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歷時三年的砸寶案原告敗訴,也引起了社會上的一些反響,平時看收藏節目覺得王剛很有收藏家的氣場,他在收藏圈子是什麼地位身份,這次事件對他有什麼影響呢?
7
回覆列表
  • 1 # 雪祺凌風

    對王剛本人,我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意見,主要是影視劇和天下收藏兩種渠道。節目也還算好看,具體的細節不做論述,單從收藏專業角度上來看,王剛算是有些經驗的,透過自己的名人效應也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並且中國古玩收藏必須得請有經驗有影響力的人來普及,這種事情是無可厚非的,當然肯定節目製作上會有一些瑕疵,也會有一些膨脹帶來的負面影響,也算是很正常。

    王剛老師自己也懂一些鑑別方法,王剛做節目請來的都是有眼的人。或者說和大人身邊看東西的都是在拍賣行裡古玩圈裡實打實滾過來的人。相比專家這些人或許更好一些,王剛身邊的朋友就是一幫這樣的人。王剛以我的角度來看,我認為他算是收藏界裡較為出名的,但算不上大師,可以當做一張名牌,這張名牌起的是宣導和教育作用,就得看這張牌能不能用好,用好了傳統文化得以宣揚,用不好就會有諸多社會輿論衝突。其實這次事件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這張名牌在社會變遷的大浪潮下沒有得以進步的縮影。

    對於節目本身而言,製作本身就需要帶有娛樂和噱頭成分,大家不用過於計較。而對於原告和被告本身,不用苛責背景和社會地位,不用追究是不是真正有錢有權且有文化底蘊的人,才能成為這樣的人?比如馬未都,以及歷史上的張伯駒等大藏家在當時也會有些負面影響?治理收藏市場的亂象,當下能做的,一是管管那些隨口亂說的專家,二是建立一個文物鑑定發證的程式和標準。而已。

    或許有些把和珅的印象附加到了王剛身上,豈不貽笑大方?

  • 2 # video

      王剛說,自己的“收藏生涯”是從10歲開始的,“那年我跟著父親逛古玩市場,相中了一個鳥籠子,太漂亮了,5元錢,在當時已經很貴了。可惜呀,早不知道扔到哪裡去了。現在回想起來,那個籠子裡面的鳥食罐,可能就是康熙青花瓷啊。”

      儘管收藏的種類不少,但他首選的還是瓷器,“畢竟瓷器有紮實的群體,是中國古代奢侈品的第一代表。‘CHINA’就有瓷器的意思,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有強大的國際市場的支撐。你都想象不到,那些西方的黃頭髮藍眼睛,有時候比我們的鑑賞家眼光還要高。”同時,“傢俱體量大,多了沒處擱;書畫適合遠觀,忌諱觸控,不夠親近。瓷器的樣式、紋絡、釉色,以及背後透露出的藝術質感,有種不可言狀的感覺。”

      他最早從康熙的青花瓷器“下手”,一是因為存世量大,鑑定標準相對清晰、明確;二是因為當時仿品極少。“主攻方向”則是永宣青花瓷,以及清三代的官窯瓷器,“原來我更喜歡民間、文人的東西,現在我受到市場的影響,偏向文人氣的帝王。”

     

      演了和珅之後,王剛也有意收藏一些與和珅有關的東西。他有兩個和珅的摺子,其中一個賀乾隆喜得五世孫的賀折還被他拿到電視上展示過。王剛說,某次有拍賣公司老闆打電話給他:“有個和珅的大卷軸書法,拍斷價15萬元,簡直是專門為你準備的。”王剛回復:“乾隆的字才3萬元,不要。”結果在拍賣場上看到那幅字他頓足大悔,賣相極佳,最後這幅字60多萬元被一個企業家拿下,王剛當時還有點嫉妒地說:“花那麼多錢買一貪官的字,有毛病吧?”

      說到收藏的樂趣,王剛露出一副沉醉的神態,“你想想,天底下還能找出比收藏更美的事嗎,每天讓你欣賞著,由於它的存在,讓你的生活充滿了樂趣。古董就是成人的玩具,我從不怕被人說是玩物喪志,玩物喪志才是最高境界。”王剛甚至表示,自己現在對收藏的興趣遠大於演戲,“我現在的朋友幾乎都是收藏圈的。”

      他介紹說,鬥彩是一種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繪相結合的彩瓷品種,由於成化瓷器的胎質細膩純淨,釉層滋潤沉靜,以釉下淡雅的青花和釉上豔麗的五彩相配,形成了嬌豔絢麗的藝術特點,故歷朝均以成化鬥彩最為名貴。“俗語說‘成化無大器’,這跟當時成化皇帝與萬貴妃的戀母情結有關。而成化鬥彩也多為小件器,之前我在大英博物館看到成化鬥彩葡萄紋杯,那種紫色真的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王剛做節目請來的都是有眼的人。或者說和大人身邊看東西的都是在拍賣行裡古玩圈裡實打實滾過來的人。相比專家我更信他們,吃虧上當的都是真金白銀,所有經驗都是刀子割肉換來的,王剛身邊的朋友就是一幫這樣的人。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你可以指出他身邊鑑定團裡面的所有人的毛病,但是,我說的是但是,王剛是有腦子的人,是有腦子的有錢人,知道買什麼樣的貨,知道怎麼買貨,不會像《少年馬的奇幻歷史漂流》裡面的村長一樣瞎買,換句話說,王買的古玩都是能過專家眼的,可以想想看,一個懂媒體商業運作,又有錢,又有專家陪著看東西的人,本身腦子還夠用,水平不會太差。

  • 3 # 幸運之石

    王剛在收藏圈子裡面是什麼地位,不好評論。不過王剛他自稱是收藏界最好的主持人,主持人裡最好的收藏家。根據他的自敘他的收藏從換傢俱開始,自從開始收藏仿古傢俱和仿古藝術品,他慢慢對文物收藏感了興趣,潘家園古玩城、朝外、高碑店、呂家營,是他四大出沒地。據說由此他使用上了明清時代的拔步床、榻、圈椅、條桌等古代傢俱。

    自從“砸寶”節目亮相熒屏以來,王剛就更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引起巨大爭議。2013年持寶人向法院提交訴狀,將北京電視臺和《天下收藏》節目主持人王剛告上法庭。人們不禁對該節目開播6年來累計砸毀600多件藏品的行為提出了強烈質疑,將中國的文物鑑定保護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砸寶”節目憑藉獨一無二、緊張刺激的砸寶環節從一眾鑑寶類節目中脫穎而出,贏得了收視率。但這種頗為激進的做法一直以來也不乏反對的聲音,人們普遍擔憂,不停地砸寶,要是真的砸錯了可怎麼辦?人們也逐漸開始反思,這種真假一刀切,把贗品直接砸毀的做法到底是不是可取?縱觀歷史,中國曆來就有仿古的傳統,一朝仿製前朝的藏品,雖不能客觀反映前朝的情況,卻能夠體現當時的工藝,記錄當時的歷史、文化、科技資訊,其本身也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多年之後更是會成為一件有價值的文物。且不論砸錯的風險,將現代藏品簡單粗暴地砸毀,這種對待藝術品的態度本身就過於偏激,對於公眾有很大的誤導性,值得反思。

    後來有人辨稱,持寶人與鑑寶節目組簽訂的類似“生死文書”的協議是一種合同關係,應受《合同法》的約束。雙方簽署的協議是格式合同,約定的權利內容是不對等的,如果所砸的東西被最終鑑定為國家文物,那麼,依據《文物保護法》第二條第三款規定,“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受國家保護,不能隨意損毀”,那麼這個合同不僅是無效的,而且有人還有可能構成過失損害國家文物罪。文物是一種特殊商品,任何人都可以對文物進行佔有、使用、交易、處分,唯獨不能把它毀壞,《文物保護法》有禁止性規定,如果所砸的是國家文物,那麼,根據《文物保護法》第六十四條規定,故意或者過失損毀國家保護珍貴文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樣王剛就不僅要承擔民事責任還要承擔刑事責任。

  • 4 # 文古山房

    上題兩問,副提展開後問。前後是有點關係,但關係不大。

    簡單回答,王剛是個明星,著名古裝劇著名演員。主持鑑寶節目而已。王剛在收藏圈地位就如同謝霆鋒在美食餐飲界的地位一樣。玩票而已,也就是有收藏愛好的知名演員。

    副標題說覺得王剛很有收藏氣場? 把臺詞本仍了,別錄播,玩直播,再看看吧。知名演員走場主持,調動氣氛,拿捏節奏還是so easy。

    砸寶事件,明顯就是這檔節目的重大漏洞。只要牽扯商業演出播出,怎麼可能沒有正規合同?果然沒有,那這檔節目的嚴謹性堪慮。

    對於藝人王剛,若是繼續演戲、拍片,沒什麼,畢竟只是收藏節目主持人,主辦方的業務問題而已。砸寶案最終也不會導致王剛的演藝戲路毀於此事。

    若他要轉戰收藏圈,那是有較大影響,專家嘴炮,他若有眼有道行,也不至於毀了物件,畢竟掄大錘的是他。

    最後說一下,若是藏界朋友,這麼拿瓷器,一點也不專業!

  • 5 # 龍注河

    這事件中與他沒有多大關係。他僅僅是個主持人。關鍵誰想這個餿主意,哪些專家水平真有那樣準嗎,整個事件是禍害!

  • 6 # 開心就好了啦啦

    本人也愛收藏,但不贊同王剛砸寶,有的防的很好,就是新的東西。可以後的價值還是很高的,都像他這樣,以後只會越來越少。也

  • 7 # 快快樂樂29395954

    笑話,戲子成了鑑寶專家?天朝出怪事!有些珍寶用科學的方法來鑑別,肉眼凡胎來看專家就不走眼嗎?誤砸的珍寶算誰的責任?

  • 8 # 水墨軒

    這是哪跟哪?鑑定專家說了是假的,王剛只不過是遵守遊戲規則而已。要告也是告電視臺和鑑定專家,和王剛有半毛錢關係嗎?

  • 9 # 秦漢雜談

    關注收藏類節目很久了,最近看了

    北京電視臺

    的《天下收藏》節目,節目中只要是建國後仿前期的

    瓷器

    都掄錘砸掉,他們的口號是“去偽存真”,我有點看法,去偽存真那不就是說打假嗎?收藏不是一概的以真偽去區分的,這和我們日常的打假是不一樣的。

    首先我們要弄清幾個概念,藝術品,古董,工藝品,仿品,為此我專門查了這幾個名詞的定義;

    藝術品:一般是指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或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和藝術魅力的欣賞品。

    古董:一般是指歷史延伸後的產物。

    工藝品:一般是指運用比較科學的方法或先進的機器加工而成。一般側重於做工精到,工藝複雜,材質較好,欣賞性較強,與時代審美觀較貼近的特徵。

    仿品,出於一定的目的性,仿效而成的作品,缺乏作者的獨創性,肯定是後人仿前人的,後朝仿前朝的。

    我們在節目中看到的這幾類都有,而且這幾類在歷史的流傳過程中也不是絕對的,一些仿品也可能成為古董。節目中所謂的建國後的仿品就砸,那假如這些仿品在過幾十年,幾百年,是不是古董呢?節目中民國仿清代的就沒砸,而且估價不少。現在收藏的瓷器大部分已失去其實用性,觀賞性多一些。我們知道在歷朝歷代,都有仿的的這種做法。

    就瓷器而言,在各朝都有其特點,藝術是有其時代特徵的,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的,每個時代都會有其獨特的藝術實體出現。我們說的“仿”充其量是對藝術實體的仿,而不是仿的藝術,宋代的官,哥,汝,定,鈞窯是宋的高度,

    元代

    的青花是元代的高度,明代的鬥彩,清代的粉彩,青花都有其時代的特點。宋瓷的五大窯口是宋的高度,不會是唐的也不會是元的,那元代仿宋代的只能算作是工藝上的仿照,而仿的不是藝術。換句話說,即使是元代仿宋代的官,哥,汝,定,鈞流傳到後代,也只能說是仿宋的工藝品,而不是元代的藝術品,元的瓷器藝術是青花,儘管元代仿宋代的官,哥,汝,定,鈞流傳到現在價值不菲,這不是其藝術性決定的,而是其物體的稀缺性決定的。在瓷器的演變過程中,既有工藝的流變,文化,技術的傳承,也不乏仰慕前代的藝術,故意去仿效的,於是,元代會出現仿宋瓷,明清仿宋元,民國,現在仿前朝的現象出現。

    收藏熱出現後,我們的仿品其經濟的目的性大了,藝術性小了,尤其是現在的仿品,就節目的導向,收藏的目的而言,我們收藏的是藝術,而不是經濟價值,雖然在市場上這是很難分開的,但對其態度應分開,任何具有

    藝術價值

    的東西都應該收藏,而不是仿不仿的問題,請問,元仿宋的我們說是古董,收藏了,後代仿前朝的都是古董,我們都收藏了,而為什麼現代仿古代的就一句話是贗品,掄錘就砸呢?我們也常聽說這是高仿,“高仿”是什麼意思呢,是說仿的很像就其技術,藝術特徵上,甚至材料上都接近原作,只不過是不是那個時期的,不是本人的作品,如果把這高仿放眼在歷史長河中去看,應該是有價值的,我想也會和元仿宋的瓷器一樣的有其歷史,藝術,經濟的價值的,一錘砸了豈不可惜。

  • 10 # 老頑童62042501

    我認為王剛的案、與他本人無關。他是節目主持人而已、是按去偽存真的節目宗旨來辦事的。那麼責任應該由誰來承擔吧?當然是鑒定家。現在很多不學無術之人、看了幾本別人著書、一知半解就來充專家、想成名外撈鑒定費。把真品說成仿品《普通平民的》把名人的和當官員的現化訪品說成官瓷的專大有人在、特別是現的騙子公司的專家更為突出、他們為他公司撈取大量的鑒定、檢測費來對付送藏品參拍和展銷人員。!一

  • 11 # 裕和祥—亭

    文玩收藏人的基本素質就是“敬天惜物”,收藏是對歷史的尊敬,是對手藝的尊敬。以此達到自己所追求的安靜,平和。追名逐利譁眾取寵以“收藏二字”來博取大眾眼球。這種人在此圈之外。希望和大人高臺貴手。多多充實自己,別讓人們看不起你。演幾部古裝戲並不代表你就很瞭解歷史。你把歷史上的和珅已經糟蹋的夠嗆了,做再多年的主持人也不代表你有多深的文化。照稿唸到死你也是個肉喇叭。至於小編的問題“王胖子的收藏圈地位”。答:這人不是文玩圈的,也不算藝術圈的。是娛樂圈裡地位較高的老油條。

  • 12 # 彩雲東昇戴寶山

    王剛天下收藏的影片我都看了,我也是從這個節目學到的收藏瓷器的知識,透過這個節目練成一些眼力,到了後面的節目時,我一眼可辯出東西的真假,和專家團隊的最後結論一致。天下收藏中砸的東西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假的。有百分之一以下是存疑的,但不能願砸者和節目。因為前定了合同,砸前也可以退出。你不退出,砸壞是你的原因-了。任何鑑定沒有百分之百的正確,有些高仿是很歷害的。

  • 13 # 季濤談收藏與投資

    王剛在收藏圈內口碑很好,到哪裡去看東西買貨都會圍上許多人問這問那,調侃打趣。他的鑑定眼力也越來越好,他的買而不賣的收藏理念令人佩服。天下收藏的砸寶官司他是贏方,何況他只是主持人,由不是鑑定師,依合約辦事,因此對他個人形象沒有任何影響!

  • 14 # 玉鑑迦耳

    說說中國古玩收藏圈裡“吃藥打眼”和那些真真假假的爭議。

    乾隆也打眼,不過你有和他一樣的話語權嗎?

    1746年,丙寅年,乾隆為《富春山居圖》子明卷(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的明人臨摹版本)寫下了御製詩題跋,這是未來這件“高仿”上55個題跋中的第一首。

    乾隆在子明捲上的部分題跋,總共有55個之多

    這大概可以看做是乾隆帝感人的藝術鑑賞力促成的好事——保住了真跡不被摧殘。

    《富春山居圖》為元代畫家黃公望為鄭樗(無用師)所繪,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佈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溼並用,極富於變化,是黃公望的代表作,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明朝末年,該畫被收藏家吳洪裕收藏,因為吳洪裕對此畫欣賞至極,所以在臨終前,讓家人將此畫焚燒殉葬。所幸該畫被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但此時畫作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較長的後段稱《無用師卷》,前段稱《剩山圖》。

    感受下乾隆對於《富春山居圖》臨摹版本的真愛,蓋章蓋得密不透風……

    1786年,丙午年某日,詩興大發的乾隆像一邊婆娑著汝窯碗,嘴中吟出了張冠李戴的“均(鈞)窯都出脩內司”,並將這首讚美鈞窯的御製詩刻在了汝窯碗內……

    大英博物館收藏被乾隆看成是鈞窯的汝窯碗

    汝窯碗中乾隆張冠李戴的御製詩

    如果清代就有維權打假的“3·15”,能幫著咱乾隆爺在搞文物收藏的時候少“吃藥打眼”嗎?答案是很難,因為你沒有能夠左右文物收藏是新是老的話語權!

    傳統文物收藏的“新老真假”判別依據,不同於“3·15”打擊的那些不合格產品——透過各種科學的檢測,就可以得出超標、隱患、誤差等具體的數值。

    文物鑑定,更多的是依靠鑑定者對於器物上展示出的各種資訊,做出出於自己經驗判斷的相對主觀的結論。所以鑑定者或者鑑定機構的身份,往往會左右這件器物的真假。

    我們在文物收藏中常會聽到的“這件東西給誰誰誰看過了,他說是對的”云云等,就是基於此。

    專家的身份,往往會左右藏品的身份

    文物的鑑定難道不可以透過儀器檢測?可以,但即便不考慮儀器檢測對器物的傷害所帶來的器物價值降低,現代作偽手段的愈發高明(今天,書畫用老紙作偽,陶瓷“老底接新胎”都算是很常規的手段了),某些時候人力可控的所謂“科學”的檢測資料,以及鑑定機構的權威性,都是用儀器科學檢測在文物鑑定上推廣阻力重重的客觀原因。

    前幾年,王剛主持的大錘砸寶——《天下收藏》節目所惹的官司,就是因為持寶人堅持認為自己的藏品是經過專業鑑定機構鑑定價值不菲的真品,而不是現場三位鑑賞家鑑定的“贗品”。

    2012年某期《天下收藏》節目中,來自河北的付常勇展示了一對甜白釉壓手杯,被當期現場的三位鑑賞家鑑定為現代仿品,根據節目規則,主持人王剛用大錘將其中一隻砸毀。

    付常勇對該結果不服,認為自己的藏品在節目錄制前後經過專業鑑定機構仔細鑑定,結論均為價值不菲的真品。後付常勇將北京電視臺和王剛告上法庭,但最終以敗訴收場。

    王剛“大錘砸寶”

    哪個專家、機構是具有公信力且不容置疑的權威?這在中國的文物收藏圈內,恐怕很難得出答案。相對來講,圈內的大家、大拍賣公司以及國字頭的大單位,這“三大”依然佔據這個圈內的主要話語權。至於信不信,那就見仁見智了。

    因為在那個封建皇權的年代,皇帝的身份就決定了作為天之子的乾隆有至高無上的話語權,作出的任何判斷都是“正確”的——乾隆說這是鈞窯的,你紀曉嵐、和珅敢說是汝窯的?!

    真假先不論,常識最重要

    最近常聽身邊喜愛文物收藏的朋友說一句話:“我可能看到假展覽了”。就在”3·15”之前,一個名為《華夏瑰寶——中國民間文物收藏主題展》(現在更名為《民藏遺珍——民間收藏品主題展》)的展覽,被包括三星堆博物館在內的多家機構和各界人士所質疑。

    其中爭議的焦點是:許多人指出該展覽展出有大量被標註為“從新石器時代到清乾隆年間”的現代低劣的臆造和仿造品。

    這一陣爭議頗大的“民藏”展覽

    2017年初,於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的名為《華夏瑰寶——中國民間文物收藏主題展》在展覽過程中,就展出藏品的真偽,引起社會各界的質疑:許多人指出展覽中多件收藏品“並非文物,缺少歷史邏輯,更像是現代仿品。”

    針對展覽中部分標註出自三星堆的藏品,三星堆博物館迴應稱這些藏品是“假的”,並認為此類民間收藏“值得懷疑”。

    “民藏”相關方的懸賞公告,大家感受下畫風

    展出的3米長“大劍”,別的不說,豎起來倒是個刷屏利器

    三星堆博物館坐不住了,官微發帖打假

    以下3張均是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發出的“打假圖”,這畫風,似乎……好像……有點中老年表情包風格……

    “民藏”展覽上萌萌噠的“三星堆立體玉兵陣”

    “民藏”展出的“春秋時期白玉九鼎”,很有點安卓機器人的感覺……

    大家可以對比一下——

    另外什麼背刻24個古蜀文字的“玉飛人”、 “玉跪人(遇貴人)”、“玉立舞人”和“賽龍舟”等。最後小學僧放一個在微博上看到的“如意算盤”……

    關於該展覽所展示器物的真假暫且不論,咱們先說說文物收藏裡一個最基本的常識:民間真的有這麼多珍寶嗎?

    以陶瓷為例,有官窯和民窯之分,官窯價值總體上高於民窯的常識。但很多時候,還是經常能夠聽到“這是我爺爺、爺爺……爺爺傳下來的官窯”、“我這裡有五十件宋徽宗用過的汝窯”、“成化鬥彩雞缸杯也有幾十只”。

    能讓宋徽宗掀棺材板的民藏版“多彩”汝窯

    古代專供皇家的“官窯”、“御窯”,從制胎、修胎、掛釉、彩繪、窯燒等環節均有極高的淘汰率,打碎千萬只,方能有幾件成為皇家賞玩之物。這些本就不多的“官窯”器再經過使用、戰亂等歷史長河的洗禮,會再次減少。

    這些少量的稀世珍寶又被慧眼識珠的收藏家買走,或者透過國家的力量入藏博物館、美術館等研究機構。傳承有序,有明確檔案可查,能拿到拍場上的重器,更是少之又少。

    民藏的雞缸杯,這比故宮裡的都多……

    試想一下,那些動輒就能拿出好幾件宋代汝窯、明成化鬥彩雞缸杯的“民藏人士”,他們的收藏,比歷史上叫得出名的收藏大家還要精美?他們的收藏,比透過國家力量收藏保護的文物還要豐富?

    那為什麼他們又能如此低調,並甘心出現在“民藏”的展覽,而不是被主流所認可,拿到更匹配這些“藏品價值”的像故宮、國博這樣的平臺展示?難道,這僅僅是因為沒有話語權的緣故?

    關注“民藏遺珍”這型別的展覽,除了“顛覆華人審美、互噴”之外,我們需要對於那些存在我們腦海裡的常識進行再梳理。

    因為在準備大談特談器物的工藝、審美之前,我們是不是先問問自己,他們收藏的這些官窯重器為什麼比博物館都多?為什麼在書中和各大博物館裡從來沒有見過類似的?難道我們這幾十年讀的書,看的博物館都是假的?

    如何看待文物中的高仿?

    文物收藏領域,同樣存在“製假賣假”的問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作為同樣是仿製老器的仿造,我們要區分其中的“賣假”和“賣仿”:賣假,賣家以老器物的價格的名稱賣新仿器物,就是騙人的行徑;賣仿,賣家直接說明是仿品,價格也以仿品為參考。

    從今人的視角來看古人高仿,很多並不僅僅是出於商業買賣的目的,其背後承載的更多是對古人制器於審美上的崇尚,以及於技藝上的致敬和傳承。

    很多情況下,賣家也會有意無意的不說這件器物到底是老的,還是新仿(有時候就說不知道,讓你自己看),給你個價格,是吃藥?還是撿漏?全憑買家的眼力。對於很多偏重學術研究的國字號專家而言,那些常年在一線摸爬滾打的高手高仿作品,對於他們就是災難。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唐三彩非遺傳承人高水旺高仿的一批北魏陶俑,讓國博和故宮的專家打了眼:兩家分別花80萬、10萬元,多次從潘家園購買“北魏陶俑”,由於越收越多,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最後經調查發現,這批“北魏陶俑”為高水旺高仿製品。

    所做高仿曾讓故宮、國博專家打眼的非遺傳承人高水旺

    高水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唐三彩燒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文物學會理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美國亞裔美術家協會理事。

    其作品“唐三彩女俑”榮獲首屆中國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八人駝”榮獲首屆中國文物仿製品暨民間工藝品展金獎,“黑勾頭馬”榮獲中國旅遊交易博覽會金獎等。

    從某些角度講,那些做高仿的匠人是傳統技藝的傳承者

    真的不能把做高仿的匠人,很簡單地跟“做假貨”的劃上等號。做高仿的匠人可以把老器物上的各種能夠代表當時工藝水準和審美的技藝與元素完美複製。

    文物及收藏看起來是一個很窄的門類,但是要搞懂它,卻要綜合掌握各門類的學科知識以及天生或後天培養的審美能力。對於文物身份的爭論在所難免,因為誰也不能穿越到那個年代,看看到底是不是那個畫家畫的;即使讓人工智慧再智慧100倍,它能形容一下歐陽修和蘇軾的書法在氣韻上有哪些不同?

    “小蘇(歐陽修曾是蘇東坡的主考官),我覺得我還是挺萌的。”

    “您萌您先睡……”

    2013年9月,劉益謙從紐約蘇富比拍賣行以50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拍得蘇軾《功甫帖》。同年年底,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專家以“雙鉤廓填說”,認為蘇軾書法《功甫帖》系“偽本”。

    蘇軾《功甫帖》

    2014年初,上海龍美術館就蘇軾《功甫帖》存疑事件進行釋出會,現場透過數碼掃描、顯微鏡五十倍放大等技術手段,將存疑的是否邊緣勾線進行展示。

    利用科技手段掃描放大原作

    《功甫帖》是蘇軾寫給其摯友郭功甫的告別信。該作結構緊密、一氣呵成,用筆沉著、粗獷有力,充分展現了蘇軾的人文主義情懷。《功甫帖》曾被多次錄入中國藝術領域中最為權威的各類典籍之中,清代書畫名家翁方綱曾將其稱之為“天賜的書法精品”,該作曾流失海外多年。

    偏鋒掃過紙面時偶然發生的不規則缺口

    需要注意的是,徐邦達弟子蕭平、收藏家朱紹良以及劉益謙,三人都提到:專家在沒有看到原作實物的情況下便得出結論……

    文物收藏對於一般的非從業者來講,可能就是哪個土豪又花了多少億,買了個杯子,真有錢!對於從業者,可能就是那杯子不值那麼多,那杯子是假的云云……本來是很有文化很高雅的文物收藏,成為大眾娛樂和業內互拍的玩物。

    關於劉益謙《功甫帖》真假之爭,從另一個角度,倒是可以看成是推動學術進步和文化普及的機會,沒有《功甫帖》,誰會知道書法摹本與原作於筆畫上的細微區別?誰能知道能不上手原作實物,對著照片就可以得出結論?誰更會去了解什麼叫“雙鉤廓填”。

    怎麼看待古玩收藏圈的真真假假?

    怎麼看待”3·15”之於文物收藏圈子的意義?大概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要以“去偽存真”的精神來不斷去學習積累、多看實物,提升自己的判斷能力和審美能力,最終做到少“吃藥”少“打眼”——當然了,有常識是這一切的基礎。

    PS:這個也算“假文物”嗎?德國青年跳坑假扮兵馬俑事件

    2006年9月16日,德國青年馬林自制秦俑服裝,臉抹秦俑膚色,裝扮成秦俑並跳入1號坑修復區。後被秦俑館公安幹警及時發現,所幸文物沒有被損壞。事後馬林交待,開始只是想扮成秦俑,在俑坑外拍照留念……

    可當見到秦俑時,所有的想法都沒了,腦子就是一片空白,除了激動就是激動,便不由自主跳入俑坑……

    文物收藏這個圈子,什麼是真?什麼是假?還是心理仔細衡量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當下離婚率高的最根本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