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歷史上和當下的,有誰來聊聊?
8
回覆列表
  • 1 # 指月科普集

    文化人裝逼失敗現場很多啊,因為每一個文化人裝逼成功的得意背後都是另一個文化人裝逼失敗的失意。

    比如蘇東坡和佛印。蘇東坡和佛印侃大山,東坡想整整佛印,就問佛印:你看我像什麼?佛印說,你像一尊佛。蘇東坡感覺自己得逞了大笑說,我看你卻像一坨屎。

    當然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心中有什麼便看到什麼。當然還是佛印裝逼成功。

    柳永科考時作了一首鶴沖天,不料仁宗皇帝臨軒放榜時看到其中一句:忍把浮名,換作淺吟低唱。仁宗心中一惱,好吧,和我玩這一套,我成全你,去淺吟低唱吧,不給你浮名汙染你了。

    還有一個東坡的故事(東坡說:擦,我又躺槍。)一日蘇東坡到一個地方看到王安石留下的一句詩:明月當空叫,黃犬臥花心。看後不覺發笑,感覺狗屁不通,於是改為明月當空照,黃犬臥花蔭。後來才知道原來當地有一種鳥叫明月,一種昆蟲叫黃犬。(東坡說,好吧,為了整我你們也夠拼的。)

    民間還有很多關於徐文長,解縉和鄭板橋的故事,當然大多他們都是裝逼成功的典範,對手就是裝逼失敗的楷模。

  • 2 # 語文乾貨鋪

    “夢中得詩”劉心武。

    實際上這是黃庭堅的詩句,原句是“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此句也算得上宋詩名句了,竟然能讓劉心武遍查古籍而不得,真是奇了。

    更笑話的是他把自己夢裡得的這句當成上聯來徵求下聯。但是對聯的規矩上聯得是仄聲,下聯才是平聲。身為“紅學家”,卻連這種基本常識都沒有。

    劉心武老師這一把確實顏面掃地。

  • 3 # 李大明梅花虎

    有一個蘇東坡為王安石續詩的故事算不算?««王安石三難蘇學士»»。如果沒記錯的話,王安石寫的前兩句是:"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東坡續寫: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 4 # 大悔憶智周

    黃庭堅說,蘇東坡啊你的字不錯,就像踩死了的蛤蟆!蘇東坡說你的字很好,就像死蛇掛在樹上!

    結果兩人裝逼都失敗,或者說都成功。

    蘇東坡的字成了天下第三行書,現在已沒人能寫出第四行書,儘管所謂“十大行書”已經排出;黃庭堅的字現在拍賣最貴——因為他的審美觀實在太先鋒。

    蘇東坡在書法上有很強烈的個性和創造性,這是普通書家望塵莫及的。但他未免太自我,喜歡用側鋒,這是現在書法培訓班輔導老師一再告誡學生不能犯的錯誤。這些書法老師總是敲黑板:“中鋒!中鋒!中鋒!”

    蘇東坡寫過好多首論書法的詩,現在那些書法導師真應該好好研究一番。中有三處驚世駭俗的名言。

    其一,“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

    其二,“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

    說得都很有道理的,書法不必太過斤斤計較技術層面,要知道大象無形,最重要揮灑自如,要有自我,技術為藝術服務。

    其三,“杜陵論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

    前面都說得不錯,這個就過了,就裝逼了!而且裝逼裝到杜甫那裡去了。

    知道李邕不?他幹過北海太守,人稱李北海,書法史上只有他曾和王羲之並列。

    “右軍如龍,北海如象。”

    就這麼偉大的書法家,還主動請求和杜甫見面。而且杜甫是有書法實踐的,“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童子功練起,造詣是相當高深的,只不過書名為詩名所掩罷了。

    杜甫“書貴瘦硬方通神”的觀點,乃是針砭當時肥俗的時尚,蘇東坡撈起半截就開跑,裝逼失敗。

    以上戲說,不必當真。其實蘇東坡對杜甫的詩歌,是五體投地的。

  • 5 # 手機使用者241323409

    靳東是個演員 為什麼不挑個文化人來舉例子;是不是還要噴靳東沒有歌唱家唱歌好還上臺了 沒有運動員打球好還當網球大使了;靳東2014,2016兩次獲得共青團五四青年獎章 去看看煤礦文工團的文章 他憑的是行動和成績 不是人設;另外靳東剛剛為紅旗汽車代言 為民族品牌站臺 加油靳東 越來越好

  • 6 # 小馬侃歷史

    我來說幾個古代裝逼的故事,可能有的不是文人,但是湊個熱鬧,哈哈。

    第一個:話說齊國有兩個有點彪的大漢,兩人分別住在城東和城西。有一天這兩個彪漢就在路上碰到了。由於相互都聽說過彼此的彪名,於是駐足開始裝逼。

    “壯士。喝點?”

    “喝就喝,誰怕誰。”

    於是,兩人成功的喝大了,開啟了裝逼模式。

    “這隻有酒,喝著不爽啊,有肉的話,我還能再喝幾壇酒”

    “你是肉,我也是肉,怎麼就說沒肉呢”

    於是拿刀互砍,喝酒吃肉。然後兩人因失血過多死了。

    第二個:民國時期,蘇州城有一商人叫陳志遠,這人沒什麼特點,就是怕老婆。然後有一天,因為“我和對門小花誰漂亮”這樣的話題跟媳婦幹起來了。結果可想而知,怕媳婦的陳志遠,被老婆吊起來打了一頓。志遠是傷心羞憤的嚎啕大哭啊,一氣之下拿著一把剪刀,離開了家,然後跑到了一處空曠的地方將胯下之屌剪去。

    不得不說志遠兄很耿直啊,不光對媳婦狠,對自己更狠。

    第三個:秦武王嬴蕩的裝逼往事

    公元前大概310年,秦惠文王上西天取經之後,就把他的這個王位傳給了秦武王,這個秦武王有個特點,就是力氣特別大,有點天生神力的意思,從小身體就特別強壯,比同齡的孩子要突出很多,所以小的時候是皇城打架扛把子。這個人從小就愛跟人打架,長大了更是了不得,常常跟人比誰勁兒大,掰手腕。而且他即位以後,凡是跟他差不多的人,跟著他打過架的掰過手腕小夥伴,比如說任鄙、烏獲、孟賁等都收到了他的重用。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民間走訪巡視,正好看見烏獲和孟賁正在比試舉大鼎,然後非常興奮,非要過去耍兩招,媳婦攔都攔不住,結果用力過猛還特麼沒舉起來,然後兩眼出血,骨頭都特麼斷了,到晚上失血過多死了。

    先說這仨吧,以後有機會在跟大家分享其他的,告誡諸位,裝逼有風險,帶好安全帽。哈哈。

  • 7 # 我睡了528

    提起裝逼失敗現場,就不得不提王司徒與諸葛亮的罵戰。王朗,汗末三國經學家,著有《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有文集34卷,是的的確確的文化人吧。諸葛亮第一次出師北伐,王朗自以為才辯無雙,能以一己之力說服諸葛亮棄蜀投魏,還在曹操年前誇下海口,不料被諸葛亮氣的摔下戰馬,氣絕身亡。這也是鬼畜王司徒與諸葛亮饒舌的由來。

  • 8 # 司馬長史

    鄭淵潔以前參加作家協會,會場中許多作者都在高談自己讀了多少書,他在會場內遇到一個作者,那個作者問他讀過某個俄羅斯作者的書籍,鄭淵潔搖搖頭,對方大驚:“你連他的書都沒有看過你怎麼寫作?”輪到鄭淵潔發言時,他說:“我最近在看庫斯卡婭的書,特別受啟發,你們看過嗎?”70%的人點點頭。然後鄭淵潔說:“這個名字是我瞎編的。”頓時場下無語。那些作者應該算是文化人了吧,這臉打得啪啪。

  • 9 # 盛漢將軍

    要說裝逼失敗的例子很多,不知在皇帝面前裝逼的能不能評上裝逼王這個稱號呀?

    大家都聽說過孟浩然吧?就是寫了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被小學生改編成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一咬一個包,十年好不了的那個唐代五言詩的名家,今天講的就是他的故事。

    下面不在多說廢話,請看孟浩然裝逼現場。

    《新唐書》本傳記載,有一次王維在皇宮待詔時曾經偷偷邀請孟浩然進來切磋詩藝,正在喝酒打屁胡噴時,唐玄宗突然駕到。王維趕快將孟浩然藏到床下,但見到皇帝時還又不敢隱瞞,怕得個欺君之罪,只好對玄宗說了實情。皇帝並沒有責怪王維,還說自己一向聽說過孟浩然的大名如雷貫耳,今日一見真乃三生有幸。當然這是我在胡說。就是皇帝正好可以一見。嚇得孟浩然趕緊從床底下爬出來拜見唐玄宗。皇帝也很欣賞孟浩然,就讓他說說自己的詩作。孟浩然剛好新作了首《歲暮歸南山》,也想趁機表現一下,張口就說,想留個出口成章的好印象。當他說到“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的時候,唐玄宗甚一聽不樂意了,尼瑪,聽你詩裡的意思我要用你就不是明主,不用你才是明主,來我這裝啥大尾巴狼啊?於是就說:卿不求仕,而朕未棄卿,奈何誣我?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是你自己不求做官,我何曾拋棄過你?你呀哪涼快哪待著去吧,於是下旨對孟浩然永不錄用。這孟浩然雖然有才,然而並未悟得我們現代人裝逼界之精髓,如果能早點得到我們裝逼界的寶典,何至於此?

  • 10 # 考古軍中馬前卒

    說起來,答主也勉強算是個“文化人”,常在學術圈混,肯定是少不了去各種會場上走走。現在的很多學術會議其實很無聊,發言時間短,基本也沒多少討論的時間。幾乎成了臺上的各自表演,臺下的拍一拍PPT,然後吃飯喝酒告別。在這種會議上呢,尷尬場面還是見過不少的。有些甚至是鼎鼎有名的學界耆宿、大佬,由於做學問劍走偏鋒又不肯多下功夫,所以難免人前露怯,貽笑大方。在這裡就跟大家分享幾個“車禍現場”,當然了,為尊者諱,一律不點名。

    例一:

    在某次學術會議上,某著名教授談墓葬美術,此君以研究古代的天文、宗教、信仰而出名,這次他談的是一座西晉時期的墓葬。他說你們看啊,這裡面的隨葬品擺放位置都是有講究的,這是按照什麼什麼天文星象圖放的,有重要的寓意,說的是頭頭是道。最後還感慨說,可惜好多人都沒看出來啊,只有在下看出來了,承讓承認,希望你們以後加強學習。其實言下之意就是,在座的都是渣渣。。。

    待他講完,另一位老先生實在忍不住站了起來,說我就是當年整理這座墓的資料的,我很確定,這座墓曾經被盜墓賊嚴重盜擾,那隨葬品,早就不是原來的位置了!

    會場氣氛頓時極為尷尬。。。這教授,不仔細看書,用一團亂的隨葬品去附會古代星象,越看越像,還產生了蜜汁自信,真是不知道說啥好了。

    例二:

    這事兒是聽來的,說是某地方的文物局領導,屬於半路出家,業務不熟,但氣派十足,還喜歡裝。有一次去視察工地,看考古隊員在仔細清理發掘現場。看過考古發掘的朋友都知道,遇到重要的遺蹟或者文物,就得用小刷子竹籤子慢慢整不是。但是呢,當時這人就不滿意了,說你們怎麼挖的這麼慢呢???考古隊員只能解釋啊,這科學發掘就是慢。 領導更不高興了,說每年給你們**的那麼多經費,不會買個挖掘機來挖啊?!!

    在場的專業人員想笑,又不敢,只能硬憋著。

    例三:

    我院一位年高德劭的教授去世,這是真的很厲害的一位先生,可以說是學界的泰山北斗式人物。學校為了表示關懷,派了幾位領導來慰問。 可惜,這幾位大概是沒有提前百度好,所以鬧了個大笑話。

    他們到了以後,除了說一些場面上的話,還非要裝作很瞭解老先生的樣子。 其中一位就說了,先生是很有影響力的,對我校做出突出貢獻。我們要大力宣傳弘揚他,他是建國後我校培養的優秀人才呀!然而其實呢,這位老先生,是解放前讀的日偽佔據時期的我校,建國後人家直接就工作當老師了,沒機會再接受培養。當然,這段亡國經歷也是先生在世時候非常耿耿於懷的。

    所以啊,讓我們重複那句話,莫裝逼,裝逼遭雷劈。甭管圈內圈外,一律平等。

  • 11 # 劉宅宅

    “雞湯教主”于丹

    話說2015年的開學季,北師大新晉“國學大師”于丹教授也興致勃勃準備迎新生了。作為著名文化學者,檔次自然不能低。果然,她大方優雅丟擲的迎新大禮非比尋常,竟是大清光緒皇帝的“京師大學堂開學迎新演說”。

    那年9月4日晚上9點30分,於老師在微博曬出這份堂皇的“光緒開學演講”,並深情款款地評論道,“馬上迎接新生了,見到當年‘京師大學堂’之迎新講話,很是感慨。光緒帝提及的一個敵人是偽善,一個敵人乃守舊,砥礪學子破心中之賊,致力國家強盛。2015年的中國真的強大了,但我們的大學生破除偽善與守舊了嗎?國家命運真的與自己使命相關聯了嗎?”

    “文化大師”餘秋雨

    2007年,江蘇泰州相關部門,重建本地文化名勝“望海樓”。事畢,請出網紅學者餘秋雨先生撰文為記,欲勒之碑石,傳之後世。

    餘先生向來自視甚高,得此美差,自然當仁不讓。不久,他的文章《泰州望海樓新記》,就遞交了定稿。該文約400字,文短省力,一週後就刻好懸正於高樓,儼然四方觀瞻所在。只是,幾乎與此同時,當地輿論沸騰,人言嘖嘖,文化界人士更是一片嘲罵聲。許多專家學者在網上議論紛紛,認為不僅所託非人,而且該文字身“歷史謬誤連篇、字句多不通甚至荒謬”,要求予以撤換。

    現在回頭看,該文確實比較“水”,如此軒昂自高,未免太欺江浙無人。比如,望海樓作為歷史名樓,號稱“江淮第一樓”,始建於南宋權臣史彌遠宰政之日的衰世末季,本是常識,余文卻偏說“起於盛世”,且將北宋人物強登上南宋才建的城樓,還“可見此樓命運,實乃中華民族興衰之表徵”等等牽強敷衍;

    還有諸如“值此故國盛世重開”、“望海樓豈有不重起之理”等句,不文不白,文理矛盾,炫文采而實傖俗,也難怪被人批駁的體無完膚。更可堪笑的是,餘先生在文後所綴一古詩,名為“七言”實為“打油體”,韻步亂押、平仄混亂、格律盡失,暴露了餘大師連舊詩常識都很隔膜的窘態。

    在輿論壓力下,泰州市政府很果敢地砸掉了餘先生的《望海樓新記》碑,另邀著名報人范進宜重寫。本地某人直言,“匡超人、牛浦郎水準,居然妄稱名家大師”,餘老師弄得灰頭土臉。

    “國學權威”馮其庸

    “紅學大師”馮其庸先生,歿世未久。生前,他不僅是人大國學院的掌舵者,更執掌“紅學會”數十年,說一不二,黨同伐異,威風凜凜。學術圈頗有怨言,至有稱之為“學閥”的。

    四川孔凡章先生,當代詩詞名宿,乃中央文史館詩片語組長,更是將女兒孔祥明、外孫孔令文(聶衛平長子)培養成為“國手”的棋壇高士。他1987年就受任文史館員,門下弟子甚眾,秀出者亦頗不少,劉夢芙等名角即其裁成,時號“孔門”。他除性情耿直,有名士風度之外,還有一個為學“特色”,就是討厭“紅學”。

    他不喜紅學,更敢於對“學術權威”馮其庸“說不”。據說,有次開會,兩人碰上了,閒談中孔凡章照例又是一頓“猛K”。馮公臉面盡失,可論理搶白又說不過,遂顯勃然大怒之色。孔凡章毫不理會,從容對馮講到,“你們這幫搞紅學的,是不是連林黛玉啥時來月事都要徹底研究一番?”

    馮公聞此,倒也識趣,沒接話就灰溜溜從後門走了。此事聞諸於詩人徐晉如。

    中書協掌舵蘇士澍

    話說2015年12月8日,中書協“散館”改選,素不為書壇所見重的蘇先生竟異軍突起,榮膺新一任舵主,暈殺整個書壇。

    蘇先生的字,缺乏信服力另當別論,可連普通漢字都常常寫錯,就不免讓瓜眾“想入非非”了。比如,他給人題字,杜甫的《春夜喜雨》寫成“李白詩一首”;五代楊凝式的字帖,蘇先生題寫書名,愣是寫為《楊凝氏書法字帖選》,一代書壇大佬生生被徒孫弄成了女人;《周易》中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當是初中生常識,蘇公落款說是出自“莊子”。

    凡此種種儒林外史式的戲劇,不勝列舉。現如今書法大師們的文化品位,也只能“呵呵”二字迴應了!

    “國寶專家”史樹青

    在當代文物鑑定界,史樹青先生是公認的大佬,號稱“國寶級專家”。他的權威度,甚至超過徐邦達、啟功等,以至於行業中人都說,“史老說啥我們就跟著說啥”。

    但就是這樣一位大師級人物,晚年竟然曾被一介初中生騙得團團轉,差點晚節不保。這裡面的奧秘,到底是“人老真傻”還是“為利充楞”,至今還是文物界一大謎團,當然也是一大談資。

    話說,當年有位土豪,名為謝根榮,是彼時有名大款。此人初中文化,小商販起家,名聲不佳,事業謀求轉型時,眼光很毒辣地看中了房地產這一商機。1999年,他想開發一樓盤,苦於資金鍊緊張,就想了個法子撈錢。怎搞,騙貸!拿啥去騙貸,頂級國寶級文物。

    為此,他僱人找來一堆玉片,串成金縷玉衣,且一串就是搞兩套。然後,找了彼時國內最頂級的五位文物專家作鑑定,史樹青先生即為領頭羊。當日,這五位大師吃飽喝足,圍著金縷玉衣鼓搗一番,連連稱歎,並出具證書給出了24億的估價。

    謝根榮呢,就憑著這經過頂級大師們鑑定認可過的兩套“國寶”金縷玉衣,取得了銀行數位行長的信任,獲批貸款10多億。往後不久,案件曝光,新聞界、文物界一片譁然。只不過,這幾位大師啥責任也沒有,“走眼”二字就足以搪塞過去,推卸所有責任了。

    2007年,史樹青故去。剩下的這四位,依然活躍在發家致富奔大款的路上,大家還經常可在電視上領略他們的風采。各位看官,您說這文化人裝犢子失敗,能叫“失敗”嗎?

    其實,仔細琢磨,這些“文化人”的裝,看似丟盡臉面,其實每個人都“成功”了。“流氓不可怕,就怕有文化”,此之謂乎?

  • 12 # 沙漠之鷹落在綠色湖邊

    真不知道紅學會研究了幾十年,把紅學理解出來沒有?弄不懂那些文化大佬做在一起都說些啥,難道每天都鑽硑紅書裡的女子那天來例假?細品每對夫妻的性生活?

  • 13 # 周宗明217

    最近,《天生我有才》有檔節目,張紹剛主持,有一女孩(原諒我記不住名字)學貫中西,講莎士比亞有些作品國人少有人讀過,談經歷,談學問,談收入,非萬元月薪,不就。有自持,有學者範兒。年輕,慱聞強記,舌戰群雄,張紹剛縱讀過莎翁,同我輩一樣,當年狂熱,年且久遠,顯然不是對手,卻以老賣老,顧左右而言他。對姑娘從身體上橫挑鼻子豎挑眼,並帶全部招聘人員入坑,把人才當蠢才,掩飾自己黔鹿技窮,結果麒麟皮下露出馬腳,被臺下網上觀眾罵得狗血淋頭。姑娘修養再好也哭笑不得,不尷不尬面對天下人,令人扼腕。張紹剛巳經幾次失智了。比之於董卿塗壘,他那裡配站在主持人臺上。以智文其過,欺天下無人,君子之賊也。一之為甚,豈可再乎?

    滾!

  • 14 # 冰清玉潔zxc

    在《朗讀者》這檔節目中,主持人董卿和濮存昕把老舍的名字念成了老(社),一時間觀眾譁然。《朗讀者》是真正的純粹文化節目,給人的感覺就是高大上,主持人竟然把這某個大名鼎鼎的作家名字給唸錯了。而同時主持人也是大名鼎鼎的主持人,網友紛紛調侃:“今天才知道,原來老舍是念老(社),真是漲姿勢了!”

    不知道主持人是一貫疏忽還是緊張致錯。有些錯誤,平時不會犯,一旦緊張就會出現言不由衷的狀況。(他們身經百戰,應該不存在緊張。)

    老舍的舍字是多音字,到底為何得念第三聲呢?因為老舍姓舒,字舍予。他把這個字一分為二,大致的就是舍我的意思。如果念成第四聲,那麼這個名字就無解了。

    其實在舒乙先生的《“老舍”名字該怎麼念?》一文中,對老舍這個名字讀音做了具體的表述。

    問:老舍自己怎麼念呢?

    答:他念第三聲,從來沒聽過他念第四聲。

    名人一個小錯誤,人們也會把它放大,不是人們不寬容,而是名人效應使然。

  • 15 # 日月思勤

    古今中外都有,要說最經典的,當數于丹教授為最。

    于丹1988年活躍在各大媒體,在全國地巡迴講學演講,大火特火,2007年榮獲中國作家富豪榜第二名,成為炙手可熱的學術界超女。

    2016年在北大講堂進行了一場大師雲集的崑曲盛宴,主辦方請于丹上臺發言,于丹對於崑曲知之甚少,這也很正常,術業有專功。客氣客氣得了吧,這不是于丹的性格,還在班門弄斧,賣弄學問,立即遭到了北大學生"下去吧”!"下去吧"!的起鬨聲,于丹不得不尷尬的下臺離場。

    有的說是因為于丹在此場合穿超短裙不遵重國粹藝術,有的說于丹對崑曲一知半解,還高談闊論,誇誇奇談。

    于丹關於北京霧霾天氣呼籲大家不出門,用精神當武器去抵抗霧霾,精神勝利法,作為學者號召大家自欺欺人。

    于丹在2018年11月23日辭去北大藝術傳媒學院黨委書記的職務,在大紅大紫後,跌落神壇。

  • 16 # 縣域金融觀察

    偶然發現哪個文化名人失誤就欣喜若狂、像中了大獎,並冠以“裝逼失敗”,這種心態真要不得。

    經常出現在公眾面前的文化人,難免會有些口誤或知識盲區,這並不表明那些不出現在公眾面前的文化人就更高明,那些敢在公眾面前亮相的文化人,絕大部分都有真才實學、過人之處,即使有些失誤,也是瑕不掩瑜。

    當然,社會上也確實有極少數掛羊頭賣狗肉、虛張聲勢沒啥真才實學的文化人,為了沽名釣譽裝逼,這種人確實要揭穿、聲討。

    對於確有真才實學的文化人,還是要多些敬重、多些包容!

  • 17 # 鴻鵠迎罡

    從古至今,文化人或多或少都有賣弄學問和才華的習慣,遇到合適的場合,他們總是竭盡所能,向旁人來顯擺自己肚子裡的墨水容量。

    若賣顯擺得好,則立竿見影,即刻會在大眾心目中提高自己的形象,若賣弄失敗,則會讓節操打碎一地,甚至被千夫所指。

    當代文化界,就有這麼幾位著名文化人因為賣弄學問而翻車的事例,導致他們的故事長期被當作文化界的笑料,供大家在茶餘飯後消遣。

    一,北大“鴻鵠校長”林建華

    林建華於2015年2月——2018年10月,擔任北京大學校長。

    2018年5月4日,正好是北京大學建校120週年,北大師生普天同慶是理所當然的,林建華校長登臺發表了數千字的名為《大學是通向未來的橋》的講話。

    講話稿裡開頭有這樣幾句話:希望新時代的青年人要愛國,忠於祖國,忠於人民;要勵志,立鴻鵠志,做奮鬥者;要求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實幹家。

    不知何故,林建華在發言時將“鴻鵠”二字讀作hóng hào,隨著擴音器的傳播,臺下聽眾都聽到了,嘲笑聲不絕於耳。

    北大一些學子在第二天不斷指責林建華,認為他作為一校之長,竟然犯這樣的低階錯誤,弄出這樣的笑話,實屬不應該。之後,這件事在網路上持續發酵,林建華即刻成為大眾消遣、調侃的物件,網友們甚至給他起了“鴻鵠校長”的綽號。

    林建華究竟是才學疏淺,不明白“鵠”字的正確讀音,還是他當時演講時發生了口誤,這些就不得而知了。

    二,賈平凹題寫“傅作義將軍故裡”牌匾出錯

    傅作義(1895年——1974年)將軍戎馬一生,是著名的愛國名將,他的家鄉在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孫吉鎮安昌村。

    賈平凹大筆一揮,題寫了兩個牌匾,一個是“安昌村”,另一個是“傅作義將軍故裡”,如今,它們一上一下懸掛在安昌村的牌樓上,非常醒目,是遊客參觀的物件。

    在下邊的牌匾上,“故裡”的“裡”屬於錯別字,正是這個字出現問題,讓許多遊客貽笑大方。

    “裡”是“裡”的簡體字,兩字雖然讀音一樣,但是,它們的含義和用法完全不同。

    “裡”在古代通常有三種用法,一是用作路程單位,二是用作地方編制,比如,古代常說五家為“鄰”,五“鄰”為“裡”。

    三是表示居住的方位,在自己家附近的地方就叫作“鄰里”,把自己的家鄉稱作“故里”。

    “裡”字從造字方式上就能搞懂它的含義,被包含在衣服裡邊,因此,在《說文解字·衣部》中這樣解釋:裡,衣內也。從衣裡聲。良止切。含義是指代衣服,以及跟衣物相關的東西的內層, 跟“裡”字是通用字。

    如果要表示故鄉,不論是繁體還是簡體,都要寫成“故里”才是正確的。若寫成“故裡”顯然有錯,不僅詞不達意,還會弄出笑話。

    三,徐靜蕾在《送元二使安西》裡寫錯6字

    七言絕句《送元二使安西》婦孺皆知,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也是古代送別詩裡邊最著名的一首,被廣為傳頌。後來,因為這首詩太有名了,音樂家根據詩歌意境譜寫了曲字,成為著名古琴曲《陽關三疊》,全詩如下: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許多書法家練字時,喜歡寫《送元二使安西》,達到練字目的。

    然而,有才女之稱的徐靜蕾,在一幅書法作品裡,把這28個字,竟然寫錯了6個,分別是:第一句裡把“渭”寫成“謂”,把“輕塵”二字寫作“清晨”,第二句把“青青”二字寫成“清清”,第三句把“盡”寫成“進”。

    一名網友說:徐靜蕾本來就是半桶水的水平,根本不懂這首詩的意思,也不懂“浥輕塵”的含義,才弄出這麼多笑話,不作秀就不會丟人。

    四、蘇士澍給企業題詞寫錯“越”字

    幾年前,書協主席蘇士澍受浙江一家企業之邀,為其題字,該企業名叫“越莊”,不知怎麼回事,蘇士澍題寫的“越莊”二字裡邊的“越”字,少了一撇,貌似是錯字。

    透過查閱《書法字典》得知,“越”字不論在篆書、隸書、楷書,還是行書和草書裡,都沒有像蘇士澍這樣少一撇的寫法,歷朝歷代各種字型和碑帖裡都會寫上一撇,因此,可以肯定地說,蘇士澍把“越”字寫錯了。

    “越”字從“走”從“戉”,《說文解字》裡對它的含義主要有四種解釋,一是動詞,表示跳過、跨過。二是名詞,做地名,在浙江東部一帶。三是一種很少見的姓氏。四是形容詞,表示聲音或情感激揚飽滿。

    畢竟,蘇士澍是書協主席,成天跟文字和書法打交道,寫錯字情理難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號和朝代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