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鼠跡

    沒有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從出生就是書香門第,從來都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有嚴格要求。而孔融讓梨的故事,更是被千秋所傳頌。孔融殺死自己的母親,這回事從來沒有史料有記載過。但曹操藉以不孝的罪名殺死孔融倒是真的。

    曹操之所以殺孔融,因為孔融是他仕途上的一大阻礙,孔融秉持一個觀點——養恩大於生恩。就是說父母對你的養育之恩,要大於父母對你的生育之恩。

    孔融的觀點

    孔融認為父親是因為想要滿足自己的慾望才去生孩子,而母親和孩子的關係,就像容器和容器裡面的東西一樣,一旦分開了,也就沒有什麼關係。而至於孔融殺死自己的母親,這純屬是謠傳。父子母子感情裡重要的是孩子出生之後,父母對其的贍養,如果說父母將孩子生下來進不到贍養的責任,只給孩子帶來痛苦,那麼孩子是有權利仇視父母,甚至敵對父母的。

    孔融的觀點大概是講:如果父母將你生下來,只是給你帶來痛苦,何必因為是當初父母生了你而就一直對他們盡孝?他們將你帶到世界上,也只是給你施加了痛苦而已。並沒有給過任何好處,你憑什麼要孝順他們?

    曹操的野心

    但是曹操為了自己之後的發展,就以這個為藉口,將孔融殺掉了。因為孔融反對曹操的政治路線——他反對曹操稱帝,但曹操看孔融是當地的名士,直接動手殺他,恐怕對自己的名聲不太好,於是就借不孝的罪名將孔融殺害了。這位高雅名士的死實在是令人惋惜。

  • 2 # 小編虎哥

    孔融沒有殺母,但是他也害死全家!

    小的時候,家長和老師都用孔融讓梨這個例子來教育我們要友愛兄弟,懂得謙虛禮讓,也因此讓我們記住了孔融這個名人。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孔融長大之後都做了什麼,下場如何。孔融長大之後的確是很有名,但是小時候那麼友愛的他,最後卻因為不孝被殺,還牽連了家人。

    孔融出生於東漢末年,他並不是因為讓梨出名的,畢竟他當時只有四歲,誰會注意一個四歲的小孩子。十三歲的時候,孔融的父親孔宙去世的,他因為悲傷過度,站都站不起來了,因此當時的州里就都知道了他這個大孝子。恐怕這些稱讚他孝行的人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個人最後會說出不孝的話。

    孔融真正聞名鄉里是在十六歲,當時孔融的哥哥孔褒(就是讓梨的那個)有個叫做張儉的朋友,由於得罪了中常侍侯覽被追捕,因此就逃到了孔融的家裡,當時孔融的哥哥不在家,孔融見張儉是哥哥的朋友,因此就將他藏了起來,張儉就此得以逃命。誰知道過了幾天這件事被官府知道,兄弟倆都被逮捕入獄。

    孔融說張儉是自己藏的,應該降罪於他,不關哥哥的事。哥哥聽後非常感動,於是說張儉是去找他的,不是弟弟的錯。最後朝廷將孔融放了,孔褒因此被殺。就此孔融才真正出名。漢朝的時候還沒有科舉制,大都是朝廷聽說誰有名就讓誰做官,因此孔融這個名人自然能當官的。

    但是孔融因為恃才傲物,又口無遮攔,在朝中得罪過不少人,雖然因此更加出名,但是仕途一直都不順利。曹操是個愛才的人,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就讓孔融在自己手下做事,也是為了籠絡天下士族文人,誰讓孔融這麼有名呢,還是孔子的後人。

    但是時間久了,孔融就看出了曹操的野心,孔融是個酸腐文人,只認漢朝宗室,因此就開始跟曹操到處作對,經常對曹操辱罵侮辱。比如曹丕娶了袁紹的兒媳婦做妻子,孔融就用商紂王的例子罵曹操。後來遇到了饑荒,曹操下令禁酒,畢竟釀酒是很浪費糧食的。但是孔融就連這也管,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了,好幾次寫信給曹操不要禁酒,言語還非常不恭敬。

    曹操終於忍無可忍,於是就挑撥一個叫做郗慮的人,郗慮得到曹操是授意,就開始誣陷孔融,這下曹操終於找到機會除去孔融。孔融之前跟一個叫做禰衡關係特別好,禰衡也是個狂人,就是那個說出“荀攸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可使關門閉戶,郭嘉可使白詞念賦,許褚可使牧牛放馬,其餘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罷了”的人。

    孔融曾經跟禰衡說:“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意思就是,父親於兒子有什麼恩情呢,不過是情慾的產物。母子之間也是,不過是將一件東西暫時寄放在瓦罐裡,倒出來之後就沒有關係了。

    這話就是放在現在,也是絕對的大逆不道,有了這句話,曹操終於有了足夠的罪名殺死孔融,並且還將孔融一家都殺了。

    小編認為,其實孔融除了書讀得多,文采好之外,並沒有什麼品德高尚的地方,之前做的那些事情也不多是沽名釣譽。孔融見過楊修和禰衡都因為太狂太傲死了,他卻絲毫不吸取教訓,最後被曹操殺死也是活該,只是白白牽累了家人。大家認為,孔融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 3 # 江湖小曉生

    孔融沒有弒母!曹操是一個相容幷包的人,所以他手底下的人才也是千奇百怪。文臣也都是人,他們當然都有各自的個性,所謂物以類聚大抵如此。當時曹操手下的文臣大致分成這麼幾類:

    當紅小生:荀彧、荀攸、郭嘉、程昱,這幾個人一起玩的比較痛快,他們智謀高深,彼此佩服,絕不像袁紹手下的許攸、田豐,整天互相懟。當紅噴子:孔融、禰衡、楊修,這三個人是一個朋友圈的崽,他們也是志趣相投,每天除了噴,也就是噴了。當紅孤僻症患者:賈詡。這位老兄一般不說話,一般也不交朋友。說起話來肯定是要人命的那種,為了不牽連他人,所以他不和任何一家豪族結親。

    有意思的是,這當紅小生和當紅孤僻症患者,基本上都是善終,唯獨當紅噴子界的朋友圈,被曹操給團滅了。尤其是孔融,這個四歲就懂得讓梨的孩子,真的是因為不孝而被殺嗎?

    01孔融認為不該孝順生你之人,要孝順養你之人。

    孔融是孔子的後人,按道理思路應該沒有那麼清奇,循規蹈矩是他們家族的風範,否則也不會每個新王朝一來,他們立刻改弦更張了。

    及與孫權使語,謗訕朝廷。又融為九列,不遵朝儀,禿巾微行,唐突官掖。又前與白衣禰衡跌蕩放言,雲“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既而與衡更相讚揚。衡謂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顏回復生。”大逆不道,宜極重誅。書奏,下獄棄市。時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誅。---《後漢書》

    楊修又是什麼人?四世三公的大家族後人,自以為高貴了得。聰明之餘便到處耍小聰明,偷吃過曹操的小點心,沒事兒就喜歡多嘴,把曹操那點小心思都給禿嚕了出來。

    跟這兩位交朋友的孔融,這思想自然是要不同凡響一些了。他四歲讓梨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可是長大以後,他卻不在乎自己家裡人的生死。在做北海相的時候,袁譚帶著大軍前來攻打,孔融是一邊喝著小酒,一邊看著小書,就是不想著先把家裡人送出城去。人家都打到家門口了,孔融還是表示不礙事,甚至陣陣發笑,似乎完全瞧不起袁譚。袁譚知道以後那叫一個怒啊,這個時候孔融自己倒是跑了,家裡老婆孩子全被袁譚給殺了。

    孔融一生都認為,父母和孩子之間,是沒有真正的親情可言的。因為他覺得孩子是父母慾望下的產物,既然沒有恩情,為什麼要孝順呢?要孝順,就要孝順養你那些人。

    曹操就是憑藉這一思想,判定孔融是個不孝順的人,所以把他給殺了。那麼他死的到底冤不冤呢?

    一點也不冤枉,這種理論放任何時期都可以說,但是放漢朝就是不能說。為什麼?漢朝是以孝道治天下,沒看到每個皇帝的廟號前面,都加了一個孝嗎?比如孝文帝、孝武帝。

    02孔融真正的死因:總是在曹操背後搗亂。

    孔融和禰衡交往多了,或多或少都要從禰衡身上學到一些偏執的東西。大家都是才子,也都是狂人,興趣相投自然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可是光著身子敲鼓罵人的事情,孔融是做不出來的。他畢竟是孔子的後人,他不要臉面,這孔家還是要攔著他的。

    三年,太祖既破張繡,東禽呂布,定徐州,遂與袁紹相拒。孔融謂彧曰“紹地廣兵強。田豐、許攸,智計之士也,為之謀。審配、逢紀,盡忠之臣也,任其事。顏良、文丑,勇冠三軍,統其兵:殆難克乎”---《三國志》

    不過孔融總是喜歡在曹操背後做一些小動作,當老師的朋友都知道,學生常常喜歡在底下做小動作。你轉身朝黑板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搞,你轉過來的時候,他們一個個認真老實的跟剛出鍋的玉米麵饅頭一樣,熱情迫切且一動不動地渴望知識。

    孔融就這麼回事,只要曹操出去打仗,孔融必然要在朝中大肆宣傳曹操必敗論。比如曹操和袁紹大戰的時候,孔融就很悲傷地在朝中告誡大家,快寫投降信給袁紹吧,再不寫可就得搖號啦!

    每次出征回來,曹操都能受到不少告發孔融的小報告。這把曹操給氣的啊,自己在外面死去活來地打仗,孔融拿著俸祿不幹事兒也就算了,幹事兒乾的都不是人事兒。

    後院失火是兵家大忌,曹操當年攻打徐州的陶謙,就是因為呂布陳宮偷襲了曹操的兗州,這才讓劉備救了徐州一回。所以曹操當然意識到孔融的嚴重性,不殺他又該殺誰呢?

    03孔融所代表的,就是那一幫自視高貴卻沒什麼用處的文人。

    孔融有才學,是建安七子之一,也算是一代名儒了。名儒在和平時期,的確是大家尊崇的物件,可是一旦到了亂世,就極有可能成為製造謠言的噴子。

    後操討烏桓,又嘲之曰:“大將軍遠征,蕭條海外。昔肅慎不貢楛矢,丁零盜蘇武牛羊,可併案也。”時,年飢兵興,操表制酒禁,融頻書爭之,多侮慢之辭。---《後漢書》

    為什麼蜀漢的譙周一直極力地奉勸劉禪投降?因為他是蜀中大儒,只有和平了他這個大儒才有地位,否則永遠都是那幫當兵的受人推崇。

    孔融和譙周不同,他知道誰來坐天下都不會和平。所以他就給曹操搗亂,不管曹操說什麼他都要懟。

    當初曹丕搶了袁熙的老婆甄宓,孔融就告訴曹操,當年姬發滅了上朝,將妲己送給周公旦,曹操都沒回過味來,因為他從來沒有讀到過這篇文章。孔融則說現在人乾的出,古代人也一定乾的出。曹操北征烏桓的時候,孔融再次出面譏諷,他告訴曹操,北邊的肅慎族和丁零族,曹操可以一起討伐回來。饑荒年景,恰逢戰亂,曹操上表希望禁酒。可是孔融寫了很多信給曹操,表示千萬不能禁酒,全部都是譏諷嘲笑的意思。

    孔融自己辦不成什麼大事,他知道在亂世,一個文人根本就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安邦治國他有其才,可平定天下他卻沒有其智。無奈之下,他只能以這種諷刺的方式,排解心中的憂愁。

    總結:曹操可以毀了孔融的肉體,卻永遠折服不了這個人的思想。

    在孔融眼中,是眾人皆醉我獨醒。他早就看出了曹操的狼子野心,可是他無能為力啊。他希望幫助漢獻帝恢復統治,可是他沒有這個能力。

    孔融覺得唯有一死,才能夠報答漢朝對他的恩情。所以他選擇不斷嘲諷詆譭曹操,就等著曹操親自落下那口大刀。

    殺一個孔融的確沒什麼了不得的,可孔融認為,他殺的是良心。但凡有良心的人,都會出面阻止曹操篡漢。如果曹操不怕,可以全都殺光。

    曹操殺了孔融,殺了楊修,甚至連荀彧也沒有放過,他們是士族代表,也是良心的代表。最後曹操還是後怕了,良心是殺得完的嗎?曹操止步於魏王,或許也正是被這幫人給震撼到了。

    參考資料:

    《三國志》

    《後漢書》

  • 4 # 雪澈憶長安

    小學語文教材,是真正的歷史名人榜,只有登上的才算數。

    而“融四歲,能讓梨”,讓孔融成了年齡最小的先進典型,成了中國家長嘴裡聰明又伶俐的“別人家的孩子”。

    像司馬光砸缸時已7歲,小兵張嗄都12歲了,所以做好事要趁小。

    故事大家都熟的不能再熟了,孔家要分梨,孔融先拿,結果挑了個最小的。

    爸爸問他:“這麼多梨讓你先拿,你為什麼只拿個最小的呢?”

    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

    他老爸又問他:“你不是還有弟弟嗎,他不是該拿最小的嗎?”

    孔融又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乍一聽好感動,怎麼都有理,太懂事了。

    可一想又感覺怪怪的,為啥讓梨的人很多,甚至有的小朋友乾脆拒吃了,不比孔融高尚嘛,可出名的就他一個?

    因為人家不僅不吃,還balabala說了一大堆理由,這理由哪條都不像小孩子說的。

    就好像現在小學生獲獎答謝,都會說“首先要感謝國家,噢錯了,感謝學校、感謝老師”,然後按照規定的方式燦爛地笑,早熟透頂、心機滿滿。

    還有,人家是孔子後人,天天在聚光燈下生活,全家都是包裝的高手,沒有熱點還蹭熱點呢!

    小朋友稍微表現好點,還不好好宣傳下,於是一個梨讓小朋友迅速昇華為吾等膜拜的楷模。這何嘗不是現在的行銷套路呢。

    這一故事成了教育的模版,老師堅定地給“孔融讓梨我不讓”的小朋友打叉叉。

    小時要讓梨,大了乘車要讓座、競爭要讓位,不吃草都要擠鮮奶,總之幹活不準享樂,種豆不許得瓜。

    還有一個學校,新學期開學要發新書,因為有本書很髒,老師為了讓學生們自願要髒書,先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而後讓學生一個個上講臺。

    凡是違心說要髒書的學生,不但沒得到髒書,而且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有一個學生說心裡話,不想要髒書,結果不但受到了批評,而且“被”得到了髒書。

    很多小朋友都懂了,不管想得啥,先得裝一裝。

    於是,就教育出了一個個“得了便宜還賣乖”的現代“孔融”來。

    幾十年前,就最流行一句口號“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把反對私心提高到不容置疑的高度。

    自家人都吃不飽還想著裝高尚,把利益提供給別人去享受吧,最後利益只好“出口”到了國外了。

    大多數人對孔融的理解也就一個梨而已,往後基本都不甚了了。

    其實,孔融作為孔夫子後人,一手推掉了水嫩多汁的香梨,一手就撈起了道德仁義的大棒。

    他深懂公眾愛的就是爆點,十歲時,已經是小V的孔融,拜見另一位自恃身份的大V李膺。

    他說:“我們家祖先孔子曾向您的祖先老子李耳問過禮,是師友關係,所以我和您有世代交往的情誼。”

    這話說得很漂亮,如果現在職場面試,有這樣的表現,肯定得高分。

    當知道此事的太中大夫酸了幾句,“小時聰明,長大未必傑出”。

    孔融回答道:“那您小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了”,將牙尖嘴利的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話固然聰明,卻不免傷人。這套對話,被演講與口才等一眾刊物列為經典。

    這戰績,使得100粉的小透明,迅速被一眾百萬粉的大V轉了微博,名望蹭蹭地長!

    對於每次跟人吵架都腦袋短路、不知如何回嘴的壹權謀君而言。遇到這種人,只有躲而遠之,太可怕了!

    三年後,孔融父親去世,史書記載他傷心得形銷骨立,要人扶著才能走路,總之他的孝名是越來越響了。

    後來孔融到北海郡為相,算是正式為官了。他開辦孔家學堂,講什麼仁義愛民那套。

    有一天,他在路上看見一個人在墳墓邊哭泣自己的亡父,就停下來仔細觀察,發現這人哭是哭了,臉色卻一點都不憔悴。

    孔融曾經就是靠孝搏出位的,哪能容忍人和自己背道而馳,當即把這人抓到官府,以“不孝”的罪名殺了。

    看到這裡,不禁心中一顫。現在看到地鐵不讓座的,大街上遇到光膀子的,商場裡噴粗話的,咱最多發個微博鄙視下,可那些講禮義道德的,居然動輒動刀子。

    還有這個口口聲稱愛民的孔融,一天就殺掉了催租不力的五個“督郵”。天下大亂,百姓流亡,租稅難保收不齊,這不是讓收稅官猛著勁榨民脂民膏嘛!

    孔融每次殺人,都是站在道德至高點上的,我要代表仁義消滅你,所以他的良心沒有一丁點負擔。

    不由想起胡適說的,一個骯髒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的正常國家;

    而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最終會墮落為一個偽君子遍佈的國家。

    亂世濁流是最好的試金石,耍完嘴皮子,該見真功夫了!

    孔融的軍隊與黃巾軍幾次對抗,孔先生分別演驛了被打得落花流水、屁滾尿流、潰不成軍等十數種姿勢。

    後來,袁紹之子袁譚攻北海,雙方戰鬥好幾個月,兩邊都殺紅眼了。

    這邊的負責人孔融每天卻和一幫腐儒,終日清談、談笑自若。

    城破了,才逃跑至太行山以東,連老婆孩子都不要了。

    既不指揮戰鬥,也沒有統籌糧草,裝名士範兒談天說地,想談笑間灰飛煙滅,結果被滅的是自己。

    後漢書評說孔融兄是,志大才疏。

    你說一個耍嘴皮子的知識分子,當個律師、教書匠,搞個脫口秀什麼的都可以,可偏偏衝進權力的絞肉機呢。

    戰亂紛起、群雄割據,“英雄”憑藉霸力平定戰亂,而“名士”則透過依附“英雄”出謀劃策、指點江山。

    而孔融兄與曹阿瞞也開始了對決,算是筆桿子與槍桿子的對對碰吧。

    如徐庶般聰明人,一入曹營就低調極了,一句話都不說。

    而孔融就不一樣,抓住一切機會表現自己,處處想讓人覺得自己比領導高明。

    這裡有個插曲,孔融在北海時,手下有個左巫祖的人,勸他與袁紹、曹操處好關係,算是搞統一戰線吧。

    結果,他說那兩貨是企圖奪權的奸賊,自己決不同流合汙,遷怒將左巫祖也殺了。聰明人怎麼不聽好話呢?

    後來北海城破,孔融屁顛屁顛就找曹操去了,找了個相當於建設部長的位置,也就負責蓋蓋房子種種樹搞搞綠化什麼的。

    不曾想憤青變憤老了,還是巧舌機變一如既往,經常心癢癢而溢於唇吻,看得破熬不過,口無遮攔一洩為過。

    一句話,順我者贊、逆我者噴。

    曹操要節約糧食搞禁酒規定,結果孔融兄專門寫了篇喝酒好的雄文,反駁說“女人也能亡國,為什麼不禁婚姻? ”把曹操氣得半死。

    曹操擊破袁氏兄弟,曹丕搶了袁紹的兒媳婦甄氏。

    這個甄氏是三國四大美之一,與貂禪、二喬齊名,稱得上“華容婀娜”和“翩若驚鴻”,《軍師聯盟》專門演了這段曹丕與甄氏的感情戲。

    說甄氏想自殺守節,幸虧曹丕眼明手快,救下這個自己未來的老婆。

    本是一樁好姻緣,結果孔融講曹家有搶別人媳婦的傳統。還說,照這樣的情況推測,武王伐封之後,應該是先把美女妲己賜給自己的兄弟周公。

    還有一次,曹操一臉興沖沖要遠征烏桓,跟打了雞血一樣,結果孔融嘲笑,烏桓那麼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不值得興師動眾,還說怎麼不連歷史上異族沒有進貢木材給周武王,丁零偷了蘇武的牛羊也一併討伐了呢?

    孔融一次次老鼠逗貓般,嘴唇上下一碰,就嗖嗖往外飛箭。

    曹操心裡把孔融拉進了黑名單,想這貨成天在我耳邊婆婆媽媽、卿卿歪歪,成天跟我唱反調、說我壞話,我實在受不了,找個機會把這貨給殺了。

    像孔融這樣高調的噴子,想找點把柄簡直易如反掌。

    不知是哪次群聊,孔融發言被截了圖,像他說過“母親好比個盛放東西的瓦罐,子女生下來就如同東西從瓦罐裡倒出來,難道還要給瓦罐寫感謝信,侍奉瓦罐終老”。這可是反孝的死證啊!

    曹操最後用不孝的罪名,殺了孔融兄。作為一個權謀高手,曹操的想法是,就要用你們儒家的道德來治你的罪!

    殺人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呢?就是以理殺人,讓你孔融死後也永世不得翻身!

    殘陽如血,杜鵑哀鳴。

    穿著囚服奔赴刑場的孔融哀嘆,自己昨日身居高位、如今身陷囹圄;昨日以儒術稱道,今日竟以“不忠不孝”見誅;曾經美滿的家庭,因自己放縱之言而受牽連……其中的悲痛與誰說。

  • 5 # 煮酒聽史

    孔融是東漢末年之人,家學淵源,乃孔子的二十世孫。他本人勤奮好學,素有才名,是當時的“建安七子”之一。不僅如此,他還十分剛正不安,並以孝聞名天下。為我們所熟知的“孔融讓梨”的故事就是出自於他。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以孝順聞名天下的人,最後卻被曹操以不孝之罪所殺。要知道,曹操的惜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孔融究竟做了什麼事情,才使得曹操痛下殺手呢?

    孔融孝順之名開始遠揚

    孔融在十三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親眼看見父親逝世的孔融悲傷得不能自已,連站都站不穩,還要別人扶著他。就這麼一件事情,就使得孔融的孝順之名傳遍了州里。

    後來,在他十六歲那年,又發生了一件事,使得他的名聲徹底地傳揚了出去。

    當時,名士張儉遭到別人的嫉恨,受到了通緝。而張儉和孔融的哥哥孔褒是好朋友,就前去投奔。誰曾想,當時孔褒並不在家中,只有孔融一人在家。而孔融看見張儉的窘迫,也沒有詢問原油,便將張儉留宿家中。

    後來東窗事發,孔褒和孔融皆因藏匿罪被抓入大牢,但是縣衙卻不知道應該選誰進行責罰。於是,孔融和孔褒就上演了一出兄弟相爭的好戲。

    孔融認為是自己將人接近家中的,應該處罰自己,而孔褒則認為人家是來找自己的,應該處罰自己。最後的結果,是孔褒獲罪,但是孔融的名聲就因為此事而徹底聞名天下。

    孔融投入曹操門下,得罪曹操

    孔融因為孝順之名傳揚天下,也素有才名,是當時當之無愧的有才之士,正是曹操所青睞的。那麼曹操為何會捨得殺他,又為何要用不孝之名殺他呢?

    一、孔融性格執拗,嫉惡如仇,經常頂撞曹操

    曹操惜才是不假,那也要看是什麼才。曹操之所以惜才,是因為他有雄心壯志,想要統一天下。而想要統一天下,就少不了人才。曹操也許可以容忍才子再三的頂撞自己,但是他不會容忍一個不可能收入麾下的才子再三的頂撞自己。而孔融恰恰就是這種人。

    當年曹操攻破鄴城,曾經屠戮鄴城百姓,並將袁紹家的家眷一併擄掠。曹操的兒子曹丕更是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為妻。看不慣曹操姿態的孔融便出言諷刺道:“武王伐紂的時候,也曾經將妲己許配給周公。”曹操好歹也是一個文學大家,一聽孔融的話,以為是自己不知道的典故,便連忙詢問。誰曾想孔融卻說:“看你現在做的事情,也能猜到武王是怎麼做的。”

    曹操這才明白過來孔融是在嘲諷他。因此對他產生不滿。

    自此以後,孔融看曹操就越發不爽。曹操說要禁酒,孔融就說不要禁;曹操要討伐烏桓,孔融就譏諷他不如將周圍的都討伐了。

    總而言之,此時的曹操和孔融已經是針尖對麥芒,水火不容了。因此,曹操對孔融起了殺機,也是順理成章的。

    二、孔融不僅名聲大,還是堅定的漢室一派

    孔融傳承自孔子,對於儒家學說的忠君報國,禮義廉恥極為看重,因此,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行為,是他不能容忍的。而這也註定了他和曹操必定處在對立面的。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罷了,可偏偏孔融因為其身份的緣故,是當時眾多世子的楷模,影響力巨大。因此,他的一言一行,在某種程度上都阻礙了曹操的霸業。

    就拿劉表一事來說吧。荊州牧劉表因為中央衰微,所以就越發的不能安分守己起來,甚至在禮儀規格上直逼天子,頗有一種春秋戰國時期禮樂崩壞的感覺。

    本來這種事情,孔融這種人是無法容忍的。可是這一次,孔融卻出奇的上告天子,希望隱瞞此事,理由是維護朝廷顏面。

    然而實際上,孔融此舉更多的是為了儲存住漢室的力量,以達到遏制曹操的目的。

    因此,孔融不僅在言語上羞辱曹操,還在政治上抵抗曹操。這種人,曹操不殺,還留著過年嘛。

    以不孝之名殺孔融,只為敗壞他的名聲

    既然曹操已經有了殺孔融之心,那麼接下來就是具體操作了。然而孔融名聲大, 特別是忠孝之名更是為世人所推崇。哪怕曹擦是當時實際的執政者,也不敢貿然行事。

    於是,曹操就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先搞臭孔融的名聲,再殺了他,這樣就沒有顧慮了。好在,孔融此人雖然名氣大,但是性格過於剛烈,也就是現在俗稱的“嘴巴臭”。

    因此,想要找孔融的罪名,不要太容易。其中有一項就是“父母無恩論”。所謂的“父母無恩論”,就是孔融認為父母對於孩子是沒有太多恩情的,孩子只是父親一時情慾的產物,而母親也只是一個存放孩子的容器,能有什麼恩情呢?

    當然,這都是曹操說的,孔融有沒有說過,我們不得而知。如果只是從結果來看,曹操做得還是很成功的。因為漢朝以孝治天下,曹操的這個行為直接就把孔融的名聲搞臭了,在這之後殺他就沒有顧忌了。

    最終,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誅殺,並株連全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焦慮症患者如何去除雜念,再附帶各位雜念的內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