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養兒育女澤雅記

    和他一起看,一起畫。

    小孩喜歡畫畫是對成長和他的專注力是非常好的,建議你和寶寶一起看畫的比較好的作品,或者寶寶感興趣的作品,多帶寶寶到大自然中去發現題材,多多的接觸寶寶喜歡畫的東西。和寶寶一起畫起來,跟著寶寶的思維走,可以適當的給寶寶提你的靈感。如果寶寶四歲以上沒有問題,四歲一下不建議握筆,可以會對手骨的發育造成影響。

    希望可以幫到你。

  • 2 # 幸福之家親子悅讀會

    首先,給孩子提供畫畫的便利條件,比如畫板、各種畫筆、各種紙張,讓孩子可以想畫就畫。最好你也學一些繪畫的基本知識,可以和孩子相互探討,鞏固孩子的畫畫興趣。

    其次,儘可能多帶孩子去,接觸、瞭解藝術作品。讓孩子觀摩學習,作為孩子的原始積累,並鼓勵孩子,將這所見的一切都畫出來,透過自己的畫筆,表述自己的思想。

    同時,儘可能多的,豐富孩子的所見所聞,對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多觀察,多方位多角度的觀察。為孩子積累創作素材,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告訴孩子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透過畫筆來展現,透過畫筆表述自己的想說的想表達的思想。

    最後,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你要有意識的,給孩子提醒,提供各種素材。孩子的興趣可能會不穩定,會有反覆,你一定要有耐心,不要讓孩子失去對畫畫的興趣,要保護孩子的興趣。

  • 3 # 憨憨的牛哥和精豆妹妹

    我覺得什麼都比不上和寶寶一起畫畫更有鼓勵的意義!也許你可能不是美術專業的,也許你根本就是手殘黨,但是和比你畫的更差的寶寶相比,那你畫的簡直就是世界名畫了。對於寶寶而言,畫畫也許就是塗鴉……而我們做家長要做的就是準備好紙筆,找好一個容易清理的地方做“戰場”。之後就享受和寶寶一起糊塗亂畫的過程吧!我家牛哥從來沒有上過繪畫班,但是一直特別喜歡畫畫,我對他繪畫的付出就是源源不斷的提供他各種繪畫工具和各種紙!最主要是家長的心理!你是希望孩子以後成名成家,還是就保持一個有趣的興趣直到他鶴髮齒搖!我覺得家長還是別太多功利心,孩子們也能多些快樂!附兩張兒子的塗鴉!

  • 4 # 囉嗦育兒

    說點個人的方法,供參考:

    一、表揚、鼓勵加肯定。這點很重要的,對於孩子的成長,這點適用在任何一方面,並且是從古至今的不變的方法。

    二、貼孩子的畫。把孩子的畫貼在牆壁上,孩子會很開心,很有動力,會認為你注重他的畫,這個真的有用。這是我一歲十個月寶寶塗鴉的,他很開心,每次指著門上的畫叫我們看。我的女兒我從小也是這麼做的。現在三年了,也附上兩幅:

    三、材料工具不能斷。像一歲多的小孩,都是亂塗亂畫,也許一開始,你是準備好紙筆的,但當他很快塗鴉完後,你就可能會猶豫了,都是亂畫,要不要再買啊?答案是要的,你買材料的熱情程度也能影響到孩子的興趣堅持。只是你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來買便宜一點的或貴一點的材料。我女兒兩三歲時,我都是到兩元店買兩元一盒的彩筆和筆記本給她塗鴉。中班開始給她買A4紙,現在也是。我至所以買A4紙不買圖畫本,是因為我覺得A4紙可以給孩子無窮盡的材料感,讓她可以隨心所欲去創作。

    四、不能怕麻煩,不能怕收拾。這點很重要,所以說我們大人的付出跟孩子的收穫是成正比的,你想要房間整齊,你想要孩子乾淨,你想要自己省事,好,只有孩子不創作。相反,比起孩子的成長、經歷,其它是不是一點沒可比性呢?

    六、裱畫。可以把孩子的畫裱框,掛起來,很有藝術感,但要看孩子多大,一兩歲,三四歲用貼的就好,中班以上的孩子,有較傑出的畫可以裱起來,對孩子是很有力度的鼓勵。裱框網上有賣,也不貴,有心的話,真的很能助孩子。

    七、寄畫。真的有點囉嗦,不過是我用過的方法,所以還是要說說。我女兒寄過兩次畫,一次寄給奶奶,一次寄給我朋友,女兒從電話和影片聽到了對方的鼓勵,知道對方收到她的畫,好開心。這兩次,我認為很重很好的的影響了她的畫畫興趣。

    八、關注孩子的畫畫進度,適時的幫助他更進一步。比如買繪畫書,比如看別人的同齡的畫,比如報興趣班,比如努力尋找適合孩子進度的一切。

  • 5 # 伴兒媽媽

    小孩喜歡畫畫,家長在家創造良好的條件引導孩子會事半功倍。

    首先,給孩子準備畫畫的材料,讓孩子在家裡的大桌子上自由畫畫。不要用簡筆畫去教孩子畫畫,這樣會破壞孩子的創造力。他們有自己的眼光和想法。

    其次,在孩子畫畫時給予充分關注,讓孩子感覺被重視。

    然後,在孩子專注畫畫時不打擾,在孩子需要時一起畫或者與他交談,引導孩子關注事物的特徵,而不是讓孩子照著畫。

    最後,孩子畫畫完了之後,用心聆聽孩子對畫的講解,從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繪畫的世界。

    孩子的畫是“聽”出來的。家長停下來認真聆聽孩子講述畫中的故事,對孩子的畫表示認可,是孩子收到的最大鼓勵。

  • 6 # 吳瓊Cissy

    藝術也是語言體系,只要家長引導的方式真誠、具體,孩子完全可以正確接納它,只有用相對嚴謹的語言,才能幫助孩子找到表達的理論基礎。

    怎麼引導孩子,這也讓很多家長頭疼,家長知道要方式要具體,但是實際去引導的時候,就會詞窮了。誇來誇去總是那麼幾句“畫的真好看”、“畫的好漂亮阿,媽媽好喜歡”、“寶寶畫的最棒”等等,其實這樣的誇法,是傳遞不了太多價值的。好看在哪裡?漂亮在哪裡?如果描述的不具體,孩子是不理解的。家長具體該關注什麼呢?

    1)藝術元素

    包含點線面、色彩、明暗、形狀、形態、質感和空間等等,有了這些維度,家長在引導孩子意識到自己在創作中可以出現多種變化,把孩子的“無意“變成”有意“,這些好玩的變化也會進一步激發孩子表達的熱情。

    丫丫媽媽反饋孩子在用炭條畫畫的時候,丫丫的手蹭掉了一些顏色,丫丫媽媽指著被蹭掉的線條:“丫丫,這一段線條顏色很淡,周圍還有些暈染。你手蹭掉了一些顏色,畫面顯得很特別呢。”丫丫盯著自己的線條看了好半天,之後在丫丫塗鴉時會有意的用手蹭蹭,然後擺頭看著媽媽”媽媽,你看這裡也很特別。“這就是孩子能夠注意到細節的變化,把無意識的動作變成有意識的行為。

    用孩子無意畫出的點,線,色塊與現實生活中的形象對照引導聯想,結合孩子的經歷聊聊天,傾聽音樂,觀看圖片等方式引發聯想。創作音樂畫就是很有新意的方式。

    有一個幼兒園老師先給孩子聽優美的抒情歌Taylor Swift的《Fifteen》,再給孩子聽節奏感強的Taio Cruz的《Dynamiet》,問問孩子聽到是什麼感覺,讓孩子選擇不同顏色的紙把對音樂的感受畫出來。

    聽第一首歌時,孩子說:想到大森林”,“想到寶寶睡覺了”;

    聽第二首歌時,孩子說:“舞廳裡旋轉的彩燈”,“很多人在跳舞”。

    因為音樂和繪畫都有節奏,音樂和繪畫的美感也能在孩子的想象中相互滲透,傳遞能量和情緒。家長還可以藉助簡單的藝術元素帶領孩子欣賞藝術大師的作品,感受大師作品藝術元素的力量。日本畫家草間彌生就是用波點建立與世界溝通的途徑,所有的創作都離不開波點,她因此被稱為”波點女王“;

    幾何抽象派先驅蒙德里安崇拜直線美,孩子畫面上的色塊都離不開直角,覺得直角可以感受到世界萬物的安寧;而宮崎駿特別喜歡的設計師百水先生曾說”直線是惡魔的工具“,孩子認為曲線是世界上最美的線條,所以孩子的設計裡沒有直線,只有曲線。

    透過各種藝術元素的變化和藝術大師的作品,孩子會感受到在藝術的世界沒有對錯。藝術是包容的,創造的,有感情的表達,有生命力的呈現。而所有表達的底層規律都是相通的,當孩子能夠沉醉在藝術創作中,孩子就會擁有向全世界表達作品的熱情。

    2)藝術技法

    鼓勵孩子用多種多樣的方式使用顏料,比如可以用噴塗、鏟色、拓印、滴色、抹擦、滾色、吹色等方式來感受不同的藝術創作。孩子們可以盡情嘗試如何使用顏料進行各種各樣的設計。

    比如噴散的方式:在水彩顏料快乾時撒鹽,孩子會發現出現的畫面會產生雪花狀的肌理效果。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摸摸看,現在顏料摸起來有什麼樣的感覺?”“是不是有一點粗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講一個讓你很感動的體育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