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名將翡翠文化

    說起宋太祖必須要說一下當時的背景,五代是中國第三個大亂世,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只要手裡有兵權就可以當皇帝,所以亂在體制,節度使的權力太大了,兵權,地方財政稅收,人口,軍隊都在節度使手裡,弄的五代時期民不聊生,天下分為十幾個小國,當時北方的遼國已經崛起壯大,中原當時沒有一個國家有能力和遼國抗衡,英雄換了一波又一波,皇帝三五年一換,50年間朱溫也好,李克用也好,郭威,都沒有統一天下的能力,最多隻是仗著自己手裡的兵權顛覆一個小國,而且統治時期相當短,柴榮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在位五年雖打了一些勝仗,但也沒有改變大局,而且死後就被顛覆了國家,所以江山輪流做的遊戲規則還是沒有改變過來,體制還沒有變,中央對節度使沒有壓倒性的比重,所以哪怕柴榮在活50年也不敢說王朝不會像之前的朝代一樣短命,只有趙匡胤的出現才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亂世的根本就在於節度使權利太大,威脅到皇權了,所以五代上位的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趙匡胤也不例外,當時趙匡胤表面上是皇帝,但是局面並沒有改變,權,錢,兵都在武將手裡,就連京城的白麵都是節度使供給,記得有一次趙匡胤對南唐發動一場經濟戰爭都沒有錢,還是找石守信借了十萬冥,所以要想統一天下不收繳節度使的權力根本不可能,可能前腳剛踏出去,後院就起火了,要統一天下必須要先收節度使手裡的權,錢,兵,這就是趙普的強幹弱枝。第二要改變體制,所以重文輕武,這樣才徹底改變了五代短命的現象,直到宋朝的建立才徹底扭轉了局勢,才有了跟遼國抗衡的實力,太祖時期是無敵了,滅了當時諸多小國,大財遼國北漢6萬多部隊,重文輕武給宋代帶來了比較穩定的發展,320年沒有從沒有大規模的起義,所以宋代也是唯一不是亡於內亂的朝代,但重文輕武也有一些弊端,但總體來說還是利大於弊,弊端就在於武將權力太小,一個文官可以隨意殺死一名有戰功的武將,重文輕武肯定是對的,但應該要求皇帝必須立武帝。至於燭光斧影至今也是未解之謎,所以沒辦法評價

  • 2 # 一切都付笑談中

    事件的兩個主角趙匡胤和趙匡義是親兄弟,最後卻手足相殘,趙匡胤 “燭影斧聲”後而身亡,這充分說明了無情最是帝王家,為了權力什麼都乾的出來,而趙匡胤文治武功,卻被親弟弟害死,只能說陰溝翻了船,宋太祖大意失荊州,被自己人暗算。

    金匱之盟

    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逼迫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退位,自己則黃袍加身,成為北宋開國皇帝,第二年,其母杜太后病重,趙匡胤守在身邊日夜伺候,一日,杜太后自知不久人世,就將趙匡胤和弟弟趙匡義聚在身邊,由宰相趙普記錄遺言,杜太后擔心主少國疑的事情在宋朝發生,就勸說趙匡胤百年後由弟弟繼承,趙匡胤考慮到自己正值壯年,離死還早著呢,就答應了杜太后的要求,趙普於床前寫成誓書,普於紙尾寫‘臣普書’,金匱之盟由此產生。

    皇位漸穩,趙匡胤想毀盟之約

    北宋在趙匡胤的治理下,國泰民安,井井有條,朝廷不穩的局勢也漸漸好轉,皇位坐穩以後,趙匡胤開始後悔當初立下的誓言,心中開始盤算如何毀約,並傳給自己的兒子。

    趙匡義不滿,遂下黑手

    趙匡義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早就暗中收買太祖身邊的內侍王繼恩,太祖的一舉一動都透過王繼恩傳達給趙匡義,當他得知趙匡胤想傳給自己的兒子後,趙匡義開始不滿,認為太祖想毀約在先,遂積極尋找機會奪取皇位。

    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趙匡胤病重,準備安排身後事,他讓宋皇后把第四子趙德芳召進宮,準備宣佈趙德芳繼承大統,宋皇后讓王繼恩去宮外召趙德芳進宮,可是王繼恩卻偷偷跑去見趙匡義,得知趙匡胤準備傳給他的四子趙德芳,十分氣憤,準備進宮找趙匡胤算賬。

    趙光義立即進宮,入宮後不等通報徑自進入太祖的寢殿,席間有人看見宮內燭影搖動,並聽見有斧子掉落的聲音,當夜,太祖駕崩,隨後王繼恩拿出太祖遺詔,趙匡胤指定由弟弟趙匡義繼位,是為宋太宗。宋皇后得知大局已定,對趙光義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趙光義答道:“共保富貴,無憂也!”

    結語

    自古宮闈之事,諱莫如深,“燭影斧聲”未必真實,只是的確是其親弟弟趙匡義繼承皇位,這是歷史事實,如果趙匡胤當初能夠多加防範,警惕自己親信的倒戈,可能真是他的兒子趙德芳繼承皇位。

  • 3 # 滄海一粟7528

    燭影斧聲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懸案,他直接關係到一代傑出帝王是否屬於正常死亡和大宋王朝的皇位傳承。

    相傳宋太祖趙匡胤駕崩的前一晚從他的寢宮有打鬥的聲音也就是後世所說的燭影斧聲,第二天趙匡胤就死了更蹊蹺的是率先的到訊息的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迅速進入皇宮繼承帝位。後世由此懷疑是趙光義殺死了趙匡胤。

    我是這麼認為的,趙匡胤死的突然不假,但不一定就是趙光義所殺。趙匡胤傳位給趙光義雖然有違常理,但不是不可能。

    首先,趙匡胤是誰,是和唐太宗齊名的傑出帝王,他對朝政的控制力非同凡響,如果不是趙匡胤在位期間就傳遞了傳位給趙光義的訊號,趙光義根本坐不住皇位。

    其次,當時的政治氣候,宋朝初年剛剛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局面,再加上宋是篡奪後周的江山,統治根基不是很穩,如果傳位給威信不重,能力不行的兒子很難鎮住局面。趙光義登基後,趙匡胤的兒子並沒有什麼不滿就是證據。

  • 4 # 成昕2

    歷史已成為過去。

    趙匡胤究竟是“暴病而亡還是被弟所害”?趙光義究竟是否順應“兄終弟及還是對兄致暴”都只是留下了千古懸案。無從查證,亦無法評說。

    時代造英雄。趙匡胤“黃袍加身”取代有恩於己的後周,本身也不是取之有道。趙光義比之其兄之精明,更勝一籌。其狡詐心狠,從射殺花蕊夫人之死就可窺之一二。後逼迫小周後入宮淫辱,致大才子李煜羞憤鬱終,就可看出兄弟比哥哥更狠,品性更陰。

  • 5 # 花奈

    “燭影斧聲”的由來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病重,宋皇后派親信王繼恩召第四子趙德芳進宮,以便安排後事。宋太祖二弟趙光義早已窺伺帝位,收買王繼恩為心腹。當他得知太祖病重,即與親信程德玄在晉王府通宵等待訊息。王繼恩奉詔後並未去召太祖的第四子趙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趙光義。光義立即進宮,入宮後不等通報徑自進入太祖的寢殿。王繼恩回宮,宋皇后既問:“德芳來耶?”王繼恩卻說:“晉王至矣。”宋皇后見趙光義已到,大吃一驚!知道事有變故,而且已經無法挽回,只得以對皇帝稱呼之一的“官家”稱呼趙光義,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趙光義答道:“共保富貴,無憂也!”事件背景--媽媽要哥哥把皇位給弟弟,哥哥答應了,卻沒有公開

    趙匡胤的母親,杜老太太病危之際,思路十分清晰地告訴老趙:

    “兒呀,你能當上皇帝,就是因為柴榮的兒子太小呀,如果後周有成年的皇上,這個天下能是你的嗎?教訓呀教訓,所以娘對你說的就是,你死之後,要立你的弟弟接班,這樣才能江山永固呀!”接下來說的就是“汝百歲後當傳位於二弟,四海至廣,能立長君,是社稷之福也。”

    說趙匡胤答應了老媽最後一個心願,這老太太怕趙匡胤反悔,就讓馬上把那個“參謀”趙普叫來,當著我的面,立下誓書。

    於是,趙普火速召來,寫好了千古重於泰山的誓書,並讓趙普切記,在後面簽上“臣普記”三個字,然後裝在皇宮專用的盒子——“金匱”之中,由穩妥謹慎、忠實可靠的宮人專門收藏保管(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這就是北宋初年疑案“金匱之盟”官方留下的記載。

    而官史《太祖新錄》與《三朝國史》中說當時趙光義也在場。

    趙光義上臺時,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德昭與德芳都已經成年。趙光義即位也沒有公開對文武大臣講自己的即位是有“金匱之約”的,這一直成了無法考證的“疑案”。

    事情真相-- 哥哥反悔,皇位給兒子,弟弟殺了哥哥奪位

    趙匡胤在“燭光斧影”中去世,趙光義實有著脫不開的干係不敢示人,其弟趙光義上臺當了皇帝,透過蛛絲馬跡,其種種表現,徹頭徹尾是一個很卑鄙無恥之人。

    趙匡胤在世時,趙光義與趙普爭權,他把趙普整倒,而逐漸大權在握,有關“史實”他完全有權力授意按他的意志來“書寫”趙匡胤實錄的。

    趙光義北伐慘敗,從徵將士有擁立隨軍的趙匡胤長子武功郡王趙德昭的舉動,這深深觸動了趙光義的痛處,據照《金匱之約》,趙德昭是未來的皇上呀。

    北伐失敗,將士對徵北漢有功不賞,意見很大,此時趙光義正在養傷,群臣無由覲見,趙德昭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入宮勸說頒賞之事,不料趙光義聽了勃然大怒,對趙德昭說:“等你當了皇帝后,再頒賞不遲!”

    不久,“心小”的德昭就用“水果刀”自殺了。

    透過當時趙光義對德昭所講的話,暗示出這趙光義心中有鬼,趙德昭才是“合法”的繼承人,讓趙光義隱隱感受到潛在的危機,便對侄子德昭下了狠手。接下來趙匡胤的另一個兒子德芳也死了,透過現象看,宋太祖趙匡胤父子都屬於非正常死亡,這幕後有一雙黑手,操縱著一個黑網。

  • 6 # 魅力楚天

    有宋一代,從陳橋兵變,到崖山兵敗,得之於孤兒寡母,也失之於孤兒寡母。大事有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半部論語治天下,燭影斧聲,到澶淵之盟,靖康之恥,泥馬過江,精忠報國,莫須有事,鐵馬冰河。儘管時有樓船夜雪,時有鐵馬秋風,但終究落花流水春去也,一枕黃梁淚不幹,非違天時,亦在人謀。儘管文死諫,武死戰,終究有心殺賊,無力迴天。

  • 7 # 白雲山水居

    趙匡胤是死在自己的手上。

    趙匡胤是見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以後,當晚就出現了“燭影斧聲”的現象,結果趙匡胤就死了。

    我認為趙匡胤是死在自己手上,是有理由的。

    一個理由,趙匡胤是透過“陳橋兵變”,手下的將士給他“黃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國號為“宋”,就是“宋太祖”。當皇帝之前,他是禁軍統帥。那麼這就是一個問題,他一個將領,能夠坐上皇帝寶座,那今後會不會有其他人透過這種方式奪取天下。所以他當上皇帝后,“杯酒釋兵權”,把所有武將的兵權全部解除,收回到自己手裡。自那以後,但凡有人有點兵權,他就會疑神疑鬼,時間長了,就產生了心理陰影。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變得很脆弱。

    第二個理由,他的兄弟趙光義能力也很強,在朝廷官員中的威望很高。趙匡胤於是對他不放心,但又沒有理由找他的不是。這個情況趙光義是知道的,他不願意和趙匡胤兄弟反目成仇,所以,主動去找趙匡胤說清楚。這就是趙匡胤死的前夜出現的情節,趙光義責問他為什麼對他都猜忌?難道世間就沒有兄弟情義?趙匡胤慚愧萬分,覺得對不起兄弟,對不起身邊的人,心理一下就崩潰了。

    第三個理由,當時的朝廷是風平浪靜的,沒有什麼事情能夠對他形成威脅,除了他自己。趙匡胤其實是非常有能力的皇帝,在南北朝時期,是威名遠播,善於打仗,善於帶兵,部下對他是忠心耿耿,所以他一坐上皇帝寶座,天下就沒有人反對他,可以說是天下歸心。

    基於以上理由,說明趙匡胤只能死在自己手上,“燭光斧影”,其實就是說他是被自己嚇死的。趙匡胤其人,就是疑心太重,當然這是跟他自身的經歷有關,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服侍皇帝,落下的病根。

  • 8 # 明月海上生

    趙匡胤依舊精明,不!不止是精明,而是英明!

    趙匡胤建立宋王朝後,以個人威望加強中央集權,消除軍閥割據的隱患,徹底終結了五代十國以來大分裂、大動盪的局面。

    宋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瑰麗、最富庶的朝代。經濟興盛、文化發達、技術先進,這一切源於帝國開明的政治。趙匡胤推崇文化,以文抑武的治國理念功不可沒。

    皇位繼承是帝國的頭等大事。趙匡胤傳位給弟弟沒傳給兒子,違背了中國傳統的立長立嫡原則,肯定會出現各種猜測,傳言也就有了。

    五代十國時期,多個朝代多位“幼主”被軍閥篡位。趙匡胤正是吸取了這一教訓,才和母親弟弟一起商量了這樣一個繼承原則,並且他也一直是把趙光義做為繼承人培養的。

    燭影斧聲,字面看恐怖可怕,似乎大殿窗戶忽明忽暗,裡面有利斧劈開空氣的尖嘯。

    可這一切經不起推敲,傳說的斧聲是戳地的聲音,不是字面理解的意思。而這斧子也不是利器,而是玉斧,一種文房用具。

    所以燭影斧聲只是一個傳言,都是後人想象出來的。

  • 9 # 小南史

    “燭影斧聲” , 這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是屬於很少見的政變大事,作為宋王朝的開創者,趙匡胤為什麼會陷入政變,而且還身死呢?

    在當時宋代的國史、實錄 、日曆、時政記、會要等官方史料上毫無記載,直到北宋神宗年間的《續湘山野錄》才有關於有“燭影斧聲” 的記述 :“…是夕果晴 , 星斗明燦 , 上心方喜。餓而陰霆四起, 天地 陡變,雪雹驟降,移仗下閣,急傳宮鑰,開端門召開封王,即太宗也。延入大寢,酌酒對飲,宦官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訖,禁漏三鼓,殿雪已數寸,帝引柱斧戳雪,顧太宗曰: `好做,好做! ’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內。將五鼓,周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

    如果沒有《續湘山野錄》記載 , 這件宋初重要的政變大事 , 恐怕後人將無緣得知了,到了南宋孝宗時期 , 著名史學家李燾在他修撰的《續資治通鑑長編》中 , 以私人著史的形式 , 他首先記載了 “ 燭影斧聲 ” 這件大事 。

    《續資治通鑑長編》 卷一七 《太祖開寶九年冬十月壬子》 條雲 :命內侍王繼恩就建隆觀設黃篆醒 , 令守真降神 , 神言 : “ 天上宮闕已成 , 王鑲開 . 晉王有仁心 ” 。 言訖不復降 。 上聞其言 , 即夜召晉王 , 屬以後事 。 左右皆不得聞, 但遙見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 , 若有所遜避之狀 , 既而 引柱斧戮地 , 大聲謂晉王曰 : “ 好為之 ” 。

    根據《續湘山野錄》 ,李燾引用文中的有關記載 ,但不同的是 , 李燾將《野錄》 中的“ 戳雪 ” 改為,“ 戳地”, “好做”改成“好為之”, 並加了“大聲囑以後事“ 六個字 。其目的是為了突出太宗弒君殺兄的罪惡。很顯然 , 在李燾看來 , 宋太宗是靠殺兄政變上臺的 。

    這是關於“燭影斧聲”宋朝時期記載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 , 在宋太宗趙光義統治權力無法干預的遼國 , 其史官也記載了太宗拭兄篡位奪權的這件事 。 如《遼史·景宗記》 : “ 宋主匡胤殂, 其弟炅自立 ” 。從字面上可以看出,“自立”和“嗣位”可是有很大區別的,“自立”不同於受遺詔而繼承皇位的國君 。 而是一種用種種卑劣手段 , 篡奪而爬上皇位的代名同 。這更說明宋太宗弒君殺兄的事實 。

    為什麼宋代國史、實錄、日曆、時政記、會要等官修史書都不載“燭影斧聲” 這件大事呢?

    這就是宋太宗為了掩蓋其殺兄篡位的罪惡目的, 而對當時史官採取厲統治有關。宋太宗的嚴厲統治,雖然史料不曾記載太多 , 但在當時恰恰又巧妙地表現在宋太宗對知識分子的攏絡收買上。

    王明清在他撰寫的《冊府元龜》 、《文苑英華》、《太平廣記》之類 , 廣其卷峽,以役其心, 多卒老於文字之間 。面對宋太宗的壓迫,誰還敢堅守他們的莊嚴的史官職 呢? 至於五代的遺臣入宋 、仕之史官的如沈倫、李穆、李 叻等人 , 也就更加“謹言慎行” , 不敢輕易妄動了。他們甚至害怕到如此地步,竟將平時所著文章隨即毀 之 , 多不留稿。

    弒君篡位 ,歷來在中國封建社會里是件大逆不道之事, 何況是殺死親兄,登上寶座的,宋太宗弒君殺兄,篡位奪權,自知難以服眾, 他除了攏絡收買當時文人學士之外, 還千方百計為自己繼承皇位製造合法的根 據 。

    第一 , 金匱之盟

    “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藥餌不離左右。疾亟,召趙普入受遺命。太后因問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嗚噎不能對。太后固問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積慶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四海至廣,萬幾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頓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命普於榻前為約誓書,普於紙尾書“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這個“金匱之盟”,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看,趙匡胤死後,當傳位於老二趙光義,這是因為杜太后看到後周柴氏亡國的原因, 是“柴氏使幼兒主天下”的緣故,杜太后害怕舊事重演,杜太后認為 “ 能立長君, 社稷 之福也 ” 。

    疑點一:

    杜太后死的時候,宋太宗趙匡胤才三十五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期,這個時期宋太祖趙匡胤的兒子已經出身了,到了宋太祖趙匡胤五十歲駕崩的時候,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年二十五, 小兒子趙德芳也十七了,完完全全已經成年了,根本不存在什麼幼主登基,控制不住朝綱,而且當時的宋太宗趙光義在趙匡胤駕崩之後,立馬就登基了,如果有所謂的“金匱之盟”,為什麼會出現了“燭影斧聲”的傳聞?

    疑點二:

    趙匡胤和趙光義手足情深?

    《宋史》 太祖紀:受命杜太后 , 傳位太宗, 太宗嘗病覓 , 帝往視之 , 親為灼艾,,太宗覺痛,帝亦取艾自炙,每對近臣言:“ 太宗龍行虎步,生時有異, 他日必為太平天子,福德吾所不及 ”。

    對於一個人的評價,從古自今都是“蓋棺定論”,所以這些所謂的太祖本紀,都是由在宋太宗時期撰寫的,所以很多東西不能完全相信,特別是宋太宗上位的理由比較牽強。

    疑點三:

    天命所歸和天命之子?

    太宗神功聖德文武皇帝諱炅,初名匡義, 改賜光義 , 即位之二年, 改今諱, 宣祖第三子也, 母曰昭憲皇后杜氏。初, 後夢神人捧日以授, 已而有娠 , 遂生帝於浚儀官舍。是夜,赤光上騰如火, 聞有異香,時晉天福四 年十月七日甲辰也 。

    除了這上述三點疑惑之外,宋太宗還迫不及待地採取一系列政治措施,以證明他登上皇帝寶座是理所當然的,而這些政治措施的改動,又往往集中在改元 、 改名 、郊祀、尊號等封建社會極為重視的舉動上 。

    趙光義為什麼要殺死其兄趙匡胤,趙大和趙二兄弟之間在當時,究竟在哪些重大問題上發生了根本性的分歧,最終導致了矛盾的激化發生了“燭影斧聲”?

    1、皇權分配不均

    趙匡胤在後周世宗柴榮時,擔任禁兵的殿前都點檢,幼主登基之後 , 改授趙匡胤為歸德軍節度使。五 代十國大混亂時期,政權的演變多由軍士擁立政變,趙匡胤故伎重演,以契丹 、北漢聯兵南下為藉口,率兵抵禦,到了陳橋的時候,趁機發動了兵變, 於公元960年初,登基稱帝 , 定國號為宋,在這次不 流血的陳橋兵變當中,趙光義擔任了主要的決策角色。

    趙匡胤在登基稱帝之後,為了防止重蹈覆轍,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強中央集權,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杯酒釋兵權”,加設多種機構,讓整個北宋的權利層層架構重疊,讓北宋初期的專制主義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種情況之下,趙光義的權利肯定是受到了打壓的,畢竟皇帝是趙匡胤,但是,趙光義並不會這樣想,因為“陳橋兵變”中趙光義才是推動者,只是趙光義沒有趙匡胤的威望高,最終才是趙匡胤登基稱帝,趙光義會甘心嗎?

    在趙匡胤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趙光義這個不甘寂寞的“陳橋兵變”主角,在趙匡胤稱帝的十餘年裡,趙光義培養心腹進行結黨,以晉王府為中心的政治集團,儼然構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當時老謀深算的趙普, 在趙匡胤在世的時候, 就看出這個危機, 曾經規勸趙匡胤除去趙光義。 但是,因為此時的宋太祖趙匡胤有 “ 投鼠忌器”,結果沒有采納趙普的建議。最後 , 趙光義終於羽毛豐滿了,對封建國家至高無上的皇權進行了挑戰,並且成功了 。

    2、政策上有著嚴重分歧

    自五代至宋,當時中央政權主要的威脅均來自北方, 其中以契丹為最,北宋建立後,趙匡胤對待契丹的基本決策是經濟上的賄賂收買 , 然後才是軍事上的進取,並且設定封樁庫,儲藏金帛,準備作為經營契丹 、收復北方失地的經費。

    但趙光義卻是主張武力收復,趙光義登基之後是想趁熱打鐵,在收復北漢的時候,一鼓而下燕雲十六州,結果宋軍二次潰敗,還得回到趙匡胤所確立的基本決策上來。另外,圍繞著是否遷都洛陽的問題 , 也加深了趙氏兄弟之間的矛盾 。

    上生洛陽 , 樂其土風 , 嘗有遷都之意 。晉王又從容言曰:遷都未便,上曰: 遷河南未已 ,久當遷長安,王叩頭切諫。上曰:吾將西遷者無它 , 欲據山河之勝而去冗兵,循周漢故事 , 以安天下也。王又言:在 德不在險。上不答,王出。

    從這段記錄來看,從對趙光義的寫法以及話語字數就能看出,開始是用“晉王”到“王”,趙匡胤和趙光義之間的矛盾已經非常尖銳激烈了。趙光義是十分反對遷都的,最終由於趙光義聲望高,羽翼 豐滿,以晉王府為中心的勢力膨脹強大,迫使趙匡胤放棄了遷都洛陽、長安的打算。

    趙光義除了採取手段掩飾自己殺兄篡位的醜行外 , 還以強硬殘酷的態度 , 處理皇族內部的矛盾鬥爭 。宋太祖死後沒有幾年 , 其大兒子趙德昭就被迫自殺。太祖太宗的異母弟趙廷美也在太宗雍熙元年 , 貶至房州,“ 因憂悸成疾而卒 , 年三十八 。”太祖妻子孝章宋皇后於太宗至道元年四月死後, 太宗對其親嫂嫂的地位不予肯定, 不令群臣服喪。大臣王禹稱為太祖妻開寶皇后服喪一事,稍有議論,即受到太宗的斥責,受到貶降。

    總結

    以上所述的方方面面,可以清楚看出趙氏兄弟之間 , 是久已存在尖銳矛盾的。說穿了 , 這種矛盾就是要求皇權再分配的問題,而 “燭影斧聲”的出現,則是這種矛盾激化的必然結果。不管趙匡胤還是趙光義,這二虎相爭必有一傷,只是宋太祖趙匡胤沒有想到事情會來得如此突然以及肆無忌憚,導致毫無防備,這才導致”暴斃“駕崩。

  • 10 # 歷史真人秀

    你好,我是木易八未,喜歡歷史,致力於用大白話講出有趣歷史~

    先來說說趙匡胤,不同於水滸傳中對趙匡胤的美化——說他是朵天命所歸的“白蓮花”,歷史上的趙匡胤是一個既腹黑又無情還可以拿奧斯卡獎的皇帝(名副其實的“黑蓮花”)。

    能拿奧斯卡小金人是因為他在柴榮面前太能裝了。

    趙匡胤23歲投奔後漢樞密使郭威,郭威後來發動了兵變建立後周,趙匡胤被提拔做了禁衛軍的小頭目。看準了周太祖膝下無子,便積極在周太祖唯一的養子柴榮面前展現自己有才華又機敏的一面。柴榮非常欣賞趙匡胤便對他多加提拔,任命他承擔訓練、整頓禁軍的重任。趙匡胤表面上對柴榮忠心耿耿,私底下卻利用職務之便,大肆培植自己的親信勢力,為陳橋兵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說他腹黑是因為他兩頓酒就解決了兩件影響深遠的大事。

    第一頓酒,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趙匡胤提前喝了一頓酒,在酒桌上對屬下的將領們“頻頻暗示”後,裝作酩酊大醉睡死過去了,只等第二天被“強迫”穿上龍袍。你不信?我就問問你,哪個將領出徵抗擊外敵入侵會帶著私制的龍袍?為何《遼史》中根本不曾記載過有在那個時候發動戰爭?

    你問趙匡胤怎麼暗示的?

    趙匡胤“醉醺醺”地問軍師趙普:“漢高祖劉邦這樣一個無業遊民,為什麼能做皇帝呢?”趙普:“因為他文有蕭何相助,武有韓信相助。”趙匡胤:“這樣啊!我看先生就是蕭何!”趙普眼光一亮,然後就有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第二頓酒,杯酒釋兵權。趙匡胤坐上皇位之後不久便請當時給他黃袍加身的各位將領參加宴會,酒過三巡之後,趙匡胤跟他們訴苦:“我最近這段時間天天失眠,多夢,總夢見你們也被屬下拿刀架在脖子上,被強迫穿了龍袍,這可怎麼是好?”將領們立馬酒醒了一半,紛紛下跪表忠心。趙匡胤扶起將領們:“我知道你們不願,但是我當初又如何是自願的?情勢所迫啊!為今之計,我賞你們大量金銀土地等不動產,你們回家享受生活去,可好啊?”將領們紛紛領賞謝恩,第二天就告老還鄉了。

    說他無情是因為在他宣誓效忠的柴榮死後不久,他就欺負柴家的孤兒寡母,奪了他們的江山。雖未“斬草除根”,但封柴榮10歲的兒子柴宗訓為“鄭往”,遠遠的送到房州(今湖北房縣)。柴宗訓20歲就鬱悶而死了。

    那麼如此腹黑、無情、會演戲的趙匡胤為何會被弟弟給弄翻船了呢?因為趙匡胤沒有其弟趙光義狠毒。殺兄欺嫂滅侄除弟,這都是宋太宗趙光義幹過的事!

    殺兄:開寶九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請趙光義吃飯,吃飯時屏退了左右,吃飯的時候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不知道,只是外面的太監先是看見燭光影下,趙光義似乎在推拒什麼,而後聽見趙匡胤用柱斧(鎮紙文具,材質為玉或水晶)戳地面,並伴隨著趙匡胤大喊:“好做,好做。”的聲音。三更時分,太祖睡去,晉王離開。五鼓時分,官宣皇帝駕崩。說睡去的憑證是“遙聞鼾聲如雷”,但真正什麼時間死的,誰知道呢?無論過程怎樣,結果是趙匡胤死了,而繼位的由趙德芳變成了趙光義。(趙匡胤身上發生的“大事”都和酒有關,就連死也不例外)

    欺嫂:趙光義繼位後,沒有完成對開寶皇后的承諾(錦衣玉食、生活無憂),而是將她強留在皇宮的冷宮中,在開寶皇后死後又不允許她和趙匡胤合葬。這是前所未有的怪事,也因為這種奇怪的事情導致有一些人還有桃色猜測,覺得這件事另有貓膩。

    滅侄除弟:儘管趙光義自己的皇位是按照兄死弟承的方法得來的,但是他並不想傳位給自己的弟弟,他想傳位給自己的兒子,所以他先設計殺死了自己的弟弟趙廷美,氣死大侄子趙德昭、又設計殺害二侄子趙德芳。

    從以上這些事看來,趙匡胤輸在了對弟弟的信任和不如弟弟狠毒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節期間,說出最讓你心動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