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七和拾壹

    當然是李存孝了,王不過霸,將不過李。李存孝被五馬分屍的時候,五匹馬剛開始都拉不過他。李存孝(安敬思,858年-894年9月),代州飛狐(今山西省靈丘縣)人,唐末猛將,人稱飛虎將軍,幾與西楚霸王項羽比肩,被譽為“將不過李、王不過項”。 史書載其“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野史中曾領十八騎攻取了長安,後由於罪責車裂而死,李克用深感有負於存孝,羞愧多天不朝政,兵事衰弱,朱溫趁勢而起。

  • 2 # 半支菸換半支菸

    李存孝,本名安敬思,慄特族人,晉王李克用義子,排行十三,故稱“十三太保”。李存孝天生神力,被晉王李克用看中,收為義子。隨著李克用南征北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舊五代史唐書列傳五李存孝傳》中記載:“及壯,便騎射,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武皇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

    這人牛逼到什麼地步呢?史書上說,與項羽齊名,逼死了黃巢,打敗了“鐵槍”王彥章,有習武之人應該聽過,“王不過項,將不過李”,什麼意思呢,單論武將戰鬥力,稱王的沒有幹過項羽的,而當將軍的,沒有打的過飛虎將軍李存孝的。

    鐵槍將軍王彥章戰鬥力已經非常恐怖了,可是碰到李存孝只有逃跑的份。

    所以只看武力值的話,李存孝第一,王彥章第二。

  • 3 # 桑樹葉

    我認為五代十國最強的武將是李存孝。

    李存孝是唐末著名武將,山西靈丘人。在中國的民間評書小說裡,李存孝被稱為“千古第一猛將”,有的著述甚至把他與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項羽並列在一起,遂有“王不過項,將不過李”之美譽!

    那麼李存孝是何許人也?為何他能夠與聲振寰宇的西楚霸王項羽相提並論呢?諸位莫急,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李存孝,本姓安,名敬思,粟特族,代州飛狐(今山西省靈丘縣)人,唐末著名的猛將,武藝非凡,勇猛過人。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唐末第一猛將。

    李存孝是晉王李克用麾下一員驍將,也是李克用眾多的“義兒”中的一個,因排行十三,故稱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李存孝天生神力,被晉王李克用看中,收為義子。

    隨著李克用南征北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舊五代史唐書列傳五李存孝傳》中記載:“及壯,便騎射,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武皇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

    李存孝

    李存孝為何會被李克用重用,並認他作義子呢?

    據說,李存孝從小就異於常人,兩目有神,天生神力,曾經把巨大的石像一下子就擊了個粉碎。有一天,他在山坡上放羊,不知從什麼地方躥出來了一隻猛虎,李存孝不慌不忙,竟然與猛虎大戰半時,最後,這頭猛虎居然被小小年紀的李存孝給打死了,恰巧這一幕被當時正在山澗對岸狩獵的李克用看到了,李克用大驚,並擊腿感嘆道:“世界上怎麼可能有這樣的人,簡直是勇猛無敵!”當時內心十分的歡喜。

    但李克用這人非常的謹慎,於是假裝無辜地質問到:“這隻老虎是我養的,你現在把他打死了,這不行,要麼你賠我。” 李存孝聽完李克用的話,感到十分抱歉,於是不好意思的說:“我不知道這老虎是您的,打死它真是對不起,我把老虎還給你吧!”於是李存孝把打死的老虎像扔石子一樣,隔著山澗就扔了過去,這簡直太厲害了,可謂天賜神力。

    李克用動了惜才之心,將安敬思收為義子之後,就讓他學漢文讀漢字,練功之餘,還讓其認真學習四書五經。後來,安敬思最後隨了李克用的姓,李克用還給他起了個新名字,叫李存孝。

    李存孝身為一個將領,武功究竟有多高?他究竟有多厲害呢?

    據《舊五代史李存孝傳》記載:“便騎射,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武皇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從這段話看得出來,李存孝勇猛無敵,為李克用征戰一生,根本就沒有敗過。

    五代史上還這麼記載:當時排名第三的高思繼非常勇猛,卻在李存孝生病的情況下,不到十回合便將高思繼生擒。排名第二的猛將名喚做王彥章,此人槍法一流,號稱鐵槍王子,這個人平時就不可一世非常驕橫,非常自大,自以為無人能敵,經常說話大呼小叫的,簡直是目中無人,據說他是主動找李存孝比試的,沒想到那天李存孝狀態極好,僅僅五回合,就將王彥章刺落馬下,王彥章受了點小傷在馬下翻不起身,還是被李存孝主動扶起來的。

    據說李存孝死後,王彥章一時間沒了對手,李克用手下的三十六員猛將都輪流敗在了他的槍下,把李克用急壞了,嘴裡唸叨著說:“要是存孝還活著,怎麼能輪到小王同學在我眼前這麼猖狂?”後來,手下的人給李克用想了一招妙計,他找人假扮成李存孝出戰,等李存孝騎著白馬一到陣前,王彥章看到之後,立即掉馬回走,好傢伙,這個哥們原來沒死,給王彥章嚇壞了,更誇張的是王彥章的弟弟王彥童還被嚇死了。

    李存孝如此的厲害,可是他的下場卻很慘,被五馬分屍了。那為何大名鼎鼎的李存孝竟淪落成這樣呢?

    因為李存孝武藝太過高強,戰鬥力十分生猛,在當時幾乎蓋過了所有人,名氣太大了。這時候十三太保中排行老四的李存信非常嫉妒他,因此李存信設離間計離間了李存孝和李克用的父子關係,最後事情被透李存孝被李克用殺害了。

    於是將他押回太原,以車裂處死。其實李克用本不想殺他,希望諸將為他求情,就此順勢免了他的罪,誰知諸將都妒忌他,沒一個為他求情。李克用為此深恨諸將,但卻沒有譴責過李存信。李克用惋惜存孝,為之十多天不理政事,兵勢也逐漸轉弱,而朱溫的勢力則開始變得越來越強大。

  • 4 # 紫霄塵浮

    李存孝:為晉王李克用養子之一,號十三太保,拜飛虎將軍、勇南公,領三千飛虎軍。此人身材瘦小、力大無窮,擅使一柄畢燕撾,天下無人能在他手上走過三回合,是一李元霸式人物。李存孝收服的兩員左右部將,一個叫薛阿檀,一個叫安休休,均有萬夫不當之勇。在討伐黃巢起義軍時,李存孝曾率十八騎衝殺黃巢八萬人馬,並且衝進長安、焚燒糧倉,把黃巢軍殺得片甲不留。

  • 5 # 回眸五千年

    毫無疑問是王彥章。

    第一點 題目很明確問的是五代十國最強武將是誰。而李存孝準確來說不算五代十國時期的人,因為那時唐昭宗還沒死,大唐還沒被朱溫竊取。公認的五代十國開始於907年,也就是唐朝滅亡那年。我們再看看李存孝簡歷

    李存孝(858―894年),本姓安,名敬思,粟特族,代州飛狐(今山西省靈丘縣)人,唐末著名的猛將,武藝非凡,勇猛過人。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唐末第一猛將。五代十國還沒開始他就已經被李克用殺了。排除了李存孝,肯定只有王彥章了。王彥章(863年―923年),字子明,鄆州壽張(今山東省陽穀縣壽張鎮)人,五代時期後梁名將。

    支援朱溫建立後梁時,戰功卓著,授禁軍將領。參加梁晉爭霸之戰,驍勇有力,身先士卒,鐵槍馳突,奮疾如飛,軍中號為王鐵槍。歷遷濮州刺史、鄭州防禦使、許州節度使。

  • 6 # 星冕

    一天是不良人,一輩子都是不良人

    袁天罡一手建立的組織,凝聚了多少人的熱血,但是今天不說他,因為他即不屬於五代十國,也不是將軍,不然我就要說他厲害了。

    《畫江湖之不良人》這部動漫真的有心了,高度還原的史料加上精湛的藝術創作,要想了解五代十國曆史卻又不想翻書的夥伴可以看一看。

    不過我不是來給大家安利動漫的,主要是五代十國這一段歷史實在太混亂了,混亂到什麼程度呢,學習的歷史課本都不願意讓我們為難,短短几十個字就把這半個多世紀的熱血給概括掉了,開始了對宋的講解,當真是一筆帶過啊。

    這裡面有名有姓的能人志士數不勝數,光李克用底下就有“十三太保”,到這裡就不要回想動漫了,因為我不串劇情。

    十三太保,可以指十三位太保,也可以特指第十三位太保,能當十三位太保的,大都是因為戰功被李克用收為義子的。

    嗣昭為人短小,而膽勇過人。

    存信與存孝俱為養子,材勇不及存孝。

    存孝猨臂善射,身被重鎧,櫜弓坐槊,手舞鐵楇,出入陣中,以兩騎自從,戰 酣易騎,上下如飛。

    等等評價,公認最厲害的是“恨天無把,恨地無環”的第十三位太保李存孝。

    這還只是五代中的一代——後唐,前面還有個後梁,後梁有個王彥章,說起王彥章,還得回頭說說後唐的史建瑭,因為史建瑭抽過王彥章,打贏了。

    那史建瑭和李存孝誰厲害,這個感覺沒法比,他倆差著輩分呢,李存孝當是叔叔,這樣一看,叔叔應該會更厲害。

    所以,五代十國中,最厲害的當屬李存孝。不過我更佩服的是李克用,收的義子個個都不容小覷,人生大贏家啊。

    但是話說回家,這些排名什麼的,實在不好說,統共幾十年歷史,這麼多朝代更迭,誰跟誰對戰,贏了還是輸了,各國對史料的編纂也都偏著自家的心,而且還很亂。

    只能說大家都讚歎各位大將軍的勇猛吧。非得排個一二三四,再怎麼排人家不能掀棺材教你兩招,哈哈哈,開個玩笑。

  • 7 #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據我瞭解五代十國裡最強的武將有16位其中李存孝當之無愧排第一。

    1、李存孝:為晉王李克用養子之一,號十三太保,拜飛虎將軍、勇南公,領三千飛虎軍。此人身材瘦小、力大無窮,擅使一柄畢燕撾,天下無人能在他手上走過三回合,是一李元霸式人物。李存孝收服的兩員左右部將,一個叫薛阿檀,一個叫安休休,均有萬夫不當之勇。在討伐黃巢起義軍時,李存孝曾率十八騎衝殺黃巢八萬人馬,並且衝進長安、焚燒糧倉,把黃巢軍殺得片甲不留。

    2、史建瑭:為白袍將軍史敬思之子,雁門人,擅使一口花刀,在與王彥章大戰二百合後,抽鐵鞭猛擊王彥章後背,將其打得抱鞍吐血落荒而逃。

    3、王彥章:號鐵槍將,擅使一條大鐵槍,為後梁大將,威震五代各國。李存孝死後,王彥章率弟與晉王李克用大戰,殺其上將四十三員,包括名將薛阿檀、安休休,大敗李克用軍。後在與高思繼的交戰中,使用回馬槍槍挑高思繼,令唐軍聞風喪膽。

    4、高思繼:“白馬銀槍”高思繼,與王彥章並列為五代十國第一名槍,高家槍威震天下。在與王彥章的戰鬥中,二人大戰三百回合不分勝負。第二次交鋒時,王彥章只得使計詐敗誘高思繼追來,遂使回馬槍殺之。

    5、劉知遠:為後漢王,沙陀部人,繼位之後又改名為劉嵩。劉知遠擅使一口金刀,號“金刀王”,文武雙全,勇貫三軍。劉知遠早年投到李嗣源的手下當兵,由於作戰勇敢,被升為偏將,和石敬瑭一起共事。在李嗣源和後梁軍隊激戰於黃河岸邊的德勝的時候,石敬瑭的馬甲突然斷裂,幾乎就要被後梁軍隊趕上了,這時,劉知遠將自己的馬換給了石敬瑭,自己則騎上石敬瑭的馬,掩護石敬瑭後撤。事後,石敬瑭非常感激他捨命相救,於是在李嗣源繼位稱帝並任命他擔任河東節度使後,石敬瑭就將劉知遠要到自己手下任職,做了他的親信大將。

    6、王彥童:鐵槍將王彥章的弟弟,與其兄一樣異常勇猛。在與晉王李克用的會戰中接連殺死李家六名太保,但卻在單槍匹馬追擊李克用時,被李克用的軍師周德威用計,使人裝扮李存孝,扯出飛虎將軍旗。王彥童以為李存孝復生,驚懼氣恨交併,竟然吐血身亡。

    7、高行周:“白馬銀槍”高思繼之子,繼承了祖上的高家槍,英勇無敵。高行周出道後為替父報仇,大戰王彥章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其子高懷德、高懷亮,亦是子承父志,作戰勇猛,為北宋開國功臣。

    8、龐師古:後梁王朱溫的護衛將軍,曹州南華人,使一對流星錘,勇猛過人。朱溫被劉知遠殺敗圍困後,龐師古單人獨騎殺入重圍,救出朱溫。

    9、周德威:字鎮遠,小名陽五,朔州馬邑人。周德威最初跟隨李克用,驍勇而擅騎射,並且兼為軍師之職。他不但勇猛過人,而且智謀和膽略也非常出眾。因為長期在邊塞地區,所以軍事經驗非常豐富,他僅憑觀看煙塵便可以判斷出敵人的數量。周德威長得人高馬大,麵皮黝黑,平時表情就很嚴肅,即使在笑的時候也不改變。在殺敵的陣前更是凜凜然充滿肅殺之色。出眾的膽識和智謀使周德威在五代成為一員猛將、一員名將。

    10、葛從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祖父葛阮,父親葛遇賢,曾被授兵部尚書之職。葛從周少年時就很豁達,而且極有智謀,最初參加了黃巢的起義軍,在軍中逐漸升至軍校。朱溫在王滿渡大敗黃巢軍隊後,葛從周便和霍存、張歸霸等人一同投降了朱溫,此後就一直為朱溫的霸業四處征討,成為朱溫的一員勇將、一員常勝的大將。葛從周是個百分之百的武將,從來不參與政治鬥爭,只知如何完成作戰任務,建功立業。所以他深受朱溫的器重。

    11、石敬瑭:唐朝沙陀部人,父親名叫臬捩(音聶列)基,據說是漢景帝時丞相石奮的後代。曾在李嗣源手下擔任河東節度使,跟隨李嗣源轉戰各地,成為李存勖的一員驍將。在和劉尋對陣交戰時,劉尋襲擊還沒有列好陣勢的李存勖,軍情危急,石敬瑭立即率領十幾名親軍馳入敵陣,東擋西殺,左衝右突,遏止住了敵人的攻勢,掩護李存勖後撤。事後李存勖對他也大加讚賞,石敬瑭由此而名聲遠揚。除了救李存勖之外,石敬瑭還多次救過他的岳父李嗣源。在晉軍和後梁軍隊激烈爭奪黃河沿岸時,晉軍先攻下了楊柳鎮(今山東東阿東北),李嗣源卻中了梁軍的埋伏,危急時刻又是他這個愛婿率軍拼死掩護他撤退,才得以領兵突出重圍。不久後,梁晉又大戰於胡柳陂,由於李存勖的冒險出戰,使軍師周德威不幸戰死,石敬瑭又率領他的左射軍和李嗣源一起重整軍隊,將後梁軍隊殺得損失殆盡。

    12、李嗣源:為後唐明宗,是唐朝沙陀部人,本名邈佶烈,成為李克用的養子後改名為李嗣源。父親李霓原是李國昌的部下。在父親死後,僅僅十三歲還是個少年的李嗣源就因為勇武超群而被李國昌收到自己帳下,做了他的侍衛。每次圍獵時,李嗣源仰射飛鳥,拉弦必中。不久,李克用便將他要到身邊,更加器重,而且收他為養子。李克用的眼光確實不錯,在上源驛事件中,李克用被朱溫派兵圍攻,險些喪命,就是他的這個養子李嗣源,一個剛剛十七歲的小青年,竟在亂軍之中拼死保護著李克用躲開雨一般的飛箭翻越高牆,逃出虎口,而且自己毫髮無損,其他許多勇將卻戰死很多。等李克用鎮守河東時,李嗣源率領李克用的騎兵衛隊隨同征戰,屢立戰功。當時的李存信是蕃漢大將,但他每次出兵作戰總是戰績不佳,李克用便讓李嗣源做了他的副將,一同出征,有了李嗣源的幫助,李存信每次都能大勝而歸。

    13、李罕之:晉王李克用手下官拜河陽節度使,擅使一條鑌鐵棒。曾與符存審二人雙戰李存孝,被李存孝將鑌鐵棒彎成一個圈狀。李存孝愛惜他的勇力,將其二人收服於帳下。

    14、符存審:擅使一條鑌鐵戟,由李存孝收到帳下,也是一位富有機略的名將,在當時的兵荒馬亂之中,從莊宗破梁軍,趕走遼兵,大敗劉酃,前後大小一百餘戰,未償敗績。

    15 景延廣:字航川,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人,為殘唐五代時期的神射手。父親景建,精於箭術,常對兒子說:“如果射箭不能射進鐵中,那就不如不射。”所以父親對景延廣從小就要求很嚴,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之下,景延廣的箭術也很出眾,而且臂力過人,用的都是硬弓。後來,景延廣和當時其他人一樣也投入軍隊中謀求前途。他開始進的是後梁的軍隊,在駐守陝州的朱友誨的部隊裡任職,但後來朱友誨因為謀反引禍上身,景延廣為了躲避災難,就趕忙逃走了。開始在華州將領尹皓手下做屬將,不久又到了大將王彥章的部隊裡,在後梁和後唐黃河岸邊的激戰中後梁軍隊大敗,景延廣身上也幾處負傷,最後逃回了後梁首都汴州。

    16 鄧天王:曾與李存孝交鋒二次,第一次李存孝念其孝敬父母,將其釋放,說定數年後學好萬人敵的槍法後再與李存孝交戰。結果鄧天王投到朱溫帳下,與李存孝再次交鋒,仍然被存孝溫酒活擒,最後被晉王下令斬首。

  • 8 # 東秋妮

    我認為:五代十國裡最強的武將是趙匡胤!

    907年,唐朝滅亡。

    北方黃河流域,先後出現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政權;

    南方地區出現吳、南唐、吳越、前蜀、後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

    史稱“五代十國”。為什麼說趙匡胤是五代十國最強武將呢?我們來看看在戰場上的表現:

    一.高平之戰,臨陣救主

    趙匡胤出生名門,卻立於亂世,少年不得志,四處碰壁。

    公元948年,投於後周郭威帳下,時年21歲的他,作戰驍勇,屢立戰功,卻因資歷太淺,不夠成勢,一直不得重用。

    公元954年,郭威暴斃,柴榮即位。北漢與契丹見後周柴榮當政,人心不穩,聯合軍隊南下入侵後周。

    柴榮親率先鋒隊伍衝入敵陣,誰知此時後周軍隊一部分突然臨陣倒戈,一部分直接撤出戰場,這讓周世宗柴榮處境極其被動。

    後周禁軍大將張永德見狀大驚失色,不知如何扭轉戰局。

    危急時刻,只見趙匡胤直接調頭殺向後周營帳,告知禁軍大將張永德如何立即組織部署軍隊反擊。

    張永德聽其一言,立即組織軍隊反擊,後周軍隊大敗後漢、契丹聯軍。

    此戰一結束,張永德就力薦趙匡胤,使他得以重用。

    史稱“高平之戰”。

    二.後蜀之戰,名聲大震

    公元955年,後周皇帝柴榮久攻後蜀未果,朝堂內的大臣,認為此戰根本不可能贏得勝利,極力反對繼續征戰。

    在眾人反對聲中,無人敢於挑此重擔。柴榮欽點趙匡胤去前線視察,他欣然領命前往。

    偵察後,趙匡胤不但建議繼續進攻,同時提出作戰方案。當時所有人認為他就是一個急於表現,不計後果的憤青。

    不料,後周軍隊幾乎完全在他的預料之中,一舉掃平四州,名聲從此大震,時年28歲。

    史稱“後周攻後蜀之戰”。

    三.渦口之戰,大敗南唐

    公元956年,趙匡胤時年29歲,隨柴榮出征南唐壽州。

    後周久攻南唐壽州不下,而南唐援軍卻從四面開始形成包圍圈。

    柴榮令趙匡胤率5000人馬前去掃平壽州周邊南唐軍隊。

    南唐此時軍隊數以十萬計,而他的欣然領命,被所有同僚認為他是個瘋子。

    怎知他率5000人馬在渦口,大敗南唐20000軍隊,當場斬殺南唐兵馬都監何延錫等人。

    史稱“渦口之戰”

    四.滁州之戰,以少勝多

    渦口戰役結束後,趙匡胤率部回防壽州城外後周軍隊大本營休整。

    柴榮隨即詢問他,是否可以再次出站滁州?所有同僚認為趙匡胤會以軍士疲勞為由,換他人領兵前往。

    怎知他又一次欣然接受。柴榮問趙匡胤要多少兵馬?他說只要上次那5000人馬即可。此言一出,全場一片唏噓。

    因為進攻滁州,首先是攻堅戰,再次對方均為久經戰場的正規軍,其統帥也功績卓著,且駐軍10餘萬。

    當他率領5000人馬離去時,所有人認為以此他必死無疑。

    怎知,5000打10餘萬正規軍,後周軍隊完勝!

    趙匡胤的名聲從此名揚天下,為他最終走向人生巔峰,打下堅實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講,趙匡胤是靠這四場戰役“換來”北宋的,建立了自己的新國度。

  • 9 # 0胖胖小哥哥

    五代十國最強猛將非飛虎將軍李存孝莫屬,王不過項,將不過李。說的就是項羽,李存孝。

    李存孝(858―894年),本姓安,名敬思,粟特族,代州飛狐(今山西省靈丘縣)人,唐末著名的猛將,武藝非凡,勇猛過人。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唐末第一猛將。

    李存孝是晉王李克用麾下一員驍將,也是李克用眾多的“義兒”中的一個,因排行十三,故稱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李存孝天生神力,被晉王李克用看中,收為義子。隨著李克用南征北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舊五代史唐書列傳五李存孝傳》中記載:“及壯,便騎射,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武皇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

  • 10 # 任十三讀史

    當然是李存孝了。

    俗話說:王不過項將不過李

    上下五千年,中華名將層出不窮。運籌帷幄的不算,只談武力,兩個人最值得稱道:項羽和李存孝。若是大王不計入排行,李存孝便是當之無愧的千古第一猛將。有八個字形容李存孝和李元霸的神力:恨天無把,恨地無環。意思是天地若有把有環,二人都可以拎得起來。李元霸是虛構出來的人物,而李存孝卻是活生生的存在。

    李存孝原名安敬思。相傳他從小就天生神力,母親曾讓他拜石像為師,幼年的安敬思不服石像,結果一拳就擊碎了石像,拜師之事就此作罷。安敬思十歲時曾親手打死一隻猛虎,恰好被路過的晉王李克用看見,收為義子。李克用原有十二太保,收了安敬思做義子後,賜他新名字,叫李存孝,並封為最後一個太保,湊全了十三太保之數。

    李存孝所用之長武器名為畢燕撾。長長的槍桿連的卻不是槍頭,而是一個拳頭握著一支筆,這個拳頭食指向前,拇指向上,甚是奇特。

    除畢燕撾外,李存孝還喜用槊。長敲短打、遠近皆能且又騎術精良、箭法通神,真可謂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成年的李存孝到底有多厲害。看看和其他高手的比試就知道了。排行第三的王彥章號稱鐵槍無敵,但在李存孝的手下卻走不了幾合。排行第四的高思繼被李存孝拖著病體生擒活捉,轉投晉王。

    史書對李存孝的勇武,有明確記錄。如:

    及壯,便騎射,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武皇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舊五代史唐書列傳五李存孝傳》

    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鎧橐弓坐槊,僕人以二騎從,陣中易騎,輕捷如飛,獨舞鐵楇,挺身陷陣,萬人辟易,蓋古張遼、甘寧之比也。——《舊五代史》

    存孝猨臂善射,身被重鎧,櫜弓坐槊,手舞鐵楇,出入陣中,以兩騎自從,戰酣易騎,上下如飛。——《新五代史》

  • 11 # 劉育章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五代十國最強猛將非飛虎將軍李存孝莫屬。

    王不過項,將不過李。說的就是項羽,李存孝。

    上下五千年,中華名將層出不窮。運籌帷幄的不算,只談武力,兩個人最值得稱道:項羽和李存孝。

    若是大王不計入排行,李存孝便是當之無愧的千古第一猛將。有八個字形容李存孝和李元霸的神力:恨天無把,恨地無環。意思是天地若有把有環,二人都可以拎得起來。李元霸是虛構出來的人物,而李存孝卻是活生生的存在。

    李存孝原名安敬思。相傳他從小就天生神力,母親曾讓他拜石像為師,幼年的安敬思不服石像,結果一拳就擊碎了石像,拜師之事就此作罷。安敬思十歲時曾親手打死一隻猛虎,恰好被路過的晉王李克用看見,收為義子。李克用原有十二太保,收了安敬思做義子後,賜他新名字,叫李存孝,並封為最後一個太保,湊全了十三太保之數。

    李存孝所用之長武器名為畢燕撾。長長的槍桿連的卻不是槍頭,而是一個拳頭握著一支筆,這個拳頭食指向前,拇指向上,甚是奇特。

    除畢燕撾外,李存孝還喜用槊。長敲短打、遠近皆能且又騎術精良、箭法通神,真可謂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成年的李存孝到底有多厲害。看看和其他高手的比試就知道了。排行第三的王彥章號稱鐵槍無敵,但在李存孝的手下卻走不了幾合。排行第四的高思繼被李存孝拖著病體生擒活捉,轉投晉王。

    史書對李存孝的勇武,有明確記錄。如:

    及壯,便騎射,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武皇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舊五代史唐書列傳五李存孝傳》

    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鎧橐弓坐槊,僕人以二騎從,陣中易騎,輕捷如飛,獨舞鐵楇,挺身陷陣,萬人辟易,蓋古張遼、甘寧之比也。——《舊五代史》

    存孝猨臂善射,身被重鎧,櫜弓坐槊,手舞鐵楇,出入陣中,以兩騎自從,戰酣易騎,上下如飛。——《新五代史》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2 # ZL往事經典

    第一位:李存孝,”王不過項,將不過李。“能跟項羽齊名的李存孝武力自然不用多過懷疑。李存孝,唐朝後期晉王李克用義子,號十三太保,拜飛虎將軍。帥三千飛虎軍。這個人不同於杜撰的李元霸,可以說威壓五代一時。曾經十八騎衝殺黃巢八萬人馬,並衝入長安,焚燒糧倉。殺的黃巢軍膽戰心驚

  • 13 # 細品古今

    個人認為是李存孝

    李存孝,本名安敬思,唐末至五代的著名猛將,晉王李克用眾多義子之一,因排行十三,又被稱為“十三太保”。

    史書記載李存孝“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敗績;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

    李存孝因力大無比,驍勇善戰,天下無敵,與西楚霸王項羽齊名,被譽為“將不過李,王不過霸”。

    後人評說中更有“唐初有個李元霸,唐末有個李存孝,都是恨天無把,恨地無環”。

    只可惜最終落了個五馬分屍的可憐下場。

  • 14 # 古劍照天山

    李存孝:為晉王李克用養子之一,號十三太保,拜飛虎將軍、勇南公,領三千飛虎軍。此人身材瘦小、力大無窮,擅使一柄畢燕撾,天下無人能在他手上走過三回合,是一李元霸式人物。李存孝收服的兩員左右部將,一個叫薛阿檀,一個叫安休休,均有萬夫不當之勇。在討伐黃巢起義軍時,李存孝曾率十八騎衝殺黃巢八萬人馬,並且衝進長安、焚燒糧倉,把黃巢軍殺得片甲不留

  • 15 # 饕餮中國

    當然是單挑王李存孝,將不過孝,不是白叫的。李存孝是晉王李克用義子,十三太保最厲害的,力大無窮,百萬之軍,如進無人之境。同時期的武將沒有能在李存孝手下走三個回合的,朱溫手下大將王彥章,善用一條大鐵槍,也是力大無窮,碰到李存孝的軍隊,要趁夜色嘴中含銅錢而逃,生怕驚動李存孝。

    後來李存孝反李克用,李存孝被五馬分屍,五匹馬拉不動李存孝,反覆幾十次,足見李存孝的力氣之大,傳說他是哪吒轉世,到了時辰,該歸位了,最後五匹馬才拉動他。

    李存孝死後,天下第二王彥章和李克用對壘,連挑李克用36位大將,李克用心中後悔,若是吾兒存孝在,哪能受此等大辱。後來,讓其他義子著李存孝裝束,王彥章遠遠看到李存孝殺來,嚇的連忙撤退,可見李存孝的威名都能嚇跑天下第二。從側面反應他本人的厲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貓在發情時好像很難受,該如何幫它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