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透過之所

    學行書必學二王或趙孟頫,米芾行書是二王的一個分支,是性情行書,不適合初學。你看當今的醜書家,基本都不學二王。

    個人覺得當今寫二王書風最好的就是範笑歌,已經可以隨意發展衍化二王風格。

  • 2 # 譚小軍墨緣書院

    二王的行書,更符合現代審美,將真書行化的就是王法。米的行書,在二王基礎上更多的個性發揮,結字,取勢,筆法都多變且極具個性種隨意性,很難學,更主要的是,學米,在未學二王之前,幾乎是無從下筆。首筆就讓人朦圈。

  • 3 # 一笑貫長天

    初學行書之人,不易選米芾的法貼,因為米芾的行書對筆法技巧要求非常高,初學之人難以掌握。

    其一,米芾的字型以險絕稱著,初學行書之人,如果上手就學米芾,不容易把握字型的整體平衡。

    其二,米芾行筆八面入鋒,也八面出鋒,初學之人還沒有如此高超的技能,學起來只能似是而非,也容易陷入悲觀。

    其三,米芾的行書筆劃變幻莫測,提按靈巧,非初學者所能臨摹與理解,這種情況會使初學者有望而卻步的感覺。

    建議初學行書的人,可以從趙孟頫的行書練起,趙孟頫的行書相對米芾容易入手,也較易取得初步成績。

  • 4 # 看海上生花

    為什麼不能學米芾,看了許多行書字帖也練過其它的行書碑帖,但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很難受寫的太累,後還是從蜀素帖開始練,也買了許多米芾的字帖,本來就喜歡所以感覺較好,現習字一年。

  • 5 # 晉風

    一是米芾字點劃結構欹側無則,詭異多端,學者如果沒有寫行書的經驗,很難正確理解它的來龍去脈,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最易誤入岐途而徒生煩惱。

    二是米字筆法八面出鋒,不踐古法,運筆又”風檣陣馬,以“刷“為主,提按多,節奏快,如果不識其筆法,腕上功夫又差,很難寫出米字筆意和風神,其結果往往走向極端,不是縮頭傻腦,就是張牙舞爪。

    三是米字排布參差無序,章法不主故常。米芾在其深厚功力的支撐下,其作書率意放筆,排布由興,筆端流露往往顛三倒四,左拖右拽,無跡可循,如果對行書章法不甚瞭解,而是跟葫蘆畫瓢,初學者在章法上不是出現機械排列猶如散沙,就是刻意安排而不貫氣。

    當然,有天賦稟異的學書者,也可能下筆便到烏絲欄。但這是極少數之人。做為我們普通習書者來說,初學行書最好不要先從米芾開始。先選擇一些中規中矩的行書範本,如趙孟頫的行書字帖及《懷仁集王字聖教序》等都可。在臨習好這些字帖後,再學習米芾行書,那可能就水到渠成了。

    我是晉風。願與大家在書法藝術,詩詞楹聯及人文知識等方面,同學習,互交流,共進步!

  • 6 # 詩夜城主

    題主所問“初學行書,為什麼不能從米芾開始?”,對於這個問題,頗讓人有疑惑,為什麼初學行書就不能從米芾開始呢?難不成米芾的行書差勁的上不了桌面或者說米芾的行書境界比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還要高深,初學者學不得,對嗎?

    恰恰相反,米芾的行書獨具一格,上得了桌面,卻又沒有哪件行書可以超越《蘭亭序》,所以初學行書,完全可以從米芾開始。

    米芾與蘇軾、黃庭堅、蔡襄被稱之為“宋四家”,米芾從小就天資聰慧,六歲能背詩百首,八歲學書法,十歲摹寫碑刻,其“篆、隸、草、行、楷”五體皆精,其書頗重法度,恪守晉法,在博採眾長的基礎上深得“二王”筆意,米芾行書取法王羲之,後人行書都在學王羲之,為何又不能學米芾呢?況且明代書法家董其昌行書也在學習米芾,

    我們接著說說米芾行書風格吧,其行書代表作《蜀素帖》通篇71行,658字,用筆俊邁、八面出鋒、正側藏露、曲盡變化、體態萬千,體現了米芾“刷字”的特點,結體以欹側為主,俯仰斜正,表現出動態的美感,值得注意了,米芾的書法在於奇姿和妙趣,這讓初學者可以免去學習書法時的枯燥乏味心情,

    自古以來,學習書法中的任何書體,都是從古代書法大家的書法開始,這從來都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是歷來學書者的必由之路,而且學習書法都是取法乎上,從最好的、最經典的、最規範的學起,米芾堪稱大家,綜上所述,初學行書完全可以從米芾的行書開始,試問一下,如果連米芾的行書都不能用來初學,那是否要學習當代書家的行書呢?如果要一意孤行,那神仙都救不了你。

  • 7 # 如石書藝

    初學行書,不宜從米芾入手。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理解。

    米芾為“宋四家”之一,一向以心氣孤傲,個性狂縱著稱,“人怪書狂”的米芾,散漫不羈,奇裝異服,又潔癖,不與人同器,嗜蓄奇石,人稱“米顛”。

    書法亦如其人。

    一是天賦極高。憑他的天分才情,學古不泥古。在他的《述學》中自稱:“從顏、柳、歐、褚、沈等以窺晉、魏,並追竹簡鼎銘,以學褚為最久”。但他在《海岳名言》中言:“歐、虞、褚、柳、顏、皆一筆書也。安排費工,豈能垂世?李邕脫子敬體,乏纖濃。”

    這是米芾對唐人書法的批評,他認為唐人書法比起魏晉六朝書法的用筆和結構多刻本。又對李邕進行了批評,認為其書法雖然脫離了王獻之的影響,但失去了王獻之的筆墨意趣。

    二是筆法個性強烈。他自譽:“自任腕有羲之鬼。”、“我獨有四面”、“隨意落筆,皆備自然,”意足我自足”。這寥寥數字表現出米芾書法的自信甚至自戀。又云:“以腕著紙,則筆端有指力無臂力,”主張筆力透過手臂達到毫端,故須懸手提筆。他說,以此筆法,才能達到,“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亦即“骨勁、皮肉、脂澤、風神皆全”。

    他將魏晉“二王”之書風和用筆,發展到極致,蘇軾在《雪堂書評》說:“海嶽平生篆、隸、真、行、草,風牆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鍾(繇)、王(羲之)並行,非但不愧而已。”將他與書法界的頂級人物鍾、王相提並論,推崇極高。

    三是字勢天真自然,他下筆倜儻縱橫,使轉自如,八面生姿,氣勢飛動,發抒情性天趣,出新意法度之外,體勢俊邁,可謂前無古人,後人難及。但過趨飛揚勁快,不免風華畢露,缺少蘊蓄的情致。黃庭堅說:餘嘗評米元章書,如快劍斫陣,強弩射千里,所當穿徹,書家筆勢,亦窮於此。然亦似仲由(子路)未見孔子時風氣耳。”贊米芾的筆勢雄強峻利,但又借子路未見孔子一說,批評米芾有著桀驁不馴的氣質,神情沒能內含,有欠彬彬之態。

    米芾用筆的以上這些特點,是為初學極難掌握。

  • 8 # 井底之蝸

    初學行書,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寫法,因此要選擇筆法比較簡單,字形有規律的字帖來臨習,這樣提高會比較快。而米芾的字卻不太符合這個條件。

    一、米芾號稱八面出鋒,筆法變化非常豐富。尤其是中鋒與側鋒、露鋒與藏鋒、圓轉與方折、厚重與輕描的變換,在書寫過程中無處不在,因此在臨帖的時候有一種應接不暇、無力招架之感。在背臨的時候,也會感覺記住的細節不多,寫不出那種味道。因此除非有一些基礎,否則臨起來很費勁。

    二、米芾的字一般都有一定的傾斜,臨習時稍有不慎就會失去重心,變得東倒西歪,顯得很凌亂。

    三、米芾的筆畫,傾斜度也會有不斷的變化,顯得縱橫交錯,氣象萬千。臨習的時候很容易寫成平行的傾斜,顯得千篇一律,毫無生氣。

    四、米芾自稱刷字,其作品看起來很隨性,規律性不強,不同的字有不同的寫法。寫會一個字之後再寫下一個字,基本要從零開始。

    五、米芾的作品,不僅風格鮮明,而且不同時期的風格差異也很大。從方圓庵記到蜀素帖,從苕溪詩帖到離騷經,從研山銘到草書九帖,其風格之變化,判若兩人。從一本帖過渡到另一本,幾乎是從頭開始。其他書家的作品,風格基本一致,學好一個就相當於會了一大半。

    綜上,米芾的字難以駕馭,初學者還是避開米芾比較好。如果非要學,那就嘗試從方圓庵記開始吧,字數較多且比較平穩正直。

    我比較喜歡用鋼筆臨習米芾,這樣會簡單很多,分享一幅給大家。

  • 9 # 臨池管窺

    初習行書不以米芾入手,也許是經驗之談。

    其理由一,宋人善意,都以個性鮮明著稱,定型後難於蛻變,漸成窠臼。

    其二,宋人書法雖說藝術成就很高,注重寫意,講究情趣,但筆法多變,對初學者而言不易學,也不宜學的。

    其三,米芾書法重視靈性在筆墨中的抒發,直率中蘊真趣,初習者難於掌握,重形則欹側難返,重意趣則漸入野俗。

    然而個人卻認為:一,初學者選擇臨摹物件應以興趣為主,只有感興趣了,學習才有動力。

    第二,初習書法者認識水準是漸進的,相應的審美水平要對應相適合的臨摹物件。

    三、初學者喜愛米芾書法,說明對其有了解的衝動,外力不應當中止這種衝動,應引導初學者對其深入瞭解後再作選擇。

    個人自習書法始終以興趣為主導,初學行書就是以《蜀素帖》上手的,認為其書風很“現代”,到“形似”以後,又覺其書體不古,又習《蘭亭》及晉諸家法帖,又覺筆力難及,於是學歐《千字文》及中外寫經體,後覺板滯,又以褚書、董書、智永增其娟秀。。。往返多年,最終認識到趙書的相容之美,於是宗其一家至今。

    感受書法之美,興趣應為先導,理性為指導。只有親歷感受,才辨其優劣,縱使光陰耗費,卻拾貝遺珍,樂在其中,漸至人書俱老。

  • 10 # 快樂書法

    題主的這個問題,讓人莫名其妙。初學行書,為什麼不能從米芾開始?

    我倒是認為,初學行書,從米芾入手,是最好的入門途徑之一。

    在行書史上,米芾是集大成者,是承前啟後的座標性人物。

    米芾《笤溪詩帖》區域性

    著名畫家陳子莊先生的說:

    初學寫字下筆要重,以後則要越寫越輕,若不費力。如初學即輕,則會越來越輕,越寫越浮了。金石書畫皆以雄強為第一。學寫字既要學雄強一路的,也要學渾涵的,既要學粗筆的,也要學細筆的。如果全學豪放一路,則將失之於野。學兩個極端,得其中間。有三種不能入門。一是學習光而秀,二是上手四法(指筆法、字法、墨法、章法)皆粗,三是定於一。有一種就落俗套,三種全佔,終生門外漢。到老明白了,人生苦短,悔之晚矣。

    我贊同陳子莊先生的觀點。

    米芾的行書,下筆肯定而不含糊,沉著而又痛快。字法上對比明顯,章法上節奏感強,米芾的《方圓庵記》,《蜀素帖》、《笤溪詩帖》,都是學習行書入門的最好範本。

    米芾《方圓庵記》區域性

    清人馮班《純吟要述》說:

    學前人書從後人入手,便得他門戶,學後人書從前人落下,便有拏把(答主注:音拿把,意即依據)。

    清人張之屏《法書真詮》說:

    世嘗有見人美書,必問出何碑版?見人作字,即問用何筆法?此輩斷不足與論字。 夫“公孫舞劍”.“擔夫爭道”,有會心者,皆可於此悟筆妙。而況筆致妙處隨在而有:往往酒家帳簿、道士籤譜,於劣不成字之中,盡有一二字之出奇者,得之遂能參悟許多妙境。豈有終身牢守一種標本而能字者?

    米芾《蜀素帖》區域性

    初學米芾,會有劍拔弩張,忸怩作態的毛病,容易“失之於野”。朱熹說“教人習學,如扶醉人,扶東倒西。”學習任何一門書法,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這就需要轉益多師,不斷修正;而不是因噎廢食,自我設限。

    米芾《陳攬帖》

  • 11 # 千年蘭亭

    初學行書,想學米芾只會讓你頭疼,原因只有一個:不知從何學起。

    米芾的字,臨習面特別廣,他自己說初學顏,後學柳,又學歐、褚、段季展、魏晉法帖等。

    以我們今天能見到的米書字跡來分析,米芾所學確實較雜,其中得力最多的是“二王”。王羲之的古意盎然,含蓄蘊藉;王獻之的善朗妍妙,俊逸姿媚,在米芾的作品中都有體現。

    米芾學書不計較門戶派別,博採眾長,熔於一爐而自成一家。這給後世學米書者出了個難題,因為老米取法甚多,致使學米者不知從何下手,只簡單地學米的外表而不知其內涵出處。

    後世學米者,以王鐸、傅山為高,尤其是王鐸,其行書是十足的米書意味。還有一位董其昌,也能得米書一二。

    祝允明說學米一不小心就會步入“狂狠”,也就是說,如果不具備深厚的傳統基礎,學米是相當不容易的,這其實也是米書神采的由來。

  • 12 # 翰墨書道

    米芾的書法不適合初學,雖然米芾的做法也就是背臨和集字功夫非常值得初學學習。一則米芾是畫家,觀察功夫和書法家有大的區別;二則米芾背臨功夫非常了得,但多取原帖之意,所謂得意忘形也。三是米芾的書法取勢欹側險峻,用筆以"刷"為主,這些都不是需要入門級別的初學者所能夠掌握的。傳統所說的初學書法先追平整,即知平整,復追險絕,所以初學書法要以平整為上。

    雖然我們也許有一定的楷書基礎,但仍然需要藉助楷書的技法功夫來學習一些比較工穩的行書,一則實用二則益於入門。米芾的書法因暢快淋漓,也需要較好的書法技法基礎,技法嫻熟,讀帖功夫紮實,在學米芾更容易上手。在學習米芾的書法之前,最好能夠學習一段時間的柳公權的楷書,體驗感悟一下柳公權的方筆技法和中宮緊聚的技法,然後在去學米芾的書法同樣更容易一些。在就是米芾的書法屬於尚意書法,所以米芾的書法單字雖然字形結構非常嚴謹跌宕,但細若米粒仍然筆筆不苟。需要從整體把握其意韻態勢。才能更容易得米芾書法之韻和法勢意。

    從理論說如此,其實在有較好的楷書書法基礎以後,也是可以學米芾的書法的,並不是絕對的不可以。

  • 13 # 書殿堂

    粗略來看,提問者好像對米芾的行書很感興趣,心中想學,但是被另一番說辭制止了,所以才有此反問。

    如何算是初學,要看具體情況:

    沒學過書法,一張白紙開始,這算是初學。

    學書法學了十年甚至二十年,但是一直學漢碑、唐楷或王鐸傅山,唯獨沒學過米芾,這時候想學米芾,也算是初學,但這個初學就跟一張白紙的初學完全不一樣,需要分別對待。

    而且這裡問的是初學“行書”,而不是初學“書法”。這兩者是有區別的。

    如果是初學書法,多認為應該從比較規範的正書比如楷書或者篆書、隸書開始學起,比較穩妥。

    但此問題問的是初學行書,聽起來似乎已經走過了學習正書的階段,剛想開始行書的學習。如果是這樣的話,從米芾開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他行書可以學習,因為在其書法作品中,米芾行書的藝術造詣是很高的,關鍵在於學習的具體方法。

    我的建議是:先多看,多分析,多對比。

    (注意在學習中,一定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

    具體方法如下:

    首先,儘可能把米芾作品的出版物找全,都擺出來或者掛起來,米芾自己的作品之間互相對比著看,對米芾的書法有個大體的瞭解。這時候就可以找喜歡的帖子,試著臨摹寫一寫了。

    能書善畫大石痴,米芾:

    米芾書法《元日帖》:

    其次,如果想再繼續深入,就要把米芾的著作如《書史》、《畫史》、《寶章待訪錄》,以及研究米芾的相關圖書資料找幾本來,好好看一看,思考:米芾是個什麼樣的人,有何生活習性,修養如何,跟誰學的書法,朋友圈有哪些人,他對書法繪畫是什麼看法,他的看法在前後期有什麼變化,在他身上有哪些典故,後人如何評價等等。(透過細節全面瞭解這個人,才能真正瞭解他的書法和藝術高度。)

    以上這些瞭解和思考,將對你學習和理解米芾行書有非常大的好處。

    然後,還要把米芾之前的各家作品擺出來,再做縱向比較,既鍛鍊了眼光,也能培養你獨立思考的能力,注意要慢慢來。

    提醒一點的是:無論是學哪一家的書法,以上這個學習的路子都是適用的。

    米芾珊瑚復官二帖:

    米芾研山銘:

    最後一步,要有好的、權威的學習工具,比如好的出版物,作為深入學習的資料和參考,給你推薦一部書:

    《米芾書法全集》(共31冊),2010年12月 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編者:王連起,薛永年

  • 14 # 千千千里馬

    你的問題首先就否定了初學可以學米芾,但是,又沒有說出為什麼初學就不能學米芾。

    比如說,有的人說初學不能從歐陽詢開始,有的說初學楷書不能從顏真卿開始,也有的說初學楷書不能學從趙孟頫開始等等。

    我覺得這都是種種的,對於初學者的一種所謂的禁忌。

    所有的經典書法家的水平高低是在同一個高度上的,那麼你說這個就高,那個不高,這也不對,你說這個容易,那個簡單也不對呀?所有的書法家沒有一個是容易學的,也沒有一個是難到我們沒法入門的。

    關鍵在於我們現代書法的科學教學系統還不夠完善而已,我個人始終是這樣認為的。

    關於學習行書,有的說不能從《蘭亭序》的墨跡開始,有的說不能從“聖教序”開始,現在你又說不能從米芾開始,我都不知道這些論點的基礎到底是什麼。

    我個人學習書法有很多錯誤的經歷,這些錯誤不在於我學了哪一家的字帖,我個人現在總結我的學書經歷來說,我的感受就是這樣,因為我不懂得如何去掌握筆法,如何去入筆,如何去行筆,如何去收筆 。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起筆、行筆、收筆,因為我不懂這些東西,所以我在很長的時間裡是很非常困惑的。就是我的第一筆下去,我都不知道是對還是錯,我也找不出什麼原因來。所以對我來說,我沒有碰到哪個字帖不能學,我只是感覺到我的學什麼字帖都是錯。

    這是我幾十年的艱苦學書歷程,後來,我終於摸索到了書法到底從哪開始學就是對的。

    其實,我們學書關鍵在於要認識到書法的開始就是起筆。

    如果我們學會了起筆,然後學會了行筆,學會了收筆,那麼一個筆畫我的問題我們就解決了。事實上,我們學習書法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筆法“掃盲”,就像我們閱讀文章要掃盲一樣,如果一篇文章很多字我們都不認識,甚至一個字我們都不認識,怎麼閱讀?

    書法“掃盲”就是書法用筆的問題,如果用筆的問題解決了,書法的基本問題也基本解決了。

    我們學習行書,一般來說最好的建議就是從碑刻開始,這是最好的行書初學。為什麼?只因為碑刻比較簡潔一些,他把墨跡書法的毛毛草草或者纏纏繞繞的地方就有所省略,這樣呢,便於我們理解大的體勢。

    那麼,碑刻從哪個字帖開始?當然是《聖教序》好一些了。既然我們排除了學《聖教序》,我們真的是初學行書要學米芾,那麼,是不是米芾的字就比《聖教序》要難?我認為沒有難多少。

    前面我們說過了,大師級的經典書法作品難度是一樣的,只是它的形式不一樣,它的形式僅僅是每個大師有每個大師具體的用筆習慣和它的藝術符號而已。

    如果我們學不了《聖教序》,那麼,我們照樣學不了米芾的書法,反對稱的來說,如果我們學不了米芾,那麼我們當然也學不了《聖教序》。因此,我們說,學習書法不要預設設那麼多的禁忌,這就好比對學生講這個你上不去,那個你下不來,對學生來說就不知所措了,你只有鼓勵他,你一定能上得去,你一定能下得來,他當然就會有信心,他當然就會想辦法。

    關鍵的問題就在於,我們到底能不能夠入筆?也就是說,我們第一筆下去準確能不能準確到位?這就是我們講的起點。

    書法有法,但是第一法就是起筆,起筆是我們寫好書法的開端。因此,我認為初學書法,實際上就是如何把把起筆落實下去。

    我初學書法的時候,曾經感嘆一筆難起,一個點兒我都寫不好。

    我想,我的這個感嘆是對的,是正確的,為什麼?實際上我沒有解決問題,但是我找到問題了,我不像任何人那樣,覺得唉呦這一個筆畫難寫,其實我們是起筆就已經把我們給難倒了。

    行書雖然跟楷書不一樣,但是畢竟它不是草書,雖然行書裡邊也夾雜著一些草書,但是像米芾的行書,大部分作品中夾雜的草書還不是太多,所以我們選擇學米芾的行書也是不錯的一個選擇。

    但是就像學習任何書法一樣,最好一定要在優秀的老師的指導下去學習米芾的書法。

    因為米芾是宋代的書法大師,可以說,米芾的書法在宋代是最為傑出成就最高的書法家,其他的書法家,比如說,像蘇東坡像黃庭堅他們的書法可以用典型的文人書法來形容,或者用天性個性的書法來形容。

    南朝王志《喉痛帖》區域性

    但是米芾的書法不太一樣,米芾是嚴格的按照傳統的魏晉書法這麼學下來的,他有非常紮實透徹的傳統功夫。他開始也是學唐代書法,後來他上溯魏晉直追二王。

    他在二王的這樣一個基礎上,加上他個性的發揮,用筆又不拘一格汪洋恣肆,所以他的書法是一種新的二王體系裡邊的一個風格,他的書法具有一些險峻老辣的特點,他拋棄了甜俗細膩書卷氣,而多了一些瀟灑奔放的江湖姿。

    所以學習米芾的書法,就要掌握好他用筆的跳躍性,尤其是他的下筆(起筆)是非常厲害的,因為他的下筆有一種破法的感覺,也就是說,他下筆很有氣派。他的行筆、收筆都是婉轉流利的,跟別的人不一樣,往往他的收筆部分有逆勢起筆有逆回逆收之勢。

    但是這些方法對於我們初學者來說,如果你是喜歡米芾的書法都不是問題。

    如果對米芾的書法不太熟悉,但是,我們如果學會了對起筆、行筆、收筆這樣一些規律的分析能力,只要我們在米芾的書法中找到米芾式起筆、行筆、收筆的特點,那麼,我們學米芾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米芾的起筆變化多端

    當然,我們什麼基礎也沒有,就學米芾,顯然是不行的。所以說,看起來我們可以從理論上講,直接學米芾的行書,但是,如果我們的書法功底或者書法素養比較差,那麼學習米芾的書法還是有難度的。畢竟米芾的書法比較奇崛,不像《聖教序》比較溫婉而流麗。所以,如果你有了好的行書基礎,初學米芾的行書,這跟我們剛剛學完楷書就步入行書,而選擇的是米芾的行書,還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建議多多少少要學一點別的行書,然後,再來學米芾的行書,就會更加容易入門一些。因為米芾的筆法變化比較多,我們初學行書就比較難以理解,你理解不上去,儘管我們懂得起筆、行筆、收筆這樣一些道理,畢竟對於我們在技法的用筆把握上來說,在分析筆法結構來說,都是有些力不從心的。因此,學習米芾的行書,需要良好的書法功底,至少我們對書法的閱讀能力非常強。

    因為米芾的書法它是奇崛,而不像我們學初學書法,一般是從平正開始,然後再求奇崛。如果我們平正也做不到,就開始向著奇崛的方面走,這顯然我們的把握上是有一定的問題的。

    正如我前面所說的,只要我們掌握了起筆、行筆、收筆這樣一些筆法規律,那麼我們對任何書法都能分析出來的。我們分析筆法的依據就是每一個筆法都有起筆、行筆、收筆,只要我們找準起筆之法法、行筆之法、收筆之法,就可以把它寫得很好,或者能夠堅持寫下去,這是一個基本原理。

    但是如果我們有很好的書法基礎,那麼在具體應用起筆、行筆、收筆的時候,就會應用的更好,所以我們也不能認為下,選擇學習哪一種書法,就必須是有特殊無條件的。要寫好字,跟每一個人的個性和選擇也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但是,我認為,只要你喜歡米芾的書法,你要堅持寫下去,應該沒有問題,我們不要有任何的禁忌,畢竟書法都是寫出來的,只要是寫出來的,它就有用筆的基本規律,我們掌握了它的基本特點,我們也就善於分析它,就能夠解決在用筆過程當中的一些難點和難度,因為任何書法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難度,所以難度並不是問題,問題就在於,我們如何找到解決難度的途徑。

  • 15 # 龍輝仁

    初學行書,為什麼不能從米芾開始?可悲啊?這個說是宋朝有名的書法家“米芾"的芾字可都不認識?不過此人的名聲傳得沸沸揚揚!且今日不是為了選寫這個問答文章的緊迫性!我都還沒去關注故人的書法作品,索性慕名而來點開他做書法作品乍一看!我覺得在行書上值得佩服供學書法者抄襲臨摹,其不歪歪扭扭程度也夠學書法者小心翼翼了!有關“米芾"書法在從事學習學習書法的里程碑報道:據悉曾經一一學過更有早行人的名家傑作;如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還有魏碑帖等等不勝列舉!然而“米芾"他的有限生命裡不乏像走馬燈似的去學習書法,其精神狀態是可嘉的,但似乎另一個弊端卻在耗費他的時間空空間!這樣折騰翻雲覆雨:在我這井底之蛙看來好像不見大書家在他師從顏,柳,歐魏碑帖有建樹?唯獨只有大部分書法平臺所推崇的才只有他可讓世人開言閉言可否供初學者臨摹範本?談起這讓我不認識他名字的“米芾"他富其一生也沒多出來見他將其它古法帖寫得像模像樣?此人既然是宋代人,為什麼他的書法作品裡沒有多少古法形態?大有現化的創意!這倒好,對這個幾百年前的大書法家肅然起敬!因為他開朗豁達有前瞻性地創作了現代書法風格!我至今要學習書法也只能選擇走自己的書法捷徑不會過多的像米芾大師去照貓畫虎臨描?何況米芾先祖開了這個先河為弘揚現代書體鋪了路!我們就為什麼要沉溺於古代書法怪圈裡裹足不前呢?不過不能把話說死!古代人所創作的書法是有太多的精萃;有借籤利用的價值應該去吸收摘取,他們一個個在歷史長河成名的大家的珍貴作品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談到此,我的價值觀強調一點:包括現代新書法家“田氏"兄弟,甚至軍海,荊宵鵬他們無一不是珍品傑作!可是僅為了虛榮的名利爭奪戰!一時間被大家小家噴得蓬頭垢面!極好像人家和你今生今世有什麼過節之處一樣惡意相向?可奈了,自以為是,夾在中間,我都聽不慣!好了別扯遠了,今天不揭發矛盾的時候?總的來說,初學行書的朋友如果是書法剛剛入門,最好是把書法基礎打牢之後再去開啟向“米芾先生的書法進軍!事先還是得拜倒在清朝的“梁詩正"和明末的“趙孟頫的行書體!他們的書體正氣泱然!雖然行書體錯落有序,但只要你遵從循序漸進從慢到快也較於容易上手!根本不會誤導你走彎路!待到行書有小有的成就了再去拜讀研習(米芾)的作品會青雲直上的,即使不佩當書法家!但作為修心養性自娛自樂是再實在不過了!

  • 16 # 阿卡迪美

    主要是因為米芾的筆法放縱潑辣,無法無定式!

    行書筆法公認王羲之,又有人首推趙孟頫。無非二者循規蹈矩,對初學者易於掌握。

  • 17 # 港灣之路

    米芾寶晉,功力深厚,入門的確有難度,但吳踞也學成了!關鍵米芾顛狂,不走尋常路,書法沉著痛快,於繪畫有米點皴,在文化繁榮的宋代能得到當朝皇帝賞識,這個書畫學博士的確有高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裡有坎過不去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