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上有心人

    謝謝邀請。學習文言文對我來說是將近60年前的事了,那些古典文學知識我已經原封不動地還給了老師。看到這個題目,真是一頭霧水,為了答謝悟空問答,為了挑戰自我,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回答這個問題。問題的原文是這樣的:“身所能及,有盡,心所能及,無止,界以眼觀,亂如麻,若以心感,靜如水”。這段話的意思是,對於一個人來說,身體所能達到的地方是有盡頭的,而思想、精神所能達到的地方是沒有止境的。用眼睛去看外界,會混亂如麻,毫無頭緒,若是用心去感應,則會像水一樣安定、平靜,從而找到線索。這短短的幾句話,卻揭示了身與心的辯證關係。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於有心——也就是有思想,有理論,有觀點,有精神,有靈魂,有追求,只有心才具有人類真善美的本性。以上完全是個人觀點,不妥之處望批評指正。

  • 2 # 夏語天2

    本人認為,這是一種理智的人生態度,當我們看到一切亂如麻的亊情時,我門的心.眼和身要保持平衡。首先對一切事物要有敬畏之心,謹慎做事不衝動,只有心靜如水的狀態下,對任何亊物才能做出比較正確的決定,

  • 3 # 老馬識途164920285

    應答,身所能及,有盡的意思是身體所能夠到達的地方是有盡頭的,但是思想和心靈能夠到達的地方,是沒有止境的,用自身的眼睛觀看到的世界猶如一團亂麻,如果用心來感知這個世界,應做到像水一樣平靜!

  • 4 # 安安Anyway

    先看“身所能及,有盡,心所能及,無止”,意思是說(舉例說)你的學習、工作、生活僅僅限於接觸、被動、機械、完任務式,那麼你的前途事業是可以預見的,如果對待學習工作生活是發自你內心喜愛興趣併為此投於你的時間精力,那麼你的前途你的事業是不可估量的。再看“界以眼觀,亂如麻,若以心感,靜如是”,看待評判一件事情僅僅限於你眼睛看到的,那麼你的思路是混亂的,你的內心是浮躁的,因為你可以輕鬆地被眼前的一切左右。如果你看待評判一件事情是發自你的“本心”,簡單地說就是發自你對人對事誠實之心;發自還有“上有老下有小”之心;發自對身邊人事物關愛幫助之心;發自感恩回報之心……等等,那麼你的思路是清晰的,內心是平靜的。

  • 5 # 誠實11

    本人以愚識淺解一下:身所能及,有盡,意思是本身的能力涉及一切各方面的情況,包括工作,解決問題,力量支配,助人解難等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心所能及,無止,意思就是心裡想到的所能觸及問題是無止境的。界以眼觀,亂如麻,意思是各界層有眼觀察到的亊情,現象存在千條萬緒亂似麻繩結節難以解清。若以心感,靜如是…意思是假如以心觸及的事情,你的感受能平靜對待是完全對的。

  • 6 # 藍小彪

    這個句子後面一句應該為“靜如水”。

    要分析(或者翻譯)一些白話文的意思,因為各人的感悟不同,其所要表達的字義就有所不同。就這個句子,我個人的理解是:

    每個人,在自身能力的範圍內做自己所能做的事情,那麼,是應該感到完美甚至滿足了;

    如果一個人,因為其心態的貪妄,而驅使TA老是做一些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那麼,TA便會感到日子總是不滿足而最終走向極端;

    人世間的每一件事情,單憑凡胎肉眼去觀察,均會感到每一件事情每一個角落都雜亂無章,總是令人難以招架;

    如果能夠做到以世無爭,並且用正常的心態去感悟世態,那麼,我們的心境就會象沒有一絲漣漪的河水一樣澄明寧靜,便會不為俗事凡塵而煩惱。

  • 7 # 京A無住清氣滿人間R

    所觀界為有相,有相即有為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身是相,身所及亦是相,故有盡;心無量,遍一切處,無限,真心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靜如是,真心顯功能,無有不知不到。

  • 8 # 小小體育門

    看到這段話我想到了四個成語:力所能及,心無止境,心亂如麻,心如止水。至於什麼意思?每個人心中都有不一樣的答案。哲學從來沒有唯一答案,我們要學只是這種哲學的思維。每個年齡段你來看這段話,都有不同的感悟。你的經歷決定了你的認知,你的認知決定了這句話的意思。

  • 9 # 大微微筆記

    好吧,姑且說說我的理解。從字面上看,是說人的能力,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所能達到的程度是有盡頭的,可是你思維、心志所能達到的境界是無止境的。當你以肉眼看待身邊的繁雜事物時,常常感到毫無頭緒,無從下手,但如果用你的內心去感受,看透事物本質,便不會受俗事幹擾,從容應對。

    撇開這句話,我所想的是,我等皆凡人,能力有限,儘管萬分努力也總有達不到的地方。各種紛紛擾擾雖不可避免,但也沒有過不去的坎。我們何不放開胸懷,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所有的不完美,只要心靈是純淨的、高尚的,在這塵世中做個凡夫俗子也未嘗不可啊!

  • 10 # 星湖美美

    謝邀請,這句話用我淺薄的文言文知識的解讀應是: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每個人都會有力所不能及的時候,但是每個人的信念卻是無限的,縱使眼下能力不足,只要懷有堅定的信念,終究能成功!而當一個人能力不足時,如果只看眼前的挫敗來界定自己的能力,將會打亂自己的信念,心亂如麻,更何談堅持與成功?反之,如果用堅定的信念來面對成敗,遇挫折而不服輸,相信自己的信念,便可沉著應對,心靜如水,成功便不遠了!

    其實每一句人生警語在不同的語境中,可以有多種解讀,最重要的是讀者能在當中有何體驗!

    作為嶺南四大名山之一的肇慶鼎湖山中,因有著百年古寺慶雲寺的加持,當中有許多蘊含禪意的摩崖石刻,都值得大家一一品味,感悟當中的人生內涵!

  • 11 # 魔舞靈歌

    略表我的淺見:這像佛家所說,身體是靈魂的臨時住所,腐朽了,靈魂還是永遠存在的。所以身體所能及,終有限。心既靈魂所能及,是無止境的。

    以眼睛看到的世界,只看到紛亂的表象。只有用心,用靈魂大徹大悟,那麼你看到的永遠是平靜,美好的。

  • 12 # 小七葉07

    一個人靠體力能辦到的事,是有限制的,正所謂能力有限,就像舉重一樣,多一斤也不行,而一個人的心想辦的事是永無止境的,得到再多也覺得不夠多,擁有再炫耀,感覺不滿足,一個字,貪,人之本性!

    紅塵世界,用眼觀看,紛芸嘲雜,悽苦痛歡!然用心感受,自然清淨,萬物歸寂,一片安祥。

  • 13 # 金雨春暉636358121

    我的觀點是身所能及,有盡就是說自己能做一些能做的事情,有盡就是有限。心所能及,無止,是指心中所想的事或理想等,無止就是境無止盡。界以眼觀,亂如麻,若以心感,靜如水又指用眼觀看世界,世態很複雜,若以心去感受,就要看淡世間的世態炎涼,冷靜思考世態發展,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就會心靜如水!

  • 14 # APP資源匯

    謝謝邀請!作為一個大學生,我的經歷還遠遠沒有比各位長輩那麼豐富,對事情的認知還達不到某種深度,也只能獻醜的給你們講講慕白對這句話的理解,其實剛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就深深有感觸,就比如身所能及,某件事情我主觀上認為自己能做到,但是我對這件事不感興趣,即使我可以重複做這件事一次、兩次、三次,但終有厭煩的一天,也就是有盡,拿我的一個例子來說,剛上大學,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的性格,變得開朗樂觀,改掉自己不愛與人交流的性子,於是我就嘗試著待人熱情,嘗試著經常開玩笑,嘗試著完全改變自己的性格,然而我的確改變了,表面上變得開心了,當心裡卻一點兒沒有快樂,因為我不喜歡這種轉變,當我好心跟別人講話時,卻遭無視;當我遇到不順心的事,別人卻調侃你;當我正經向別人詢問事情時,他們卻用玩笑的語氣回答你,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一定非得認為自己可以變得樂觀開朗,現實告訴我的一個真理,不要再用你主觀上的想法去推測你能否達到某件事情的要求,因為你內心不願意,做什麼事情做的再好都會有斷痕的一天,除非你在此過程中逐漸去適應,達到你心中認為你可以到達的一種高度,那麼就可以恭喜你了,你已經完成轉變,你的方向已經回到正軌,方向對了,只要堅持,就一定可以到達彼岸,到達你想要的終點,心所能及,無止,雖然有點唯心主義,當所道出的意義是實質的,排除客觀因素,只有方向對了,只要你的終點沒到達,你就會有無盡的動力支援你,無止並不是沒有界限,它指出的大概是一種精神力量,精神動力,告訴我們只有你有心去做這件事,就不存在什麼失敗,因為你把這件事已經看成一條直線,直線是無限的,沒有終點,可以無限延伸,就比如學無止境,我們活到老學到老,還不是說我們不要把事情看作一個線段,而是把它噹噹作一種延伸。

    ”界以眼觀,亂如麻,若以心感,靜如水“,這句話更是讓我們不要單純把眼睛當作看世界的窗戶,我們的身上有兩個視窗用來接收外界資訊,如果你用眼睛來觀看,那你只能看到事物表面現象,就會產生差別感,因此產生錯誤感受,這樣你看到的與你感受到的就會發生矛盾,讓你心亂如麻;我們有句話還這麼說:“眼睛是心靈的視窗”,我們透過眼睛接收到的畫面,會經過心靈的深加工,你要是原料錯了,那你做出的東西也就會亂,把多種雜料參合在一起,這也是麻布的配方,你說對嗎?很形象的比喻,因此我們應該用心靈來觀看世界,才能選對配方,製作出精美的東西,我們心靈的窗戶就好像是透視鏡,可以看穿事物本質,看見事情的內在,我們常說某人缺心眼,缺心眼,就是說人沒有心機,做事遲鈍不夠細心,做起事情手忙腳亂,也是道出這麼一個道理,我們用心去感受世界,才能細心的發現生活的美。

    (慕白高中語文非常不好,見諒,純屬自己見解)

  • 15 # 大拙一日禪堂

    試著解釋一下:身體可以到達或感受到的東西是有數的,心可以到達或感受到的東西是沒有止境的。用眼來看這個大千世界,就是一團亂麻,如果用心感受,這個世界平靜的就像一潭死水。

    這句話本身就不究竟。

    身,心,還是在相里打轉。

    如果用“五蘊”(眼,耳,鼻,舌,身,意)來代替“身”,用“空”來代替“心”,則豁然開朗。

  • 16 # 艾美70520408

    身體能夠到達的遠方有盡頭、心靈到達的地方沒有止盡、縱觀世界、眼睛所看到盡是繁亂如麻、倘若人用心感觀時、肉眼所看的亂象將煙消雲散,到達一個心靜如水的真我狀態!大概是教人心胸都要豁達、不困於心、不困於情、不困於外界因素影響

  • 17 # 般若行者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憑藉自身做到的事畢竟有限,而他(她)的內心思想所能達到的高度和深邃則是沒有侷限的。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如果你只是用眼睛去看,終會因看不全面透徹而庸人自擾自討無趣,但你若能用心去體察感悟那麼你將能洞徹其本質從而達到一種去留無意得失不計的瞭然心境。這句話總體來說它著重說明人內心的強大和重要。由內及外,又由外入內。這和王陽明的心學有相通之處。聖人之道,在於本心自足

  • 18 # 總叨叨

    1、身體或者說行為上能做到或達到的高度、層次,是有限度的,有盡頭的,不能一直持續下去。心裡想的,或者說思想所能到達的層次或深度,是沒有止境的,可以無限的發展下去。

    2、用眼睛觀察世界,世界上的零零總總錯綜複雜的事物就像是一團亂麻,說不清道不明,沒有頭緒。如果改變方法,用心去感悟世界上的紛雜繁亂的事物,那麼就能做到像水一樣的平靜。這也是提醒人們對事物不能光看到表面的現象,還要分析事物的本質,從中摸索出規律,世界就會展現另外的樣子,人也會平靜的像水一樣面對這個世界。

  • 19 # 俠義在心間

    昨晚做夢,夢見一高不可攀的大山,山前有許多條道路,或羊腸逶迤,或寬闊通達。奇的是每條道路前面都立有石碑一塊,依稀記得有幾塊是這麼寫的,道法自然,道生一……。還有一塊是這麼寫的……如露如泡影……。其中有一塊最大的石碑用猩紅的大字寫著:身所能及,有盡。心所能及,無止。界以眼觀,亂如麻。若以心感,靜如水。碑下有一外國老頭正在對一民工小夥說,看我能神遊宇外,發現相對論的奧秘,正是心所能及,無止。小夥答曰,是呀,我用以眼觀看看房價,心裡那個亂如麻,再想想彩禮丈母孃可不靜如水嗎,拔涼。

  • 20 # 夜闌靜語

    身體到達不了的地方,眼睛可以到達,眼睛到達不了的地方,心靈可以到達。

    身體可以到達的地方是有限的,心靈可以到達的地方是無止境的。只用眼睛看,這個世界紛亂如麻,也是看不清楚的。如果用心去感受,讓自己的心靜下來,體會自然萬物,發現自然執行的規律,萬物各自有道,這時就可以看清周圍事物的發展次序,從而做到因勢利導,就如水往低處流會產生能量,我們利用這個能量發電一樣。

    身體和眼睛受限則如《遊褒禪山記》所云:

    1、志:“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力:“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3、物:“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人類身體受限,用“志”、“力”、“物”三者彌補:

    有的人身體素質不佳,有的人沒有毅力,探索洞穴,只憑眼睛不行,還要藉助“物”,這裡即火,雖然借用“志”、“力”、“物”三者,可以探索更廣闊的地方,然而其盡頭也只不過是“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這遠遠不能滿足人類對世界,對宇宙探索的好奇心,於是要靠“心”。

    “科學猜想”是科學探究的第二步,其實質是根據生活經驗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猜想,有了“猜想”才有科學探究的後面的步驟。這就是“心”的作用。

    “詩仙”李白超級有想象力的作品:

    《夢遊天姥吟留別》“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古往今來無論是詩詞還是科學技術都有“心”的妙用,心可以到達的地方很遠很遠,所以不要去猜別人的心思,猜不透,也不用猜,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心能感受到的即使真的。

    身體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心靜則心靈澄澈,心誠則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中有沒有一個微不足道的瞬間讓你一直難以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