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設計師清華vlog
-
2 # 吉峰的文藝視界
我是階段性和有選擇地儲存的。階段性的儲存是短期內的,一般為半年;有選擇的儲存就是作中長期儲存了。我是用手撕了,點火燒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理。也很想林妹妹葬花、懷素葬筆一樣,找塊寶地給葬了,很可惜到哪兒去找呢……。
臨拳學習書法,有時識憑眼光會覺得自己沒有長進,甚至認為不如以前,對學書法失去興趣和信心。其實這裡有一個眼高手低、眼低手高的過程。儲存一下自己臨摹的字,不時地翻看一下,就會看到自己進步和差距,這對循序漸進是大有裨益的。
這也是我學書法中的一個過程,一點體會。我說的對嗎?
-
3 # 逸風堂文化
我覺得你可以不扔掉,但是不扔掉了代價就是,你在家裡堆著越來越多,而且很雜亂,也沒有什麼多大的用處。每次你想著把這些東西留下來日後翻閱,很可能自己後來也沒怎麼看。只是把它放在了那裡,然後覺得,那些東西放在那裡,就好像你已經有了很多東西一樣。
我覺得這是非常不必要的。當然如果你家裡真的有很多的地方,或者說能夠存很多的紙張的話,我覺得也是挺好的。這樣可以做成一個記錄和檔案。沒事的時候可以翻翻看一下,看看自己書法前後的一個發展的情況是怎麼樣的。自己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到底是在哪些筆畫、哪些方面,應該怎樣的改進。這樣對我們學習書法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參照物,對我們學習書法就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但是我覺得最有效率、而且最好的方式,就是當你寫完一個字之後,或者說當你一天臨帖的工作完成了之後,自己用自己的智慧手機,給你的字拍照。然後把拍的照片整理一下,然後整理成一個個資料夾,存在電腦裡。
然後你練習的紙張就可以扔掉了。那麼,拍下來的照片可以作什麼用途呢,我認為至少可以做以下三個用途:
第一把這些照片儲存整理到電腦上,然後製成一個資料夾,然後這樣就可以很方便快捷的看出你哪一個階段,在哪一個水平,具體攻克的是哪一個字。
然後前後的對照是怎麼樣的,你學這個之前,你的書法是怎樣的,學了這個之後,你的書法怎麼樣。然後看看到底自己有沒有進步,或者說有沒有退步,一目瞭然。對比也非常的清晰,而且呼叫和調查的時間也會比較方便高效。
然後第二個用途就是,你可以把這些拍下來的照片分享到社交網路裡,比方說論壇,大家一起學習交流,然後發給一些書法群裡,或者發給一些書法比較好的人,然後諮詢他們的意見,互相交流切磋,也是比較好的。
另外一點,這些照片是很好的素材。當你再寫書法作品的時候,遇到某一個寫的比較好的字,或者說某一個寫的比較有靈感的、比較有新意的字,可以拍下來,然後當你進行書法創作的時候,可以把這些字單獨呼叫過來,仔細的觀察這些字,想想當時自己是怎麼寫的。
然後再進行創作的時候,就可以將這些字帶入你們的書法創作中,從而形成自己的創作。
-
4 # 宮春虎畫馬
書法臨習完的紙張如何處理,
一,整齊碼放,待積累到相當的數量送到物資回收站。
二,隨時作為垃圾清理,放到垃圾桶。
三,為了縮小體積,將一定數量的紙張用水沖沖,用手擠出水分,再放到垃圾桶,
四,待紙幹了以後重複使用,直至不能使用為止,
五,認真回顧臨摹的內容,對照範本,那些結構問題,那些筆畫問題,那些是工具的問題。此為自檢。
六,選擇有代表性的臨摹紙張,請教老師,聽取意見,不斷提高臨摹水平。
當然,天涼了,還可以用臨摹的紙張包裹大白菜,利於儲存,還可以…還可以…
-
5 # 紅馬乙
有價值的留一部分,為的是總結對比。大部分都處理掉。臨習不是創作,需要反覆揣摩古人的運筆,用紙量很大,不處理真的沒地方放。
-
6 # 老齊石雕哥
練習書法,個別人,一般的情況下,練習的紙,都自己存著,保管著,等待書法練好成熟那時刻,在拿出來,看看自己當初開始寫的是什麼樣字的,可以做比較了。
就拿我來說吧,我一個事多的人,有時無聊,就拿出筆來練練,還不短的練習毛筆,但是,我沒有老師指導和指導,就憑字帖練習,到現在也沒成就,也寫不好,也學不會,別看我無事的練習,練習的時間可是不短了,就是沒進步,我可是服我自己了,沒辦法,練習的毛筆字紙也不少了,開始還留著這些練習了毛筆字的紙,可是練來練去沒進步,就扔掉了。
看我寫的字東倒西歪的,沒有力度沒有味道,沒有一點樣子,我寫的毛筆字拿出來亮相,那可是醜到家裡,
-
7 # 鄉土之聲
臨習書法用紙比較多,只要你勤奮,且一般進步都比較大,一天一個樣,我常常把自己臨習完字的紙留下來,過幾天在看一下,看自己當前寫的和過去寫的有什麼差別和不足。另外,透過這種回查的方式可以解決習書中所存在的問題。
第一,可以看看自己臨習前的書寫水平,在整體上認識自己的學習書法過程,同時也能更加了解自己,對於以後學習書法的方向上也有指導意義。第二,還可以查缺補漏,看看自己就還有哪裡做的不夠好,還有什麼地方需要改進,對於今後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第三,也可以選一部分寫的滿意留下來作紀念。
既然選擇學習書法藝術,就要養成留字紙的習慣,這樣每一次書寫也都能認真對待,時間是檢驗一切真理的標準,因此,我並不建議臨習完直接就扔掉。
-
8 # 評說古今
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經歷吧:
我開始學書法時大概是小學三年級。作為80後的少年,家又在鄉下,那時候家裡窮,父母又沒念過什麼書大字不識幾個,偶然的情況下在家裡發現幾本清朝和民國時期的醫書,覺得上面的字挺有意思(都是繁體字),於是就開始臨摹。那會兒家裡還沒有毛筆,只有軟筆,也沒有專門的紙張,所以就用學校發的作業本和鋼筆用的墨水用來書寫臨摹。雖然父母那一輩人因時代變遷經歷過“糧食關”、“文革”等,但一直很重視讀書,不允許我們這些晚輩不愛惜書本知識,哪怕是已經寫過了字的紙張也不允許隨地丟棄,所以只能收集起來存放著。後面我自己又用壓歲錢買了毛筆墨汁又去古玩書畫市場買了幾本印刷的字帖。九幾年時“供銷社”賣的毛筆一元錢一支,墨汁一元五毛錢一瓶,和現在的物價沒法比,那時候對於自己買學習用品父母也是大力支援。最開始摹臨的是家裡的醫書,後面摹臨顏真卿的楷書,後面又摹臨柳體、隸書、魏碑、行書、草書,一直持續到考上大學。家裡面堆了一大堆摩臨書法的紙張,每次翻看都會看到一種進步,從最開始的稚嫩到成熟成形演變成自己的風格,這是一種堅持和成長的過程。每看一次都有一種感慨,這就是自己的成長經歷。
-
9 # 知名看淡
放整齊,每張都寫上日期,隔一段時間就看看,主要是找問題,再和現在的做比較,你就會見到以前的字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這樣去做的好處還是很多的。如果積累的多了,也經過幾次比較分析了,就可以用方面練字了,幹了還可以再寫,最後當廢紙賣掉。
-
10 # 姚若兮
臨習書法,可以說是非常費紙的,練習書法的花費成本之一,另外就是墨水和字帖,對於喜歡練字的人來說,自己的字寫完一張字,就特別有成就感。對於臨習完的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處理辦法,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掛起來,或者貼到牆上,當然這也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因為每寫一張,總感覺不好,如果立馬扔掉,又感覺到特別遺憾,捨不得扔,寫完的字就像自己身上掉下來的孩子,掛起來有好多好處,和現在寫的不斷對比,然後有利於以後提升
1.可以自己欣賞,自己好不容易寫出的作品,掛在哪裡,滿足自己的小虛榮。2.可以和以後寫的對比,發現自己的問題,有助於後面自己的提升,有利於提升書寫者的信心。
二、放地上,全部一堆堆在一起,這種人也很多,就是不斷的練習不斷的寫,實戰偏多一點,注重操作,一般比較踏實,臨帖的比較認真,一張一張擺放整齊,然後積攢好多好多,我開始就積攢了好多,好幾捆,最後沒地方放了,然後賣掉了。
總之學習書法的人,自己寫的作品一般不會隨便亂扔,都會積累起來,不到萬不得已一般不會去賣的,因為這都是心血,都是自己點燈熬油積累出來的,臨完的紙放在哪裡也算是有個心理安慰。
-
11 # 吾子牛
我一般都是練完了拍照,然後,將紙扔了。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練字的紙越積越多也不好存放,二是將寫的字拍下來反覆看有助於對照發現問題,尤其我發現拍成照片更能夠發現自己字的薄弱點,照片可以根據時間存在手機裡對照,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下來就可以明顯的看出自己的進步。
-
12 # 宋子渝—書法鏡子老宋
答,練習書法少不了要浪費很多的紙,我在臨習的過程中,把我臨習過的紙裡面挑一些比較好的留存下來,過一段時間把近期臨習同樣的帖進行對比,找出以前和現在的差距和不足,在進行完善思考再進行臨習。提高自己的臨習水準,儘量的和原帖做的一樣。
學習書法臨帖是非常費紙的,有一段時間我練習大字的時候,每天基本上都是一刀紙。寫過的紙一大堆一大堆一大捆一大捆的賣廢品。
所以學習書法要深入的去思考,因為學習書法最終是一種理念的改變,我們多思考了下筆才會到位,這樣我們也是可以省去很多的紙。還有一種辦法,就是練完小字練大字。廢紙多了也能送到廢品收購站去了。
-
13 # 胡耀飛寫字教學
這個要看自己臨習完後對作品的感覺如何
1、感覺很好的作品,那可能會對作品細細品味,把臨習的作品用手機拍下來,發個朋友圈,如果自己感覺作品的背景不是很好,還會找一個好的背景,營造氛圍,讓整幅作品更有藝術氣息,拍完圖片後也可能再用美圖秀秀重新編輯一下,美美的發個朋友圈,靜待朋友圈點贊,或者把圖片發給相同興趣的朋友,讓朋友再提出寶貴意見,指點一二,讓自己有更多的進步空間。
2、感覺一般的作品,會稍作停頓和思考,自己會覺得哪些地方寫得還不夠好,放在一邊,繼續練習,爭取下一張寫得更好一些。
3、感覺不滿意的作品,我可能會直接用手揉成一團,丟到垃圾桶裡去,重新練習。
-
14 # 大覺938
我對於臨習完的紙張是分別處理的,平時用費紙報紙等雜紙書寫的我是寫完放垃圾袋即時丟掉!
如果是用宣紙創作的一般都會收起一段時間作為時段的對照用。這樣有利於發現後來的有那些進步或不足之處,然後存上去廢。見笑了。
-
15 # 文川閣
你對書法臨習完細紙如何處理?
說實在的練書法挺費紙的,如果全部儲存好很佔空間,寫了就扔又有不忍心認真的傑作,這幾年我是這樣做的:
1:每天練習完的紙別急到丟棄,整理好放到一邊,練習完後對帖做個總結,挑出自己認為滿意的出來掛牆上再琢磨對比一番,重新對帖練習,養成溫故而知新。
2:一週或一個月整理可以反面重複利用完再丟棄騰出空間,做到節儉。
3:重複以上2點作法,然後把覺得自己最滿意的儲存起,拍照給書友交流方法、或老師指點迷津。因為每一個階段的練習效果都是不一樣的,以作交流用。
-
16 # 素心明月
要想寫好書法字型,就必須需要大量的紙張,許多書法用紙,尤其是宣紙,價格都比較高,長期寫的話是一筆很大的支出。那麼,當你練習的書法紙張越來越多,堆積如山的時候,怎麼處理呢?
我覺得你給分為這麼幾個階段。
第1個階段,選擇用水寫布或者是毛邊紙,價格都比較便宜。這個時候的書寫主要針對初學者,水寫布能反覆使用,比較便宜的毛邊紙,一刀可以用好長時間。在這個階段所有的紙張直接當垃圾賣掉或者是當柴火燒掉。當然感覺比較有價值的,可以拍照片留念儲存,同時也有助於自己瞭解自己的書寫進步程度。
第2個階段,是練習臨摹作品的階段。
這個時候的花費會多一點,你要買一些比較適合的書法紙,或者是一些作品紙。這個時候書寫的時候要有格式,有章法,大小款式都要中規中矩,或者是具有一副完整作品的模樣。這個階段你寫的比較優秀的作品可以適當的留下來,其餘的作品不妨把它打包下來,裝備當廢紙賣掉或者是作其他用途。
第3個階段是你的作品比較成熟的這個階段。
當你的字寫得越來越好,而且自己也具有了價格價值的時候,你書寫的這些作品,就可以被收藏或者是出售了。當然這個時候的作品,你除了參加比賽,創作出來一幅純粹作品以外,除了少數的被廢棄扔掉以外,大多數都可以把它儲存下來。但是儲存的這些儘量是精品。
書法繪畫都需要相當多的工具材料,也會產生非常多的廢物,要學會有條理的整理和收集以及儲存收藏,否則的話自己的書房就會變得雜亂不堪,連你自己都難以忍受。
-
17 # 言也木比白
臨寫的完成件
是寫者的成績表現
按時間順序儲存這些書寫件
積累一週或一個月
自己重新評判這些字
總結得失
如果隔半年一年
重品味
可以看到提升的過程
這種收穫是準確的
當然
最後還是會銷燬處理
-
18 # 文舍堂書法
文舍堂一家之言。
我臨習完的習作要保留一段時間,自己認為好的保留時間要長些,一般的保留時間短一些,特別不好的就丟掉了。
保留的理由有三點:一是比對作用。可以用來比對,看自己臨習一段時間後有沒有進步。前面臨習的可以做參考,找出自己在臨習方面的問題。二是示範作用。我的做法是,把在自己寫的很好的字剪下來,和字帖放到一起,用這個字做為一個所謂的階段性標準。這樣日積月累寫的好的字多了,自己提高的就快了。大家看一下,像這樣的習作我一般要留一斷時間?
這裡的墨字,尉字,佳字,神字等,自己認為好的就剪下來。三是重複利用。我練字的紙是摩擦力大的毛邊紙,在空隙的地方可以寫小楷。寫完小楷後在紙的背面可以練草書。這樣可以節約很多紙。
長期練字紙和墨是很費的,所以要把它好好的利用起來,古人說惜墨如金,就是這個道理,下面也是我留下來的習作。
-
19 # 甜辣辣
我們來臨習作品時,最好用整張的紙,不要撕一塊塊的再用,這樣比較規整,將寫完的作品一層一層網上落,夠一箱可以裝起來,如果空間足夠大,可以繼續攢,當你發現你自己進的時候看一眼自己寫過的紙張。也可以不定期對比一下。太多了以後就可以賣了。[耶]
-
20 # 呂永亮
這主要取決於紙張材質,同時跟“藝術理念”有關。
有“綜合藝術”/“書法藝術”/“書法”之間的區別。
就當作是廢物利用,屬於創造力問題。
回覆列表
基本上臨習完後的紙張,有二種處理方式:
1、直接扔了,當成垃圾一樣,並無二致,裝到垃圾袋一扔了事;
2、儲存起來,當成書法練習的見證,偶爾拿出來翻看,感慨一番。
二種處理方式,也代表了人的個性使然,有些人即過不追,尤其是臨習的紙張,他已經完成了使命,我們就讓它去吧。
也有些人,喜歡懷舊,喜歡收藏關於自己生命中的很多“美好”,這種人感情豐富,偶爾多愁善感,但有時候也情深義重。
但終究我們熬不過歲月,你扔掉也好,珍藏也罷,除非你成了名家,要不也是無用之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