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鏈天絕

    朱標的皇太子位堅如磐石,朱棣不敢覬覦窺視。

    分析如下:

    朱標有先天優勢

    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行伍,身體素質過硬,躬親國事,躬親後宮,隆恩之下,碩果累累,得子二十又六。

    朱標是皇長子,其後才是朱樉、朱棡,朱棣是皇四子,按照“排排座、吃果果”的遊戲規則,朱棣得搬著小板凳坐著等。

    古時立太子,遵循“立嫡、立長、立賢”的原則。朱標是皇長子,又是馬皇后所出,佔了其中立嫡、立長的兩條,平臺很高。

    朱標自身挺優秀

    在朱標五歲的時候,朱元璋就對他進行了重點培養,請大儒宋濂給他當老師。

    相比較,朱棣七歲的時候,連個學名都沒混上。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年底,朱元璋看到全國的形勢初安,才想起來給他取個大名。

    洪武元年(1368年),朱標被立為皇太子,朱元璋直接打包送給他一個“教師團”。團長由左丞相李善長帶隊,副團長是右丞相徐達,組員常遇春、馮勝、胡美、廖永忠、楊憲等。

    除此之外,朱元璋親自上陣,苦口婆心地教誨朱標。他說:“兒子呀,你要以商高宗、周成王等賢君為例,多觀察民生、體察民情,明白為父的創業不易,做個守成的好皇帝。”

    強大的教師團,再加上朱標生性聰慧、忠厚、領悟力強,所以長大後,朱標就溫文儒雅、慈仁殷勤、頗具儒者風範。

    這樣一個集嫡、賢、長於一身的皇子,無疑是為皇太子位量身定製的,朱標立儲,朝廷內外聽不到一點雜音。

    反觀朱棣,此時正在陪太子讀書。

    同樣是皇子,朱標是一顆有人專門澆水、施肥、除草的禾苗;而朱棣這顆禾苗,純是一種放養的狀態,完全靠天收。

    朱元璋信任朱標

    在朱標的太子府,裡面有經筵日講。

    對!你沒有看錯。

    經筵日講是皇帝的專利,但朱元璋充許朱標開設經筵日講,這樣一搞,好像太子府就是一個小朝廷。其實,這是朱元璋在為自己御駕親征作鋪墊,他要太子能熟練地監國。

    “太子監國”,看過《康熙大帝》的朋友應該有印象。

    “啪”!

    話音未落!

    太子爺斷了康熙爺的糧草,爺兒倆暗戰了一把,差點餓死老父親。

    所以說,九王奪嫡就得上電視,這個境界高。

    當然,朱元璋最後也沒有御駕親征成,但他有這種打算,足見他是相信朱標的,願意把自己的後背交給朱標。

    朱標在學習治國這麼高階的技術的時候,朱棣已經回封就藩。朱棣沒有太多的業餘愛好,頂多沒事的時候拉著朱能和張玉喝喝酒、吹吹牛,順便琢磨一下怎麼能更好地坑蒙古人一把。

    到這時,兩個人的能力已經差上段位了。

    宋濂捲入胡惟庸案,是朱標和馬皇后救了他一命。

    秦王朱樉頑劣犯錯,主要是這貨作風不好,還男女通吃,朱標向朱元璋求情,讓他免受責罰。

    晉王朱棡鞭笞廚師朱興祖,朱元璋大怒,朱標盡全力地保護。

    還有周王朱橚,都曾受過朱標的恩惠。

    在朱棣的“靖難之役”中,幾乎沒什麼外界的朋友,寧王靠騙、太監要買。

    當時,為防止北部蒙元的殘餘勢力,朱元璋封了寧王、燕王、晉王、代王、秦王來駐守邊防。這五個藩王的實力都很強大,不僅有自己的藩屬護衛軍,還有支配其他明朝邊軍的權力。

    關於北方的防禦,朱元璋的計劃是:寧王和他的朵顏三衛頂在最前方,阻止並吸引蒙古人的主力。然後再調集燕王、晉王和秦王的明軍主力,從左右兩側實施突擊,以達到聚殲敵人的目的,這是在戰略防禦中採取進攻的上乘手段。

    這招,防住了蒙古人,同時也防住了朱棣,特別是寧王這支部隊,那就是朱棣天生的噩夢。

    下文我會做個推演。

    朱棣是個野心家不假,情況我已經擺得很明白,假設朱元璋死了,朱標登基,而朱棣執意要造一把反,那我們演示一下。

    第一步,朱棣要勤王,但找不到藉口,號召力會下降。於是,朱棣拼命忽悠、花錢,帶兵走出了北京城,拉開了南征的帷幕。

    第二步,朱棣剛出北京城,就會發現某一個牛人擋住了他的步伐,比如說馮勝吧。這些老一輩的將領,不要說真人,就算只提到名字,朱棣手下的那群新兵蛋子都得挺胸、抬頭、並腳跟地敬禮。他們再吆喝幾句,朱棣的隊伍得走掉一半。

    第三步,朱棣調整好心態,繼續往南走。很快,他就會發現秦王和晉王的聯軍在前面等著他。這兩個人受過朱標的恩惠,為了報恩,會往死裡幹他。

    第四步,朱棣打著打著,發現有人在兜屁股幹他,這就是我上文說的寧王和朵顏三衛。“燕王善戰,寧王善謀”,天知道寧王會謀劃個什麼方法來折磨朱棣。

    好了,不胡扯了,朱棣最終還是靖難成功了。因為朱標早死,皇孫朱允炆繼位的意思差了那麼點,削藩又給朱棣找到了出兵的藉口,老將又被朱元璋殺沒了,寧王讓朱棣騙了,老天也幫他了。最終,朱棣在屬於自己的氣數下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 2 # 記者李滿

    人都說“最是無情帝王家”,可明太祖朱元璋對嫡長子朱標的寵愛,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超越了尋常的父子。

    朱元璋總共有26子,而這26子中,他最看重和喜愛的唯有嫡長子朱標一人。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朱標不僅是嫡長子,還是所有皇子中最像馬皇后的一個。

    所以,朱元璋之寵朱標還體現了他對馬皇后的異於其他妃子的鐘愛。關於這點,史書曾有過相關記載,記載的大意是:一日,朱標犯了錯,於是朱元璋就在後面追著朱標要教訓他。朱標於是撒腿就跑,跑著跑著身上就掉落了一張紙,朱元璋撿到這張紙後竟也不再追朱標而是坐在地上失聲痛哭。

    原來,朱標掉落的正是生母馬皇后的一張畫像。朱元璋在如此猝不及防的境況下撿到兒子失落的馬皇后畫像,他便不免想起了過往馬皇后救他命的種種,他和她昔日相處的點點滴滴也湧上了腦海。

    所以,對於朱元璋而言,長得極像馬皇后的朱標就是他對馬皇后愛的延伸。具體朱元璋對朱標的寵愛到了哪種程度呢,用一句話形容便是:傾盡所有地對他好。

    當一個帝王傾盡所有對一個皇子好時,其結果就是題中所說:沒有任何其他皇子敢拿自己和他比,也沒有任何皇子敢覬覦的他的儲君之位。至於後來在朱標死後費盡心力奪取了皇位的朱棣,在朱標在世和朱標死後,他至始至終沒有得過朱元璋的一絲特殊對待。

    與朱標剛剛生下來便被定為儲君不同是,朱棣出生時朱元璋反應很淡,以至於他長到跟門口的石獅子一般高時,朱元璋才想起來要給這個皇四子取個名字。

    說來,朱棣的待遇恰是帝王家的常態。再來看朱元璋在教育上對朱標和朱棣的區別對待。

    早在朱元璋還是吳王,朱標還是世子時,朱元璋就極其重視其教育,他給長子請來了宋濂專門教他經傳。

    而這宋濂具體是什麼人呢,一個字:“牛”。

    宋濂不僅是明初詩文三大家之首,還被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就連學者們也得稱其為太史公、宋龍門。

    如此強大的陣容,不用說,這是朱元璋對朱標寄予厚望的象徵。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朱棣等其他皇子的教育朱元璋就算是過問也只是走走過程,基本不會花太多心思。

    可對朱標,朱元璋不僅日日要考察他的功課,還要隨時隨地各種面傳親授。話說,這朱元璋為了教育兒子,真的是捨得下血本!

    野史記載,宋濂案時,朱標為老師求情,朱元璋覺得兒子的做法太過仁慈,他最後竟為了讓兒子懂他的用心親手摘了路邊的荊棘給朱標。

    朱標一看這滿是刺的荊棘忙說:“父皇,這都是刺,怎麼抓啊。”

    拿住這帶血的荊棘後,朱標瞬間就懂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也懂了“過分仁慈便是殘忍”的大理。

    在如此盛寵之下,朱棣等其他皇子自然打小便知道:只要有大哥朱標在,他們便將永遠只是臣子。於是,他們對這個長兄的態度自然是謙恭有禮了。至於遇到利益衝突時,不用說,其他皇子都會本能地選擇隱忍了。

  • 3 # 葛大小姐

    1、朱標的出身好。

    朱標是朱元璋與馬皇后的第一個兒子,也是嫡長子,而且出生於戰火中。朱元璋對馬皇后的感情非常好,他們是患難夫妻,即使在朱元璋成為皇帝后,也只有馬皇后敢管他,他們有著深厚的感情基礎。所以愛屋及烏,朱元璋對於他和馬皇后的第一個兒子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再加上馬皇后去世後,朱元璋將其對馬皇后的思念便全部灌注在朱標的身上,這也是固定其太子之位的重要原因。

    並且,在中國封建傳統下,家天下是有著重要規定,不管是帝王還是侯爵都是按照嫡庶長幼順序來的。按照封建王朝所尊崇的祖制來說,皇位的合法繼承人是皇帝的嫡長子,朱標是老大,而且還是皇后所生,是嫡長子,立為太子很相當於是法定的,老二是秦王朱樉,老三是晉王朱棡,而朱棣才是老四。所以,在朱元璋立朱標為太子時,其他兒子不敢爭,也不能爭。

    2、朱標能力非常強。

    朱標生於朱元璋攻打南京期間,自打他出生開始,直至洪武二十五年去世,朱元璋就一直把他視為自己的唯一接班人,從來沒有想過要換人。其太子之位可謂是堅如磐石。很多人覺得朱標能當太子,僅僅只是因為他是嫡長子,彷彿好像他不是嫡長子,他就沒能力坐穩太子之位似的。

    但其實朱標真的是被大大低估了,他的能力和他的手腕,完全配得上太子之位。比如洪武十年,朱元璋下旨意明言“朝中政事先啟請太子處分,然後奏聞”。非常大膽的給朱標放權。在朱標以太子身份主持政務期間,正好是明朝四大案的集中爆發期。除了藍玉案外,其餘的三大案,朱標都有親自過手。他除了因為受孫子牽連進胡惟庸案的老師宋濂向朱元璋求過情外,在史料當中看不出朱標與朱元璋在大政方針上有過明確的對立。如果他支援朱元璋,說明他是個狠人;如果他不支援朱元璋,而朱元璋又依然對他很信任,說明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抗壓能力極高,是個城府很深的狠人。這種人當太子,朱棣那幫人豈敢造次?

    3、朱標的“太子黨”勢力強大,其他皇子不敢爭。

    大將軍藍玉就是朱標太子黨的首領人物之一,他的姐夫是常遇春,常遇春是太子朱標的岳父,藍玉是太子妃的舅父。再加上藍玉與太子朱標關係莫逆,視朱標為主,是太子黨的武將派首腦人物。因極力維護太子的儲君地位,與早已覬覦皇位的燕王交惡。並且藍玉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於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可以說,朱元璋為兒子朱標組建當時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團做為兒子繼承大統的班底。藍玉就是朱元璋留給朱標的輔臣,是朱元璋專門為朱標打造的太子黨。因為藍玉實在太厲害,連朱元璋都未必能完全鎮得住他。就憑朱棣手底下那幾塊料,哪裡是朱標太子黨的對手?一個藍玉就能把朱棣的十萬鐵騎打敗。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即太子朱標病死的第二年,朱元璋故意挑起“藍玉案”,一連誅殺了13名開國功臣。這13位被誅殺的功臣也是朱標的太子黨班底。

    所以,當時朱標的太子黨班底非常強大,包括朱棣在內的其他皇子根本就沒有實力爭,也不敢爭。

    5、朱標宅心仁厚又孝順,深得朱元璋喜愛。

    《明史》記載,為了能讓朱標儘快成長,讓他能有政治威信,朱元璋壞事做盡,由他當白臉,朱標當紅臉。比如洪武二十四年,秦王朱樉因其在藩國多過失,被召還回京師,朱元璋大張旗鼓的打算將他法辦,後經太子朱標的解勸,朱樉次年被赦免,放還回了封國。還有人告發晉王朱棡有異心,朱元璋很生氣,也打算要處罰他,朱標哭著給三弟朱棡求情,朱元璋才罷手。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晉王朱棡)然性驕,在國多不法。或告棡有異謀。帝大怒,欲罪之,太子力救得免。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每次朱元璋斥責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義子沐英時,朱標就跑去請馬皇后來勸解,最後朱元璋都是看著朱標的面子,不了了之。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朱標是真的很好,很給他面子。並且朱標十分孝順,朱標還活著的時候,十分孝順朱元璋,朱元璋對他也是十分疼愛。

    綜合以上幾點優勢,朱元璋的其他二十幾個兒子都不具備,他們即便有爭太子之位的野心,但也沒有實力和才能。但往往是天妒英才,雖然朱標非常優秀,非常適合做太子繼承皇位,但他命爭不過天,英年早逝,最終仍是被朱棣搶走了皇位。如果朱標能夠坐上皇位,那麼大明王朝將會是另一番景象。

  • 4 # 樑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樑來回答。

    朱元璋二十六個娃裡,出彩的他也不少,畢竟作為開國皇帝嗎,兒子一慫慫一窩,那是沒有的事。

    但只要朱標不死,您別說是朱棣了,其餘二十幾個娃,根本就沒有他們什麼事,也生不出啥別樣的心思,有意見他也得窩到肚子裡憋著,得空去趟茅房放空一下就得了。

    所以像康熙那樣上演啥九子奪嫡的戲碼,根本沒有的事。可惜啊,天妒英才老天爺早早的就把這朱標給收走了。

    這一傢伙把個朱元璋痛的好懸沒趴下,死命撐著就想讓這後繼者朱允炆拔高,再拔高一點。但這朱允炆和文臣靠的太近,嘴上的功夫不錯,但這心肝脾肺腎太軟了一點,讓那些個已經心如死灰的叔叔大爺們的心思活泛了不少,結果就把個江山丟的稀里嘩啦,落了身死族滅,大好江山便宜了朱棣。

    當然咱也不能說這朱棣乾的不好,人家朱棣乾的也不錯,這是個純爺們,是人家喊出了天子守國門,君王社稷死的口號,大明朝終其一生都遵守了這個諾言,這豈止是一個好字了得。

    好了,咱把話頭拉回來接著聊。

    而張廷玉所在的朝代,恰好又是滿清文字獄達到巔峰的時期,就為了那倆破字都死了不老少的人,您就更別說這《明史》中記載了。朱標這事也就寥寥幾筆,把這麼個人就給耽擱了。

    所以今天這事,咱得從字裡行間透出的那麼一丟丟的味道來品味當年的事情。

    相當年,朱標出生的時候,朱元璋這個當爹帶著一幫子大頭兵掄著大刀片子砍南京的城門洞。這長子一出生,把個朱元璋開心壞了,這就在南京這嘎達找了個山頭,留了倆字:“得此山者,不患無嗣!”

    也是,人哪,只要不是混蛋,第一個娃總是那麼開心,而且朱元璋這娃還是他那糟糠之妻馬皇后所生,對人家朱元璋來說這就是雙喜臨門啊!

    您要說朱元璋沒對這娃有什麼希望,那叫胡說,所以當這朱標在朱元璋心心念念下,長到了五歲的時候,這就趕鴨子上架請了宋濂當老師給朱標啟蒙。

    說道這裡咱轉過頭來瞅瞅朱棣,都長到七歲了。眼瞅著比門口那倆石獅子都高了,朱元璋這才想起給他取名字,這時間點上,恰好是朱元璋把這天下給平定差不多的時候,高興的過了頭,才想起有這麼個兒子。

    這叫人比人氣死人啊!

    一大幫人獨獨教他一個人,左手李善長右手徐達,屁股後頭跟著常遇春,馮勝等等,你就說吧這要文有文,要武有武的,這娃只要不傻,成才就不說了,拿來當一個國家的頂樑柱沒啥問題。

    所以這朱標打一出生,朱元璋就是按照太子的標準來培養的,其他人就沒這待遇,基本上就是一個放養的狀態,您自己個本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原則自己個找出路去吧。

    你說這事有的比嗎?沒得比!

    這還不算,朱元璋還時不時的,自己個充當老師,提著耳根子傳授帝王之道。

    話說朱元璋就是個狠人,就這麼耳提面授之下,您要說朱標不是個狠人,老樑一準給你亮個後腦殼,咱根本就不信。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就要說了:“老樑你個大嘴巴,你快拉倒吧,歷史上都有定論,說朱標是一個溫文爾雅的人,集合了儒者的風範,仁慈的典範,哪裡的狠人,竄行了吧!”

    開頭咱都說了,今天這事,咱的從字裡行間裡聞這味道。

    這就來了。

    這是啥意思?很明顯這就是放權,這朱標處理的不合他朱元璋的口味,那就不是一路的。這不是一路的,倆人早嗆起來,還能論到朱標一直插手朝堂的事,朱元璋早就大腳丫子往死裡踹這朱標了,你以為他不敢。

    大傢伙都知道,明初有四大案,這四個案子有三就發生在朱標參與朝堂事的時候。分別是胡惟庸案,空印案和郭恆案,至於最後一個藍玉案,這是朱標死後的事,但這事和朱標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咱回頭再說這藍玉案。

    就這前三的案子,每個案子誅殺之人都是以萬計的,這朱標要是個仁慈的人,這爺倆還能湊在一起往一個鍋裡撒水?你拉倒吧!

    朱元璋狠,朱標更狠!

    說道這裡,有人就說了:“在胡惟庸這案子裡,他朱標就給自己的老師宋濂求過情!”

    是,這說明什麼?說明朱標是仁慈的,但他的仁慈是有限的,看人下菜,這很符合一個君王的標準。

    而且宋濂這事,是受到了他的孫子的牽連,才遭殃的。這宋濂要是直接參與進去,您試試朱標會給他求情嗎?拉倒吧,朱標和朱元璋是一個思想,這三案子會動搖大明朝的根基,他不弄死你,你就不知道啥叫標杆,要知道這三個案子,朱標可是親自上手的。

    就這城府,就這手腕,朱標往地頭上一坐,您試試,其餘二十幾個兄弟有跳出來的嗎?那叫找死,朱標的刀子還沒粘過血,粘血的刀子用的是朱元璋的。

    “大哥您來,有啥事吩咐一聲就得了!兄弟在所不辭啊!”朱棣估計只能遞上這些個話來,老老實實的窩在自家的地頭上當燕王。

    這話說穿了,其實就是為了朱標收人.心的,這人.心收齊了,朱元璋這麼一走,朱標就會有一個安穩的天下,有一群死心塌地為他服務的班底。

    剛剛說宋濂的事,就是其中的一件。還有朱標的很多兄弟,犯了錯,提到朱元璋的眼跟前,這少不了是要扒層皮的買賣,結果都是朱標求的情。比方說朱樉男女通吃的事,朱棡用小皮鞭抽廚師的事,朱橚沒經過批准擅自跑到老家鳳陽溜達的事等等。

    您就說吧,這些個王爺大臣那個不承人家朱標的情,只要朱標往皇位上那麼一坐,大手這麼一劃拉,有那個不聽使喚的?指不定你旁邊就有一個受到過朱標恩情的人,把你賣了你都不知道。

    這事說出來都丟人。

    能讓朱元璋這麼對藍玉,只能說明藍玉是個狠角色,這麼一個狠角色留給朱標用,只能說明朱標比藍玉還恨。

    在朱元璋的眼裡,朱標一死,得,朱允炆是肯定壓不住藍玉的,所以藍玉只能去死。

    之後朱元璋把太子黨一幫人殺了個乾乾淨淨,這也沒誰了,這直接造成朱允炆對抗朱棣的時候沒將可用。

    朱元璋他也沒法子,就朱允炆那樣子這幫太子黨是壓不住的。

    話說這朱允炆是真仁慈,他是對誰都仁慈。

    所以朱標不死就憑藍玉這一個大腦袋,立馬就能把朱棣壓的服服帖帖,哪有長高的機會,根本就不存在這種可能的。

  • 5 # 春秋正義

    朱元璋曾經給朱允炆和朱棣出了個對聯,上聯是“風吹馬尾千條線”。朱允炆答“雨打羊毛一片羶”,而朱棣給出的下聯是“日照龍鱗萬點金”。孰優孰劣,一目知之,關鍵的是在得到朱元璋的肯定後,朱允炆分明從朱棣的表情中讀出了得瑟和輕蔑。

    無獨有偶,太子朱標還在世時,有一回朱棣正好遇見朱標路過,朱棣大大咧咧地走過去,與太子並行,甚至伸手搭住朱標的肩膀,這在現在看來沒什麼,在朱棣看來也是兄弟只好的象徵,但在當時的等級制度下,一個王爺對太子動手動腳,分明是僭越,是大不敬的。朱標仁厚,不好說什麼,但這一幕讓朱元璋撞到了,那可不得了,當即喝止朱棣,大罵了一頓朱棣灰溜溜地逃了。

    雖然是父子骨肉,但是皇權面前,天子一怒,血流漂杵,朱元璋憤怒起來,虎毒食子還真不是開玩笑的。

    1.朱元璋鐵腕治吏,絕不避親

    朱元璋為整頓吏治,同時也為了剷除功臣,大搞反貪行動,僅空印案、郭桓案,便連坐誅殺七八萬人,整個洪武年間,僅貪汙屠戮的人數就在十萬至十五萬期間,其中不乏功臣宗親。

    開國功臣朱亮祖只不過殺了一個知縣,其和長子朱暹就被朱元璋活活鞭死。再有就是駙馬爺歐陽倫,僅僅因為走私茶葉,就被朱元璋處死,連馬皇后和安慶公主求情都沒用。開國功臣李善長、劉伯溫、藍玉等人,他們跟著朱元璋出生入死,情面絕逼趕得上父子親情了,更有免死金牌坐鎮,照樣免不了一死。

    當時明朝的官吏,極少有能滿任退休的,連宰相胡惟庸都被誅殺了,大家都夾著尾巴做人,朱棣與朱元璋性情極其相似,他絕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的人,絕不敢輕易在朱元璋還在世的時候胡作非為。相反還得了個“燕王在國,撫眾安靜不擾,得軍民心。眾鹹謂其有君人之度”的美聲,如此看來,朱元璋的威信,就連最大的篡位可能人物朱棣都不敢挑戰。

    2.嫡長子繼承製,太子朱標名正言順,深得人心

    專制社會之中,保持社會穩定的關鍵在於抑制人民的主動性和活力,嫡長子制即為抑制皇族內部的活力而設。所以,許多人的命運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被確定。

    太子朱標作為嫡長子,早早地就被確定為帝國的接班人,毫無爭議地按照儲君的標準來培養。而且太子寬仁,與朱元璋的暴戾截然相反,許多大臣將希望都寄託在朱標身上。朱標從小接受儒家經典教育,不僅李善長、宋濂等老臣看重他,就連方孝孺、黃子澄等普通大臣都對他十分尊敬,朱元璋對這個長子也是十分厚愛,即便太子頂撞他減少殺戮,儘管朱元璋暴跳如雷,甚至追打他,但這更像是嚴父對兒子的管教,從未曾對太子起過殺心,這種待遇,是其他皇子不會有的。

    儘管朱元璋對朱棣也有偏愛,甚至將徐達之女嫁給他,但是這樣也遠遠趕不上朱標的地位和聲望。以朱標死後,朱元璋立朱允炆為太子,群臣堅決支援來看,朱元璋是下不了這個決心,冒天下大不韙而立朱棣的。

    同時,朱棣靖難成功,自稱“朕為高皇后嫡子”,足以證明他也認同宗法繼承,也講求名正言順,因此朱標的太子之位,無人能撼動。

  • 6 # 尚武菌

    3、 朱標是有手腕的人

    如果說在世人眼中太子朱標是一個文弱書生,那麼這種認識一定偏離了實際。因為從朱標和朱元璋之間的相處上就可以看出,朱標這個人並不簡單,他雖然有書生的氣質,但這是因為他從小受到良好教育的原因,他本性可能和朱元璋沒有什麼差異。如果朱標是一個沒有心思手腕的人,朱元璋不可能一直對他那麼信任。歷史上選了太子後來又和父王反目成仇的例子不勝列舉,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就是太子不會處理和父王之間的關係。反觀朱標,他在這些問題上就處理的極好,所以朱標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人,其他皇子自然也了解這一點,所以不敢對朱標下手。

  • 7 # 善者無名

    先看第一條,朱元璋給朱標配的班子,這個陣容一出,其他二十五個皇子加起來也只有仰望的份。

    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馮勝兼右詹事,中書平章政事胡美、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書左、右丞趙庸、王溥兼副詹事,中書參政楊憲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張興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顧時、孫興祖同知左右率府事,大都督府事吳楨、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鄧愈、湯和兼諭德,御史中丞劉基、章溢兼贊善大夫,治書侍御史文原吉、範顯祖兼太子賓客。

    其次,朱元璋對朱標的愛護遠勝其他皇子,一開始就把他當作接班人來培養。跟朱標過不去就是跟朱元璋過不去,哪個皇子敢?而且別忘了,朱標背後還有一個馬皇后。

    其三,朱元璋在諸位皇子中威望很高,平常對那些個弟弟們都很維護,大家都對他很佩服。舉個例子,秦王朱樉在封地上犯了錯誤被召回京師,還是在朱標的調解下,才讓朱元璋把他放回封地西安。試問,誰還好意思去爭?再說了,朱標還是嫡長子,佔著先天性的優勢。

    綜上所述,無論從實力,威望還是個人政治能力講,其他皇子都不如朱標,即便是那時的朱棣也不行。可惜的是他沒有能活過朱元璋,否則許多功臣或許就不用死了,靖難之役或許也就不會發生了。

  • 8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其三朱標本身的所作所為也令其他皇子心服口服,朱元璋這個人我們都知道極其嚴厲,動不動就會對皇子辱罵毆打,朱標對弟弟十分友愛,在他們犯錯之時從中調和求情,從而使他們免受懲罰,因此其他皇子信服他,威信自然也是諸皇子中最高的。

    綜合以上三點朱標佔據了全面優勢,皇位對他而言只是時間問題,可惜就是這個時間問題讓朱標最終與皇位失之交臂。

    在朱元璋病逝前,朱標因為風寒早朱元璋一步先去世,結果皇位繼承出現問題。朱標病逝後,按照能力來說朱棣優於朱標的兒子朱允炆,但是朱元璋不管這些,出於對朱標的偏愛,朱元璋選擇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繼承皇位,朱棣心有不甘,在朱允炆繼位後以靖難的名義起兵造反,並最終奪得天下,這是朱元璋沒有想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著名景點是被古代詩詞捧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