同事看,而應努力做到“需要加班不必委屈,能不加班不必勉強”。
在這個原則下,B類向A類看齊,明確加班的根本目標就是提高工作能力,具體包括:
簡單工作套路化-總結能力;複雜工作簡單化-分解能力;挑戰工作結構化-管控能力。
(3)C類職場人通常基於某種短期利益而選擇加班。但這種加班通常毫無意義,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沒有價值,屬於無效加班。
所以,對C類來說,要做的就是拒絕無效加班,提高時間利用效率。同時,要跳出舒適區,主動多接活,往B類象限發展,為自己留生存後路。
(4)D類職場人,一方面拒絕“作秀型”加班,儘可能不佔用員工時間。另一方面改變傳統的“交往型”加班(應酬)為“健康型”加班(運動)或“學習性”加班(讀書)。
4.
綜上,對上述四類職場人的概要分析,歸根結底是要表達這樣的觀點:
談論加班,前提條件不應是“該不該”,而是“會不會”!“會”加班的邏輯,懂得對工作性質的界定和工作量的分解,在掌控進度情況下充分利用團隊或外部力量去高效完成。它強調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開展工作。
“會”加班的現實意義,就是讓你更加理性地看待加班這件事,而不是裹著抱怨、委屈等負面情緒去加班。這種無效加班,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對能力提升沒有促進作用。
-
5 # 拉麵的第二人生
相信提問的人是這樣思考的:我剛進入職場,現在就開始加班的話,就沒有自己的生活了。而且,我並不知道加班到底能帶給我什麼。
如果加班有價值,那當然權衡一番之後就能很容易做出選擇。那麼,主動加班到底有沒有意義呢?
1、別人加班,我就需要加班嗎?敲黑板,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個場景幾乎每個人都遇到過,剛上班,事情自然不會太多,但是到了下班時間看到周圍的老同事都沒有要回家的樣子,自己也很不好意思。但是呢,不走又覺得自己是在瞎耗著。就這樣進退兩難,白白耽誤了很多時間。
其實,你從領導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就會清晰很多。
大部分職場狀態都是有自己的規則的,哪怕你是崇尚自由和人性化的外企和網際網路新興行業也是如此。老闆都喜歡努力奉獻的員工,這也是鐵律。因此,當老闆看到一個新來的人,每天到點就不見人了,反倒是老員工勤勤懇懇,這個對比就很明顯。
哪怕你說自己工作做完了,老闆心裡也是不那麼爽的。工作做完,說明你可能工作量太少,找時間就給你加上去!
所以說,如果你看到別人都在加班,最好不要自己大大咧咧就跑回家了,尤其是領導還沒下班的時候。
2、如何科學加班?既然加班是逃不了了,但很多人又會說,我工作其實不多啊,加班不知道幹嘛,留下來發呆也很不好意思的。
那就說明你的思路錯了。一來,如果你沒事情做,說明你在公司的價值不大,老闆最看重的永遠是能提供價值、忙到不可開交的人,越忙說明公司越需要他,所以你可以主動向同事和領導請教,看看自己有什麼可以幫得上忙的。
二來,誰說加班就是發呆?你知道自己這份工作,要做到最好的水平,需要哪些技能嗎?相關的工具你都掌握了嗎?有更好的提高效率的方式嗎?這段時間就是給你提升的。如果你只是滿足於“完成工作”,那麼你遲早會被其他人取代,因為你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利用加班時間來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一項穩賺不賠的生意啊。
3、加班如何保持好節奏?很多人會覺得加班打亂了自己的生活節奏,但作為職場老鳥,我想說:在你沒有競爭力的時候,就別老想著工作生活平衡。當然,如果你只是混日子,那麼也大可不必糾結老闆對你的看法。但我想大部分人還是有一定的追求的,都希望自己在職場上越做越好,那麼犧牲掉一定的個人時間來自我提升和累積業績,那自然是必經之路。
不要以為舒舒服服就能達成自己的目標,舒服是留給死人的。
說了這麼多,其實還是想告訴大家,別排斥加班,也不要覺得加班是便宜了老闆。當你知道自己要去哪裡的時候,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自己而付出,最終收穫的是自己。
今天的你加班了嗎? -
6 # 九月說運營
加班這個話題,一直是職場人特別關心的問題,也是頗受爭議的話題。有人贊成加班,也有人反對加班。總之,對於加班,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在這個問題上,我也發表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在明確這個答案之前,要知道加班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為了完成自己職責內未完成的工作,那麼,我覺得加班是無可厚非的。特別是對於量化的工作指標,按量完成是職場人該有的工作態度。而如果,加班並非是為了完成未完成的工作,而是向領導展示自己的工作積極性等原因,那麼這個就視情況而定了。
在職場中,我們都希望得到領導的認可。所以,無論是自己工作能力也好,還是自己的工作態度,都極力的想展示在領導的面前,這初衷並沒有什麼錯。有時候,主動加班也是一種向領導展示自己工作態度的方式。
但是,為什麼說針對這種目的也要視情況而定呢?
其實就像開頭所說的,加班在職場中是頗受爭議的話題,有人贊成,也有人反對。對於領導來說也是如此,每個人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不同,自然也就對加班的看法不同。
有時候,你心甘情願的加班,有些領導可能會認為你的工作態度積極,所以也就會對你更加的認可。但是對於某些領導來說,加班是工作效率低下、能力不足的表現,如此便也就和自己的初衷相違背。
所以說,在糾結是否應該主動加班之前,瞭解領導對加班的態度,其實更加重要。如果加班只是為了向領導展示自己的工作態度,那就得好好考慮,否則加班就變成了適得其反。
那如果無法瞭解領導對加班的真正態度,應該怎麼辦呢?
其實答案也很簡單,跟著大眾走就行了。既然是自己無法明確的事情,那就看看其他同事的表現。如果下班後大家都習慣性的加班一會,你若是早早準時下班,那似乎也不太妥。而如果整個公司就沒什麼人在加班,你一個人獨自加班幹活,又顯得太過刻意。所以,在不明確答案之前,和大部分同事保持一樣的節奏,就是最正確的做法。
總而言之,對於完成未完成的工作,那麼就應該主動加班。抱有其他目的的加班,則需要考慮加班是否能夠起到對達成目的的幫助,有幫助則加班。最後,無法明確加班是否有幫助,那麼就跟隨大部分同事的做法。在職場中,有時候隨大流也是非常重要的生存法則之一。
回覆列表
問題提供的資訊比較簡單,我們可以梳理一具體情況再看需要不需要加班。
第一,需要看公司整體的加班文化。1、如果公司並不提倡加班,且對員工加班不加班並不在意,在本職工作做完的情況下,就沒有必要加班。
2、如果公司屬於那種提倡加班,不加班它就不樂意,完全不管你有沒有完成本職工作的單位,或者如果你不加班,就會影響你的升遷。那麼,你需要考慮的應該是不是辭職,而不是加不加班的問題。
如果公司是介於上面兩種情況之間,那就需要看你的直接上司的態度。
第二,需要看直接上司的態度。1、如果直接上司明確要求本職工作做完也要加班,如果還沒有找到更好的工作,最好加班。
2、如果直接上司沒有明確要求本職工作做完也要加班,那就跟上司打個招呼不再加班。打招呼主要是說明兩點:第一點,我已經完成了本職工作,且沒有其他需要加班的情況;第二點,我已經留好了電話,有必要時我會馬上回來。
第三,要看加班同事的工作情況。1、如果加班同事所做的工作與你的工作具有密切相關性,需要你的配合和支援,那麼你就需要加班。
2、如果同事的工作如你的工作沒有相關性,或者只是為了混時間,那麼你就沒有必要陪著加班。
第四,看你個人情況。1、如果是新人或者需要表現的,適量加班,即使工作做完,也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學習一些東西。
2、如果家庭情況不允許加班,那麼就以家庭為重。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任何一個公司裡,上司看到的加班,與員工實際的加班都是存在差異的。所以即使是被迫加班,也請利用好這個時間:不是為公司,而是為了提升自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