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王子愛上狐狸
-
2 # 思雨yp
我覺得,一些運動類的大體力活可以爸爸引導孩子完成,而一些心理細節上的東西,媽媽會更有優勢。總的來說 讓孩子每天都高高興興,快快樂樂的生活對父母來說很重要。我們可能不能做到什麼都給孩子最好的,但是給孩子快樂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能夠做得到。我們要多抽出時間來陪孩子,不要總是每天忙著工作啊,忙著應酬啊,在重要的東西也沒有孩子的健康重要。我們要做到陪孩子一起學習、陪孩子一起玩耍,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我們要給與孩子更多的愛,讓孩子充分的感受到爸爸媽媽是非常愛孩子的。
-
3 # 果凍媽媽醬
科學論證,爸爸是可以帶孩子,而且是可以帶好孩子的。
寶寶出生後,爸爸的大腦會發生變化,他會變得更加專注育兒。那麼,在育兒方面,爸爸和媽媽應該怎樣發揮各自的又是,幫助孩子的身心獲得均衡發展呢?分享三個小建議:
1.爸爸需要轉換心態,把自己當成是媽媽的育兒合夥人,而不是打下手的。
2.媽媽可以側重餵養的方面,而爸爸可以側重與寶寶做遊戲、與寶寶做運動這種體能鍛鍊的活動。
3.打破嚴父慈母的刻板印象,爸爸也可以跟孩子打成一片,而媽媽也可以嚴厲一些。
4.爸爸在育兒上可以跟媽媽多學習,學著讀懂孩子的需求,學著輕聲細語的跟孩子說話。
-
4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都需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各有所長、缺一不可,而且母愛或是父愛都不可偏廢。
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母親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那些全職媽媽,更是將大部分精力放到家庭和孩子身上,甚至一人分飾兩角。但是,要培養一個健康、快樂的寶寶,需要父母雙方找準定位、對號入座,才能釋放最大合力。
母親,主要扮演好孩子的照顧者、關愛者的角色,概括起來就是醫生、保育員、老師和保姆的綜合體,充分展現其溫柔和謙和的柔性一面。一方面,要悉心地照顧到孩子的日常起居;另一方面,還要兼顧孩子的情感變化和情緒起伏,時刻關注孩子透過表情發出的“訊號”,根據“晴雨表”不斷調整步調,打好“柔性溫情牌”。
而父親的角色,需要和母親進行互補,釋放Sunny、剛性的一面,對培養和塑造孩子的性格起到引導和促進作用。父親的為人處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為人處世和對待朋友以及異性的方式方法,所以,爸爸不要以為自己的角色是可有可無的,雖然作用不像媽媽起到的效果那麼明顯,確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從長遠來說,對孩子的思維方式和看待世界的角度起到“嚮導”的作用。
另外,父母在培養孩子的問題上,需要達成一致,不能喧賓奪主或是主次不分,在涉及原則的問題上一定要堅守立場,在一些小事情上放手讓孩子努力去闖,不要一味地人為設限。爸爸代表剛強的一面,媽媽代表柔性的一面,只有剛柔互濟、陰陽互補,才能真正實現合理分工。
-
5 # 為你踮起腳尖
爸爸媽媽合理分工,其實我現在也為人父母,可是我也不知道如何分工!
在我從小成長的家庭中,我的父母都在為了我們的成長而付出,他們都同樣辛勤勞動養家,同樣也在我們犯錯誤的時候,批評我們,教育我們!所以我對分工二字沒有太多的概念!可能我更多的認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做到教育統一,理念一致!大方向上堅決不能偏,偶爾的小細節可以商討!
至於各自發揮優勢,這個是肯定的!不過這更多的需要父母的態度,以及在教育孩子的方面的用心!只要努力了,用心了,孩子肯定能做到均衡發展!
-
6 # 凌兒媽媽
在我們家沒有明確分工,而是共同陪伴孩子成長。什麼時候該媽媽出場媽媽就出現,什麼時候該爸爸說話爸爸就說話,似乎這都是順其自然的,是一個家庭該有的樣子。
就象爸爸下班回家,媽媽做飯,爸爸則帶孩子玩遊戲。吃完飯,媽媽洗碗,爸爸則陪孩子看書。當然,也可以爸爸洗碗,媽媽來陪伴孩子。
就象幼兒園的親子活動,可以是爸爸參加也可以是媽媽參加,如果都有空,爸爸媽媽可以一起參加。這就是給孩子愛和陪伴吧。
比如帶小寶寶,有時候媽媽帶了一天,累到快要崩潰。這個時候爸爸及時出現,接過寶寶,用更溫柔更耐心的話語慢慢哄,寶寶很快安靜下來。
我覺得爸爸媽媽就是一個家的頂樑柱,任何一方的缺席都是不負責任的。應該齊心協力,共同照顧和陪伴孩子,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家的溫暖,身心發展也才能更均衡。
-
7 # 蛋仔嘛嘛成長館
可以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和媽媽都擔負著不可或缺的責任。因為爸爸媽媽的性格、喜好、專長大都不一樣,比如媽媽大多感性而爸爸理性,媽媽性格偏溫柔而爸爸偏剛強,媽媽更關注細節而爸爸更注重方向……所以如果孩子能兼得父母的不同特質,相互補充促進,就可能會發展得比較全面。
就像在教育我家蛋仔的問題上,我和我先生沒有明確的分工,只能說是能者多勞多擔待,相互配合好,在彼此擅長的領域多和孩子互動學習!不得不說,時不時地讓孩子和爸爸像老師一樣教導我很薄弱的地方,不僅能讓小朋友掌握知識,更能大大地激發她的學習積極性和投入度!
當然,我以為:為了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均衡發展,最重要的,是應該在平時和我們父母的互動中,教會孩子真正的自我學習能力,培養她們的獨立精神。你說呢?
-
8 # 糯米麻麻Coco
培養一個出色優秀的孩子,父母雙方的教育缺一不可。
首先,媽媽身為女性,跟孩子親密接觸時間很多,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得心應手。往往從小處著眼,注重細節,顯得更沉靜、更精細,更能處理日常生活中瑣細的事情。其次,爸爸作為男性,對孩子日常的生活照料有點困難,但是爸爸往往更有大局感,更多地從大局看問題,而不十分看重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這決定了他們在生活小事上往往是“差不多先生”的水平,只要大體ok,媽媽不必要太苛責。而男性的運動能力常比女性強,外出活動時,爸爸可以負責寶寶的體育鍛煉,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探險精神。爸爸媽媽相親相愛,給孩子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最好的愛。
-
9 # 九皮皮
教育孩子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教育方法,但好的教育方法應該是有相通之處的。那就是爸爸媽媽都要做最好的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發揮出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像在我們家沒有明確的分工,也沒想過要分工,爸爸負責什麼,媽媽負責什麼。孩子小的時候誰有時間誰帶,現在大了,爸爸比較忙,大部分時間是我帶,但爸爸在家就會帶孩子,遇到事情會一起商量解決,怎麼做對孩子最好,而不是硬性規定由爸爸還是媽媽來做。
-
10 # 丁媽親子時光
一個孩子的幸福快樂的成長,離不開爸爸媽媽的教育和愛,爸爸和媽媽的角色缺一不可,就像飛翔的鳥兒不可缺少其中之一的翅膀一樣。
母親的天性是養育、照顧孩子,給孩子提供一個溫暖、安全、舒適的成長環境,而父親則會要求孩子去冒險、競爭、戰勝恐懼,他要以自己為榜樣讓孩子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男人,透過自己獨有的方式成為孩子眼中英雄,這些都是母親無法做到的。
因此,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爸爸的積極參與,媽媽放手給爸爸一些“權利”。
-
11 # 諾言的微笑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用分配,父母都應主動的擔當起各自的責任,發揮各自的優勢,助理孩子身心的均衡發展。
照理說,爸爸和媽媽在性格、體力、思維都存在著差異,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都應該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主動出擊,而不是要推來推去。現在很多爸爸,回到家就玩遊戲,孩子的一切事情,全交給了媽媽,有時媽媽太累了,讓爸爸去做,爸爸推半天才去做,父愛如山,當這座山都是在不斷的推卸中去承擔責任,可想而知,孩子的安全感從何而來?孩子的擔當又從何而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助力孩子的身心的均衡發展,不得不分工:父母雙方羅列出各自擅長的方面,各自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去陪伴孩子,引導孩子,擔當起做父母的責任來。
-
12 # 一夕一晨
愛是共同付出,共同培養出色的孩子。在這一過程中,真的沒有辦法太過刻意、明顯地區分爸爸應該做什麼,媽媽應該做什麼,如果說爸爸養家,媽媽養娃,那爸爸對孩子的教育是缺位的。
我們家庭比較特殊,孩子爸爸長期在外,我幾乎全力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孩子一歲多時,給爸爸接觸,孩子嘴裡唸叨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爸爸,走開!爸爸,走開!說實話,我和孩子爸爸都挺心酸的,分居兩地並非我們所想,也擔心孩子會沒有安全感或者性格不夠陽剛。所以,平常會多讓孩子和男性長輩接觸,孩子爸爸也儘量堅持每天和孩子進行交流。希望透過我們完整的愛,能讓孩子身心愉悅!
-
13 # 家有二寶歡樂多
我們家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分工,大家有時間就會抓緊時間來陪孩子,儘量不缺席孩子的成長。我的上班比較特殊,一個月至少有六天要值班,那時間都是爸爸陪著孩子的;平時爸爸上班比較忙,但晚上回家也會跟孩子玩會再去做自己的事情;我們會陪孩子講睡前故事,一起玩玩具,做手工,每天也會帶孩子戶外轉轉,假如碰到父母雙方都休息,就會帶遠一點的地方玩玩。特別是現在孩子還沒上幼兒園,也是抓緊機會帶孩子去外面旅遊,以後上學了時間上就沒這麼自由了。
-
14 # 源源和皮皮媽咪
爸爸媽媽一起陪伴,共同教育孩子,這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很重要。我家的爸爸不是隱形爸爸,他不僅人在心也在,所以孩子對幸福感比較高。
對於管教孩子方面我家是這樣分工的:媽媽負責飲食起居;爸爸負責監督學習尤其是數學方面,我一般檢查作業,但是講解這一塊由爸爸做,他講的東西孩子更容易接受;在小問題上我唱黑臉他就白臉,原則問題上他必須跟我統一戰線。
-
15 # 月月媽媽親密育兒
其實教育孩子並沒有父母分工之說,父母應該達成一致。孩子很多的行為習慣,都是源自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應該樹立他們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讓孩子能夠學會明辨是非,健康成長。教育孩子養成一些好的習慣,助力孩子成長,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社會由一個個個體組成,個體要有正確的取向,如此才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故而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地方,不要總是一味的責罰他們,也要反省自身,看看是不是自己給孩子錯誤的引導了。
-
16 # 嬌女子143380430
在我的家裡不存在兩個人分工,不管是家務也好,教育孩子也好,我覺得還是各自發揮特長做事情就好,沒有必要條條框框的圈起來,這樣讓孩子覺得太理性化,根本感受不到家庭溫暖的氣氛,生活的過於太理性化。
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家裡人融合在一起的生活,這心裡氛圍才會是溫馨的畫面。要說分工真的沒必要,只要兩個人會給予孩子該有的陪伴就好,尤其是爸爸,大部份的家庭裡會有父愛的缺失,因為現在的孩子基本是獨一代甚至獨二代,一方面孩子被大人溺愛嬌縱,一方面缺少挫折教育,尤其是男孩確乏陽剛之氣,再加上家庭觀念中往往由母親承擔主要的養育工作,父職教育缺失嚴重,更加造成了教育的不良發展。
所以,每個家庭裡都要意識到這個問題,爸爸們要學會與孩子共同相處的生活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同樣有著教育的責任和義務,他就像孩子身邊的Sunny一般,伴隨著孩子的成長。父親對兒童的心理成長具有獨特的影響力,不僅能幫助兒童確定性別角色,形成積極的個性品質,而且可以促進兒童的認知發展,提高兒童的交往能力。我們不妨根據現狀,進行有效的父職教育,引領父親走進孩子的世界,讓孩子享受身邊的這束陽剛。
-
17 # 暖心秋媽
我個人認為爸爸媽媽在一個家庭裡要合理分工工作,發揮各自優勢,幫助孩子身心均衡發展。至於要怎麼分工呢,我提以下幾點:
一、家務大家一起做。
很多人認為家務都必須是母親完成。其實這是一種比較大男人主義的說法。不管是全職媽媽還是上班族媽媽,都會為這個家不停的忙碌。當家庭的男主回到家時,如果能夠幫忙分擔一點家務,女士會覺得非常的安慰與幸福。大家不妨想一想,女士幸福指數高的家庭裡,是不是比較和睦?
二、母親與孩子做細緻活。
一般情況下,孩子幹活都是比較粗心沒有耐性的,所以在這裡母親可以與孩子一起做一些比較細緻的話,比如挑選青菜、摺疊衣服、擺放鞋子……或許你會覺得這些活不起眼,其實,要把一個家的三餐、清潔衛生做好,是需要比較細緻與有耐心的。
三、父親與孩子完成動手操作活。
大部分男孩子的天性都是對機械比較感興趣的,所以,在這個時候當爸爸的,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玩一些關於修理的活。
當爸爸們與女孩在一起玩的時候,可以玩一些關於安全之類的遊戲,比如游泳、爬高之類的。學習防身的技能,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是挺不錯的。
-
18 # 堯媽成長記
如果說教育孩子需要爸爸媽媽分工,那實在是太有目的性了,我非常不讚,太沒意思了。但如果說爸爸媽媽可以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一起陪伴孩子快樂的成長卻是非常可行的!
所以我覺得讓孩子身心均衡發展,除了要有一個和諧的家庭關係外,還需要爸爸媽媽發揮各自的優勢,陪伴孩子左右,好好的愛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多給孩子自由,少一些干預就好了!
我覺得《常回家看看》有一段歌詞歌寫的非常好!“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爸爸張羅了一桌好飯,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
-
19 # 親子陪伴蘭怡C
我覺得在生活照顧方面交給媽媽,在學習輔導,思想教育這塊交給爸爸比較合理。
媽媽天生就有照顧孩子的天賦,照顧好孩子的生活起居,飲食,穿衣,地塊媽媽能夠把孩子照顧得很好。
男性的思維通常比較理性,而女性相對來比較的感性,理性的思維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通常在學習上面爸爸的理科會比媽媽好,理科方面的學習由爸爸輔導比較合適,文科方面交給媽媽,這樣分工比較合理。
孩子遇到了困難和挫折,通常情況下爸爸的角色更能夠去面對這些問題,男性的堅強勇敢,更容易克服困難孩子更向上成長。
-
20 # 十八線mama
我覺得沒有必要分工,如果父母雙方都能用心愛孩子,陪伴孩子,各自都對孩子的成長過程負責,何必去分工明確?這也不是崗位職責,需要劃清哪個問題是誰的責任?
我覺得父母雙方對於愛孩子陪伴孩子成長的來說,並不需要分工。不是一定要有一個人負責接送孩子,一個人負責給孩子做飯,一個人負責陪孩子閱讀,一個人負責陪孩子玩,當然更不是一個人負責寵溺孩子,另一個人負責嚴加管教孩子。
父母雙方,我認為對孩子來說都有愛他的責任,都有陪伴他的責任,也都有教育他的責任。我覺得有分工,其實並不好。
回覆列表
我對問題裡“分工”這個詞語不太喜歡,每次看到或者聽到在子女教育問題上,使用這個字眼,就很不舒服。爸爸和媽媽各自對於育兒有不同的方式,以及擅長之處,這都是很正常的事。一個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夫妻之間相互商量著來,為什麼要像任務一樣分配?孩子在每個成長階段,父母親的引導作用都各有所長。父親不能在家庭教育中缺席,父愛不應該只是像“一座山”那樣紋絲不動;母親不能代替一切,更不能一人分飾兩角,是相互理解,相互配合。
曾經在兒童團的媽媽故事會嘉賓陣營裡,聽到一位媽媽描述過她的育兒經:小學她管,初中老公管,高中兩人一起管,大學孩子自己管。初聽起來,彷彿覺得有些道理,仔細想想,其實不然。誰說小學階段的孩子,父親不需要參與教育了?明明就是孩子特別喜歡和爸爸互動的,你天天在那坐著打遊戲不理睬孩子,到了初中,你才來說我該管了?拜託,孩子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不是到了這個階段才該你出動,你要知道孩子的成長,你應該參與每一步。
所以,我所理解的家庭教育,不應該是生硬的分工,而應該是充滿愛與希望,鼓勵與溫情的共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