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經常看到孩子摔倒或者撞牆後,媽媽扶起孩子說不哭不哭,然後對牆(地面)又打又罵,覺得很好笑,從心理學上來說這樣做是什麼意思?這樣做好麼?
29
回覆列表
  • 1 # 小丸子的一說

    學過發展心理學的人都知道五歲之前孩子的思維存在“泛靈論”的特點,即在孩子的世界裡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在孩子的意識裡,不是自己撞到桌子上,而是桌子打到自己,讓自己疼了,媽媽打罵“撞到自己”的桌子,孩子心理自然就平衡也就不哭鬧了。

    其實各位解析其最孩子人格產生的深遠影響有點言過其實,讓孩子向桌子道歉更是。。。。因為在孩子看來根本就不是,桌子根本不是不動的桌子,而是和自己一樣,活生生的會動的生命,這就好比一個成人在街上被另一個成人打了一下,藉助別人的力量懲罰一下那個打你的人,有錯嗎?

    當然,最好的教育方法自然不是教會孩子以牙還牙,而是讓孩子學會溝通,比如媽媽可以扮演桌子的角色,假裝與孩子對話等。

  • 2 # 木子歡囍

    不好。

    我婆婆就是這樣帶孩子的,我發現這樣帶出來的孩子永遠不會覺得自己錯了,哪怕是他錯了,也不會承認,太難相處了(本人物件)這樣的人連自己都騙。

  • 3 # 心力量喵老師

    孩子無意中撞到牆,因為疼痛會難受哭泣,大人這時候為了安撫孩子,會打罵牆角,有兩個心理原因:

    1、一方面,有種替孩子出氣的潛在心理。孩子撞疼了,大人也讓牆角疼,扯平了。當然,很小的孩子不會明白牆角是不會有痛感的,2-5歲左右的孩子有泛靈論,也就是認為世間一切東西都是和人類一樣有生命的。

    2、另一方面,大人在替孩子進行歸因,也就是給孩子找原因歸責任。把孩子被撞到這件事的責任歸在牆角身上。

    這樣做好不好呢?當然不好。長期如此,會導致孩子出現兩個問題:

    1、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孩子以後受到任何傷害時,都會用類似方式還擊。

    2、因為大人錯誤的歸因引導,孩子以後長大了在進行原因分析時,大部分時候都會避開自己把責任推給外界。

    所以當孩子撞到牆角哭臉了最恰當的做法是什麼?

    1、安撫孩子的情緒。不要對孩子說“別哭了,這有什麼好哭的”,這種說法會讓孩子更難受,因為大人沒有理解他們的疼痛和難過。所以這個時候可以摸摸頭,抱抱孩子,問孩子還疼不疼,可以吹一吹呼一呼。

    2、及時的問孩子撞到牆角的原因是什麼,讓孩子下次自己多留心多注意。

  • 4 # 星點說成長

    心理學專業回答,如下:

    這種做法不可取!因為會形成外歸因的思維模式。

    你自己踩溝裡去了。因此,你對這個溝兒罵罵咧咧,然後揉揉自己摔疼了的屁墩兒拍拍屁股走了。

    下次,你又踩溝裡,仍舊如此。

    人,如果不能反思自己,永遠走不出固有模式帶來的死迴圈。若你不把溝看清楚、繞道而行,或是將溝填埋起來,總有機率會踩進坑裡。

    桌子椅子牆在那待著好好的,動都沒動一下,它怎麼就碰著你就呢?明明是你不長眼、粗心大意撞著它了呀,它還沒喊疼呢,你到怪上了,豈有此理!

    外歸因模式下,都是別人的錯,自己犯錯和自己沒關係,這是非常可怕的。

    因為,人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就處在不自知的狀態,混沌不堪,終其一生,都無法走出固有模式,世界變化那麼快,而外歸因的人卻要被禁錮一生,多麼的遺憾與哀傷啊!

    所以,有孩子的人們啊,你們一定要多學習,永遠不要外歸因,多更新升級自己。

    我的育兒理念是,父母家長是土壤,你只有不斷被滋養,變成“熟土肥地”,才能為孩子這棵嫩苗提供足夠的養分和生長環境,我也致力於做這件事。

    啥也不說了,關我,一起成長!

  • 5 # 葫蘆娃忠粉陪伴者

    孩子的老師曾在群裡發過一個影片,感觸很深:“孩子磕到桌子上摔倒了,有的家長會說,是桌子的錯,這樣的孩子遇到困難時,會習慣於從別的方面找原因;而有的家長卻會說,桌子沒動啊,是你自己撞上去,是你的問題。”

    現在我發現,孩子有時有了問題,總習慣於把錯誤歸結於別人,這原來和我們的教育密切相關。到孩子磕碰的問題上來,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學校,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搞清楚事情的過程,在無礙的情況下,幫助孩子正確認識“不是桌子的錯,是自己的錯”,幫孩子正確認識“和小朋友發生口角,你自己的錯誤在哪”,如果是遇到別人欺負的情況,當然還是第一時間向老師及時溝通處理。

    孩子磕碰的情況,在家中和在幼兒園都有遇到。在孩子學步的階段,有次下班回家,孩子的奶奶急忙過來說,孩子的頭上給碰傷了一塊,滿心的內疚和歉意。一想到孩子的奶奶辛苦的照看一整天,這種磕碰在所難免,很正常認為“磕碰是每個孩子都會遇到的”;孩子上了幼兒園,有次被孩子抓了臉,回來觀察情況不嚴重,又向老師瞭解情況後,知道並不是孩子之間的欺負的問題,自己的孩子也存在問題,所以就當做對孩子的挫折教育了。因為他以後出去面對的還有很多,這只是很簡單的一項。

    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導向。此外,孩子今後遇到的困難和挫折遠不止這些,這些小事都是孩子克服困難、處理事情的基石,以致於今後都能積極勇敢的面對。

  • 6 # 卿卿說書影

    孩子在撞牆後,媽媽打罵牆角,這是什麼心理?

    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孩子不小心碰到東西上,碰疼了,哇哇的大哭,而家長就會一邊哄孩子,一邊去打罵那個東西,責怪由於它的原因,導致孩子磕碰到。然後安慰孩子,我們打了它了啊,寶寶不哭了。

    孩子這時候或許會感到些安慰,破涕為笑,家長也圓滿的解決了場哭鬧。

    其實,這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是一種“復仇”的心理,它教會孩子遇到不好的事情就去責怪別人,不去自身尋找問題,只會一味的指責別人。教給孩子不會寬容大度,只會報復。

    家長會認為,我只是教孩子打桌子,椅子這些東西,它們又不會疼,我又沒有教孩子去打人。

    其實,在幼兒時期在孩子們看來,萬事萬物都是一樣的,在孩子眼裡一個布娃娃或許跟同胞姐姐是一樣的;對一朵小花或者小草可以講話,它們在孩子眼裡或許是好朋友。

    孩子從出生都是一張白紙,大人的一舉一動對於孩子都是體驗和學習。

    法國思想家盧梭在教育論著《愛彌兒》中寫到,人在開頭的一剎那間,也就是尚處於天真純潔時期所接受的感知,將對他的一生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孩子小時候的每一件事都能成為影響孩子一生的大事,都能成為孩子的一個好習慣或者壞毛病。

    孩子遇到此類事情家長應該怎樣處理?

    一,家長不要過分大驚小怪,平和對待。

    在孩子小時候,輕微的磕碰都是在所難免的。作為家長首先應非常注意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這種事情發生的時候,家長不要一副驚慌失措的樣子,這樣不僅不會安慰到孩子,可能會驚嚇著孩子。這時候家長要以輕鬆的心情對待,讓孩子覺得這是很平常的事情。

    二,教育孩子善待對方。

    例如孩子不小心碰到板凳上了,要先親親孩子的痛處,馬上安慰孩子“寶寶不哭了,馬上就不疼了”。等孩子情緒好點,帶著孩子像對待他一樣,給板凳揉揉,並對板凳說“一會就不疼了”。

    這樣做不僅讓板凳沒有成為孩子的對立面,成為“加害”他的“壞蛋”,而是成了孩子分擔痛苦的朋友。讓孩子意識到碰撞是雙方的事情,要學會互相體諒。

    大人經常這樣教育孩子,並且家長每天也這樣溫和的對待孩子,在任何事上都理解孩子,不和孩子鬥狠比倔,孩子長此以往也就學會了理解他人,學會了遇事溫和地化解矛盾。

    善良和豁達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能給板凳揉疼的孩子,他對別人也會有更多的理解和愛心。以後遇到問題也不會偏執於自己的利益和理由。這樣不僅能讓孩子的心情愉快,也能保證他一輩子不吃大虧。

    怎樣預防孩子磕碰受傷?

    1,家裡的地板可以鋪上泡沫地板塊,防止孩子摔倒。

    2,家裡的邊邊角角,孩子容易磕碰的地方包上防撞條。

    3,家裡抽屜是寶寶好奇的地方,容易夾手,所以要上鎖,這樣孩子就不容易拉開。

    4,家裡的電源插座要做好防護,孩子指頭很細,而且好奇心很重,容易伸進電源孔內,有觸電的危險。

    5,孩子能夠到的桌面一定不要放危險物品。比如熱水杯,菸灰缸等。

    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看孩子一定要上心。

  • 7 # 伊錄育兒

    我記得我上初中時,偶爾看到家裡鄰居帶孩子,如果小孩走路摔跤了或者碰到牆,大人就會說:“哎呀,不哭不哭,我幫你揍桌子/牆。” 然後拍打桌子或牆面,“都怪你,怎麼碰到我們家寶寶了呢。”

    自從我看了有關這方面的文章後,感覺這種行為很不負責,教孩子逃避錯誤。 所以我家寶寶出生後,磕磕碰碰很多次,特別在學走路階段,每次我都會說:“很疼哦,不哭,媽媽抱抱”立馬抱住她安慰一下,過一會兒她就不哭了。

    大些的時候,走路沒看到障礙物或者跑桌子下面碰到頭,我就會說:“我們下次小心哦,注意危險”。慢慢地她就懂得了,有時候我切東西或者做什麼事情,她都會說:“媽媽,小心哦”[給力]

    因此,很多時候她摔跤或者碰到牆了,都會不吭聲或者自己爬起來:“媽媽,我摔跤了……哈哈[呲牙][呲牙][呲牙]”。這樣她內心有了認識,自己摔跤自己爬起來,自己要勇敢!

    因為我感覺,如果媽媽經常去教孩子責怪其他客觀的外在事物,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也可能長大後出現一些問題:

    1️⃣ 孩子變的膽怯和缺乏自信,因為每次都是家長在幫他處理問題。 他沒有勇氣自己去解決好或處理這個問題,自信心缺乏。

    2️⃣孩子容易缺乏責任感和承擔錯誤的勇氣,家長每次立馬扶起孩子,並責怪牆,讓孩子學會了推卸責任。當慢慢地長大了,每次遇到問題時不先從自身找原因,而是抱怨責怪別人或者社會、環境等原因。缺乏擔當和責任感!

    對以後的學習、工作、婚姻生活都會不利。

    3️⃣孩子容易產生抱怨和推卸責任的心理,一有不順心,就會責怪家長。

    我記得有個3-4歲的孩子喜歡在家裡脫襪子、脫鞋,媽媽怕孩子感冒,把家裡的房間、客廳、餐廳都鋪上了泡沫墊子,孩子在玩耍。 可是有一次孩子感冒流鼻涕了,去看醫生時媽媽把情況說了(孩子在家不愛穿襪子和鞋),醫生說:天冷了,不能老

    光著腳的。 小孩竟然說:都怪媽媽衛生間沒鋪墊子[捂臉]。 瞬間她的媽媽明白了,回家立馬把地上所有的墊子都拿走了!

    孩子成長中會有各種各樣的意料之外的事情,磕磕碰碰,感冒發燒的。我們大人認真和理性的看待問題比較好,不要太急或慌亂了。 給與孩子真正地知識是教他如何成長,做一個有擔當和有責任的人,內心足夠強大和安全。 而不是一味的寵愛和錯誤的教育哦!

  • 8 # 愛生活的阿澄

    轉自網路:

    “寶寶不哭,媽媽幫你打它!”孩子自從蹣跚學步以來,跌跌撞撞總是難免,每當孩子磕著碰著大哭時

    我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衝過去誇張得一邊裝作打地板、門、桌子等一邊安慰寶寶:“寶寶乖,不痛不痛,打打打(地板、桌子等)”這種現象屢見不鮮,但有多少人思考過這種“中國特色”的小舉動會給孩子帶來什麼?首先,和閱小丫一起看看各國孩子摔倒後,媽媽們的反應:

    摔倒,是誰的責任?各國媽媽們的不同做法,折射出了不同的教育態度和理念。

    對比各國媽媽的做法,我們會有什麼感想呢?

    除了中國媽媽教會孩子推卸責任外,其他國家的媽媽都在教會孩子自己承擔責任。難道其他國家的媽媽不愛孩子嗎?不是的,是中國的媽媽沒有長遠目光,沒有為孩子將來的人格健康發展負責任!很多孩子長大後不想承擔責任,和早期中國媽媽無意中教會孩子推卸責任、逃避責任、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反思自己,反而從他人或外界找原因、進行錯誤的歸因大有關係!

    只有先反思和剖析自己,理性分析原因,理智面對問題,敢於承認現實,才是敢作敢當、勇於負責的態度,才會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擺正自己和他人、和社會的關係。這樣的人,才會受人尊敬,被人仰慕,這樣的人,才會有人願意和他合作,共同完成事業。

    對此,作為家長如何改變呢?

    在0-2歲階段,小孩子還不太具備思維能力,這一階段,他們對事情的反應其實是“複製”家長的反應。

    因此,我們不妨轉變一下慣常的思路,嘗試一下這種做法:當孩子不小心撞了桌子時,你不要說:“桌子不乖,把寶寶撞疼了,桌子該打。”

    而應該說:“寶寶把桌子撞疼了,桌子沒有眼睛,寶寶有眼睛呀,桌子不哭,寶寶下次一定會小心的!”

    這樣,就能積極引導寶寶學習積極的“自我歸因”方法,即凡事主動自己承擔責任,積極尋求自己可以解決的辦法。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

  • 9 # 文刀劉的分享

    孩子在撞牆後,媽媽打罵牆角,這是什麼心理?做類似的事情好麼?

    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大人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哄孩子,以讓孩子覺得自己佔了便宜,從而不再哭鬧。這樣的處理方式顯然是不好的。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說是孩子有”泛靈心理“,就是在嬰兒、兒童的意識裡會覺得一切運動的物體都是有生命的。

    大人可以利用孩子的泛靈心理教育孩子,但方法不得當,就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

    如題,孩子撞牆後,同樣利用孩子的泛靈心理:

    一種,孩子在撞牆後,媽媽打罵牆角。

    容易讓孩子獲得報復的快感,也容易讓孩子認為錯不在自己,長此以往孩子在撞牆後,孩子會形成推卸責任的習慣,無論做錯任何事情,都會覺得對方是錯的。

    一種,孩子在撞牆後,媽媽告訴孩子,撞到牆角是其自己不夠小心造成的,下次應該注意,同樣可以利用泛靈心理告訴孩子,牆角被撞後也會疼的,需要他的安慰。

    孩子都是好孩子,牆也是好牆,就看“媽媽”如何調教了。

  • 10 # 希望今天遇見的育兒記

    孩子在撞牆後,媽媽打罵牆角,其實媽媽的本意是用這種方式心疼孩子,安慰孩子。只是,媽媽沒有意識到這樣做是不對的,長期如此,會讓孩子學會推卸責任。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當孩子摔倒時,各國媽媽的反應:日本媽媽通常讓孩子在剛才摔倒的地方再走一遍;美國媽媽則告訴孩子摔倒是因為自己不小心,下次要注意;而中國媽媽會扶起孩子,然後去打地。這一招很有效,孩子立馬不哭了,含著淚瞪大眼睛看媽媽如何打地。文章的意思是,中國媽媽的這種舉動實際上是在教孩子逃避責任,我讀後深以為然。

    孩子撞上牆,到底是誰的責任?

    不管是牆,還是桌子、凳子,都是固定在那的,孩子玩耍或走路時不小心碰到了。能怪牆和桌子凳子嗎?

    媽媽愛孩子、心疼孩子沒錯。可是如果每次都把忽視孩子自己的錯,將責任推卸給牆、地板、桌子、凳子,那孩子永遠不會知道只要自己小心一點,下次就不會撞到了。孩子失去了一個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

    孩子沒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以後遇到問題,只會說這不是我的錯。

    “吃一塹,長一智”,摔倒未必是壞事,不要過度保護孩子,教會孩子正確面對才是最重要的。

    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用引導代替指責

    也有的家長會一邊打牆、一邊心疼的指責孩子,怎麼那麼不小心。其實,這個時候指責沒有任何作用,孩子依然不知道怎麼辦,不知道自己錯在哪了。媽媽們應該用引導的方式代替指責,告訴孩子從中吸取教訓。如果孩子一直哭,應等孩子心情平復後再講道理,這樣效果更好。

    用示範代替保護

    如果怕孩子摔倒,或者做一件事情怕孩子傷到自己,那麼,家長就要給孩子多做示範,讓孩子看家長是怎麼做的,示範過程中,告訴孩子要注意的要點和步驟。這樣孩子自己做起來就會心中有數。以後遇到困難也會想著向別人學習,找出方法。

    用平常心看待孩子摔倒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在不斷的摔倒、再不斷的爬起來。家長能保護得了孩子一時,卻保護不了孩子一輩子,總有一天,孩子終究得自己面對一切,家長要放平心態,不要過度緊張。摔一下、碰一下,不會有多嚴重的。

    總之,在孩子摔倒時,不要打牆、打桌椅,鼓勵孩子自己勇敢的站起來,讓孩子堅強、自立才是最正確的愛孩子的方式。

  • 11 # 阿瑆媽

    肯定是不好的呀!

    我覺得媽媽這樣做,可能知識單方面的想讓孩子得到心裡安慰,他把你撞疼了,媽媽幫你教訓他!

    但是就是這種無知給孩子心裡埋下了推卸責任的種子,以後遇到事情他會覺得不是我的錯,是這個東西擋住我的!以後自己有力氣了不在需要媽媽幫忙打了,自己個就可以動手了,再大點,可能遇到點事,家長沒答應,那家長就錯了,他也可以自己個動手了!

    這種心理很可怕,所以親愛的家長們,孩子們以後脾氣,習慣好不好,一定是要從小開始培養的!3-6歲是孩子的性格發展期,一定要把性格塑造好!

  • 12 # 麒媽說寶

    你好,我是育兒領域作者麒媽,關於這個媽媽的做法我認為是不可取的。

    孩子在小的時候磕磕碰碰是難免的,像你說的撞牆角了孩子應該很疼,媽媽想安慰孩子是正常的。但是把責任推卸到牆身上就不對了。不知你們有沒有發現,有些孩子摔倒之後就不動了,等著讓大人來扶他起來。讓我想起我家小時候有一次摔倒了,姥姥趕緊扶起來,然後拍著地板說:都怪你,把我們寶貝摔倒了,我聽了連忙制止,告訴孩子:“我們自己不小心摔倒了,不能怪地,它也不會動啊,不是它的錯,下次我們自己小心點就好了。”告訴老人以外不能這麼教孩子。

    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孩子從小就養成推卸責任的毛病,會把自己的過錯推到別人身上,沒有承擔責任的能力。

    2、總是為自己找理由,不管做錯什麼事不會想自己的原因,不會反思,只會找別人的問題。

    3、自私自利,所有的人都得為他服務,只為自己著想,想讓所有的人都關注他。

    4、什麼事都依賴父母,自己不敢去嘗試,沒有自己做不好再求助大人的習慣。

  • 13 # 村東頭楊楊

    我婆婆就這樣哄孩子。帶孩子不小心看著點。孩子磕碰了就這樣。和阿Q一樣。

    我帶孩子,孩子摔倒了自己就起來,很少哭。除非傷到了。慢慢孩子就知道自己可以的。不能等到上幼兒園了自己摔倒了沒人扶還不起來了。正確教育孩子很關鍵

  • 14 # 學爸講方法

    【孩子撞牆,“牆”挨撞又捱罵,牆:我招誰惹誰了】

    孩子小時候難免磕磕碰碰,今天磕桌角,明天撞南牆…往往在出現這些狀況後,很多家長會選擇打罵這些無辜的“桌角”或者“南牆”。

    家長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反應呢?原因有2點。

    ①希望透過打罵“桌椅”之類的做法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儘快停止哭鬧,因為家長潛意識裡會認為孩子哭鬧是不好的,而不好的原因在於“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所以希望孩子儘快停下來。

    ②替孩子出氣,因為磕碰到這些桌椅、牆壁,孩子難免會疼痛或者受傷,所以家長希望透過打罵“桌椅”“牆角”來對其實施“懲罰”,幫孩子出氣,“禮尚往來”,從而讓孩子心裡得到“平衡”。

    這種做法,短期內,有可能讓孩子可以儘快停止哭鬧。但是,長期來講,對孩子的成長,價值觀的培養非常不好,主要有2點:

    ①不利於孩子“責任心”的培養

    導致孩子磕碰的原因主要有3個:要麼是孩子不小心,要麼是家長監護不到位,要麼就是防護措施不到位。

    桌椅是物體,沒有主觀意識,整個過程都是“無辜”的,所以,孩子磕碰,主要原因在人,責任在於孩子自己和監護人。

    所以,遇到類似情況,應該客觀對待,找出真正的原因(孩子到走路不小心?跑的太快了?家長沒有監護到位?桌椅沒有安裝防撞條?…),而不是牽強附會的找別人的問題。否則,長此以往,會讓孩子以後遇到任何問題,都會責怪別人,不會向內反思,從而不利於孩子“責任感”的培養。

    ②孩子學不會“寬容”

    父母需要正確的引導孩子,教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因此在孩子幼年時期,父母就要注重孩子學會寬容,學會善良,待人接物都以包容之心去應對。

    即使是“桌椅牆角”的錯,包容一些又何妨。孩子平時總要跟別人接觸,難免會遇到別人犯下的“無心知錯”,如果任何情況都要“睚眥必報”,只會讓孩子的心胸越來越狹隘。

    那遇到類似情況該如何做?

    首先,接納孩子的感受和情緒,“寶貝,是不是摔得很痛…”,理解孩子,安撫心情。

  • 15 # 21點心理學

    根據幼兒心理認知發展規律,幼兒心理還處於發展階段,幼兒心理具有泛靈性、自我中心性,這樣做媽媽的做法雖然略顯幼稚,但不無道理。

    泛靈性認為萬物有靈,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東西,這是樸素的認知。自我中心性,會把自己當做世界的中心,想象之中一切事件都要符合自己的心理預期,如果違拗了他的心意就會心中不滿。

    孩子在撞牆後,媽媽打罵牆角,在生活中這種現象不少見,在成人看來似乎有點兒可笑幼稚,然而卻是符合幼兒心理特點的。把牆角作為有生命的事物來看待,在幼兒的世界裡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既然牆角把人撞疼了,受到懲罰也是應該的,看到媽媽打罵牆角後心靈得到安慰,心中的委屈似乎也小了些。我們也會看到,當長輩這樣做之後,確實起到安慰的效果。這種安慰孩子的做法無可厚非,只對低齡幼兒有效。

    有時候成人身上也會出現幼兒退行性行為,屬於一種消極的心理防禦機制。

  • 16 # 是否童言無忌

    孩子跌倒後,媽媽打地;撞到牆角後,媽媽打牆角; 如此等等看似好笑的行為,是一種心理病態,這種病態特別是在老年人身上,低文化素質者身上經常能夠看到,心理學上把這種人群歸納為低自尊人群。

    擁有這種心態的媽媽和表現出這種人群的媽媽我們也不必責怪他們,更不要嘲笑他們,我覺得首先是他們的父母把這種行為遺傳給了他們,這也就是你現在在20多歲的父母身上很難看到這種行為,而在大部分老年人,特別是五六十年代的母親身上,經常就能看到這種行為。這說明什麼,說明人的思想也在隨著時代而進步。但因為一些上年紀的父母思想已經固化了,一時半會很難改正,如果你去苛責他們,對他們來說很不公平,也會傷害到他們。

    所以當你看到這種行為的時候,不必嘲笑他們正確的做法是包容他們,明白這種父母的苦心,起碼來說他是非常非常的愛孩子的,儘管他們愛的方式方法是錯誤的。

    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你去糾正那些孩子們,因為有這種行為的父母很難去糾正,他們也很難接受。慢慢的開導孩子,讓他學會不把自己的錯誤歸結到別人或別的物體身上,這才是我們需要做的。

  • 17 # 心理諮詢師手記

    兩種心理:

    一種,是折射出媽媽想保護孩子,不忍責怪孩子的心理(理解但不支援);

    另一種,是折射出教孩子面對挫折教育的“歸因”的問題:這樣做肯定是不好的,因為母親並沒有教孩子進行一個正確的歸因,而不同的歸因方式可能會改變孩子的一生:

    1、如果孩子在遭遇挫折時,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習慣性將挫折的原因歸結為是他人的原因,那麼這樣的孩子很可能會變得自私和狹隘,缺乏自省能力,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自我認知,也不會很好的接納自我(優點和缺點);

    2、社會心理學中一直認為歸因非常重要,是向內歸因為自己,還是向外歸因為其他,都非常有講究。父母在教孩子歸因前一定要知道,不同的歸因方式可能會改變孩子的一生;

    3、正確的歸因應該是:

    · 當孩子摔倒或者撞牆後,不歸因為陸地的不平或牆角的問題,而是歸因於孩子的不當心;

    · 孩子做錯題目時,不歸因為孩子太笨,而是歸因於孩子沒有看清題目;

    · 孩子比賽失利時,不歸因為賽制不公,而是歸因於孩子沒有更努力。

    所以,在孩子經歷挫折和遭遇意外等挫折教育中,一定要根據其自己的原因,找到錯誤的根源,並運用正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才是我們引導孩子走向成功的一大步!

  • 18 # 夢思緣

    這是什麼心理?

    明明是自己不小心撞到牆或摔跤,卻要去責怪牆或地板,容易把出現問題的原因歸為或其他人!

    做類似的事情好嗎?不好!孩子摔倒,本來是很平常的小事,可媽媽很著急上去安慰,孩子會以為摔倒是很大的事!媽媽安慰孩子的時候說不哭不哭,實際上是對孩子情緒的否定!他會認為摔疼哭是不對的,不利於情緒的正常表達!對著地板又打又罵,實際上就是在找外在原因,忽視自身原因,容易形成推卸責任習慣!遇到孩子摔跤應該怎麼解決?一般情況孩子摔跤不會很嚴重,看到孩子睡覺父母要保持冷靜,可能給予一個鼓勵的眼神,孩子就自己爬起來了!可能孩子摔疼了會哭,控制好情緒,慢慢走過去抱抱孩子,告訴他,爸爸媽媽知道他可能摔疼了,過一會就會好的!檢查孩子身體有沒有摔傷,如果有應該儘快處理!和孩子總結原因,比如這塊地板不平或比較滑,以後遇到類似的地方,儘量繞開走!告訴孩子以後走路多看看周圍,並儘量小心一點,撞到牆或摔跤都是小事情!但要是撞到行駛的汽車,那後果不堪設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借給前女友一些錢被女朋友知道了,然後她就生氣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