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阿童木132552

    秦始皇於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公元前259年1月27日)出生, 出生地在當時的邯鄲廓城(大北城)溫明殿遺址和叢臺以南,在今城內中街以東,叢臺西南的朱家巷一帶。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駕崩,13歲的嬴政被立為秦王。

    秦國從公元前230年起,到滅齊時止,耗時10年陸續兼併了六國。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滅六國後,以王號不足以顯其業,乃稱皇帝。並繼續執行孝公變法以來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強君主專制,削弱舊貴族勢力,提拔由軍功而上升起來的貴族。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死於他第五次東巡途中的沙丘宮。

  • 2 # 陽光小夥62

    秦國用了10年時間,相繼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統一了六國。秦滅六國之戰,既是戰國末期最後一場諸侯兼併戰爭,又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場封建統一戰爭。戰國末年,在七雄中日益強大的秦國在秦王嬴政的領導下,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用了10年時間,相繼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結束了春秋以來長達500餘年的諸侯割據混戰局面,並建立起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君主制朝代——秦朝。

  • 3 # 影視大歡喜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滅掉齊國,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改稱皇帝,繼續執政了12年,在巡遊時半道死於原趙國沙丘離宮,秦二世在趙高、李斯篡改遺詔繼位三年後,發生了陳勝吳廣起義,二世被趙高所殺,子嬰繼位三月後劉邦攻入咸陽,秦朝滅亡。共計十五年

    擴充套件資料:生平經歷

    秦始皇於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公元前259年1月27日)出生, 出生地在當時的邯鄲廓城(大北城)溫明殿遺址和叢臺以南,在今城內中街以東,叢臺西南的朱家巷一帶。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駕崩,13歲的嬴政被立為秦王。

    秦國從公元前230年起,到滅齊時止,耗時10年陸續兼併了六國。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滅六國後,以王號不足以顯其業,乃稱皇帝。並繼續執行孝公變法以來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強君主專制,削弱舊貴族勢力,提拔由軍功而上升起來的貴族。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死於他第五次東巡途中的沙丘宮。

  • 4 # Z54160351

    十年的時間,後來建立了秦朝。

    主觀上,他統一中國是為了權利和名譽,也佔盡了天時,地利和人和,其所作所為很大程度上也是箭在弦上不可不發;客觀上,對中國的歷史程序有無可比擬的影響.焚書坑儒有點言過其實,焚的只是民間的部分儒家書籍,殺的儒生為數不多,主要是殺煉丹士時,幾個比較不視時務的儒生作陪了,較之以後的項羽焚阿房宮,以及後來的朝代更替的毀壞,實在是微不足道.但他的所為是儒家歷史上最大的一個恥辱,所以儒家是不可能放過他的,以後儒家思想掌權後,歷史對他的評論基調也就這樣定了.至於征戰是的暴力行為,那是不可避免的,論殘暴的程度,他還不算最厲害的.可以說,他是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皇帝,漢武帝排第二.

  • 5 # 九命貓性野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執政多少年?之後多少年滅亡?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滅掉齊國,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改稱皇帝,繼續執政了12年,在巡遊時半道死於原趙國沙丘離宮,秦二世在趙高、李斯篡改遺詔繼位三年後,發生了陳勝吳廣起義,二世被趙高所殺,子嬰繼位三月後劉邦攻入咸陽,秦朝滅亡。共計十五年

    擴充套件資料:生平經歷

    秦始皇於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公元前259年1月27日)出生, 出生地在當時的邯鄲廓城(大北城)溫明殿遺址和叢臺以南,在今城內中街以東,叢臺西南的朱家巷一帶。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駕崩,13歲的嬴政被立為秦王。

    秦國從公元前230年起,到滅齊時止,耗時10年陸續兼併了六國。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滅六國後,以王號不足以顯其業,乃稱皇帝。並繼續執行孝公變法以來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強君主專制,削弱舊貴族勢力,提拔由軍功而上升起來的貴族。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死於他第五次東巡途中的沙丘宮。

  • 6 # 奔跑的阿東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秦朝統一之戰,指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完成中國統一的戰爭。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剷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即秦朝。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 ,功大於過

    功績在於:1。統一六國,結束了各國的戰亂紛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推動了社會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型,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

    2。政治上,開創了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被後世沿襲,影響深遠;在地方實行郡縣制。

    3。經濟上,統一貨幣,度量衡

    4。文化上,統一文字

    5。頒佈《秦律》;修直道,棧道等等

    6。秦始皇本人勵精圖治,勤於政事,知人善用

    過錯在於:1。大興土木,修建宮室------如驪宮。

    2。嚴刑峻法,賦稅徭役------秦律細密嚴苛,輕罪重罰,修築長城等。

    3.焚書坑儒,實行文化專制。

    概括一點說,秦始皇功在統一,過在暴政

    來一波我覺得最帥的秦始皇鎮樓[耶][耶][耶][耶],一定要採納喔。

  • 7 # 愛生活更愛拉芳

    秦滅六國的經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前後用了十年的時間滅掉了六國,統一了中國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事業是從公元前230年開始的。這一年,秦始皇首先向韓國開刀,派內史騰滅了韓國。前229年,秦派王翦向趙國發動進攻。前228年,秦軍進入趙都邯鄲,趙王遷被迫獻出地圖降秦,公子嘉逃到代郡。前227年,秦派王翦等領兵在易水之西擊潰燕軍主力。次年,攻下燕都薊,燕王喜逃往遼東。前225年,王賁率兵10萬攻打魏國,水灌大梁,魏王假投降。前224年,王翦率60萬大軍進攻楚國,次年佔領壽春,俘獲楚王負芻。前222年,又平定了楚國的江南地。同年,王賁俘虜了燕王喜和代王嘉,燕趙二國徹底滅亡。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賁揮師南下,很快打進齊都臨淄,齊王建投降,齊國滅亡。至此,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 8 # 小鵬和小波

    秦王嬴政於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間滅掉六國,建立秦朝。

    所以秦始皇統一六國是在公元前2世紀。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為秦滅六國、秦朝統一之戰、秦朝統一六國、秦朝統一中國、統一六國,指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山東六國、完成中國統一的戰爭。

    前238年秦王政剷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從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先後按順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即秦朝。

    過程:

    並韓滅趙

    秦在發動攻趙之前,即依李斯、尉繚之謀,以間諜挑撥活動,挑起燕趙兩國之間的戰爭,待燕趙戰起,秦國即藉口援燕抗趙,開始對趙進攻。秦軍從西面、西北面、南面三路攻趙,但把進攻的重點指向趙國南部,以陷趙軍兩面作戰、腹背受敵的困境。秦始皇十一年冬,燕趙兩國正在酣戰之際,秦派王翦率軍進攻太行山之戰略要地閼與,使這個早為秦國垂涎的戰略要地一舉被秦拔除,從而打開了從西面進攻邯鄲的通道。秦楊瑞和軍進攻韓陽(閼與之北),也順利攻克,這樣邯鄲的西北方向即失去了屏障。秦桓齕軍從南陽出發,攻佔鄴邑所屬之安陽。至此,秦軍已推進到邯鄲之南,僅與趙都邯鄲相隔一條漳水和少數城邑。各路秦軍雖有30萬之眾,但由於受到趙20萬大軍的頑強抗擊,在攻佔上述地區後,即被阻於現地。後來,經過連續作戰,秦始皇將原來由南北3支攻趙部隊,編為1個獨立作戰單位,由桓齕統率。

    始皇帝十三年(公元前234年)這個新編部隊,再度向趙南部進攻。桓齕避開正面渡河,改由漳河下游渡河迂迴趙扈輒軍的側後,攻擊邯鄲東南的平陽。兩軍於平陽展開交戰,趙軍被擊破,被斬10萬人,趙將扈輒陣亡。趙王啟用北部邊疆名將李牧為統帥。李牧軍曾殲滅匈奴入侵軍10萬之眾,威震邊疆,戰鬥力最強。李牧率軍回趙,立即同秦桓齕軍交戰於宜安肥下地區,給秦軍幾乎全軍覆滅的沉重打擊,只有統帥桓齕帶領少數護衛突圍逃走。韓國在七國中為最小,而所處地位卻最重要。它扼制秦由函谷關東進之道路,秦要並滅六國,必須首先滅韓,因而形成了秦韓兩國間的連續戰爭,經過秦國的多次打擊,韓的土地日漸縮小,韓於是向秦表示願為藩屬。秦始皇十七年,韓王安九年(公元前230年),秦為徹底滅韓,派內史騰率兵再度對韓進攻,韓無力抵抗,內史騰指揮秦軍攻克韓都,俘虜韓王安,把所得韓地改建為潁川郡。 這樣,韓成為當時六國最先被滅亡之國。

    秦始皇十五年,趙王遷四年(公元前232年),秦又出動南北兩路大軍對趙進攻。

    趙軍統帥李牧決定先集中兵力,打擊北面來犯的秦軍,取勝後,再攻擊南面的秦軍。李牧指揮的趙軍機動靈活,風馳電掣,先給進攻番吾的秦軍以沉重打擊,跟蹤追擊,驅逐秦軍退出趙境,立即回師南進,聲勢所及,銳不可當,漳河沿岸秦軍聞訊,不戰而走,上黨等地秦軍也紛紛撤退,不敢應戰,秦軍第3次大舉進攻失敗。趙軍雖然在李牧統率指揮下,一再戰勝,可是兵力損失後難以補充,單憑現有兵力無法對秦持久作戰,必須立即尋求外援。而這時楚、魏業已削弱,燕、趙關係欠佳,只有聯齊,爭取齊國人力物力的支援,才能與秦相抗衡。秦也察覺趙的這一企圖,立即派遣一批策士到齊進行遊說活動,極力破壞齊、趙的聯合,孤立了趙。秦則不失良機,接著發動又一次大規模的進攻。

    秦始皇十七年,趙王遷六年(公元前230年),趙發生特大旱災,秦就於次年再度發動對趙大舉進攻。秦軍派出南北兩路大軍並抽調一些少數部族兵參加作戰,趙軍則在大將軍李牧、副將司馬尚指揮下,繼續對秦軍作戰。秦軍雖經苦戰,但勝負未分。秦王和他的謀臣認為秦兩次伐趙均被李牧所阻,都深感在軍事上無法取勝,遂改用反間計,不惜重金收買趙國內奸趙王寵臣郭開在趙王面前造謠誣衊李牧、司馬尚企圖謀反。趙王竟不加分析即輕率罷免了李牧、司馬尚,改任趙蔥、顏聚為趙軍統帥,並錯誤地將名將李牧殺害。

    趙王遷由於中了秦之反間計,為秦滅趙鋪平了道路。趙蔥不是王翦的對手,很快被秦軍擊敗,趙蔥被殺,顏聚收拾殘兵退回邯鄲勒兵固守。內奸郭開被秦收買,甘心為秦效勞,多方勸趙王投降。趙公子嘉則堅決反對,主張戰鬥到底,率領宗族、賓客參加了首都邯鄲的保衛戰。但趙王喪失鬥志,任由內奸郭開擺佈,竟下令開城向秦軍投降。

    秦國攻下邯鄲後,趙國滅亡,公子嘉逃到代地(今河北蔚縣東北)稱王,是為代王。 前222年秦將王賁攻代,代滅,公子嘉自殺(或說被遷西戎)。建國250多年的趙國最終滅亡。

    滅魏

    趙被秦滅亡後,秦即想南下滅楚,但中間尚相隔一個魏國,魏此時雖然已只剩國都大梁附近的一些城邑,但終屬秦進軍楚地之障礙,於是決定先滅魏,再伐楚。本來魏處於“天下之樞”,具有優越的戰略形勢,但由於戰爭頻繁,大量削弱了魏的實力。多年來,在強秦的進攻下,節節敗退,不斷割地求和,魏國大河以北領土被吞食殆盡。秦始皇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兵進攻魏國首都大梁。秦戰地統帥王賁認為大梁城垣堅固,很難在短期內攻拔,於是引大溝之水衝灌大梁城,經3個月戰爭,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賁所殺,魏國滅亡,秦以其地建為東郡。

    滅楚

    秦軍滅趙、破燕並魏後,緊接著大舉進攻楚國。當時楚仍為中國南方大國,擁有今河南西部及東南部,山東南部,湖北、湖南兩省,洞庭湖以東和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全部。

    楚國此時尚有對秦作戰所需要的實力。秦始皇認為年少壯勇的將軍李信,曾以數千兵急追燕太子丹於衍水,並獲得了勝利,是率兵攻楚的理想將領。於是便委以重任,並問李信說,如果派兵攻楚,需要多少兵馬?李信答覆說“不過用20萬人”。始皇又問王翦,王翦則說“非60萬人不可”。始皇不同意王翦的意見,而同意李信的說法,當即說:“王老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然壯勇,其言是也。”王翦以言不見用,謝病告老,歸還頻陽。李信則受命為秦軍統帥,與蒙恬率兵20萬對楚進攻。李信把兵力集中於穎川郡,鑑於秦楚接界多為平原,無險可扼,認為這次作戰的目的在於殲滅楚之野戰部隊。李信判斷,當秦軍向楚進攻時,楚軍為抗禦秦軍之進攻,必將兵力集中於汝水兩岸,即淮陽、商水、上蔡邊界地區。進而決定採取兩翼鉗形攻勢,包圍殲滅楚軍。於是確定以部分軍隊由蒙恬指揮,沿汝河兩岸前進,從正面進攻楚軍。主力軍由李信親自指揮,從汝水以南,經過舞陽、平輿、新蔡、潁邑迂迴楚軍左側翼,與蒙恬軍會師,包圍楚軍,聚而殲之。

    秦軍排除楚邊境部隊的抵抗,於汝河南北分向寢、平輿展開攻擊,擊破楚軍,李信軍佔領了平輿,蒙恬軍佔領寢城。秦軍未遇楚軍重大抵抗,進佔兩城後,渡過洪河東進。

    楚軍統帥項燕以秦軍轉變進軍方向,孤軍深入,立即率楚軍主力,兼程急進,追擊秦軍於棠溪,給秦軍以沉重打擊。李信戰敗,率軍往城父方向撤退。楚軍乘勝猛追,3晝夜戰鬥不息。秦軍連日所築營壘,都被楚軍攻破,都尉一級將領7人陣亡,李信軍損失慘重,多虧城父蒙恬軍的掩護,李信得以突圍逃回秦境,才免被俘。這是秦統一戰爭中宜安戰後,又一次重大的挫折。

    秦軍遭受重大挫折,秦始皇雖然感到自己當初對統帥人選有誤,但並未動搖滅楚之決心,仍然繼續進行滅楚戰爭。李信失敗後,秦軍統帥一職只有重行起用王翦。秦始皇移樽就教,親往王翦家鄉頻陽邀請王翦出任秦軍統帥。王翦謝絕說,身體不好,難以從命。秦始皇則堅持請他出徵,並問他有什麼要求。王翦此時才說:“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60萬人不可”。秦始皇應允。王翦於是接替李信,擔任秦軍統帥,率領60萬大軍對楚作戰。秦始皇親送王翦至京郊灞水之濱。王翦請求秦王多賜給他一些田宅。秦王答應了他的要求,王翦遂帶兵東去。

    王翦根據已往長期作戰經驗,知道楚軍和趙軍都具有堅強的戰鬥意志,是能戰能守的軍隊。楚軍新近擊破李信指揮的秦軍,銳氣旺盛,鬥志昂揚,對付這樣的敵人,不僅沒有勝利的把握,一旦行動不慎,還會影響整個戰爭前途。所以王翦進入楚國後,即令部隊在商水、上蔡、平輿一帶地區構築堅壘,進行固守,並令部隊不許出戰。休整待命,故雙方相持數月沒有大的交戰。

    楚對秦軍大舉東進,也集中全部兵力應戰。當時秦已滅三晉,無後顧之憂,有物力的大量支援,能夠打持久戰。楚則無論軍事、政治都遠為落後。統帥項燕仍然集中楚軍主力於壽春淮河北岸地區,等待秦軍的進攻。楚王責怪項燕怯戰,派人數度催他主動進攻秦軍。項燕軍只得向秦軍進攻,但既攻不破秦軍的營壘,秦軍又拒不出戰,項燕無奈,引軍東去。王翦立即令全軍追擊楚軍,楚軍為渦河所阻,雙方交手,楚軍被擊破東逃。秦軍追至蘄南,平定楚屬各地。斬殺楚將項燕,王翦率兵直取楚都壽春,楚國首都被秦軍攻陷,楚王熊負芻被俘。秦軍進軍蘄南,只經1年多的作戰,號稱南方赫赫之強國的楚,便冰消瓦解。

    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秦派將軍王翦、辛勝率軍對燕作戰。統帥王翦以直接攻略燕國首都薊城為作戰目標。同時判斷燕軍必然依託燕趙大道經過的各河川作抵抗,尤其燕趙界上較大河流易水定有重兵守備,不宜將主力投入正面進攻。易水下游,河流深廣,渡河不易,由易水上游山地迂迴包圍易水正面燕軍,可出敵意外,容易成功。於是,王翦決定以部分兵力由中山(今河北定縣)北攻燕。燕軍與代郡趙嘉部趙軍,已組織了聯合部隊於易水北岸抗擊秦軍。王翦以秦軍主力,迂迴易水上游,包圍易水燕代軍右翼,雙方在易水以西相遇,秦軍擊破燕軍,趙軍撤回代郡,燕軍殘部向薊城退卻。秦繼續對燕進攻,擊破燕軍抵抗,進圍燕都。燕無固守首都決心,向遼東撤退,使秦軍輕取薊城。王翦攻克燕國首都後,立即派將軍李信率軍急追東退的燕軍,追擊到衍水擊破燕太子丹率領的殘部。此時逃到遼河流域的燕統治者,認為秦軍攻燕,是完全由太子丹的謀刺陰謀引起,禍起於太子。趙嘉亦勸燕王殺太子丹,獻首於秦以求和。於是燕王殺太子丹,獻首求和,但秦軍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其軍事進攻。

    秦軍追擊燕殘部到遼東,由於地方偏遠,對全域性關係不大,即把兵力轉用於對楚作戰。經過3年左右時間,秦對楚戰爭勝利結束,又轉用兵力,由將軍王賁指揮,進攻遼東。燕軍無力應戰,燕王喜被秦軍俘虜。秦又立即轉移兵力,攻擊代郡,趙嘉率部雖力戰,終於不免失敗,悲憤自殺。

    滅燕

    在滅趙的過程中,秦國大軍已兵臨燕國邊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終日,眼見秦國掃平三晉,就要向自己殺來,卻無計可施。燕太子丹最終想出了孤注一擲的暗殺行動,即歷史上有名的荊軻刺秦王,時值公元前227年。刺殺行動最終失敗,但是秦王政差一點死於荊軻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國,立即增兵大舉進攻。前226年,秦軍攻下燕都薊(今北京市),燕王喜與太子丹逃亡遼東郡。秦將李信率領秦軍數千人,窮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丹因潛伏於水中倖免於難。後來,燕王喜經過權衡利害關係,派人將太子丹殺掉,將其首級獻給秦國,想以此求得休戰,保住燕國不亡。燕王喜逃到遼東以後,秦軍主力就調往南線進攻楚國。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賁奉命攻伐燕國在遼東的殘餘勢力,俘獲燕王喜,燕國徹底滅亡。

    滅齊

    齊經過燕軍進佔,元氣大為損耗,以至沒有力量參與東方各國與秦國縱橫捭闔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在秦軍並滅趙、韓、燕、魏、楚戰爭時期,齊國一直置身度外,坐視各國滅亡。過去當秦趙長平之戰的關鍵時刻,趙向齊請求援助軍糧,有政治遠見的周子曾向齊王說:“且趙之與齊楚,捍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力主積極援趙。齊王競沒有接受這一具有戰略遠見的建議,爾後各諸侯國雖幾度聯合對秦作戰,齊都避免參加,或者參戰不力,企圖討好於秦。

    齊王建繼位40餘年,三晉、楚、燕與秦戰爭連綿不斷,齊由於與秦沒有共同邊界,未被攻擊,上下宴然,長期處於和平環境,不備兵革,不修戰備,政治上達驚人的麻木程度。齊王建本人昏庸無能,齊相國後勝又是一個貪財無厭之徒,秦多年來用重金賄賂後勝,後勝就為秦遠交近攻的策略效勞,終日規勸齊王建臣服於秦,朝野上下已無絲毫鬥志。所以儘管秦滅六國時,齊還擁有70餘座城邑,但仍不堪一擊。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王賁統帥的軍隊,由燕南部對齊北境突然進攻,直趨齊都臨淄。齊則毫無作戰準備,竟無應戰之兵。齊相後勝力勸齊王投降,齊王建也就不戰而降 。齊王建被送於共這個地方,餓死於松柏之間。這個貪圖享受、喪失國家的亡國之君,得到應有的下場。

    秦在統一過程中,派遣數十萬內地人民到南方去戍守,把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具帶到南方,促進了當地的開發,同時還修通了道路,特別是修鑿了靈渠,使長江水系同珠江水系連結起來,對中原地區同南方、西南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經過對匈奴、越族的戰爭後,秦的疆域空前遼闊,東達大海,西至臨洮,“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

    意義

    秦國前後用了十年時間就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從此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秦的統一使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秦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為中國長期的統一奠定了基礎。這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長期以來,中國社會以高度發展的經濟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來侵略,保持國家的獨立,這與秦統一的開創之功,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聯絡。

  • 9 # Duyihao

    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公元前210年駕崩,就是說統一六國後在執政11年,總共執政37年,之後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就是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14年滅亡。秦始皇駕崩3年後滅亡

  • 10 # 喵眼君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滅掉齊國,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改稱皇帝,繼續執政了12年,在巡遊時半道死於原趙國沙丘離宮,秦二世在趙高、李斯篡改遺詔繼位三年後,發生了陳勝吳廣起義,二世被趙高所殺,子嬰繼位三月後劉邦攻入咸陽,秦朝滅亡。共計十五年。

  • 11 # 戚柒

    十年。

    秦國的強大是多年積累而成,地處最西邊,打敗“蠻族”義渠,收四川,開水渠,商君變法,不像東邊的魏國、齊國那樣折騰,國力增長穩定,同時能廣納人才,範睢、李斯、張儀可都是六國人,也是經過很長積累。

    在軍事上的表現,遠的不講,秦昭襄王(其實他掛的時候離嬴政繼位只有9年,因為孝文王和秦王楚都沒活多久。)的作為在很大程度上為嬴政完成統一打下了基礎。

    看看秦昭襄王在位的成績: “在位五十六年,對魏國用兵十五次,對韓國用兵八次,對趙國也用兵八次。他把這三國打得喘不來氣,也奪佔了它們許多戰略據點與廣大的地區。對於楚國.他進攻了兩次。說得簡單一些,他把魏國削去了二分之一,把韓國削去了三分之二,把趙國削去了三分之一,也把楚國削去了四分之一。”——出自黎東方的細說系列。

    長平之戰、逼得楚國東遷國都、滅東周都是他在位乾的,當然,還有和他一樣辣手的名將白起。

    昭襄王所在年代豪傑並起,六國也有四公子、蘇秦、公孫衍之類。也不是等著被宰,發動了5次?合縱攻秦,除了有一次有結果(秦國還了點土地)外,基本到了函谷關就沒辦法了。

    昭襄王策略很簡單,就是遠交近攻+離間大國(楚國、齊國),因為貫徹有力,慢慢旁邊的小國實力喪失差不多了,大國最後也就楚而已。軍事是和政治的延續,秦國的軍政一體政策很穩定,而其他國家顯然都無法貫徹一致的政策來反抗強秦。

    在歷代秦王經營後,尤其是梟雄秦昭王這五十年的作為(前期宣太后執政),繼續貫徹原有戰略,秦滅六國本來就不遠。

  • 12 # 安然無恙anran

    秦國用了10年時間,相繼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統一了六國。

    秦滅六國之戰,既是戰國末期最後一場諸侯兼併戰爭,又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場封建統一戰爭。戰國末年,在七雄中日益強大的秦國在秦王嬴政的領導下,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用了10年時間,相繼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結束了春秋以來長達500餘年的諸侯割據混戰局面,並建立起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君主制朝代——秦朝。

  • 13 # 天一影片剪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都咸陽,中國歷史第一個封建王朝誕生。

    秦始皇在位11年,公元前210年,秦王胡亥繼承皇位。

    公元前207年,劉邦帶兵攻入關中。胡亥已被近臣趙高殺死,立子嬰為秦王,秦王子嬰後來殺死趙高,就手捧皇帝的玉璽向劉邦投降。短命的秦王朝只存在了14年。

  • 14 # 夏天的金龍魚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滅掉齊國後統一六國,執政12年,在巡遊時半道死於原趙國沙丘離宮,秦二世在趙高 李斯篡改遺昭繼位三年後發生了陳勝吳廣起義,二世被趙高所殺,子嬰繼位三月後劉邦攻入咸陽,秦朝滅亡,共計25年

  • 15 # 君與妤

    秦國用了10年時間,相繼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統一了六國。

    秦滅六國之戰,既是戰國末期最後一場諸侯兼併戰爭,又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場封建統一戰爭。戰國末年,在七雄中日益強大的秦國在秦王嬴政的領導下,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用了10年時間,相繼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結束了春秋以來長達500餘年的諸侯割據混戰局面,並建立起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君主制朝代——秦朝。

  • 16 # 不容易99173

    秦滅六國之戰,既是戰國末期最後一場諸侯兼併戰爭,又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場封建統一戰爭。戰國末年,在七雄中日益強大的秦國在秦王嬴政的領導下,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用了10年時間,相繼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結束了春秋以來長達500餘年的諸侯割據混戰局面,並建立起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君主制朝代——秦朝

  • 17 # 梔夏音樂傾聽

    十年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剷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在李斯,蔚繚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一統天下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從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

  • 18 # 悠悠茶香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都咸陽,中國歷史第一個封建王朝誕生。

    秦始皇在位11年,公元前210年,秦王胡亥繼承皇位。

    公元前207年,劉邦帶兵攻入關中。胡亥已被近臣趙高殺死,立子嬰為秦王,秦王子嬰後來殺死趙高,就手捧皇帝的玉璽向劉邦投降。短命的秦王朝只存在了14年。

  • 19 # 狼群講歷史

    首先來看看,秦始皇的一生,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公元前259年,出生在趙國邯鄲;

    2歲,在邯鄲經歷趙國的邯鄲保衛戰;

    8歲時才從趙國來到秦國;

    9歲,爺爺秦孝文王去世;

    13歲,父親秦莊襄王去世,嬴政即位,尊呂不韋為相國;

    14歲,修鄭國渠、任李斯為朗 ;

    22歲親政,平定嫪毐之亂,幽禁趙姬;

    23歲撤職呂不韋,收攏權力;

    22歲至29歲,重用尉繚、李斯等人,養精蓄銳,積攢國力;

    29歲至39歲,滅六國;

    30歲,滅韓;

    32歲,滅趙;

    35歲,滅魏;

    37歲,滅楚;

    38歲,滅燕;

    39歲,滅齊,一統六國;

    40歲,纏一度量衡,統一田畝制,車同軌,統一幣制,修馳道;

    41歲,泰山封禪;

    43歲,修建連萬里長城;

    44歲,派蒙恬北擊匈奴;

    45歲,開放嶺南,修建靈渠;

    49歲,因病去世。

    從這就能看出,嬴政在9歲的時候便成為秦國的太子。等他即位之後,13歲到21歲的這段時間,他的手中是沒有權力的,權力都分別被母后趙姬、相國呂不韋控制著。

    等嬴政長大後,自然不會願意權力再被別人所控制,因此在加上嫪毐叛亂,嬴政便順勢誅殺嫪毐,並幽禁母后趙姬,隨後又罷免呂不韋,自此秦國的權力便都由嬴政親自掌握,隨後嬴政便開始著手準備滅六國、統一天下的準備。

    到公元前230年,嬴政認為滅六國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一統六國的戰爭,便開始了。

    一,公元前230年,秦滅韓

    秦始皇一開始策略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各個擊破”,因此最為弱小的南韓,便第一個被秦國盯上,沒多太多功夫,就被內史騰所滅。

    二,公元前228年,秦滅趙

    趙國的運氣不是很好,在南韓滅亡後,自己卻發生了特大旱災,這讓秦始皇十分高興,抓住這個機會便發兵趙國。

    但是趙國在李牧的指揮下,哪怕趙國缺糧少兵,也能多次打敗秦軍。最終秦國還得使用離間計,讓趙王下令處死李牧,這才能最終滅掉趙國。

    三,公元前225年,秦滅魏

    趙國被滅後,秦國的下一個目標便是魏國。但沒想到的是,公元前227年,燕國上演了一場荊軻刺秦王,這把嬴政氣的,也不管魏國,硬是要先把燕國暴揍一頓。

    公元前226年,清軍佔領燕國都城薊城,但因為燕王跑到遼東,因此燕國並還沒有被滅掉。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嬴政突然想到,自己之前的目標是魏國啊!既然如此,自己還在燕國的地盤上幹嘛?

    於是乎,回過神來的嬴政,在公元前225年便把魏國給滅了。

    四,公元前223年,秦滅楚

    滅楚的難度是最大的,第一次李信和蒙武率領20萬大軍,結果大敗而歸,後來還是得王翦出馬,率領60萬大軍,歷經2年,才能滅掉楚國。

    五,公元前222年,秦滅燕

    楚國被滅後,此時的燕國就只剩下一點點的地盤,因此很容易的就被秦軍滅亡掉了。

    六,公元前221年,秦滅齊

    燕國被滅後,東方六國就只剩下一個齊國。當清軍出現在臨淄城下的時候,昏庸無能的齊王建毫無準備,最終在相國後勝的蠱惑下,開門投降。

    從親政,再到滅掉六國,秦始皇先後用了18年。在如果沒有自秦孝公開始數代人的努力,那秦始皇也無法開創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

  • 20 # 石頭讀歷史

    秦始皇從開始著手統一六國,到實現完全的統一,要分兩個方面來說。第一方面是滅六國,實現中國領土方面上的大統一;另一方面是統一了六國後,開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龐大而統一的封建王朝的統一。

    秦王嬴政13歲登上王位,開始他的稱霸之旅。由於即位時還是少年時期,他上位後並未掌握實權。王政由母親趙太后和呂不韋把持,但他此時已經就時刻關注著山東六國的局勢。慢慢的發掘培養為自己效忠的人才,提拔起了一代名將王翦,蒙恬等名將,社交家頓弱、姚賈和謀士尉繚與李斯等人,這些人才都是他日後在滅六國,統一中國的得力干將?秦王八年(公元前239年)此時21歲的嬴政已經沒有耐心等下去了,他迫切地需要掌握實權,執行他統一的計劃。次年,嫪毐開始謀劃妄圖殺王奪政,嬴政藉機啟用王翦鎮壓暴亂,鐵血奪權,清君側。直到24歲時,秦王嬴政作用他睿智的頭腦和冷酷的手腕,終於肅清了政治上的全部障礙,開始了統一天下的宏圖偉略。他提拔了一批之前物色好的人才,在眾人的輔佐下,滅六國之戰進展的十分順利。他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先與強大的楚國和齊國交好,然後討伐國力較弱的南韓,趙國,燕國和魏國。這樣楚國和齊國坐看幾個實力相對較弱的小國的滅亡,不僅不相助,還趁火打劫。但很快秦國就把矛頭指向他們。這樣楚,齊兩國也孤立無援,很快就被滅掉了。

    從秦王十七年(公元前230年)滅韓開始,到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嬴政用了10年的時間,滅掉了六國,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大業。

    秦王嬴政統一了六國後,他面對的是多年戰亂後滿目瘡痍的土地,流離失所的百姓,還有長期割據所形成的地域差異。這樣的一統國家在管理起來根本就不可能有效地管理。因此他開始了二次統一,以秦國制度為基礎,對秦王朝所有方面都進行改革。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龐大而統一的封建王朝。

    首先,他先確定了秦作為王朝至高無上的地位。

    嬴政先到泰山封禪,祭告天地,宣佈秦為秦王朝,定咸陽為首都。接著為了區分自己與別人不一樣的至高地位,他把“王”的稱號改了,他認為自己功業空前,遠超五帝,“王”根本無法彰顯自己的功德和權威,就取了“三皇”與“五帝”中的“皇”和“帝”,國君就稱“皇帝”。他又自稱“朕”。並把“朕”“制”“詔”作為皇帝的專用語。他自稱秦始皇。

    政權上的改革

    為了處理好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掌控所有的權利,秦始皇採用李斯的建議,廢除分封制,採用郡縣制,把天下分為36郡,並建立了一套有利於中央集權和皇帝專權的行政機構。朝中以皇帝為首,下設三公九卿。三公協助皇帝處理軍政大事,九卿則處理各方面的具體事務。地方上設有從郡縣到鄉里的各級官員。這套行政制度,層層控制,有利於權力的向上集中,形成了一張龐大的統治網。這樣,秦始皇把軍政大權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經濟上的改革

    統一貨幣。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的貨幣不統一,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統一使用一種貨幣,規定黃金為上幣,單位“鎰”(合20兩);銅為下幣,單位“半兩”。半兩錢是秦國的貨幣,六國統一後改為方孔圓錢,推行全國。從此,方孔圓錢這種貨幣一直沿用了兩千餘年。

    文化上的改革

    統一文字。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諸侯國的文字不統一,差不多一國使用一種文字,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下令李斯等人對文字進行整理,各全國文字統一,稱為“書同文”,從秦朝開始,中國統一了文字,這項統一,一直沿用至今。

    商業上的改革

    統一度量衡。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各諸侯國的長度單位、重量單位、體積單位都不統一,商鞅變法以後,全國統一了度量衡。規定1標準尺約合今0.23米,1標準升約合今0.2公升。統一斗、桶、權、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華人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違反。從秦朝開始,歷朝度量衡都全國統一,一直沿襲至今。

    交通上的改革

    統一車轍。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諸侯國的車輛寬度不一,車道也有寬有窄,各國的車輛往來很不方便。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使全國車輪的距離相同,稱為“車同軌”。因為全國的車輪距離相等,車轍也就得到了統一。

    所以,秦始皇統一六國,做到真正的完全統一,可以說用他一生的都在為其奮鬥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皇宮裡的宮廷菜放到今天是什麼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