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大的走走

    本人孩子12歲,有時候因為生意原因,早出晚歸。大的已經小學四年級。如果晚餐沒有時間給孩子煮,會提前做好放電飯煲,因為先把孩子吃飯的問題解決。然後,作業要寫完,基本我們回來他就作業寫好了,看會書,就洗漱睡覺。從小要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習慣,即使就一個孩子的家庭不能太寵溺,要讓他從小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希望對你有幫助。

  • 2 # 碩碩爸爸育兒經

    我們似乎處於一個全民育兒焦慮的時代。而大部分焦慮的原因,都是自己不知道該怎麼做,這是個終身的話題,不是臨時抱佛腳的事情。

    坦白說,我不是教育的專家。但是,人人都曾經是被教育者。所以,我只想說說,我希望自己當初接受過什麼樣的自律教育:

    一、樹立自律的榜樣

    從一個被教育者的角度來看,沒有任何“言教”能勝過“身教”。在自律這件事上,尤其是如此。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想想我們小的時候,一個從來不讀書、每天打麻將的大人,反覆對你說:“要多讀點書”,“你怎麼不讀書”,“你怎麼就知道玩”……你聽了,是不是很厭煩?TA說得越多,你就越會降低對TA的評價。因為你覺得TA言行不一。

    可是,換一個人,一個手不釋卷、常常給你講點故事、分享點新觀點的人,對你輕描淡寫地說一句:“要多讀點書”。你聽了,是不是很服氣?是不是連連點頭?

    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我們作為被教育者的態度都是一樣的。

    所以,教育者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自身的自律。無論到什麼年紀,不要放棄自己,要始終追求自律。

    這並不是說,父母本人的自律必須達到“神”或“機器人”的程度。而是說,父母雖然是凡人,雖然也常常失控,但始終不放棄追求自律的努力。

    而這種努力,本身就是給孩子樹立了自律的榜樣。

    二、手把手教孩子自律

    自律不是天然就會的。它是需要學習才能不斷增強的一種能力。

    教育者自己開始追求自律,就會逐漸學會很多自律的方法和策略。

    比如:如何把大目標分解成若干小目標;如何利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番茄工作法”等方法,進行任務管理和時間管理;如何透過保持物理距離、分散注意力等策略,來抵禦外界誘惑;等等。

    父母可以把自己學來的這些方法和策略,手把手地教給孩子;把自己追求自律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也坦率地和TA分享。

    更細緻地,父母可以一步一步教孩子:如何定計劃;制定後,如何執行;執行時,如何自我覺察、自我跟蹤;對於執行情況,如何定期總結;什麼情況下需要調整計劃,如何調整……

    當一個階段性的目標達成了,引導孩子去體味其中的快樂和滿足,用這個小小的成功去肯定自我、增強力量,而不是用“補償性”的放縱去慶祝和獎勵。

    當孩子暫時屈服於誘惑、失控了,用同理心、同情心去安慰TA,引導TA學會自我原諒,擺脫羞恥感和罪惡感,儘快從這個小小的失敗中恢復過來,而不是從此“破罐子破摔”。

    事實上,沒有為追求自律而切實努力過的父母,是不可能進行這樣的自律教育的。

    因為他們不懂自律的不易,也就無法理解和包容孩子。所以,只會給顆糖作為獎勵,或者責罵一頓作為懲罰。

    三、引導孩子去發現目標

    通常,我們認為,一個人是先有了目標,然後透過自律去實現目標。

    然而,這個邏輯恰恰反了。

    假若一個人從未追求過自律,那麼TA的時間大多都荒廢了,TA不太有可能去自我認知,去發現自己的目標。

    假若TA終生都過著不自律的生活,那麼TA大機率地,會產生很多“問題行為”,會渾渾噩噩耗盡一輩子。

    因此,一個人的目標,通常是在TA過上自律的生活之後才產生的。

    引導孩子去學習自律、追求自律,有兩大好處:

    二是TA在自律的過程中,常常進行總結和回顧,就會加深對自我的認知,明白自己適合做什麼、擅長做什麼。

    當孩子找到目標,即對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做些什麼事”有了大體的認識,這個長遠目標就會反過來幫助TA,增強自律的能力。

    因為,這個目標就是第二塊棉花糖。它對孩子的吸引力越大,孩子就會越自律。TA會認為,為了這個極具吸引力的目標而延遲享受,是值得的。

    總之,自律是終生的功課,也是最應該教授給孩子的功課。

    自律才是最好的教育。

    這個題目有歧義:一是要教會孩子如何自律;二是要用自身的自律去教育孩子。

  • 3 # 一葉風吹

    孩子天性是玩,也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大。孩子什麼性格。我覺得如果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的話。你想讓他自律,得想點辦法引導他。不能做到百分之八十的認真聽講。家長也是個很負責任的家長。能體諒你的想法。給自己孩子有一個消化的時間。把自己的神經放了松一點。在前進道路中,邊努力邊找方法。今天愉快的心情跟孩子談。你今天上課怎麼樣啊,講講道理。明天再接著跟孩子談。孩子可能會告訴你你,我上課真不願意聽我想幹點其他的。那你的按他的思路來了然後慢慢引導。 孩子跟我們站在不是同一個思考點上。我們有我們的經驗,孩子有孩子的簡單。

  • 4 # 糖山妹

    每個人都有惰性,孩子更不例外,早上想賴床,看到玩具就想要,看到零食就想吃,喜歡玩不想寫作業??和他們說自律,似乎很難。

    不過,這並不代表父母可以忽視孩子的自律能力。

    沒有天生就自律的孩子,需要父母從小培養。

    培養孩子自律性的幾點建議

    1.幫孩子找到感興趣的事

    想想作為成人的我們是怎麼控制衝動變得自律的?舉個媽媽們都深有體會的例子。我們都曾有過買衣服的衝動,很多當媽的人說,以前怎麼剋制自己都不行,有了孩子,怪了,這種衝動下降了很多。這其實很能說明人的忍耐力是有限的,動機才是自律的關鍵。有了愛仔之心,知道要省錢養仔,動機強大了,自控就不難做到了。

    平日有些家長說自己給孩子做了很多計劃,還想盡法子盯,不過好像沒什麼作用,還是不能使孩子自律。

    這話讓我想起一個道理,如果我一時沒錢,當然能剋制不買衣服,等有了錢,沒準還是會去當剁手黨。原因就在這――當孩子被逼著自控,自身沒有自覺性,是做不到真正自律的。

    想想自己,在那些不自律的日子,有個很深的感受就是不懂自己熱愛什麼。

    2 .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在自律的反面,有個詞叫拖延:

    “作業週一交,我明天晚上再完成”“爸媽還沒催,我再多玩會手機”“沒事兒,再睡會,上學應該不會遲到”“反正不急??”

    成人眼裡,孩子經常有一種主觀拖延現象,總是推遲應該完成的事情,顯得拖拉磨蹭。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導孩子養成有效地管理時間、高效地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時間計劃去做事,給孩子制定時間表。

    比如當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願意做的事情時,讓孩子自己給出一個完成時間,告訴他在這個規定時間內做完後,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

  • 5 # 洛城小事

    孩子自律或孩子不自律,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行為習慣,它無關乎一個孩子懂事或不懂事,更上升不到一個孩子品德好或壞的高度。

    所以我們平時不要動不動就給那些不自律的孩子,扣上品德不好的大帽子。

    另外孩子的自律,與大人的自律還是有點區別的,我們要區別對待。孩子不懂事也可能會很自律,而大人的很多自律是因為懂事才自律。

    有位家長曾對我說“你的孩子真懂事,各方面都這麼自律。”我對那位家長說“其實他不是懂事的,他的很多自律都和懂事無關,僅僅是一種行為習慣。

  • 6 # 富富娛樂

    這段時間大人都在上班,家裡就9歲哥哥和4歲弟弟在家,跟他們講病毒的情況,佈置好學習任務,兩個小傢伙不會私自出家門的。

  • 7 # Andy老師的育兒經

    經常有家長抱怨:“孩子做作業要大人守著,電腦一玩一整天,睡覺、吃飯、上學都得催,總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著,否則,別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現。

    自律,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透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史蒂芬·柯維曾在書中提到:“不自律的人就是情慾、慾望和感情的奴隸。”每個人的人生高度,和自律密切相關。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書中提到,“不自律的人就是情慾、慾望和感情的奴隸。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會自律?

    對於孩子來說,自律與專注力同樣重要,沒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很難完成自己設下的目標。

    紀律和規則是我們平時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很多事實都能說明這個道理,比如買票要排隊;走在馬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甚至我們平時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一定的要求和約束,否則任何事情都毫無秩序可言。

    而在校的學生,處在向邁進社會過渡的時期,更是有數不清的紀律和規則來要求他們,告訴他們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

    如果我們總在一種被要求的環境下學習和生活是很難進步的,所以我們應該學會自己約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守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畢達哥拉斯說:不能約束自己的人不能稱他為自由的人。我們的自律並不是讓一大堆規章制度來層層地束縛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動創造一種井然的秩序來為我們的學習生活爭取更大的自由。

    自律的人各有各的幸福,不自律的人痛苦卻大同小異。

    每個人都有惰性,孩子更不例外,早上想賴床,看到玩具就想要,看到零食就想吃,喜歡玩不想寫作業……和他們說自律,似乎很難。

    不過,這並不代表父母可以忽視孩子的自律能力。沒有天生就自律的孩子,需要父母從小培養。

    培養孩子自律性的幾點建議:

    ▌1.制定合理的家庭規則

    他律是自律的基石。對於孩子而言,自律最開始源於家庭規則建立。

    孩子小的時候,常常控制不住自己,比如看電視、吃糖果,這時候就需要來自父母的“他律”。

    比如孩子想要玩iPad,那麼就規定時間,和孩子講好每次只玩15分鐘,時間到了後,就讓孩子去做別的事,如果孩子還鬧著要再玩一會,父母也別輕易放棄執行。

    透過制定符合孩子認知水平的規則,讓孩子知道,想不想做是一回事,能不能做是另外一回事,每個人的行為必須在一定的規則和邊界內。

    ▌2.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在自律的反面,有個詞叫拖延:

    “作業週一交,我明天晚上再完成”

    “爸媽還沒催,我再多玩會手機”

    “沒事兒,再睡會,上學應該不會遲到”

    “反正不急……”

    成人眼裡,孩子經常有一種主觀拖延現象,總是推遲應該完成的事情,顯得拖拉磨蹭。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導孩子養成有效地管理時間、高效地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時間計劃去做事,給孩子制定時間表,比如當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願意做的事情時,讓孩子自己給出一個完成時間,告訴他在這個規定時間內做完後,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3.先“苦”後“甜”,延遲滿足

    日常生活中家長應當引導孩子按照先“苦”後“甜”的原則做事情,教會孩子先將享樂推遲,先完成自己的小目標,再去“享受”。

    不要總是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要求或慾望,給他們一個等待的時間或是透過做事情來交換,這是一個意志力鍛鍊的過程,可以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和抵禦誘惑的能力。

    比如已經上學的孩子,讓他放學回家先做完功課,再去玩。

    或者帶孩子逛商場,孩子總是要這要那,那麼出門之前,父母就該提前告訴孩子“一次只能買一樣”,其他東西等到下一次再買。這個等待的過程中也能讓孩子逐漸學會自我控制,學會等待。

    當然,如果父母承諾了,就一定要兌現。

    ▌4.孩子的自律,根源在於父母

    不自律的家長很難教育出自律的孩子。

    試想如果我們小時候,一個吸菸酗酒通宵麻將的大人,反覆對你說:“你要多看點書”、 “你怎麼就知道玩”......這樣的“言教”對孩子來說,毫無說服力。

    家長是孩子學習的一面鏡子,父母的生活毫無自律,行為缺少基本的自控力,孩子極有可能有樣學樣。

    畢竟,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抵不過“身教”這兩個字。

    日本藝術家山本耀司的一席話激勵過無數人:“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透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

    那些懂得自律的孩子,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自律是一種自我約束,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必須要設定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任何事情面前不可打破。

    把自律當成是一種好習慣,每當你為著一個目標努力的時候,你就想著哪些事情有利於它,哪些事情不利於它,不利於的為什麼要做呢?

    要渴望成長,渴望成功,你的意念越強烈,那你越能約束住自己,就越能戰勝自己,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 8 # 人人占星

    孩子的自律,說實話很難。以下是我個人的經驗之談,面對現在所有中小學校展開的網課教育,真的是讓家長傷透了腦筋,父母要上班,孩子一個人在家上網課,簡直防不可防啊!但我們還是要一起想辦法應對。

    1.先設定你對孩子自律的標準,比如要你不在家的時候希望他做到些什麼,是不是一點時間都不能玩。我嘴上對她要求不可以玩任何網路內容,但實際怎麼可能,不過呢至少要對她有個標準,她會覺得玩了的話就是她心虛,她做了錯事,這樣以後她會更容易聽你的話。

    2.制定一個每天完成的任務,並設定通關標準,比如你到家後,他要交給你字跡工整的作業,在稽核一個個過,如果沒達標,就給予一定的處罰,比如作業適當加量。

    3.收掉一切沒必要的電子產品,上課學習的用別的方式替代。電子產品對於家長都是一個過不了的坎,何況孩子獨自在家,不要妄想他有這個自控力。

    4.當日任務完成後,一定要給予獎勵,獎勵是刺激維持良性迴圈的最有效方式。千萬不要說話不算話,否則孩子以後也會敷衍你,而且破壞一切規則。獎勵的形式大家可以自己看孩子的需求來定,玩一下電子產品或者是遊戲都沒什麼問題。

    5.讓孩子把完成的任務一項項整理起來,以後他會原來做了那麼多努力,這對孩子對待以後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都是一個好的激勵。

  • 9 # LSM0829寒楓

    一“忍”-延遲滿足孩子慾望

    慾望是個小惡魔,讓人們不知節律的想要滿足。孩子們更甚,簡單的人生就是認知不斷增長,願望不斷滿足的過程。一旦不遂心意,都有孫大聖搗太上老君仙爐的架勢。父母在孩子願望實現的路上,需要做有力的閘口,先行擋住孩子悠悠之慾,提醒他“想要實現自己的願望,需要付出一些代價”,可能是一段需要等待的時間,或許是先行完成一些事項等等。

    孩子們願望不能及時滿足肯定有不公的想法,繼而哭鬧撒潑,即便如此,父母要“忍”,不能因為孩子的不滿就失了自己的原則章法。延遲滿足會讓孩子們更加珍惜最後的結果,也能在這個等待的過程裡平復自己的情緒。長此以往,孩子會修煉成能控的好自己情緒、管得了自己慾望的理智的人。

    二“忍”-建立必要的言行規則

    規則即自由。有規則,行為才有方向。透過在外部建立規則的方式來內化孩子自我規則即自律的建立。父母提前告訴孩子必要的言行規則,讓孩子在規則的框架內自主活動,只要是不越界的行為,父母不會干涉,而有越界舉動父母會做警示,若孩子一意孤行仍然“跨界”行動,就要承擔行為帶來的後果。

    這既幫助孩子建立基本的規則意識,也能給他們必要的行為選擇空間,自主決定自我承擔,父母“忍”一時不干涉,給與孩子一份信任,那麼孩子也會收穫一份自律和對父母情感的加深。

    當然,父母必須一諾千金,切不能既立規矩又破規矩,這樣的教育百害無一利。

    三“忍”-父母自身言行規制

    自律的父母才能養育出自律的孩子。嘴裡一邊教育著孩子“你少看會兒平板電腦,不然給你扔了去”,另一廂自己卻成天捧著手機膜拜,孩子喊著陪他(她)玩兒會兒都置之不理,這樣的父母不管講再多正向的道理,在孩子面前的可信力也是打了折扣的。

    既然父母想要孩子有自律的人生,不妨就從自己做起,剋制一下自己那些蓬勃而出無理取鬧的慾望。讓孩子早睡,父母先有好的作息習慣;想讓孩子多運動,父母要自己邁出家門投身運動中去。沒有什麼比父母以身作則更好的教育。

  • 10 # 村丫E

    針對這個問題,我以為最主要的是習慣養成問題。孩子得從小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但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往往我們說得簡單但實際上卻要家長付出很多,家長的一舉一動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現在是網路資訊社會,說得最多就是孩子玩手機遊戲的問題,如果家長自己在家都捧個手機玩個不停,那麼你指望孩子看書、寫作業怎麼可能呢?因此家長要起到表率作用。其次,從小培養時間的規劃,孩子不自律往往有這些特點:好動、愛拖延...家長得從小事抓起,抓住時機教育。如:寫作業時你一離開不盯著時,孩子就會玩學習用品或者自己就趁機尿遁喝水等各種試圖逃脫行為,這都是普遍現象,其實在做之前必須跟孩子立好規矩,做作業時間規定內必須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做無關的事情!要養成這樣的規矩,慢慢地讓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長此以往,當習慣成自然了,一切水到渠成!總而言之,日常行為上舉動的引導都離不開家長細心、耐心以及持之以恆的教育。要想自己不在家,孩子也很自律需平時點點滴滴的教育和滲透,有付出才能有收穫!

  • 11 # 代姐

    一,看父母平時有沒有培養孩子正確的生活習慣

    二,看父母平時有沒有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給孩子

    三,生活常識父母有沒有經常提醒,比如大人不在家,小朋友要注意什麼,並且有個合理的時間規劃。

  • 12 # 我看今生

    難!真的難!不妨寫一個一天的清單,讓孩子在一天在完成就行,就可以看電視,玩電腦。沒有誘惑,你覺得以孩子的天性還乖乖配合麼?時間久了,這也是一箇中自律啊。

  • 13 # 遊戲快遞員豬拾八

    大人不在家,如何讓孩子自律?關鍵點在與自律,自律的孩子不管你在不在家,都會自我約束自己!

    孩子的自律源於孩子的自尊水平,自尊水平越高,孩子就越自律,越自律,自尊水平就越高,良性迴圈。我文章裡有一篇是專門介紹自律和自尊關係的,你可以去看一下。下面我簡單從三個方面說:

    1.父母要努力自律,管理情緒,做出榜樣。

    自律的形成,並非來自嚴厲的管束,而是來自愛。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發脾氣,並非出於教育的目的。而僅僅是發洩一下自己心中的不滿和焦慮的情緒。真正的自律來自榜樣的示範、愛與陪伴、尊重。 父母本身在行為習慣上就要反省。當然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也會有自己的一些小嗜好。我們可以切割,也可以保留。可以選擇出現的時間,出現的方式。比如你愛一部劇,可以在孩子睡著後追一會。

    2.其次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能遵守承諾。

    真正能自律的人,一定是童年對父母的依戀得到足夠滿足的孩子。 我曾見到一個親戚的孩子,他的爸爸對他非常嚴格,經常對他的行為指指點點。特別是他爸媽離婚之後,家裡的情況更加糟糕。爸爸的脾氣更壞了,甚至在喝酒之後對他大打出手。罵他說不是因為他的緣故,他媽媽也不會離婚,不爭氣的你沒人想要。

    3.學會傾聽孩子的自我期許。

    不得不承認,有時候對於孩子過高的要求,來自於我們尚且沒有搞清楚自己希望孩子過一個怎樣的人生,於是,拼命給孩子創造各種條件,這麼做的初衷,無非是希望孩子保有最多的選擇權,能懂得十八班武藝,在任何場合,都立於不敗之地。但是,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這個時候,請試著去傾聽孩子自己的選擇,問問他究竟喜歡什麼,願意學習什麼,跟著孩子的步伐走,而不是武斷的做一個發號施令者。

  • 14 # 老張聊職場

    大家好,我是老張,我不懂育兒管理,但是我懂職場管理,所以,我想問題主一個問題。

    老闆不在公司,怎麼讓員工自律?

    比較難,是不是?所以,讓一個慾望和壓力都不如成人的孩子,做到這些更難。

    不過,我們可以做如下引導,和孩子形成默契。

    一、挖掘孩子需求(啟用員工)

    有些孩子喜歡汽車飛機玩具,有些孩子喜歡各種零食美味,有些孩子喜歡電子遊戲,有些孩子喜歡快手抖音,我們要先挖掘孩子的需求,有了需求,我們就有了管理他們的點,就像成年人需要money。

    二、和孩子溝通達成“勞務合同”(啟用策略)

    我們結合孩子的性格特點後,認為他適合學音樂,我們希望在不在家的時候,他能聯絡一個譜子,練習熟練;或者孩子現階段數學不太好,需要在家做2套數學試題。我們就可以用獎勵來對賭孩子的“工作”,完成了,就獎勵,完不成,就按KPI給予部分獎勵。

    要注意,我們在給孩子羅列計劃時,一定要結合孩子的能力,做可執行,可落地,可考核,可追溯的計劃,不能說,你今天練練琴,應該是說:你今天要練習《致愛麗絲》20遍以上,要求彈下來不磕絆算完成,完成獎勵你玩遊戲30分鐘,如果彈下來超級順暢,而且節拍準確,再獎勵你100元零花錢~能完成嗎?我相信你可以的。

    三、要形成共同體(心在一起叫團隊)

    如果我們單單是完成“工作”就獎勵,那麼孩子時間長了會失去興趣,還可能會變成“不擇手段”,所以我們除了前提和孩子形成利益共同體之外,還要讓他理解,為什麼讓他這麼做,是希望幫他做規劃,正常的更穩定,未來更優秀,享受更好的資源,也要諮詢他的意見,融入進去,相互認可理解之後,就形成了夢想共同體,這樣,管理起來更輕鬆。

    四、要檢查才是負責任(驗收)

    孩子沒有那麼多自覺,很多情況下,都會想偷懶,只有父母不厭其煩的認真檢查,才能讓孩子“不會”偷懶,而且遇到取巧的,要及時制止,嚴厲懲罰。

    五、階段性給予些額外獎勵(獎金)

    我們除了正常給予“兌現”外,如果近期任務均完成,而且超額完成比例達到50%,要設定“超產獎”,獎勵法式大餐一頓~或者科技館一日遊~

  • 15 # 19855612

    從小就教育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小孩天性雖然好玩,但是認真的溝通加上養成的習慣,大人不在家的時候孩子的自律性還是很強的,我家孩子就是這樣的

  • 16 # 教育新發現

    我覺得首先要把孩子區分一下,如果年齡小的孩子,比如說六歲以下的,家長走之前,要給他佈置一些她感興趣的事情,比如:畫畫,做手工,玩積木,拼圖等等。這些孩子以玩兒為主,他玩著玩著,家長就回來了;另外,如果是六歲以上的孩子,家長臨走之前,就要給他佈置一些作業,家務活,還有他感興趣的玩的內容,(最好是能動手動腦的)。這三塊兒注意比例。我覺得比例應該是1:1:2。還有就是家長臨走之前要告訴孩子懲罰和獎勵的內容,如果孩子做得好就一定要獎勵,孩子做的不好可以適當的懲罰。這樣賞罰分明的話,孩子自律性會逐步建立起來,當然這有一個過程。家長不能急於求成,要循序漸進,慢慢來一定會有好的結果![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微笑][微笑][微笑]

  • 17 # 清湯無味

    一個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養出一個真正自律的孩子,在自律的這條路上,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樣。所以說自律這個東西,平時在生活中就應該培養的行為習慣,只要平時養成了自律的習慣,哪怕大人不在家,孩子的自律意識還是很強的。

  • 18 # 山西微生活

    首先從我家的情況和經驗來說,如果我家大人不在家,一般不會獨自留孩子在家。孩子的自律要分不同的年齡段而定,如果孩子小於五歲,最好不要獨自留孩子在家,因為孩子可能會去碰觸家裡的傢俱或是電器等生活用品,此時無人看管,很可能對孩子造成人身傷害。

    如果孩子已經上小學或是初高中,那麼孩子的自律就主要靠平時養成的好習慣去自己約束自己,另外做為家長,可以提前囑咐孩子,不要隨便碰觸水、電等危險的東西,以免使自己受傷,另外囑咐有陌生人敲門千萬不要隨便開門。

    我家大人出門時, 在出門前會跟孩子溝通好,讓孩子在家按提前計劃好的任務進行相關家庭作業的學習,把出門離開的時間跟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匹配的差不多,這樣孩子一般不會有過多的時間做其它事情,另外假期有許多教育電視節目,如果孩子學習不是很緊張的情況下,也可以引導孩子去學習網路課堂,看看英語線上或是其它課目的線上教育知識,這樣慢慢孩子就會按照 家長提前溝通好的進度及計劃做自己的事情,慢慢孩子也會成為自律的人。

  • 19 # 五常市銘鑫家庭農場

    作為父母,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有所作為。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嚴加管教,強加給孩子家長認為好的教育模式,讓孩子的童年失去本該有的樂趣。作為家長應該要考慮到的孩子的接受能力,不要盲目的給孩子增加學習成長的壓力,要科學合理的督促孩子養成自律學習成長的好習慣。

    第一條:深思熟慮,目的明確!

    關於紀律怎麼制定讓孩子達到自律,其實沒有明確的指標。但是關鍵點在於紀律要出於合理的考慮,不要模糊不清!有的家長想讓孩子晚上不要吃零食,但是又覺得這樣太嚴厲了,於是把紀律設定為晚上少吃零食。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種看似寬容的規定,最後可能會變成可以像以前一樣吃零食。因此我們最好把所有的紀律都明確的一一列出來,讓孩子一目瞭然,哪些是需要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

    第二條:自律要有代替性

    你告訴孩子,不能在牆上作畫,但是你可以告訴孩子,作為替代,你可以在爸爸媽媽為你專門準備的磁性白板上畫。你不能在晚上吃零食,但是一天中規定有一段時間是可以吃零食的。你只要等到那個時間就可以了。這樣孩子們能多少體會到,不是我的“作畫”權利被禁止了,而是作畫需要在正確的地方進行。不是我吃零食的權利被禁止了,而是零食需要再適當的時間吃。對於規定可能會顯得沒那麼排斥。

    第三條:自律有懲,還可以有獎

    當我們限制孩子的某些行為的時候,他可能會有一些牴觸。如果我們告訴他,你要能改掉這個壞習慣。爸爸媽媽就給你一個大大的獎勵,這樣他可能會願意配合的多。這一點幼兒園的老師們深有體會,在過去他們都採用小紅花貼紙的方式,寶寶們為了額頭上貼上小紅花,都非常配合聽話,爸爸媽媽們都非常羨慕。現在老師們的法寶升級了,使用優力優兒童成長自律表,可以把所有的紀律一一的列在表上,每一個專案表現的好了,就給予一個小紅花磁貼,現在的磁貼可以迴圈使用,避免了浪費。卡通形象的自律表讓孩子更樂於接受,還可以為孩子們量身定製!

    自律

    正確讓孩子學會遵守紀律並不會去壓抑他們的天性和傷害他們的感情。而關鍵在於,父母們如何去把握寬容與溺愛的尺度。採用合理的方式,則即可以幫助到孩子,父母也輕鬆省心。

    優力優生產的兒童成長自律表,根據孩子成長的各個年齡段,生產不同的習慣磁貼和星星獎勵磁貼搭配成長自律表使用。在孩子完成一個好習慣磁貼專案,就以星星磁貼作為獎勵,當孩子在完成這個好習慣中收集到一定量的星星磁貼後,會有更大的獎勵。以這樣的獎勵方式激勵孩子成長,有效的幫助家長督促孩子養成自律學習成長的好習慣。

  • 20 # 兒童散學歸來早

    提這個問題的家長是不是已經開工了,而孩子還沒開學,孩子要獨自在家,你不想讓他成天浪費時間,想讓他學些東西,我想是這個意思吧。(文章結尾有影片,講得不錯哦[機智])自律是個很大的話題,如果敞開講有很多很多內容的。今天我們講一點救急的措施吧,就是和孩子一起做一個時間表,一定要具體。比如說早上8到9點,9點到10點,10到11點做什麼,要很明確。具體到,比如,8點到9點讀國學,從第幾頁讀到第幾頁,讀幾遍;9點到10點做數學題,要做哪一本題,從第幾頁到第幾頁,多出來的時間讓他自由安排,想玩什麼玩什麼;接下來10點到11看電視的話,要具體到看什麼內容,比如說看動畫片看小豬佩奇,看幾集。當然也要有休息和玩耍的時間。晚上下班回來你跟他好好的聊一下,一定要心平氣和,不管你聽到什麼樣的答案,一定不能發火,只要你發現有表現好的地方要及時表揚,順便把第二天的時間表給做出來。如果這個小孩子比較調皮,不是那種特別喜歡學習的話呢,可以在前幾天給他功課少一些,玩的時間多一些。最後,其實孩子自律的根本是家長自律,耳濡目染、言傳身教很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當中最忌諱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