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淡如菊
-
2 # 月中客棧說歷史
國號和朝代其實是沒有區別的,一些朝代的君王認為自己是前一個朝代的延續,故繼續延用了前朝的國號,如西漢、東漢,西周、東周,西晉、東晉等,是後人把他們加上了一些特定名字,便於區分。
-
3 # 52211682393
古代歷史上的國號和朝代有沒有區別,要看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歷史條件。國號一般是指一個政權的官方名稱,是一個政權的標識。這與人的姓名一樣,是一種稱謂。而朝代可以理解為這個政權在歷史上所處時期的名稱,是一個歷史時段的稱謂。第一種情況,那些大一統,尤其是入主中原地區的朝代,國號和朝代基本上是一致的。如秦朝,隋朝,唐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等基本上統一中原的朝代,國號和朝代基本上是一致的,國號就是朝代,朝代就是國號。第二種情況,朝代相同,但國號有微小的區別。比如歷史上的東漢,西漢,東晉和西晉,北宋和南宋等。所處的歷史朝代一樣,但國號有所區分。第三種情況,朝代相同,不同的國號並存。這主要體現在那些天下分裂動亂的時期,同一朝代下,有不同的國家政權並存,象五代十國和三國時期。五代依次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代之外,還有許多割據政權。象前蜀,後蜀,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和北漢等十幾個割據政權。歷史上把自唐朝滅亡開始,到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統稱為五代十國時代。在這一時期,有許許多多的小政權,國號不同,但都歸納為五代十國這一時期,也可稱謂是一個朝代。三國時期,可以說是三國朝代,有著名的魏,蜀,吳,三大國家政權,也就是國號並存的局面。當然,在天下大一統的歷史時期,也還存在許多少數民族政權和小政權國家,只是它們後來被滅國或消失。中華文明史上下五千年,淵源流長。朝代和國號的更替,推動著中華文明的前行。不忘歷史,不忘初心,才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
4 # 大頭微記錄
國號和朝代其實是沒有區別的,一些朝代的君王認為自己是前一個朝代(自己的祖宗)的延續,故繼續延用了前朝的國號,如西漢、東漢,西周、東周,西晉、東晉等,是後人把他們加上了一些特定名字,便於區分。
另 小的政權也有自己的國號,但不被史學界認可,只有被史學界認可的才被稱為朝代。
-
5 # 三疊紀之星
本質上沒有啥區別,不過不要把國號和年號搞混了,年號是某位皇帝在位時候的年代符號,如貞觀,開元,乾隆等,一位皇帝有一個或多個年號,清代的皇帝一般一生只有一個年號。國號一般來說上當時朝廷定的,朝代嗎,有可能有些是後世人為了區分往往會加上字首或字尾吧,譬如魏,用這個國號的朝代很多,我們為了區別就要加上前魏,後魏什麼的來區別
-
6 # 蘆葦少女重拾舊夢
國號指的是行使國家主權的政權名稱,是代表法定統治政權的官方名稱。中國古代的國號就是朝代名稱。每個朝代的建國者第一件事就是先確立國號。
那麼中國各朝代的國號是如何定的?
一、是根據發跡的地方定國號。無論是周代以前的由後人追記的國號,或是周秦以後由開創者所定的國號,都存在這種情況。如《史記·五帝本紀》的《集解》中說:“號陶唐。”蓋固其相繼受封於限陶(今山東定陶縣陶丘)唐(今河北省唐縣境)而來。
周的國號,也是來自其始祖活動過的周原。 國號曰周”。秦漢以下歷朝國號,很大部分也是這樣。如秦為漢王,活動在巴、蜀、漢中一帶而來;宋是因其建立人趙匡胤在後周時曾為宋州(今河南商丘)節度使而來。
二、是根據所封爵名定國號。這種國號直接來自建立人的爵名,而爵名又往往和某一地名相一致。隋的國號來自建立人楊堅稱帝前曾承襲父楊忠的隨國公之爵。 隨原為地名,在今湖北隨縣南。
及楊堅稱帝,因隨字從是,訓走,徵兆國家政權不穩定,就改隨為隋。
這種定國號的形式來自其建立人的爵位名稱,而爵位往往又與某一地名相一致。如漢高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封地在漢中,他在平定天下以後,便以“漢”為國號。
三國時魏國的實際建立者曹操曾受封為魏王,其子曹丕先襲魏王爵位後建國,仍以魏為國號。 歷史上類似的朝代最多,如晉、劉宋、梁、高齊、北周、隋、唐及後梁等國。除漢高祖劉邦外,上述朝代的建立者大都是以迫使前代帝王“禪讓”的方式交出政權的。
三、是根據發跡地的特產定國號。契丹人耶律阿保機所建王朝名遼,遼意為鑌鐵,因耶律阿保機的發跡地產鐵,即用以為號,取其堅也,象徵國家政權如鐵一樣堅硬。
夏、商、周、秦、孫吳、後晉和宋等朝代均以其發跡地為國號。
夏部落的酋長啟建國,以夏為國號;商酋長湯滅夏建國,以商為國號,後遷都於殷,又稱殷商。周酋長姬發(即周武王)滅商建國,以周為國號,都於鎬,後期遷都於洛邑,故有西周和東周之分。秦的祖先為嬴姓,因養馬有功被周封於秦,遂以秦為國號。
後又升為諸侯,仍以秦為國號,秦王嬴政滅六國稱始皇帝,繼續沿用秦為國號。三國時的吳因在古吳國故地,遂以吳為國號,史稱孫吳或東吳。後晉的建國者石敬塘的發跡地太原屬古晉國,故在他降契丹之後,契丹扶持他建立的傀儡政權以晉為國號。
宋太祖趙匡胤在稱帝前曾為後周歸德軍(今河南商丘)節度使,因該地原屬古宋國,便以宋為國號。
以發跡地之特產為國號的朝代多見於少數民族政權,如契丹人所建的遼國。“遼”字在契丹語中是鑌鐵之意,遼太祖的發跡地盛產鑌鐵,故該國第六代皇帝遼聖宗在位時,改國號為遼。
金太祖認為,“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鑌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壞,”為顯示其國比遼更堅強,便以金為國號。 清朝統治者是金人的後代,因為金國曾消滅了南宋,後金統治者為緩和與中原漢人的矛盾,特將後金改為清。
四、是根據讖語或文義定國號。南朝齊的國號就是來自讖語。《南齊書·崔祖思傳》:“宋朝初議朝太祖(尚道成)為梁公,祖思啟太祖曰:"金刀利刃齊刈之,今宜稱齊,實應之。 從之”。
元朝的國號則系源於文義,它是取《易》中的“大哉乾元”之意由蒙改稱為元的。
五。(四)以其他原因確定國號
以建國者姓氏為國號:春秋末期,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於是建立了以這三家姓氏為國號的國家。
南朝陳國的建立者陳霸先在梁末曾被封為陳王,建國時也以陳為國號。 冒稱前代親戚以沿用其國號:西晉時,匈奴人劉淵自認為是漢朝劉氏的外甥,因此以漢(後世改為趙,史稱前趙)為國號。
後漢的劉知遠也認定自己是漢高祖劉邦的後代而沿用漢為國號。後周太祖郭威自認為是周朝王族姬姓的後裔,便以周為國號。因尊崇某前朝國家而沿用其國號:歷史上曾出現過幾個周朝,其建立者大都尊崇周禮、欲效仿周制或因周朝延續長久,故而寄予厚望。
-
7 # 沉140769451
國號是一個國家在特定時期的名字,朝代是統治這個國家的家族統治的時期,兩者有本質區別,不過國號一般由統治家族的第一位開創政權的人確立,隨朝代變更而改變,現在隨國家統治集團的變更,而變更。
-
8 # 有史以來
國號,是這個國家建立時,統治者自己起的名字,中國歷史上只要建國稱王的政權都有自己國號,不論大小、全國性還是區域性、成功延續與否、他人承認與否。
朝代,是後人為了方便稱呼某個時期的國家或者王朝所起的名稱,一般只有全國性政權後人才會有朝代稱呼,地方割據政權是沒有自己朝代的。
我們曾經學習的朝代歌就是最好的表述。“夏商周秦西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制消。”
再舉幾個例子:
1、三國時的魏蜀吳那是歷史上鼎鼎有名,可是歸為朝代時只能用三國時期。而不會說魏朝、魏代。
2、因某些原因,國號與後人給的稱呼有別。還是拿三國說,蜀國的國號是“漢”,而不是“蜀”,稱劉備的漢為蜀是因為陳壽《三國志》奉中原的曹魏為正統,真的大漢已亡於獻帝。現在很多影視劇中劉備諸葛亮背後大旗上一個大大的“蜀”字,其實是個大大的笑話。
3、一般以漢人政權為正統,比如兩宋時期,遼和金都比同期的宋強大,二十四史裡也都有單獨的遼、金卷。但我們一般稱呼這個時期都稱宋朝、宋代。
所以,朝代和國號是兩個概念。
-
9 # 劉坤忠120
國號是歷代王朝建立者所定朝代的稱號。如秦、漢、隋、唐、清等。朝代是歷史的命名,便於記載和區分。如大秦,大漢分西漢與東漢,三國分魏蜀吳,又叫曹魏、蜀漢(季漢)、東吳,西晉東晉,其中西晉到東晉又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為宋齊粱陳,又分南朝北朝,北朝又有北魏北齊北周等。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又與其它前朝區分,稱後梁、後唐、後漢、後周等。大宋分北宋南宋,再是元、明、清朝,先有國號,才有時代與朝代的順序記載。
-
10 # 地史館
“國號”和“朝代”,“朝”和“代”,如果不做一個“槓精”的話,大體可以認為是一個意思,例如唐朝,你可以稱之為“唐”、“唐朝”、“唐代”,別人都能明白你說的是哪個古代王朝。可畢竟是三種不同的稱呼,自然有他們的區別,甚至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只能用某一種稱謂。
國號是一個王朝的官方名稱每個古代王朝的開國皇帝,在其自立稱帝的時候,都會定下一個國號,表示王朝的建立,或奉以前某個朝代為正溯,宣告自己是其延續,例如東漢、東晉、後漢、北漢等。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稱帝建國才會有國號,而割據一方,雖有皇帝之實,但無皇帝之名的政權是沒有國號的。例如五代十國的吳越,自907年錢鏐被朱溫封為吳越王開始,到978年錢弘俶“納土歸宋”,吳越雖為十國之一,但其歷任統治者均未稱帝,仍是接受五代冊封的吳越王,因此吳越並不是國號。
此外,國號是可以更改的。東晉十六國時期,匈奴人劉淵奉蜀漢為正統,自立稱帝,定國號漢,成為西晉末年的第一個胡人政權。到了第三任皇帝劉曜上位後,北方中原基本被胡人佔據,於是廢除劉漢宗廟,改奉匈奴為祖,定國號為趙。因此,劉淵及其子孫建立的政權,也被稱為漢趙。
朝、代和朝代朝的本意為“向著某一方向”,後引申為君臣相見,例如“上朝”、“朝堂”,在此基礎上,又引申出一姓帝王世襲統治的時代(例如明朝、清朝)或某位帝王在位統治的時期(例如康熙朝、乾隆朝)。一般情況下,只有大一統的王朝才可以成為朝,而割據政權則稱國,例如三國中的魏國,或稱魏、或稱曹魏,但沒有稱魏朝的習慣。
代的本意為“替代”,引申為王朝的興替,用於劃分不同的王朝統治時期。由於代是後人為了區分不同的歷史時期而認為劃分的,只出現在後人評價前朝的語境中,因此只有“本朝”沒有“本代”。
朝代,則是“朝”和“代”的合稱。朝代具有“朝”和“代”的屬性,因此也只有大一統的王朝才能稱之為朝代,例如秦、漢、晉、隋、唐、元、明、清,這些既可以稱朝也可以稱代的王朝,便是朝代,而五代十國這樣的分裂時期,只有代而沒有朝,也就不能稱為朝代。
不過在歷朝歷代中,也有兩個特殊的時期,一是南北朝,二是宋朝。
南北朝時期,南方的宋齊梁陳,北方的北魏、東、西魏、北齊、北周,任何一個政權單獨拿出來,都沒有稱“朝”或“代”的習慣,但因為這個時期南北割據的時間達到了一個大一統王朝的程度,且在這麼長的一段時間內,雖政權更替,但南北對峙的大格局並未改變,因此後人將這個時期統稱為南北朝。
而宋朝,尤其是南宋,因為不具有大一統的屬性,“朝”的屬性時常受到人們的質疑,也就有了“宋國”和“宋朝”以及“金國”和“金朝”的爭議。
朝代和國號的區別正如前文所說,國號是一個政權的官方名稱,而朝代則是大一統封建王朝統治時期,國號和朝代是不同的兩種概念,例如東晉十六國中的冉閔建立的冉魏政權,雖有“魏”的國號,但其存在時間僅有三年,統治範圍也不過北方几州之地,甚至連十六國都沒被列入,更談不上是一個朝代了。
具體到國號和朝代的使用過程中,具有朝代屬性的王朝,我們會成為某朝或某代,而不具有朝代屬性的,我們一般稱其國名,例如曹魏、孫吳、蜀漢、北魏、劉宋、南齊、北齊等等
-
11 # 貪戀長安韻
要想明白國號和朝代的區別,先來了解下它們的含義。國號的含義
公元前21世紀,大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夏”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國號,一直到清(1636——1911)中國一共出現了28個國號。幾乎每一個國號都被歷史上多次使用。國號被重複使用最多的是周、燕。
歷史學家們在這些國號前面加上了“西”、“東”、“前”、“後”等用以區分。
國號“燕”就有前燕(337——370、後燕(384——407)、北燕(407——436)、西燕(383——394)、南燕(398——410)。
國號“周”的重複次數是最多的,
1、北周(557——581)宇文覺建立,後被隋取代。
2、武周(690——705)武則天建立,公元705年正月李唐復辟。
3、後周(951——960)郭威建立,公元960年被宋取代。
4、張周(1354——1357)元末張士誠建立,公元1357年8月張士誠降元。
5、吳周(1673——1681)公元1673年清平西王吳三桂起兵反清,稱周王。1678年3月在衡陽稱帝。其後孫吳世璠即位,1681年清軍攻進昆明,吳亡。
國號:行使國家主權的政權名字,代表一個國家統治政權的官方名稱
朝代的含義中國的朝代都用“朝”為劃分標準,區分某政權的執政時間, 改朝換代就是更換王朝統治政權的過程。
“朝”與“朝代”的區別在於”朝”是當時就有的觀念,中文所謂的“ 朝 ”字具有今日含義。在政治上用來引用當政者政權的意思。 因此“朝”類似現在所說的“國家統治政權”俗語常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是這個含義。“朝代”則是後人方便劃分歷史的稱呼, 古代官方為了區分某政權的歷史時期所使用的劃分方法。
國號:行使國家主權的政權名字,代表一個國家統治政權的官方名稱。朝代:建立國號的帝王世代相傳的整個統治時代。 -
12 # 夏雨風
國號就是國家名稱,名不正,言不順。打下天下必立國。立國才能當皇帝,才能號令天下。
朝代是歷史斷代史,比如班固作漢史。朝代就是中國正統王朝,五胡十六國統稱南北朝。三國只能寫三國志,戰亂小國不能等同正統王朝。
王朝必是大一統的代表中華的,如西漢王朝,異族區域性割據,歷史是隻承認是一個政權。而正統王朝那怕退讓南方,也自稱南明王朝。
中國大一統思想根深葉茂,深入人心。自古要得天下,逐鹿中原,還要高舉正統旗幟,這才是大元丶大清必自稱中華正統的不二原因。而日本侵略者竟妄想吞併中華,根本是不自量力,在中華強大基因反作用下,日本也將被中華反併吞。
-
13 # 萬壑山
國號和朝代有很大的區別。
國號,是一個國家的名字,只要是個國家都得有國號,即使是農民起義軍建立的短暫的政權也都有國號。如陳勝、吳廣的“大楚”,陳友諒的“天完”等等。
但“朝代”就不一樣了,朝代雖然和國號一樣是對一個國家的稱呼,但“朝代”代表的是這個國家在當時和歷史中的身份和地位。只有大一統的國家或者是被後世認定為中原正統的國家才有資格稱為朝代。因此,我們所熟悉的能稱為朝代的也就只有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等十幾個。其餘如三國魏、蜀、吳,五代梁、唐、晉、漢、周,甚至與大宋同時代的金和遼都只有稱“國”的份。
“朝代”這兩字還有一種使用情況。
比如一個大朝代中,稱呼某一位皇帝在位的時段也可用“朝代”。比如可以說“太宗朝”、“太祖朝”。又比如稱清代某位皇帝,可說“康熙朝、“雍正朝”等等。如果要加上國號的話就可以說“大清康熙朝”、“大明太祖朝”等等。
所以,國號和朝代是不一樣的。國號只是名字,朝代則不僅具有名稱的功能,還帶有代表身份和正統地位的榮譽性質。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
14 # 貓爺歷史觀
國號和朝代本身是沒什麼區別的,幾乎中國歷史上每一個政權都有自己的國號,但只有被史學界認可的政權,在後來的後來其國號才會成為某某朝的名稱。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的大大小小政權也是不計其數,雖然是幾乎每個政權都有自己的國號,但卻並非每個政權的國號彼此獨立互不相同。如東漢和西漢,南宋和北宋等,雖然中間出現過短暫的斷層,但都是同一皇室成員所建,國號是一樣的。而國號前的東西南北,只是史學界為了便於區分才那麼叫的。
國號跟朝代很多時候是一致的,但這只是說那些被史學界認可的統一政權或者是不統一但比較大的政權。比如南北朝時以及五代時期,也是大大小小的政權林立,但這兩個時期並不以某某政權的國號為朝代稱呼。
其實國號是當時政權確立的,嚴格來說朝代只是一個史學概念,是對已經滅亡了的政權統治時期的稱呼。比如說漢朝唐朝等,只是後來為了區分年代故而以漢唐的國號稱呼。說白了,所謂朝代跟六十年代七十年代這些稱呼在概念上是差不多的。
國號是一個政權對外的正式名稱,是政權建立後確立的,一般直到滅亡才會不用。而朝代只有在政權滅亡後才會出現。一個政權一個國號,國號也有相同的時候,但朝代不會重複出現。
比如說漢唐這兩個國號,在其滅亡後,後來的後來就曾再次出現過,但歷史為了區分不同時期,所謂在國號前家了個字,如根據首都的變換分東西南北,根據年代的先後分前後等。
舉個例子,如後唐後漢,西漢東漢,前唐等。
-
15 # 歷史飛凡觀
國號與朝代當然有區別,國號只要是立國就必須要有國號,是一個政權對外部的稱呼與區別,比如後世列強稱呼滿清為清國。
而朝代則多是形容某段歷史時期,比如我們說歷史上的夏朝、商朝、周朝等朝代,當然這些也可以說夏代、商代、周代等等,只有大一統的王朝才可以稱朝代。
稍微特例一點的是南北朝時期和宋遼金時期,南朝和北朝是可以單獨稱朝代的,後來的宋、遼、金也是可以稱朝代的,這是因為它們的體量夠大,同時期的西夏、大理就不夠資格。
其它的割據政權比如五代十國時期的梁、唐、晉、漢、周等政權,雖然它們的體量比同時期的政權要大,但是與大一統王朝相比有些區別,更重要的一點,它們這些政權名字全部出現過在歷史上,並且他們的體量比歷史上要小,所以後世歷史界在他們的國號上要加一個“後”字以加分區別,稱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在五代十國時期,十國君主稱呼五代的國家都是梁國、唐國、晉國、漢國、周國等等,而北宋與契丹之間則可以互相稱為南北朝。
-
16 # 廣西故事999
兩者區別大了。
國號是指行駛國家主權的政權名字,是代表一個國家法定統治政權的官方名稱。
朝代是界定某一個政權時期的名詞,其只是歷史上的稱呼,用來區別已經逝去的政權。
在中國古代史上,國號的確立往往被作為一個朝代新政權開始的歷史標誌,並不因其統治的地理區域的改變而改變。改朝換代即是舊政權滅亡後,由新政權取得了統治者的合法地位,進行了政府重構,每次朝代更替時會更改國號,一旦國號改變,則往往不被視為同一個朝代。
-
17 # 小米粥鋪
國號和朝代其實是沒有區別的,一些朝代的君王認為自己是前一個朝代(自己的祖宗)的延續,故繼續延用了前朝的國號,如西漢、東漢,西周、東周,西晉、東晉等,是後人把他們加上了一些特定名字,便於區分。另 小的政權也有自己的國號,但不被史學界認可,只有被史學界認可的才被稱為朝代。
-
18 # 望歷史
對於一些大國比如漢朝唐朝明朝清朝,國號和朝代並沒有什麼區別。而對於一些小政權比如東吳劉宋來說,他們的國號並不被史學界認可,所以不能被稱為朝代。
-
19 # 大秦鐵鷹劍士
同一時期,會存在很多國家,其中一個國家是天子之國,紀年就用天子之國的國號來紀年,稱之為朝代。比如春秋和戰國時代,大大小小的國家有一百多個,其中周王國也是一個國家,為了方便紀年,故用周王國的王號來紀年,稱之為周朝。秦國只是周朝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儘管秦國內部採用秦君紀年,但是通常的紀年還是周王的紀年。秦朝統一天下後,天下並非只有一個秦國存在,但是秦朝是天子之國,故用秦朝皇帝來紀年,比如秦始皇XX年,故稱為秦朝。
國家是一個政權的名稱,朝代則是一個時代名稱,通常朝代採用一個強大國家的國號為名,少數情況下則採用其它命名方式。比如南北朝對立時期,北方與南方政權都更迭得快,歷史學家就稱北方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稱為北朝,而南方的宋、齊、梁、陳四個國家則被稱為南朝。劉邦推翻秦朝,擊滅楚國,建立了大漢國,史稱西漢,跟大漢國同時存在的還有其它國家,比如匈奴國、南越國、夜郎國等。由於大漢國實力超群,且是華夏正統,故史學家稱這段時期為漢朝。
朝是一個大統一時期的稱號,多采用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國號命名。代則是一個分裂時期的稱號,當時諸國林立,沒有一個國傢俱備統一的能力。比如五代十國時期,天下諸國林立,且沒有一個國家能統一天下,故稱之為代,而不是朝。北宋與南宋合稱宋朝,但是宋朝沒有完成統一大業,故稱之為宋代是最合理的。北宋時期,史稱宋朝,不過北部的遼國自稱遼朝,兩雄並立。南宋則跟金朝對立,兩者均稱朝,意味著正統的爭奪。
在大統一時期,建立了朝貢體系,稱帝的國家為朝,稱王的國家則向稱帝的國家朝貢。比如明朝時期,嚮明朝朝貢的小國家有十多個,其中朝鮮國君稱國王,接受明朝皇帝冊封。越南國君也稱國王,嚮明朝朝貢,同時也接受明朝皇帝冊封。朝貢體系的建立,就可以明確這一時期的紀年,採用那一個國家的紀年。通用紀年是一個國家權力的象徵,朝代的作用就是在眾中紀年中,找出一個通用的。
-
20 # 小人物有信念
國號和朝代本身是沒什麼區別的,幾乎中國歷史上每一個政權都有自己的國號,但只有被史學界認可的政權,在後來的後來其國號才會成為某某朝的名稱。
回覆列表
國號:指的行使國家主權的政權名字,是代表一個國家法定統治政權的官方名稱。在古代,國號是一個國家或朝代的名稱。歷朝開國之君登基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確立國號。
朝代:建立國號的帝王世代相傳的整個統治時代 。在古代,一般認為只有據有中原的大一統國家才有資格稱為朝代,其他的政權只能稱國。朝代是史學家界定某一個政權時期的名詞。
在本質上,國號和朝代是沒有區別的。一個朝代滅亡後,新建立的王朝一般都要重新啟用新的國號,意味著一個新的朝代開始。但是,國號和朝代還是有微小的區別。
一、
一些朝代的君王認為自己是前一個朝代(自己的祖宗)的延續,故繼續延用了前朝的國號,比較著名的如東漢光武帝劉秀,他在奪得政權後,仍然使用了老祖宗劉邦定的國號“漢”,但是在朝代劃分上,史學家們為了便於區分,就把劉邦建立的朝代稱為西漢,劉秀建立的朝代稱為東漢,兩漢共用一個國號“漢”
與此情況類似的有西周、東周,西晉、東晉等。
有的朝代的國號與以前的朝代有重名現象,比如周世宗柴榮建立的"周“朝,但是這個周朝不能認為是兩千年前周武王建立的周朝的延續。
二、
只有成為天下共主者才可以稱朝。比如“秦”,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秦只能稱秦國,國號秦,而整個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都不能稱朝,那時候的朝只有一個“周朝”
中國歷史上,一些地方割據的小政權也自稱朝代,不僅不被同時期的其他割據政權承認,也不被史學家承認的。
三、
國號可以隨意改,朝代是後來史官用來做史記的歷史階段。比如武則天雖然自己改國號為周,但是,歷史上並不承認唐朝中斷。所以,武則天改年號在歷史上不具備合法性。那時候仍然是唐朝。
就拿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清朝來說,在一開始國號是”金“,後來改為”清“,史學界為了與北宋時期的金朝區分,稱清朝早期為”後金“。
國號名稱大致有五個來由:
根據開國之君發跡的地方來定國號。
比如秦的祖先為“嬴”姓,因養馬有功被周封於秦地,遂以秦為國號;後升為諸侯,仍以秦為國號;秦王嬴政滅六國稱始皇帝,繼續沿用秦為國號。宋朝的開國之君趙匡胤曾在宋州(今河南商丘)任節度使,因此建國後便稱為“宋”。
源於開國之君原有封爵
如漢高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封地在漢中,平定天下後便以“漢”為國號;李淵原來是隋朝的唐國公,稱帝后就延用”唐“為國號。
是根據讖語或文義定國號
如元朝的國號取《易》中的“大哉乾元”之意,而由蒙改稱為元的。而清朝國號之所以為“清”,系因前朝為明朝,清又是五行屬水,明屬火,水克火。
尊崇沿襲
如後周太祖郭威自認為是周朝王族姬姓的後裔,便以“周”為國號。後唐的李存勖,認為自己是唐朝皇帝賜的”李“姓,自己要擔負起復興唐朝的重任,於是以”唐“為國號。
其他原因
王莽篡漢時,自認為“天下一新”,即以“新”為國號。春秋末期,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於是建立以這三家姓氏為國號的國家。
遼國開國之君耶律阿保機的發跡地產鐵(“遼”在契丹文中為“鑌鐵”的意思),於是建國後即以“遼”為國號。而金朝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認為“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鑌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壞。”為顯示比遼更堅強,便以“金”為國號。