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山老叟

    她跟愛新覺羅氏沒仇。

    她祖宗跟愛新覺羅氏有仇。

    她跟咸豐就是朱麗葉與羅密歐。

    兩個家族的仇從元末明初一直結到明末努爾哈赤。

    到咸豐,其實這麼多年早忘了。

    再說連咸豐的血裡都有漢族血統了。

    清朝皇帝第一個混血兒是康熙。

    他媽媽是明末大漢奸佟養正的孫女、佟圖賴的女兒。

    所以沒必要記仇。

    挪用公款國壽是因為她是個不要臉的清朝領導人,是一個昏庸的領袖。

    千古之罪人慈禧,一說起這個娘們我就想罵人。

    幸好孫殿英報復了她的屍體。

    被孫殿英報復才是因果迴圈呢。

    孫殿英的祖宗是大明末期的重臣孫承宗。

    好了,懶得想起這個爛人。

    慈禧不要再見,願她永世不得超生。

  • 2 # 開放庭院

    吳思先生有一本著作叫《血酬定律》,意思是人民納稅,獲得公共服務,本是公平對等。

    但是前現代的國家會在公共服務實際需要之外收取更多的酬勞來供自己享受,名為血酬。

    在預算民主這樣的現代制度建立之前,這種流氓行徑暫時是控制不了的。

    公司和公司之間的競爭是為了爭取消費市場。

    黑社會與黑社會之間的血拼已經有了前國家的血酬痕跡。

    軍隊和軍隊之間的爭奪平天下的功勞,為了什麼是很顯然的,因為那是一勞永逸的買賣。

    慈禧用軍費來為自己祝壽,外人覺得這是腐敗,統治者認為這是他們在享受祖宗的恩澤。

    傳說乾隆也幹過這樣的事情,自己享受揮霍,錢從哪裡來?

    想來想去沒辦法,如果直接從國庫開支,那不是落下千古罵名嗎?

    於是讓和珅去想辦法,和珅能有什麼辦法?哈哈哈。

  • 3 # 動呲打呲1111

    中國歷史上有地位有權勢的女性屈指可數,而慈禧作為這其中的一位女性,對中國歷史有深遠的影響。說起慈禧,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奢靡,一生的吃穿用度盡顯奢華,享受了無數的榮華富貴。那麼為何外華人都打到了家門口她卻依然要大辦壽宴?如果沒有挪用經費,北洋水師就會贏得戰爭勝利嗎?

    首先,慈禧作為老佛爺,也是晚清的手握實權者,她代表著當時清政府的形象。一定要大辦壽宴,一是想向外界證明清政府國力強盛,雖然不及當年,但畢竟這麼大的國家,餓死的駱駝比馬大,不能讓洋人小瞧。這也是慈禧一直要大辦壽宴的根本原因。二是光緒他爹想修好園子,好讓慈禧逐漸放權,頤養天年。

    那如果沒有挪用水師的經費,我們能勝利嗎?當然是不能的。武器和戰艦確實屬於客觀原因,但根本是這艘軍隊軍紀渙散,實戰和素質缺乏,與其說炮彈威力不行,不如說根本在胡亂開炮。北洋全軍覆沒,而日本卻一搜艦艇未傷。所以即使把經費給了北洋,也依舊避免不了失敗的結果。

  • 4 # 歷史上那點事兒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的帝制時代中,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幹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繫自身的絕對權威,清朝因為她的能力而續命數十年。但是同時也窮奢極欲,手段殘忍,讓當時百姓貧苦不堪。

    晚期,慈禧惹得天怒民怨,天下百姓中想殺她的大把的人在,當然慈禧身邊高手如雲,大多都沒能進入紫禁城就被殺了,更別談刺殺。我們先來看看清朝的武舉制度。

    在清朝,慈禧身邊的保鏢不叫保鏢,叫御前侍衛。負責貼身保護慈禧太后的御前侍衛中,都是那個時代最強的男人。都是從武舉考試中選拔出來的大清最強的精英!

    清朝的武舉考試分三場。第一場試射馬步箭;第二場試技勇;第三場考策論武經。其中第二場的“技勇”,分為拉弓、舞刀、掇石三項,這三項都是考力氣的,各有三個等級:三號、二號和頭號。拉弓的三個等級為八力(相當於80 斤)、十力(相當於100 斤)、十二力(相當於120 斤);刀的三個等級為80斤、100斤、120斤;石的三個等級為200斤、250斤、300斤。

    此外,武舉對於完成標準有嚴格的規定,要求“弓必三次開滿,刀必前後胸舞花,掇石必去地一尺,上膝或上胸。”

    慈禧身邊的御前侍衛張蜀錦就是身材魁梧,武藝驚人。在會試中,張蜀錦過關斬將,輕鬆獲得會試第一,被薦殿試。

    殿試中,張蜀錦馬步箭連連命中,十二力的強弓拉滿三次,300斤重的掇石輕鬆提成"獻甲印",120斤級的偃月大刀連續舞花。他完成的所有等級都是頭等,震驚了所有人,也打動了現場觀摩的慈禧。

    有這樣的高手護衛,別說刺殺慈禧,就算是接近慈禧都是很困難的事情。但是民間也不乏高手。據野史幾次,對此慈禧的刺殺就從未停止過。

    第一次,戊戌變法中,康有為和梁啟超燈維新派準備利用袁世凱奪取榮祿兵權,然後帶兵包圍頤和園,特別找了一個會武功的湖南長沙人畢永年,任務是率領100名敢死隊,衝進園中將西太后捕殺,這就是著名的“圍園殺後”之計。但是這次刺殺大家都知道最後因為袁世凱告密二失敗。

    第二次、梁啟超,康有為逃到日本之後不甘心,策劃了再次刺殺慈禧,廣東的一個大俠,叫梁鐵君,身材魁偉,好讀書擊劍,奉康有為之命進京暗殺慈禧,事情敗露被抓殺害。

    第三次、梁,超招募了一個日本浪人,準備刺殺慈禧,可惜的是在出發前突然患重病,計劃也就夭折。不過據坊間傳說中,著名武術家杜心武為了替好友譚嗣同復仇,也曾獨闖紫禁城打算行刺慈禧。不過上面種種傳說也只是紙上談兵!

    由此看來,慈禧身邊有如此多的經過嚴格篩選的大內高手保護,想要刺殺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作為大清擁有最高權利的女人,她可以說是無法無天,而且她進宮的時候大清還處於國力強盛的末期,過慣了奢靡生活的人怎麼肯能過會寒酸的日子,加上慈禧本身就是一個極其自私的人,所以她不會管百姓的死活,她想的最多的是怎麼讓自己舒服的過完一生,要不然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她就不會逃跑了!

  • 5 # 鵬哥哥看世界

    仇到時沒有,但事情可能遠比想象的要複雜。

    1.其實光緒支援想透過修建頤和園,好讓慈禧歸政,好讓自己有獨斷的權力,可惜沒有實現。

    2.真正的推手是光緒的老師翁同酥!因修建頤和園花費巨大,原戶部尚書閻敬銘對巨大的頤和園投入直接給駁回了。隨即遭到罷免,由翁同酥接任,翁同酥列舉了種種理由駁回北洋水師的所有經費申請,將資金全力投入到頤和園修建中。在他看來有兩件事第一:讓光緒儘快掌權。第二不能得罪慈禧。

    3.單從國家禮法上來看,封建社會歷代的官僚系統都是精英,但是他們群體性關注的都是意識形態和宗法體系的問題。

    這件事我們現在可以覺得相當荒唐,簡直是誤國。可要知道,當時光緒這麼做是正統意識和宗法體系內的一個極為正常的舉動,代表著親緣孝道文化的宗法基礎,所以當時看來這並不算荒唐。

  • 6 # 秋沐村頭的落葉

    對歷史人物,如果用如果去假設,都過不了心坎這關

    這老佛爺多年的慈禧,能在清廷朝堂翻手覆雲,把持朝政,作威作福這麼多年,也算是女中豪傑了

    一個人的功過很難評說,慈禧也只是棲在皇宮的一個尋常人,免不了宮廷爭鬥,能隻身終棲枝頭盼來萬花開,也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恩怨情仇,生死別離;她都不可能心懷祥慈,哪怕一念之仁,都不會絲毫的有;權傾朝野的掌控欲一刻也不會懈怠,一路走來,能將天下玩弄於鼓掌之中,也是常人不能比擬的

    她跟愛新覺羅氏的仇,就是將她從一小女子,然後在用智慧和手段,三千寵愛一身,然後在聽政垂簾,終於肉身成佛,就是愛新覺羅氏的每一位帝王,也不過如此

    也是時候享受了,她才不管什麼家國天下,什麼秦皇漢武,成吉思汗,女皇武則天,她可能想的是,老佛爺今天要:唯我獨尊!

  • 7 # 小島知風

    這個問題問得好,如果慈禧本人再生,遇到這問題都會被你問懵逼了。

    用我們現代人的回答只能說這老孃們懂個球啊。如果不是慈禧為了慶賀壽辰挪用了北洋水師的軍費,德國本應該賣給清政府的那艘鐵甲戰艦,清政府沒錢買了,德國就賣給了日本人,結果就是導致日本人用從德華人手裡買來的鐵甲戰艦在中日甲午海戰中打垮了北洋水師。

    洋務運動失敗可以說慈禧要負主要責任,李鴻章和鬼子六已經做得很不錯了,奈何老孃們拖後腿啊。

    將士們在戰場上拼命殺敵,敗家老孃們在後方一個勁肆意揮霍軍費,所以清朝豈有不亡之理。

    甲午之戰時,清政府進行了洋務運動三十多年了,而日本進行明治維新學習西方也三十多年,但是兩個同樣真拉出來較真張的封建國家,清政府卻是一敗塗地,這是就是因為人家日本話事人是具有先進思想和大局意識的明治天皇,清政府的真正話事人是個屁都不懂,整天就知道勾心鬥角,處處以封建貴族階級利益為先的敗家老孃們慈禧,所以一場戰爭到最後其實拼的是雙方實際核心領導人的能力,慈禧的能力比明治天皇恐怕是天壤之別吧。

    所以慈禧害了大清,當時民間都傳言慈禧是和珅轉世,就為了來報復大清朝的,從這些民間流言就能看出當時清朝百姓對和珅和慈禧有多麼憎恨。

    由於和珅被嘉慶帝賜死,所以當時民間都傳言和珅轉世成慈禧就是為了報復愛新覺羅氏,但是和珅雖然貪婪成性但是還沒有達到像慈禧這般誤國的境界,如果說滿清第一罪人非慈禧莫屬。

    有一句關於清朝皇帝的順口溜說的挺對的,康熙負責虧,雍正負責賺,乾隆負責花,嘉慶負責擦,慈禧敗到家。

  • 8 # 問山聽水

    慈禧和愛新覺羅氏是唇亡齒寒的關係,清朝如果滅了,便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成就不了她的垂簾聽政。

    我想題主指出的歷史事件是,1894年慈禧過六十大壽,為了重修頤和園為自己祝壽,慈禧挪用了海軍經費。同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當時的慈禧,已執掌晚清政權33年之久,能夠在清朝權力中心屹立不倒,慈禧自然不是蠢材,那她為何會在大戰之際,挪用海軍經費修園呢?

    這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著直接關係。

    1861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咸豐在逃亡熱河後去世。同年,同治帝繼位,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慈禧正式掌權。

    慈禧在議政王奕訢的輔佐下,整頓朝政,重用曾國藩、左宗棠等漢臣,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使清朝暫時脫離覆滅的危險。

    為了延續王朝,她重用洋務派,加強了海軍、陸軍建設,工商業也有了初步發展。

    1883年到1885年中法戰爭在東南沿海爆發,雖然戰後與法國簽定了不平等條約《中法新約》,但戰爭期間旗鼓相當,互有勝負。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到甲午戰爭時期,內部反清活動被鎮壓,對外戰爭損失不大,洋務運動又使清朝軍備有所提升,經濟發展有所起色,國力有所增強。

    而北洋水師於1888年12月已經正式建成,北洋水師海軍實力曾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九。

    5年後的1894年,慈禧之所以面對日本的發動戰爭,滿不在乎,依然要修頤和園,很大的原因在於過度自信,認為清朝政府透過30年的改造發展,已有了亞洲最強大的艦隊,因此並未把日本放在眼裡。

    殊不知,日本在1892年的軍艦數量和總排水量已超過中國,並早已開始對中國軍備的情報滲透工作。

    盲目的樂觀加上腐朽的統治,必然導致甲午海戰的失敗。

  • 9 # 人心中的歷史

    看過電影《垂簾聽政》的朋友可能還記得一個情節,咸豐皇帝在詢問秀女蘭兒的姓氏時,當聽到“葉赫那拉”後大吃一驚,倒吸一口涼氣。劇情中為什麼會安排這樣一個場景?原來,是因為有“滅建州者葉赫”這個傳說。

    明代時,東北地區是女真人的聚居之地。女真部族主要有三大分支,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他們之間不斷征戰,幾無寧日。

    海西女真的部族首領是土默特氏,後因其滅掉扈倫那拉部並據有其地,遂改稱那拉氏。滿語“那拉”翻譯成漢語就是“太陽”。那拉氏遷徙至葉赫河(今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一帶)一帶後,又以“葉赫”為名。這就是“葉赫那拉”的來歷。後來實際統治清朝47年的慈禧太后就是其後代。

    萬曆十一年(1583年)五月,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起兵”,開始了統一女真各部的征戰。而海西女真是努爾哈赤統一大業中最大的障礙。據稱,在與海西女真的戰爭中,努爾哈赤消滅了葉赫部。為剷草除根,曾下令將葉赫部的男人全部殺掉。葉赫部首領金臺吉(一說為布揚古)被殺前,曾發誓:“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洲!”(見清末民初惲毓鼎《崇陵傳信錄》)還有傳說,努爾哈赤在興建祭殿時,工匠曾在地下挖出一塊石碑,上面刻有“滅建州者葉赫”等字樣。為防範葉赫那拉氏的詛咒,努爾哈赤下令以後愛新覺羅家族永不得納葉赫族女子,即所謂“以此祖制,宮闈不選葉赫氏”。(同上書)

    那拉氏在清末實際統治國家47年,她死後3年,清朝268年的統治徹底覆亡。“滅建州者葉赫”似乎一語成讖:那拉氏掌控清朝政權幾十年,其間三度垂簾,使朝政混亂、王朝搖搖欲墜並最終覆滅,就是為了完成其祖先“必覆滿洲”的遺願。

    但是,稍微深究一點歷史事實就會發現,這些多出於清末民初的傳說,不過是張大其事、迎合人獵奇心理的子虛烏有罷了。不可否認,建州部與葉赫部確曾發生過多次殘酷的戰爭,葉赫部最終也確實被建州部滅亡。但終有清一代,愛新覺羅家族與葉赫那拉家族的關係一直不錯,而且保持著良好的姻親關係。皇太極、康熙、乾隆都曾納葉赫那拉家族的女子為妃嬪。

    清代皇族昭槤的《嘯亭雜錄》卷10《八大家》記載:“滿洲氏族,以瓜爾佳氏,直義公之後;鈕鈷祿氏,宏毅公之後;舒穆祿氏,武勳王之後;納蘭氏,金臺吉之後;董氏,鄂溫順公之後;輝發氏,阿蘭泰之後;烏喇氏,卜佔泰之後;伊爾根覺羅氏,某之後;馬佳氏,文襄公之後,為八大家雲。凡尚主選婚,以及賞賜功臣奴僕,皆以八族為最雲。”納蘭氏,就是葉赫那拉。康熙朝重臣明珠,就是納蘭氏。可見,葉赫那拉一直是清代的“八大姓”之一,皇家娶後納妃、出嫁公主,葉赫那拉與其他七姓的青年男女都是首選。

  • 10 # 小房談史

    我是小房,關於這個問題有一下愚見。

    “挪用海軍軍費”這個概念是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一種說法,其實正確的來講慈禧並不沒有存在“挪用海軍軍費”的行為,原因如下: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特殊的政府機構“總理海軍衙門”,這個機構雖然帶有海軍兩個字但是和西方的“海軍部”卻不完全一樣。“總理海軍衙門”的成立有個主要的原因是慈禧要成立一個新的機構來分化由恭親王奕欣主持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權利。

    所以這個全新的以海軍為主的衙門實際上還掌管著鐵路,礦務,電郵等等原本屬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事情,用“第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來形容這個新的機構比較確切一些。

    講到這裡我們就應該明白一些了,慈禧用的是“總理海軍衙門”的經費,而這筆經費是衙門所有要掌管事務的總體經費,並不完全是全部撥給北洋海軍建設所用,所以“挪用海軍軍費”一詞,顯得並不是這麼嚴謹,嚴格上來講是挪用了總理海軍事務衙門的經費才更準確一些。

    其二北洋海軍的發展停滯最根本的原因是在1891年也就是北洋海軍在最後一次購進軍艦後,戶部尚書翁同龢上奏朝廷主張禁止海軍在外購軍火,致使海軍失去了用來發展的專項資金,和總理海軍衙門的經費被挪用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

    另外還有一筆和挪用相關的“海軍鉅款”,這筆所謂的“海軍鉅款”實際上是1888年主持修建頤和園的醇親王奕譞在李鴻章的幫助下,以“建設海軍”為名義向沿海各省的督撫,總督等索要的捐款,而這筆金額高達260萬兩的款項其最終目的是為了修建頤和園並不是北洋海軍的軍費,只不是以海軍名義進行的募捐。

    然而這筆以“海軍”名義進行募捐,實為修建頤和園的款項最終還是花在了海軍身上,各項捐款到位以後因為其是以海軍名義募捐而來,所以不好直接用在修建頤和園專案上,於是慈禧決定吧這筆錢存在外國的銀行和洋務企業中,所得的利息用來補貼頤和園專案。

    在甲午戰爭爆發後慈禧曾下令將這筆錢全部用做購買海軍軍火之用,可惜的是因為存款的期限未滿,並沒有全部提出來,只取出來一百五十八萬兩。

    綜上而言,我們可以說慈禧並沒有真正意義上 挪用了海軍的軍費,而造成北洋海軍的軍事實力不足, 北洋海軍的失敗另有更為主要的原因。慈禧在這件事上應該說是“背了黑鍋”

  • 11 # 煙雨冷春秋

    當然是用眼看啊。慈禧老太太當時的觀念是,老孃還是大清實權控制人,我的壽宴代表了朝廷體面,如果連我的生日都辦不好,洋人會更看不起我們

  • 12 # 液壓老高

    也行,為後人留下一名勝景點,別什麼都怪,即便慈禧不動用海軍經費,甲午海戰就定勝日本麼,一個朝代走向未路是歷史的必然,用不著後人大驚小怪,

  • 13 # 西域貴族

    慈禧出身於葉赫那拉家族,說起來和愛新覺羅還真有世仇,當年努爾哈赤將葉赫部屠殺大半,頭顱割下來,做酒罈子,首領布揚古死前發誓,我葉赫哪怕只剩一個娘們兒,也要滅了你愛新覺羅。這當然有戲說的成分,但慈禧的確昏招迭出,禍國殃民,幸好她禍害的是滿人的政權。如果是漢人的政權,估計孫殿英會把她挫骨揚灰。墓地建廁所。

  • 14 # 你瞅沙

    慈禧剛入宮的年薪是100兩銀子,這麼好的待遇,睡覺都能笑出聲。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差點兒給她惹來殺身之禍。

    1851年(咸豐元年),慈禧被選入宮中。她出生於滿洲鑲藍旗一個宦官世家,時年17歲,號“懿貴人”。

    清朝的后妃是有等級的,而且是一份工作,由內務部發薪水。從皇后往下依次為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共八級。

    慈禧剛入宮的年薪是100兩銀子,這些錢是多是少,比較一下就知道了。當時四品文官的年薪也不過105兩銀子。慈禧的父親葉赫那拉·惠徵從1831年起就在吏部任八品筆帖式,工作了21年(咸豐二年)才升為正四品道員,也就是說慈禧剛入宮時的待遇就跟她父親的待遇持平了。

    慈禧在宮中混得如魚得水,深得咸豐皇帝的恩寵,僅僅三年就連升三級,剛20歲就成為懿貴妃,年薪達到600兩銀子。而當時的一品文官年薪才180兩銀子,慈禧一人比三個一品文官掙得還多。

    同時,慈禧生下了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母憑子貴,她的地位更高了,能和沒有生子的皇后慈安平起平坐了。

    咸豐皇帝體弱多病,因慈禧寫一手好字,便經常讓她代為打理朝政,允許她發表個人的一些看法。這一段經歷,為慈禧日後的垂簾聽政,統治清廷達47年之久打下了政治基礎。

    所以,慈禧不可能有仇恨。愛新覺羅家族給了她一個施展權術的平臺和享受榮華富貴的機會,她感激還來不及吶!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不仇視,為啥大清危難之中,挪用“公款”給自己祝壽?

    其實,這個問題只看到了表象,沒有看到實質。如果說慈禧掌管清廷大權之前,還是一個領年薪的後宮“工作人員”,那麼掌權之後,清廷的錢就是她的錢,大清財政就是她的私人錢包,已經沒有公私之分了。

    我們透過兩點分析一下,首先看慈禧平時怎樣使用自己的“錢包”;其次再看她處理國家危機的“套路”,如何“化險為夷”。

    —— 1 ——

    慈禧每頓飯120道菜,眾人皆知。

    宮裡有壽膳房、西膳房、葷菜局、素菜局、飯局、點心局、餑餑局,都是專門兒為老佛爺準備食物的。有100多個爐灶,每灶有一個掌勺的,一個配菜的,一個打雜的,加起來有300多人。能做各式點心400餘種,菜品4000餘種。

    慈禧每天三頓正餐, 還有三次加餐,喝人奶做的奶茶。宮裡的餐具都是銀器,防止有人下毒。每頓飯120道菜外加海鮮,慈禧只吃其中的三四種菜,每種菜吃不過三匙,剩下的菜賞給級別高點兒的太監、宮女,很多最後吃不了,都扔了。

    說完了吃,再說慈禧的穿、戴。

    慈禧的服飾很多,究竟有多少?說一件事就知道啦。有一次,慈禧乘火車去奉天(瀋陽),有一節車廂專門裝載她的衣服,大概有兩千多件兒,鞋子有三四十雙。這些可不是慈禧的全部家當,她當時沒打算在奉天待太長時間,因此只帶了一些適用晚春季節的衣服。

    慈禧擁有各種首飾、寶石,對翡翠更是情有獨鍾。她的奢侈生活,曾經養活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梅薩平原的伊巴拉碧璽礦,該礦的翡翠西瓜所特有的雙色組合在世界上獨一無二,開採出來的大部分產品都出口到中國,供大清宮廷享用。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後,該礦被迫關閉,黃了。

    據清王朝最後一任總管太監小德張回憶:慈禧當年一天的宮中費用大致是紋銀4萬兩。這是個什麼概念?也就是說半個月的費用就能購買一艘日方吉野級巡洋艦;兩個月的費用可購買一艘超級主力艦;一年的費用能裝備一支海軍艦隊,這支艦隊的規模可居當時全球六、七位。

    所以,跟平常糜爛的生活相比,修繕頤和園的那幾個錢算什麼,純粹是小巫見大巫。如果慈禧真為大清著想,不揮霍奢靡,每頓飯四菜一湯,大清王朝也就不止一隻北洋水師了,別說日本人不敢輕舉妄動,即使八國聯軍也不敢來呀!那時候,60大壽即使奢侈一點兒,又有何妨呢?

    —— 2 ——

    甲午戰爭之前,慈禧曾經歷過一次戰爭“磨難”。

    那是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打到北京郊外的八里橋,咸豐皇帝慌了手腳,想逃出京城保命。以祿寺卿勝寶和順天府尹董恂為首,100多名大臣聯名上書,反對咸豐皇帝離開北京。

    慈禧當時幫咸豐皇帝打理朝政,也勸咸豐留在京城,同洋鬼子死磕到底。咸豐逃命心切,面對慈禧的一再勸阻,勃然大怒,差點兒殺掉她,看在兒子載淳的份兒上才作罷。咸豐留下恭親王奕訢與英法聯軍議和,自己帶著眾人,以打獵的名義逃到熱河的避暑山莊。

    大清與英法簽訂了《北京條約》,在之前簽訂的《天津條約》基礎上,給英法聯軍賠款共計1800萬兩銀子,及喪失部分國家主權和利益為代價,暫時擺脫了危機。

    這件事讓慈禧大開眼界,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原來戰爭還可以這樣玩,武力打不過,就拿銀子擺平,照樣可以全身而退,繼續享受自己的榮華富貴。

    1894年,慈禧太后即將迎來60大壽,打算好好慶賀一番。

    當時,大清經過30多年的“洋務運動”,國民生產總值位居世界前列,超過世界總量的15%,妥妥一個“大戶人家”。家裡的“老佛爺”60大壽,奢侈一點兒,排場一點兒,似乎也“無可厚非”。

    這一年,日本出兵北韓半島,挑起中日甲午戰爭。此時,有大臣向太后提出停止慶典籌備,把款項用作海軍備戰。慈禧聽後勃然大怒,說出了那句著名“臺詞”:誰讓我一時不痛快,我讓他一世不痛快。現場所有人都不寒而慄,噤若寒蟬。

    慈禧口中的“一世不痛快”,可不是罵你兩句兒,打你幾下,而是要殺頭的,甚至有可能株連九族,滿門抄斬。

    慈禧不拿備戰當回事兒,自有她的道理:打不贏不要緊,咱還有銀子。這方法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道光皇帝用過,給英華人賠償了2100萬兩銀元;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咸豐皇帝用過,給英法聯軍賠償了共計1800萬兩銀元。憑啥我慈禧就不能用呢?

    慈禧有樣學樣,心裡這麼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當清軍在北韓戰場接連失利,北洋水師在黃海之戰遭受重挫,慈禧希望外國出面干涉,儘快結束戰爭,目的竟然是怕戰爭干擾自己的六旬慶典。“老佛爺”愛自己勝於愛大清、愛子民,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沖突時,她毫不猶豫選擇了前者。

    對內,誰阻礙她“痛快”,她讓誰“一世不痛快”;對外,她“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1895年簽訂的《馬關條約》給日本人2億兩白銀;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給八國聯軍共計4億5千萬兩白銀。

    對內如此“苛刻”,對外如此“大方”,目的只有一個,竭力維護自己的統治,繼續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哪怕身後洪水滔天。

    1908年11月15日,慈禧臨死之前,倒也說了幾句心裡話:“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需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 可為殷鑑!”

    看來,慈禧是個“明白”人,那為啥幹“糊塗”事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意中有沒有一首歌你聽著聽著就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