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狐狸晨曦
-
2 # 蘭臺烽火
東漢末年,雖然大漢將亡,但是存世四百年的大漢無論在朝在民間都有無可倫比的影響力,而作為自稱 皇叔 的劉備,在先天方面已經具備大義了!
皇叔劉備已然具備逐鹿天下的政治資本,加之劉備本身的仁義之名,這就是關羽,張飛對劉備不離不棄的原因!當今卻有相當多的人質疑劉備仁義,這個暫且不提!
皇叔之聲,仁義之名加身的劉備自然會受到實力派諸侯的青睞,而劉備也需要投靠實力派加強自身的軍事實力!一拍即合罷了!不過,梟雄劉備可不是甘於屈居人之下的,結果就是坑諸侯,壯大己身!成為三分之一天下的帝王!
-
3 # 心靈小語
中國文化裡講究一個“正統”,稱王稱侯三代後子孫們也都可以稱為正統出身,
劉備,他再落魄也是王室後裔即“正統”血脈。這一點就可以保證他的成功。
另外,劉備的皇室血統,也讓他成為各方勢力想要結交的重點。
-
4 # 南柯三境
盧植,公孫瓚,陶謙,袁紹,呂布,劉表孫權都曾收留過劉備,而且基本人人都對他以禮相待,劉備當時有什麼魅力,能得眾人敬重。
第一,宗親無用,畢竟劉焉、劉璋、劉表、劉虞都是宗親,劉協都沒幾個當回事的,何況一個落魄宗親;
第二,劉備有人望,從平原起就有了;
第三,盧植是老師,陶謙是求救,袁紹孫權算盟友,呂布我呵呵。
公孫是同學, 當然收留, 自此成名。 陶謙是劉備救援有恩, 從這裡開始傳播仁義之名。
呂布是被劉備收留的。
其他眾人完全就是利益關係導致, 袁紹要打曹操, 對於叛曹的自然收留。 劉表對是否趁機北進猶豫不決,收留劉備防禦北方, 至於孫權就不用解釋了吧。
-
5 # 郭嘉Yu甄宓
1.劉備系大漢宗親,前期雖然沒有實力,但是有他在可以增加名望。2.陳勝吳廣起義沒有擁立楚王。漢末各地軍閥割據,優待劉備等於匡扶漢室。3.袁術稱帝、曹操許都涉獵證明必須繼續打著匡扶漢室的大旗才能積蓄實力。4.政治經濟軍事需要大量人才來鞏固,想要得到優秀的人才除了錢糧,最主要的是名望。殺了劉備會讓天下部分有才能得到隱士裹足不前,最好就是軟禁。
-
6 # 小編虎哥
1、其實劉備就一腹黑,外表和善,內心虛偽。
2、三國時期賢才難求,劉備雖談不上(一賣草鞋的過期皇親國戚)但領導者為了顯示自身的人格魅力(禮賢下士)收留劉備彰顯自身仁治。
3、劉備後面有兩大幫手(關、張)誰都知道劉備被曹操第一次盯上是在溫酒斬華雄那一出,如果木有這一個賣棗的一個賣肉的這賣鞋的還不知道在哪兒呢。
4、劉備自稱獻帝皇叔,雖天下大亂,各路諸侯也不好薄其面子。萬一不小心被其他諸侯知道並以此為藉口出兵就不好了。
5、以上呆瓜不知劉備是一悶騷,傻不拉幾滴引來條白眼兒狼。公孫瓚陶謙與袁紹鬥過。陶謙早年與孫堅交好,而孫堅又為劉表所殺,二人又有嫌隙。劉璋迎劉備到益州卻被反咬一口。。。劉大叔真是一紅果果滴白眼狼啊~~~
-
7 # 電影新世界
當時爭天下,除了爭地盤,還要爭人,爭人心。所以,除了打打殺殺之外,還得各種方式的收買人心。而買人心,善待百姓善待人才等手法是最常用的。
劉備雖然算不上很一流的人才,但好在他自稱是漢朝宗族,並且手下聚積了關羽張飛等超一流人才。這樣的人在古代最有號召力的,最有政治前途的(坐江山)。如果一方諸侯能招攬到劉備這樣的人,那同時也把劉備原來的號召力複製過來了,並且站到了高他一等的位置上。軟硬兩方面的實力都得到加強,這種事誰不是搶著乾的呀?
-
8 # 臧風2
因為劉備有用。
大家不要被演義騙了,以為劉備就是個只會哭、假仁假義地博取同情,是個賣草鞋的草根。那些割據一方的諸侯哪個不是聰明過人,他們接納劉備的唯一原因就是劉備有用。
劉備是賣過草鞋,家裡貧窮。但不要忘了,他的老師是盧植,曾做過三公,相當於國務院總理的位置。還有公孫瓚和他是同學,關係還不錯。再加上他一直標榜的宗室之後,所以他身上有著相當多的政治資源。
除此之外,劉備也是十分有本事的。他無論打了多大的敗仗,輸得一無所有,也一直有人誓死追隨。比如結下生死之義的關羽和張飛,孫乾、糜竺、簡雍一幫文士跟著他,不離不棄。和趙雲見了一面,就讓這個勇冠三國的猛將放棄了四世三公的袁紹的徵召,不遠千里投奔他。
所以,很多人接受劉備都是衝著他的利用價值去的,這是亂世的生存法則,現在也同樣適用。要想活著,活的好,就得有用。
比如陶謙是要劉備幫忙守徐州抵抗曹操,公孫瓚要劉備幫忙打袁紹,劉備要聯合呂布守徐州,曹操要和劉備一起對付呂布,劉備又和袁紹合力抗曹。之後幫劉表抵禦曹操,聯孫抗曹,又幫助劉璋抵禦張魯。總之,在亂世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而且,在投靠的過程中,劉備始終是以合作者的姿態去的。他為屈服在任何一位諸侯之下,他是一個心懷帝王之志的亂世強者。難怪曹操感嘆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
-
9 # 冷禪87938561
1、劉備的投靠,一般不成為其投靠物件的部屬,不會在其帳下任職,總保持一定的獨立性。離開也不做對不起別人的事。投靠公孫瓚除外,這是劉備人生的第一桶金,任公孫瓚手下的別部司馬、平原相等職,劉備離開公孫瓚原因比較複雜,大體來說是劉備在其帳下得不到太大的重用,而且外面有更廣闊的天地—接任徐州牧。再者,劉備也看出來公孫瓚窮兵贖武,不能成大事。投靠曹操,任左將軍、宜城亭侯,都不是相府的職務,而是朝廷的職務;投靠袁紹,他是帶著兵馬的,和入股差不多,只不過股份少一些,不斷收羅舊部“駐月餘日,所失亡士卒稍稍來集”。這些舊部可都歸於劉備麾下。所以劉備離開袁紹和許攸叛變袁紹是不同的。到荊州投靠劉表,更是非常獨立的,關羽的水軍後來發展到1萬人,劉琮投降曹操都不告訴劉備,可見已經把他當外人了。後來和孫權就完全是合作了。所以劉備離開他的投靠物件就沒有對不起誰,不像呂布之流,投董卓認做義子,還斬其首,投靠劉備而奪其徐州,這種人再投靠別人就不受歡迎了。
2、劉備的本事和影響力不是一般的大。有本事有利用價值,而且沒壞處,誰不收留劉備就是腦子進水了。劉璋的腦子就進水了,被劉備奪了益州,從此以後,劉備就再也沒有投靠別人的機會了。
-
10 # 丨丶灬summer丨
不是我鄙視那些收留劉備的人 他們有劉備的一半本事都不會收留他 收留劉備 劉備都是幫他們打仗 因為收留他的人 基本都是廢材 知道已經打仗不行 心裡也明白 劉備的水平 而且不敢太給劉備勢力 不然你以為 人家都傻 ??但是金子就是金子 不是你們能打壓住的 牛逼吹上天的曹操 前期靠著豐厚的實力拼命打壓劉備 結果劉備屢戰屢敗 一步一步慢慢發展 看看赤壁後的曹操 我不知道有哪一點能比上劉備的 吃了個大敗仗 直接沒有雄心壯志了 劉備前期一直在失敗 越戰越勇 不過兄弟被殺 果斷攻打孫權 葬送自己的勢力 因為他是性情中人 會為了自己的兄弟失去理智 然後失敗 當然黑子會說 劉備是為了自己 才不是為了兄弟報仇 我只想說 你們這些黑子 比劉備諸葛亮都聰明 為了黑而黑 三國我就最佩服的就是劉備 那些人云亦云說劉備腹黑 虛偽的 我請拜託你們好好的把三國看完 無論是小說三國演義 還是歷史上的劉備 都是值得我用一生去學習尊敬的 能說出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的人 這樣的人能是偽君子?? 媽的 我想說黑劉備的真是智障
-
11 # 寂寞的紅酒
第一,劉備手下的猛將多,但是隻是兵力少,很多人想利用他來打天下,劉備又故意做出自己很弱小的樣子,讓別人認為自己對他們沒有威脅,主要還有他們有個非常聰明的軍師。
第二,因為劉備有皇叔的身份,時時把大漢掛在嘴邊,佔著大義,而且劉備有仁義之名,在當時的的情況大家都在招攬人才,不收劉備會對自己的名聲有損,並且劉備又很會掩飾自己,所以劉備會吃得開。
第三,盧植,公孫瓚,陶謙,袁紹,呂布,劉表孫權都曾收留過劉備。公孫是同學, 當然收留, 自此成名。 陶謙是劉備救援有恩, 從這裡開始傳播仁義之名。 呂布是被劉備收留的。 其他眾人完全就是利益關係導致, 袁紹要打曹操, 對於叛曹的自然收留。 劉表對是否趁機北進猶豫不決,收留劉備防禦北方, 至於孫權就不用解釋了。
-
12 # 阿威的岡本
1,劉備張口閉口就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是漢室宗親!但是中山靖王卻是個有名的種馬,兒子女兒自己都查不清楚了,就是因為查不清楚了所以反倒沒人計較這茬姑且當他就是吧。2,劉備滿天下亂竄門說容易明白的就是到處蹭經驗混聲望,混著混著也成了一個名士,在當時招納一個名士可是很難的,而殺名士的都上黑名單了,影響自己招攬人才!因為大部分人才都是相互推薦的,比如著名人才市場觀察員司馬徽。3,早期能打仗的人才不是一方霸主就是已經投奔良主,劉備透過大大小小的戰役證明了自己的統軍能耐,比曹孟德,呂奉先是不如但是比起陶謙,蔡瑁,張任這些強多了,何況還有關羽這樣的人才輔佐。4,劉備投奔的人都是有些家底,而且讓別人感覺自己不構成威脅。至於雪中送翔,千里奉屎的事也落下個好名聲,收留劉備的也都是抱著“給這貨一些老弱殘兵讓他在第一線給老子頂著”的思想,實際上劉備被坑得也不輕啊,讓能覺得他爬坑能力特別強,無怨無悔的帶豬隊友上分……
-
13 # 旅途向前行
劉備這個人胸中自然有大韜略,但是他懂得隱忍自己,讓自己的力量不被重視的時候,懂得示弱,在世人面前,裝作一副什麼都不關心的樣子,實際上他的心裡,有著幹大事情的豪情。
劉備去投靠比他強大的人,他也是在尋找自己的合作物件,他的合夥人,對方到底值不值得信賴,能不能夠真正的交往。這個時候的劉備自然要保留自己的一些思想,同時也不被別人和對方所發現,劉備始終能夠做到讓對方相信自己,是一位能夠合得來的和好朋友。
劉備一旦投靠了某一位大將軍的麾下,都能很好完成自己的工作,上面說要打到哪裡,他馬上帶兵就打到哪裡,自然上司也很喜歡這樣的人。
劉備去投靠別人的時候,總能讓對方感到自己是朋友,是真正的朋友,而不是敵人,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對方往往會收留他,在劉備疲憊不堪的時候,在劉備打了敗仗沒有出路的時候。
最終懂得示弱和隱忍的劉備,也成了氣候。
-
14 # 天使范蠡助正道
中國的歷史,歷來就是強人結夥成團,軍武各居,相煎相併,奪取帝王之權的爭鬥拼殺。死亡無以計數勞動人民的生命,滿足少數人的權位榮華之夢。三國如此,殺十常開始,半個世界,華人每天都在打杖殺人的日子裡度過。勞人民之力,傷百姓之財,家碰人亡,人口速減。亂世出英雄,人人都有做帝王之心。世人不滿貧窮困苦的下層人日以勞作的生活,封王做官榮化富貴是一生的夢想。只要有人領頭舉義,從者無數。當然名正才有人相應,言順才有人順從。劉備,"扶漢"就是名正,叫愛國擁護皇帝,"除賊"藉口,也言順。還的張虎皮做大旗。"本人劉備是漢帝叔叔,有責任維護漢帝。"天經地義,名正言順。拉夥結伴,傳銷許願,向富戶借錢,招兵買馬,不做賣草鞋的小商人了,要發大財做官當皇帝了。這樣的氣派,幹大事業的英雄,誰不高眼相看。依俯在身邊也許今後能封官封王,榮耀先祖,比殺豬,做山漢,種萊有出息。所以劉備到那裡都會歡迎,一為名利,二怕今後劉備成事後成敵人。不敢得罪。三,很會裝孫子。後來,無數的生命人士都為他死了。一無所有。只留下一個兒子沒死。這就是中國英雄歷史。劉備起義。用無數人的生命沒有完成他當漢帝的夢。
-
15 # 葉葉136680527
劉備是一個為人謙和,禮賢下士之人,雖然他看上去保持沉默但是他是一個心中有數之人,他心裡有自己的想法和做事的決心,心中有抱負,在別人面前表現的斯文其實是在掩藏自己的才華,他這麼做無非是想讓自己的競爭對手放鬆警惕。同時他也是一個甘於忍辱負重之人,具有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風範,還有最重要的就是他體恤百姓有心憂天下的胸懷!
-
16 # 紙老虎998
劉備起家,是和大多數諸侯一起,剿滅黃巾軍。黃巾起義時,席捲數州,撼動長安。三公及西北軍都牽扯出來,依然不能平定叛亂。朝廷只好徵集地方私人武裝鎮壓叛亂。
於是,十八路諸侯才有機會登場。劉備僅僅糾集幾百號人就敢趟渾水,不是英雄人物,不想當英雄,誰能幹這樣的事?
地方諸侯雖然不能被曹操看好,但是也算是英雄豪強之心,看到劉備這些英雄舉動,自然也會引為同類吧。
盧植是師長,自然會提攜。
公孫瓚是同學,自然會幫襯。
陶潛是保命,劉備是有求必應。仁義之名也是從那時就牢牢樹立。
後來的袁紹那是出城10裡迎接,袁紹兒子得出城50裡。
曹操是和大耳出則並駕,坐則並席,無它,劉備是人才,梟雄,你得給人家那個待遇,人家才能為你所用,還只能當作合夥人來關照。關二哥頂多上馬金下馬銀,那也是當手下培養。
劉備,那是有天下志向的領袖人物,但凡領袖,自然而然有人主魅力,沒有接觸過的,自然無法理解。更不要說還能讓關羽,張飛這樣公認的*“萬人敵“拼命追隨,那更不可能是一般人物。
地方諸侯有這樣的人物投靠,那是祖上積德,門頭中彩啊,至於你能否降的了,那是你的造化。
-
17 # 夏小帥
從小就喜歡三國故事,作為一個20多年的三國迷,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滅董卓一役讓劉關張三兄弟揚名天下!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皆是美談。一時間,三兄弟被封為當世英雄,天下名士。
第二,劉備團隊不錯,戰力一流,各方勢力都想將其收歸麾下。比如曹操曾在劉備受眾人排擠時,贈送糧草拉攏;在徐州,孔融也有意以徐州相托;荊州劉表,更是有意讓其幫忙守衛疆土。
第三,劉備自詡大漢皇叔,並且為人賢良愛民,在群雄紛爭的漢末亂世,接納劉備基本等同於政治正確。收留了劉備等於向天下敬慕劉備的人才伸出了橄欖枝。
第四,劉備勢力弱小,不足以構成威脅。赤壁大戰之前的劉備,兵不過千,將不過關張趙,年過半百,倉皇四處,很多人的眼裡,劉備很難對自己構成威脅。
第五,劉備人品好,大家放心。劉備自出道以來,常常以老實人、老好人自居。各方勢力中,劉備的人緣基本都不錯。
-
18 # Callmefaker
個人分析認為劉備為人並不奸詐,關羽張飛與他結為兄弟,他為了給兄弟報仇轉向向東吳發兵此是重情重義,他亂世中雖先弱小確不願真心降服強大的諸侯此時有氣節,他一心想光復漢室,此是有大志和大忠。還有他愛民如子也並不是看不出來。我認為他是一個君子,比噴子強萬倍不止。
-
19 # 南方鵬
首先,劉備對外宣稱是中山靖王之後,具有一定煽動力,收留他的人雖未必當真,但好處卻在似真似假,要用時可以當真的示人號召天下,要殺時可以用假的殺人(沒有那機會)。有崇宗室之名無真宗室的威脅。
第二,劉備有人望,身邊有人才,天下群雄逐鹿,如果不收留或殺掉這樣一個人,跟自殺無異,這樣的器量,以後沒人會來投靠,就算身邊人估計也心裡打鼓。只能防著並用著(曹操袁紹劉表)。投靠者與收留者在對賭誰更高明。
劉備就是這樣一個人,無論多逆境,他每一次站位,都站在道義制高點,你能把他含在嘴裡,可就是死活吞不下;時機一到,鹹魚翻身,三分天下。這人絕不是演義中那麼不堪。
-
20 # 黑黑歷史
劉備雖然最終成為爭霸天下的三大霸主之一,但是,劉備真正稱霸天下應該在公元215年取代劉璋之後,也就是說自公元184年23年開始鎮壓黃巾軍開始,劉備一直都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縱觀劉備的一生,他最大的特點應該就是不斷的投靠各大爭霸天下的霸主,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投靠英雄最多的人,從最先投靠劉焉(劉璋的父親)開始,先後投靠過盧植、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孫權到劉璋共十位英雄,最終終成大業。
但是,大家發現沒有,這些英雄是誰遇到劉備誰倒黴,劉焉或許還算不上倒黴,只能算是為劉備奠定基業(劉備或許早就謀劃要取益州),從朝廷任職到為了躲避政治鬥爭而自動到益州安身立命,割據一方,最終是背上生瘡而死,將基業留給劉璋;然後是盧植,被冤入獄,差點丟命;而公孫瓚從北方最強軍閥之一到最終被袁紹所殺;而陶謙更是將自己的領地徐州交給了劉備,成為劉備最早的一塊根據地;後來,劉備投奔呂布之後,最終又背叛了呂布,合謀曹操將呂布殺死;但是,劉備投奔曹操之後同樣反叛了曹操,殺其將軍,佔其領地,被曹操打敗之後又投奔了袁紹;可是,劉備投奔袁紹之後,作為北方最大軍閥的袁紹,形勢竟然急轉直下,一下子又被曹操所滅;然後,劉備又投奔了劉表,在劉表這裡避難十年,最終劉表又被曹操所滅,而且劉備最終從其兒子劉琦那些獲得南荊州四郡;接著,劉備又投奔孫權,雖然口頭上是聯合孫權共同抗曹,但關鍵的赤壁之戰時卻不見其蹤影,而且赤壁之戰的勝利果實全部被他獲得;最後,劉備在投靠劉璋之後,最終取代了劉璋,終於取得了益州這塊根據地,終以益州為基地終成霸業。
既然誰收留劉備誰倒黴,那為何當時的各大英雄都肯收留劉備呢?主要應該有五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劉備自稱為皇家後代,這是劉備最好的投名貼。劉備姓劉,雖然家裡窮得一貧如洗,而且來自民間,但他一直自詡為漢景帝的後代,在東漢末年,各大軍閥雖然都想取代漢室稱帝,但為了取信於民而號召天下,都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所以,各大軍閥都想自己與皇室沾上邊,這樣才師出有名。所以,絕大部分的軍閥收留劉備,雖然並非真把劉備當回事,但有了劉備,如果將來真能稱霸天下,那劉備的身份當然是最好的擋箭牌,因為西漢末年就有過軍閥為了號召天下而到處找劉家後代的先例。所以,劉備就自己利用這層身份來施展自己的理想,其實是各取所需。
二是軍閥混戰,各大英雄都需要人才來支援自己。東漢末年,軍閥混戰,都想稱霸天下,那要稱霸天下,自然需要人才來輔助自己,所以,軍閥們總是到處蒐羅人才,而劉備成名相對比較早,23歲就有鎮壓黃巾軍的經歷,那自然也是難得的人才。現在,劉備主動投靠,那豈能拒之於門外,否則,傳出來那豈不被大家認為自己太驕傲,而且連劉備這樣的人才也不要,那要蒐羅其他高人就會受到影響。所以,為了展現自己是愛才之人,那也不能拒絕劉備的投奔。
三是劉備擁有一隻不大不小的力量。劉備雖然一直顛沛流離,但劉備還是有一隻不大不小的軍隊,人數一直在幾千左右,這在缺人的時代,擁有這樣一隻軍隊那豈不是給自己增添了力量?更何況,劉備的這支軍隊並不大,也不會影響自己的力量,不用擔心劉備會取代自己,因為幾千人的隊伍還不足以影響自己的地位。
四是劉備手下擁有關羽、張飛、趙雲這樣的猛將。雖然劉備一直顛沛流離,但是,劉備手下擁有關羽、張飛、趙雲這樣的猛將,都可以說是萬人之敵,而且這些猛將都對劉備不離不棄,擁有劉備,自以為會增加自己的軍事力量尤其是猛將,因為劉備在他的手中,那他的手下那自然就會為他賣命。雖然事實上劉備的手下幾乎除了忠於劉備之外,幾乎就沒有為其他英雄賣過力,即使是關羽為曹操殺了顏良,但那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關羽為自己逃脫曹操投奔主公找到最好的理由,讓曹操不好意思拒絕其離開。
五是劉備確實表現得太謙卑。別看劉備讀書不行,但他滿嘴的仁義道德,且口才了得,在稱霸之前那是見誰都謙卑,即使是要殺你、取代你,那也表面上要恭維你,把你捧到天上,有時還要掉一把眼淚,稱一兄道一聲弟,確實能迷惑人,正如從陶謙那些獲得徐州;說服曹操殺死呂布;揹著曹操搶得徐州;以劉琦名義獲得南荊州四郡(朝廷對劉琦荊州刺史的委任狀見到就突然死亡,劉備順理成章替代);以抗曹名義從孫權那裡借得南郡;最後以家門的身份為劉璋抗敵最終取代劉璋而獲得益州,方法都是大同小異,其實是同出一轍,都是表面上叫哥哥,背後抄傢伙。
縱觀劉備的一生,他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斷的投靠各大爭霸天下的霸主,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投靠英雄最多的人,從最先投靠劉焉(劉璋的父親)開始,先後投靠過盧植、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孫權到劉璋共十位英雄。
回覆列表
東漢王朝的覆滅,非因外敵入侵,而是自身政治體制腐敗。桓、靈失政,世家當權,河山傾覆,天下大亂,萬民死傷,當時之人無不感同身受,是為切身之痛。
因此維護兩漢四百年法統、恢復秩序、平定亂世,救民水火,本是當時絕大多數仁人志士,從荀彧到劉備到諸葛亮們皆認可的大義。
如周瑜這般行割據之實的武人,嘴上同樣要說“託名漢相,其實漢賊”“為漢家除殘去穢”;又如江東陸家家主陸績,都做了十幾年孫氏的官,臨終仍自言“有漢室志士吳郡陸績”。
真正公然拋卻漢室、勸主君另開新朝的功名之士,若魯肅、董昭等,只是大膽的個別。人
劉備早年屢戰屢敗,兵馬不過數千,曹操袁紹劉表孫權這些諸侯卻無不以禮相待,隆而重之,以其為附庸客將,而不能貿然吞併;正是因為其巨大的政治聲譽和號召力,是漢室宗親的傑出代表,反曹興漢勢力的一面大旗。
劉備自己也對此頗為自詡,【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
是以千古國士無雙的諸葛亮,棄劉表而跟從他這個一縣之主,萬人敵勇將關羽張飛多年來對其不離不棄。陳群這種世家大族的代表,陳登這種地方豪族的梟雄,田豫牽招這種邊地大族的人傑,在三國時代都算得第一等人才,無不與之結好相惜,
雖然最後都因家族利益棄之而投曹魏,但亦終生對其稱譽而不出惡言。
至於劉備從原本天下聞名、人人敬重的的反曹英雄和正義化身,變得和其他割據群雄並無本質不同,是源於他後來攻擊盟友劉璋,奪其益州基業的行徑,
也就是以其早先數十年積累的政治信用為代價,終於有了一方基業,得以從在荊州一隅之地的“進退狼跋”,到“翻然翱翔、不可複製”,步入其勢力鼎盛期,終得以此為基礎,成就三分天下之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