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方167427784

    規範研博士論文的評審標準等很重要。

    現在的導師的生殺大權太大了,太隨便了。論文成了導師壓榨學生的手段和工具……

  • 2 # 一顆糯米

    我覺得很有必要。因為現在很多人都是急於出成果,而忽略的成果的實際應用,我認為論文寫作是需要前期的沉澱的,而不是方法模型的堆疊。

    僅為我個人意見。

  • 3 # 春榮2091

    敝人沒有閱讀到這些檔案,不能妄評。但從檔案冠目意識到國家教育開始務實,教育的關鍵是培育人才,質是最重要的,有關國運,這是成熟的表現。

  • 4 # 贛州市南康區段民生律

    應貫徹落實公平公正公開原則!

    對SCI收錄些高階論文,也不必過度神秘化,反之,其會制約中文期刋及其中文論文刋載的數量和質量!

    SCl對英文水平較高的科研工作者和高校教授講師等人幫助固然是挺大的,從而可在SCI收錄大量高水平的文章內容!

    然而,由於其侷限性,從另一個側面限制了同種中文期刊的提升和完善!

    說白了,筆者認為,上述兩種版本的期刊,均應當兼收幷蓄,共同提高,而不能有失偏頗和釀造阻力,才有利於科研事業的大力發展和科教興國!

  • 5 # 老頭哥兒

    退休人家,不太出門,知識太少,這問題無從知曉,難懂,光上述題目,我也得看好長時間。

    還是去問問對上述問題,有研究的老師和大學生們吧,也許能得到準確的解答吧。

  • 6 # 影音小壯

    意見》指出,當前科研評價中存在SCI論文相關指標片面、過度、扭曲使用等現象,需要規範各類評價工作中SCI論文相關指標的使用,鼓勵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引導評價工作突出科學精神、創新質量、服務貢獻,推動高等學校迴歸學術初心,淨化學術風氣,最佳化學術生態。

    《意見》強調,要準確理解SCI論文及相關指標,深刻認識論文“SCI至上”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積極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建立健全分類評價體系,針對不同型別的科研工作,提出各自評價的側重點,明確論文在其中的不同權重;完善學術同行評價,引導評審專家不簡單以SCI論文相關指標代替專業判斷,負責任地提供專業評議意見,並倡導建立評審專家評價信譽制度;規範評價評審工作,大力減少評估評審事項,評價指標和辦法要充分聽取意見,實行代表作評價,並遵循同行評價原則。

    《意見》要求,要規範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改進學科和學校評估,在評估中要突出創新質量和貢獻,審慎選用量化指標。最佳化職稱(職務)評聘辦法,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職務)評聘的直接依據,以及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扭轉考核獎勵功利化傾向,學校不宜設定對院系和個人的論文指標要求,取消直接依據SCI論文相關指標對個人和院系的獎勵。科學設定學位授予質量標準,學校不宜將發表SCI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等指標作為學生畢業和學位授予的限制性條件。樹立正確政策導向,不採信、不釋出以SCI論文相關指標為核心編制的排行榜等資訊。

  • 7 # 早晨的太陽122

    探討一下。

    中華民族大業事關現在和未來,關乎世界的現在和未來。

    中華現在處在一個時代的節點,既然調整,就一步到位。

    民族發展的路徑確定好了,必定全方位配套。國情、世情、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科研、經濟、軍事、產業鏈,必定同時而行。

    高等教育,面對的就是科研課題。一是靈魂地前行,二是科研地跟進。一個都不能少。“靈魂”進步是文化的成熟的“步步高”的“升級”。科研的跟進,是未來課題“高、精、尖”。“研、發、產、銷”“一條線”。“科研面對的應用、產業”,“一切簡潔、便利、明朗化”。“科研與實體掛鉤,工資由實體定,科研的經費由實體出(華為模式、阿里模式、騰訊模式、恆大模式、吉利模式可以借鑑)。教學為輔,研教相宜”。這樣,財富的倍增器就有“全新動力組合”了,且活力無限。既有最強,又有更強。前途無量。既是中華高速列車的“超級能源”,又是世界高速列車的“基本能源”。讓美麗的地球之家再次華麗轉身。

    謹參與。

  • 8 # 天下風雲影視

    2020年2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聯合發文《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距離“破除唯SCI論”的通知已經發布了2個多月的時間了,有的高校已經做出了相應的變通,有的單位悄悄起草或者是修改了職稱評定的標準,但是這就像“新冠疫情後的復工”一樣,大家都更傾向於保持觀望,都不可能逆著大流做事情的,更何況這是“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釋出的。

  • 9 # 干支醫學

    中醫文章也要用SCI來認可,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中醫是我們祖先的遺產,居然要老外做裁判,我們都成了運動員,醒醒吧!

  • 10 # 老甘閒聊

    第一,教育科技部為什麼要約束SCI論文評價體系的使用。

    SCI為國際科研論文索引,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科研論文水平的一個評價系統。SCI每年會根據各個學科期刊發文的質量評價,挑選出比較優秀的期刊進入到索引名錄。言下之意,就是如果能夠被SCI檢索到的期刊和論文,在該領域就是一種質量的保證。該系統為世界通用,主要面相理工自然科學學科。

    既然SCI論文檢索具有質量保證,為什麼教育科技部會發出限制使用該評價體系的若干意見?原因在於,SCI提供的論文質量評價體系依託於期刊。部分國際期刊為了追求經濟利益,提高出版費並降低發文門檻,導致很多在SCI索引名錄的期刊實際存在水分,名不符實。我國在一段時間內鼓勵高校教師大量發表SCI論文,使得那些SCI水刊坐收漁利,大量獲取國家與地方基金資助。作為國內高校的研究者,為了獲得SCI發文獎金,不惜大量製造質量低劣的水文,並利用科研經費出版在水刊上,更有甚者公然造假,大量一稿多投,抄襲與偽造問題嚴重。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家科研基金浪費,長遠來看對我國國家科研綜合水平評價與信譽也造成了糟糕的影響。

    第二,我個人為什麼不支援該意見的部分內容。

    該意見中,提到科研能力評定需要擺脫SCI評價體系,要多結合產業實際需求,並積極鼓勵國內優秀期刊的發展。提議雖好,但這完全沒有考慮到實際執行情況,並且留下了巨大的漏洞。

    1. 擺脫SCI論文評價體系,以與產業結合做為參考。這樣的標準非常難以制定。什麼樣的產業具有突出貢獻,如何評價?不同學科的評定標準是什麼,誰來制定?如果以產業落地的標準來決定教師職稱與基金分配,請問是不是公司的老闆比科研教授更稱職?這裡會不會增加灰色地帶,鼓勵大學老師脫離本職工作,開始社會運作?

    2. 積極發展國內期刊,需要國內期刊自己的努力與積累信譽。國內期刊,尤其是理工自然科學領域的期刊,審稿流程不規範,對投稿人有歧視性要求,審稿人水平不穩定,期刊運營不專業。有的時候,竟然可以因為第一作者不是博士,而是碩士,編輯就可以直接拒稿。有的時候,在沒有審稿人明確意見的情況下,編輯就可以直接拒稿。國內期刊投稿,潛規則比比皆是。所以短期國內期刊要想建立信譽,過獲得尊重,路還很長。

    談談我的看法

    SCI論文評價體系短期不適合全面限制。對於SCI內部的期刊,國家教育部與科技部,可以結合各大學不同領域的專家進行動態評估,將一些水平較差的期刊標註以指導各個學校和研究院所的論文水平評定工作。如計算機協會的CCF論文評價標準,就是獨立於SCI評價體系的。這樣可以有效限制低質量期刊的發表。

    與此同時,產業結合,需要建立獨立的評價體系。因為不是每一個學科的研究都可以落地,都適合產業化。對於能夠產業化的研究,應當從其他的方面進行鼓勵,包括擔保投資,政策支援,股份自持等。但是應該與研究本身的質量評價區分出來,更不能作為教師職稱評定的參考。

    最後,對於科研評價體系的建立,要充分考慮到客觀標準。SCI評價體系雖有種種問題,但是其所具有的客觀性,在目前的體系中,還是最好的。如果希望改變該體系,就要拿出更讓人信服的客觀評價體系,否則就是在自說自話,無人響應。

  • 11 # 天涯墨雪

    雖然我不太懂,但是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

    首先,政府方面出手主導,一定上改變了那種以論文為條件的不良風氣,一些科研人員為了職稱和獎金,放著好好的科研工作不幹,拼命去寫沒什麼實際用途的論文,這不是殺雞用宰牛刀嘛,這個政策出臺,是有好處的。

    然後,有的人實踐能力強,你卻一直逼著他寫自己不擅長的東西,久而久之,這毫無疑問會打擊一個人的熱情,讓他不在熱心於科研,這對科學的發展只有弊沒有利,讓每個人都有用武之地,這是非常厲害的一種境界。這個政策應該會對我國發展是有利的。

  • 12 # 手機使用者漢唐

    從本質上看,是高校教師科研與教學之間的矛盾問題。其實,在深刻一些,就是如何衡量高校教師的能力問題。我覺得,教師的職業決定了其主業就是“教書育人”,教學任務應該是主要的。其次,應該是科研。當然,這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人雖屬教師系列,但實為科研人員,這些人應該以科研為主。但無論如何,保重高校教師的“教學第一”,才能保重高校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真正體現高校“校”的本性。我覺得,國家現在提出的本科姓“本”,非常及時,非常必要。還應該更進一步的講“教授姓本”,使優秀的大學教師、教授迴歸講臺,迴歸本科生。

  • 13 # 寶你媽喊你吃飯

    因為現在部分高校碩士都是畢業不發sci不讓畢業,大家為了發各種辦法灌水。博士更不用說,不發找工作都沒人要!而對於科研成果的轉化卻顯得沒那麼的重視!

  • 14 # 海不啦

    目前國內高校不管從人才引進還是職稱晉升都較大部分透過比較SCI論文的影響因子和數量!國內科研工作者每一年浪費的科研經費用於灌水的SCI論文版面費數以億計,單篇的版面費有200美金到3000美金不等!國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如何制定合理的評價標準,避開唯SCI論,提升高水平研究成果自有化,提升自有雜誌的質量和水平,提升國內高水平雜誌的認可度,逐漸弱化和避開論文決定一切頭銜的錯誤導向,這將是國內樹立自信的重要舉措。

  • 15 # 範言實事

    指導意見針對性非常強,可以說切中目前科技教育及各類科研評獎的時弊,如反對學校排名性評價,反對以刊論文等,這些都有利於切斷目前已成痼疾的各種利益鏈。但關鍵是什麼時候把它落實到具體的制度安排上。

    目前高校及各類科研評獎的評價水平,基本上屬於小學生的加減法水平,只要會加減法就可以進行學術評價了,實在滑天下之大稽。如果說,美國金融脫實向虛,產生了大量虛化的金融衍生品,造成了全球金融危機;那麼,也可以說,我國的科研,尤其是人文社科類也大量地存在此類弊端,科研脫實向虛,只有幾個空洞的數字:幾篇論文,幾部專著;至於論文、專著的原創性如何,社會影響如何,就不管不問了。所以,目前衡量科研實效有一個形象的說法:錢花出去了嗎?錢花了,科研就完成了。簡截明瞭,觸目驚心。

    指導意見有了,但短時間見不到解決弊端的希望。希望剛性的制度建設、具體的的制度安排,儘快落地生根。讓教師、科研人員能夠一心一意搞好教學與科研,不受名為“大雅"的學術後門、學術關係干擾。

  • 16 # 誠心232965270

    不要被一時的小挫打亂人生目標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樹立強大的與困難做抗爭的意識與能力,哪怕面前工具面前圖紙不完美也可以把心中原有的藍圖繪製成功。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 17 # 高職師生

    "論文至上"在我國學術界,尤其是高校圈子成為"沿用"多年的硬性評價指標,近年來圍繞著各大核心論文的評價已經催生龐大的生產期刊論文的產業鏈,形成的畸形的"論文經濟"。

    選拔人才、職稱晉升等需要有評價體系,有評價就必須要有"指標",指標專案就要量化才能提高操作性。SCI、EI、南大核心、北大核心的定立初衷是為各大科研機構提供參考依據,表明論文達到一定的水平。國內在人才考評方面依據論文質量和數量本來是無可厚非,但是現實執行中催生了學術造假,唯論文論、智慧財產權流失等嚴重的社會問題。"病入膏肓"已經達到不得不治的地步,國家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出手引導正確使用SCI論文,改革評價制度這是一個正確的舉措。

    當然,要徹底改變這種不良局面,這遠遠不夠,建立合理的評價制度是關鍵,任重而道遠。

  • 18 # 南京徐劍

    查重系統存在漏洞,《若干意見》是適當的,具體分析如下,供參考:著作權法上“抄襲”的定義

    “抄襲”又稱剽竊,是對作品具有獨創性的認定的標準之一。由於著作權法沒有對“抄襲”或剽竊作出具體的定義,實踐中認定剽竊之作主觀性太強,比較隨意。可以肯定的是,獨創性存在於作品的表達之中,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並不要求必須具有獨創性。

    著作權法保護作品的表達,不保護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或主題。引用不予以保護的物件的作品不屬於抄襲;引用不構成作品的資料或者其他材料不屬於抄襲。高等院校SCI論文相關指標對上述內容沒有正確的認識,機械作出了處理。

    查重系統存在漏洞值得注意

    漢語的表達方式與其他語言不同,高等院校SCI論文的查重系統可以規避,即,抄襲或者剽竊時,用其他語言的表達方式,如,語句的結構完全可以規避剽竊的嫌疑。英文的表達方式與漢語言不同,用英文的表達方式可以避開剽竊之嫌。

  • 19 # SwG

    首先請教育部梳理一下自改革開放以來關於規範SCI 論文評管理的檔案丶規定丶規範有?種,?類,?份,檔案出臺後,執行的怎麼樣?是否激勵、鼓勵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用資料說話。新的指標評的制定要解決什麼問題?!

  • 20 # 暖燈閃耀

    我認為這個規定非常好。論文只是判定科研效果其中的一種方式但不能稱之為絕對有效。如果有的人論文的文筆特別好,那他所寫的科研文章就會被認可,如果有人儘管科研研究的效果很好,但是他文筆不好,那他所做的科研效果也應該被認可。當然,我覺得,做科研的也應該提升自己的文字水平,因為這樣子做出來的科研報告,也能夠讓大家讀懂,這樣才是最好的科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職教師辭職去培訓機構工作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