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鮮燒烤

    我覺得自己一定要多一點耐心,孩子做錯作業時,問一下他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一定不要盲目的生氣。一定要自我調節好情緒對待。

  • 2 # YesmeLady

    愛之深責之切,這是不可避免的吧。在東北,據說我媽上學的時候特別溫柔可愛,當她大學畢業成為一名英語老師兼實驗班班主任後,她對包括我在內的所有學生都實行了棍棒教育。從我有記憶以來,但凡涉及到教育她都極其嚴厲,我親眼看見,她一瞪眼睛,一米八的小哥哥貓著腰大氣不敢喘從教室前面跑到後面罰站,結果2000年的時候那個小哥哥從一個東北小城考到了歐洲的大學,拿著獎學金出國留學了。因為愛,所以在意,因為在意,所以瘋狂。發脾氣是人之常情,但切記教育才是主題,脾氣過後,最主要的是讓孩子知道他為什麼錯了和如何改正避免(不然,只會讓他也成為一個壞脾氣的孩子)。當然要做好他還會再犯的準備,這就是孩子,不然他和神有什麼分別。

  • 3 # 微微一笑8JJ

    潛意識告訴自己不要發脾氣。

    有的時候確實孩子對於一個問題怎麼也搞不懂,自己也講了很多遍,脾氣不自覺得就來了。但是,家長只要大聲吼或者動手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是恐懼的,這時他們也無法思考下去,B不對,就選A,A不對就選C,他們只是在猜哪一個答案才會使你不生氣。所以,教孩子學習之前,潛意識告訴自己不要發脾氣,會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不要小看了一個人的潛意識。

  • 4 # 百變鬍子姐

    對於教孩子學習時怎樣控制自己脾氣的問題是該階段許多寶媽會遇到了一個嚴峻的問題!畢竟規規矩矩的孩子只是各例!大多的孩子就像神獸一樣,好奇,好動,愛哭,愛鬧,拖拉,不會主動學習!

    可能讓他寫個作業,他都會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尿尿,一會兒要削筆,如果有個兄弟姐妹吧,他們還有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一會老大來告狀,一會老小來告狀!家裡每天鬧騰,就算是在家能完成的自由職業或遠端辦公,也是壓根就沒法集中精神來工作的!

    我家兩娃,我也覺得要瘋了!可是我生氣的同時,也常常會反思自己,想想別人的孩子是不是也這樣呢?難道是我自己的孩子不好?每次到最後我還是會自我調節,然後否定自己這些奇怪的想法,說服自己說:“別人的孩子應該也是這樣的,每個年齡段都有他們自己的行為方式,這是正常現象,我不能要求一個9歲的孩子像大人一樣安安靜靜,或做事很有條理,很有邏輯!”

    不可能有不愛玩,不愛打鬧的孩子!更不可能有天生就好學,且一學就會的孩子!畢竟我們都是普通人。更多的是需要家長去引導!獎勵和肯定也許會比生氣打罵更有效果!

    實際上,寶媽為此發脾氣也是難免的!但最終還是得自己克服和調整思路,先從理解開始再換個角度改變學習方法!

    這還是我上次發脾氣打兒子的時候,孩子說的,他要求我和他互換角色,站在他的立場想想!#萌新作者進階計劃#

  • 5 # 寵妻護子靖哥哥

    對於教孩子這個話題,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生活上的內容教育,一個是學習上的內容教育。

    生活上的內容教育,家長絕對是要承擔起來的,比如,如何養成好的習慣等等,如何正確穿衣等等

    這類教育問題,示範大於言行,說得多,不如做的多。

    學習上的教育,要記住,主體是老師,其次才是家長。

    根據我的經驗,我說幾個不正確的現象,都是容易讓家長惱火生氣的

    1.超越孩子年齡的學習,比如,幼兒園期間學拼音、學漢字,確實班裡可能很多小朋友都會了,

    但是,那又怎麼樣呢?不如在這段時間養成孩子學習的好習慣。等幼小銜接再去快速學習。

    2.家長覺得簡單的像一一樣的問題,怎麼孩子就是不會。

    這個問題很特殊,因為孩子的大腦確實沒有發育完全,有些問題在他眼中無法理解,所以無法解答。

    不要去比較,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獨立個體

    3.怎麼說都記不住,比如,告訴孩子了很多遍,韭菜的韭,念 jiu,三聲,還有見了念匪菜,fei。

    這也很好理解,因為孩子記不住是正常的。因為對於孩子而言,接觸的什麼都是新的,要記的東西太多了。

    記不住很正常

    4.當家長已經有生氣苗頭時,孩子更加難以按照你的方式去做。

    因為在孩子眼中,家長對自己的態度大於要做的事情,打比方,我怒氣衝衝的讓孩子去打醬油,可能孩子回來就買了醋,甚至買了糖回來。因為他腦子裡都是父母為什麼這樣,是不是不要我了,不愛我了。

    但作為家長,我生氣,還不是你不懂不學。

    類似新手司機,你給他說紅燈停,他根本意識不到要踩剎車。你給他說路口拐大彎左轉,他根本意識不到什麼是大彎小彎。

    這些問題對於老司機來說,簡單的和一一樣。

    所以,孩子學習和你發脾氣,本身就是兩個事情,知道了孩子怎麼想的,你就不會生氣啦!

  • 6 # 老劉教畫畫

    孩子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實寫照,孩子永遠是孩子,成人永遠是成人。

    有問題,作為老師或者家長,應該多些思考自己,因為我們的習慣影響了孩子,或者我們的引導當時出了問題,或者我們需要改變當時。

    到底先提學生成績?還是引導學習思維重要呢?

    我相信大家應該有了答案!

  • 7 # 使用者LZ19764719791820

    分享:1可以理解麻麻,快發瘋了。我有親身體會,自己有發飆的狀態,如今歷歷在目,有時想起真後怕(喜歡上家庭教育的原因,可以幫到更多的麻麻)。

    2:家長們教孩子學習時,已調整好了心態,跟自己說不要發脾氣,孩子是生的,也很有耐心的教,很用心的教,但是一遇到孩子不懂家長的意思,題還是不懂,這時家長完全不顧忌什麼,把剛才對自己的叮囑拋到九霄雲外,毫不避違的發洩,甚至狠狠地打了孩子。(自己在一邊傷心哭泣)

    3家長好不容易,用盡方法教會了,哦稍後又問他相同的題,又不會了,這時家長又一次發飆(氣死了,我暈,你咋又不懂了,教了你幾十遍等攻擊性語言)。

    4家長請不要著急,請不要催促,家長教的方法和老師教的方法有些不同步,容易讓孩子產生混,不知道該聽誰的一下子沒有緩過來,可能平時會做的,就表現出不會做了。

    5家長講題時,本身方法有錯誤,應該和孩子同頻,和孩子思維同步,用簡單通俗易懂的語言去幫他分析,去對比。甚至拿一些實物讓他理解,而不要全是語文(娃娃有些理解能力差)

    6有些家長本身脾氣不好,孩子在不會的情況下更顯得手足無措,驚荒失措。

    7家長快發飆時,馬上停停,緩緩,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讓孩子一些時間,自己去理解,就避免了一場惡戰。

    8孩子的思想趕不上大人的思維,家長要求孩子立馬回答問題,孩子回答不上,家長又開始發飆,差一點又發瘋。

    9孩子有個體差異,家長要接受現實,根據孩子各方面情況,我們去要求他,給他們定標準。在孩子的範圍和能力之內讓他學到更多,成長更長(始終健康第一的理念來對待孩子)

    10切忌發飆,打罵孩子(始終如一:孩子是自己生的)。

  • 8 # 80後兩孩媽

    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真正去了解孩子的心

    態。為什麼總是抗拒做作業?為什麼總是在

    寫作業過程中分心?

    第一步要與孩子達成共識:完成作業是TA的

    責任,父母只能從旁邊提供輔助。同時讓TA

    每天只有做完作業之後才能去玩。

    第二步要真正去發現孩子逃避寫作業的原

    因。是不會寫還是會了而不想做重複事情?

    第三步就是發現孩子做作業過程中的思維與方法是否得當,父母要儘量多采用案例的方式去教孩子,不要簡單粗暴地告訴結果後大喊“這麼簡單都不會,太笨了”。

    第四步就是平時多抽出些時間陪孩子,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不要只是為了督促孩子寫作業時才跟孩子有交流。

  • 9 # 張在野

    情緒無法被控制住,只能被轉移。情緒的積壓只會帶來更加嚴重的後果。

    去陽臺透透氣,不要死磕,順便告訴自己“有些東西他理解不了,發脾氣了還記不住”

    問問哪裡不會,只要孩子願意問,就不要責罵孩子

    畢竟年齡限制理解力。

  • 10 # 玩出優質專注力

    告訴孩子你可以先逃走5分鐘,我因為****事情(只描述事件,不做評價)現在有點控制不住脾氣想發火了,你可以先逃走,我需要控制一下脾氣(千萬別家長帶著火氣走,那樣孩子的感受更糟),當你說出來的時候你的火氣有時候就已經消了一半了,往往家長一發火,孩子大腦一片空白會的也不會了,孩子學習遇到困難建議先找原因,是知識點沒掌握、學習方法有問題;少評論結果(教了你5遍你咋還不會),多正面鼓勵:上次做對8道題,這次做對10道題,上次寫作業用了1個小時,這次用了55分鐘,這就是進步,點滴累積,根源找到了,好習慣養成了,結果自然就變好了,父母控制情緒也是一項能力,但凡是能力都需要反覆練習,從現在開始加油吧!

  • 11 # 團左右

    同感。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孩子在家裡沒人管,或只聽一個人的話,這人還沒有時間管。你這情況是有時間,不聽你的。電視我都砸了,沒用。看樣子情緒化不能解決問題。當務之急是為孩子制定可行的計劃。比如,早起。家務。學習。之類。執行起來開始有難度慢慢會好的。主要是開頭到孩子自覺性增強過程中,要有人監督,不然象現在這樣效果也不大。家長也是領導者。發洩解決不了問題,方法對了才行。這是--個探索的過程,也是自我提升的過程。忘了麼?失敗是成功之母啊!

  • 12 # 人過中年悟道生活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影響,在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輔導孩子容易生氣,我想是大多數父母都遇到的事情,不是說孩子不懂事,也不是說父母容易暴躁,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和孩子缺乏溝通。大多數家長在給孩子輔導作業時其實自覺不自覺的都有一種咄咄逼人的氣勢,總覺得這個問題簡單你怎麼老是不會呢?或者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你講問題時他沒有專心致志地聽等等。其實我們只是站在了我們自己的角度,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同一個問題,比如1+1等於2對於成人來說很簡單,但對於剛剛學習的孩子來說很難。如果我們在給孩子講問題時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認知問題,而不是站在我們的角度,喋喋不休對一個問題說個不停,估計效果會好得多。

    其次父母跟孩子要多溝通,把孩子當成朋友,以平等的身份,相互交流,而不是以命令似的口吻跟孩子說話。

    父母跟孩子在一起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應該把這短暫的美好時光當成一種享受。當父母的少一份煩躁,多一分耐心。不但不會瘋掉,還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 13 # 知心音樂心理

    不是教孩子如何不發脾氣 是家長自己先學會如何不發脾氣…

    家長是“模版”… 孩子是“複製”…

    柔聲細語的家長 無論如何也“教不出” 愛發脾氣的孩子…

  • 14 # 田老師的語文課

    Ha ha, 孩子的學習是他的事。

    他寫得不好,自然有老師收拾他。或者現在欠下的債,將來自然有社會收拾他。

    有必要煩惱嗎?

  • 15 # 萌淇淇說情感

    1.親生的親生的,DNA佔很大的因素^_^

    2.接納孩子,相信孩子。

    3.只要孩子有一丁點進步,就多多鼓勵。

  • 16 # 教育傳道者

    第一、家長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學會換位思考,如果我們是孩子,我們是否也會像孩子一樣出現各種問題,是否很多地方做的還不如孩子,孩子做作業沒有耐心,寫作業慢等一些問題是孩子的性格問題還是孩子學習態度出現了問題,我們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問題,然後,幫助孩子提升。而不是用家長的思維去限制孩子的思維,家長髮脾氣很多地方都是家長過多的以自我為標準去給孩子設限,當孩子沒有達到家長的標準,家長會大喊大叫、會發怒最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和孩子產生矛盾,所以,家長要想控制自己的情緒,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第二、當家長想要發脾氣的時候,一定要把孩子想象成一面鏡子,這面小鏡子一直在觀察著家長的一舉一動、言行舉止,總有一天,這面小鏡子會將家長的所有行為展現出來,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長的所有行為都會影響到孩子。所以,家長要學會以身作則,時刻記住:想要改變孩子,先從自身做起

    第三、當家長想要發脾氣的時候,先做一下深呼吸,冷靜三秒之後再去決定用什麼樣的方式和孩子進行溝通。沉澱一下自己的情緒之後再去和孩子交流。

    第四、家長要多去看一些兒童心理方面的書籍,當孩子某一方面出現了問題,一定是有原因的,我們要去理解孩子出現問題背後的原因,最後,對症下藥。

  • 17 # 有故事的團姐

    我是一名培訓機構的老師,平時也帶學生的託管作業,現在很多家長情願一個月花八九百塊把孩子送到託管班做作業,也不願意自己親自輔導孩子寫作業,其中不乏高學歷高智商的家長。我問了一下家長,他們的回答驚人的一致:孩子的題目我不是不會做,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因為一看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不到十分鐘,就忍不住發火,送到你們這邊來,省心。

    正所謂不學習時母慈子孝,一學習時雞飛狗跳……

    那麼家長們為什麼會忍不住發火?根據我平時的育兒經歷,我總結了,無非是以下幾點。

    1 對孩子的期望破滅。

    本來以為自己的孩子天下第一聰明,就該是學霸,結果一輔導作業才發現“怎麼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

    2 心情不好,不耐煩。

    有些家長上了一天班,回到家本來蠻累了,有的可能在公司還受了氣,心情不好。回到家只想靜靜。這個時候孩子跑過來,一會兒問一個題,一會兒問一個題,而且還是簡單的問題,心情不好的家長瞬間就會爆發。

    3 為孩子未來的恐懼。

    輔導作業時,你講了三遍他依然不會,你這時候心裡回想:其他孩子都會做這個題,只有我的孩子不會,他會不會智商不夠啊,現在才小學他都跟不上,那上了初中,高中怎麼辦?

    4 你的掌握感被打破。

    你發現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一會兒摸摸這個,一會兒玩玩那個,寫作業進度不被你掌握,而且你辛苦教了題,她(他)還說你教的不對,我老師不是這樣講的。你的掌握感被打破,內心充滿了憤怒,這個時候你真的會“借題發揮”

    那麼當我們意識到這些問題以後,我們如何去更好的陪孩子做作業呢?

    第一,控制情緒,做好心理準備。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為,孩子不是我們的私有物品。不要總想著去控制他(她)

    尊重一個人其實是要消耗自己很多精力的,因為我們需要去接納別人跟我們的不同。

    還有當我們的期望沒有達到的時候那種失落,自己控制好情緒,所以我們說尊重孩子需要承受很多東西,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做好這些準備。

    第二,調整心態,保持一種坦然的態度。

    我們自己要調整心態,您只是孩子寫作業的陪伴者而不是他的老師,如果您要做一個無所不能的家長,一定會有很多的受挫感。坦然承認自己的侷限性,呈現真實的樣子更能贏得孩子的心。

    第三,講好規則,說到做到。

    告訴孩子,我是來陪你的,不是來輔導你的,作業你自己寫,一小時做完,你可以休息10分鐘,如果你要先玩一會兒,再做作業也沒關係,只要你能夠很好的自律,下一次就有更多的時間玩。

    就像玩遊戲一樣,你今天遵守時間,你就可以得到獎勵,如果你今天不遵守超過了一分鐘,那麼這個星期就不用玩遊戲了,當我們講好規則並執行以後,孩子自然會去自己控制時間。

    總之,教孩子學習發火是解決不了啥問題的,即將發火時請忍住,並心裡默唸“他是我親生的”“他是我親生的”100遍.

  • 18 # 親子故事蓮子說

    你也可以趁機反思一下,為什麼輔導孩子功課時會有情緒?這些情緒的背後有什麼樣的內心聲音?

    多數家長有情緒的原因如下:1.生活裡壓力和焦慮一直在積壓,讓我們變得沒有耐心。輔導孩子功課時,出現了一個導火索,如果給孩子講了幾遍如何寫,他還不會,我們生活裡積壓的壓力和焦慮會順著這個導火索一起爆發。

    所以你可能對孩子發了一通脾氣,後來發現根本就是件小事兒。你的脾氣是從哪來的?就是平時積壓來的。

    2.父母和孩子之間沒辦法做到換位思考。

    做父母的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孩子的作業,就會覺得很簡單。但孩子的成長是有階段的,他的大腦發育還不成熟,接觸新事物是需要積累的。

    如果我們沒辦法換位到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肯定會被氣個半死。

    3.對自己未來的擔憂,投射到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自己不成長,不學習,也知道沒什麼前途了,孩子就成了唯一的希望。如果孩子再不好好學,孩子就打破了你最後的希望。孩子就成了令人討厭的“兇手”,你對他肯定有不滿。

    但實際上,這是對自己現狀的一種投射,把孩子當成了未來的自己。可是,即便孩子是我們生的,我們養的,孩子也是一個單獨的個體。

    瞭解了以上原因,如何定製適合你的情緒管理辦法?1.情緒只能疏導,不能壓制。

    看似壓制下去的情緒,只會一點點的在潛意識裡積累,有一天有一個導火索,就會引起大的爆發。所以有情緒了,要及時的疏導。

    2.從你喜歡做的事裡,找到適合你的情緒疏導方式。

    比如,你喜歡唱歌,有情緒時找一個地方唱一唱。也許你喜歡運動,有情緒時可以讓自己跑一跑,跳一跳。

    情緒得到疏導之後,再去處理問題,會理性很多。

    3.調整自己的認知體系,讓自己的思想更有彈性。

    人會生氣,往往是因為有太多的限制性想法,以及有太多的自以為是。

    生氣這種情緒,只不過是一個訊號:來提醒我們需要看一下認知困在哪兒了?

    當我們把一件事當成別人的事去看一看,思路就會寬了。當我們把一件現在的事,假設放在十年之後,再來看一看,心就寬了。情緒管理最關鍵的一點是:能夠及時地感受到情緒,並且對它叫停。

    很多人生氣時是管不住自己的。能在自己馬上就要發火之前感受到情緒,並且透過深呼吸的方式叫停,離開那個讓你生氣的環境。就是管理情緒最關鍵的一步。

    總之,輔導孩子寫作業,爸媽有情緒是正常的。想減少這種情況,只有兩種辦法:一是自己調整認知,把心放寬。二是培養孩子獨立寫作業的習慣,未來他的作業他做主。

  • 19 # 會做夢的桑尼

    生活中,教孩子學習,是每個家長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也是令許多家長倍感頭疼的問題。大多數孩子與父母的衝突,都是起源於此。許多父母也知道,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但事到臨頭,早就拋之腦後,不但不計後果的宣洩著自己的情緒,有時候甚至對孩子大打出手,“教孩子學習”這件事沒有得到絲毫解決,反而加深了與孩子之間的矛盾,事後看著孩子可憐的樣子,自己內心又是後悔,又是無助。

    但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面臨這樣的問題,我們也會見到,有的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特別強,從來都不用父母的說教;也有的父母,在教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運用獨特的技巧,使氣氛其樂融融,不但大大提升了孩子的學習效果,而且無形中,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更加親密。

    一.改變認知法。

    維尼老師在《內心的重建》這本書中寫道:“改變認知,你的世界將隨之改變”!

    一件事情之所以使我們生氣,不是因為這件事情本身,而是因為我們賦予這件事情的認知,使得我們生氣。

    在教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使我們控制不住發脾氣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我們認為的“孩子”,教了幾遍還是不會,我們就認為孩子沒有用心學;一個很簡單的題做錯了,我們就認為孩子粗心大意;有一隻小貓突然跳了過來,孩子馬上把目光轉到了小貓的身上,我們又認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其實,這樣的認知不一定是正確的。孩子始終學不會,可能是孩子的基礎沒有打好,基礎知識有漏缺,也可能是父母的講授方法有問題,站在孩子的立場根本就聽不懂,孩子自身也許很想學習,但父母先入為主的認知,喋喋不休的訓誡,扼殺了孩子學習的興趣。

    同樣,注意力不集中錯不在孩子,人類天生會被突然發生的事情吸引,想讓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學習,最起碼得創造一個安靜的,不容易被打擾的學習環境。

    當我們改變了認知,我們就能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孩子總是學不會,如果是基礎知識有漏缺,就一點點的補上;如果是厭學,就要找出孩子厭學的原因,然後去解決。如果是教孩子的方法有問題,就向其他人請教。當我們改變了認為孩子“不喜歡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的認知,我們就再也不會隨意亂髮脾氣,而是學會了透過找出問題背後的原因,然後來解決問題。

    二.課題分離法

    個體心理學的創造者阿德勒認為,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身上遇到的問題,都是因為沒有做好課題分離而導致的。

    所謂課題分離,就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了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的是,這個問題是誰的課題。如果一件事情只能由這個人自己去做,別人不能代替,並且事情產生的後果最終也是由那個人去承擔,那麼這件事情就是他的課題,與別人無關。

    例如孩子學習這個問題,學習這件事只能由孩子自己去做,父母沒有辦法代替,而且,學習好壞的最終後果,也是由孩子承擔,所以,學習是孩子的課題,與父母無關。

    可能馬上會有人反駁,孩子的學習怎麼會和父母沒有關係呢?父母負有教育子女的義務。

    我要說的是,你又把課題分離弄錯了,學習,是孩子的課題,教育,是父母的課題,這是兩個課題,不能混為一談。

    有許多父母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們辛辛苦苦工作,就是為了你的學習,你的未來,你不努力學習,對得起誰?”表面上看,是父母為了自己的孩子好,其實,這是父母無意識中把自己的“責任”、“願望”、“面子”等課題強加到了孩子身上,辛苦工作是父母自己的課題,難道沒有孩子,你就不工作,天天混日子了?

    有一句古老的諺語是這樣說的:“可以把馬帶到水邊,但不能強迫其喝水!”

    作為父母,在教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你可以耐心的告訴孩子,學習的重要性,考不上大學的後果,這是你在“教育”這個課題上應該做的,但“學習”這個課題,與父母無關,學或者不學,只有孩子自己能決定。

    孩子不想學習,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父母不能強迫,甚至是使用打罵等不合適的手段,如果孩子想學習了,父母要第一時間為其創造好的學習條件,擁抱懂事的孩子,這才是屬於父母的課題。

    其實,如果父母真的能夠做好課題分離,明白學習是孩子自己的課題,最終學與不學,學得好與壞,還得由孩子決定,父母就不會那麼容易生氣了,這時的父母,就能以平和的心態幫助孩子找出學習上的一系列問題,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敏感的孩子一定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親子關係融洽了,教育問題也就好解決了!

    三.自我對抗法

    有人說,在一定意義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先天基因和後天環境共同程式設計而出的機器。許多時候,我們說的話,做的事,都是不經大腦思考的,而是透過慣有的應激反應模式而生成。

    例如,本來是其樂融融的家庭聚會,不知道是誰不識趣的說了下孩子成績的事情,家庭氣氛馬上降到冰點,媽媽的臉從陽春三月一下子轉到了數九寒冬。

    古有“談虎色變”,現在是“談成績全家變“。

    孩子做錯了一道很簡單的題,媽媽不由分說的就是一頓狠批,最後才發現,錯的不是孩子,而是媽媽。那道題雖然很簡單,但相關知識點卻因為上週孩子感冒請假錯過了,而媽媽卻憑著慣有的認知就認為孩子應該早學會了。

    因為慣有的應急反應模式的驅動,我們在教孩子學習的時候,總是忍不住亂髮脾氣,甚至打罵孩子,我們就像一個機器人,孩子每向我們輸入一個“指令“,我們就產生相應的“反應”。避免成為一個冷冰冰的機器人,這裡有一個很有用的小技巧,就是自我對抗法。

    所謂自我對抗法,就是當我們在教孩子學習時遇到問題,我們不要像機器那樣馬上做出反應,而是先問自己三個問題,“這時我想做什麼?”“這樣做有什麼好處?”“這樣做有什麼壞處?”,問完了再接著繼續問自己,還是三個問題,“這時我應該做什麼?”“這樣做有什麼好處?”“這樣做有什麼壞處”。

    當你問完了自己六個問題時,你就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了。

    這裡舉個例子,孩子坐在那裡寫了一個小時作業,你過去檢查,卻發現作業本上空空如也,一個字都沒寫,如果是以前的你,馬上就把作業本攤了,然後再來場“狂風暴雨”的訓斥。

    現在,先問完那六個問題再說:

    這時我想做什麼?把作業本攤了,然後再好好的教訓他一頓。這樣做有什麼好處?發洩了自己心中的怒火,好像就這一個好處。這樣做有什麼壞處?可能會嚇著孩子,讓孩子心裡怨恨我,以後更討厭寫作業了。這時我應該做什麼?我應該坐下來,心平氣和的問問孩子,為什麼一個小時一個字都沒有寫,是身體不舒服?是不會寫?還是什麼原因?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孩子可能會告訴我原因,這樣就可以解決孩子寫作業的問題了,孩子對我也會有不同的改觀,我們的關係也可能變好。這樣做有什麼壞處?好像沒有什麼壞處。

    看見了吧?這個方法還是很有效的。也許你會覺著這太麻煩了,但當你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這六個問題的問答過程在你的思維裡僅僅需要三五秒的時間。

    自我對抗法能很有效的對抗慣性思維帶給我們的影響,如果你不想變成一個冷冰冰的機器,如果你在為怎樣教孩子學習而苦惱,那就試試自我對抗法。

    簡單總結:

  • 20 # Ryannnn

    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成為第二個發脾氣的你

    就請把自己的脾氣收一收吧!希望你能設身處地考慮孩子的感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邁克爾喬丹如果和詹姆斯同個時代會是他悲劇的開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